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社会学概论 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课程号:305030343 课程属性:通识必修课 开课学期:春 总学时:54学时(课堂授课学时:3学时;实验学时:×学 时) 学分:3 先修课程:管理学原理、政治学原理、高等数学及其它学科 通识课。 面向对象:公共管理专业学生 开课院/部(室/所):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教研室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面向一年级公共管理专业学生开设的通识必 修课程。教学目标是: 1、训练学生整体看问题的视角与思维方式,社会学是 一种现实分析方法。受过社会学训练与没有受过社会学训练 的人看待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方式是不一样的。社会学的 视角帮助我们去理解影响一个社会现象的多方面的社会因 素,帮助我们去理解整个社会系统是如何对这个社会现象产 1
1 《社会学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社会学概论 课程英文名称: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课程号:305030343 课程属性:通识必修课 开课学期:春 总学时:54 学时(课堂授课学时:3 学时;实验学时:×学 时) 学分:3 先修课程:管理学原理、政治学原理、高等数学及其它学科 通识课。 面向对象:公共管理专业学生 开课院/部(室/所):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教研室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面向一年级公共管理专业学生开设的通识必 修课程。教学目标是: 1、训练学生整体看问题的视角与思维方式,社会学是 一种现实分析方法。受过社会学训练与没有受过社会学训练 的人看待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方式是不一样的。社会学的 视角帮助我们去理解影响一个社会现象的多方面的社会因 素,帮助我们去理解整个社会系统是如何对这个社会现象产
生影响的。 2、提供一种可以解释和理解我们自己生活的重要工具。 因为社会学使我们能够了解社会结构、社会发展的规律,了 解人与人之间与组织之间的关系,锻炼我们把握社会提供的 机遇的能力。 3、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学不可能对人类行 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提供全部的解释,但能够对理解社会结 构与人的行为提供更多的视角。 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的行动与社会关系的科学,它试图 对人类自身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相互关系的发生、运行及其客 观机制进行描述、解释、预测与规范。社会学是用系统的科 学知识对我们的生活的社会做清晰的梳理的一门学问。开设 这门课程,旨在未后续的公共管理课程提供知识准备以及人 文主义的立场。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 (一)理论教学:54学时 第一知识单元:社会学的视野 参考课时:8学时 学习内容: 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2 生影响的。 2、提供一种可以解释和理解我们自己生活的重要工具。 因为社会学使我们能够了解社会结构、社会发展的规律,了 解人与人之间与组织之间的关系,锻炼我们把握社会提供的 机遇的能力。 3、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学不可能对人类行 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提供全部的解释,但能够对理解社会结 构与人的行为提供更多的视角。 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的行动与社会关系的科学,它试图 对人类自身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相互关系的发生、运行及其客 观机制进行描述、解释、预测与规范。社会学是用系统的科 学知识对我们的生活的社会做清晰的梳理的一门学问。开设 这门课程,旨在未后续的公共管理课程提供知识准备以及人 文主义的立场。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 (一) 理论教学:54 学时 第一知识单元:社会学的视野 参考课时:8 学时 学习内容: 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学(sociology,法文sociologie)一词创始于法国实证 主义哲学家孔德,是拉丁文“societas'"及希腊文“logos'”的 合成词。“societas”意思是社会,希腊文“logos”意思是论述、 学说,合而言之,即社会的科学。孔德在他的《实证哲学教 程》的第一卷是以“社会物理学”表明社会学的意义,但后 来在第四卷中改用了“社会学”一词,以表示其建立一门以 实证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的基本规律的独立学科的意愿。 (一)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不同见解 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不同说法,归纳起来,大体有以 下类型: 1、侧重以社会为研究对象。但在对社会的研究上又有 所区别,有的把社会整体作为研究的出发点,有的重在研究 社会的结构和过程、社会的秩序和进步,有的强调对社会的 综合研究,有的重视社会的某一因素,有的注重具体社会对 象的研究,有的注重规律性的研究等等。如西方社会学传统 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等人侧重以社会 现象为研究对象,形成了社会学中实证主义路线。 2、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西方社会学 传统中持这种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韦伯等人,形成了社会 学中非实证主义的路线。 3、社会与个人关系问题的重要性 讨论如何定义社会学对象问题,不能不涉及到社会和个
3 社会学(sociology,法文 sociologie)一词创始于法国实证 主义哲学家孔德,是拉丁文“societas”及希腊文“logos”的 合成词。“societas”意思是社会,希腊文“logos”意思是论述、 学说,合而言之,即社会的科学。孔德在他的《实证哲学教 程》的第一卷是以“社会物理学”表明社会学的意义,但后 来在第四卷中改用了“社会学”一词,以表示其建立一门以 实证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的基本规律的独立学科的意愿。 (一)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不同见解 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不同说法,归纳起来,大体有以 下类型: 1、侧重以社会为研究对象。但在对社会的研究上又有 所区别,有的把社会整体作为研究的出发点,有的重在研究 社会的结构和过程、社会的秩序和进步,有的强调对社会的 综合研究,有的重视社会的某一因素,有的注重具体社会对 象的研究,有的注重规律性的研究等等。如西方社会学传统 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等人侧重以社会 现象为研究对象,形成了社会学中实证主义路线。 2、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西方社会学 传统中持这种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韦伯等人,形成了社会 学中非实证主义的路线。 3、社会与个人关系问题的重要性 讨论如何定义社会学对象问题,不能不涉及到社会和个
人的关系问题。它不仅对讨论社会学定义问题十分重要,而 且对其他方面也同样重要。原因为以下几点: (1)、如上所述,定义社会学的对象或侧重社会,或侧 重个人,都离不开两者的关系问题。 (2)、区别社会学的学派,如实证论与反实证论、整体 论和个体论,都是根据这个问题来划分的。 (3)、确定社会学的属性,如宏观社会学和微观社会学, 也以此问题为准绳。 (4)、社会学的主要内容,不论是社会化、社会互动、 社会角色,不论是社会制度、社区,也不论是社会组织、社 会分层、社会流动,无一不是直接、间接地包含着或体现 着社会与个人的关系问题。 在理论上讲,这个问题是每个社会学家都自觉不自觉解 决的问题:在实践上,又是每个社会都必须面对的问题,是 每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人都必须回答的问题。这个问题处理 得正确,社会的动力机制、整合机制、激励机制、控制机制、 保障机制才能良性运转,个人才能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个人才能真正获得幸福。 所以我们认为,与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问题相似,社会学的基本问题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二.社会学考察社会的角度 社会学研究社会现象,有着特殊的着眼点或特殊的思维
4 人的关系问题。它不仅对讨论社会学定义问题十分重要,而 且对其他方面也同样重要。原因为以下几点: (1)、如上所述,定义社会学的对象或侧重社会,或侧 重个人,都离不开两者的关系问题。 (2)、区别社会学的学派,如实证论与反实证论、整体 论和个体论,都是根据这个问题来划分的。 (3)、确定社会学的属性,如宏观社会学和微观社会学, 也以此问题为准绳。 (4)、社会学的主要内容,不论是社会化、社会互动、 社会角色,不论是社会制度、社区,也不论是社会组织、社 会分层、社会流动,无一不是直接、间接地包含着或体现 着社会与个人的关系问题。 在理论上讲,这个问题是每个社会学家都自觉不自觉解 决的问题;在实践上,又是每个社会都必须面对的问题,是 每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人都必须回答的问题。这个问题处理 得正确,社会的动力机制、整合机制、激励机制、控制机制、 保障机制才能良性运转,个人才能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个人才能真正获得幸福。 所以我们认为,与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问题相似,社会学的基本问题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二.社会学考察社会的角度 社会学研究社会现象,有着特殊的着眼点或特殊的思维
方式,即社会学的视角。社会学的视角有助于人们理解社会 生活的实践,它把看来是毫无意义的事物置于一个总的观察 框架,使我们能够确定事物的因果关系,对它们进行解释并 做出预测。 社会学分为宏观社会学与微观社会学两个层面。 (一)宏观社会学 宏观社会学着眼于社会中大的群体,如组织结构、社团 与国家,把个人行为看作是社会结构和非个人的外在力量的 产物。这类假设把自由意志的概念缩小到最小范围,强调社 会对于个人思想和行为的权威作用。 功能主义与冲突论是典型的代表性观点。 1.功能主义 功能主义理论的一个基本假设就是社会在协同合作的 基础上进行着有秩序的运转。根据这种理论,社会就像人体 或其他生命有机体一样。如四肢对于人体的功能,每个部分 都帮助维持一种使这个体制顺利运转所必须的平衡状态。 主要代表人物有斯宾塞、迪尔凯姆等。 2.冲突论 另一个与之完全对立的社会学理论被称为“冲突论”。 这种理论的一个基本假设是社会各部分远远不是在整体中 顺利地发挥职能的单位,而是处于互相冲突之中。冲突论并 不否认世界还是有一定秩序的.但他们认为秩序只不过是社 5
5 方式,即社会学的视角。社会学的视角有助于人们理解社会 生活的实践,它把看来是毫无意义的事物置于一个总的观察 框架,使我们能够确定事物的因果关系,对它们进行解释并 做出预测。 社会学分为宏观社会学与微观社会学两个层面。 (一)宏观社会学 宏观社会学着眼于社会中大的群体,如组织结构、社团 与国家,把个人行为看作是社会结构和非个人的外在力量的 产物。这类假设把自由意志的概念缩小到最小范围,强调社 会对于个人思想和行为的权威作用。 功能主义与冲突论是典型的代表性观点。 1.功能主义 功能主义理论的一个基本假设就是社会在协同合作的 基础上进行着有秩序的运转。根据这种理论,社会就像人体 或其他生命有机体一样。如四肢对于人体的功能,每个部分 都帮助维持一种使这个体制顺利运转所必须的平衡状态。 主要代表人物有斯宾塞、迪尔凯姆等。 2.冲突论 另一个与之完全对立的社会学理论被称为“冲突论”。 这种理论的一个基本假设是社会各部分远远不是在整体中 顺利地发挥职能的单位,而是处于互相冲突之中。冲突论并 不否认世界还是有一定秩序的.但他们认为秩序只不过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