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一中2012届高三下学期五月模拟考试(三)(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加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便利/大腹便便见地/图穷匕见器重/举重若轻 B.稽首/无稽之谈门槛/直栏横槛蹊跷/下自成蹊 C.道行/行云流水目的/有的放矢胳臂/振臂高呼 D.露相/藏巧露拙蔓延顺蔓摸瓜游说/著书立说 2.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读书如果按自己的心思、按自己的直觉去读,甚至按自己的奇思怪想去读, 就会读得津津有味,出神入化 B.在黄巢的统治下,老百姓连基本的农耕作业都已无法进行下去,于是相当 一部分地区出现了赤地千里的景象。 C.流沙河曾在中国诗坛上笔走龙蛇,他的文字可谓绝唱,上下五千年,纵横 捭阖,为文学宝库倾吐着字字珠玑。 D.陈延武先生的新著《万水朝东》综述了中国政党制度变迁、演进的历史, 给人风云际会、正道沧桑的感觉。 3.下面的文字说明了我国自主研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规划,请概括这个 规划的三个步骤。(4分) 我国权威航天专家孙家栋院士介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国家非常关键的基 础设施,对于国计民生非常重要。结合国情,我们的发展规划是:2000年,建 成了由3颗卫星组成的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 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到2012年,计划发射10多颗卫星,建成覆盖亚太区域 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到2020年,建成由5颗静止轨道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 组网而成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1)第一步: (不超过10个字) (2)第二步 (不超过10个字) (3)第三步 (不超过10个字) 4.下面是讲述2012感动中国人物“最美妈妈”吴菊萍勇救妞妞感人事迹的 雕像。请从造型和寓意两个角度为这尊雕像拟写解说词,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 顺,不超过65字。(5分) 妈妈的手 答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章惇豪俊,博学善文。进士登名,耻出侄衡下,委敕而出。再举甲科,调商 洛令。与苏轼游南山,抵仙游潭,潭下临绝壁万仞,横木其上,惇揖轼书壁,轼 惧不敢书。惇平步过之,垂索挽树,摄衣而下,以漆墨濡笔大书石壁曰:“苏轼 章惇来。”既还,神彩不动,轼拊其背曰:“君他日必能杀人。”惇曰:“何也?” 轼曰:“能自判命者,能杀人也。”惇大笑。元丰三年,拜参知政事。朱服为御 史,惇密使客达意于服,为服所白。惇父冒占民沈立田,立遮诉惇,惇系之开封 坐二罪,罢知蔡州,又历陈、定二州。五年,召拜门下侍郎。丰稷奏曰:“官府 肇新而惇首用,非稽古建官意。”稷坐左迁。谏官赵彦若又疏惇无行,不报。初, 神宗用王安石之言,开煕、河,谋灵、夏,师行十余年不息。迨闻永乐之败,神
江苏省苏州一中 2012 届高三下学期五月模拟考试(三)(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下列加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便利 / 大腹便便 见地 / 图穷匕见 器重 / 举重若轻 B.稽首 / 无稽之谈 门槛 / 直栏横槛 蹊跷 / 下自成蹊 C.道行 / 行云流水目的 / 有的放矢 胳臂 / 振臂高呼 D.露相 / 藏巧露拙 蔓延 / 顺蔓摸瓜 游说 / 著书立说 2.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读书如果按自己的心思、按自己的直觉去读,甚至按自己的奇思怪想去读, 就会读得津津有味,出神入化。 B.在黄巢的统治下,老百姓连基本的农耕作业都已无法进行下去,于是相当 一部分地区出现了赤地千里的景象。 C.流沙河曾在中国诗坛上笔走龙蛇,他的文字可谓绝唱,上下五千年,纵横 捭阖,为文学宝库倾吐着字字珠玑。 D.陈延武先生的新著《万水朝东》综述了中国政党制度变迁、演进的历史, 给人风云际会、正道沧桑的感觉。 3.下面的文字说明了我国自主研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规划,请概括这个 规划的三个步骤。(4 分) 我国权威航天专家孙家栋院士介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国家非常关键的基 础设施,对于国计民生非常重要。结合国情,我们的发展规划是:2000 年,建 成了由 3 颗卫星组成的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 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到 2012 年,计划发射 10 多颗卫星,建成覆盖亚太区域 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到 2020 年,建成由5颗静止轨道和 30 颗非静止轨道卫星 组网而成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1)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 10 个字) (2)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 10 个字) (3)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 10 个字) 4.下面是讲述 2012 感动中国人物“最美妈妈”吴菊萍勇救妞妞感人事迹的 雕像。请从造型和寓意两个角度为这尊雕像拟写解说词,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 顺,不超过 65 字。(5 分) 妈妈的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章惇豪俊,博学善文。进士登名,耻出侄衡下,委敕而出。再举甲科,调商 洛令。与苏轼游南山,抵仙游潭,潭下临绝壁万仞,横木其上,惇揖轼书壁,轼 惧不敢书。惇平步过之,垂索挽树,摄衣而下,以漆墨濡笔大书石壁曰:“苏轼、 章惇来。”既还,神彩不动,轼拊其背曰:“君他日必能杀人。”惇曰:“何也?” 轼曰:“能自判命者,能杀人也。”惇大笑。元丰三年,拜参知政事。朱服为御 史,惇密使客达意于服,为服所白。惇父冒占民沈立田,立遮诉惇,惇系之开封。 坐二罪,罢知蔡州,又历陈、定二州。五年,召拜门下侍郎。丰稷奏曰:“官府 肇新而惇首用,非稽古建官意。”稷坐左迁。谏官赵彦若又疏惇无行,不报。初, 神宗用王安石之言,开熙、河,谋灵、夏,师行十余年不息。迨闻永乐之败,神
宗当宁恸哭,循致不豫,故元祐宰辅推本其意,专务怀柔外国。西夏请故地,以 非要害城砦还之。惇以为蹙国弃地,罪其帅臣,遂用浅攻挠耕之说,肆开边隙, 绝夏人岁赐,进筑汝遮等城,陕西诸道兴役五十余所,败军覆将,复弃青唐,死 伤不可计。知天下怨己,欲塞其议,请诏中外察民妄语者论如律。优立赏逻,告 讦之风浸盛。民有被酒狂讹者,诏贷其死,惇竟论杀之。用刑愈峻,然不能遏也。 为山陵使,灵举陷泽中,逾宿而行。言者劾其不恭,罢知越州,寻贬武昌军节度 副使、潭州安置。右正言任伯雨论其欲追废宣仁后,又贬雷州司户参军。初,苏 辙谪雷州,不许占官舍,遂僦民屋,惇又以为强夺民居,下州追民究治,以僦券 甚明,乃已。至是,惇问舍于是民,民曰:“前苏公来,为章丞相几破我家,今 不可也。”徙睦州,卒。惇敏识加人数等,穷凶稔恶,不肯以官爵私所亲,四子 连登科,独季子援尝为校书郎,余皆随牒东铨仕州县,讫无显者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三十》,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垂索挽树,摄衣而下摄:整理 B.官府肇新而惇首用肇:开始 C.惇以为蹙国弃地蹙:减缩 D.不许占官舍,遂僦民屋僦:租赁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章惇“穷凶稔恶”的一组是()(3分) ①朱服为御史,惇密使客达意于服 ②惇父冒占民沈立田,立遮诉惇,惇系之开封 ③请诏中外察民妄语者论如律 ④民有被酒狂讹者,诏贷其死,惇竟论杀之 ⑤为山陵使,灵举陷泽中,逾宿而行 ⑥惇又以为强夺民居,下州追民究治 A.①④⑤B.①③⑥ C.②③⑥D.②④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认为章惇连自己的命都能豁出去,就更不会珍视别人的生命,所以他 能杀人。此后章惇为人处事的心狠手辣验证了苏轼的推断。 B.章惇在对待西夏等邻国的态度上与朝廷有分歧,属于“主战派”,他利用 浅攻挠耕的战略,大肆开拓边疆,断绝每年给西夏的财物 C.章惇知道外交的失利使得天下人都怨恨自己,他想堵住人们的议论,于是 请求朝廷审察任意乱说之人,并按照法律对他们从重定罪。 D.章惇虽然位高权重,但在封官晋爵上却能不循私情,他的四个儿子都考中 进士,却只有章援曾在朝任过校书郎,其余都到州县任职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谏官赵彦若又疏惇无行,不报。 译文: (2)民有被酒狂讹者,诏贷其死,惇竟论杀之。 译文 (3)前苏公来,为章丞相几破我家,今不可也。 译文: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宗当宁恸哭,循致不豫,故元祐宰辅推本其意,专务怀柔外国。西夏请故地,以 非要害城砦还之。惇以为蹙国弃地,罪其帅臣,遂用浅攻挠耕之说,肆开边隙, 绝夏人岁赐,进筑汝遮等城,陕西诸道兴役五十余所,败军覆将,复弃青唐,死 伤不可计。知天下怨己,欲塞其议,请诏中外察民妄语者论如律。优立赏逻,告 讦之风浸盛。民有被酒狂讹者,诏贷其死,惇竟论杀之。用刑愈峻,然不能遏也。 为山陵使,灵举陷泽中,逾宿而行。言者劾其不恭,罢知越州,寻贬武昌军节度 副使、潭州安置。右正言任伯雨论其欲追废宣仁后,又贬雷州司户参军。初,苏 辙谪雷州,不许占官舍,遂僦民屋,惇又以为强夺民居,下州追民究治,以僦券 甚明,乃已。至是,惇问舍于是民,民曰:“前苏公来,为章丞相几破我家,今 不可也。”徙睦州,卒。惇敏识加人数等,穷凶稔恶,不肯以官爵私所亲,四子 连登科,独季子援尝为校书郎,余皆随牒东铨仕州县,讫无显者。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三十》,有删节) 5.对 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垂索挽树,摄衣而下摄:整理 B.官府肇新而惇首用肇:开始 C.惇以为蹙国弃地蹙:减缩 D.不许占官舍,遂僦民屋僦:租赁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章惇“穷凶稔恶”的一组是( )(3 分) ①朱服为御史,惇密使客达意于服 ②惇父冒占民沈立田,立遮诉惇,惇系之开封 ③请诏中外察民妄语者论如律 ④民有被酒狂讹者,诏贷其死,惇竟论杀之 ⑤为山陵使,灵举陷泽中,逾宿而行 ⑥惇又以为强夺民居,下州追民究治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苏轼认为章惇连自己的命都能豁出去,就更不会珍视别人的生命,所以他 能杀人。此后章惇为人处事的心狠手辣验证了苏轼的推断。 B.章惇在对待西夏等邻国的态度上与朝廷有分歧,属于“主战派”,他利用 浅攻挠耕的战略,大肆开拓边疆,断绝每年给西夏的财物。 C.章惇知道外交的失利使得天下人都怨恨自己,他想堵住人们的议论,于是 请求朝廷审察任意乱说之人,并按照法律对他们从重定罪。 D.章惇虽然位高权重,但在封官晋爵上却能不循私情,他的四个儿子都考中 进士,却只有章援曾在朝任过校书郎,其余都到州县任职。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谏官赵彦若又疏惇无行,不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民有被酒狂讹者,诏贷其死,惇竟论杀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前苏公来,为章丞相几破我家,今不可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词鉴赏(10 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离觞不醉至驿却寄相送诸公① 柳宗元 无限居人②送独醒,可怜寂寞到长亭。 荆州不遇高阳侣③,一夜春寒满下厅④ [注]①元和十年正月,柳宗元被贬永州十年后奉诏回京,临行前永州亲 友为他饯行。至驿站后他感慨万千,便写下这首诗寄给他们。却寄:回寄。②居 人:指居住在永州的故旧。③荆州:古州名,永州古属荆州。高阳:指汉高祖刘 邦的谋士郦食其。他是陈留高阳人,见刘邦时自称“高阳狂士”。在楚汉战争中 他多次为刘邦出谋划策,并亲自劝说齐王田广归汉。④下厅:客舍。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的意象。柳永《雨霖铃》中的哪三个句子也运用了这 意象来烘托送别的气氛?(3分) (2)首句“独醒”二字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 ) (3)柳宗元举诏赴京时有那么多故旧亲朋为他送行,为什么还是感到“可 怜寂寞”“一夜春寒”呢?(3分) 答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荀子《劝 学》) (2)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靡有朝矣。(《诗经·氓》)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 《出师表》) (4)历览前贤国与家, (李商隐《咏史》) (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 锡《陋室铭》) (6)西当太白有鸟道 (李白《蜀道难》) (7)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8)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无欲则刚。(林则徐《自 勉联》)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有一种柳树长在黄河入海口 陆天明 那是个暮春时节,黄河入海口的风却依然料峭,四下里弥漫着一份几近于永 恒的静谧。我向那一片片一个个圆土包似的树丛奔去,当地人告诉我,那也是柳 树。我愕然。我这一生见过各种各样的“柳树”。而我眼前这些被人们所指的“柳 树”既没有“软于丝”的枝条,也没有被春风剪出的“细叶”,更没有那般淡红 和鹅黄去悦人眼球。面对奔腾了几千百里后明显露岀疲态的黄河,它们虽然也倚 得了半匹寒风,却不见半点狂势。它们既不像垂柳那般的柔媚婀娜轻盈,更无旱 柳常有的高大伟岸刚毅。它们只是一丛自沙地上向上萌生的灰色枝条,那由一根 根手指头粗细的枝条组成的灰褐色树丛却又不动声色地渗透着一种沉稳和倔强
离觞不醉至驿却寄相送诸公 ① 柳宗元 无限居人 ②送独醒,可怜寂寞到长亭。 荆州不遇高阳侣 ③,一夜春寒满下厅 ④。 [注] ①元和十年正月,柳宗元被贬永州十年后奉诏回京,临行前永州亲 友为他饯行。至驿站后他感慨万千,便写下这首诗寄给他们。却寄:回寄。②居 人:指居住在永州的故旧。③荆州:古州名,永州古属荆州。高阳:指汉高祖刘 邦的谋士郦食其。他是陈留高阳人,见刘邦时自称“高阳狂士”。在楚汉战争中, 他多次为刘邦出谋划策,并亲自劝说齐王田广归汉。④下厅:客舍。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的意象。柳永《雨霖铃》中的哪三个句子也运用了这一 意象来烘托送别的气氛?(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首句“独醒”二字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柳宗元举诏赴京时有那么多故旧亲朋为他送行,为什么还是感到“可 怜寂寞”“一夜春寒”呢?(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__________________,功在不舍。(荀子《劝 学》) (2)三岁为妇,靡室劳矣。__________________,靡有朝矣。(《诗经·氓》) (3)__________________,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 《出师表》) (4)历览前贤国与家,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咏史》) (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_。(刘禹 锡《陋室铭》) (6)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7)___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8)海纳百川,有容乃大;__________________,无欲则刚。(林则徐《自 勉联》)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1—14 题。 有一种柳树长在黄河入海口 陆天明 那是个暮春时节,黄河入海口的风却依然料峭,四下里弥漫着一份几近于永 恒的静谧。我向那一片片一个个圆土包似的树丛奔去,当地人告诉我,那也是柳 树。我愕然。我这一生见过各种各样的“柳树”。而我眼前这些被人们所指的“柳 树”既没有“软于丝”的枝条,也没有被春风剪出的“细叶”,更没有那般淡红 和鹅黄去悦人眼球。面对奔腾了几千百里后明显露出疲态的黄河,它们虽然也倚 得了半匹寒风,却不见半点狂势。它们既不像垂柳那般的柔媚婀娜轻盈,更无旱 柳常有的高大伟岸刚毅。它们只是一丛自沙地上向上萌生的灰色枝条,那由一根 根手指头粗细的枝条组成的灰褐色树丛却又不动声色地渗透着一种沉稳和倔强
而让我最为惊愕的是,当地人说,这样的“柳树”全都是眼前这条黄河从大西北 的黄土高原上带下来的。 怎么可能?它们怎么可能穿越千里而到此地扎根?我诧异。 黄河带下来的自然不是整棵的树,而是它们的种子。”他们如此解释。 那也不可能啊。从黄土高原到这入海口,少说也得两三千里。这滚滚黄河 水,穿峡谷,趟平原,扫荡九曲十八弯,不知在几多滩头喘息过,不知在几多崖 壁上碰碎过,又不知漫灌过几多千古河床,几多板桥土墙,经几多日头暴晒、风 雪肆虐。据査,这柳树种子的千粒重只有零点四克。这么微弱的个体,如何能毅 然决然地在这滩头的沙地上存留住,生根发芽?”我驳问。 这,你就要问它们自己了。”他们莞尔一笑 放眼望去,宽阔的滩头上,这样的“柳树”无法计数,像一支“大军” 并保持着必要的沉默……它们不会是人工栽培的,更不像是当地常有的。因为除 了在这入海口的滩头沙地上,我再没有在其他的地方看到它们的身影。这似乎确 证了它们是由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从上游某个地域带到这儿,并在进入大海前 得以在这儿落土扎根。 我当然不能因此就说,它们这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是故意要在这儿扎根才 做出这惊绝人世的举动的。有种自然哲学告诉我们,宇宙本不承载任何意义,换 一句话说,它们本不是为了什么才存在的。即便如此,我仍然要为这种“柳树” 叫好,特别要为它们那些千粒重只有零点四克的种子们叫好。我坚信伟大的黄河 途经黄土髙原时,带下的绝不止这一种植物的种子。在咆哮泛滥时,它更是摧枯 拉朽般冲毁堤防,席卷城镇,我们常可以在它翻滚的浪涛中看到断垣残壁、残枝 败叶和种种动物的尸身,甚至还能看到一些金属构件、车辆残部……但,它们都 不能坚持到达这入海口,唯独这个种子,偏偏留住了自己的生命,并且在这片滩 头上居然还生成了一支兴旺的“大军”。 我不知道再说些什么,只知道自己被深深打动了。我想不到生命的顽强竞然 也能在这样一种“无意识”的行为中得到如此的张扬。难道这便是大自然的“本 能”,生命的固有之义和应有之举嘛?这就是站在大自然面前,我们,作为宇宙 间一种高级生灵,一种以追求诗意地活着和有意义存在的高级生灵,却总是会、 也永远会感到自己渺小的原因嘛?而在那个暮春季节的时日里,入海口任何风景 都不再能引起我的兴趣,我只沉浸在对这种“柳树”的惊诧中。这确实是一种十 分平静,却又十分温暖的惊诧。我追问当地的一些朋友,他们居然也说不清这种 “柳树”的真名,我只能把它叫做“滩柳”…… (节选自《解放日报》2012年2月25日) 11.本文是怎样围绕作者的情感变化来行文的?请具体说明。(4分) 12.第一节描写了奇特的“滩柳”,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4分 答 13.作为宇宙间高级生灵的人类,为什么在“滩柳”面前感到自己渺小呢 (6分) 答 14.请探究“滩柳”的种子为什么能在黄河入海口的滩头沙地上存留并生根 发芽。(6分) 答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而让我最为惊愕的是,当地人说,这样的“柳树”全都是眼前这条黄河从大西北 的黄土高原上带下来的。 怎么可能?它们怎么可能穿越千里而到此地扎根?我诧异。 “黄河带下来的自然不是整棵的树,而是它们的种子。”他们如此解释。 “那也不可能啊。从黄土高原到这入海口,少说也得两三千里。这滚滚黄河 水,穿峡谷,趟平原,扫荡九曲十八弯,不知在几多滩头喘息过,不知在几多崖 壁上碰碎过,又不知漫灌过几多千古河床,几多板桥土墙,经几多日头暴晒、风 雪肆虐。据查,这柳树种子的千粒重只有零点四克。这么微弱的个体,如何能毅 然决然地在这滩头的沙地上存留住,生根发芽? ”我驳问。 “这,你就要问它们自己了。”他们莞尔一笑。 放眼望去,宽阔的滩头上,这样的“柳树”无法计数,像一支“大军”…… 并保持着必要的沉默……它们不会是人工栽培的,更不像是当地常有的。因为除 了在这入海口的滩头沙地上,我再没有在其他的地方看到它们的身影。这似乎确 证了它们是由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从上游某个地域带到这儿,并在进入大海前 得以在这儿落土扎根。 我当然不能因此就说,它们这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是故意要在这儿扎根才 做出这惊绝人世的举动的。有种自然哲学告诉我们,宇宙本不承载任何意义,换 一句话说,它们本不是为了什么才存在的。即便如此,我仍然要为这种“柳树” 叫好,特别要为它们那些千粒重只有零点四克的种子们叫好。我坚信伟大的黄河 途经黄土高原时,带下的绝不止这一种植物的种子。在咆哮泛滥时,它更是摧枯 拉朽般冲毁堤防,席卷城镇,我们常可以在它翻滚的浪涛中看到断垣残壁、残枝 败叶和种种动物的尸身,甚至还能看到一些金属构件、车辆残部……但,它们都 不能坚持到达这入海口,唯独这个种子,偏偏留住了自己的生命,并且在这片滩 头上居然还生成了一支兴旺的“大军”。 我不知道再说些什么,只知道自己被深深打动了。我想不到生命的顽强竟然 也能在这样一种“无意识”的行为中得到如此的张扬。难道这便是大自然的“本 能”,生命的固有之义和应有之举嘛?这就是站在大自然面前,我们,作为宇宙 间一种高级生灵,一种以追求诗意地活着和有意义存在的高级生灵,却总是会、 也永远会感到自己渺小的原因嘛?而在那个暮春季节的时日里,入海口任何风景 都不再能引起我的兴趣,我只沉浸在对这种“柳树”的惊诧中。这确实是一种十 分平静,却又十分温暖的惊诧。我追问当地的一些朋友,他们居然也说不清这种 “柳树”的真名,我只能把它叫做“滩柳”…… (节选自《解放日报》2012 年 2 月 25 日) 11.本文是怎样围绕作者的情感变化来行文的?请具体说明。(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第一节描写了奇特的“滩柳”,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作为宇宙间高级生灵的人类,为什么在“滩柳”面前感到自己渺小呢? (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探究“滩柳”的种子为什么能在黄河入海口的滩头沙地上存留并生根 发芽。(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多点“求异”思维 江曾培 ①读季羡林的《朗润琐言》,内中不少论述富有独到见解,甚至与一些学者 的看法“高度不一致”,常有辩驳诘难之词。季先生主张学术上要“求异存同” ②学术研究贵在出新,不宜陈陈相因,只是踏着前人的脚印走路,或按着别 人的腔调吆喝,而是要有所发现,有所前进。这就要有“异”于前人和“异”于 他人之处。自然,“求异”并非完全排斥“同”,“异”也含有共同的知识和认 识,遵循共同的原则和规律,不过,“异”却是它的独特价值所在。因而对学术 研究来说,是要在“异”中存“同”,而不是以“同”化“异” ③“求异存同”的治学之道,历来为学界有识之士所信奉。明清之际思想家 黄宗羲强调“一本而万殊”,不要“倚门傍户、依样葫芦”,不要“以水济水” 而要重视“一偏之见”、“相反之论”,“着眼理会”“其不同处”,正是强调 学术研究应当“求异存同”。学术研究就是要在“求异”中创新,在“求异”中 发展 ④至于文艺创作则更应“求异”。因为,文艺创作是一种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精 神劳动,如果雷同重复,就会失去任何价值,是故“脱窠臼,创新意”,成为文 艺创作的首要品质。清代的李笠翁在《闲情偶寄》中说:“东施之貌,未必丑于 西施,止为效颦于人,遂蒙千古之诮。”齐白石更告诫后人:“学我者活,似我 者死。”巴尔扎克关于“第一个形容女人像花的是聪明人,第二个形容女人像花 的是傻子”的话,也是说明文艺创作不能“嚼别人嚼过的馍”,要“求异”求新 “双百方针”是发展文化艺术的根本方针,要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关键是要有众多不同色彩的“花”在“放”,有众多不同声音的“家”在 “鸣”,倘若千“花”一色,百“家”一声,只有“同”,没有“异”,也就不 见什么“双百方针”了。 ⑤实际上,“求异存同”所体现的创新创造精神,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张扬 时下不少企业的产品生产,都喜欢用一个口号,叫做“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 优我强”,这里的“有”、“优”、“强”,就是以“异”求发展,以“异”求 提高。如此“求异”求变,正是当前时代创新精神的体现 ⑥要做到“求异存同”,而不是“求同存异”,需要解放思想,突破常规思 维。人们熟知的司马光砸缸和曹冲称象的故事,就是求异思维闪光的产物。在学 术研究和文艺创作中,要像季羡林先生所主张的那样“求异存同”,发展“求 异”思维,把努力的重点落在“求异”上 (《文汇报》2012年2月4日) 15.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4分) 答 16.第四段列举的四个理论论据都是为了论证什么观点?它们是怎样避免雷 同的?(6分) 答 17.司马光砸缸和曹冲称象是怎样突破常规思维来求异存同的?它的现实意 义有哪些?请作具体分析。(8分) 七、作文(7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17 题。 多点“求异”思维 江曾培 ①读季羡林的《朗润琐言》,内中不少论述富有独到见解,甚至与一些学者 的看法“高度不一致”,常有辩驳诘难之词。季先生主张学术上要“求异存同”。 ②学术研究贵在出新,不宜陈陈相因,只是踏着前人的脚印走路,或按着别 人的腔调吆喝,而是要有所发现,有所前进。这就要有“异”于前人和“异”于 他人之处。自然,“求异”并非完全排斥“同”,“异”也含有共同的知识和认 识,遵循共同的原则和规律,不过,“异”却是它的独特价值所在。因而对学术 研究来说,是要在“异”中存“同”,而不是以“同”化“异”。 ③“求异存同”的治学之道,历来为学界有识之士所信奉。明清之际思想家 黄宗羲强调“一本而万殊”,不要“倚门傍户、依样葫芦”,不要“以水济水”, 而要重视“一偏之见”、“相反之论”,“着眼理会”“其不同处”,正是强调 学术研究应当“求异存同”。学术研究就是要在“求异”中创新,在“求异”中 发展。 ④至于文艺创作则更应“求异”。因为,文艺创作是一种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精 神劳动,如果雷同重复,就会失去任何价值,是故“脱窠臼,创新意”,成为文 艺创作的首要品质。清代的李笠翁在《闲情偶寄》中说:“东施之貌,未必丑于 西施,止为效颦于人,遂蒙千古之诮。”齐白石更告诫后人:“学我者活,似我 者死。”巴尔扎克关于“第一个形容女人像花的是聪明人,第二个形容女人像花 的是傻子”的话,也是说明文艺创作不能“嚼别人嚼过的馍”,要“求异”求新。 “双百方针”是发展文化艺术的根本方针,要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关键是要有众多不同色彩的“花”在“放”,有众多不同声音的“家”在 “鸣”,倘若千“花”一色,百“家”一声,只有“同”,没有“异”,也就不 见什么“双百方针”了。 ⑤实际上,“求异存同”所体现的创新创造精神,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张扬。 时下不少企业的产品生产,都喜欢用一个口号,叫做“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 优我强”,这里的“有”、“优”、“强”,就是以“异”求发展,以“异”求 提高。如此“求异”求变,正是当前时代创新精神的体现。 ⑥要做到“求异存同”,而不是“求同存异”,需要解放思想,突破常规思 维。人们熟知的司马光砸缸和曹冲称象的故事,就是求异思维闪光的产物。在学 术研究和文艺创作中,要像季羡林先生所主张的那样“求异存同”,发展“求 异”思维,把努力的重点落在“求异”上。 (《文汇报》2012 年 2 月 4 日) 15.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四段列举的四个理论论据都是为了论证什么观点?它们是怎样避免雷 同的?(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司马光砸缸和曹冲称象是怎样突破常规思维来求异存同的?它的现实意 义有哪些?请作具体分析。(8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7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