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篮扔说 易起源于卜筮。将《周易》作为占的依据,从易学产生时 就廾始了。《周礼》或《周易》掌于太卜、筮人之手,是他们“辨 吉凶”的工其。《尚书·洪范》说“占用二”,“日贞曰悔”,显然 也是指用于占篮,《左传》书言《周易》者19条,其中]6条是 占筮;《国语》3条,也全系占笈,这说明春秋时人基本上是从占 筮角度来利用、说解《周易》的,至战国时,尽管诸子们的易说 中倀少言筮,但事实上以《周易》为筮已从战国前王室、诸侯、卵 大夫的专用转而普及于民间,这可从文献材料和出土文物中得到 印证。 《管子·山权数》说:“诗者所以记物也,时者所以记岁也,春 秋者所以记成败也,行者道民之利害也,易者所以守吉成败也, 卜者卜凶青利害也,民之能此者,皆马之田,一金之衣,此使 君不迷妄之数也。六家者即见其时,使预先早閑之日受之,故君 无失时,无失笑。万物兴丰无失利,远占得失,以为末教。诗记 人无失辞,行弹道无失义,易守祸福凶青不相乱,此谓君柄。”此 说以易与卜并提,“守”即“卜”也,实际上就是以易为卜筮之书 《昌氏春狄·壹行》记救;“孔子卜,得贲。孔子曰:不吉。子 贡曰:‘夫贲亦好矣,何谓不吉乎?孔子曰:‘白而白,黑而黑, 夫贲又何好乎?孔子对《周易》是重德不重占,此说云孔子卜, 似有托名之嫌,特别悬说孔子恶贲,更不合孔子一贯之思想,明 显是法家的言论。故人说《查行》为法家著作,其说可信。这二 条记载郝为法家易说,反映了战国时人以易为筮的风气。秦始皇 焚书时,以易为卜筮之书不絷,这决个是偶然的。一方面这是社 会上人们的普遍看法,另一方面也与法家的易学观有关.从上述 记载看、从《山权数》到《壹行》的作者,从李斯到秦始皇,战 国时法家对《周易》的认识都是一致的,都是祝《周易》为卜筮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om.cn
之书。 《墨于·公孟》对战国时筮风之盛有所披露,它说:“且有二 生于此,善,…行为人筮者,一处而不出者。行为人筮者与处 而不出者,其褶孰多?”筮有行者(即外出随地替人占筮者),有 处者(即居家不出者),说明筮已成为战国时代的普通职业,这是 春秋时所不曾见过的。 战国时以易为笈之风在出十文物中表现得更加明显。阜阳所 出土的汉初《周易》残筒,所反映的无疑是战国占筮务家的实际。 这些残简有卦画、爻题、卦辞、爻辞,而且爻辞后还附有卜事之 辞,这些卜事之辞都有固定的格式,指出各种天象和人事的吉凶, 如晴雨、田渔、征战,事君、求官、行旅、出亡、嫁娶、疾病等 等。如<同人·九三》之后即有“卜有罪者凶,战斗敌强不得志, 卜病者不死乃痳”等语①,这是筮者对《周易》进行了通俗化的改 绕,以利于应用的结果。马王出土的帛书《周易》,尽管卦画、 卦爻辞基本都同于今本《周易》,但篮者为了便于记忆,竟大胆地 将《周易》的卦序进行了重新编捧,这种不顾《周易》卦序所蕴 含的深义而作出的改编,完全是因为占筮的需要。战国时占筮易 学如此活联,过未人们是注意得很不够的 先森时期的易占说有三个特点:一是讲变卦,二是以卦爻辞 占,三是以卦象占。而筮史们在说《易》时,这三种方法往往是 综合运用,融为-体的。 〔一)变卦。变卦又称“之卦。筮得之卦称本卦(又称正卦 或贞);本卦发生爻变又生成另一卦,这一卦是由本卦变过来的, 故称“变卦(又称)。之者,往也,与变义邇,故变卦又称 “之卦”《左传》用《周易》进行占筮的共14处,其中11处通过 变卦,它们是:庄公二十二年的“遇观之否”,闵公元年的 调吃之比看”,闵公二年的“遏大有之乾”,僖公十五年的 ①《阜阳汉简筒介),報《文物》1983年2期 13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om.cn
遇归妹≡之睽三”,公二十五年的“遇人有三之睽”,襄公九 年的“是谓民之随至”,襄公“十五年的“遇困延之大过≡”,昭 公五年的“遘明夷鳝之谦菲”,昭公七年的“遇屯之比”,“昭 公十二年的“週坤之比罪”,哀公九年的“遇泰之需”,《国 语》用《罔易)占的共3处,其中两处通过交卦,它们是:《周 语》的“遇乾≡之否≡”,《晋语》的“得泰之八”。“观之 比罪”,即所筮得的本卦观罪变为比垂卦。这两个卦,实质上只有 爻的区别,却观的六四爻变成了比的九四爻。象这样只 个爻发生爻变的,在上述13处变卦中有10处。3个爻发生爻变的 有两处:“乾垂之否理”,是本卦的初九、九二、九三分别变为卦 的初九、九二、九三“贞屯望侮像”,是本卦(即贞)的初九、 六四、九五分刹变为之卦(即悔)的初六、九四、六五。五个爻 发生爻变的仅一例:“最之随”,是本卦的初六、九三,六四、 六五、上九分别变为之卦的初九、六二、九四、九五、上六 用《周易》占筮,为什么要讲变卦?这和《周易》的筮法和 占法有关,易起源于数,按炫法,“大衍之数”四营三变面后得 出七、人,九、六。九、七悬奇数,得则画一阳爻:六、八是偶 数,得则画一阴爻。如此六易,便可依所筮之数的奇偶性质而画 出一卦。九和七虽然都是阳爻,但丸是变爻,七为不变交六和 八虽然都是阴爻,但六是变爻,八是不变爻。卦时,变爻和不 变爻是一样的;但占时,两者就大不相同。贾公彦周礼疏》云: “夏、殷以不变为占,《周易》以变为占。”用《周易》所丝得的卦 如果阳爻是七(少阳),阴爻是八(少阴),则不发生爻变;如果 阳爻之您数为九(老阳)、阴爻之数为六(老阴),物极必反就 会发生爻变;老阳九变为少阴八,为阴爻;老阴六变为少阳七,为 阳爻。这样,就会出现两个卦:一是未变前的卦,即本卦;一是 发生了爻变的卦,即之卦:您着}筮时,既可由发生爻变的情况 而从本卦六爻中选定其变爻的爻辞,增强其针对性,避免不同的 爻辞之间的矛盾抵牾;也可由此增加一卦的卦象、卦爻辞,作为 I4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om.cn
割断吉凶的参考和依据,于是就可以有更大的余地应付各种情况 如《左传》售公二十五华狐偃劝晋文公勤王,“公曰;‘筮之。’筮 之,遇大有三之睽。日:‘吉,遇公用亨于天子之卦。或克而王 飨,吉孰大焉?且是卦也,天为泽以当日,天子降心以逆公,不 亦可乎?”这里的本卦变爻是大有九三,交辞是:“公用亨于天子, 小人弗克。”摭人的“遇公厅亨于天子之卦。战克而王飨,吉孰大 焉”,就是根据这条爻辞解释的。至于“天为泽以当日,天子降心 以逆公”,又是结合小卦和之卦的卦象来解释的。本卦大的内卦 (即下卦)是经卦乾,乾的取象是天;之卦睽的内卦是经卦兑,兑 的取象是泽。两个卦的外卦(即上卦)都是经卦离。离的取象是 火,又是日.大有内卦的经卦乾,变成睽卦内卦的经卦兑,上卦 没变,仍然是经卦离,这就是“天为泽以当日”。睽卦外卦的离在 上面与下面内卦的兑相对:离为月,因为与泽相对,又为君;兑 为泽,因为与日柑对,又为冱。这就是“天子降心以逆公”。前 句“天为泽以当日”是说,君先变为臣,然后再去侍奉另外一个 君,以说明晋文公由要国之君作周天子之臣去纳王;后一句“天 子降心以逆公”是说,纳王将受到王的欢和礼過,说明晋文公 勤王一定有美好的前途,暗喻其成为诸侯的盟主①.人在这里既 取本卦变爻的爻辞为说,又结合本卦和之卦的卦象进行分析,所 筮之事说得丝丝入扣,假若没有变卦,他是决不会如此自如的。 左传》、《国语》占筮多用变卦,这种用法《易传》没有提及, 故有人认为“变卦只能是春秋以来把《屑易》当作是占笈之书的 周代史官们的魔造。其实说是“臆造”,还不如说是继承,变卦 出现得很早,如长安张家坡西周遗址所见契数卦象 公即“六八一一入一”,为丰卦。 芸即“五“六八一”,为无安 心此例说解参来祚胤说,但宋书以“公”为秦伯,不确,当指晋文公。宋说 ⌒·易新论》5、趴0页,湖南出版1982年8月出版 ②同上,第58页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om.cn
卦象上有“〔”号,必是表示两卦相关之处,说明其为变卦,为 遇丰≡之无安圭。本卦第三爻动,一变为之卦的六;第扛丈动,八 变为之卦的一;第六爻动,六变为之卦的。但它和《周易》不 同,《周易》只九、六为叮变爻,这里一、八也可变。 还有更早的殷代的变卦…如安阳苗圃北地新发现的股代刻数 石器上有六例数字卦,有人认为这是三组变卦①: (1)李(七六六大六七)、秦(七六人七大七):即遇顾菲之 贾。颐卦第二爻动,六变为贲卦七;第四爻动,六变为质卦八 (2)凳(八一一一六)(八 六):即遇成垂之 大过弱,咸卦第二爻动,六变为大过一 (3)禽(六大七六六人)、案(六六五上六八),即遇豫菲之 小过。豫卦弟三爻六、第四爻七分别变为小过的七、五。殷代 的这些变卦凡用于组卦的基木数字(爻)皆可变,不但奇可变偶 (阳变阴),偶可变奇(阴变阳),而且奇也可变为另一个数值不 等的奇数(阳变阳),偶也可变为另一个数值不等的偶数(阴变 阴 战国时代也有变卦存在,湖北江陵天星观出土的楚简中有这 样的例子:“盘查习之以长苇会委,盘齒占之,长吉宣室,无咎 无说(夺)。”这是以易占疾病之事。“盘”为楚之筮人,“长 苇”即苇草,为占筮的道具。“习”之者,重卜日习。所得之卦 即至噬嗑,E即≡央卦。遇噬嚯之央,共有4个变爻。噬嗜卦 的第一爻六、第三爻六、第五爻六、第六受一分别变为大卦的一、 六。这旦卦画可能是《周易》。《周易》噬嗑的卦辞为 “亨利用狱”,央卦象辞为:“,决也,刚决柔也;健而说,决 而和。”两卦的第二、三、五的爻辞皆为“无咎”、“无恤”,这当 ①郑若賽:《安阳苗随北地新发现的數代刻数石器及相阿斯),戴(文物】1986年第 2期 16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