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君子如玉:《礼记》与儒家 “三观” 一一《中庸》、《玉藻》选读
3.君子如玉:《礼记》与儒家 “三观” ——《中庸》、《玉藻》选读
课堂讨论话题及学期考核选题一 ·1.儒家思想与“三观” ·2.从身边佩玉现象话说玉文化对中国文明的 意义 ·3.重新认识“自天子以至庶人一切皆以修身 为本” ·4.课前预习,参观上海博物馆玉器馆
课堂讨论话题及学期考核选题一 • 1.儒家思想与“三观” • 2.从身边佩玉现象话说玉文化对中国文明的 意义 • 3.重新认识“自天子以至庶人一切皆以修身 为本” • 4.课前预习,参观上海博物馆玉器馆
“Two Thumbs Up! Dne of the Best Films of the Year." 引言何谓“三观” ·人生观:如何活着? Spellbinding... Masterpicce. 价值观:为何活着? “★★★★” 世界观:如何看待世界与自我的关系? 基本问题:精神和物质,思维与存在一 To Live 一唯物VS唯心。 一种对所处世界的一般性的概念,在 这种概念中,信仰(Beliefs)、价值、以 及形而上的预设立场,都编织在一起, 赋予了这个世界一种意义(重要性),并 且促使我们将思想转化为行动。 Roger Scruton《政治思想字典》
引言 何谓“三观” • 人生观:如何活着? • 价值观:为何活着? • 世界观:如何看待世界与自我的关系? 基本问题:精神和物质,思维与存在— —唯物VS唯心。 一种对所处世界的一般性的概念,在 这种概念中,信仰(Beliefs)、价值、以 及形而上的预设立场,都编织在一起, 赋予了这个世界一种意义(重要性),并 且促使我们将思想转化为行动。 —— Roger Scruton 《政治思想字典》
儒家“三观
一 儒家“三观
儒家“三观” ·礼乐观 (和) 成人一成君一成圣 人文观(仁) → 中庸之道;忠恕之道; 天命观(中) 天人合一 有德君子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 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 (《述而》) 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 可行也。.子曰:君子食无求 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为政》) 就有道而正焉,可谓为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 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 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 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 仁之方也已。(《雍也》) “《诗》云:‘如切如磋,如琢 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 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 “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告诸往而知来者。” 勿施于人。(《卫灵公》) (《学而》)
儒家“三观” • 礼乐观(和) • 人文观(仁) • 天命观(中) • 成人—成君—成圣 • 中庸之道;忠恕之道; • 天人合一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 仁之方也已。(《雍也》)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 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 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 可行也。……子曰:君子食无求 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可谓为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 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 “《诗》云:‘如切如磋,如琢 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 “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告诸往而知来者。” (《学而》)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 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 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 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为政》) 有 德 君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