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珠海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2B铅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 笔将自己所在的学校以及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 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 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 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B铅笔填涂选做题题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 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讣告/朴素灾难/困难伺候/侍候 B.薄弱/停泊 处所/发怵 角逐/诡谲 C.宿敌/夙愿 悭吝/纤细磊落/擂鼓 D.懈怠/械斗帷幕/纬度 吊唁/谚语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四十天之内,全国发生了五起耸人听闻的校园惨案。类似的惨案一发再发,实在令人心 痛无比。人们对凶手深恶痛绝之余,不禁会深思:是什么使得残暴的凶手孤注一掷向着豆蔻 年华的孩子痛下毒手?我们该如何保护孩子们的人身安全? A.耸人听闻B.深恶痛绝c.孤注一掷D.豆蔻年华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从目前情况看,南勇等足协官员将可能以国家公务人员受贿罪被提起公诉,他们将面临 最高到死刑的刑罚,其中南勇将成为假球案件中判决最重的人 B.首届珠澳文化论坛提出了“珠澳中西文化走廊”这一重要概念。专家表示,这个概念应 该作为珠海整合、发掘和宣传历史文化资源的抓手 C.前来看房的李先生告诉记者,报业房展已不仅仅是一个楼盘展示,更是市民以及业界获 得信息、了解地产市场走向和动态的重要渠道。 D.上海世博会的中国国家馆和地区馆,整体建筑外观采用上大下小的“斗拱”型,看似 个粮仓,又像一顶古代的礼冠,故被称作“东方之冠
2010 年珠海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 8 页,24 小题,满分为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 2B 铅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 笔将自己所在的学校以及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 2B 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 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 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 2B 铅笔填涂选做题题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 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 讣.告/朴.素 灾难./困难. 伺.候/侍.候 B. 薄.弱/停泊. 处.所/发怵. 角.逐/诡谲. C. 宿.敌/夙.愿 悭.吝/纤.细 磊.落/擂.鼓 D. 懈.怠/械.斗 帷.幕/纬.度 吊唁./谚.语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四十天之内,全国发生了五起耸人听闻的校园惨案。类似的惨案一发再发,实在令人心 痛无比。人们对凶手深恶痛绝之余,不禁会深思:是什么使得残暴的凶手孤注一掷向着豆蔻 年华的孩子痛下毒手?我们该如何保护孩子们的人身安全? A.耸人听闻 B.深恶痛绝 c.孤注一掷 D.豆蔻年华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 从目前情况看,南勇等足协官员将可能以国家公务人员受贿罪被提起公诉,他们将面临 最高到死刑的刑罚,其中南勇将成为假球案件中判决最重的人。 B. 首届珠澳文化论坛提出了“珠澳中西文化走廊”这一重要概念。专家表示,这个概念应 该作为珠海整合、发掘和宣传历史文化资源的抓手。 C. 前来看房的李先生告诉记者,报业房展已不仅仅是一个楼盘展示,更是市民以及业界获 得信息、了解地产市场走向和动态的重要渠道。 D. 上海世博会的中国国家馆和地区馆,整体建筑外观采用上大下小的“斗拱”型,看似一 个粮仓,又像一顶古代的礼冠,故被称作“东方之冠
4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为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19世纪之前,欧洲就出现了长达两百年的“中国热” ②现在到欧洲旅游,不少景点都能发现中国式建筑。 ③中国其实有不逊于任何民族的优秀文化。 ④伏尔泰曾说:中华文明昌盛发达的时候,部分欧洲人“还只是一群在森林中流浪的野人” ⑤回顾历史,可受启发 A.④⑤①②③B.④⑤③①②C.③④①②⑤D.③⑤①②④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9题 李纲,字文纪。少慷慨,尚风节。仕周为齐王宪参军事。宣帝将杀宪,召僚属诬左其罪, 纲矢死无桡辞。及宪诛,露车载尸,故吏奔匿,纲抚棺号恸,为痤讫,乃去。 事隋为太子洗马。太子勇宴宫臣,左庶子唐令则奏琵琶,又歌《武媚娘曲》。纲日:“令 则官调护,乃自比倡优,进淫声,惑视听,诚使上闻之,岂不为殿下累乎?臣请正其罪。 勇日:“置之,我欲为乐耳『后勇废,文帝切让,官属无敢对,纲独曰:“陛下不素教,故 太子至此。太子资中人,得贤者辅而善,得不肖导而恶,何特太子罪邪?″帝日:“朕过矣 擢尚书右丞。大业末,贼帅何潘仁劫为长史。 高祖受禅,拜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齐王元吉为并州总管,纵左右攘夺,民愁苦,宇文 歆谏,不听。刘武周入太原,元吉惧,弃军奔京师,并州陷。帝怒,谓纲日:“王年少,不 习事,故以歆及窦诞佐之。太原,兴王地,兵十万,粟支十年,奈何一旦弃去?歆建此计 我当斩于军。”纲曰:“王过恶,诞养成之。歆事王浅,有阙必诤。今赖歆计,使陛下不失爱 子,且有功,又可加罪乎?″翼日,帝悟,于是释歆。 太子建成浸狎亡赖,猜间朝廷。纲频谏不见听,遂乞骸骨。帝骂曰:“卿为潘仁长史, 而羞朕尚书邪?″纲顿首曰:“潘仁贼也志残杀然毎谏辄止为其长史故无愧陛下功成厚自伐 臣言如持水内石敢久为尚书乎?且臣事东宫,东宫又与臣忤,是以上印绶。”帝谢曰:“知公 直士,幸卒辅吾儿。”乃拜太子少保,尚书、詹事如故。帝以纲隋名臣,手敕未尝名
4.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① 19 世纪之前,欧洲就出现了长达两百年的“中国热”。 ② 现在到欧洲旅游,不少景点都能发现中国式建筑。 ③ 中国其实有不逊于任何民族的优秀文化。 ④ 伏尔泰曾说:中华文明昌盛发达的时候,部分欧洲人“还只是一群在森林中流浪的野人”。 ⑤ 回顾历史,可受启发。 A. ④⑤①②③ B. ④⑤③①② C.③④①②⑤ D.③⑤①②④ 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5 - 9 题。 李纲,字文纪。少慷慨,尚风节。仕周为齐王宪参军事。宣帝将杀宪,召僚属诬左其罪, 纲矢死无桡辞。及宪诛,露车载尸,故吏奔匿,纲抚棺号恸,为瘗讫,乃去。 事隋为太子洗马。太子勇宴宫臣,左庶子唐令则奏琵琶,又歌《武媚娘曲》。纲曰:“令 则官调护,乃自比倡优,进淫声,惑视听,诚使上闻之,岂不为殿下累乎?臣请正其罪。” 勇曰:“置之,我欲为乐耳!”后勇废,文帝切让,官属无敢对,纲独曰:“陛下不素教,故 太子至此。太子资中人,得贤者辅而善,得不肖导而恶,何特太子罪邪?”帝曰:“朕过矣!” 擢尚书右丞。大业末,贼帅何潘仁劫为长史。 高祖受禅,拜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齐王元吉为并州总管,纵左右攘夺,民愁苦,宇文 歆谏,不听。刘武周入太原,元吉惧,弃军奔京师,并州陷。帝怒,谓纲曰:“王年少,不 习事,故以歆及窦诞佐之。太原,兴王地,兵十万,粟支十年,奈何一旦弃去?歆建此计, 我当斩于军。”纲曰:“王过恶,诞养成之。歆事王浅,有阙必诤。今赖歆计,使陛下不失爱 子,且有功,又可加罪乎?”翼日,帝悟,于是释歆。 太子建成浸狎亡赖,猜间朝廷。纲频谏不见听,遂乞骸骨。帝骂曰:“卿为潘仁长史, 而羞朕尚书邪?”纲顿首曰:“潘仁贼也志残杀然每谏辄止为其长史故无愧陛下功成厚自伐 臣言如持水内石敢久为尚书乎?且臣事东宫,东宫又与臣忤,是以上印绶。”帝谢曰:“知公 直士,幸卒辅吾儿。”乃拜太子少保,尚书、詹事如故。帝以纲隋名臣,手敕未尝名
贞观四年,复为少师。每听政,必诏纲与房玄龄、王珪侍坐。纲发言陈事,毅然不可夺。 及疾,帝遺玄龄至家存问。明年卒,年八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日贞,太子为立碑。 (选自《新唐书》第九十九卷,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纲抚棺号恸,为瘗讫讫:完毕 B.后勇废,文帝切让 让:责备 C.歆事王浅,有阙必诤 诤:纷争 D.知公直士,幸卒辅吾儿幸:希望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仕周为齐王宪参军事。 ②太子为立碑。 ①故以歆及窦诞佐之 ②帝以纲隋名臣,手敕未尝名 C.①且有功,又可加罪乎? ②且臣事东宫,东宫又与臣忤, D.①令则官调护,乃自比倡优。②乃拜太子少保,尚书、詹事如故。 7.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正面表现李纲是“直士”的一组是()(3分 ①召僚属诬左其罪,纲矢死无桡辞。 ②纲抚棺号恸,为瘗讫,乃去 ③陛下不素教,故太子至此 ④翼日,帝悟,于是释歆 ⑤纲频谏不见听,遂乞骸骨 ⑥每听政,必诏纲与房玄龄、王珪侍坐 A①③⑥B.①③⑤C.②④⑤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纲自幼意气风发,崇尚高风亮节。他先后在(北朝)周、隋、唐三朝为官,期间他 都表现出了“直士”之风,其行为都得到了历朝统治者的肯定和嘉奖 B.在担任太子洗马期间,李纲极力主张将失职且误导太子的唐令则治罪,但是遭到了太 子的阻拦。为避免让唐令则继续祸害太子,李纲将这件事禀告了皇帝 C.齐王李元吉任并州总管时,遭逢刘武周叛乱,李元吉在宇文歆的帮助下弃城逃跑,并 州很快沦陷。高祖对此很生气,要杀掉宇文歆,幸得李纲劝阻才作罢 D.因太子不听劝谏,李纲申请退休。但是遭到了皇帝的反对,皇帝希望他能在有生之年 直辅佐太子。为表达对李纲的尊重,皇帝亲自写敕令时从来不曾直呼其名 9.翻译和断句。(10分)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3分) 潘仁贼也志残杀然毎谏辄止为其长史故无愧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 内石敢久为尚书乎 (2)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 ①太子资中人,得贤者辅而善,得不肖导而恶,何特太子罪邪? ②纲发言陈事,毅然不可夺
贞观四年,复为少师。每听政,必诏纲与房玄龄、王珪侍坐。纲发言陈事,毅然不可夺。 及疾,帝遣玄龄至家存问。明年卒,年八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贞,太子为立碑。 (选自《新唐书》第九十九卷,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纲抚棺号恸,为瘗讫. 讫:完毕 B.后勇废,文帝切让. 让:责备 C.歆事王浅,有阙必诤. 诤:纷争 D.知公直士,幸.卒辅吾儿 幸:希望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①仕周为.齐王宪参军事。 ②太子为.立碑。 B.①故以.歆及窦诞佐之。 ②帝以.纲隋名臣,手敕未尝名。 C. ①且.有功,又可加罪乎? ②且.臣事东宫,东宫又与臣忤, D. ①令则官调护,乃.自比倡优。 ②乃.拜太子少保,尚书、詹事如故。 7.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正面表现李纲是“直士”的一组是( )(3 分) ①召僚属诬左其罪,纲矢死无桡辞。 ②纲抚棺号恸,为瘗讫,乃去。 ③陛下不素教,故太子至此。 ④翼日,帝悟,于是释歆。 ⑤纲频谏不见听,遂乞骸骨。 ⑥每听政,必诏纲与房玄龄、王珪侍坐。 A.①③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②④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李纲自幼意气风发,崇尚高风亮节。他先后在(北朝)周、隋、唐三朝为官,期间他 都表现出了“直士”之风,其行为都得到了历朝统治者的肯定和嘉奖。 B.在担任太子洗马期间,李纲极力主张将失职且误导太子的唐令则治罪,但是遭到了太 子的阻拦。为避免让唐令则继续祸害太子,李纲将这件事禀告了皇帝。 C.齐王李元吉任并州总管时,遭逢刘武周叛乱,李元吉在宇文歆的帮助下弃城逃跑,并 州很快沦陷。高祖对此很生气,要杀掉宇文歆,幸得李纲劝阻才作罢。 D.因太子不听劝谏,李纲申请退休。但是遭到了皇帝的反对,皇帝希望他能在有生之年 一直辅佐太子。为表达对李纲的尊重,皇帝亲自写敕令时从来不曾直呼其名。 9.翻译和断句。(10 分)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3 分) 潘仁贼也志残杀然每谏辄止为其长史故无愧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 内石敢久为尚书乎 (2)翻译下面的句子。(7 分) ① 太子资中人,得贤者辅而善,得不肖导而恶,何特太子罪邪? ② 纲发言陈事,毅然不可夺
10.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鹊桥仙赠可行弟 许有王(元) 花香满院,花阴满地,夜静月明冈细。南坡-室小如舟,都敛尽,山林清致。 竹帘半卷,柴门不闭,好个暮春天气。长安多少晓鸡声,管不到、江南春睡 (1)这首词的上片前三句是如何描写南坡小室生活环境的?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简要分 析。(3分) (2)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全词赏析。(4分) 11补写处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 路难》)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传不习乎?”(《论 (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赤 壁赋》) (4)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杜牧《阿 旁宫赋》)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不要失去一个民族的教养 季剑青 在文化的传承中,历代积累的经典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经典由于文字和时代的暌 隔,往往不易为一般读者所接受。为了使经典成为一般读者文化素养的一部分,前辈学者做 出了卓越的努力。 1938年,朱自凊受杨振声的嘱托,开始写-部介绍中国古代文化精华的教科书。此后 几年,在昆明和成都以及来往于两地的旅途中,朱自清一直没有停下这本书的写作,1942 年以《经典常谈》为题终于出版,几年间仅在文光书店就印了五次。季镇淮称赞它“言之有 据,深入浅出,意无不达,雅俗共赏,运用现代语言,讲述古史内容,令人读之不厌” 同样致力于经典普及工作的还有钱穆。上世纪50年代,钱穆在香港新亚书院讲学时 即有意写一部通俗的《论语》注解,使初中以上学生人人能读。钱穆早年就著有《论语文解》
10.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 分) 鹊桥仙·赠可行弟 许有壬(元) 花香满院,花阴满地,夜静月明风细。南坡一室小如舟,都敛尽,山林清致。 竹帘半卷,柴门不闭,好个暮春天气。长安多少晓鸡声,管不到、江南春睡。 (1)这首词的上片前三句是如何描写南坡小室生活环境的?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简要分 析。(3 分) (2)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全词赏析。(4 分) 11.补写处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题,多选则按前 3 题计分)(6 分) (1) ,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 路难》)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 ?传不习乎?”(《论 语》) (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 。(苏轼《赤 壁赋》) (4)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杜牧《阿 旁宫赋》) 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 - 15 题。 不要失去一个民族的教养 季剑青 在文化的传承中,历代积累的经典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经典由于文字和时代的暌 隔,往往不易为一般读者所接受。为了使经典成为一般读者文化素养的一部分,前辈学者做 出了卓越的努力。 1938 年,朱自清受杨振声的嘱托,开始写一部介绍中国古代文化精华的教科书。此后 几年,在昆明和成都以及来往于两地的旅途中,朱自清一直没有停下这本书的写作,1942 年以《经典常谈》为题终于出版,几年间仅在文光书店就印了五次。季镇淮称赞它“言之有 据,深入浅出,意无不达,雅俗共赏,运用现代语言,讲述古史内容,令人读之不厌”。 同样致力于经典普及工作的还有钱穆。上世纪 50 年代,钱穆在香港新亚书院讲学时, 即有意写一部通俗的《论语》注解,使初中以上学生人人能读。钱穆早年就著有《论语文解》
《论语要略》,对先秦诸子特别是《论语》浸淫日久,用力甚深,写这样-部书本来并不是 难事。然而钱穆反复斟酌体例和文体,数易其稿,直到1963年才最后写定,题为《论语新 解》。对亍部通俗著作如此用心经营,不能不让人感慨于前辈学者的严谨与认真。 这样一种严谨与认真的态度,归根结底,仍是出于对经典怀有的敬意。钱穆在《论语新 解》的序言中谦逊地表示:“本书取名新解,非谓能自创新义,掩盖前儒,实亦备采众说 折衷求是,而特以时代之语言、观念加以申述而已。”换句话说,钱穆并非要在《论语新解》 中贩卖一己的“心得”,而是备采前人的各家学说,加以申述,给读者以最为通达简要的知 识,目的仍是让读者“直明《论语》本义" 在后来撰著的《孔子传》中,钱穆更是明确地希望读者借助此书,继而“进读《论语》 以及其他先秦古籍”,不要认为读了此书,就以为“对孔子了解尽其能事”。其实朱自清写《经 典常谈》,也是同样的用意,他希望读者把这本书当做一条船,借它“"航到经典的海里去′ “如果读者念了这部书,便以为已经受到了经典训练,不再想去见识经典那就是以筌为鱼, 未免辜负编撰者的本心了 钱穆和朱自清都认识到,经典普及工作并不能代替经典本身,它们的意义是让读者亲近 经典,接触经典。经典的普及不是把经典通俗化甚至庸俗化为当下实用的知识,而是充当灯 塔和航船,把读者的心灵引入到绵延不绝的文化传统中去。这就是朱自清所说的:“经典训 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怀抱着如此庄严崇高的宗旨,下笔临文时自然不会苟且轻 也正因为此,他们也就不会随便迁就和迎合读者的阅读趣味,不会为了书的好卖而牺牲 了经典的尊严。钱穆在写《论语新解》的时候,本来为了通俗,打算全部用白话,然而写了 四分之一就后悔了,推倒重来。因为《论语》“难在义蕴,不在文字”,如果全用白话来阐释 宏深的义理,一味追求浅显,就像“嚼饭哺人,滋味既失,营养亦减”,所以最终改成了浅
《论语要略》,对先秦诸子特别是《论语》浸淫日久,用力甚深,写这样一部书本来并不是 难事。然而钱穆反复斟酌体例和文体,数易其稿,直到 1963 年才最后写定,题为《论语新 解》。对于一部通俗著作如此用心经营,不能不让人感慨于前辈学者的严谨与认真。 这样一种严谨与认真的态度,归根结底,仍是出于对经典怀有的敬意。钱穆在《论语新 解》的序言中谦逊地表示:“本书取名新解,非谓能自创新义,掩盖前儒,实亦备采众说, 折衷求是,而特以时代之语言、观念加以申述而已。”换句话说,钱穆并非要在《论语新解》 中贩卖一己的“心得”,而是备采前人的各家学说,加以申述,给读者以最为通达简要的知 识,目的仍是让读者“直明《论语》本义”。 在后来撰著的《孔子传》中,钱穆更是明确地希望读者借助此书,继而“进读《论语》 以及其他先秦古籍”,不要认为读了此书,就以为“对孔子了解尽其能事”。其实朱自清写《经 典常谈》,也是同样的用意,他希望读者把这本书当做一条船,借它“航到经典的海里去”, “如果读者念了这部书,便以为已经受到了经典训练,不再想去见识经典,那就是以筌为鱼, 未免辜负编撰者的本心了”。 钱穆和朱自清都认识到,经典普及工作并不能代替经典本身,它们的意义是让读者亲近 经典,接触经典。经典的普及不是把经典通俗化甚至庸俗化为当下实用的知识,而是充当灯 塔和航船,把读者的心灵引入到绵延不绝的文化传统中去。这就是朱自清所说的:“经典训 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怀抱着如此庄严崇高的宗旨,下笔临文时自然不会苟且轻 慢。 也正因为此,他们也就不会随便迁就和迎合读者的阅读趣味,不会为了书的好卖而牺牲 了经典的尊严。钱穆在写《论语新解》的时候,本来为了通俗,打算全部用白话,然而写了 四分之一就后悔了,推倒重来。因为《论语》“难在义蕴,不在文字”,如果全用白话来阐释 宏深的义理,一味追求浅显,就像“嚼饭哺人,滋味既失,营养亦减”,所以最终改成了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