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泰勒的系统化和科学化( Ralph w yer,1902-) 本世纪30和40年代分别提出两条基本 原理 条是评价活动原理,体现在其《成绩 测验的编制》中 ●另一条是课程编制原理。体现在其《课 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
3、泰勒的系统化和科学化(Ralph W. Tyler, 1902-) 本世纪30和40年代分别提出两条基本 原理: 一条是评价活动原理,体现在其《成绩 测验的编制》中; 另一条是课程编制原理。体现在其《课 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
●泰勒原理的价值取向是“技术兴趣 是指 通过合规律的行为而对环境加以控制的人类基 本兴趣,它指向对环境的控制和管理,其核心 是“控制”。其原理力图有效控制课程开发过 程,使课程开发过程成为一种理性化、科学化 的过程。他整合了前辈的早期成果,把科学化 课程开发理论推向了高峰
泰勒原理的价值取向是“技术兴趣”。它是指 通过合规律的行为而对环境加以控制的人类基 本兴趣,它指向对环境的控制和管理,其核心 是“控制”。其原理力图有效控制课程开发过 程,使课程开发过程成为一种理性化、科学化 的过程。他整合了前辈的早期成果,把科学化 课程开发理论推向了高峰
学科结构运动与学术中心课程:布 鲁纳的努力 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其 核心思想是用学科课程观重建课程。在 此基础上形成的学术中心课程的基本特 征是:学术性、专门性、结构性
二、学科结构运动与学术中心课程:布 鲁纳的努力 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其 核心思想是用学科课程观重建课程。在 此基础上形成的学术中心课程的基本特 征是:学术性、专门性、结构性
学科结构有四个优点:一,可以使学科 更容易理解;二,有助于记忆;三,有 助于迁移;四,有助于缩小高级知识和 初级知识之间的差距
学科结构有四个优点:一,可以使学科 更容易理解;二,有助于记忆;三,有 助于迁移;四,有助于缩小高级知识和 初级知识之间的差距
子、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施瓦布的贡献 施瓦布认为,课程必须考虑教育具体情境的特 殊性,必须尊重教师的需要。在他看来,课程 是由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要素构成。 课程研究应从追求理论转向实践-准实践-择宜 的方式
三、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施瓦布的贡献 施瓦布认为,课程必须考虑教育具体情境的特 殊性,必须尊重教师的需要。在他看来,课程 是由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要素构成。 课程研究应从追求理论转向实践-准实践-择宜 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