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12届高三调研测试语文试 题 2012.1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侪辈(chai) 罹难(l1) 哀恸(tong) 仁爱 孝悌(ti) B.名宿(xi 巨擘(bo) 翘楚(qiao) 蜚声 文坛(fei) C.妊娠(shen) 吐哺(b) 叨扰(dao) 舐犊 之情(shi) D.炫富(xuan) 奢靡(mi) 绯闻(fi) 名噪 (zao 答案:A(B宿sC叨taoD绯fei)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2011年8月14日,中国海军“瓦良格”号航母平台于上午大约10时许从 试验海域回到大连,至此,我国航母平台首次出海航行试验顺利结束。 B.10月13日,广东佛山年仅两岁的小悦悦被两辆车相继碾压,18名路人先后 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最后一名拾荒阿姨发现后施以援手,但终因伤势过重而去世。 C.10月20日,根据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新闻发言人证实,卡扎菲在其家乡 苏尔特被捕后因伤重不治身亡,另外,卡扎菲的三个儿子中有两个已经死亡。 D.根据旅美作家严歌苓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巨制《金陵十三钗》于12月16 日在全国公映,导演张艺谋表示,该片将代表中国内地参加第84届奥斯卡最佳 外语片的角逐。 答案:D(A多余重复,“大约”和“许”去掉一个;B暗换主语,“终因伤势” 前应加“小悦悦”;C成分残缺,应去掉“根据”) 3.根据下面的介绍,各用两个字概括苏州轨道交通一号线在设计时考虑的三个 重点。(3分 专家介绍说,苏州轨道交通一号线停车线采用对称设计,这种设计可以使车站缩 短大约70米的长度,从而节省工程投资6000万元。另外,一号线在所有车站都 设置了自动扶梯;车站公共区设有自动喷雾灭火系统,保障车辆消防安全。设计 人员还特别在列车与站台之间设置了24道电动“屏蔽门”,列车没有到站前轨 道会处于封闭状态,以保证乘客安全。此外,无论站里车里,打手机完全没问题。 答案:节省(或省钱)、安全、方便(或“便民”)(3点每点1分) 4.阅读下面的图文,完成题目。(6分) 吴菊萍,1980年生,浙江嘉兴人。2011年7月2日下午1点半,在杭州滨江区 的闻涛社区中,一个2岁女童突然从10楼坠落,在楼下的吴菊萍奋不顾身地冲 过去用左臂接住了孩子,小女孩后来经过医院全力抢救最终康复。救人女业主吴 菊萍,其手臂骨折,受伤较重,入院一个多月,被网友称为“最美妈妈”。经网 友提议,杭州市政府出资为吴菊萍在钱江新城市民中心建造了一座雕像。 (1)请为“最美妈妈”的雕塑写一段60字以内的简短说明。(3分)
江苏省苏州市 2012 届高三调研测试语文试 题 2012.1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侪辈(chái) 罹难(lí) 哀恸(tònɡ) 仁爱 孝悌(tì) B.名宿(xiù) 巨擘(bò) 翘楚(qiáo) 蜚声 文坛(fēi) C.妊娠(shēn) 吐哺(bǔ) 叨扰(dāo) 舐犊 之情(shì) D.炫富(xuàn) 奢靡(mí) 绯闻(fěi) 名噪 一时(zào) 答案:A (B 宿 sù C 叨 tāo D 绯 fēi)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2011 年 8 月 14 日,中国海军 “瓦良格”号航母平台于上午大约 10 时许从 试验海域回到大连,至此,我国航母平台首次出海航行试验顺利结束。 B.10 月 13 日,广东佛山年仅两岁的小悦悦被两辆车相继碾压,18 名路人先后 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最后一名拾荒阿姨发现后施以援手,但终因伤势过重而去世。 C.10 月 20 日,根据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新闻发言人证实,卡扎菲在其家乡 苏尔特被捕后因伤重不治身亡,另外,卡扎菲的三个儿子中有两个已经死亡。 D.根据旅美作家严歌苓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巨制《金陵十三钗》于 12 月 16 日在全国公映,导演张艺谋表示,该片将代表中国内地参加第 84 届奥斯卡最佳 外语片的角逐。 答案:D (A 多余重复,“大约”和“许”去掉一个;B 暗换主语,“终因伤势” 前应加“小悦悦”;C 成分残缺,应去掉“根据”) 3.根据下面的介绍,各用两个字概括苏州轨道交通一号线在设计时考虑的三个 重点。(3 分) 专家介绍说,苏州轨道交通一号线停车线采用对称设计,这种设计可以使车站缩 短大约 70 米的长度,从而节省工程投资 6000 万元。另外,一号线在所有车站都 设置了自动扶梯;车站公共区设有自动喷雾灭火系统,保障车辆消防安全。设计 人员还特别在列车与站台之间设置了 24 道电动“屏蔽门”,列车没有到站前轨 道会处于封闭状态,以保证乘客安全。此外,无论站里车里,打手机完全没问题。 答案:节省(或省钱)、安全、方便(或“便民”)(3 点每点 1 分) 4.阅读下面的图文,完成题目。(6 分) 吴菊萍,1980 年生,浙江嘉兴人。2011 年 7 月 2 日下午 1 点半,在杭州滨江区 的闻涛社区中,一个 2 岁女童突然从 10 楼坠落,在楼下的吴菊萍奋不顾身地冲 过去用左臂接住了孩子,小女孩后来经过医院全力抢救最终康复。救人女业主吴 菊萍,其手臂骨折,受伤较重,入院一个多月,被网友称为“最美妈妈”。经网 友提议,杭州市政府出资为吴菊萍在钱江新城市民中心建造了一座雕像。 (1)请为“最美妈妈”的雕塑写一段 60 字以内的简短说明。(3 分)
(2)假如“最美妈妈”吴菊萍被评为201l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请代写一段 颁奖词,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60字以内。(3分) 答案:(1)一双美丽纤细的女性的手呈“接”的姿态将孩子轻轻托起(2分), 小孩被紧紧地捧护在手心,一只小鸟停留在左手手指上(1分,写出一点即可)。 (2)要求:主旨鲜明,运用一种修辞,有文采。(3分,其中修辞1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8题。 孔子之后三十八世,有孙曰戣,字君严,事唐为尚书左丞。年七十三,三上书去 官。天子以为礼部尚书,禄之终身,而不敢烦以政。吏部侍郎韩愈常贤其能,谓 曰:“公尚壮,上三留,奚去之果?”曰:“吾敢要君?吾年至,一宜去;吾为 左丞,不能进退郎官,唯相之为,二宜去。”愈又曰:“古之老于乡者,将自佚, 非自苦。闾井田宅具在,亲戚之不什与倦而归者,不在东阡在北陌,可杖屦来往 也。今异于是,公谁与居?且公虽贵而无留资,何恃而归?”曰:“吾负二宜去, 尚奚顾子言?”愈叹曰:“公于是乎贤远于人!”明日,奏疏曰:“臣与孔戣同 在南省,数与相见。戣为人守节清苦,论议正平。年七十,筋力耳目,未觉衰老 忧国忘家,用意至到。如戣辈在朝不过三数人,陛下不宜苟顺其求,不留自助也。” 不报。明年,长庆四年正己未,公年七十四,告薨于家,赠兵部尚书。 公始以进士,佐三府官,至殿中侍御史,迁江州刺史、谏议大夫。事有害于正者, 无所不言。加皇太子侍读,改给事中,言京兆尹阿纵罪人,诏夺京兆尹三月之俸。 明年,拜右丞,改华州刺史。明州岁贡海虫、淡菜、蛤蚶可食之属,自海抵京师 道路水陆,递夫积功,岁为四十三万六千人。奏疏罢之。 十二年,自国子祭酒拜御史大夫、岭南节度等使。约以取足,境内诸州负钱至二 百万,悉放不收。蕃舶之至泊步,有下碇之税,始至有阅货之燕,犀珠磊落,贿 及仆隶,公皆罢之。绝海之商,有死于吾地者,官籍其货。满三月,无妻子之请 者,尽没有之。公曰:“海道以年计往复,何月之拘?苟有验者,悉推与之,无 算远近。”厚守宰俸而严其法。十五年,迁尚书吏部侍郎。公之北归,不载南物, 奴婢之籍,不增一人。长庆元年,改右散骑常侍。二年,而为尚书左丞。 (韩愈《唐正议大夫尚书左丞孔公墓志铭》,有删节)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唯相为之 唯:希望 B.尚奚顾子言 顾:考虑 C.绝海之商 绝:横渡 D.何月之拘 拘:限定 答案:A(唯,只有) 7.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孔戣为人方正无私的一组是(3分) ①忧国忘家,用意至到 ②事有害于正者,无所不言 ③言京兆尹阿纵罪人 ④境内诸州负钱至二百万,悉放不收 ⑤苟有验者,悉推与之,无算远近 ⑥公之北归,不载南物,奴婢之籍,不增一人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⑥D.④⑤⑥ 答案:C(①表现其一片忠心,④表现其体恤百姓,⑤表现其为他人着想)
(2)假如“最美妈妈”吴菊萍被评为 2011 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请代写一段 颁奖词,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60 字以内。(3 分) 答案:(1)一双美丽纤细的女性的手呈“接”的姿态将孩子轻轻托起(2 分), 小孩被紧紧地捧护在手心,一只小鸟停留在左手手指上(1 分,写出一点即可)。 (2)要求:主旨鲜明,运用一种修辞,有文采。(3 分,其中修辞 1 分)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5~8 题。 孔子之后三十八世,有孙曰戣,字君严,事唐为尚书左丞。年七十三,三上书去 官。天子以为礼部尚书,禄之终身,而不敢烦以政。吏部侍郎韩愈常贤其能,谓 曰:“公尚壮,上三留,奚去之果?”曰:“吾敢要君?吾年至,一宜去;吾为 左丞,不能进退郎官,唯相之为,二宜去。”愈又曰:“古之老于乡者,将自佚, 非自苦。闾井田宅具在,亲戚之不仕与倦而归者,不在东阡在北陌,可杖屦来往 也。今异于是,公谁与居?且公虽贵而无留资,何恃而归?”曰:“吾负二宜去, 尚奚顾子言?”愈叹曰:“公于是乎贤远于人!”明日,奏疏曰:“臣与孔戣同 在南省,数与相见。戣为人守节清苦,论议正平。年七十,筋力耳目,未觉衰老, 忧国忘家,用意至到。如戣辈在朝不过三数人,陛下不宜苟顺其求,不留自助也。” 不报。明年,长庆四年正己未,公年七十四,告薨于家,赠兵部尚书。 公始以进士,佐三府官,至殿中侍御史,迁江州刺史、谏议大夫。事有害于正者, 无所不言。加皇太子侍读,改给事中,言京兆尹阿纵罪人,诏夺京兆尹三月之俸。 明年,拜右丞,改华州刺史。明州岁贡海虫、淡菜、蛤蚶可食之属,自海抵京师, 道路水陆,递夫积功,岁为四十三万六千人。奏疏罢之。 十二年,自国子祭酒拜御史大夫、岭南节度等使。约以取足,境内诸州负钱至二 百万,悉放不收。蕃舶之至泊步,有下碇之税,始至有阅货之燕,犀珠磊落,贿 及仆隶,公皆罢之。绝海之商,有死于吾地者,官籍其货。满三月,无妻子之请 者,尽没有之。公曰:“海道以年计往复,何月之拘?苟有验者,悉推与之,无 算远近。”厚守宰俸而严其法。十五年,迁尚书吏部侍郎。公之北归,不载南物, 奴婢之籍,不增一人。长庆元年,改右散骑常侍。二年,而为尚书左丞。 (韩愈《唐正议大夫尚书左丞孔公墓志铭》,有删节)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唯相为之 唯:希望 B.尚奚顾子言 顾:考虑 C.绝海之商 绝:横渡 D.何月之拘 拘:限定 答案:A(唯,只有) 7.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孔戣为人方正无私的一组是(3 分) ①忧国忘家,用意至到 ②事有害于正者,无所不言 ③言京兆尹阿纵罪人 ④境内诸州负钱至二百万,悉放不收 ⑤苟有验者,悉推与之,无算远近 ⑥公之北归,不载南物,奴婢之籍,不增一人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答案:C (①表现其一片忠心,④表现其体恤百姓,⑤表现其为他人着想)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面对孔戣的据理求退,韩愈认为朝廷不应该让孔戣这样的贤人辞官,他上疏 请求留用孔戣,但奏疏未能呈上。第二年,孔戣去世。 B.当时明州岁贡淡菜、蛤蚶等物,从海滨直抵京师。由于扰民甚众,孔戣不惜 冒犯朝廷,为民请命,奏请皇上免除明州的进贡 C.孔戣是通过科举考试而进入仕途的,为官期间,能为百姓利益着想,而且任 劳任怨,即使远派岭南,也努力于政务,克己为人。 D.孔戣在担任岭南节度使时,处理海外商贸事宜,既严格地执行法度,以 身作则拒绝贿赂,又有人性化的变通,切实为外商利益考虑 答案:A(“不报”指奏疏递上没有答复)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公尚壮,上三留,奚去之果? 译文:您的身体还很强壮,当今皇帝多次挽留您,您为什么坚决要辞官呢?(要 点:壮,果,疑问句式) (2)亲戚之不仕与倦而归者,不在东阡在北陌,可杖屦来往也。 译文:那些不做官和厌倦官场生活回到故乡的亲友,不在东郊就在北郊,大家可 以拄着拐杖穿上鞋子互相往来。(要点:定语后置,不在……就在……,“杖屦 活用为动词,语意通顺)4分 (3)满三月,无妻子之请者,尽没有之 译文:满三个月,没有妻子儿女询问认领的,全部没收充公。(要点:妻子,请, 附参考译文: 孔子之后第三十八世,有一个名戣的世孙,字君严,在朝任尚书左丞。在他七 十三岁那年,曾经三次给皇帝上书要求辞官。皇帝任命他为礼部尚书,给予他终 身享受俸禄的待遇,还不敢拿政务来麻烦他。吏部侍郎韩愈平时尊崇孔戣的才能, 就对他说:“您的身体还很强壮,当今阜帝三次挽留您,您为什么坚决要辞官 呢?”孔戣回答道:“我怎么敢向君主提出要求呢?我的年龄已经非常大了,这 是我应当辞官的一个原因;我担任尚书左丞,不能进用或辞退郎官,只有宰相可 以,这是我应当辞官的另一个原因。韩愈又问道:“古时候,那些老死于乡间的 人,都是自求安逸,而非自求受苦。房屋、水井、田地都还在,那些不做官和厌 倦官场生活回到故乡的亲友,不是住在东郊就在北郊,大家可以拄着拐杖穿上鞋 子互相往来。现在情况和前面所说的不一样,您和谁住在一起呢?况且您虽然身 份显赫但没有留下资产,您回家后依靠什么生活呢?”孔公回答:“我自身有这 两个应该离去的原因,为什么还要顾虑你说的话呢?”韩愈叹息道:“您在这方 面远比一般人贤明!”第二天,韩愈就向皇帝上奏说:“臣下和孔戣同在南省任 官,多次与他相见。孔戣为人守节清廉,议论公允。虽已七十,但体力耳目没有 衰退,还在忘我地为国操心,用意极为周到。像孔戣这样的人,在当今的朝廷不 过三四人,陛下不应苟且顺从他的请求,而应留下作为辅佐。”奏疏递上没有答 复。第二年,长庆四年正月己未日,孔公七十四岁,在家中去世,朝廷追赠兵部 尚书 孔公当初以进士身份辅佐三公,官至殿中侍御史,又历任江州刺史、谏议大夫 只要是有损正义的事,孔公没有不说的。后来加封为太子恃读,改给事中,上书 指出京兆尹包庇纵容罪犯,皇帝下诏削夺京兆尹三个月的俸禄。第二年,任尚书 右丞,又该任华州刺史。当时明州每年都要进贡海虫、淡菜、蛤蚶等可以食用的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面对孔戣的据理求退,韩愈认为朝廷不应该让孔戣这样的贤人辞官,他上疏 请求留用孔戣,但奏疏未能呈上。第二年,孔戣去世。 B.当时明州岁贡淡菜、蛤蚶等物,从海滨直抵京师。由于扰民甚众,孔戣不惜 冒犯朝廷,为民请命,奏请皇上免除明州的进贡。 C.孔戣是通过科举考试而进入仕途的,为官期间,能为百姓利益着想,而且任 劳任怨,即使远派岭南,也努力于政务,克己为人。 D.孔戣在担任岭南节度使时,处理海外商贸事宜,既严格地执行法度,以 身作则拒绝贿赂,又有人性化的变通,切实为外商利益考虑。 答案:A (“不报”指奏疏递上没有答复)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公尚壮,上三留,奚去之果? 译文:您的身体还很强壮,当今皇帝多次挽留您,您为什么坚决要辞官呢?(要 点:壮,果,疑问句式) (2) 亲戚之不仕与倦而归者,不在东阡在北陌,可杖屦来往也。 译文:那些不做官和厌倦官场生活回到故乡的亲友,不在东郊就在北郊,大家可 以拄着拐杖穿上鞋子互相往来。(要点:定语后置,不在……就在……,“杖屦” 活用为动词,语意通顺)4 分 (3) 满三月,无妻子之请者,尽没有之。 译文:满三个月,没有妻子儿女询问认领的,全部没收充公。(要点:妻子,请, 没) 附参考译文: 孔子之后第三十八世,有一个名戣的世孙,字君严,在朝任尚书左丞。在他七 十三岁那年,曾经三次给皇帝上书要求辞官。皇帝任命他为礼部尚书,给予他终 身享受俸禄的待遇,还不敢拿政务来麻烦他。吏部侍郎韩愈平时尊崇孔戣的才能, 就对他说:“您的身体还很强壮,当今皇帝三次挽留您,您为什么坚决要辞官 呢?”孔戣回答道:“我怎么敢向君主提出要求呢?我的年龄已经非常大了,这 是我应当辞官的一个原因;我担任尚书左丞,不能进用或辞退郎官,只有宰相可 以,这是我应当辞官的另一个原因。韩愈又问道:“古时候,那些老死于乡间的 人,都是自求安逸,而非自求受苦。房屋、水井、田地都还在,那些不做官和厌 倦官场生活回到故乡的亲友,不是住在东郊就在北郊,大家可以拄着拐杖穿上鞋 子互相往来。现在情况和前面所说的不一样,您和谁住在一起呢?况且您虽然身 份显赫但没有留下资产,您回家后依靠什么生活呢?”孔公回答:“我自身有这 两个应该离去的原因,为什么还要顾虑你说的话呢?”韩愈叹息道:“您在这方 面远比一般人贤明!”第二天,韩愈就向皇帝上奏说:“臣下和孔戣同在南省任 官,多次与他相见。孔戣为人守节清廉,议论公允。虽已七十,但体力耳目没有 衰退,还在忘我地为国操心,用意极为周到。像孔戣这样的人,在当今的朝廷不 过三四人,陛下不应苟且顺从他的请求,而应留下作为辅佐。”奏疏递上没有答 复。第二年,长庆四年正月己未日,孔公七十四岁,在家中去世,朝廷追赠兵部 尚书。 孔公当初以进士身份辅佐三公,官至殿中侍御史,又历任江州刺史、谏议大夫。 只要是有损正义的事,孔公没有不说的。后来加封为太子恃读,改给事中,上书 指出京兆尹包庇纵容罪犯,皇帝下诏削夺京兆尹三个月的俸禄。第二年,任尚书 右丞,又该任华州刺史。当时明州每年都要进贡海虫、淡菜、蛤蚶等可以食用的
海产品,从海边运到京城,要经过水路和陆路,卒役累计人工,每年要用四十三 万六千人。孔公奏请皇上免除明州的进贡。 元和十二年,孔公从国子祭酒改任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他通过增加俸禄的方 法来约束官员的贪取暴敛,境内各州拖欠的租税达二百万,全部免除。海外入境 的船舶停靠码头时有下碇税,初到时有阅货宴,对他人所赠的犀角珠宝、仆从奴 隶,孔公一概拒绝。横渡大海从事海上贸易的商人,有死在岭南的,官府登记其 财货。满三个月,没有妻子儿女询问认领的,全部没收充公。孔公说:“海路 年只能往返一次,怎么能用月来限定呢?如果有凭证,应该全都归还给他们,不 要计算日期多少。”孔公增加地方官员的俸禄,同时严格执法。元和十五年,孔 公升为尚书吏部侍郎。孔公回到北方的时候,没有携带南方的特产,奴婢的户口 (人数)也没有增加。长庆元年,改任散骑常侍。长庆二年,担任尚书左丞。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金陵晚望 (唐)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金陵图① (唐)韦庄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①这是一首题画之作,诗人看了六幅描写南朝史事的彩绘,有感于心,挥笔题下 了这首诗 (1)高诗前两句写景,试分析其表现手法和作用。(4分) 答案:(1)采用拟人手法(1分),情景交融(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天 傍晚浮云落日映照金陵古城的景象(1分),抒发了作者的沧桑凄凉之感(1分) [来源:学科网ZXXK] (2)高诗说“一片伤心画不成”,韦诗却说“谁谓伤心画不成?”,各有何道 理?(4分) 答案:“一片伤心”是抽象的情感,纵有丹青妙手,也难以描绘(2分);但 是这六幅图通过老木寒云表现了深沉的历史感慨和现实忧思,“画”出了伤心之 情(2分)。 (3)两首诗都是怀古咏史诗,表达了怎样的共同主题?(2分) 答案:两首诗都借六朝旧事(1分)抒发对晚唐现实的深忧(1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 。(《大 学》) (2) 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 经》 (3)西当太白有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 死 。(李白《蜀道难》)
海产品,从海边运到京城,要经过水路和陆路,卒役累计人工,每年要用四十三 万六千人。孔公奏请皇上免除明州的进贡。 元和十二年,孔公从国子祭酒改任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他通过增加俸禄的方 法来约束官员的贪取暴敛,境内各州拖欠的租税达二百万,全部免除。海外入境 的船舶停靠码头时有下碇税,初到时有阅货宴,对他人所赠的犀角珠宝、仆从奴 隶,孔公一概拒绝。横渡大海从事海上贸易的商人,有死在岭南的,官府登记其 财货。满三个月,没有妻子儿女询问认领的,全部没收充公。孔公说:“海路一 年只能往返一次,怎么能用月来限定呢?如果有凭证,应该全都归还给他们,不 要计算日期多少。”孔公增加地方官员的俸禄,同时严格执法。元和十五年,孔 公升为尚书吏部侍郎。孔公回到北方的时候,没有携带南方的特产,奴婢的户口 (人数)也没有增加。长庆元年,改任散骑常侍。长庆二年,担任尚书左丞。 三、古诗词鉴赏(10 分) 9.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 分) 金陵晚望 (唐)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金陵图① (唐)韦庄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①这是一首题画之作,诗人看了六幅描写南朝史事的彩绘,有感于心,挥笔题下 了这首诗。 (1)高诗前两句写景,试分析其表现手法和作用。(4 分) 答案:(1)采用拟人手法(1 分),情景交融(1 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天 傍晚浮云落日映照金陵古城的景象(1 分),抒发了作者的沧桑凄凉之感(1 分)。 [来源:学科网 ZXXK] (2)高诗说“一片伤心画不成”,韦诗却说“谁谓伤心画不成?”,各有何道 理?(4 分) 答案: “一片伤心”是抽象的情感,纵有丹青妙手,也难以描绘(2 分);但 是这六幅图通过老木寒云表现了深沉的历史感慨和现实忧思,“画”出了伤心之 情(2 分)。 (3)两首诗都是怀古咏史诗,表达了怎样的共同主题?(2 分) 答案:两首诗都借六朝旧事(1 分)抒发对晚唐现实的深忧(1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 。(《大 学》) (2) ,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 经》) (3)西当太白有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 死, 。(李白《蜀道难》)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 说》) (5)耳得之而为声, 用之不竭。(苏轼《赤壁赋》) (6) ,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答案:(1)先修其身:(2)青青子衿;(3)可以横绝峨眉颠然后天梯石 栈相钩连;(4)濯清涟而不妖:;(5)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6)箫鼓追 随春社近(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1~14题。 从北京到北京的距离 陈启文 ①我到北京的距离是一个晚上。通常我都是在头一天夜里从我居住的那个城市坐 上一趟特快,睡一觉,睁开眼睛时,到处都亮了,透过远郊越来越茂密的树林, 可以看见辽阔天际的云霞,一个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伟大而神秘的城堡,呈现在 天地旷野的正中央,浑身闪烁出圣洁的光环。这就是我对北京的感觉。此时,我 完全被唤醒了 ②北京永远都让你以一种庄严的眼光去打量。这其实与天安门无关,与故宫无关。 即便你去看街边上一个卖纸烟的北京大爷,也能通过他,看到他背后隐含着的某 种尊严。很少听见北京人吆喝。你要跟他砍价,没门儿。北京不是个可以讨价还 价的地方 ③北京之大,是一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之大。北京包容一切,亦可消化 切。北京让你感受到那种首善之区的宽容,也总给你一种无所不在的强势的逼迫 甚至有些霸道,总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你。坐在出租车上,那位的哥随时会命 令你把保险带系上,没有一点商量的余地。 ④北京之大,更多的还是体现在距离上。从北京的一个地方到北京的另一个地方 有多远?这距离是以时间的方式存在着,而不是以道里计。我算过,从东土城到 北京西站,差不多要一个小时。这在我们那儿,差不多是两座城市之间的距离 这还要看顺不顺利,总在你尚未精确的计算出这个数字之前,你可能已经遇到了 堵车。一切都已仿佛置于某种无名的意志下,被堵住的车辆不会像别的地方 那样四处泛滥。它们依然秩序井然地排着队。没有人想要超车,没有人骂娘,更 没有旁门左道可走。一一北京人脾气小了,脏话少了,反而更大气了。 ⑤从北京到北京,还有一种距离,在一个人的仰望中。每次我这样仰望时,似乎 是在观察一个距离更远的北京。太多的蓝图。太多的建筑工地,太多的轰轰烈烈 的挖掘机和脚手架,脚手架上的小旗子,太阳在头顶上威严地移动,一群寂静地 飞过的鸽子……北京的心脏部位,被一块一块地掏空了。北京拆了牌楼,又开始 拆团城。到现在,尽管故宫还在,天安门还在,但你站在天安门广场上四下一望, 到处弥漫的现代气息已经明显占了上风 ⑥北京的大不仅是城市之大,而且是时空之大,巨大的、空旷深远的城市空间和 渺小的个人之间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人在这里更能感觉到,你作为个体生命的渺 小,以及占有时空的局限和短暂,那一种悲凉与虚空,也让你更能找回一个人的 谦卑。一个人在北京生活,你会在比任何一座城市生活都要清醒,都要有宿命感。 ⑦在北京,在任何一个角落里,只要你安静地凝望,时间长了,你会感觉这里潜 伏隐蔽着的一种无形的力量,每一个人都与这座城市有着微妙的对应关系,那种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 说》) (5)耳得之而为声, , , 用之不竭。(苏轼《赤壁赋》) (6) ,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答案:(1) 先修其身;(2)青青子衿;(3)可以横绝峨眉颠 然后天梯石 栈相钩连;(4)濯清涟而不妖;(5)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6)箫鼓追 随春社近(每空 1 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 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 11~14 题。 从北京到北京的距离 陈启文 ①我到北京的距离是一个晚上。通常我都是在头一天夜里从我居住的那个城市坐 上一趟特快,睡一觉,睁开眼睛时,到处都亮了,透过远郊越来越茂密的树林, 可以看见辽阔天际的云霞,一个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伟大而神秘的城堡,呈现在 天地旷野的正中央,浑身闪烁出圣洁的光环。这就是我对北京的感觉。此时,我 完全被唤醒了。 ②北京永远都让你以一种庄严的眼光去打量。这其实与天安门无关,与故宫无关。 即便你去看街边上一个卖纸烟的北京大爷,也能通过他,看到他背后隐含着的某 种尊严。很少听见北京人吆喝。你要跟他砍价,没门儿。北京不是个可以讨价还 价的地方。 ③北京之大,是一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之大。北京包容一切,亦可消化一 切。北京让你感受到那种首善之区的宽容,也总给你一种无所不在的强势的逼迫, 甚至有些霸道,总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你。坐在出租车上,那位的哥随时会命 令你把保险带系上,没有一点商量的余地。 ④北京之大,更多的还是体现在距离上。从北京的一个地方到北京的另一个地方 有多远?这距离是以时间的方式存在着,而不是以道里计。我算过,从东土城到 北京西站,差不多要一个小时。这在我们那儿,差不多是两座城市之间的距离。 这还要看顺不顺利,总在你尚未精确的计算出这个数字之前,你可能已经遇到了 ——堵车。一切都已仿佛置于某种无名的意志下,被堵住的车辆不会像别的地方 那样四处泛滥。它们依然秩序井然地排着队。没有人想要超车,没有人骂娘,更 没有旁门左道可走。——北京人脾气小了,脏话少了,反而更大气了。 ⑤从北京到北京,还有一种距离,在一个人的仰望中。每次我这样仰望时,似乎 是在观察一个距离更远的北京。太多的蓝图。太多的建筑工地,太多的轰轰烈烈 的挖掘机和脚手架,脚手架上的小旗子,太阳在头顶上威严地移动,一群寂静地 飞过的鸽子……北京的心脏部位,被一块一块地掏空了。北京拆了牌楼,又开始 拆团城。到现在,尽管故宫还在,天安门还在,但你站在天安门广场上四下一望, 到处弥漫的现代气息已经明显占了上风。 ⑥北京的大不仅是城市之大,而且是时空之大,巨大的、空旷深远的城市空间和 渺小的个人之间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人在这里更能感觉到,你作为个体生命的渺 小,以及占有时空的局限和短暂,那一种悲凉与虚空,也让你更能找回一个人的 谦卑。一个人在北京生活,你会在比任何一座城市生活都要清醒,都要有宿命感。 ⑦在北京,在任何一个角落里,只要你安静地凝望,时间长了,你会感觉这里潜 伏隐蔽着的一种无形的力量,每一个人都与这座城市有着微妙的对应关系,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