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13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 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巷子/巷道 雇佣/佣金 乳臭/铜臭 浑身解数/解甲归田 B.连累/劳累 标识/卓识 症结/症候 风姿绰约/绰绰有余 C.剽悍/肥膘 艾蒿/竹篙 玷污/粘贴 相形见绌/弄巧成拙 D.槊杖/朔方 契合/提挈 跻身/济南 插科打诨/浑水摸鱼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通过一番讨价还价,签订合同的时候对方终于作出了让步,最终价格定在4500 元,比原先的一万多元少了一倍还多。 B.为改变因大山阻隔世代守着一片沃土却过着清贫日子,鄂西南五峰土家古城山 的19户农民自筹资金,在山中打出210米长的隧道,一解百年阻隔之痛。 C.地名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和文化载体,记录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民族的 变迁与融合、人们生活环境的发展变化,是重要的民族文化遗产。 D.社科院近日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认为,未来中国城镇化不但仍处于快 速推进时期,而且已经由加速阶段转变为减速阶段 3.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0个字)(4分) 福岛核电事故一年之后,核电的前景依然黯淡。理想主义者认为核能将为世界提 供一种廉价、丰富、稳定以及安全的能源。但现在看来,这个梦想似乎失败了。 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一座核反应堆失控爆炸,其辐射影响至今未能精确统 计。25年后,正当核能重新复兴时,日本又发生了福岛核危机,核能安全的神 话再次被打破。另外,私营公司绝对不会选择建造核电厂。部分原因是私营公司 面临地方的反对以及政府政策的变化,但大部分原因是反应堆的确十分昂贵。后 切尔诺贝利时代的现代设计曾被认为可以降低投资成本,但实际上并没有实现 正在欧洲兴建的少数几座新反应堆已经远远超过其巨额的预算 4.教育部于今年5月18日发布了《2012年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务工 作规定》,要求髙考时,除外语科外,笔试一律用现行规范汉语言文字答卷。这 意味着诸如“out”、“杯具”等网络语言将不能在髙考答题时使用。一位同学 对此不太理解,请你用简明的语言,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向他解说作出这一规定的 理由。(5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陈蕃)初仕郡,举孝廉,除郎中。遭母忧,弃官行丧。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 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后公府辟举方正,皆不就。太尉李固表荐,征拜 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时李膺为青州刺史,名有威政,属城闻风,皆自引去, 蕃独以清绩留。郡人周璆,髙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 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悬之。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 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稍迁,拜尚书
江苏省苏州市 2013 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 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巷子/巷道 雇佣/佣金 乳臭/铜臭 浑身解数/解甲归田 B. 连累/劳累 标识/卓识 症结/症候 风姿绰约/绰绰有余 C. 剽悍/肥膘 艾蒿/竹篙 玷污/粘贴 相形见绌/弄巧成拙 D. 槊杖/朔方 契合/提挈 跻身/济南 插科打诨/浑水摸鱼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通过一番讨价还价,签订合同的时候对方终于作出了让步,最终价格定在 4500 元,比原先的一万多元少了一倍还多。 B.为改变因大山阻隔世代守着一片沃土却过着清贫日子,鄂西南五峰土家古城山 的 19 户农民自筹资金,在山中打出 210 米长的隧道,一解百年阻隔之痛。 C.地名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和文化载体,记录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民族的 变迁与融合、人们生活环境的发展变化,是重要的民族文化遗产。 D.社科院近日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认为,未来中国城镇化不但仍处于快 速推进时期,而且已经由加速阶段转变为减速阶段。 3.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信息。(不超过 20 个字)(4 分) 福岛核电事故一年之后,核电的前景依然黯淡。理想主义者认为核能将为世界提 供一种廉价、丰富、稳定以及安全的能源。但现在看来,这个梦想似乎失败了。 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一座核反应堆失控爆炸,其辐射影响至今未能精确统 计。25 年后,正当核能重新复兴时,日本又发生了福岛核危机,核能安全的神 话再次被打破。另外,私营公司绝对不会选择建造核电厂。部分原因是私营公司 面临地方的反对以及政府政策的变化,但大部分原因是反应堆的确十分昂贵。后 切尔诺贝利时代的现代设计曾被认为可以降低投资成本,但实际上并没有实现。 正在欧洲兴建的少数几座新反应堆已经远远超过其巨额的预算。 4. 教育部于今年 5 月 18 日发布了《2012 年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务工 作规定》,要求高考时,除外语科外,笔试一律用现行规范汉语言文字答卷。这 意味着诸如“Out”、“杯具”等网络语言将不能在高考答题时使用。一位同学 对此不太理解,请你用简明的语言,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向他解说作出这一规定的 理由。(5 分) (1) (2) 二、 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陈蕃)初仕郡,举孝廉,除郎中。遭母忧,弃官行丧。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 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后公府辟举方正,皆不就。太尉李固表荐,征拜 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时李膺为青州刺史,名有威政,属城闻风,皆自引去, 蕃独以清绩留。郡人周璆,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 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悬之。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 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稍迁,拜尚书
时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议遣讨之,又诏下州郡,一切皆得举孝廉、茂才。 蕃上疏驳之曰:“昔髙祖创业,万邦息肩,抚养百姓,同之赤子。今二郡之民, 亦陛下赤子也。致令赤子为害,岂非所在贪虐,使其然乎?宜严敕三府,隐核牧 守令长,其有在政失和,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奉公之人,能班宣法 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又三署郎吏二千余人,三府掾属过 限未除,但当择善而授之,简恶而去之。岂烦‘一切’之诏,以长请属之路乎! 以此忤左右,故出为豫章太守。性方峻,不接宾客,士民亦畏其高。征为尚书令 送者不出郭门。 迁大鸿胪。会白马令李云抗疏谏,桓帝怒,当伏重诛。蕃上书救云,坐免归田里。 复征拜议郎,数日迁光禄勋。 延熹六年,车驾幸广成校猎。蕃上疏谏曰:“臣闻人君有事于苑囿,唯仲秋西郊, 顺时讲武,杀禽助祭,以敦孝敬。如或违此,则为肆纵。况当今之世,有‘三空’ 之厄哉!田野空,朝廷空,仓库空,是谓‘三空’。加兵戎未戢,四方离散,是 陛下焦心毁颜,坐以待旦之时也。岂宜扬旗耀武,骋心舆马之观乎!又秋前多雨, 民始种麦。今失其劝种之时,而令给驱禽除路之役,非贤圣恤民之意也。”书奏 不纳。 自蕃为光禄勋,与五官中郎将黄琬共典选举,不偏权富,而为世家郎所谮诉,坐 免归。 (选自《后汉书·陈王列传》, 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坐左转修武令 左转:左迁,降职 B.抚养百姓,同之赤子 赤子:婴儿,小孩 C.而群贼弭息矣 弭:更加 D.与五官中郎将黄琬共典选举 典:掌管,主持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蕃“直言犯谏”的一组是(3分) ①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 ②岂烦“一切”之诏,以长请属之路乎 ③以此忤左右,故出为豫章太守 ④蕃上书救云,坐免归田里 ⑤是陛下焦心毁颜,坐以待旦之时也 ⑥不偏权富,而为世家郎所谮诉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②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膺担任青州刺史,下属郡县的官员听说他的威严都自行离职而去,唯独陈 蕃因廉洁清明的治绩留任 B.陈蕃为周璆下榻,把用欺诈的办法得以拜见的使者鞭打至死,都体现了陈蕃 鲜明的个性。 C.陈蕃认为地方官吏贪赃枉法,虐待百姓是导致山贼为害一方的重要原因 D.陈蕃反对皇帝围猎,他认为只有在有战事时,才能射杀禽兽用于祭祀,现在 空”时期,皇帝不能贪图逸乐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悬之。(3分)
时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议遣讨之,又诏下州郡,一切皆得举孝廉、茂才。 蕃上疏驳之曰:“昔高祖创业,万邦息肩,抚养百姓,同之赤子。今二郡之民, 亦陛下赤子也。致令赤子为害,岂非所在贪虐,使其然乎?宜严敕三府,隐核牧 守令长,其有在政失和,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奉公之人,能班宣法 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又三署郎吏二千余人,三府掾属过 限未除,但当择善而授之,简恶而去之。岂烦‘一切’之诏,以长请属之路乎!” 以此忤左右,故出为豫章太守。性方峻,不接宾客,士民亦畏其高。征为尚书令, 送者不出郭门。 迁大鸿胪。会白马令李云抗疏谏,桓帝怒,当伏重诛。蕃上书救云,坐免归田里。 复征拜议郎,数日迁光禄勋。 延熹六年,车驾幸广成校猎。蕃上疏谏曰:“臣闻人君有事于苑囿,唯仲秋西郊, 顺时讲武,杀禽助祭,以敦孝敬。如或违此,则为肆纵。况当今之世,有‘三空’ 之厄哉!田野空,朝廷空,仓库空,是谓‘三空’。加兵戎未戢,四方离散,是 陛下焦心毁颜,坐以待旦之时也。岂宜扬旗耀武,骋心舆马之观乎!又秋前多雨, 民始种麦。今失其劝种之时,而令给驱禽除路之役,非贤圣恤民之意也。”书奏 不纳。 自蕃为光禄勋,与五官中郎将黄琬共典选举,不偏权富,而为世家郎所谮诉,坐 免归。 (选自《后汉书·陈王列传》, 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坐左转修武令 左转:左迁,降职 B.抚养百姓,同之赤子 赤子:婴儿,小孩 C.而群贼弭息矣 弭 :更加 D.与五官中郎将黄琬共典选举 典:掌管,主持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蕃“直言犯谏”的一组是(3 分) ①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 ②岂烦“一切”之诏,以长请属之路乎 ③以此忤左右,故出为豫章太守 ④蕃上书救云,坐免归田里 ⑤是陛下焦心毁颜,坐以待旦之时也 ⑥不偏权富,而为世家郎所谮诉 A.①②④ B. ②④⑤ C. ②③⑥ D. ①②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李膺担任青州刺史,下属郡县的官员听说他的威严都自行离职而去,唯独陈 蕃因廉洁清明的治绩留任。 B. 陈蕃为周璆下榻,把用欺诈的办法得以拜见的使者鞭打至死,都体现了陈蕃 鲜明的个性。 C. 陈蕃认为地方官吏贪赃枉法,虐待百姓是导致山贼为害一方的重要原因。 D.陈蕃反对皇帝围猎,他认为只有在有战事时,才能射杀禽兽用于祭祀,现在 “三空”时期,皇帝不能贪图逸乐。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悬之。(3 分)
(2)性方峻,不接宾客,士民亦畏其高。(3分) (3)今失其劝种之时,而令给驱禽除路之役,非贤圣恤民之意也。(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 黄庭坚 前日幽人佐吏曹,我行堤草认青袍。【1】 心随汝水春波动,兴与并门夜月高。 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 酒船渔网归来是,花落故溪深一篙 注:[]当时诗人在平舆,其地属蔡州,汝河流过其境。友人李子先在并州任吏 曹一类的小官。“青袍”是低级官吏的服饰 (1)第二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析。(3分) (2)尾联写渔船载酒、水涨花落,有什么作用?(3分) (3)结合全诗,说说诗歌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青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2)若夫乘天地之正, ,以游无穷者, (《逍遥游》) (3)乘骐骥以驰骋兮, (《离骚》) (4)不应有恨,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5)野芳发而幽香,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 出者,山间之四时也。(《醉翁亭记》) (6)子在川上曰: !不舍昼 夜 《论语》 (7)民为贵, ,君为轻。(《孟子》)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1~14题。 张百元旧钞 “小子,前边走,不要东张西望,不要胡说八道。”男人指着男孩的鼻子说,男 孩一声不吭。男人姓王名辉,是益民市场的管理员。男孩与男人长得有点儿像 样的浓眉,一样的大眼,一样的高鼻梁,一样的厚嘴唇。 在肉案前。 “唉哟,老王,您早。”卖肉的张师傅远远地向王辉打招呼,又看一眼男孩,满 脸堆着笑,“老王,您真有福气,儿子都这么大了,一看就是一脸福相。您来得 正巧,今天的猪肉好着呐,来二斤。”说着,张师傅已割下一块精红肉,装入塑 料袋,塞入男孩子手中 “不是病猪肉吧?”王辉一脸正色。 “哪能呐,自打上一次受了您的教育,我早改正啦。” 王辉从裤兜里摸出一张100元的钞票,这钞票已无棱无角,污迹斑斑,破烂不堪 张师傅接过钞票,装模作样地在钱袋里摸了摸,又将那百元钞票还给王辉,为难 地说:“老王,实在对不起,今天碰巧没有零钱,下次吧! “好,下次吧。”王辉哼了哼
(2)性方峻,不接宾客,士民亦畏其高。(3 分) (3)今失其劝种之时,而令给驱禽除路之役,非贤圣恤民之意也。(4 分) 三、古诗词鉴赏(10 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 黄庭坚 前日幽人佐吏曹,我行堤草认青袍。【1】 心随汝水春波动,兴与并门夜月高。 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 酒船渔网归来是,花落故溪深一篙。 注:[1]当时诗人在平舆,其地属蔡州,汝河流过其境。友人李子先在并州任吏 曹一类的小官。“青袍”是低级官吏的服饰。 (1)第二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析。(3 分) (2)尾联写渔船载酒、水涨花落,有什么作用?(3 分) (3)结合全诗,说说诗歌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4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青,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2)若夫乘天地之正, ,以游无穷者, ! (《逍遥游》) (3)乘骐骥以驰骋兮, 。(《离骚》) (4)不应有恨,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5)野芳发而幽香,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 出者,山间之四时也。(《醉翁亭记》) (6)子在川上曰:“ !不舍昼 夜。”(《论语》) (7)民为贵, ,君为轻。(《孟子》)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 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 11~14 题。 一张百元旧钞 “小子,前边走,不要东张西望,不要胡说八道。”男人指着男孩的鼻子说,男 孩一声不吭。男人姓王名辉,是益民市场的管理员。男孩与男人长得有点儿像: 一样的浓眉,一样的大眼,一样的高鼻梁,一样的厚嘴唇。 在肉案前。 “唉哟,老王,您早。”卖肉的张师傅远远地向王辉打招呼,又看一眼男孩,满 脸堆着笑,“老王,您真有福气,儿子都这么大了,一看就是一脸福相。您来得 正巧,今天的猪肉好着呐,来二斤。”说着,张师傅已割下一块精红肉,装入塑 料袋,塞入男孩子手中。 “不是病猪肉吧?”王辉一脸正色。 “哪能呐,自打上一次受了您的教育,我早改正啦。” 王辉从裤兜里摸出一张 100 元的钞票,这钞票已无棱无角,污迹斑斑,破烂不堪。 张师傅接过钞票,装模作样地在钱袋里摸了摸,又将那百元钞票还给王辉,为难 地说:“老王,实在对不起,今天碰巧没有零钱,下次吧! “好,下次吧。”王辉哼了哼
在鱼摊前。 卖鱼的是一对小夫妻,丈夫称鱼,妻子收钱,忙得不可开交 “新鲜的黄河大鲤鱼,快来买哟。”小伙子两手是水,满脸是汗。 “就那一条!”王辉指着水里最大的一条鱼说,小伙子称了鱼,头也顾不得抬, 随口说:“不多不少3斤2两,每斤6元,19元2角,免掉零头,给下整数。” 王辉又从裤兜里摸出那百元钞票。年轻女人接过钞票,口里喃喃道:“这钱也太 破了,还能花吗?”边说边找零钱。 听到女人的话,小伙子心里一怔,抬起头,急忙从女人手里夺过钞票,陪着笑脸 说:“原来是老王大哥。兄弟有眼不识泰山,您来光顾小摊,是兄弟的荣幸,兄 弟感谢不尽。今天碰巧没有零钱,下次吧。”小伙子边说边将钞票塞进王辉的裤 兜里。 侄子念书费神,鱼头补脑,以后常来。”说着又将一条鲤鱼塞进塑料袋 鲤鱼的尾巴一甩,水滴溅了王辉一脸,王辉狠狠地拍了鲤鱼一巴掌,愤愤地说: “不受好气的东西,我让你不老实!” 小伙子惊慌的双眼望着王辉离去。 在瓜摊前。 “哟,王大兄弟,来啦!”卖瓜的中年妇女一脸和气。 “哪儿产的西瓜?”王辉吐掉嘴里的半截香烟 “河南瓜,刚上市。”中年妇女边说边捡起一个大西瓜往男孩怀里塞。“好小子, 跟你爹一模一样,多喜人哟。”又亲昵地摸摸男孩的头。 王辉的手又伸进了裤兜,去掏那张百元钞票,中年妇女按住王辉的手说:“这是 哪里的话,大热天的,王大兄弟忙了一上午,也不正是为我们服务吗?吃个西瓜, 应该 王辉和孩子走远了,中年妇女的脸上还挂着笑容。 走出市场,王辉对男孩说:“小子,这下看清了吧。我这张钞票,给人,都没人 敢要。你小子,小小年纪不学好,胆大包天,竟敢伸手来偷。今天,谅你是第 次,就放你一马,往后好好学着点,像我一样,做个好人。” 男孩用心地点点头 11.第一段中画线句子写“男孩与男人长得有点儿像”,作用是什么?(4分) 12.本文的主人公是王辉,在塑造这一人物形象时,除了正面描写外,作者还用 了什么手法?请简析。(6分) 13.文章最后说“男孩用心地点点头。”请分析男孩当时的心理。(4分) 14.请探究“一张百元旧钞”在文中的作用。(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喧嚣文化该退场了 刘心武 近年来,外国人得出的中国游客“总是喧嚣”的直观印象,虽不免以偏概全,但 这仍引发思索一一对中国公民开放旅游的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中国人真是富起 来了,许多中国游客的首选地是欧洲,而且往往都把法国巴黎作为第一站。从巴 黎方面传来消息,中国游客太喧嚣,说话声音特别大,像卢浮宫的画廊,中国游 客一到,回音轰响,多半是表达惊奇、兴奋与快乐,但其他游客总不免对中国人 侧目,管理人员则对此无可奈何
在鱼摊前。 卖鱼的是一对小夫妻,丈夫称鱼,妻子收钱,忙得不可开交。 “新鲜的黄河大鲤鱼,快来买哟。”小伙子两手是水,满脸是汗。 “就那一条!”王辉指着水里最大的一条鱼说,小伙子称了鱼,头也顾不得抬, 随口说:“不多不少 3 斤 2 两,每斤 6 元,19 元 2 角,免掉零头,给下整数。” 王辉又从裤兜里摸出那百元钞票。年轻女人接过钞票,口里喃喃道:“这钱也太 破了,还能花吗?”边说边找零钱。 听到女人的话,小伙子心里一怔,抬起头,急忙从女人手里夺过钞票,陪着笑脸 说:“原来是老王大哥。兄弟有眼不识泰山,您来光顾小摊,是兄弟的荣幸,兄 弟感谢不尽。今天碰巧没有零钱,下次吧。”小伙子边说边将钞票塞进王辉的裤 兜里。 “侄子念书费神,鱼头补脑,以后常来。”说着又将一条鲤鱼塞进塑料袋。 鲤鱼的尾巴一甩,水滴溅了王辉一脸,王辉狠狠地拍了鲤鱼一巴掌,愤愤地说: “不受好气的东西,我让你不老实!” 小伙子惊慌的双眼望着王辉离去。 在瓜摊前。 “哟,王大兄弟,来啦!”卖瓜的中年妇女一脸和气。 “哪儿产的西瓜?”王辉吐掉嘴里的半截香烟。 “河南瓜,刚上市。”中年妇女边说边捡起一个大西瓜往男孩怀里塞。“好小子, 跟你爹一模一样,多喜人哟。”又亲昵地摸摸男孩的头。 王辉的手又伸进了裤兜,去掏那张百元钞票,中年妇女按住王辉的手说:“这是 哪里的话,大热天的,王大兄弟忙了一上午,也不正是为我们服务吗?吃个西瓜, 应该。” 王辉和孩子走远了,中年妇女的脸上还挂着笑容。 走出市场,王辉对男孩说:“小子,这下看清了吧。我这张钞票,给人,都没人 敢要。你小子,小小年纪不学好,胆大包天,竟敢伸手来偷。今天,谅你是第一 次,就放你一马,往后好好学着点,像我一样,做个好人。” 男孩用心地点点头。 11.第一段中画线句子写“男孩与男人长得有点儿像”,作用是什么?(4 分) 12.本文的主人公是王辉,在塑造这一人物形象时,除了正面描写外,作者还用 了什么手法?请简析。(6 分) 13.文章最后说“男孩用心地点点头。” 请分析男孩当时的心理。(4 分) 14.请探究“一张百元旧钞”在文中的作用。(6 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7 题 喧嚣文化该退场了 刘心武 近年来,外国人得出的中国游客“总是喧嚣”的直观印象,虽不免以偏概全,但 这仍引发思索——对中国公民开放旅游的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中国人真是富起 来了,许多中国游客的首选地是欧洲,而且往往都把法国巴黎作为第一站。从巴 黎方面传来消息,中国游客太喧嚣,说话声音特别大,像卢浮宫的画廊,中国游 客一到,回音轰响,多半是表达惊奇、兴奋与快乐,但其他游客总不免对中国人 侧目,管理人员则对此无可奈何
根据笔者自己的生活体验,中国人(不是所有,但为数不少)嗓门大,在公众空 间里也毫不收敛自己的嗓门,形成大声喧哗的效果,是在起码从上个世纪初以来 就形成的一种社会文化,而在上个世纪后半叶的前二十几年,这种文化更加普及, 表现出来也就更加强烈,目前通过中国旅游团在外部文化对比下凸显出来的这 喧嚣文化,只不过是其余绪罢了 在上个世纪前半叶,这种喧嚣文化是伴随着进步的社会革命而生成的,有其宝贵 的历史价值。在掀翻三座大山的艰苦卓绝的革命进程里,中国民众的喧嚣呐喊体 现出了醒狮的气派,而这醒狮不是单个的人,是一个集体,是革命的阶级。在那 样的一种历史进程里,个人的声音是微不足道的,个人总是必须汇聚到集体中, 发出共同的呐喊,才算获得了一种正面价值 在上世纪中后期,不仅阶级斗争是众声喧嚣,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也大体是处于 那样的一种“声境”。比如1958年“大跃进”时的民谣,后来被郭沫若和周扬 编选为一本《红旗歌谣》,其中绝大多数都必须吼出而不是吟出。 到“文革”时候,中国人的喧嚣文化达到了本民族历史以来的最巅峰。那时候屋 顶、电线杆上的高音喇叭每天会连续很久地播出声色俱厉的话语。当然,有时候 也会播放“特大喜讯” 进入改革、开放阶段以后,中国的情况在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虽然现在 常有人用“众声喧哗”来形容时下的社会话语情势,但那是用来表达对文化现象 已趋多元的一个形容。从意识形态角度来说,上面所述的那些喧嚣话语即使还有, 也非主流,文学艺术方面的个性化程度已经相当的高,“我是自己”的“独立生 命个体意识”在年轻一代里已经相当普及。但是,残存的喧嚣积习仍在,又增添 了商业社会无情(至少是薄情)的竞争中的新喧嚣,这新喧嚣是欲求快速暴富、 一夜成名的浮躁嘶喊,也是欲望不能满足甚至还遭致失败沉沦的焦虑嚎叫,浸润 到社会上各类人群,则会表现在各个方面。 在刚开始不久的欧洲游中惊动了西方人的游客喧嚣,其实是“老喧嚣文化”和 “新喧嚣文化”嫁接出的怪胎,其中最主要的是两种成分,一种是不懂得尊重他 人也忽视了自尊,表现出“群嬉中的习惯性放纵”:一种则是“新富国民”的 “炫富”心理,认为无论到了世界上什么地方,“老子有钱就可以随随便便”。 15.如何理解“老喧嚣文化”和“新喧嚣文化”的不同内涵?请概述。(6分) 16.请说说本文的三个论述层次。(6分) 17.纵观全文,作者对各个阶段的喧嚣文化的态度是什么?(6分) 七、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倘是有一颗朝露抱怨: 千百年来我仅仅做一颗朝露!” 你就回答它 “你知否 千百年的光明, 不都在你的圆周里闪耀吗?” 纪伯伦 请以“朝露里的光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根据笔者自己的生活体验,中国人(不是所有,但为数不少)嗓门大,在公众空 间里也毫不收敛自己的嗓门,形成大声喧哗的效果,是在起码从上个世纪初以来 就形成的一种社会文化,而在上个世纪后半叶的前二十几年,这种文化更加普及, 表现出来也就更加强烈,目前通过中国旅游团在外部文化对比下凸显出来的这一 喧嚣文化,只不过是其余绪罢了。 在上个世纪前半叶,这种喧嚣文化是伴随着进步的社会革命而生成的,有其宝贵 的历史价值。在掀翻三座大山的艰苦卓绝的革命进程里,中国民众的喧嚣呐喊体 现出了醒狮的气派,而这醒狮不是单个的人,是一个集体,是革命的阶级。在那 样的一种历史进程里,个人的声音是微不足道的,个人总是必须汇聚到集体中, 发出共同的呐喊,才算获得了一种正面价值。 在上世纪中后期,不仅阶级斗争是众声喧嚣,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也大体是处于 那样的一种“声境”。比如 1958 年“大跃进”时的民谣,后来被郭沫若和周扬 编选为一本《红旗歌谣》,其中绝大多数都必须吼出而不是吟出。 到“文革”时候,中国人的喧嚣文化达到了本民族历史以来的最巅峰。那时候屋 顶、电线杆上的高音喇叭每天会连续很久地播出声色俱厉的话语。当然,有时候 也会播放“特大喜讯”。 进入改革、开放阶段以后,中国的情况在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虽然现在 常有人用“众声喧哗”来形容时下的社会话语情势,但那是用来表达对文化现象 已趋多元的一个形容。从意识形态角度来说,上面所述的那些喧嚣话语即使还有, 也非主流,文学艺术方面的个性化程度已经相当的高,“我是自己”的“独立生 命个体意识”在年轻一代里已经相当普及。但是,残存的喧嚣积习仍在,又增添 了商业社会无情(至少是薄情)的竞争中的新喧嚣,这新喧嚣是欲求快速暴富、 一夜成名的浮躁嘶喊,也是欲望不能满足甚至还遭致失败沉沦的焦虑嚎叫,浸润 到社会上各类人群,则会表现在各个方面。 在刚开始不久的欧洲游中惊动了西方人的游客喧嚣,其实是“老喧嚣文化”和 “新喧嚣文化”嫁接出的怪胎,其中最主要的是两种成分,一种是不懂得尊重他 人也忽视了自尊,表现出“群嬉中的习惯性放纵”;一种则是“新富国民”的 “炫富”心理,认为无论到了世界上什么地方,“老子有钱就可以随随便便”。 15.如何理解“老喧嚣文化”和“新喧嚣文化”的不同内涵?请概述。(6 分) 16.请说说本文的三个论述层次。(6 分) 17.纵观全文,作者对各个阶段的喧嚣文化的态度是什么?(6 分) 七、作文(70 分) 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倘是有一颗朝露抱怨: “千百年来我仅仅做一颗朝露!” 你就回答它: “你知否, 千百年的光明, 不都在你的圆周里闪耀吗?” ——纪伯伦 请以“朝露里的光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 ②角度自选; 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