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讲稿 石河子大学理学院地理系
人文地理学讲稿 石河子大学理学院地理系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1、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地球表层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地球表面这个同人类息息相关的地理环境。 在地理学发展过程中,地理学者曾用地理壳、景观壳、地球表层等术语称呼地球表层。 (1)什么是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一就是影响人类活动的地球表层的自然物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地域组合和社会文化特征 相互联系构成的整体。 地球表层由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和人类圈(智慧圈)组成的,是地球的这几个层圈相互交接 的界面,各个圈层之间是相互渗透、密切联系,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结成了一个整体,具有一定的面积 和厚度 因此,人类所居住的地球表层,即地理环境,是由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组成一个宏大的地表综合体。 (2)地球表层的持征 1)地球表层是由五个同心圈层组成的整体,它们分别是大气对流层、岩石圈上部、水圈、生物圈和人类 圈。首先,岩石圈、大气图和水全是无机的物质,最先出现:其次,在无机图层基础上发展起来了有机的生 物圈及其相关的土壤:最后,在生物圈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产物了人类。 2)地球表层是一个不均一的层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分异。太阳能在地球表面分布的不均匀性和地球内 能分布的不均匀性,导致风域分异。人类是在一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因此,人类的体制和社 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都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 3)地球表层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在地球表面形成过程中,大陆与海洋的面积和位置几经变迁,气候历经 了炎热与寒冷、湿润与干早的多次交替,生物由海洋发展到陆地,有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4)地球表层是一个四维空间首先,地球表层是一个立体的三维空间。其次,地球表层是在不断发展演化 的,因此具有时间维。 2.人文地理学研究对等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理学研究对象的一部分。 (1)地理环境的分类 地理环境可以分成三部分: 1)自然地理环境:由地表自然物质和能量构成,主要受自然规律支配的地理环境部分。包括地貌、气候、 水文、植物、动物和土壤等要素。 2)经济地理环境: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由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形成的地理环境部分。具体指自然条件和 自然资源经过人类开采、利用而形成的生产力的地域综合体,包括工业、农业、交通和城镇居民点等各种生 产力实体。 3)社会文化环境:人类社会本身所构成的地理环境部分,包括人口、社会、国家以及民族、民俗、语言、 文化等方面的地域分布和组合结构。 (2)地理学学科体系 1)把地理环境的划分成上述三部分,地理学可分为三个主要的学科,即: 自然物质和能量 自然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学 生产力的地域综合体 经济地理环境 —经济地理学 人类社会本身的活动和现象一一一人文地理环境 一社会文化地理学 2)把地理环境分成两部分,地理学可分为两个主要学科,即 自然地理环境一 一自然地理学
1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1、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地球表层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地球表面这个同人类息息相关的地理环境。 在地理学发展过程中,地理学者曾用地理壳、景观壳、地球表层等术语称呼地球表层。 (1)什么是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就是影响人类活动的地球表层的自然物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地域组合和社会文化特征 相互联系构成的整体。 地球表层由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和人类圈(智慧圈)组成的,是地球的这几个层圈相互交接 的界面,各个圈层之间是相互渗透、密切联系,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结成了一个整体,具有一定的面积 和厚度。 因此,人类所居住的地球表层,即地理环境,是由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组成一个宏大的地表综合体。 (2)地球表层的特征 1)地球表层是由五个同心圈层组成的整体,它们分别是大气对流层、岩石圈上部、水圈、生物圈和人类 圈。首先,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全是无机的物质,最先出现;其次,在无机圈层基础上发展起来了有机的生 物圈及其相关的土壤;最后,在生物圈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产物了人类。 2)地球表层是一个不均一的层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分异。太阳能在地球表面分布的不均匀性和地球内 能分布的不均匀性,导致区域分异。人类是在一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因此,人类的体制和社 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都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 3)地球表层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在地球表面形成过程中,大陆与海洋的面积和位置几经变迁,气候历经 了炎热与寒冷、湿润与干旱的多次交替,生物由海洋发展到陆地,有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4)地球表层是一个四维空间首先,地球表层是一个立体的三维空间。其次,地球表层是在不断发展演化 的,因此具有时间维。 2.人文地理学研究对象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理学研究对象的一部分。 (1)地理环境的分类 地理环境可以分成三部分: 1)自然地理环境:由地表自然物质和能量构成,主要受自然规律支配的地理环境部分。包括地貌、气候、 水文、植物、动物和土壤等要素。 2)经济地理环境: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由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形成的地理环境部分。具体指自然条件和 自然资源经过人类开采、利用而形成的生产力的地域综合体,包括工业、农业、交通和城镇居民点等各种生 产力实体。 3)社会文化环境:人类社会本身所构成的地理环境部分,包括人口、社会、国家以及民族、民俗、语言、 文化等方面的地域分布和组合结构。 (2)地理学学科体系 1)把地理环境的划分成上述三部分,地理学可分为三个主要的学科,即: 自然物质和能量――――――――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学 生产力的地域综合体――――――经济地理环境――――经济地理学 人类社会本身的活动和现象―――人文地理环境――――社会文化地理学 2)把地理环境分成两部分,地理学可分为两个主要学科,即 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学
经济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共同构成人文环封 人文地理学 因此,社会文化地理学又称狭义的人文地理学,上述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经济地理学)又成为广义的 人文地理学 (3)人文地理学研究对象及特性 1)人文地理研究对象:研究人文地理环境及人文事物和现象的空间地理特征及其发展变化。 2)人文地理研究对象的特性:社会性。和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的区别,即研究对象都是以人或人的集 合体 社会为“主体”的事物和现象,都与人及社会有关。.空间特性。和其它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的区别, 人文地理若面揭示人文事物和现象的空间特性」 二、人文地理学的概念及其学科特性 1.人文地理学的概念 观点较多,但比较近似。如张文奎的定义: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表人文事象的空间区域分布、空间差别 并预测其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吴传钧的定义: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的关系地域系统的形成过程、结构、 特点和发展趋向的规律。等等 2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 (1)区域性(地域性) (2)踪合性(3)统一性(4)预测性 第二节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地理学思想的发展阶段: 古代人文地理阶段(公元前9世纪一公元19世纪初) 近代人文地理阶段(公元19世纪初一20世纪中叶) 现代人文地理学阶段(20世纪中叶一现在) 一、古代人文地理学思想的萌芽 1、西方古代人文地理学思想 地理学发韧于古希腊。地理学思想最早可以追测到公元前9世纪的荷马时代,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 德赛》。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公元前273一前192年)合成“地理学”。之后,出现了许 多著名的学者和富含人文地理学思想的著作。 (1)希罗多被(公元前484426年)写的历史书《波斯战役记》中 3)最早讨论了区域界线问题。2)认为地理学的任务是阐述空间和环境,不是列举旅行线路:1)描述了 古巴比伦域、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状况:品 (2)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322年),在地理学领域中,认为:地球的各种可居住性和不 同的纬度有关,即可居住性是对赤道距离的函数。 公元5世纪前,古罗马的人文地理学发展进入了描述地理学的黄金时代。地理学家的探险、旅游积累了大量 的地理知识。著名的地理学家有 (3)斯特拉波(Sb0,公元前64一公元20年),古罗马伟大的地理学家。在《地理学》中对当时西 方人所了解的区域讲行了描述,涉及到欧洲、亚洲和非洲。思想贡献及评价 1)开辟了西方区域地理学的先声:2)区分了区域自然条件和人为条件及其最基本的特点:3)认为一个地 区具有的自然条件和人为条件前者是不变的,后者是不断变化着的。 他的著作大部分是地方志,他的著作被称为是西方第一部区域人文地理著作,他是西方地志学的创始人。 欧洲中世纪时期。欧洲从公元5世纪进入了封建社会,实行政教合一的神权统治。政教合一,宗教至上,欧 洲进入经济、文化衰落的黑暗年代。科学和文化思想出现了大倒退。西方地理学思想也出现大倒退,以前古 希腊、古罗马的开阔的地理眼界闭塞起来。 在欧洲处于愚味落后的黑暗时期,阿拉伯人在古兰经教海下,形成了统一的阿拉伯文化,逐渐强大起来,通 过征战扩张,形成了强大的阿拉伯帝国。使得欧洲衰退的地理学思想重新点燃,并且发扬光大,积累了丰富 的地理资料。 2
2 经济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共同构成人文环境――――人文地理学 因此,社会文化地理学又称狭义的人文地理学,上述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经济地理学)又成为广义的 人文地理学。 (3)人文地理学研究对象及特性 1)人文地理研究对象:研究人文地理环境及人文事物和现象的空间地理特征及其发展变化。 2)人文地理研究对象的特性:a.社会性。和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的区别,即研究对象都是以人或人的集 合体——社会为“主体”的事物和现象,都与人及社会有关。b.空间特性。和其它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的区别, 人文地理着重揭示人文事物和现象的空间特性。 二、人文地理学的概念及其学科特性 1.人文地理学的概念 观点较多,但比较近似。如张文奎的定义: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表人文事象的空间区域分布、空间差别, 并预测其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吴传钧的定义: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的关系地域系统的形成过程、结构、 特点和发展趋向的规律。等等。 2.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 (1)区域性(地域性) (2)综合性 (3)统一性 (4)预测性 第二节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地理学思想的发展阶段: 古代人文地理阶段(公元前 9 世纪—公元 19 世纪初) 近代人文地理阶段 (公元 19 世纪初—20 世纪中叶) 现代人文地理学阶段 ( 20 世纪中叶—现在) 一、古代人文地理学思想的萌芽 1、西方古代人文地理学思想 地理学发轫于古希腊。地理学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9 世纪的荷马时代,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 德赛》。公元前 3 世纪,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公元前 273—前 192 年)合成“地理学”。之后,出现了许 多著名的学者和富含人文地理学思想的著作。 (1)希罗多德(公元前 484—426 年)写的历史书《波斯战役记》中: 3)最早讨论了区域界线问题。2)认为地理学的任务是阐述空间和环境,不是列举旅行线路;1)描述了 古巴比伦城、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状况; (2)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 384—322 年),在地理学领域中,认为:地球的各种可居住性和不 同的纬度有关,即可居住性是对赤道距离的函数。 公元 5 世纪前,古罗马的人文地理学发展进入了描述地理学的黄金时代。地理学家的探险、旅游积累了大量 的地理知识。著名的地理学家有: (3)斯特拉波(Strabo,公元前 64—公元 20 年),古罗马伟大的地理学家。在《地理学》中对当时西 方人所了解的区域进行了描述,涉及到欧洲、亚洲和非洲。思想贡献及评价: 1)开辟了西方区域地理学的先声;2)区分了区域自然条件和人为条件及其最基本的特点;3)认为一个地 区具有的自然条件和人为条件前者是不变的,后者是不断变化着的。 他的著作大部分是地方志,他的著作被称为是西方第一部区域人文地理著作,他是西方地志学的创始人。 欧洲中世纪时期。欧洲从公元 5 世纪进入了封建社会,实行政教合一的神权统治。政教合一,宗教至上,欧 洲进入经济、文化衰落的黑暗年代。科学和文化思想出现了大倒退。西方地理学思想也出现大倒退,以前古 希腊、古罗马的开阔的地理眼界闭塞起来。 在欧洲处于愚昧落后的黑暗时期,阿拉伯人在古兰经教诲下,形成了统一的阿拉伯文化,逐渐强大起来,通 过征战扩张,形成了强大的阿拉伯帝国。使得欧洲衰退的地理学思想重新点燃,并且发扬光大,积累了丰富 的地理资料
阿拉伯帝国伟大的历史学家伊本,卡尔敦(ibn-Khaldum,1332-1406)在1377年完成了长篇巨著《世界 中导言》,集中体现了他的地理学里想。 1)讨论了人和自然环境的关系。认为人的特征不仅和自然环境有关,还和他的文化与生活方式有关 把人的环境扩大到了人文方面。他被认为发现了地理研究的真正范畴与性质,被认为把注意力特别转向人 与环境关系的第一个学者。 2)他还讨论过社会发展的阶段演变、城市生活奢侈对道德的影响、城市的合理位置、城市的谋生方式 等等。 2、古代人文地理学发展的特征 [山]古代地理学还不是一门单一的学科,是混合自然、人文及其它政治、哲学、历史、文学等于一体的科学。 「21研究手段(方法)以描球,记找为主,没有或极少有分析和解释,极少有理论探索。 [)著作大都是游记,地方志,或文学作品、 历史著作,内容包罗万象,相互混杂。 二、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一)折代地理学的创立 1、近代人文地理学创立和发展的背景条件 (1)地理大发现。 一方面扩大了人们的视野,积累了丰富的地理资料:另一方面激发了人们寻求和解决复 杂地理问题答案的兴趣,促进了对地理问愿及其学科的探讨 (2)文化启蒙运动。动摇了神权思想和宗教目的论,解放了神学思想的禁细,使欧洲人的思想重新活跃起 来。哲学指导更想从唯心论转向了机械唯物论。 (3)科学革命。在17世纪的工业革命和科学革命中引起了地理学研究方法的变化,把地理研究方法引向了 归纳法和解释法,对事物进行日益精确的描述。一些学科的研究新成果为人文地理学发展提供了基础。 2、近代地理学创立 近代地理学的开山大师是德国的洪堡和李特尔两位地理学家。 (1)亚历山大冯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1769一1859),主要著作《新大陆热带地区旅行记》 《字宙》。其中的《新西班牙王国的政治论集》被成为是世界上第一部区域经济地理。 贡献及评价:1)综合性原则。即把人类和自然归纳为一个整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把地球看作一个 统一的整体:2)因果原则。即“凡事必求其因而推其果”,“合理的对地球上的各种事物和现象做互为因果的 推断”,以探求它们运动变化的规律。使地理学从描述走向了解释:3)首开了地理学野外考察的传统, 洪堡被尊称为自然地理学和植物地理学的奠基人。 (2)卡尔,李特尔(Carl Ritter, 1799-1859),著作《地学通论》,共19卷。 思想及评价:1)人地关系研究方面,提出了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原则,确立了人地关系研究在地理学中的地 位。他认为“地理学的中心原理是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和形态对人类的关系”,“地理学的着眼点在于地球表面 自然和人诸因素的相互关系和因果联系”,他的名言是“士地影响者人类,而人类亦影响着土地”:2)被公认 为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 但是一位宗数日的论者 (二)西方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形成五大流派。 1.德国近代人文地理学的主要学者 (1)斐迪南冯,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1833一l905),地质学家,曾两次来中国考察,写成 了《中》一书。 贡献:[第一次确定黄土是一种风积成层岩石:[2第一次提出了华北煤田分布的报告和图件:[3)第一次 论证了胶州湾是东亚最好的良港之一:[4明确提出了区域性原则。他在研究中把地理区分成不同的等级, 即地球的主要单元,主要区域,景观或小区,地方。 (2)弗里德里希拉采尔(Fridrich Ratzel,1844一1904), 3
3 阿拉伯帝国伟大的历史学家伊本•卡尔敦(ibn-Khaldum,1332—1406)在 1377 年完成了长篇巨著《世界 史导言》,集中体现了他的地理学思想。 1)讨论了人和自然环境的关系。认为人的特征不仅和自然环境有关,还和他的文化与生活方式有关, 把人的环境扩大到了人文方面。他被认为发现了地理研究的真正范畴与性质,被认为“把注意力特别转向人 与环境关系的第一个学者。” 2)他还讨论过社会发展的阶段演变、城市生活奢侈对道德的影响、城市的合理位置、城市的谋生方式 等等。 2、古代人文地理学发展的特征 [1]古代地理学还不是一门单一的学科,是混合自然、人文及其它政治、哲学、历史、文学等于一体的科学。 [2] 研究手段(方法)以描述,记载为主,没有或极少有分析和解释,极少有理论探索。 [3] 著作大都是游记,地方志,或文学作品、历史著作,内容包罗万象,相互混杂。 二、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一)近代地理学的创立 1、近代人文地理学创立和发展的背景条件 (1)地理大发现。 一方面扩大了人们的视野,积累了丰富的地理资料;另一方面激发了人们寻求和解决复 杂地理问题答案的兴趣,促进了对地理问题及其学科的探讨。 (2)文化启蒙运动。动摇了神权思想和宗教目的论,解放了神学思想的禁锢,使欧洲人的思想重新活跃起 来。哲学指导思想从唯心论转向了机械唯物论。 (3)科学革命。在 17 世纪的工业革命和科学革命中引起了地理学研究方法的变化,把地理研究方法引向了 归纳法和解释法,对事物进行日益精确的描述。一些学科的研究新成果为人文地理学发展提供了基础。 2、近代地理学创立 近代地理学的开山大师是德国的洪堡和李特尔两位地理学家。 (1)亚历山大•冯•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1769—1859),主要著作《新大陆热带地区旅行记》, 《宇宙》。其中的《新西班牙王国的政治论集》被成为是世界上第一部区域经济地理。 贡献及评价:1)综合性原则。即把人类和自然归纳为一个整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把地球看作一个 统一的整体;2)因果原则。即“凡事必求其因而推其果”,“合理的对地球上的各种事物和现象做互为因果的 推断”,以探求它们运动变化的规律。使地理学从描述走向了解释;3)首开了地理学野外考察的传统。 洪堡被尊称为自然地理学和植物地理学的奠基人。 (2)卡尔•李特尔(Carl Ritter,1799—1859),著作《地学通论》,共 19 卷。 思想及评价:1)人地关系研究方面,提出了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原则,确立了人地关系研究在地理学中的地 位。他认为“地理学的中心原理是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和形态对人类的关系”,“地理学的着眼点在于地球表面 自然和人诸因素的相互关系和因果联系”,他的名言是“土地影响着人类,而人类亦影响着土地”;2)被公认 为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 但是一位宗教目的论者。 (二)西方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形成五大流派。 1.德国近代人文地理学的主要学者: (1)斐迪南•冯•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1833—1905),地质学家,曾两次来中国考察,写成 了《中国》一书。 贡献:[1] 第一次确定黄土是一种风积成层岩石;[2] 第一次提出了华北煤田分布的报告和图件;[3] 第一次 论证了胶州湾是东亚最好的良港之一;[4] 明确提出了区域性原则。他在研究中把地理区分成不同的等级, 即地球的主要单元,主要区域,景观或小区,地方。 (2)弗里德里希•拉采尔(Fridrich Ratzel,1844—1904)
主要著作及思想:1)1891年完成《人类地理学》,其中提出了地理环境决定论。认为地理环境对人类分布 和发展起决定作用,人类是环境的产物,其生存、活动和发展严格地受环境制约:2)1897年完成《政治地 理学》,其中提出了国家有机体理论。认为国家是“附着在地球上的一种有机物”,和生物一样,有其生长发 育的历史。人类集团总是从一个核心向外扩张,即国家在成长过程中要通过侵占别国的领土来维持生活(即 需要生存空间),直到碰上自然或人为的障碍为止。 (3)阿尔弗雷特,赫特纳(Alfred Hettner,1859-941)被称为区域学派的创始人。著作《地理学:它的历 史、性质和方法》。 思想及贡械】 [山认为区域和区域差异是地理学的研究核心,反对把“人地关系”作为地理学的研究核心。认为地理学是研 究地球表面的,研究时应该从区域开始,并在归纳的基础上进行对比研究”: [2]提出了区域研究的标准的研究程序(或地理样板) 区域研究首先总是从地位或位置(即地理位置)开始,然后依次为:地质,地表形态,气候,植被,自然 环境,自然瓷源,开发或定居过程,人口分布,经济方式,交通和政治分区等。他认为按这一顺序进行描述, 本身就构成了 一种因果的顺序 (4)奥托,施吕特尔(Otto Schluter,1872一1952)景观学派创始人。 思想和贡献:山认为地理学者应着眼于地球表面可以通过感官觉察到的事物及整体,即景观:2区别了 他所说的原始景观和人文景观:原始景观是在经过人类活动重大改变以前的景观,反之,原始景观经过人类 活动的改造就转变为人文景观。他科学的定义了人文景观,提出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联系和区别。 此外,德国地理学发展到20世纪初,还盛行过区位理论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股逆流 一地缘政治学。 2.法国近代人文地理学 (1)保尔,维达尔,德,拉.白兰士(Paul vidal de la b别ache.18451918)法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草基人。芝 作《人生地理学》 思想和贡献:提出人地关系理论或然论或可能论。即认为自然为人类的居住规定了界限,并提供了可能 性,但是人们对这些条件的反应或适应,则按照他自己的传统的生活方式的不同而不同。 (2)让·白吕纳(Jean Brannes,.1869-1930),1910年发表巨著《人地学原理》,进一步发展了可能论思想。 贡献:对人文地理学的基本实物(或事实)提出了一项分类方法,称三纲六目法 0 纲:非生产性占有士地的实物 (即指地面上建设事业的非生产占有) 其中有两目:房屋与道 路。(指聚落和交通) 二纲:动植物的驯化或利用实物。其中有两目:动物饲养的畜牧业和种植业 纲:破坏性开发的实物。 (即指经济上的破坏实物)。其中有两目:动物、植物的滥杀溢伐和矿物的开采。 后来他认为“三纲六目”不能完全概括人文地理的基本实物,做了补充。他本人坚持或然论和小区域研究。 3.英国近代人文地理的发展 (I)哈尔福德小麦金德(Halford JMackinder,1861 -1947)英国近代地理学的引路人。著作:1904年〈历 史的地理枢纽),1919年〈民主的理想与现实) 思相:在1887年的演进中首次提出 一大陆胞地说。其主要思想 世界的政治力量可以分为陆上力量和海上力量,陆上力量最强大的是欧亚大陆,他称之为世界岛:海上力量 的中心是欧亚大陆的边缘地带,即从心脏地带延伸出去的阿拉伯半岛和撒哈拉沙漠、欧洲沿海陆地、季风沿 海陆地。他认为无论在历史上还是现实中,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主要是陆上力量和海上力量的对峙,总是陆 上力量威胁(征服)海上力量,海洋霸权难以对心脏陆地构成威胁。“谁统治了东欧,谁就能主宰心脏地带 谁统治了心脏地带,谁就能主宰世界岛:谁统治了世界岛,谁就能主宰全世界”。此后,做过修改。 (2)珀西罗士培(Percy M.Roxby,1880-1947)历史地理学者 罗士培提出了人地关系的适应论”,认为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任务是人类社会如何调整他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主要探讨人类社会活动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4.美国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4
4 主要著作及思想:1)1891 年完成《人类地理学》,其中提出了地理环境决定论。认为地理环境对人类分布 和发展起决定作用,人类是环境的产物,其生存、活动和发展严格地受环境制约;2)1897 年完成《政治地 理学》,其中提出了国家有机体理论。认为国家是“附着在地球上的一种有机物”,和生物一样,有其生长发 育的历史。人类集团总是从一个核心向外扩张,即国家在成长过程中要通过侵占别国的领土来维持生活(即 需要生存空间),直到碰上自然或人为的障碍为止。 (3)阿尔弗雷特•赫特纳(Alfred Hettner,1859—1941)被称为区域学派的创始人。著作《地理学:它的历 史、性质和方法》。 思想及贡献: [1]认为区域和区域差异是地理学的研究核心,反对把“人地关系”作为地理学的研究核心。认为“地理学是研 究地球表面的,研究时应该从区域开始,并在归纳的基础上进行对比研究”; [2]提出了区域研究的标准的研究程序 (或地理样板)。 区域研究首先总是从 地位或位置(即地理位置)开始,然后依次为:地质,地表形态,气候,植被,自然 环境,自然资源,开发或定居过程,人口分布,经济方式,交通和政治分区等。他认为按这一顺序进行描述, 本身就构成了一种因果的顺序。 (4)奥托•施吕特尔(Otto Schluter,1872—1952)景观学派创始人。 思想和贡献:[1] 认为地理学者应着眼于地球表面可以通过感官觉察到的事物及整体,即景观;[2] 区别了 他所说的原始景观和人文景观;原始景观是在经过人类活动重大改变以前的景观,反之,原始景观经过人类 活动的改造就转变为人文景观。他科学的定义了人文景观,提出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联系和区别。 此外,德国地理学发展到 20 世纪初,还盛行过区位理论,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股逆流——地缘政治学。 2. 法国近代人文地理学 (1)保尔•维达尔•德•拉•白兰士(Paul Vidal de la Blache,1845—1918)法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奠基人。著 作《人生地理学》。 思想和贡献:提出人地关系理论-或然论或可能论。即认为自然为人类的居住规定了界限,并提供了可能 性,但是人们对这些条件的反应或适应,则按照他自己的传统的生活方式的不同而不同。 (2)让•白吕纳(Jean Brannes,1869-1930),1910 年发表巨著《人地学原理》,进一步发展了可能论思想。 贡献:对人文地理学的基本实物(或事实)提出了一项分类方法,称“三纲六目”法。 即: 一纲:非生产性占有土地的实物。(即指地面上建设事业的非生产占有) 其中有两目:房屋与道 路。(指聚落和交通) 二纲:动植物的驯化或利用实物。其中有两目:动物饲养的畜牧业和种植业 三 纲:破坏性开发的实物。(即指经济上的破坏实物)。其中有两目:动物、植物的滥杀滥伐和矿物的开采。 后来他认为“三纲六目”不能完全概括人文地理的基本实物,做了补充。他本人坚持或然论和小区域研究。 3.英国近代人文地理的发展 (1)哈尔福德•J•麦金德(Halford J Mackinder,1861—1947)英国近代地理学的引路人。著作:1904 年〈历 史的地理枢纽〉,1919 年〈民主的理想与现实〉。 思想:在 1887 年的演讲中首次提出——大陆腹地说。其主要思想: 世界的政治力量可以分为陆上力量和海上力量,陆上力量最强大的是欧亚大陆,他称之为世界岛;海上力量 的中心是欧亚大陆的边缘地带,即从心脏地带延伸出去的阿拉伯半岛和撒哈拉沙漠、欧洲沿海陆地、季风沿 海陆地。他认为无论在历史上还是现实中,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主要是陆上力量和海上力量的对峙,总是陆 上力量威胁(征服)海上力量,海洋霸权难以对心脏陆地构成威胁。“谁统治了东欧,谁就能主宰心脏地带; 谁统治了心脏地带,谁就能主宰世界岛;谁统治了世界岛,谁就能主宰全世界”。此后,做过修改。 (2)珀西•罗士培(Percy M. Roxby,1880—1947)历史地理学者。 罗士培提出了人地关系的“适应论”,认为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任务是人类社会如何调整他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主要探讨人类社会活动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4.美国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