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汉书卷一下光武帝纪第一下 (3说文曰:“邮,境上行书舍也。 初,帝在兵间久,厌武事,且知天下疲耗,思乐息肩。φ自陇、蜀平後,非儆急,未尝复言军 旅。皇太子尝问攻战之事,帝曰:“昔卫灵公问陈,孔子不对,此非尔所及。”②2每旦视朝,日仄乃 罢。数引公卿、郎、将讲论经理,夜分乃寐。③皇太子见帝勤劳不怠,承间谏曰:“陛下有禹汤之明, 而失黄老养性之福,ω愿颐爱精神,优游自宁。”帝曰:“我自乐此,不为疲也。”虽身济大业,兢兢 如不及,故能明慎政体,总口权纲,量时度力,举无过事。退功臣而进文吏,戢弓矢而散马牛,虽 道未方古,斯亦止戈之武焉 (左传曰:“息肩于晋 论语:“卫灵公问陈于孔子。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 (3)分犹半也。 (黄帝、老子 左传曰:“于文,止戈为武也。” 论曰:皇考南顿君初为济阳令,以建平元年十二月甲子夜生光武于县舍,①)有赤光照室中。②钦 异焉,使卜者王长占之。长辟左右③3曰:“此兆吉不可言。”是岁县界有嘉禾生,一茎九穗,因名光 武曰秀。明年,方士有夏贺良者,上言哀帝,云汉家历运中衰,当再受命。于是改号为太初元年, 称“陈圣刘太平皇帝”,以厌胜之。及王莽篡位,忌恶刘氏,以钱文有金刀,故改为货泉。或以货泉 字文为“白水真人”。後望气者苏伯阿为王莽使至南阳,遥望见舂陵郭,喈曰:()“气佳哉!郁郁餵 餵然。”及始起兵还舂陵,远望舍南,火光赫然属天,有顷不见。初,道士西门君惠、李守等亦云刘 秀当为天子。其王者受命,信有符乎?不然,何以能乘时龙而御天哉! 蔡邕光武碑文云:“光武将生,皇考以令舍不显,开宫後殿居之而生。” 2东观记曰:“光照堂中,尽明如昼。” (3辟音频亦反 (咭,叹也,音子夜反 5易曰:“时乘六龙以御天 赞曰:炎正中微,大盜移国。①九县飙回,三精雾塞。人厌淫诈,神思反德。光武诞命,灵贶 自甄。③沉几先物,深略纬文。④寻、邑百万,貔虎为群。⑧长毂雷野,高锋彗云。⑥英威既振,新 都自焚。虔刘庸、代,纷纭梁、赵。(8三河未澄,四关重扰。⑨神旌乃顾,递行天讨。C 金汤失险,车书共道。Φ灵庆既启,人谋咸赞。明明庙谟,赳赳雄断。于赫有命,系隆我汉。 (汉以火德王,故曰炎正。大盗谓王莽篡位也。庄子曰:“田成子一日杀齐君而盗其国, 向所谓智者,不反为大盗积者乎? (2九县,九州也。飙回谓乱也。三精,日月星也。雾塞言昏昧也。精,或为“象”。 3诞,大也。书曰:“诞膺天命。”甄,明也。灵贶谓佳气神光之类也。 (几者,动之微也。物,事也。沉深之几,先见于事也。谥法:“经纬天地曰文。” G貔,执夷,虎属也。书曰:“如虎如貔。”言甚猛勇也 ⑥长毂,兵车。雷野,言其声盛。淮南子曰:“雷以为车舆。”彗,埽也,音详锐反 王莽初封为新都侯。史记曰,周武王伐纣,纣衣其宝玉自焚而死。莽虽被杀,灭亡与纣 同,故假以言之。 (虔、刘,皆杀也。左传曰:“虔刘我边垂。”谓公孙述称帝于庸、蜀,卢芳据代郡也 纷纭,谕乱也。梁谓刘永,赵谓王郎也 ③三河,河南、河北、河东也。未澄谓朱鲔等据洛(州)[阳],未归光武也。四关谓长安四 塞之国。重扰谓更始已定关中,刘盆子入关杀更始,发掘诸陵也 周礼曰:“析羽为旌。”称神者,犹言神兵神第也。诗云“乃眷西顾”,书云“天讨有 第31页
後汉书卷一下 光武帝纪第一下 第 31 页 ⑶说文曰:“邮,境上行书舍也。” 初,帝在兵间久,厌武事,且知天下疲秏,思乐息肩。⑴自陇、蜀平後,非儆急,未尝复言军 旅。皇太子尝问攻战之事,帝曰:“昔卫灵公问陈,孔子不对,此非尔所及。”⑵每旦视朝,日仄乃 罢。数引公卿、郎、将讲论经理,夜分乃寐。⑶皇太子见帝勤劳不怠,承间谏曰:“陛下有禹汤之明, 而失黄老养性之福,⑷愿颐爱精神,优游自宁。”帝曰:“我自乐此,不为疲也。”虽身济大业,兢兢 如不及,故能明慎政体,总囗权纲,量时度力,举无过事。退功臣而进文吏,戢弓矢而散马牛,虽 道未方古,斯亦止戈之武焉。⑸ ⑴左传曰:“息肩于晋。” ⑵论语:“卫灵公问陈于孔子。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 ⑶分犹半也。 ⑷黄帝、老子。 ⑸左传曰:“于文,止戈为武也。” 论曰:皇考南顿君初为济阳令,以建平元年十二月甲子夜生光武于县舍,⑴有赤光照室中。⑵钦 异焉,使卜者王长占之。长辟左右⑶曰:“此兆吉不可言。”是岁县界有嘉禾生,一茎九穗,因名光 武曰秀。明年,方士有夏贺良者,上言哀帝,云汉家历运中衰,当再受命。于是改号为太初元年, 称“陈圣刘太平皇帝”,以厌胜之。及王莽篡位,忌恶刘氏,以钱文有金刀,故改为货泉。或以货泉 字文为“白水真人”。後望气者苏伯阿为王莽使至南阳,遥望见舂陵郭,唶曰:⑷“气佳哉!郁郁鳂 鳂然。”及始起兵还舂陵,远望舍南,火光赫然属天,有顷不见。初,道士西门君惠、李守等亦云刘 秀当为天子。其王者受命,信有符乎?不然,何以能乘时龙而御天哉!⑸ ⑴蔡邕光武碑文云:“光武将生,皇考以令舍不显,开宫後殿居之而生。” ⑵东观记曰:“光照堂中,尽明如昼。” ⑶辟音频亦反。 ⑷唶,叹也,音子夜反。 ⑸易曰:“时乘六龙以御天。” 赞曰:炎正中微,大盗移国。⑴九县飙回,三精雾塞。⑵人厌淫诈,神思反德。光武诞命,灵贶 自甄。⑶沉几先物,深略纬文。⑷寻、邑百万,貔虎为群。⑸长毂雷野,高锋彗云。⑹英威既振,新 都自焚。⑺虔刘庸、代,纷纭梁、赵。⑻三河未澄,四关重扰。⑼神旌乃顾,递行天讨。⑽ 金汤失险,车书共道。⑾灵庆既启,人谋咸赞。⑿明明庙谟,赳赳雄断。⒀于赫有命,系隆我汉。 ⒁ ⑴汉以火德王,故曰炎正。大盗谓王莽篡位也。庄子曰:“田成子一日杀齐君而盗其国, 向所谓智者,不反为大盗积者乎?” ⑵九县,九州也。飙回谓乱也。三精,日月星也。雾塞言昏昧也。精,或为“象”。 ⑶诞,大也。书曰:“诞膺天命。”甄,明也。灵贶谓佳气神光之类也。 ⑷几者,动之微也。物,事也。沉深之几,先见于事也。谥法:“经纬天地曰文。” ⑸貔,执夷,虎属也。书曰:“如虎如貔。”言甚猛勇也。 ⑹长毂,兵车。雷野,言其声盛。淮南子曰:“雷以为车舆。”彗,埽也,音详锐反。 ⑺王莽初封为新都侯。史记曰,周武王伐纣,纣衣其宝玉自焚而死。莽虽被杀,灭亡与纣 同,故假以言之。 ⑻虔、刘,皆杀也。左传曰:“虔刘我边垂。”谓公孙述称帝于庸、蜀,卢芳据代郡也。 纷纭,谕乱也。梁谓刘永,赵谓王郎也。 ⑼三河,河南、河北、河东也。未澄谓朱鲔等据洛( 州) [ 阳] ,未归光武也。四关谓长安四 塞之国。重扰谓更始已定关中,刘盆子入关杀更始,发掘诸陵也。 ⑽周礼曰:“析羽为旌。”称神者,犹言神兵神筭也。诗云“乃眷西顾”,书云“天讨有 罪”也
後汉书卷一下光武帝纪第一下 前书曰:“金城汤池,不可攻矣。”金以谕坚,汤取其热。光武所击,皆失其险固也。 礼记曰:“天下车同轨,书同文。” ω灵庆谓符谶也。左传曰:“天启之也。”人谋谓群下劝即尊号也。易曰:“人谋鬼谋, 百姓与能。”赞,助也 0诗曰“明明天子”。淮南子曰:“运筹于庙堂之上,决胜千里之外。”赳赳,武克也 00于赫,叹美之词,音乌。诗云:“有命既集。”系犹系也 校勘记 四七页四行高祖(丰)[丰]邑人据殿本考证改。 四七页六行其命郡国有谷者给禀按:“给禀”二字连下读,注于“给禀”绝句,非。 五0页一0行故行什一之税按:“什”原作“十”,径据汲本、殿本改 五一页一行初罢郡国都尉官按:刊误谓郡有都尉,国有中尉,此但罢郡都尉,不当有“国”字。 五一页二行拥节按:“拥”原作“雍”,径据汲本、殿本改 五一页三行见徒免为庶(民川人]集解引钱大昕说,谓章怀注范史,避太宗讳,“民”字皆改为“人”。 今本仍有作“民”者,则宋以後校书者回改。然亦有不当改而妄改者。此“庶民”本当作“庶人” 校书者不知庶民与庶人有别,而一例改之。凡律言“庶人”者,对奴婢及有罪者而言,与它处泛称 “庶民”者不同。今据钱说回改。下十一年、十二年、十三年、十四年同 五二页九行公车[司马掌殿司马门据前书百官公卿表颜注引汉官仪补 五二页一三行杜预[注左传云按文当有“注”字,今补 五三页一二行河西(太守大将军]窦融集解引钱大昕说,谓河西非郡名,不当有太守,当依前五 年作“河西大将军”。今据改。 五四页一行後改为(高)平[高]据殿本考证改 五四页三行河东守守兵亦叛按:刊误谓案文多一“守”字。若云太守之兵,不合去“太”字。 五六页一二行故城在今兰州按:“兰”原調“阑”,径改正。 五七页五行[三月]己酉幸南阳据袁纪及通鉴补。按:通鉴考异谓上有“二月己卯”,袁纪“三月 己酉,幸南阳”,以长历考之,二月壬申朔,己酉在三月,盖上脱“三月”二字 五八页八行本或作口水及沅水者并非按:“沅”殿本、集解本作“沆”。 五八页一四行并并州按:王先谦谓“并州”下疑脱“凉州”二字,说详集解。 五九页四行黄龙见东阿按:袁纪“东阿”作“河东” 五九页一二行冬十一月戊寅至辛巳吴汉屠成都续天文志云十一月丁丑,汉护军将军高午刺述洞 其胸,其夜死。明日,汉入屠蜀城。而此云戊寅,述被创,夜死,辛巳,吴汉屠成都。按:戊寅至 辛巳四日,丁丑次日即戊寅,志明云明日汉入屠蜀城,公孙述传亦云其夜死,明旦岑降,吴汉传亦 云旦日城降,则“戊寅”当从续志作“丁丑”,“辛巳”又为“戊寅”之謁。 六0页九行钳鈇按:“鈥”原謌“口”,径据汲本、殿本改正 六一页八行庚午以殷绍嘉公孔安为宋公按:建武十三年二月庚寅朔,无庚午,疑“庚午”为“庚 子”或“庚戌”之謌。又查是年三月庚申朔,有庚午,或下文“三月”二字当移于此 六一页九行周承休公姬(常武]为卫公集解引惠栋说,谓前书恩泽侯表姬常于建武二年为周承休 侯,五年,侯武嗣,十三年,更为卫公,然则“姬常”当作“姬武”也。今据改 六一页九行省并西京十三国按:钱大昕谓“三”字衍,说详下。 六一页一0行淄川属高密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续志北海国下云建武十三年省淄川、高密 胶东三国,以其县属。盖其时以高密四县封邓禹,胶东六县封贾复,故不立王国而并属之北海,高 密与淄川同在省并之内,非以淄川属高密也。志又称世祖省并郡国十,今并高密计之,正合十国之 数,乃知纪云十三国者,误衍“三”字,而“淄川”下又衍“属”字耳 六一页一四行故城在今瀛州乐(府寿]县西北据刊误及殿本考证改 第32页
後汉书卷一下 光武帝纪第一下 第 32 页 ⑾前书曰:“金城汤池,不可攻矣。”金以谕坚,汤取其热。光武所击,皆失其险固也。 礼记曰:“天下车同轨,书同文。” ⑿灵庆谓符谶也。左传曰:“天启之也。”人谋谓群下劝即尊号也。易曰:“人谋鬼谋, 百姓与能。”赞,助也。 ⒀诗曰“明明天子”。淮南子曰:“运筹于庙堂之上,决胜千里之外。”赳赳,武皃也。 ⒁于赫,叹美之词,音乌。诗云:“有命既集。”系犹系也。 校勘记 四七页四行高祖(丰)沛[丰]邑人据殿本考证改。 四七页六行其命郡国有谷者给禀按:“给禀”二字连下读,注于“给禀”绝句,非。 五0页一0行故行什一之税按:“什”原作“十”,径据汲本、殿本改。 五一页一行初罢郡国都尉官按:刊误谓郡有都尉,国有中尉,此但罢郡都尉,不当有“国”字。 五一页二行拥节按:“拥”原作“雍”,径据汲本、殿本改。 五一页三行见徒免为庶(民)[人]集解引钱大昕说,谓章怀注范史,避太宗讳,“民”字皆改为“人”。 今本仍有作“民”者,则宋以後校书者回改。然亦有不当改而妄改者。此“庶民”本当作“庶人”, 校书者不知庶民与庶人有别,而一例改之。凡律言“庶人”者,对奴婢及有罪者而言,与它处泛称 “庶民”者不同。今据钱说回改。下十一年、十二年、十三年、十四年同。 五二页九行公车[司马]掌殿司马门据前书百官公卿表颜注引汉官仪补。 五二页一三行杜预[注]左传云按文当有“注”字,今补。 五三页一二行河西(太守)[大将军]窦融集解引钱大昕说,谓河西非郡名,不当有太守,当依前五 年作“河西大将军”。今据改。 五四页一行後改为(高)平[高]据殿本考证改。 五四页三行河东守守兵亦叛按:刊误谓案文多一“守”字。若云太守之兵,不合去“太”字。 五六页一二行故城在今兰州按:“兰”原譌“阑”,径改正。 五七页五行[三月]己酉幸南阳据袁纪及通鉴补。按:通鉴考异谓上有“二月己卯”,袁纪“三月 己酉,幸南阳”,以长历考之,二月壬申朔,己酉在三月,盖上脱“三月”二字。 五八页八行本或作囗水及沅水者并非按:“沅”殿本、集解本作“沆”。 五八页一四行并并州按:王先谦谓“并州”下疑脱“凉州”二字,说详集解。 五九页四行黄龙见东阿按:袁纪“东阿”作“河东”。 五九页一二行冬十一月戊寅至辛巳吴汉屠成都续天文志云十一月丁丑,汉护军将军高午刺述洞 其胸,其夜死。明日,汉入屠蜀城。而此云戊寅,述被创,夜死,辛巳,吴汉屠成都。按:戊寅至 辛巳四日,丁丑次日即戊寅,志明云明日汉入屠蜀城,公孙述传亦云其夜死,明旦岑降,吴汉传亦 云旦日城降,则“戊寅”当从续志作“丁丑”,“辛巳”又为“戊寅”之譌。 六0页九行钳釱按:“釱”原譌“囗”,径据汲本、殿本改正。 六一页八行庚午以殷绍嘉公孔安为宋公按:建武十三年二月庚寅朔,无庚午,疑“庚午”为“庚 子”或“庚戌”之譌。又查是年三月庚申朔,有庚午,或下文“三月”二字当移于此。 六一页九行周承休公姬(常)[武]为卫公集解引惠栋说,谓前书恩泽侯表姬常于建武二年为周承休 侯,五年,侯武嗣,十三年,更为卫公,然则“姬常”当作“姬武”也。今据改。 六一页九行省并西京十三国按:钱大昕谓“三”字衍,说详下。 六一页一0行淄川属高密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续志北海国下云建武十三年省淄川、高密、 胶东三国,以其县属。盖其时以高密四县封邓禹,胶东六县封贾复,故不立王国而并属之北海,高 密与淄川同在省并之内,非以淄川属高密也。志又称世祖省并郡国十,今并高密计之,正合十国之 数,乃知纪云十三国者,误衍“三”字,而“淄川”下又衍“属”字耳。 六一页一四行故城在今瀛州乐(府)[寿]县西北据刊误及殿本考证改
後汉书卷一下光武帝纪第一下 六二页八行韁彝之属也按:“韁”原謌“鳟”,径改正。 四页~九行一一行丁未有星孛于昴丁未有星孛于营室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丁未”重出, 当有一误,以天文志证之,似下“丁未”误也 六四页一二行置常[山关据刊误补 六五页九行必(有以众大之辞言之据刊误改,与今公羊传合。 六五页一三行上至高祖按:伪孔传“至”作“自 六七页一四行二月乙(亥)未j晦据集解引钱大听、惠栋说改。按:是年三月丙申朔,作“乙未 是。 六八页四行夏四月乙卯按:是年四月丙寅朔,无乙卯,此误。下云“五月乙卯,车驾还宫 是年五月乙未朔,有乙卯,不误。 六八页六行属南[阳]郡据殿本考证补 六九页七行夏四月(甲戌癸酉]车驾还宫据殿本考证改 六九页一0行(癸酉甲戌]诏曰据殿本考证改。按:万松龄谓“癸酉”移前,“甲戌”移後,写 者误倒耳 六九页一三行(戌川甲]申幸河内据殿本考证改。按:是年夏四月庚申朔,下文云“戊子至自河内” 明此“戊申”乃“甲申”之误 七0页八行始祠昭帝元帝于太庙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祭祀志是年雒阳高庙四时加祭孝宣、 孝元,凡五帝,此云“昭帝”,误。 七0页一0行光武第虽十二“第”原作“弟”,弟第古字通用,今改归一律,後如此不悉出校 记 七0页一0行于哀帝为诸父于平帝为祖父按:李慈铭谓哀帝、平帝皆元帝庶孙,兄弟行也,光 武于成帝为兄弟,则于平帝亦为诸父,非祖父。注引汉官仪皆谬。 七0页一一行然则宣帝为(曾)祖按:刊误谓案世数宣帝于光武犹是祖,此多一“曾”字。今据删。 七一页五行母贵则子何以贵据刊误补,与公羊传合 七三页一一行鄯善王车师王等十六国按:西域传“十六国”作“十八国”,袁纪作“鄯善王安、 莎车王贤等十六国” 七四页四行制诏曰按:刊误谓多一“制”字 七四页六行徒皆口解钳按:李慈铭谓以注文详之,此当衍一“解”字,脱一“鈇”字。 七六页一0行寇右北平渔阳上谷太原按:集解引陈景云说,谓“太原”二字非衍即误。貊人入 寇东边诸郡,不能西至太原内地也 七六页一三行大人谓渠帅也殿本“大人”作“乌桓”。按校补谓当作“大人,乌桓谓渠帅也”, 互脱二字。 七七页八行二十六年春]正月据汲本、殿本补。 七九页四行骠骑大将军行大司马刘隆即日罢刊误谓两汉称“行”者皆云行某官事,明此少一“事” 字。今按:范书称行某官事往往省一“事”字,非必脱文,後如此不悉出。 八一页五行幸鲁国按:刊误谓它处皆不言国,明此多 字 八一页五行冬十一月丁酉至自鲁汲本、集解本“丁酉 乙酉”。按:是年十一月丁未朔 无丁酉、乙酉,疑“己酉”之误。 八一页一三行中元元年按:中元非年号,刊误及补注并谓应冠“建武”二字。 八四页一二行(谓)为方口四陛据刊误改。按:为谓古通作。 八四页一二行皆徙南郊之具按:汲本、殿本“徙”作“从” 八四页一五行东夷倭奴国王遣使奉献按:“王”原作“主”,径据汲本、殿本改 第33页
後汉书卷一下 光武帝纪第一下 第 33 页 六二页八行鞰彝之属也按:“鞰”原譌“鐏”,径改正。 六四页~九行一一行丁未有星孛于昴丁未有星孛于营室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丁未”重出, 当有一误,以天文志证之,似下“丁未”误也。 六四页一二行置常[山]关据刊误补。 六五页九行必(有)[以]众大之辞言之据刊误改,与今公羊传合。 六五页一三行上至高祖按:伪孔传“至”作“自”。 六七页一四行二月乙(亥)[未]晦据集解引钱大昕、惠栋说改。按:是年三月丙申朔,作“乙未” 是。 六八页四行夏四月乙卯按:是年四月丙寅朔,无乙卯,此误。下云“五月乙卯,车驾还宫”。 是年五月乙未朔,有乙卯,不误。 六八页六行属南[阳]郡据殿本考证补。 六九页七行夏四月(甲戌)[癸酉]车驾还宫据殿本考证改。 六九页一0行(癸酉)[甲戌]诏曰据殿本考证改。按:万松龄谓“癸酉”移前,“甲戌”移後,写 者误倒耳。 六九页一三行(戌)[甲]申幸河内据殿本考证改。按:是年夏四月庚申朔,下文云“戊子至自河内”, 明此“戊申”乃“甲申”之误。 七0页八行始祠昭帝元帝于太庙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祭祀志是年雒阳高庙四时加祭孝宣、 孝元,凡五帝,此云“昭帝”,误。 七0页一0行光武第虽十二“第”原作“弟”,弟第古字通用,今改归一律,後如此不悉出校 记。 七0页一0行于哀帝为诸父于平帝为祖父按:李慈铭谓哀帝、平帝皆元帝庶孙,兄弟行也,光 武于成帝为兄弟,则于平帝亦为诸父,非祖父。注引汉官仪皆谬。 七0页一一行然则宣帝为(曾)祖按:刊误谓案世数宣帝于光武犹是祖,此多一“曾”字。今据删。 七一页五行母贵则子[何以]贵据刊误补,与公羊传合。 七三页一一行鄯善王车师王等十六国按:西域传“十六国”作“十八国”,袁纪作“鄯善王安、 莎车王贤等十六国”。 七四页四行制诏曰按:刊误谓多一“制”字。 七四页六行徒皆囗解钳按:李慈铭谓以注文详之,此当衍一“解”字,脱一“釱”字。 七六页一0行寇右北平渔阳上谷太原按:集解引陈景云说,谓“太原”二字非衍即误。貊人入 寇东边诸郡,不能西至太原内地也。 七六页一三行大人谓渠帅也殿本“大人”作“乌桓”。按校补谓当作“大人,乌桓谓渠帅也”, 互脱二字。 七七页八行二十六年[春]正月据汲本、殿本补。 七九页四行骠骑大将军行大司马刘隆即日罢刊误谓两汉称“行”者皆云行某官事,明此少一“事” 字。今按:范书称行某官事往往省一“事”字,非必脱文,後如此不悉出。 八一页五行幸鲁国按:刊误谓它处皆不言国,明此多一“国”字。 八一页五行冬十一月丁酉至自鲁汲本、集解本“丁酉”作“乙酉”。按:是年十一月丁未朔, 无丁酉、乙酉,疑“己酉”之误。 八一页一三行中元元年按:中元非年号,刊误及补注并谓应冠“建武”二字。 八四页一二行(谓)[为]方囗四陛据刊误改。按:为谓古通作。 八四页一二行皆徙南郊之具按:汲本、殿本“徙”作“从”。 八四页一五行东夷倭奴国王遣使奉献按:“王”原作“主”,径据汲本、殿本改
後汉书卷二显宗孝明帝纪第二 八五页二行年六十二按:惠栋补注引蒋杲说,谓光武以二十八岁起兵,中更始二年,建武三十 年,中元二年,则崩时乃六十三岁。祭祀志封禅刻石文已云“在位三十二年,年六十二”,则崩 年六十三无疑矣。此“二”字疑传写误也 八五页三行无遣吏及因邮奏按:刊误谓多一“无”字,盖凡吊丧及赴葬,皆遣吏及因邮也。 八六页六行于是改号为太初元年按:沈家本谓“太初”下当有“元将”二字,事详前书。 八七页一行炎正中微按:校补谓文选“正”作“政” 八七页一行光武诞命按:校补谓文选“光武”作“世祖” 八七页二行高锋彗云文选“锋”作“旗”。按:校补谓观李注引东都主人曰“戈鋋彗云”,则 “旗”仍“锋”之謌 八七页四行明明庙谟按:校补谓文选“谟”作“谋”。 八七页五行系隆我汉按:校补谓文选作“系我皇汉”。又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尉宗宋人, 不应有“我汉”之称,此必沿东观旧文 八七页一一行言甚猛勇也按:汲本“甚”作“其” 八七页一六行谓朱鲔等据洛(州阳]按:张森楷校勘记谓时无洛州,“州”当是“阳”之误。今 据改。 後汉书卷二显宗孝明帝纪第二 显宗孝明皇帝讳庄,①光武第四子也。母阴皇后。帝生而丰下,(十岁能通春秋,光武奇之。建 武十五年封东海公,十七年进爵为王,十九年立为皇太子。师事博士桓荣,学通尚书 (谥法曰:“照临四方曰明。”伏侯古今注曰:“庄之字曰严。 2杜预注左传云:“丰下,盖面方也。”东观记云:“帝丰下兑上,项赤色,有似于尧。 中元二年二月戊戌,即皇帝位,年三十。尊皇后曰皇太后。 三月丁卯,葬光武皇帝于原陵。①有司奏上尊庙曰世祖 ()帝王纪曰:“原陵方三百二十步,高六丈,在临平亭东南,去洛阳十五里。” 夏四月丙辰,诏曰:“予末小子,奉承圣业,夙夜震畏,不敢荒宁。先帝受命中兴,德侔帝王, 协和万邦,假于上下,怀柔百神,惠于口寡。朕承大运,继体守文,③不知稼穑之艰难,惧有废 失。圣恩遗戒,顾重天下,以元元为首。公卿百僚,将何以辅朕不逮?其赐天下男子爵,人二级 ()三老、孝悌、力田人三级:⑤爵过公乘,得移与子若同产、同产子;⑥及流人无名数欲自占者人 级;口、寡、孤、独、笃口粟,人十斛。其施刑及郡国徒,在中元元年四月己卯赦前所犯而後捕 系者,悉免其刑。又边人遭乱为内郡人妻,在己卯赦前,一切遣还边,恣其所乐。中二千石下至黄 绶,⑧贬秩赎论者,悉皆复秩还赎。方今上无天子,下无方伯,③若涉渊水而无舟楫。夫万乘至重而 壮者虑轻,∞实赖有德左右小子。Φ高密侯禹元功之首,东平王苍宽博有谋,并可以受六尺之托,临 大节而不挠。⑩其以禹为太傅,苍为骠骑将军。太尉口告谥南郊,③司徒欣奉安梓宫,司空鲂将校 复土。0其封口为节乡侯,欣为安乡侯,鲂为杨邑侯。” ()假,至也。音格 2怀不,安也。柔,和也。礼曰“凡山林能兴云致雨者皆曰神,有天下者祭百神”,怀柔百 神也。书曰:“惠于口寡 (3创基之主,则尚武功以定祸乱;其次继体而立者,则守文德。谷梁传曰:“承明继体 则守文之君也 (前书音义曰:“男子者,谓户内之长也。”商鞅为秦制爵二十级:一,公士:二,上造: 三,簪口: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 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 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人赐爵 者,有罪得赎,贫者得卖与人 第34页
後汉书卷二 显宗孝明帝纪第二 第 34 页 八五页二行年六十二按:惠栋补注引蒋杲说,谓光武以二十八岁起兵,中更始二年,建武三十 一年,中元二年,则崩时乃六十三岁。祭祀志封禅刻石文已云“在位三十二年,年六十二”,则崩 年六十三无疑矣。此“二”字疑传写误也。 八五页三行无遣吏及因邮奏按:刊误谓多一“无”字,盖凡吊丧及赴葬,皆遣吏及因邮也。 八六页六行于是改号为太初元年按:沈家本谓“太初”下当有“元将”二字,事详前书。 八七页一行炎正中微按:校补谓文选“正”作“政”。 八七页一行光武诞命按:校补谓文选“光武”作“世祖”。 八七页二行高锋彗云文选“锋”作“旗”。按:校补谓观李注引东都主人曰“戈鋋彗云”,则 “旗”仍“锋”之譌。 八七页四行明明庙谟按:校补谓文选“谟”作“谋”。 八七页五行系隆我汉按:校补谓文选作“系我皇汉”。又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尉宗宋人, 不应有“我汉”之称,此必沿东观旧文。 八七页一一行言甚猛勇也按:汲本“甚”作“其”。 八七页一六行谓朱鲔等据洛(州)[阳]按:张森楷校勘记谓时无洛州,“州”当是“阳”之误。今 据改。 後汉书卷二 显宗孝明帝纪第二 显宗孝明皇帝讳庄,⑴光武第四子也。母阴皇后。帝生而丰下,⑵十岁能通春秋,光武奇之。建 武十五年封东海公,十七年进爵为王,十九年立为皇太子。师事博士桓荣,学通尚书。 ⑴谥法曰:“照临四方曰明。”伏侯古今注曰:“庄之字曰严。” ⑵杜预注左传云:“丰下,盖面方也。”东观记云:“帝丰下兑上,项赤色,有似于尧。” 中元二年二月戊戌,即皇帝位,年三十。尊皇后曰皇太后。 三月丁卯,葬光武皇帝于原陵。⑴有司奏上尊庙曰世祖。 ⑴帝王纪曰:“原陵方三百二十步,高六丈,在临平亭东南,去洛阳十五里。” 夏四月丙辰,诏曰:“予末小子,奉承圣业,夙夜震畏,不敢荒宁。先帝受命中兴,德侔帝王, 协和万邦,假于上下,⑴怀柔百神,惠于囗寡。⑵朕承大运,继体守文,⑶不知稼穑之艰难,惧有废 失。圣恩遗戒,顾重天下,以元元为首。公卿百僚,将何以辅朕不逮?其赐天下男子爵,人二级; ⑷三老、孝悌、力田人三级;⑸爵过公乘,得移与子若同产、同产子;⑹及流人无名数欲自占者人一 级;⑺囗、寡、孤、独、笃囗粟,人十斛。其施刑及郡国徒,在中元元年四月己卯赦前所犯而後捕 系者,悉免其刑。又边人遭乱为内郡人妻,在己卯赦前,一切遣还边,恣其所乐。中二千石下至黄 绶,⑻贬秩赎论者,悉皆复秩还赎。方今上无天子,下无方伯,⑼若涉渊水而无舟楫。夫万乘至重而 壮者虑轻,⑽实赖有德左右小子。⑾高密侯禹元功之首,东平王苍宽博有谋,并可以受六尺之托,临 大节而不挠。⑿其以禹为太傅,苍为骠骑将军。太尉囗告谥南郊,⒀司徒欣奉安梓宫,⒁司空鲂将校 复土。⒂其封囗为节乡侯,欣为安乡侯,鲂为杨邑侯。” ⑴假,至也。音格。 ⑵怀,安也。柔,和也。礼曰“凡山林能兴云致雨者皆曰神,有天下者祭百神”,怀柔百 神也。书曰:“惠于囗寡。” ⑶创基之主,则尚武功以定祸乱;其次继体而立者,则守文德。谷梁传曰:“承明继体。 则守文之君也。” ⑷前书音义曰:“男子者,谓户内之长也。”商鞅为秦制爵二十级:一,公士;二,上造; 三,簪囗;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 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 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人赐爵 者,有罪得赎,贫者得卖与人
後汉书卷二显宗孝明帝纪第二 5三老、孝悌、力田,三者皆乡官之名。三老,高帝置,孝悌、力田,高后置,所以劝导 乡里,助成风化也。文帝诏曰:“孝悌,天下之大顺也。力田,为生之本也。三老,众 人之师也。其以户口率置员。”事见前书。 汉制,赐爵自公士已上不得过公乘,故过者得移授也。同产,同母兄弟也 无名数谓无文簿也。占谓自归首也 (8汉制,二百石以上铜印黄绶也。 (公羊传曰:“上无天子,下无方伯。”此制引以为谦也。 00谦言年尚少壮,思虑轻浅,故须贤人辅弼 a赖,恃也。左右,助也。 0六尺谓年十五已下。大节谓大事。挠,屈也。音女孝反 ③赵口也。应劭风俗通曰:“礼,臣子无爵谥君父之义也,故群臣累其功美,葬日,遣太 尉于南郊告天而谥之。” 0李欣也。梓宫,以梓木为棺。风俗通曰:“宫者,存时所居,缘生事死,因以为名。 ω冯鲂也。将校谓将领五校兵以穿圹也。前书音义曰:“复土,主穿圹填塞事也。言下棺 ,复以土为坟,故言复土。” 秋九月,烧当羌寇陇西,败郡兵于允街。①赦陇西囚徒,减罪一等,勿收今年租调。又所发天 水三千人,亦复是岁更赋。②遣谒者张鸿讨叛羌于允吾,③鸿军大败,战殁。冬十一月,遣中郎将窦 固监捕虏将军马武等二将军讨烧当羌。 (允街,县名也,允音铅,街音佳,属金城郡,故城在今凉州昌松县东南。城临丽水 名丽水城 2更谓戍卒更相代也。赋谓雇更之钱也。前书音义曰:“更有三品:有卒更,有践更。古 正卒无常,人皆当迭为之。(有)一月一更,是为卒更。贫者欲得雇更钱,次直者出钱雇 之,月二千,是为践更,有过更。古者天下人皆当戍边三日,亦名为更。不可人人自行 日戍,当行者不可往即还,因住一岁,次直者出钱三百雇之,谓之过更 (3允吾,县名,属金城郡,故城在今兰州广武县西南。允音沿。吾音牙。 十二月甲寅,诏曰:“方春戒节,人以耕桑。其口有司务顺时气,使无烦扰。①天下亡命殊死以 下,听得赎论:死罪入缣二十匹,右趾至髡钳城旦舂十匹,(2)完城旦舂至司寇作三匹。③其未发觉 诏书到先自告者,半入赎。今选举不实,邪佞未去,权门请托,残吏放手,4百姓愁怨,情无告诉。 有司明奏罪名,并正举者。⑤又郡县每因征发,轻为奸利,诡责羸弱,先急下贫。其务在均平,无 令枉刻。” (礼记:“孟春之月,布德和令,行庆施惠。仲春,无作大事,以妨农事。” 前书音义曰:“右趾谓刖其右足,次刖左足,次劓,次黥,次髡钳为城旦舂。城旦者 昼日伺寇虏,夜暮筑长城。春者,妇人犯罪,不任军役之事,但令舂以食徒者。” ③3完者,谓不加髡钳而筑城也。次鬼薪、白粲,次隶臣妾,次(作)司寇[作]。 (放手谓贪纵为非也。 5举非其人,并正举主之罪 永平元年春正月,帝率公卿已下朝于原陵,如元会仪 汉官仪曰:“古不墓祭。秦始皇起寝于墓侧,汉因而不改。诸陵寝皆以晦、望、二十四 气、三伏、社、腊及四时上饭。其亲陵所宫人,随鼓漏理被枕,具盥水,陈庄具。天子 以正月上原陵,公卿百官及诸侯王、郡国计吏皆当轩下,占其郡国谷价,四方改易,欲 先帝魂魄闻之也。”元会仪见下 夏五月,太傅邓禹薨 戊寅,东海王强薨,遣司空冯鲂持节视丧事,赐升龙旄头、銮辂、龙旗。 旄头,见光武纪。銮,铃也,在镳。交龙为旗,唯天子用之,今特赐以葬 第35页
後汉书卷二 显宗孝明帝纪第二 第 35 页 ⑸三老、孝悌、力田,三者皆乡官之名。三老,高帝置,孝悌、力田,高后置,所以劝导 乡里,助成风化也。文帝诏曰:“孝悌,天下之大顺也。力田,为生之本也。三老,众 人之师也。其以户口率置员。”事见前书。 ⑹汉制,赐爵自公士已上不得过公乘,故过者得移授也。同产,同母兄弟也。 ⑺无名数谓无文簿也。占谓自归首也。 ⑻汉制,二百石以上铜印黄绶也。 ⑼公羊传曰:“上无天子,下无方伯。”此制引以为谦也。 ⑽帝谦言年尚少壮,思虑轻浅,故须贤人辅弼。 ⑾赖,恃也。左右,助也。 ⑿六尺谓年十五已下。大节谓大事。挠,屈也。音女孝反。 ⒀赵囗也。应劭风俗通曰:“礼,臣子无爵谥君父之义也,故群臣累其功美,葬日,遣太 尉于南郊告天而谥之。” ⒁李欣也。梓宫,以梓木为棺。风俗通曰:“宫者,存时所居,缘生事死,因以为名。” ⒂冯鲂也。将校谓将领五校兵以穿圹也。前书音义曰:“复土,主穿圹填塞事也。言下棺 讫,复以土为坟,故言复土。” 秋九月,烧当羌寇陇西,败郡兵于允街。⑴赦陇西囚徒,减罪一等,勿收今年租调。又所发天 水三千人,亦复是岁更赋。⑵遣谒者张鸿讨叛羌于允吾,⑶鸿军大败,战殁。冬十一月,遣中郎将窦 固监捕虏将军马武等二将军讨烧当羌。 ⑴允街,县名也,允音铅,街音佳,属金城郡,故城在今凉州昌松县东南。城临丽水,一 名丽水城。 ⑵更谓戍卒更相代也。赋谓雇更之钱也。前书音义曰:“更有三品:有卒更,有践更。古 正卒无常,人皆当迭为之。( 有) 一月一更,是为卒更。贫者欲得雇更钱,次直者出钱雇 之,月二千,是为践更,有过更。古者天下人皆当戍边三日,亦名为更。不可人人自行 三日戍,当行者不可往即还,因住一岁,次直者出钱三百雇之,谓之过更。” ⑶允吾,县名,属金城郡,故城在今兰州广武县西南。允音沿。吾音牙。 十二月甲寅,诏曰:“方春戒节,人以耕桑。其囗有司务顺时气,使无烦扰。⑴天下亡命殊死以 下,听得赎论:死罪入缣二十匹,右趾至髡钳城旦舂十匹,⑵完城旦舂至司寇作三匹。⑶其未发觉, 诏书到先自告者,半入赎。今选举不实,邪佞未去,权门请托,残吏放手,⑷百姓愁怨,情无告诉。 有司明奏罪名,并正举者。⑸又郡县每因征发,轻为奸利,诡责羸弱,先急下贫。其务在均平,无 令枉刻。” ⑴礼记:“孟春之月,布德和令,行庆施惠。仲春,无作大事,以妨农事。” ⑵前书音义曰:“右趾谓刖其右足,次刖左足,次劓,次黥,次髡钳为城旦舂。城旦者, 昼日伺寇虏,夜暮筑长城。舂者,妇人犯罪,不任军役之事,但令舂以食徒者。” ⑶完者,谓不加髡钳而筑城也。次鬼薪、白粲,次隶臣妾,次( 作) 司寇[ 作] 。 ⑷放手谓贪纵为非也。 ⑸举非其人,并正举主之罪。 永平元年春正月,帝率公卿已下朝于原陵,如元会仪。⑴ ⑴汉官仪曰:“古不墓祭。秦始皇起寑于墓侧,汉因而不改。诸陵寑皆以晦、望、二十四 气、三伏、社、腊及四时上饭。其亲陵所宫人,随鼓漏理被枕,具盥水,陈庄具。天子 以正月上原陵,公卿百官及诸侯王、郡国计吏皆当轩下,占其郡国谷价,四方改易,欲 先帝魂魄闻之也。”元会仪见下。 夏五月,太傅邓禹薨。 戊寅,东海王强薨,遣司空冯鲂持节视丧事,赐升龙旄头、銮辂、龙旗。⑴ ⑴旄头,见光武纪。銮,铃也,在镳。交龙为旗,唯天子用之,今特赐以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