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中国语文2018年第6期(总第387期) National social sciences Databa 山西平遥方言复句关联标记“门”的演变 从后置到前置 史秀菊郝晶晶 提要山西方言复句中语气助词性的关联标记大多是后置的,但平遥方言的关联标记“门 发生了由后置到前置的变化。关联标记“门”是由单句末的语气词“门”发展而来,“门”由后 到前置是结构的重新分析。重新分析的诱因是紧缩句的高频使用模糊了前后置的界限,更 重要的诱因是“门”成为话轮前后句语义关联的标记。不论后置还是前置,“门”都符合“联系 项居中”原则,发生演变的动因应是为追求与VO语序相和谐。 关键词山西方言平遥方言复句关联标记 1.问题的提出 1.1复句关联标记模式的分类 随着Dik(1997)的“联系项”理论引入国内,很多学者研究了汉语普通话和方言的各种联 系项的分布、位置及语法功能。例如以刘丹青(2003)为代表的一批论著深入研究了现代汉语 介词、连词、关系从句标记等;周刚(2003)、刘丹青(2003)、曹逢甫(2004)、储泽祥、陶伏平 (2008)、丁志丛(2008)、董秀英、徐杰(2009)、徐杰、李莹(2010)等对复句关联标记的类型特 征进行了深入探讨。 储泽祥、陶伏平(208)研究了汉语因果复句的关联标记模式,认为普通话因果复句联系 项可以分为三类:居中粘接式、居端依赖式和前后配套式。而且认为其他语言因果复句的关联 标记模式基本上也在这三类之内,也就是说,这三类在世界语言范围内具有普遍性。其实,不 仅是因果复句,汉语绝大多数复句的关联标记模式一般也不出这三类的范围。 12平遥方言后置的关联标记与O语序不和谐 考察山西方言复句关联标记模式类型,我们发现,晋语区复句关联标记不如普通话发达, 很多复句靠“意合法”表达分句间关系。但值得注意的是,山西方言中有不少语气助词可以后 置于前分句末充当关联标记。例如(例句中加括号的都是可以省略的成分): 虚拟、假设、条件句 (1)我有空儿嗜的话,就和你去看电影。(阳泉) (2)有钱动喏,就能买房子咧。(阳城) (3)我是你动喽,我就不去。(潞城)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类型学视野下的晋方言语法比较研究”(13BYY047)的阶段性成果。感谢 匿名审稿人的建设性意见。 672 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 中国语文 National social sciences ataba
中国语文 2018年第 6期 (总第 387期 ) 山西平遥方言复句关联标记“门"的演变 — — 从 后 置到 前 置 史秀菊 郝 晶晶 提要 山西方言复句 中语气助词性 的关联 标记 大多是后 置 的,但平 遥方 言的关联标 记 “门” 发生了 由后置到前置 的变化 。关联标记 “门”是 由单句末 的语气词 “门”发展而来 ,“门”由后 置到前置是结构的重新分析 。重新分析 的诱 因是 紧缩句的高频使用模糊 了前后置的界限 ,更 重要的诱因是“门”成为话轮前后句语义关联 的标记 。不论后 置还是前 置 ,“门”都符合“联 系 项 居中”原则 ,发生演变的动 因应是为追求与 VO语序相和谐。 关键词 山西方言 平遥方言 复句 关联标记 1.问题 的提 出 1.1复句关联标记模式 的分类 随着 Dik(1997)的“联系项”理论引入国内,很 多学者研究 了汉语普通话和方言的各种联 系项 的分布 、位置及语法功能。例如 以刘丹青 (2003)为代表的一批论著深入研究了现代汉语 介词 、连词 、关系从 句标记等 ;周 刚 (2003)、刘丹 青 (2003)、曹逢甫 (2004)、储 泽祥 、陶伏平 (2008)、丁志丛 (2008)、董秀英 、徐杰 (2009)、徐杰 、李莹 (2010)等对复句关联标记的类型特 征进行了深入探讨 。 储泽祥 、陶伏平 (2008)研究 了汉语 因果复句 的关联标 记模式 ,认为普通话 因果 复句联 系 项可以分为三类 :居中粘接式、居端依赖式和前后配套式。而且认为其他语言因果复句的关联 标记模式基本上也在这三类之内 ,也就是说 ,这三类在世界语言范 围内具有普遍性 。其实,不 仅是 因果复句,汉语绝大多数复句的关联标记模式一般也不 出这三类的范围。 1.2平遥方言后置的关联标记与 VO语序不和谐 考察山西方言复句关联标记模式类型,我们发现 ,晋语区复句关联标记不如普通话发达 , 很多复句靠 “意合法”表达分句间关系。但值得注意的是 ,山西方言中有不少语气助词可以后 置于前分句末充当关联标记。例如(例句中加括号的都是可以省略的成分): 虚拟 、假设 、条件句 : (1)我 有空儿咤的话,就和你去看 电影 。(阳泉 ) (2)有钱 动吃 ,就能买房子 咧。(阳城 ) (3)我 是你 动喽 ,我就不去 。(潞 城)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项 目“类 型学视野下 的晋方 言语法 比较研 究 ”(13BYY047)的阶段性 成果 。感 谢 匿名 审稿人 的建设性意见 。 · 672· 中 国 语 文
(4)今儿个(要是)下雨时价要是今天下雨我就能好好睡一觉啦。(大问) al Sciences Databa (5)兀会那时你(要是)好好儿念书时价的话,就不是块这样儿呐就不是这样子(没出息)了。(五台) (6)今儿〔要是)不下雨时地的话,我就能晒粮食咧。(太原 (7)有文化来咧的话,就不用种地咧。(兴县) (8)你那会儿要好好学习散的话。“憨”为“时间”的合音,早考上咧。(汾阳 转折、让步 (9)有韭菜时价,没有鸡蛋虽然有韭莱,但是没鸡蛋。(阳高) (10)有韭菜散“时间”的合音,没鸡蛋虽然有韭菜,但是没鸡蛋。(介休) (11)我再没脑子也,能听下你的意思嗜即使我再没有脑子,也能听懂你的意思。(平遥) (12)应该给咱们2400是,给睹1900虽然应給2400元,但只给了1900元。(文水) (13)有钱时地价,没啦时间;有时间时地价,没啦钱有钱但没时间;有时间但没钱。(岚县) (14)有文化吧外,没素质虽然有文化,但是没素质。(长子) 以上例句中,山西晋语区不同方言中的“时价/时地/时地价/散”“动嗜/动喽”“来/来咧” 也”“是”“吧外”等关联词都附着在前一分句(偏句)末也在两个分句的中间,属于储泽祥 陶伏平(2008)所说的“居中粘接式”,完全符合Dik的“联系项居中”原则。有意思的是,平遥 方言“我再没脑子也,能听下你的意思嗜”中的“也”本是一个副词,但因为副词一般处于主语 后,不符合“联系项居中”原则,因此当地方言往往把“也”附于前一分句末,后一分句则可以不 再出现“也”(也可出现)。再如: (15)(不管)你说甚也,我不听你的啦无论你说什么,我也不听你的了。 (16)你去不去也,我要去咧无论你去不去,我也要去 17)外头外面下的雨再多也,我要出去咧无论外面雨下得再大,我也要出去 所以,山西方言包括平遥话,复句的关联标记后附于前一分句末很常见,也完全符合“联 系项居中”原则。 但是,世界语言的倾向性共性是:VO型语言的关联标记前置于小句,OV型语言的关联标 记后置于小句( Rijkhoff,2002,转引自储泽祥陶伏平,2008:414)。显然,山西方言以上后置的 复句关联标记虽符合“联系项居中”原则,但与山西方言的VO语序不和谐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发现山西平遥方言中,有一个复句关联标记,读音为[m1],本文记 作同音字“门”(当地方言深臻摄与曾梗摄合流),已经稳定地居于后一分句的前端,与ⅤO语 序完全和谐,但共时平面仍能发现其曾经后置的痕迹。本文将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山西 平遥方言复句的关联标记“门”由后置到前置的演变轨迹。 平遥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太原盆地的西南端,现为晋中市所辖,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 (1987),平遥方言属晋语并州片。“门”前置的说法主要分布在平遥南部的各乡镇。 2.关联标记“门”的分布与功能 2.1“门”可以出现在转折、因果、递进等复句中 门”作为关联标记,一般前置于转折、因果、递进复句的后一分句前端。 转折复句如: (18)兀家他长得丑,门学习可好咧他长得丑,但学习特别好。 (19)有奶是有奶咧,门就是不够孩儿吃(妈妈)有奶是有奶,但不够孩子吃。 20)应该给咱们3000,门给了2500应该给咱们3000元,但只给了2500元。 2018年第6期 National social sciences ataba
(4)今儿个 (要是 )下雨时价要是今天下雨,我就能好好睡一觉啦 。(大 同) (5)兀会 那时你 (要 是)好好儿念书 时价 的话 ,就不是块这样儿哂就不是这样子(没出息)了。(五 台) (6)今儿 (要 是 )不下雨时地 的话,我就能晒粮食咧 。(太原 ) (7)有文化来 咧的话 ,就不用种地 咧。(兴县 ) (8)你那会儿要好好 学习散的话。“散”为“时间”的合音,早考上咧 。(汾 阳) 转折 、让 步 : (9)有韭菜 时价 ,没有鸡蛋 虽然有韭菜,但是没鸡蛋。(阳高 ) (10)有韭菜散“时间”的合音,没鸡蛋虽然有韭菜,但是没鸡蛋。(介休) (11)我再没脑子也 ,能听下你 的意思咤即使我再没有脑子,也能听懂你的意思。(平遥 ) (12)应该给,ACf]2400是 ,给咤 1900虽然应给 2400元,但只给了1900元。(文水 ) (13)有钱时地价 ,没 啦时间 ;有时间时地价 ,没啦钱有钱但没时间;有时间但没钱。(岚 县) (14)有文化吧外 ,没 素质 虽然有文化,但是没素质。(长子) 、 以上例句 中,山西晋语区不同方言中的“时价/时地/时地价/散”“动咤/动 喽”“来/来咧” “也”“是”“吧外”等关联词都 附着在前一分句 (偏句 )末 ,也在两个分句的 中间,属于储泽祥 、 陶伏平(2008)所说的“居中粘接式”,完全符合 Dik的“联系项居 中”原则。有意思 的是 ,平遥 方言“我再没脑子也 ,能听下你的意思吃”中的“也”本是一个 副词 ,但 因为副词一般处于主语 后 ,不符合“联系项居中”原则 ,因此当地方言往往把“也”附于前一分句末 ,后一分句则可 以不 再 出现 “也 ”(也 可 出现 )。再 如 : (15) (不管 )你说 甚也 ,我不 听你 的啦无论你说什么,我也不听你的了。 (16)你去不去也 ,我要 去咧无论你去不去,我也要去。 (17)外头外面下的雨再多也 ,我要 出去咧无论外面雨下得再大,我也要 出去。 所以,山西方言包括平遥话 ,复句的关 联标记后 附于前一分句末很常见 ,也完全符合“联 系项 居 中”原 则 。 但是 ,世界语言的倾 向性共性是 :VO型语言的关联标记前置于小句 ,OV型语言的关联标 记后置于小句 (Rijkhof,2002,转引 自储泽祥 、陶伏平 ,2008:414)。显然 ,山西方言以上后置的 复句关联标记虽符合“联系项居中”原则 ,但与山西方言的 VO语序不和谐。 值得注意的是 ,我们发现山西平遥方言中,有一个复句关联标记 ,读音为[ma0 ],本文记 作同音字“门”(当地方言深臻摄 与曾梗摄合 流),已经稳定地居于后一分句的前端 ,与 VO语 序完全和谐 ,但共时平面仍能发现其曾经后置的痕迹。本文将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 ,分析山西 平 遥方 言复 句 的关 联标 记 “门 ”由后 置到前 置 的演变 轨迹 。 平遥县位于山西省中部 ,太原盆地的西南端 ,现为晋 中市所辖 ,根据《中国语 言地 图集》 (1987),平遥方言属晋语并州片。“门”前置的说法主要分布在平遥南部的各乡镇。 2.关联 标记 “门”的分 布与 功能 2.1“门”可以出现在转折 、因果 、递进等复句中 “门”作为关联标记 ,一般前置于转折 、因果 、递进复句的后一分句前端。 转 折复 句如 : (18)兀家他长得丑 ,门学习可好咧他长得丑,但学习特别好。 (19)有奶是有奶 咧 ,门就是不够孩儿吃 (妈妈)有奶是有奶,但不够孩子吃。 (20)应该给 咱们 3000,门给了 2500应该给咱们 3000元,但只给了2500元。 2018年第 6期 ·673·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21)做得多睹啷,怕吃不;门做得少嗜啷,怕不够吃。 al Social5 clenches Databa 因果复句如: (22)夜来昨天我有点点得脑头疼,门就没啦来上班儿。 (23)这几天居舍家里热可特别忙,门就没啦没有瞭看你去 (24)兀家他这几天看病去啦,门就老不在居舍家里。 (25)兀家他想孩儿想得不行,门就老给孩儿打电话。 递进复句如 (26)西坡儿村名离这儿就远,门连公交也不通。(27)人家闺女学习好,门人也长得惜人好看 (28)这件件衣服买动买的时候便宜,门还好看。(29)兀家他今年结嗜婚,门还生下个小子男孩 以上3类例句中,“门”都附在后一分句前端。调查时我们询问发音人“门”是否可以省 略,省略后语义关系是否会发生变化,发音人虽主观认为“门”可以省略,省略后分句间的语义 关系不变,但在语流中,“门”总是被发音人不由自主地加上,因为只有加上“门”,句子才自然 所以“门”一般不能省去 22“门”也能后置于前一分句末 如前所述,山西晋语区复句关联标记多附着在前一分句末。那么,这个“门”能否附在前 一分句末呢?询问发音人时,发音人认为“门”附在前一分句末,可以成立,语义关系不变,但 后一分句前端的“门”一般也不能省略,前一分句末的“门”属于可说可不说的成分。前例 (18)-(29)都可以出现两个“门”,这里每类列举1例 (18)兀家他长得丑(门),门学习可好咧他长得丑,但学习特别好 (22)夜来昨天我有点点得脑头疼(门),门就没啦没有来上班儿 (26′)西坡儿村名离这儿就远(门),门连公交也不通。 因此我们推断:“门”早期与其他多数语气助词充当的关联标记一样,也是后附在前一分 句末的,后来结构发生了重新分析,“门”由后置于前一分句句末变为前置于后一分句句首了。 关于这一点,会在下文中详细讨论。 23关联标记“门”的主要功能是连接作用 以上因果、递进复句中,除了“门”外,还必须有另外的副词如“就”“连”“也”“还”等起关 联作用,离了这些副词,只用“门”句子不成立;转折复句可以没有副词作为关联标记,如上述 转折复句中,只有例(19)有关联副词“就是”,其他3例都只有“门”一个标记,但“门”所出现 的转折复句,前后分句之间往往是相反、相对的事件或情况,离了“门”,用“意合法”也能表达 转折关系。也就是说,“门”作为关联标记,主要功能是关联作用,表达分句间语义关系的功能 较弱。 3.语气词“门”和关联标记“门” 31单句末的语气词“门 晋语普遍存在一个语气词“么”,一般后附在单句末,具有较强的主观色彩,邢向东 (2002)、范慧琴(2007)和郭利霞(2015)等都有过详细深入的探讨。 平遥方言语气词“门[m23]”应与其他方言的“么”同源(韵母的鼻音色彩是受声母感染 所致)。“门”出现在单句句末,主要表示“确认”(也有“强调”)等语气。 值得注意的是,“门”字单句一般出现在话轮的接续句中,有两种语境:一是话轮的始发句 是特指疑问句,接续句必须针对始发句中的疑问代词作客观回答,我们简称为“特指答句 中国语文 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 National social sciences ataba
(21)做得 多吃啷 ,怕吃不吃 ;门做得少吃啷 ,怕 不够吃。 因果复句如 : (22)夜来 昨天我有 点点得 脑头疼 ,门就没 啦来上 班儿 。 (23)这几 天居舍 家里热可特别忙 ,门就没啦 没有嘹看你去 。 (24)兀家他这几 天看病去啦 ,门就老不在居舍 家里。 (25)兀家他想孩 儿想 得不行 ,门就老 给孩儿 打电话 。 递进复句如 : (26)西坡儿村名离这 儿就 远 ,门连公交也不通 。 (27)人家 闺女学 习好 ,门人也长得惜人好看。 (28)这件件衣 服买 动买的时候便 宜 ,门还好看 。 (29)兀家他今年结 咤婚 ,门还生下个小子 男孩。 以上 3类例句中,“门”都 附在后一分句前端。调查时我们询 问发音人 “门”是否可以省 略,省略后语义关系是否会发生变化 ,发音人虽主观认为“门”可以省 略,省略后分句间的语义 关系不变 ,但在语流中,“门”总是被发音人不 由自主地加上 ,因为只有加上“门”,句子才 自然 , 所以“门”一般不能省去。 2.2 “门”也 能后置 于前 一分 句末 如前所述 ,山西晋语区复句关联标记多附着在前一分句末。那么 ,这个 “门”能否附在前 一 分句末呢?询 问发音人时 ,发音人认为 “门”附在前一分句末 ,可以成立 ,语 义关系不变 ,但 后一分句前端 的“门”一般 也不能省 略,前一 分句末 的“门”属于可说 可不说 的成分。前 例 (18)一(29)都可以出现两个“门”,这里每类列举 1例 : (18)兀 家他长 得丑(门),门学习可好咧他长得丑,但学习特别好。 (22)夜来 昨天我有 点点 得脑 头疼 (门),门就没啦没有来上班儿 。 (26)西坡儿 村名离 这儿 就远 (门),门连公交也不通 。 因此我们推断 :“门”早期与其他多数语气助词充 当的关联标记一样 ,也是后 附在前一分 句末的,后来结构发生了重新分析 ,“门”由后置于前一分句句末变为前置于后一分句句首了。 关于这一点 ,会在下文中详细讨论。 2.3关联标记“门”的主要功能是连接作用 以上因果 、递进复句中 ,除了“门”外 ,还必须有另外 的副词如“就”“连”“也”“还”等起关 联作用 ,离了这些副词,只用“门”句子不成立 ;转折 复句可 以没有副词作为关联标记,如上述 转折复句中,只有例(19)有关联副词 “就是 ”,其他 3例都只有 “门”一个标记 ,但“门”所出现 的转折复句 ,前后分句之间往往是相反 、相对 的事件或情况 ,离 了“门”,用“意合法”也能表达 转折关系。也就是说 ,“门”作为关联标记 ,主要功能是关联作用 ,表达分旬间语义关系的功能 较 弱 3.语气 词“门”和 关联 标记 “门” 3.1单句末的语气词“门” 晋语普遍 存在 一 个语 气 词 “么 ”,一 般后 附 在单 句末 ,具有 较 强 的主 观色 彩 ,邢 向东 (2002)、范慧琴 (2007)和郭利霞(2015)等都有过详细深入的探讨。 平遥方言语气词“门[morj”]”应与其他方言的“么”同源 (韵母的鼻音色彩是受声母感染 所致 )。“门”出现在单句句末 ,主要表示“确认”(也有“强调”)等语气。 值得注意的是 ,“门”字单句一般出现在话轮的接续句 中,有两种语境 :一是话轮的始发句 是特 指 疑 问句 ,接 续句 必 须 针 对 始 发 句 中 的疑 问 代 词 作 客 观 回答 ,我 们 简 称 为 “特 指答 句 ”, . 674. 中 国 语 文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门”在这种答句中带有较强的确认语气;二是申诉性答句,即答话人对始发句进行申诉、反 驳,整个句子除了确认、强调语气外,还带有较强的反驳和申诉语气。 3.1.1特指答句中的“门” “门”出现在特指答句末,例如: (30)A:谁拿的我的充电器咧? B:我拿的咧门 (31)A:你哪天来的太原咧? B:夜来昨天来的门。 (32)A:你爸爸今年多少年纪啦咧? B:五十啦门 以上3组问答中,问话人是在客观发问,答话人在客观作答,“门”可有可无:句末如果删 去“门”,就没有了确认语气或语气很弱。 3.12申诉性答句中的“门 申诉性答句或者是对始发句所述观点的反驳,或者是对对方某种行为的否定,接续句往往 具有“明明是这样啊,你怎么能说是那样呢?”的语气。例如 (33)A:你不是拿的我的充电器啊? B:我夜来昨天(明明)给睹你啦门 (34)A:你说的话不对。 B:我说得(明明)(就)对的咧门。 (35)你看不行哇吧?我就说不行门 以上3例中,状语位置上也可以出现表确认或强调语气的副词,经常用到的是“明明”和 就”,与“门”的功能基本相同。状语和语气词共现时语气更强烈。如果同时删除“明明/就 和“门”,句子仍成立,基本意思不变,但没有了”确认”“强调”的语气;如果删除其一,去掉句 末的“门”或去掉状语“明明/就”,句子的“确认”“强调”语气就会减弱。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例句中的申诉和反驳语气应该不是“门”所具有的,而是话轮中的申 诉语境所具有的,“门”在这种语境中仍是“确认”“强调”语气 除了以上所述语气外,“门”还可以附带多种主观语气(埋怨、责备、讽刺、催促等),因与本 文无关,不再赘述 32申诉性答句中的“门”与主观弃择句中的“门” 郭利霞(2015)发现,山西方言普遍存在一种“主观弃择句”。平遥方言中也有这种句式 完整的主观弃择句如 (36)A:你坐的着汽车去的太原啊? B:(我坐的)动车门,(你说)汽车。 (37)A:你爸爸今年有五十啦哇? B:四十门,(你说)五十 (38)A:外“兀块(那个)”的合音是小英家妈哇? B:姨姨门,(你说)妈。 (39)A:今晌午咱们多炒些鸡蛋哇,你爷爷好吃炒鸡蛋 (好吃)煮鸡蛋门,(你说)炒鸡蛋。 以上完整式主观弃择句,可记作“P门,Q”,“门”一般附在P之后,这种结构显然是复句形 式。很明显,这种复句是由312中申诉性单句演变而来 首先,从语义角度看,申诉性单句和“P门,Q”结构都是质问对方:“明明是这样啊,你怎么 能说是那样呢?”有很强烈的申诉和反驳语气。 其次,从结构的角度看,“P门,Q”中的“Q”是显性的,申诉性单句则是受经济原则的制 约,省略了(或者说是隐去了)“Q”,如果需要,这种单句隐含的“Q”都可以凸显。例如3.1.2中 (33)-(35)例都可以变为“P门,Q”结构 (33)A:你不是拿的着我的充电器啊?B:我夜来(明明)给睹你啦门(,你说是我还拿的着) (34)A:你说的话不对 B:我说得(明明)(就)对的咧门(,你非说我说得不对)。 (35′)你看不行哇?我就说不行门(,你非说行)。 018年第6期学社会 术期 National social sciences ataba
“门”在这种答句 中带有较强 的确认语气 ;二是 申诉 性答句 ,即答话人对始发句进行 申诉 、反 驳 ,整个 句 子 除了确认 、强 调语 气外 ,还 带有 较强 的反 驳 和 申诉 语气 。 3.1.1特指答 句 中 的“门 ” “门 出现在特指答句末 ,例如 : (30)A:谁拿的我的充 电器咧 ? B:我拿的咧门。 (31)A:你哪天来 的太原 咧? B:夜来 昨天来 的门。 (32)A:你爸爸今年多少年纪 啦咧? B:五十啦门。 以上 3组问答中,问话人是在客观发 问,答话人在客观作答 ,“门”可有可无 :句末如果删 去“门”,就没有 了确认语气或语气很弱 。 3.1.2 申诉性答句中的“门” 申诉性答句或者是对始发句所述观点的反驳 ,或者是对对方某种行为的否定 ,接续句往往 具有“明明是这样啊,你怎么能说是那样 呢?”的语气 。例如 : (33)A:你不是拿 的我 的充 电器啊? B:我夜来 昨天(明明)给吃你啦门 。 (34) A:你说 的话不对 。 B:我说得 (明明)(就 )对 的咧门。 (35)你看不行 哇吧?我就说不行 门。 以上 3例中,状语位置上也可以出现表确认 或强调语气的副词 ,经常用 到的是“明明”和 “就”,与“门”的功能基本相同。状语和语气词共现时语气更强烈。如果同时删除“明明/就” 和“门”,句子仍成立 ,基本意思不变 ,但没有 了”确认 ”“强调 ”的语气 ;如果删 除其一 ,去掉句 末的“门”或去掉状语“明明/就”,句子的“确认”“强调”语气就会减弱。 值得注意的是 ,以上例句 中的申诉 和反驳语气应该不是“门”所具有的 ,而是话轮 中的 申 诉语境所具有的 ,“门”在这种语境 中仍是“确认”“强调”语气。 除了以上所述语气外 ,“门”还可以附带多种主观语气 (埋怨 、责备 、讽刺 、催促等 ),因与本 文无关 ,不再赘述。 3.2 申诉性答句中的“门”与主观弃择句中的“门” 郭利霞(2015)发现 ,山西方言普遍存在一种“主观弃择句 ”。平遥方言 中也有这种句式 , 完整 的 主观弃 择句 如 : (36)A:你坐 的着汽 车去 的太 原啊? B:(我 坐的)动车 门,(你说 )汽车 。 (37)A:你爸爸今年有 五十啦哇? B:四十 门,(你说 )五 十。 (38)A:外 “兀块(那个)”的合音是小英家妈 哇? B:姨姨 门,(你说 )妈 。 (39)A:今 晌午 咱们 多炒 些鸡 蛋哇 ,你爷爷好 吃炒 鸡蛋。 B:(好 吃)煮鸡蛋 门,(你说 )炒鸡蛋 。 以上完整式主观弃择句 ,可记作“P门,Q”,“门”一般附在 P之后 ,这种结构显然是复句形 式。很明显 ,这种复句是由 3.1.2中申诉性单句演变而来 : 首先 ,从语义角度看,申诉性单句和“P门,Q”结构都是质问对方 :“明明是这样啊 ,你怎么 能说是那样呢?”有很强烈的申诉和反驳语气。 其次 ,从结构的角度看 ,“P门,Q”中的“Q”是 显性 的,申诉性单句则是受 经济原则的制 约 ,省略了(或者说是 隐去了)“Q”,如果需要 ,这种单句隐含的“Q”都可以凸显。例如 3.1.2中 (33)一(35)例都可 以变为“P门,Q”结构 : (33)A:你不是拿的着我的充电器啊? B:我夜来(明明)给吃你啦门(,你说是我还拿的着)。 (34)A:你说 的话 不对 。 B:我说得 (明明)(就 )对的咧门(,你非说我说得不对 )。 (35)你看不行 哇?我就说不行 门(,你非说行 )。 2018年第 6期 ·675·
家哲学社 期刊数据库 以上3句显示,申诉性单句与主观弃择句的区别只是“Q”是否省略(隐现)的问题,二者在 语义上是一脉相承的,主观弃择句是由申诉性单句发展而来的。 主观弃择句与申诉性单句一样,强烈的“申诉”和“反驳”语气应是由语境或构式具有的 不是“门”的功能,“门”的主要作用仍是表达“确认”和“强调”的语气。 值得注意的是,“门”在主观弃择句中不能省略,否则不成话或会改变分句间关系,如上例 (36)-(39)去掉“门”后,在不同语境中,要么不成话,要么会变为选择关系的复句。因此, 门”在主观弃择句中除了语气功能外,还具有一定关联标记和成句的作用。 3.3特指答句中的“门”与转折、因果递进复句中的 我们认为,21中所列转折、因果和递进复句是由特指答句中的语气词“门”发展而来的 具体如下 3.3.】复句与单句中的“门”都具有“真实”和“确认”义 因为单句语气词“门”的主要功能是“确认”(也表“强调”),所以“门”在复句中所附着的 分句,其所述事件必须是真实存在的,起码是说者“确认”其具有真实性。这是语气词“门”和 关联标记“门”共同的语义基础。 门”可以用于转折、因果、递进等复句之中(参看2.1中例句),这是因为这几类复句中的 两个分句,无论是偏句还是正句,都是现实世界中真实存在的,起码是说话人认为是真实存在 的,是说者确认的事实(例子详见21),所以“门”既可以附着于前句,也可以附着于后句。 如果复句中的分句是虚拟、假设或未实现的事实,则不能用“门”。例如: 0)第明明天下雨嗜/*门,我就不来啦。(41)今早晨多吃上些桑是的话/*门,这阵阵就不饿啦。 (42)我要不嗜去北京*门,要不去上海*门。(43)你是去北京*门,上海*门,还是广州咧? 以上例句中,例(40)、(41)是假设复句(包括虚拟语气),例(42)(43)是选择复句。这些 表达非真实事件的复句,不论前句还是后句都不能用“门”。也就是说,平遥方言中“门”一定 不能附着于不表达真实事件的分句上。 332在问答原因的话轮中,“门”字单句大都隐含着因果复句的语义关系 特指问答话轮中,有一类始发句用疑问代词“怎地为什么”询问原因,接续句必须针对“怎 地”回答,答句末一般要后附语气词“门”,而且答句虽是单句,但隐含着因果关系,如果语境需 要,可以显现为复句形式。例如: (44)A:怎地你还吐出来? 皮皮门(,就吐出来啦)。 (45)A:怎地这次没啦没有考好 B:前两天我感冒啦门(,就没啦考好)。 (46)A:怎地兀家他老是肚儿疼? B:凉的吃得多啦门(,就老是肚儿疼)。 以上例句中的答句如果加上括号中的后一分句,就是一个完整的因果复句,只是受经济原 则的制约,后一分句一般不说出来。 显然,这类回答原因的单句与主观弃择句一样,都隐含着复句的语义关系,也都很容易使 单句中的语气词“门”与复句关联标记建立起密切联系。 333转折、因果和递进复句的前后两个分句,可以形成一组有复句语义关系的话轮 调查中我们发现,“门”字单句出现的话轮中,始发句和接续句之间经常隐含着复句的语 义关系;而转折、因果、递进复句的前后两个分句也可以形成一组话轮。如21中的例子都可 以变为话轮中的前句和后句,这里仅举3例说明: (18′)A:兀家他长得丑。 B:(门)人家学习可好咧。(AB两句为转折关系 中国语文 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 National social sclences Database
以上 3句显示 ,申诉性单句与主观弃择句的区别只是“Q”是否省略(隐现)的问题 ,二者在 语义上是一脉相承的,主观弃择句是由申诉性单句发展而来的。 主观弃择句与申诉性单句一样 ,强烈的“申诉 ”和“反驳”语气应是 由语境或构式具有 的, 不是“门”的功能 ,“门”的主要作用仍是表达“确认 ”和“强调”的语气 。 值得注意的是 ,“门”在主观弃择句 中不能省略 ,否则不成话或会改变分句间关系 ,如上例 (36)一(39)去掉 “门”后 ,在不 同语境 中,要么不成话 ,要 么会变为选择关 系 的复句 。因此 , “门”在主观弃择句中除了语气功能外 ,还具有一定关联标记和成句 的作用。 3.3特指答句中的“门”与转折 、因果 、递进复句中的“门” 我们认为 ,2.1中所列转折 、因果和递进复句是 由特指答句 中的语气词 “门”发展而来的。 具 体如 下 。 3.3.1复句与单句中的“门”都具有“真实”和“确认”义 因为单句语气词“门”的主要功能是“确认 ”(也表“强调”),所 以“门”在复句 中所附着 的 分句 ,其所述事件必须是真实存在的 ,起码是说者 “确认 ”其具有真实性。这是语气词 “门”和 关联标记“门”共 同的语义基础 。 “门”可以用于转折 、因果 、递进等复句之中(参看 2.1中例句),这是因为这几类复句中的 两个分句 ,无论是偏句还是正句 ,都是现实世界 中真实存在的,起码是说话人认为是真实存在 的,是说者确认的事实(例子详见 2.1),所以“门”既可以附着于前句 ,也可以附着于后句。 如 果 复句 中 的分 句是 虚 拟 、假设 或 未实 现 的事实 ,则 不能用 “门”。例如 : (40)第明明天下雨吃吃/ 门,我就不来啦。 (41)今早晨多吃上些曩是的话 门,这阵阵就不饿啦。 (42)我要不 吃去北 京 门 ,要不 吃去 上海 门。 (43)你是去北京 门,上 海 门 ,还是广州 咧? 以上例句中,例 (40)、(41)是假设复句(包括虚拟语气 ),例 (42)(43)是选择复句。这些 表达非真实事件 的复句 ,不论前句还是后句都不能用 “门”。也就是说 ,平遥方言中“门”一定 不能附着于不表达真实事件的分句上。 3.3.2在问答原因的话轮中 ,“门”字单句大都隐含着因果复句的语义关系。 特指问答话轮中 ,有一类始发句用疑问代词 “怎地为什么”询 问原 因,接续句必须针对“怎 地”回答 ,答句末一般要后附语气词“门”,而且答句虽是单句 ,但 隐含着因果关系 ,如果语境需 要 ,可以显现为复句形式。例如 : (44)A:怎地你还 吐出来 ? B:皮皮 门(,就 吐出来 啦)。 (45)A:怎地这次没啦 没有考好 ? B:前 两天我感 冒啦门(,就没啦考好 )。 (46)A:怎地兀家他老是肚儿疼 ? B:凉 的吃得多啦门 (,就老是肚儿疼 )。 以上例句中的答句如果加上括号 中的后一分句 ,就是一个完整的因果复句 ,只是受经济原 则的制约 ,后一分句一般不说出来。 显然 ,这类回答原因的单句与主观弃择句一样 ,都隐含着复句的语 义关系 ,也都很容易使 单句中的语气词 “门”与复句关联标记建立起密切联系。 3.3.3转折 、因果和递进复句的前后两个分句 ,可以形成一组有复句语义关系的话轮 调查中我们发现,“门”字单句 出现的话轮 中,始发句和接续句之间经常隐含着复句 的语 义关系;而转折 、因果 、递进复句的前后两个分句也可以形成一组话轮。如 2.1中的例子都可 以变为话轮 中的前句和后句 ,这里仅举 3例说 明: (18)A:兀家他长得丑 。 B:(门 )人家学 习可好 咧。(AB龋句为转折关 系) . 676. 中 国 语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