山东省泰安市2013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发酵/孝顺 冠军/冠名权 结局/开花结果 B、冰雹/同胞 差别/差旅 费C寒 肖象/惟妙惟肖 禁锢/痼疾 倒戈/倒春 模范/像模像样 D、掣肘/制品 夹被/夹生饭 边塞/茅塞顿开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赋予 惯例 暴发户 轻歌慢舞 B、寒喧 题纲 订书机 莫名其妙 C、葱笼 风采 挖墙脚 旁征博引 D、船舱 精简 金钢钻 不计其数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日前,淄博金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主持起草制定的山东省地方标准《陶瓷中 空太阳能集热板》通过了省监局组织的专家 ②世界卫生组织承担了“妇幼营养和食品安全联合项目”,该项目的实施证明了 采取 措施,可以有效改善儿童早期的营养状况。 ③通过维护公正、加强 ,不断完善社会安全网,努力消除各种差 距,使社会各界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 A、审定 干涉 法 B、审定 干预 法 制治C制治 审订 干预 法 D、审订 干涉 法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骏马嘶呜声中,万匹来自昭苏场和伊犁种马场等地的优质马驰聘而 来,在草原上卷起阵阵热浪,如狂风般疾驰而过,振聋发聩的马蹄声响彻整个草 原 B、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适度追求享受无可厚 非,但过度追求物质享受、铺张浪费,甚至暴殄天物是不可取的,也有悖于传统 美德。 C、获诺奖前,莫言曾答应好友“巴蜀鬼才”魏明伦,要为魏明伦文学馆题字。 昨晚,莫言的题字通过快递送达魏明伦手中。魏明伦为莫方的一言九鼎深深感动。 D、建于森林的房子,要低调而不突兀,要具有独特性,如此才能将建筑同步于 自然,甚至成为周围环境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使建筑融入自然又从自然中脱颖而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普通流感患者无需特殊治疗,但应注意休息,多喝水,体温髙时也可服用莲 花清温胶囊、双黄连口服液等药物,一般情况下病情一同以内即可减少。 B、从北京、天津到石家庄,从郑州、南通到贵阳,空气污染指数纷纷“爆表” 74个重点监测城市近半数左右严重污染,北京城区PM2.5值一度逼近1000
山东省泰安市 2013 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发酵/孝顺 冠军/冠名权 结局/开花结果 B、冰雹/同胞 差别/差旅 费 肖象/惟妙惟肖 C、禁锢/痼疾 倒戈/倒春 寒 模范/像模像样 D、掣肘/制品 夹被/夹生饭 边塞/茅塞顿开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赋予 惯例 暴发户 轻歌慢舞 B、寒喧 题纲 订书机 莫名其妙 C、葱笼 风采 挖墙脚 旁征博引 D、船舱 精简 金钢钻 不计其数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日前,淄博金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主持起草制定的山东省地方标准《陶瓷中 空太阳能集热板》通过了省监局组织的专家 。 ②世界卫生组织承担了“妇幼营养和食品安全联合项目”,该项目的实施证明了 采取 措施,可以有效改善儿童早期的营养状况。 ③通过维护公正、加强 ,不断完善社会安全网,努力消除各种差 距,使社会各界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 A、审定 干涉 法 制 B、审定 干预 法 治 C、审订 干预 法 制 D、审订 干涉 法 治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骏马嘶呜声中,万匹来自昭苏场和伊犁种马场等地的优质马驰聘而 来,在草原上卷起阵阵热浪,如狂风般疾驰而过,振聋发聩的马蹄声响彻整个草 原。 B、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适度追求享受无可厚 非,但过度追求物质享受、铺张浪费,甚至暴殄天物是不可取的,也有悖于传统 美德。 C、获诺奖前,莫言曾答应好友“巴蜀鬼才”魏明伦,要为魏明伦文学馆题字。 昨晚,莫言的题字通过快递送达魏明伦手中。魏明伦为莫方的一言九鼎深深感动。 D、建于森林的房子,要低调而不突兀,要具有独特性,如此才能将建筑同步于 自然,甚至成为周围环境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使建筑融入自然又从自然中脱颖而 出。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普通流感患者无需特殊治疗,但应注意休息,多喝水,体温高时也可服用莲 花清温胶囊、双黄连口服液等药物,一般情况下病情一同以内即可减少。 B、从北京、天津到石家庄,从郑州、南通到贵阳,空气污染指数纷纷“爆表”, 74 个重点监测城市近半数左右严重污染,北京城区 PM2.5 值一度逼近 1000
C、各地政府部门在进一步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同时,应努力减轻企业的税外 负担,尤其要严正法纪,惩处某些公权单位向企业利用权力变相索贿的违法行为。 D、中印同为文明古国,互为重要邻国,双方有数千年友好交往的历史,近代以 来两国又经历了相似命运,在争取民族独立过程中相互支持,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明末清初,以传教士为媒介的西方异质文明的转入,为中国士大夫打开了一扇认 识世界的窗品。清代初年,在进一步研究、比较、会通中西文化的过程中,一些 学者自觉不自觉地由中学西学相结合的看法,转向“西学中源”说,即认识西学 出于中国,中国文化是西方文化之源。真正推阐、论证“西学中源”之说,传之 系统化、定型化,并对当时及其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是康熙时期的梅文鼎。梅 文鼎精研硏中算西算,会通中学西学,他在肯定西学长处的同时,接受王锡阐“西 说原本中学”的说法,认为西方的天文、数学等知识,都是从中国传过去的。与 此相应,传教士出于其自身的目的,在利用科学技术作为传授手段之时,也有意 迎合中国知识界“西学中源”的说法,把西方代数学的译名“阿尔巴尔”直接解 释为“东来法”,也称之为“中国法”。考察“西学中源”说的产生及其流传, 可以看到,其着眼点在于接受西学,吸纳西学,它反映了当时的学人士子对以西 学为代表的外域文明一种接纳的心态,一种开放的意识,一种融合的观念 事实上,作为理解和论述中西文化关系的理论依据,“西学中源”说在当时以及 后世都产生了相当的积极作用。可以说,“西学中源”说在一定程度上扫除了西 学传播的障碍,为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及其应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 “西学中源”说的出现及其流行,还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知识界对中国传统学 术文化的重视。明末李之藻、徐光启等学者在学习、接受西学,翻译西方书籍之 时,已对中国古代天文、历算等传统科学的长期式微乃至漂没不传深感痛惜,试 图对传统学术“斟酌去取,用所译西术骈附”。清初学者在倡导“西学中源”的 同时,大多重视中国传统学术的发掘和推阐,并在此基础上会通中西,取长补短 其后,伴随学术潮流的变化,惠栋、戴震、钱大昕、焦循等汉学家继之而起,纷 纷致力于古代典籍的整理和研究,由经而史,由天文算学而诸子百家,不仅使 大批珍贵的古代文献典籍得以重见天日,而且发掘出其中蕴含的学术文化价值 从而为中西文化的进一步比较研究提供了可资参考借鉴的思想资源 再从历史的发展来看,“西学中源”说是长期生活在相对封闭、稳定环境下的中 国学人士子,首次面对汹涌而来的异质文化之时,对中西文化关系及相关问题所 做的初步解答。由于当时的学人士子昧于世界,不了解西方文明,对欧洲的历史 知之甚少,尚未形成全球观念,但又希望学习西方科学,愿意接受西学,尤其是 要排除来自守旧人士的阻力,因此只能将西学这一新事物与中国传统的文明相比 较、比附,从自己所熟悉的知识中寻找认识、接受新事物的根据,“西学中源 说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应该说,它是时代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符 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并且与晚清时期出现的“中体西用”说先后相继,相辅相成, 反映了中国知识界的有识之士面对外来文化的独特思考,也体现中华传统文化包 容吸纳西方文明的独特路径 (节选自黄爱平《明清之际“西学中源”》,有改动) 6、关于“西学中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代初年,一些学者由中学西学相合的看法,转向“西学中源”说,认为西 学出于中国,中国文化是西方文化之源
C、各地政府部门在进一步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同时,应努力减轻企业的税外 负担,尤其要严正法纪,惩处某些公权单位向企业利用权力变相索贿的违法行为。 D、中印同为文明古国,互为重要邻国,双方有数千年友好交往的历史,近代以 来两国又经历了相似命运,在争取民族独立过程中相互支持,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明末清初,以传教士为媒介的西方异质文明的转入,为中国士大夫打开了一扇认 识世界的窗品。清代初年,在进一步研究、比较、会通中西文化的过程中,一些 学者自觉不自觉地由中学西学相结合的看法,转向“西学中源”说,即认识西学 出于中国,中国文化是西方文化之源。真正推阐、论证“西学中源”之说,传之 系统化、定型化,并对当时及其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是康熙时期的梅文鼎。梅 文鼎精研中算西算,会通中学西学,他在肯定西学长处的同时,接受王锡阐“西 说原本中学”的说法,认为西方的天文、数学等知识,都是从中国传过去的。与 此相应,传教士出于其自身的目的,在利用科学技术作为传授手段之时,也有意 迎合中国知识界“西学中源”的说法,把西方代数学的译名“阿尔巴尔”直接解 释为“东来法”,也称之为“中国法”。考察“西学中源”说的产生及其流传, 可以看到,其着眼点在于接受西学,吸纳西学,它反映了当时的学人士子对以西 学为代表的外域文明一种接纳的心态,一种开放的意识,一种融合的观念。 事实上,作为理解和论述中西文化关系的理论依据,“西学中源”说在当时以及 后世都产生了相当的积极作用。可以说,“西学中源”说在一定程度上扫除了西 学传播的障碍,为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及其应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 “ 西学中源”说的出现及其流行,还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知识界对中国传统学 术文化的重视。明末李之藻、徐光启等学者在学习、接受西学,翻译西方书籍之 时,已对中国古代天文、历算等传统科学的长期式微乃至漂没不传深感痛惜,试 图对传统学术“斟酌去取,用所译西术骈附”。清初学者在倡导“西学中源”的 同时,大多重视中国传统学术的发掘和推阐,并在此基础上会通中西,取长补短。 其后,伴随学术潮流的变化,惠栋、戴震、钱大昕、焦循等汉学家继之而起,纷 纷致力于古代典籍的整理和研究,由经而史,由天文算学而诸子百家,不仅使一 大批珍贵的古代文献典籍得以重见天日,而且发掘出其中蕴含的学术文化价值, 从而为中西文化的进一步比较研究提供了可资参考借鉴的思想资源。 再从历史的发展来看,“西学中源”说是长期生活在相对封闭、稳定环境下的中 国学人士子,首次面对汹涌而来的异质文化之时,对中西文化关系及相关问题所 做的初步解答。由于当时的学人士子昧于世界,不了解西方文明,对欧洲的历史 知之甚少,尚未形成全球观念,但又希望学习西方科学,愿意接受西学,尤其是 要排除来自守旧人士的阻力,因此只能将西学这一新事物与中国传统的文明相比 较、比附,从自己所熟悉的知识中寻找认识、接受新事物的根据,“西学中源” 说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应该说,它是时代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符 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并且与晚清时期出现的“中体西用”说先后相继,相辅相成, 反映了中国知识界的有识之士面对外来文化的独特思考,也体现中华传统文化包 容吸纳西方文明的独特路径。 (节选自黄爱平《明清之际“西学中源”》,有改动) 6、关于“西学中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代初年,一些学者由中学西学相合的看法,转向“西学中源”说,认为西 学出于中国,中国文化是西方文化之源
B、康熙时期的梅文鼎,推阐、论证“西学中源”之说,使之系统化、定型化, 并对当时及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C、为了帮助中西文化交流,西方传教士利用科学技术作为传教手段之时,有意 迎合中国知识界“西学中源”的说法 D、“西学中源”说反映了当时的学人士予对以西方为代表的外域文明一种接纳 的心态,一种开放的意识,一种融合的观念 7、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学中源”说是理解和论述中西文化关系的理论依据,它从根本上扫除了 西学传播的障碍,在当时以及后世都产生了积极作用。 B、“西学中源”说除了在科技传播方面的作用外,它的出现及其流行,还在很 大程度上刺激了知识界对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重视。 C、明末的一些学者对中国古代天文、历算等传统科学的长期式微乃至洒没不传 深感痛惜,诬蔑科用西方学术挽救传统学术。 D、清初学者在倡导“西学中源”的同时,大多重视中国传统学术的发掘和推阐, 并在此基础上会通中西,以长补短。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一批汉学家致力古代典籍的整理和研究,研究领域广泛,成就斐然,为中西 文化的进一步比较研究提供了可资参考借鉴的思想资源。 B、首次面对汹涌而来的异质文化,长期生活在相对封闭、稳定环境下的中国学 人士子,思考中西文化关系及相关问题,产生了“西学中源”说。 C、明清之时的学人士不了解世界,但又愿意接受西学,并受到保守人士的干扰, 因此就从自己所熟悉的知识中寻找认识、接受新事物的根据 D、“西学中源”说反映了中国知识界的有识之士面对外来文化的独特思考,体 现出中体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和优于西方文明的强大生命力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宋尚书司封郎中孙公墓志铭 王安石 公讳锡,字昌龄。公以天圣二年进士起家,授镇江军节度推官,知杭州仁和县。 籍取凶恶,戒以不改必穷极案治,而治其馀一以仁恕,故县人畏爱之。七年,为 开封府推官,坐考锁厅进士举籍中有不中格两人,降监和州清酒务。当时时,庞 宰相为枢密使,荐宜待讲禁中,方召,而公以谪法。久之,会明堂恩召还,同判 尚书邢部。戎州人向吉等操兵贾贩,恃其众,所过不输物税,州县捕逐皆散走 成教钤辖司奏请不以南郊赦除其罪,从之,逮捕亲属系狱,至更两赦。有诣阙 诉者,邢部详覆官以为特敕遇赦不原者,虽数赦犹论如法,公独奏释之,凡释 百二十三人。公于议法多如此。 复为开封府推官,当随尹奏事,仁宗问大辟几何,且以慎刑爱人为戒。公因奏开 封敕有重于编敕而当改者数事,仁宗皆以为然。它日问尹以公姓名,称之。于 是贵成女使有奏谳,上薄其罪,付公监决,曰:“此人平恕,可任也。” 道士赵清贶出入庞宰相家,受赇,御史以劾庞,府治实清贶自为,庞不知也。 清贶坐杖,配沙门岛,行两日死。御史又劾府希宰相指,故杖清指,故杖清贶, 杀之灭口,仁宗亦疑,乃悉罢知府、推判官,而以公知太平州。 未几,仁宗即寤,罢者皆复,而以公提点淮南路刑狱。南淮南二年,所活大辟十 三人,考课为天下第一,所举多善士。还,又知舒州,发常平、广惠仓以活陈
B、康熙时期的梅文鼎,推阐、论证“西学中源”之说,使之系统化、定型化, 并对当时及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C、为了帮助中西文化交流,西方传教士利用科学技术作为传教手段之时,有意 迎合中国知识界“西学中源”的说法。 D、“西学中源”说反映了当时的学人士予对以西方为代表的外域文明一种接纳 的心态,一种开放的意识,一种融合的观念。 7、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学中源”说是理解和论述中西文化关系的理论依据,它从根本上扫除了 西学传播的障碍,在当时以及后世都产生了积极作用。 B、“西学中源”说除了在科技传播方面的作用外,它的出现及其流行,还在很 大程度上刺激了知识界对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重视。 C、明末的一些学者对中国古代天文、历算等传统科学的长期式微乃至洒没不传 深感痛惜,诬蔑科用西方学术挽救传统学术。 D、清初学者在倡导“西学中源”的同时,大多重视中国传统学术的发掘和推阐, 并在此基础上会通中西,以长补短。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一批汉学家致力古代典籍的整理和研究,研究领域广泛,成就斐然,为中西 文化的进一步比较研究提供了可资参考借鉴的思想资源。 B、首次面对汹涌而来的异质文化,长期生活在相对封闭、稳定环境下的中国学 人士子,思考中西文化关系及相关问题,产生了“西学中源”说。 C、明清之时的学人士不了解世界,但又愿意接受西学,并受到保守人士的干扰, 因此就从自己所熟悉的知识中寻找认识、接受新事物的根据。 D、“西学中源”说反映了中国知识界的有识之士面对外来文化的独特思考,体 现出中体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和优于西方文明的强大生命力。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宋尚书司封郎中孙公墓志铭 王安石 公讳锡,字昌龄。公以天圣二年进士起家,授镇江军节度推官,知杭州仁和县。 籍取凶恶,戒以不改必穷极案治,而治其馀一以仁恕,故县人畏爱之。七年,为 开封府推官,坐考锁厅进士举籍中有不中格两人,降监和州清酒务。当时时,庞 宰相为枢密使,荐宜待讲禁中,方召,而公以谪法。久之,会明堂恩召还,同判 尚书邢部。戎州人向吉等操兵贾贩,恃其众,所过不输物税,州县捕逐皆散走。 成教钤辖司奏请不以南郊①赦除其罪,从之,逮捕亲属系狱,至更两赦。有诣阙 诉者,邢部详覆官以为特敕②遇赦③不原者,虽数赦犹论如法,公独奏释之,凡释 百二十三人。公于议法多如此。 复为开封府推官,当随尹奏事,仁宗问大辟几何,且以慎刑爱人为戒。公因奏开 封敕有重于编敕④而当改者数事,仁宗皆以为然。它日问尹以公姓名,称之。于 是贵成女使有奏谳⑤,上薄其罪,付公监决,曰:“此人平恕,可任也。” 道士赵清贶出入庞宰相家,受赇⑥,御史以劾庞,府治实清贶自为,庞不知也。 清贶坐杖,配沙门岛,行两日死。御史又劾府希宰相指,故杖清指,故杖清贶, 杀之灭口,仁宗亦疑,乃悉罢知府、推判官,而以公知太平州。 未几,仁宗即寤,罢者皆复,而以公提点淮南路刑狱。南淮南二年,所活大辟十 三人,考课为天下第一,所举多善士。还,又知舒州,发常平、广惠仓以活陈
许、颖、蔡流人。初提点刑狱恐聚流人为盗,又惜常平、广惠仓,数牒止公,不 听,申以手书,又不听。佐属皆争曰“不可”,公行之自若。 今上即位,迁司封,赐金紫。以熙宁元年正月二十日卒,年七十八 (有删改)[注]①南郊:帝王王祭天的大礼。②敕(chi):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③赦:赦免。④编敕:法典。⑤谳(yan):将审理案件的情况向朝廷上报。⑥ 赇(qiu):贿赂。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籍取凶恶 籍:登记 B、虽数赦犹论如法 论:讨论 C、上薄其罪,付公监决 薄:减轻 D、御史又劾府然宰相指 希:迎合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方召,而公以谪去 公于议法多如此 蟹六跪而二螯 亦将有感于斯文 乃悉罢知府、推判官 以熙宁元年正月十二日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11、以下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部体现孙公“仁恕”的一组是 ①戒以不改必穷极案治,而治其馀一以仁恕②坐考锁厅进士举籍中有不中格者两 人,降监和州清洒务③公独奏释之,凡释百二十三人④上簿其罪,付公监决⑤在 淮南二年,所活大辟十三人⑥考课为天下第一,所举多善士 A、①③⑤ B、①③⑥ D、②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胡的一项是 A、孙锡有治理能力,执法宽容。他在仁和县任职时,软硬兼施,人们对他又爱 又畏;他对两次大赦都没有免罪的人予以赦免。 B、孙锡深得皇帝信仼。他认为开封府的一些做法不好,皇帝表示赞同;皇帝把 些案件交给他处理,认为他可以任用。 C、本文撷取了孙锡人生的若干片断,描写他为官的几件事,表现了一位古代官 员高尚的人格,同时含蓄地批评了他的一些缺点 D、本文善用对比手法,如拿邢部官员与孙锡对比,用提点刑狱与孙锡对比,突 出了孙锡的形象,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第II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画橫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1)戎州人向吉等操兵贾贩,恃其众,所过不输物税,州县捕逐皆散走。(4 分) (2)仁宗问大辟几何,且以慎刑爱人为戒。(3分) (3)还,又知舒州,发常平、广惠仓以活陈、许、颖、蔡流人。(3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8分) 拟古(其二) 陶渊明
许、颖、蔡流人。初提点刑狱恐聚流人为盗,又惜常平、广惠仓,数牒止公,不 听,申以手书,又不听。佐属皆争曰“不可”,公行之自若。 今上即位,迁司封,赐金紫。以熙宁元年正月二十日卒,年七十八。 (有删改)[注]①南郊:帝王王祭天的大礼。②敕(chi):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③赦:赦免。④编敕:法典。⑤谳(yan):将审理案件的情况向朝廷上报。⑥ 赇(qiu):贿赂。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籍取凶恶 籍:登记 B、虽数赦犹论如法 论:讨论 C、上薄其罪,付公监决 薄:减轻 D、御史又劾府然宰相指 希:迎合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方召,而公以谪去 公于议法多如此 A、 B、 蟹六跪而二螯 亦将有感于斯文 乃悉罢知府、推判官 以熙宁元年正月十二日 C、 D、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11、以下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部体现孙公“仁恕”的一组是 ①戒以不改必穷极案治,而治其馀一以仁恕②坐考锁厅进士举籍中有不中格者两 人,降监和州清洒务③公独奏释之,凡释百二十三人④上簿其罪,付公监决⑤在 淮南二年,所活大辟十三人⑥考课为天下第一,所举多善士 A、①③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②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胡的一项是 A、孙锡有治理能力,执法宽容。他在仁和县任职时,软硬兼施,人们对他又爱 又畏;他对两次大赦都没有免罪的人予以赦免。 B、孙锡深得皇帝信任。他认为开封府的一些做法不好,皇帝表示赞同;皇帝把 一些案件交给他处理,认为他可以任用。 C、本文撷取了孙锡人生的若干片断,描写他为官的几件事,表现了一位古代官 员高 尚的人格,同时含蓄地批评了他的一些缺点。 D、本文善用对比手法,如拿邢部官员与孙锡对比,用提点刑狱与孙锡对比,突 出了孙锡的形象,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第 II 卷(共 114 分) 四、(24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1)戎州人向吉等操兵贾贩,恃其众,所过不输物税,州县捕逐皆散走。(4 分) (2)仁宗问大辟几何,且以慎刑爱人为戒。(3 分) (3)还,又知舒州,发常平、广惠仓以活陈、许、颖、蔡流人。(3 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8 分) 拟古(其二) 陶渊明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 众蛰各潜驴,草木纵横舒。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自从别别来,门庭日荒芜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注]①遘(gou):遇。②匪:非。 (1)简要分析“草木纵横舒”一句中“舒”的妙处。(4分) (2)简要分析诗的后面六句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子曰: ,可以为师 矣 (《论语·为政》) ,此时无声胜有 (白居易《琵琶行》) (2)既见复 (《诗经·氓》)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 者 (韩 愈《师说》) (3)是日也,天朗气 清 (王羲之《兰亭集 序》 此情可待成追 (李商隐《锦瑟》) (4)长太息以掩涕 (屈原《离骚》) ,衡阳雁去无留 意 (范仲淹《渔家傲》) 五、(12分) 16、概括下面一则消息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5字。(3分) 《文汇报》讯上海泓盛2012秋拍会最近征集到1867年伦敦原版初印硬皮精 装《大清国地理全图》。该全图尺寸为17.3×11.lcm,保存较好,内收录的大 清国地图,清楚地标注出钓鱼岛( TiaYuSu/闽南语发音标注)属于中国领土所辖 范围。该全图系第三国(英国)出版,由此可知钓鱼岛属于中国,当时便已经成 为西方国家的共识 该本全图源自北美重要私人收藏家之手,其身世颇为传奇。据世界最大联机书目 数据库一一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以后检索数据及相关资料可知,这本为目前已知 世界上仅存的四本之一,亦或许是唯一一本流传于私人之手的《大清国地理全 图》。另外存世的3本分别在英国伦敦图书馆、美国加利福尼亚国家图书馆和英 国受丁堡大学图书馆
仲春遘①时雨,始雷发东隅。 众蛰各潜驴,草木纵横舒。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自从别别来,门庭日荒芜。 我心固匪②石,君情定何如? [注] ①遘(gou):遇。②匪:非。 (1)简要分析“草木纵横舒”一句中“舒”的妙处。(4 分) (2)简要分析诗的后面六句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4 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个小题)(6 分) (1)子曰:“ ,可以为师 矣” (《论语·为政》) ,此时无声胜有 声。 (白居易《琵琶行》) (2)既见复 关, 。 (《诗经·氓》)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 者, 。 (韩 愈《师说》) (3)是日也,天朗气 清, 。 (王羲之《兰亭集 序》) 此情可待成追 忆, 。 (李商隐《锦瑟》) (4)长太息以掩涕 兮, 。 (屈原《离骚》) ,衡阳雁去无留 意。 (范仲淹《渔家傲》) 五、(12 分) 16、概括下面一则消息的主要信息,不超过 25 字。(3 分) 《文汇报》讯 上海泓盛 2012 秋拍会最近征集到 1867 年伦敦原版初印硬皮精 装《大清国地理全图》。该全图尺寸为 17.3×11.1cm,保存较好,内收录的大 清国地图,清楚地标注出钓鱼岛(TiaYuSu/闽南语发音标注)属于中国领土所辖 范围。该全图系第三国(英国)出版,由此可知钓鱼岛属于中国,当时便已经成 为西方国家的共识。 该本全图源自北美重要私人收藏家之手,其身世颇为传奇。据世界最大联机书目 数据库——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以后检索数据及相关资料可知,这本为目前已知 世界上仅存的四本之一,亦或许是唯一一本流传于私人之手的《大清国地理全 图》。另外存世的 3 本分别在英国伦敦图书馆、美国加利福尼亚国家图书馆和英 国受丁堡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