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其筮人所谓“长吉宜室,无咎无夺”之所出。天星观楚简上共 有8组16个易卦,都是二卦并列,以变卦的形式山现。据张政 娘究计,””出现3次,“六”出现49次,“八”出现5次, 九”出现1次,另有残缺不清的!次,他认为这些都是数字卦U。 我们颇疑这里的“-”、“∧”不是筮数,而是卦画。如前所港,阳 爻一系从奇数的代表数一直接变出,阴爻-系由从偶数的代表数 ∧〈六)直接化出。古人之所以用一代表天地之数中的天数(即 奇数),除了书写易于辨认的原因外,还因为“一”是生数之首和 天数之首;用“∧”(郎六)代表地数(偶数},也是因为它是成 数之首。上例所谓入变一,实即阴爻变成阳爻,并不是有具体数 值的数宇的变化张所统计的出现5次的“八”,可能是“∧”的 变形。出现了4次的“九”,可能是其他原因所致。早阳简上的易 卦,由交题初九、大二等称呼可知,“一“并不是筮数一,“∧”也 不是筮效六,而是阳爻和阴爻-。天星观楚简也当作如是观。 变卦本是指魅得的本卦发生了爻变而生成另一卦(之卦)商 言的,但用得久了,就引申为用变卦的形式指某一卦的某一爻,这 是非常值得注意的。《左传》中有6处论事,其中有4处用了9次 变卦的形式,它们是“宣公六年的”无德而贪,其在《周易》丰 鞋之离,弗过之矣”,宜公十二年的“在师影之临,日:“师出以 律,否’″襄公二十八年的“《周易》有之,在复之颐 曰:·迷复凶”,陌公二十九年的“龙,水物也,水官弃矣,故龙 不生得。不然,《周易》有之,在乾≡之日:‘{潜龙勿用’;其 同人害县,‘龙在田”;其大有曰;‘飞龙在天’;其夹日: 亢龙有悔’;其坤駟口:‘见群龙无首,吉’;坤之剥曰:“龙 战于野。若不朝夕见,谁能物之。”“在师之临垂”不是指师卦 发生爻变而成为临卦,面是指师卦的初六爻,因为师卦与临卦其 他五爻皆同,其区删仅在初爻,故用“师之临”指师卦的初六爻, ①《试释周初背铜器始文中的易卦》,载《考古学报}1980年第期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om.cn
而下说“师出以律,否臧凶”者,正是师卦初六爻薛。“在复琵之 颐”也不是指复卦发生爻变盯成为顾卦,而是指复卦的上六爻。 复卦与顾卦其他五爻皆同,不同惟在上爻,故用“复之颐”指复 卦的上六!而面说的“迷复,凶”,乜正是复卦的上六爻辞。同 理,“乾三之妮”即是说乾的初九爻,而“潜龙勿用”正是其爻 辞。“其同人三”即“乾之同人”,其,领属代词,相当于“它 的”,即指乾卦的。乾、回人两卦的不同仅在第二爻,故“乾之同 人”是说乾的几二爻,下引“见龙在田”正是其爻辞。“其大有” 乾之大有,指乾卦的九五爻;“其热”即乾之央,指乾卦的上九, 其所引爻辞皆可为证。“其坤”即虼之坤,指用九,“见群龙尤首, 吉”正是其用辞。“坤≡之剥罪”即坤之上六,“龙战于野”,正是 坤上六爻辞。为什么乾卦的初九爻要用“乾之垢”来表示,乾式 的九二爻要用“乾之同人”来表示呢?这跟巫史易占盛行变卦说 有关,“之”的本义是往,通变;“之”又具有假借义,用在定语 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限制关系,相当于“的”。“之”的这两种用 祛,在先秦文献中比比皆是,恕不赘言。“之”本义在先,假借义 在后。故先有变卦说(如上所述,变卦在殷代就产生了),人们后 才利用变卦的两卦对比的方式买指明交位。对《左传〉中的“某 卦之某卦”,我们不能一概称之为变卦。凡用于问事的,所筮得的 本卦发生了爻变而成为另不同卦的,才是真正的变蜂或之卦;那 些属于引用而没有发生爻变的“某卦之某卦”,“之”义同的,仅 是借变卦的形式指明一卦的具体爻位,用法虽然是从变卦引伸过 来的,但作用已截然不同,是不能称之为变卦的。有人看到《左 传》中有借变卦形式指爻位的现象,就进而将变卦(之卦)全部 否认,将“某卦之某卦”全部解释成“某卦的某卦0,这是有悼 于实际的。以上述《左传》二十五年为例,如说“遇大有噩之睽 玉”仅指大有的第三爻,那“且是卦也,天为泽以当日,天子降 ◎夏含夷:《周易煞法源无“之卦”考》,刊【赝易酐究)1888年纂1期。 18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om.cn
心以逆公,不亦可乎”就得不到解释,这必须要联系到睽卦的卦 象才说得通。另外,还有三个爻发生爻变的,如《国语·周语多的 遇乾之否岱”;h个爻发生交变的,如《左传》裹公九年的 至之随≡”,用“乾的否”,“最的随”作释、根本不能确指到 底哪一爻。用回避《国语》的反证,说《左传》的“民之随”为 后来插进去”的“文字”作释,是没有多少说服力的。所以,将 某卦之東卦全部说成是变卦固然不对,将它全部说成是“某卦 的某卦",从而否定之卦说,更属主观。只有承认它有一部分是之 卦,另一部分则是示爻,才合乎《左传》、国语》的实际。 变卦虽然出于占筮之用,属于迷信性质,但宗教的砂砾里却 含有哲学的颗粒。本卦由爻变而生之卦,这里有辩证法的因素,是 符合《周易》变易的宗旨的。变卦在先桊以后消失,跟《周易原 有的占法失传是有关系的,原有的占法析理味浓,不合后世占筮 家的胃口,因此后人争创新说,以简代繁。占法一失传,爻变就 不好确定,变卦也就无从谈起。而义理派治易,重德不重占,对 变卦本尢兴趣,故《易传》不载变卦说也不是偶然的,至于用变 卦形式来指示爻位,本是笠史仃的繁琐哲学。爻题用题示爻,方 經而簡明,人们良然会取此而含彼。 (二)辞古。根据《閥易》的文字系统即卦名、卦辞、爻辞、 用辞以推断所之事的吉凶,是先秦时期易占的一种最主要方法。 辞占赵源可能很早,易生于篮数,先民们以数的奇偶来判断吉凶 或以奇属凶,或以{晨者,形式一{定,筮辞就产生了。《周易》 的文薛来源于筮辞,因此,用《周易》的文辞来推断吉凶,这是 顺埋成章的事,自然不会太晚。 从《左传》《国语》的易例看,《周易)的文是筮史们断定 吉凶的主要根据。如《左传》照公七年载;卫襄公死手,大夫孔 成子对于立公子元还是立公子紫为嗣君一事不能自决,因而用 《周易}古了二卦。第一卦得到屯卦廷,第二卦又得到屯卦结,但 其初爻发生爻变,由阳变阴,便成比卦。史朝雹到卦辞有“元 ●19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om.cn
亨”,元字和公子元的名相合,就把亨读为享有之享,认为公子元 应该立为二君,享有卫国。而孔成子却认为卦辞“元享”的元是 长的煮思,该立长了公了絷。史朝反驳说,康叔在梦中提出立 公子元,这才能叫做长。絷有足疾,不是正常人,不能叫做长。他 又举出屯卦卦辞,初九爻辞“利建侯”来证明他的主张不错;又 说屯、比二卦皆云“元亨”,应该立元。史朝这里是用本卦、之卦 的卦辞、初九的爻辞来论断吉凶,又如《左传》哀公九年记宋公 伐郑,晋赵鞅卜救郑,“阳虎以《周易》筮之,遇之,日 宋方吉,不可与也。黴子启,帝乙之元子也。宋、郑,甥舅也, 祉,禄也。若帝乙之元子归妹而有吉禄我安得古焉1”乃止。”这 里本卦变予是泰卦六五,爻辞是“帝乙归妹以祉,元吉。”阳虎就 以此作释,说宋之先君做子启是帝乙的长了,朱,郑是甥舅关系 爻萨说帝乙嫁女有吉禄,这对宋有利,所以晋就不能去救郑。阳 虎对救不救郑,完全是根据本卦变爻的爻辞判断的 从上述两冽看,立公子元还是立公子絷,数不救郑这两件事 跟《周易》的卦爻辞并没有内在的联系,史朝和阳虎都以易静相 附会,可见辞占本身是荒唐的,但取辞以占这种做法事实上为取 易群论事提供了条件,义理派说易发晟了胖占说取辞这一特点而 摈弃了“h”这一做法,以德代占,它们之间是既有联系又有区 别的。 三)泉占。象占就是根据《周易》卦象的泉征意义以判断事 情吉凶的一种占筮方法象占只能在数宇卦变成符号卦之后才能 出现,数字卦一变成符号卦,人们习见于卦画之形而忘掉了它们 本来的出身,不从筮数而专从封画的形状去探它,这样,才出 现了象占。从现有文献看,象占在春秋战区时最为流行。它的理 论基础是八卦取象说。八卦的取淾,《说卦〉保存得最多。此外, 《左传)《语》中也不少。比如乾的取象有天、君、父、金玉; 坤的取象有土、马、母、众、帛,等等。先豪时期的篮人们,就 是根据这些取象去解说卦义、推断吉凶。如《国语·周语》所载: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om.cn
单襄公……曰:‘成公之归也,旮闻晋之嬷之也,過乾壅之否囊 配而不终,君二出焉。”篮人认为乾卦约上乾在这象征天 下乾象征君,以下乾配上乾,是君配天的正常现象。可是现在下 乾变成了下坤,于是乾卦就变成了否卦:这既是说君配天不能到 头,也是说作君的必然会受到贬斥。乾的下卦三爻都由阳变阴,所 以又说“君三出焉”。这是根据本卦和之卦的卦象占事的。又如 《左传》闵公二年:“成季之将生也……筮之,遇大有≡之乾,曰: 同复于父,敬如君所”这里发生爻变的是大有六五,爻辞是 “阪孚交如,威如,青”。可人却没有用这一爻辞作释,而是取 本卦和之卦的對象为占。大有变成乾卦,是大有的上离变成乾卦 的上乾。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是君,但如果与乾卦相提并论,就 应该是臣、因为乾卦用来讲人事一般鄰是比喻君。这样大有的上 离变成乾卦的上乾,就是臣将交为君,所以筮人说成季将来要回 复到与他父亲鲁祖公同样的地位,受到别人的尊敬也与君冋。敢 杜预注为:“乾为君父,离变为乾,放曰同复于父,见敬与君同,” 上述象古,都是取重卦中的上下两经卦之象为释。《左传》中 还有取重卦的二至四爻构成的卦象为说的(例见下文)。这种由二 三四爻或三四五爻构成的卦集,称为互体。以互体之象为说,使 得易占的回旋余地史大,更能对付各种复杂的情况。“互体”之说 对汉人解易的影响极大,从西汉的京房《易》学到东汉及晋代 《易》学,大家竞相援用,成为象数易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先秦时代,人们往往将变卦、辞占、象占这三种方法综合 运用。辞占,象占一般都是在变卦的条件下运用,而象占一般也 结合辞占如(左传》庄公二十二年:“陈历公……生敬仲,其少 也,周史有以《周易》见陈陕者,陈倏使筮之,遇观之否蕹,曰 是调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此其代陈有国乎?不在此,其在异 国,非此其身,在其子孙。光远而自他有耀者也。坤,土也。巽, 风也。乾,天也。风为天于土士上,山也,有山之材雨照之划天光, 于是乎居土上,故日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庭实兼百,奉之 21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