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高三教学质量测评试题(三) 语文 han juhuaer 本试卷共六大题,共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所在的学校以及自己的 班级、试室号、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 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 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 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 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稂莠( liang) 剽窃(piao) 沓纸(da) 哗众 取宠(hua) B.躯壳(qiao) 豆豉(chi) 拗口令(do) 极泰来(pi) C.刍议(chu) 咯血(ka) 捋袖子(1uo) 拈花 惹草(zhan) D.屏气(bing) 纤巧(qian) 上档次(dang)唯唯诺诺 2.下面语段中括号内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在寒冷的冬天,窗外(风雨交加)。而在风的吼叫中,你更切近地听到,是家中火 炉里发出的噼里啪啦声响。于是,心不再荒远。是一种被温暖包笼着的(莫可名 状)的幸福。是一种脚踏实地的感觉。当(冰天雪地)的时候,当寒风刺骨的时候, 只要一想到家中的火炉,即刻会有一份(涣然冰释)的温暖。 A.风雨交加 B.莫可名状 C.冰天 雪地 涣然冰释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A.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十八日举行,温家宝参加与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在 讲话中,他全面阐述了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立场、主张和举 B.上海市50名2008-2009年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的“贡献突出技师”在市高 技能人才工作会议上受到表彰 C.在我国现阶段,经济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都要不断巩固和提高经济发展的成 果,争取在2020年前全面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 D.中国代表丽团长谢振华对媒体表示,当前,要求发展中的中国在工业化的过 程中承担更多的减排,显然有失公允。 4.依次填入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2010 年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高三教学质量测评试题(三) 语文 shanjuhuaer 本试卷共六大题,共 24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所在的学校以及自己的 班级、试室号、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 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 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 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 2B 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 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稂莠(liáng) 剽窃(piāo) 一沓纸(dá) 哗众 取宠(huá) B.躯壳(qiào) 豆豉(chǐ) 拗口令(ào) 否 极泰来(pǐ) C.刍议(chú) 咯血(kǎ) 捋袖子(luō) 拈花 惹草(zhān) D.屏气(bǐnɡ) 纤巧(qiān) 上档次(dàng) 唯唯诺诺 (wěi) 2.下面语段中括号内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在寒冷的冬天,窗外(风雨交加)。而在风的吼叫中,你更切近地听到,是家中火 炉里发出的噼里啪啦声响。于是,心不再荒远。是一种被温暖包笼着的(莫可名 状)的幸福。是一种脚踏实地的感觉。当(冰天雪地)的时候,当寒风刺骨的时候, 只要一想到家中的火炉,即刻会有一份(涣然冰释)的温暖。 A.风雨交加 B.莫可名状 C.冰天 雪地 D.涣然冰释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A.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十八日举行,温家宝参加与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在 讲话中,他全面阐述了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立场、主张和举 措。 B.上海市 50 名 2008--2009 年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的“贡献突出技师”在市高 技能人才工作会议上受到表彰。 C.在我国现阶段,经济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都要不断巩固和提高经济发展的成 果,争取在 2020 年前全面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 D.中国代表丽团长谢振华对媒体表示,当前,要求发展中的中国在工业化的过 程中承担更多的减排,显然有失公允。 4.依次填入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感觉陈(寅恪)先生常在文字活泼上下功夫,有时兴之所至,还会故作“戏 言 。更由于表述者和读者之间文字修养和意趣的差异,有时甚 至出现弄巧反拙的结果。 ①更引柳宗元“俳又非圣人之所弃”的见解,将此类“文备众体”、兼具“史才、 诗笔、议论”的表述方式上升到“有益于世”的高度 ②不曾领会者,自难莞尔,致失逗趣之初衷,也是有的 ③他曾撰文为韩愈之“以文为戏”辩,以为若“就文学技巧观之”,韩愈那几篇 语涉神怪之谈、“邻于小说家”的文章,“实韩集中最佳作品”。 ④不过他在试图活泼之时,仍不忘文字之工拙,无意为大众说法;其出语半庄半 谐之间,往往隐含深意,甚至故意考校读者的解悟能力。 ⑤这样的眼光,或可视为陈先生活泼文字的注脚。 A.④②①③⑤ B.⑤①④②③ D.②③⑤①④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22分) 高堂隆字升平,泰山平阳人,鲁高堂生后也。少为诸生,泰山太守薛悌命为督邮, 郡督军与悌争论,名悌而呵之。隆按剑叱督军曰:“昔鲁定见侮,仲尼历阶;赵 弹秦筝,相如进缶。临臣名君,义之所讨也。”督军失色,悌惊起止之。后去吏, 避地济南。 建安十八年,太祖召为丞相军议掾,后为历城侯徽文学,转为相①。徽遭太 祖丧,不哀,反游猎驰骋;隆以义正谏,甚得辅导之节。黄初中,为堂阳长,以 选为平原王傅。王即尊位,是为明帝。以隆为给事中、博士、驸马都尉。 陵霄阙始构,有鹊巢其上,帝以问隆。对曰:“《诗》云‘惟鹊有巢,惟鸠 居之。’今兴宫室,起陵霄厥,而鹊巢之,此宫室未成身不得居之象也。天意若 曰,宫室未成,将有他姓制御之,斯乃上天之戒也。夫天道无亲,惟与善人,不 可不深防,不可不深虑。夏、商之季,皆继体也,不钦承上天之明命,惟谗谄是 从,废德适欲,故其亡也忽焉。太戊、武丁②,睹灾竦惧,只承天戒,故其兴也 勃焉。今若休罢百役俭以足用增祟德政动遵帝则除普天之 所患兴兆民之所利 可四五 而已哉!臣备腹心,苟可以繁祉圣躬,安存社稷,臣虽灰身破族,犹生之年 也。岂惮忤逆之灾,而令陛下不闻至言乎?”于是帝改容动色。(节选自《三国 志●高堂隆传》) 【注】①相:汉朝分封的王国的相,职位相当于太守。②太戊、武丁:商朝的两 个国君。 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名悌而呵之 名:叫着……名字 B.督军失 色 失色:改变脸色 C.惟与善人 与:给予 D.故其兴也 勃焉 勃:忽然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悌惊起止之 甚得辅导之节B.鲁高堂生后 故其亡也忽焉 C.隆以义正谏 帝以问隆 D.名悌而呵 而令陛下不闻至言乎
我感觉陈(寅恪)先生常在文字活泼上下功夫,有时兴之所至,还会故作“戏 言”。 。更由于表述者和读者之间文字修养和意趣的差异,有时甚 至出现弄巧反拙的结果。 ①更引柳宗元“俳又非圣人之所弃”的见解,将此类“文备众体”、兼具“史才、 诗笔、议论”的表述方式上升到“有益于世”的高度。 ②不曾领会者,自难莞尔,致失逗趣之初衷,也是有的。 ③他曾撰文为韩愈之“以文为戏”辩,以为若“就文学技巧观之”,韩愈那几篇 语涉神怪之谈、“邻于小说家”的文章,“实韩集中最佳作品”。 ④不过他在试图活泼之时,仍不忘文字之工拙,无意为大众说法;其出语半庄半 谐之间,往往隐含深意,甚至故意考校读者的解悟能力。 ⑤这样的眼光,或可视为陈先生活泼文字的注脚。 A. ④②①③⑤ B.⑤①④②③ C. ③①⑤④② D.②③⑤①④ 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题。(22 分) 高堂隆字升平,泰山平阳人,鲁高堂生后也。少为诸生,泰山太守薛悌命为督邮。 郡督军与悌争论,名悌而呵之。隆按剑叱督军曰:“昔鲁定见侮,仲尼历阶;赵 弹秦筝,相如进缶。临臣名君,义之所讨也。”督军失色,悌惊起止之。后去吏, 避地济南。 建安十八年,太祖召为丞相军议掾,后为历城侯徽文学,转为相①。徽遭太 祖丧,不哀,反游猎驰骋;隆以义正谏,甚得辅导之节。黄初中,为堂阳长,以 选为平原王傅。王即尊位,是为明帝。以隆为给事中、博士、驸马都尉。 陵霄阙始构,有鹊巢其上,帝以问隆。对曰:“《诗》云‘惟鹊有巢,惟鸠 居之。’今兴宫室,起陵霄厥,而鹊巢之,此宫室未成身不得居之象也。天意若 曰,宫室未成,将有他姓制御之,斯乃上天之戒也。夫天道无亲,惟与善人,不 可不深防,不可不深虑。夏、商之季,皆继体也,不钦承上天之明命,惟谗谄是 从,废德适欲,故其亡也忽焉。太戊、武丁②,睹灾竦惧,只承天戒,故其兴也 勃焉。今若 休 罢 百 役 俭 以 足 用 增 祟 德 政 动 遵 帝 则 除 普 天 之 所 患 兴 兆民 之 所 利 三 王 可 四 五帝 可 六 岂 惟 殷 宗 转 祸 为 福 而 已 哉 ! 臣备腹心,苟可以繁祉圣躬,安存社稷,臣虽灰身破族,犹生之年 也。岂惮忤逆之灾,而令陛下不闻至言乎?”于是帝改容动色。(节选自《三国 志●高堂隆传》) 【注】①相:汉朝分封的王国的相,职位相当于太守。②太戊、武丁:商朝的两 个国君。 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名悌而呵之 名:叫着……名字 B.督军失 色 失色:改变脸色 C.惟与善人 与:给予 D.故其兴也 勃焉 勃:忽然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悌惊起止之 甚得辅导之节 B.鲁高堂生后 也 故其亡也忽焉 C.隆以义正谏 帝以问隆 D.名悌而呵 之 而令陛下不闻至言乎
7.下列句式特点与“泰山太守薛悌命为督邮”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昔鲁定见侮 B.有鹊巢其上,帝以问隆 C.此宫室 未成身不得居之象也 D.惟谗谄是从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高堂隆任督邮时曾经见到郡督军对薛悌很不礼貌,便不畏强权,仗义执言, 斥责督军。后来他也因此被解除了官职。 B.高堂隆曾担任曹操丞相府军议掾,后来又担任历城侯徽的相国。太祖治丧期 间,他看见侯徽不致哀思,反而去纵马游猎,便严正地加以规谏。 C.凌霄宫才开始建造,就有喜鹊在上面筑巢,明帝来问高堂隆凶吉,髙堂隆用 《诗经》鸠占鹊巢的典故告诉明帝是不祥之兆 D.高堂隆敢于也善于进谏,他以夏商两代的国君亡国、兴国的事例劝明帝停止 各种劳役来增髙德政,消除天下人忧虑的事情等。 9.断句与翻译。(10分) (1)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文段断句。(4分) 今若休罢百役俭以足用增祟德政动遵帝则除普天之所 患兴兆民之所利三王可四五帝可六岂惟殷宗转祸为福而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①天意若曰,宫室未成,将有他姓制御之,斯乃上天之戒也。 ②岂惮忤逆之灾,而令陛下不闻至言乎? 10.阅读下列宋诗,回答后边问题(7分) 枕上作 萧萧白发卧扁舟,死尽中朝①旧辈流。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 郑虔②自笑穷耽酒,李广③何妨老不侯。犹有少年风味在,吴笺④着句写清愁 【注】①“中朝”,指中原。中原王朝。偏安江左的东晋、南宋,分别称建都中 原时的西晋、北宋为“中朝”。②“郑虔”,唐代画家、文学家。在京师时,常 与杜甫诗酒往还。③“李广”,善骑射,以良家子从军击胡,因立战功升中郎, 补武骑常侍(皇帝的侍卫),尝随文帝出行,冲锋陷阵,勇力超群,文帝甚爱之, 曾说:”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④“吴笺”常 借指书信。 (1)“五更风雨四山秋”是景物描写,结合全诗,谈谈它的作用。(4分) (2)诗的第三联引入“郑虔、李广”,这是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3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小题,多选按前3题计分,6 分)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 利 (2)风急天高猿啸 不 尽长江滚滚来。 (3)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少焉,月出于东 山之上
7.下列句式特点与“泰山太守薛悌命为督邮”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昔鲁定见侮 B.有鹊巢其上,帝以问隆 C.此宫室 未成身不得居之象也 D.惟谗谄是从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高堂隆任督邮时曾经见到郡督军对薛悌很不礼貌,便不畏强权,仗义执言, 斥责督军。后来他也因此被解除了官职。 B.高堂隆曾担任曹操丞相府军议掾,后来又担任历城侯徽的相国。太祖治丧期 间,他看见侯徽不致哀思,反而去纵马游猎,便严正地加以规谏。 C.凌霄宫才开始建造,就有喜鹊在上面筑巢,明帝来问高堂隆凶吉,高堂隆用 《诗经》鸠占鹊巢的典故告诉明帝是不祥之兆。 D.高堂隆敢于也善于进谏,他以夏商两代的国君亡国、兴国的事例劝明帝停止 各种劳役来增高德政,消除天下人忧虑的事情等。 9.断句与翻译。(10 分) (1)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文段断句。(4 分) 今 若 休 罢 百 役 俭 以 足 用 增 祟 德 政 动 遵 帝 则 除 普 天 之 所 患 兴 兆 民 之 所利 三 王 可四 五 帝 可 六 岂 惟 殷 宗 转 祸 为 福 而 已 哉!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 分) ①天意若曰,宫室未成,将有他姓制御之,斯乃上天之戒也。 ②岂惮忤逆之灾,而令陛下不闻至言乎? 10.阅读下列宋诗,回答后边问题(7 分) 枕上作 陆游 萧萧白发卧扁舟,死尽中朝①旧辈流。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 郑虔②自笑穷耽酒,李广③何妨老不侯。犹有少年风味在,吴笺④着句写清愁。 【注】①“中朝”,指中原。中原王朝。偏安江左的东晋、南宋,分别称建都中 原时的西晋、北宋为“中朝”。②“郑虔”,唐代画家、文学家。在京师时,常 与杜甫诗酒往还。③“李广”,善骑射,以良家子从军击胡,因立战功升中郎, 补武骑常侍(皇帝的侍卫),尝随文帝出行,冲锋陷阵,勇力超群,文帝甚爱之, 曾说:”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④“吴笺”常 借指书信。 (1)“五更风雨四山秋”是景物描写,结合全诗,谈谈它的作用。(4 分) (2)诗的第三联引入“郑虔、李广”,这是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3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小题,多选按前 3 题计分,6 分) ⑴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 利, , 。 ⑵风急天高猿啸 哀, 。 ,不 尽长江滚滚来。 ⑶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少焉,月出于东 山之上,
(4)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 涯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景观意义上的废墟保护 贺万里 废墟一般是指历史上曾经作为人文景观存在过的、在长期的历史变迁中被毁损后 的遗迹。废墟主要由两种因素造成:一种是人类的种种作为,如搬迁、战争; 种是自然因素,如地震、洪水、火山爆发。废墟是人类历史延续存在的一个最真 实的重要物证。也就是说,废墟是最真实、最生动的历史记忆的表达。我们不仅 可以通过文献去记忆历史,而且可以通过废墟去记忆历史。废墟最真实地显现了 我们的历史记忆。 废墟是我们获得自身文化身份的一个确证,并因此而使我们的生存具有一种充实 感。实际上,废墟的存在就是对自身文化身份的认同。如果我们说我们是拥有悠 久历史的樊城人的后代,却什么废墟遗址都没有,只能到文献故纸堆里找证明 我们的说法就显得苍白无力。当然也可以盖一座漂漂亮亮的新城隍庙,但不能说 我们是拥有悠久历史的群落,在几百年前就有某某信仰了等等,因为证明不了。 而废墟恰恰是一种具有真正证实这种文化身份、增加文化认同的实物存在。增加 了这种文化认同,我们才具有一种充实感 废墟具有审美情感凝聚意义上的深刻内涵。也就是说,它对于我们的审美情感, 具有其他自然事物无法比拟的深刻意义。人类的情感是可以很轻松的,人们可以 看看戏,听听歌;也可以是很丰富的,具有深刻的感时伤逝等等历史内涵的审美 情感。这种深刻的审美体验可以从废墟中得到。古代诗文中,让我们觉得最深刻 的就是感怀废墟的那些,如南朝鲍照的《芜城赋》,这些诗文把对废墟的感怀和 人世沧桑变换联系起来。所以我们必须通过废墟,才可以获得那种感怀伤逝的审 美体验。我们可以通过废墟让生命的涵养、审美的体验变得鲜活和丰富。如果从 这个角度去理解废墟这种文化遗产,那么我们对待废墟的态度和做出的城市规划 就会不同。扬州也曾在前几年整治过运河风光带,最后运河整治好之后,两岸花 红柳绿,草坪、坡阜掩映其间……那里成了很人工化的自然风光带。运河是有历 史记忆的,但在那里似乎消失了。这在很多城市都存在。 许多城市在改造过程中,通过拆迁,旧貌换新颜,却让城市历史中断,让城市记 忆从一种很鲜活的存在变成苍白的文献。在拆迁中遇到的有历史文化价值的遗 迹,包括小码头,甚至那些杂乱的民居,如果从景观意义上来规划,就有可能保 存下一个城市的某些历史记忆。因此,从景观设计意义上去规划城市废墟的保存, 是与一般意义上讲的城市规划不同的。 (摘自《艺术百家》2009 年第4期,有改动)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两项给5分, 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对文中信息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废墟只能让人们了解历史的某个瞬间,而要全面了解真实的历史,人们只有 通过阅读历史文献才能实现。 B.人们对废墟的价值认识不清,认识不够,其实是造成当今城市发展之中导致 大量废墟急剧减少的重要原因之 C.《芜城赋》之所以比其他的许多诗文更容易让人获得感怀伤逝的审美体验。 是因为文中写了对废墟的感触
⑷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 涯。 , 。 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小题。 景观意义上的废墟保护 贺万里 废墟一般是指历史上曾经作为人文景观存在过的、在长期的历史变迁中被毁损后 的遗迹。废墟主要由两种因素造成:一种是人类的种种作为,如搬迁、战争;一 种是自然因素,如地震、洪水、火山爆发。废墟是人类历史延续存在的一个最真 实的重要物证。也就是说,废墟是最真实、最生动的历史记忆的表达。我们不仅 可以通过文献去记忆历史,而且可以通过废墟去记忆历史。废墟最真实地显现了 我们的历史记忆。 废墟是我们获得自身文化身份的一个确证,并因此而使我们的生存具有一种充实 感。实际上,废墟的存在就是对自身文化身份的认同。如果我们说我们是拥有悠 久历史的樊城人的后代,却什么废墟遗址都没有,只能到文献故纸堆里找证明, 我们的说法就显得苍白无力。当然也可以盖一座漂漂亮亮的新城隍庙,但不能说 我们是拥有悠久历史的群落,在几百年前就有某某信仰了等等,因为证明不了。 而废墟恰恰是一种具有真正证实这种文化身份、增加文化认同的实物存在。增加 了这种文化认同,我们才具有一种充实感。 废墟具有审美情感凝聚意义上的深刻内涵。也就是说,它对于我们的审美情感, 具有其他自然事物无法比拟的深刻意义。人类的情感是可以很轻松的,人们可以 看看戏,听听歌;也可以是很丰富的,具有深刻的感时伤逝等等历史内涵的审美 情感。这种深刻的审美体验可以从废墟中得到。古代诗文中,让我们觉得最深刻 的就是感怀废墟的那些,如南朝鲍照的《芜城赋》,这些诗文把对废墟的感怀和 人世沧桑变换联系起来。所以我们必须通过废墟,才可以获得那种感怀伤逝的审 美体验。我们可以通过废墟让生命的涵养、审美的体验变得鲜活和丰富。如果从 这个角度去理解废墟这种文化遗产,那么我们对待废墟的态度和做出的城市规划 就会不同。扬州也曾在前几年整治过运河风光带,最后运河整治好之后,两岸花 红柳绿,草坪、坡阜掩映其间……那里成了很人工化的自然风光带。运河是有历 史记忆的,但在那里似乎消失了。这在很多城市都存在。 许多城市在改造过程中,通过拆迁,旧貌换新颜,却让城市历史中断,让城市记 忆从一种很鲜活的存在变成苍白的文献。在拆迁中遇到的有历史文化价值的遗 迹,包括小码头,甚至那些杂乱的民居,如果从景观意义上来规划,就有可能保 存下一个城市的某些历史记忆。因此,从景观设计意义上去规划城市废墟的保存, 是与一般意义上讲的城市规划不同的。 (摘自《艺术百家》2009 年第 4 期,有改动) 12-13 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 题选对两项给 5 分, 选对一项给 2 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对文中信息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废墟只能让人们了解历史的某个瞬间,而要全面了解真实的历史,人们只有 通过阅读历史文献才能实现。 B.人们对废墟的价值认识不清,认识不够,其实是造成当今城市发展之中导致 大量废墟急剧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C.《芜城赋》之所以比其他的许多诗文更容易让人获得感怀伤逝的审美体验。 是因为文中写了对废墟的感触
D.如今,人们在规划城市时都会有意识地保护一些古建筑、古遗址,这说明人 们开始对废墟的价值有所认识。 E.从保护义化遗产的角度看,扬州市把运河两岸整治成了很人工化的自然风光 带,其实就是对历史文化的破坏 13.下列对“废墟”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废墟一般指以前的人文景观在长期的历史变迁过程中遭到毁损之后被保存下 来的遗迹。 B.废墟是一种最真实、最生动的历史记忆的表达,也是人类要记忆历史所必须 依据的条件。 C.废墟是使我们的生存具有一种充实感的客观存在,也是我们获得自身文化身 份的实物存在 D.废墟是一种对于人类的审美情感,具有其他自然事物所无法比拟的深刻意义 的文化遗产。 14.文中“这在很多城市都存在”一句中的“这”具体指代什么?(分) 15.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废墟的作用。(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本大题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 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请把选做题题号后的囗涂黑。注意:错涂 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完成16-18题 看病 年轻的白大褂微笑着把林森请到了桌前。 林森身体好。以前在农村时,就没上过医院,没想到一调进城里,身子骨就像放 了大量的酵母菌,一个劲儿地发酵膨胀,到现在连楼梯都快爬不动了,他不得不 来到陌生异常的市中心医院来检查身体。挂了号,刚跨进候诊室,就被并不认识 的值班医生像熟人一样请到桌前。年轻的白大褂一边给林森把脉,一边跟他拉话 儿。原来白大褂在市报和电视上见过林森,知道他是市里的主要领导,所以林森 一进候诊室就被他认出来,受到了一次莫名其妙的优待。谈话中林森也就知道了 白大褂的姓名一魏力,并且得到了他的一张名片。 “魏大夫,我的病……”林森见白大褂专心扯闲篇,觉得有必要提醒他 “脂肪积聚症。没啥大问题,运动量少的人一般都容易得这病。年轻的白 大褂谦恭地微笑着,说:“您叫我小魏吧。在您跟前我是小字辈 小魏大夫手脚麻利地开了张药方递给林森,说:“别坐车,上下班步行 这是运动疗法。一个月后我再给您复诊。没问题的,方子上的药只起个辅助治疗 的作用 林森很高兴,为了自己的病,为了医生优质的服务。他告别了谦恭地送 他出门的小魏大夫,步履轻快地走出医院,对在外面等候他的司机小景说,他不 坐车了,他要走路治病。 林森的路走得很顺畅,但始料未及的是,随着时间的延伸,他竟走出了 不少流言飞语。 有的说,林森犯了严重的错误,被市长拍着桌子骂了一顿,要撤职呢。 有的说,林森贪污受贿经济上有大问题,正在停职审査呢
D.如今,人们在规划城市时都会有意识地保护一些古建筑、古遗址,这说明人 们开始对废墟的价值有所认识。 E.从保护义化遗产的角度看,扬州市把运河两岸整治成了很人工化的自然风光 带,其实就是对历史文化的破坏。 13.下列对“废墟”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废墟一般指以前的人文景观在长期的历史变迁过程中遭到毁损之后被保存下 来的遗迹。 B.废墟是一种最真实、最生动的历史记忆的表达,也是人类要记忆历史所必须 依据的条件。 C.废墟是使我们的生存具有一种充实感的客观存在,也是我们获得自身文化身 份的实物存在。 D.废墟是一种对于人类的审美情感,具有其他自然事物所无法比拟的深刻意义 的文化遗产。 14.文中“这在很多城市都存在”一句中的“这”具体指代什么?(4 分) 15.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废墟的作用。(4 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 3 小题,共 15 分。 本大题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 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请把选做题题号后的□涂黑。注意:错涂、 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完成 16—18 题。 看病 年轻的白大褂微笑着把林森请到了桌前。 林森身体好。以前在农村时,就没上过医院,没想到一调进城里,身子骨就像放 了大量的酵母菌,一个劲儿地发酵膨胀,到现在连楼梯都快爬不动了,他不得不 来到陌生异常的市中心医院来检查身体。挂了号,刚跨进候诊室,就被并不认识 的值班医生像熟人一样请到桌前。年轻的白大褂一边给林森把脉,一边跟他拉话 儿。原来白大褂在市报和电视上见过林森,知道他是市里的主要领导,所以林森 一进候诊室就被他认出来,受到了一次莫名其妙的优待。谈话中林森也就知道了 白大褂的姓名—魏力,并且得到了他的一张名片。 “魏大夫,我的病……”林森见白大褂专心扯闲篇,觉得有必要提醒他一 句。 “脂肪积聚症。没啥大问题,运动量少的人一般都容易得这病。年轻的白 大褂谦恭地微笑着,说:“您叫我小魏吧。在您跟前我是小字辈。” 小魏大夫手脚麻利地开了张药方递给林森,说:“别坐车,上下班步行, 这是运动疗法。一个月后我再给您复诊。没问题的,方子上的药只起个辅助治疗 的作用。” 林森很高兴,为了自己的病,为了医生优质的服务。他告别了谦恭地送 他出门的小魏大夫,步履轻快地走出医院,对在外面等候他的司机小景说,他不 坐车了,他要走路治病。 林森的路走得很顺畅,但始料未及的是,随着时间的延伸,他竟走出了 不少流言飞语。 有的说,林森犯了严重的错误,被市长拍着桌子骂了一顿,要撤职呢。 有的说,林森贪污受贿经济上有大问题,正在停职审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