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 《《礼记>选读》小组汇报 汇报人:高瑞泽、严怡珺、孙煜明、 李昊光、徐嘉瑜、苏妍
中庸 《<礼记>选读》小组汇报 汇报人:高瑞泽、严怡珺、孙煜明、 李昊光、徐嘉瑜、苏妍
L中庸概念的辨析门 汇报人:高瑞泽
中庸概念的辨析 汇报人:高瑞泽
对“中庸”概念的误解 1.平庸,没有特点 2.处事没有原则立场,墙头草 3.刚刚好 4.没有理想抱负,自甘沉沦
对“中庸”概念的误解 1. 平庸,没有特点 2. 处事没有原则立场,墙头草 3. 刚刚好 4. 没有理想抱负,自甘沉沦
“中”与“庸” ·中,和也:庸,用也。 一一《说文》 ·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 ·庸者常也,庸者恒也,即一息不可已也。 一一《四书集注》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一一程颐
“中”与“庸” • 中,和也;庸,用也。 ――《说文》 • 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 • 庸者常也,庸者恒也,即一息不可已也。 ——《四书集注》 •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程颐
折中致和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一一《中庸》第一章
折中致和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