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翼本一 檢齋讀易提要 易說評議 周易氏學 秉和遺稿張善文校理 氏易學存稿校理第三卷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附编一易學 羣書平議 檢齋讀易提要 易說評議 周易氏學 秉和遺稿張善文校理 向氏易學存稿校理第三卷
尚氏 《周易尙氏學》中華書局本題簽
周易尙氏學校理述例 一、《周易尙氏學》二十卷,尙秉和先生撰。據《滋溪 老人傳》自述,蓋作者《焦氏易詁》、《焦氏易林注》既成之 後,於“易象”所發已多,諸生遂環請注《易》,乃成《易 注》,“以其與先儒舊說十七八不同,而又不敢自匿其非, 因名曰《周易尙氏》”。尙先生弟子梁容若云:先生是 編“定稿於民國三十年(1941),年已七十二(1)。此書迄 北平淪陷,未能印出。”(一九六二年臺灣文星書店影印本《辛 壬春秋》梁氏《前言》f先生殁後十年,約二十世紀六十年 代初,先生哲嗣尙讓以稿付北京中華書局出版,排字付 型已畢,因“文化大革命”未果印行。至一九八○年五 月,始正式面世,是爲中華書局本(簡稱“中華本”)。時距 此書脫稿已四十年矣 〔1〕按尙先生七十歲時作《滋溪老人傳》已列《周易尙氏學》之名,似此年 此書已脫稿,與梁氏言定稿於七十二歲,有二年誤差。然自傳謂成 《易注》二十二卷,則又較今本二十卷之數多出二卷。疑初稿撰成於 作者七十歲前,又經反覆修改,至七十二歲始成定稿二十卷。故梁 氏之說蓋可信也
尙氏易學存稿 二、是書依《周易》經傅次序,爲之章解句釋。卷 至十七爲上下經,卷十八至二十爲《繫辭》以下諸傳。卷 首載《自序》、《說例》、《總論》。作者承春秋、西漢易家象 數學傳統,謂《易》辭皆觀象而繫,故重在以象釋《易》。 除依《說卦》取象外,另從《左傅》、《國語》、《逸周書》,尤 其《焦氏易林》中,研尋出諸多失傳已久的“佚象”,並結 合“互象”、“覆象”、“大象”、“半象”諸例,形成獨具創獲 之象學理論體系,以之闌說《易》恉。論者稱其“解決了 舊所不解的不可勝數的易象間題”、“對易象的貢獻是空 前的”(詳附錄于省吾《周易尙氏學前言》)。 此書稿本今存二種,一爲前稿本,一爲後稿本 後者視前者頗多增删修訂,當爲作者最終審改之定本, 亦即“中華本”之底本。今以後稿本爲據(箇稱“稿本”) 參校“中華本”。凡中華本錯舛訛誤而稿本不誤者,依稿 本校改。偶或稿本、中華本皆誤者,即據有闕文崴校訂。 間有疑義者,則檢錄舊說以備孜覽。綜此,乃得校記百 六十餘條,皆詳頁下腳注中 四、中華本附錄二種,其《左傳國語易象釋》爲尙先 生舊作,原附《焦氏易詁》後,今返歸《易詁》書中,以復其 舊。又《滋溪老人傳》一篇,爲尙先生民國二十八年 (1939所作自傳,原載《槐軒文集》未刊稿本中,今亦移 列《尙氏易學存稿》首册《周易古筮孜》卷前,庶便統觀 焉 五、于省吾《周易尙氏學前言》,中華本原列卷首,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