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通才模式 接案期 预估期 计划期 5 介入期 5 评估期 结案期 实验教案 姓名刘锢2012一2013学年第一学期时间9-23节次5~7、911
§ 3.5 通才模式 接案期 预估期 计划期 介入期 评估期 结案期 5 5 5 5 5 5 实 验 教 案 姓名 刘钢 2012~ 2013 学年第 一 学期 时间 9-23 节次 5~7 、9~11
课程名称 社会工作实务 授课专业及层次 2009级社会工作专业本科 1-2班 实验项目 社会工作实务总体实验 实验分组情况 2组 学时数 实验目的 体会被冷落的感觉,从而提高对案主的同理能力 实验原理 同理心 设备与材料 无 操作重点 分辨感受 操作难点 分辨感受 操作注意事项分辨感觉的表达 数学法 启发 实验内容、步骤、要求及时间分配 体验被冷落的感觉 目的:分辨被拒绝的感受,通过建议与回馈,增进对生活经验的了解,增强 给予支持的能力 第一步:先把学生分成若千小组,平均每位小组7~8人 10 第二步:讨论“被朋友、团体或人群排斥”的感受 (为了提高参与的积极性,适当用强制参与的方式,因为这是第一次活动,所 以)问位同学作为代表,同时给予肯定的回应,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第三步:回想曾有过被拒绝的感受的经验,把与该经验有关的情景或人物写在 30 纸的右下方 第四步:在纸的右上方写出被拒绝后的做法和想法 20 实验内容、步骤、要求及时间分配
课程名称 社会工作实务 授课专业及层次 2009 级社会工作专业本科 1-2 班 实验项目 社会工作实务总体实验 实验分组情况 2 组 学时数 3 实验目的 体会被冷落的感觉,从而提高对案主的同理能力 实验原理 同理心 设备与材料 无 操作重点 分辨感受 操作难点 分辨感受 操作注意事项 分辨感觉的表达 教学法 启发 实验内容、步骤、要求及时间分配 体验被冷落的感觉 目的: 分辨被拒绝的感受,通过建议与回馈,增进对生活经验的了解,增强 给予支持的能力 第一步:先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平均每位小组 7~8 人 第二步:讨论“被朋友、团体或人群排斥”的感受 (为了提高参与的积极性,适当用强制参与的方式,因为这是第一次活动,所 以)问位同学作为代表,同时给予肯定的回应,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第三步:回想曾有过被拒绝的感受的经验,把与该经验有关的情景或人物写在 纸的右下方 第四步:在纸的右上方写出被拒绝后的做法和想法 10 30 30 20 实验内容、步骤、要求及时间分配
第五步讨论:成员向团体其他成员说明他所写的被拒绝的情景与经验,其他成员可以 向他提出询问,也可给支持及理解的回馈。团体成员提出询问时,应把重点放在: a该成员被拒绝后做了什么? b.除了在当时所做的之外,该成员还有什么其他更好的做法?无论更好的做法是什 么,其他成员必须一起分享在当时的情景,一般人所可能出现的情绪状态,使该成员 能了解那种被拒绝的感受是有共同性的 第六步:总结发言
第五步讨论:成员向团体其他成员说明他所写的被拒绝的情景与经验,其他成员可以 向他提出询问,也可给支持及理解的回馈。团体成员提出询问时,应把重点放在: a. 该成员被拒绝后做了什么? b. 除了在当时所做的之外,该成员还有什么其他更好的做法? 无论更好的做法是什 么,其他成员必须一起分享在当时的情景,一般人所可能出现的情绪状态,使该成员 能了解那种被拒绝的感受是有共同性的 第六步:总结发言 30 30
教 案 姓名刘图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时间2012930节次5-2 课程名称 社会工作实务授课专业及层次2009级社会工作本科 授课内容 第三章接案期 学时数 教学目的 掌握接案前的准备工作,掌握面谈的步骤面谈的技巧理解面谈中面临的问 题和挑战 重点 面谈的步骤 难点 面谈的技巧 自学内容 服务对象的心理 使用教具 多媒体 相关学科知识 深度访谈法 教学法 启发式引导,练习,模拟等 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 上次课内容回顾 第一节接案前的准备 15 一、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和服务对象的类型 (一)服务对象的来源通常有三种情况 1.主动求助者。 2.由他人转介而来。 3.社工通过外展工作而来 (二)认定服务对象的类型 1.自愿性服务对象。 2.非自愿性服务对象 (三)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 (四)使“潜在服务对象”成为“现有服务对象” 10 二、做好面谈的准备 (一)心理准备 (二)资料准备: 三、拟定初次面谈的纲要
教 案 课程名称 社会工作实务 授课专业及层次 2009 级社会工作本科 授课内容 第三章 接案期 学时数 教学目的 掌握接案前的准备工作,掌握面谈的步骤面谈的技巧理解面谈中面临的问 题和挑战 重 点 面谈的步骤 难 点 面谈的技巧 自学内容 服务对象的心理 使用教具 多媒体 相关学科知识 深度访谈法 教 学 法 启发式引导,练习,模拟等 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 上次课内容回顾 第一节 接案前的准备 一 、 了 解 服 务 对象 的来源 和服 务对 象的 类型 (一)服务对象的来源通常有三种情况 1.主动求助者。 2.由他人转介而来。 3.社工通过外展工作而来 (二)认定服务对象的类型 1.自愿性服务对象。 2.非自愿性服务对象 (三)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 (四)使“潜在服务对象”成为“现有服务对象” 二、做好面谈的准备 (一)心理准备 (二)资料准备: 三、拟定初次面谈的纲要 5 15 10 10 姓名刘钢 2012~2013 学年第一学期 时间 2012-9-30 节次 5-7
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附页) 面谈的目的?如何进行? 如,林女士案例 第二节面谈:社工与服务对象的对话 一、安排面谈的场所 5 1.经常在社工的办公室或个案接待室 2.面谈的地点要给人以安全感 二、面谈怎样进行 3 (一)一般从自我介绍开始,称呼案主以某先生或某小姐较为尊重,可以主动握手 寒暄 (二)在自我介绍、寒暄过后,就可以向案主简单阐明面谈的目的和自己的专业角 3 色和期望 (三)同时,还有必要了解案主的期望,让案主明确自己应扮演的角色,这样有助 3 于案主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3 (四)介绍机构的相关政策和伦理原则 3 (五)对比找出双方与各自想法的差异和距离,协商并达成一致的看法。 (六)激励并促进服务对象进入角色 3 (七)促进和引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改变。 3 (八)决定工作进程:终结转介继续 3 (九)达成初步协议:机构和社工可以提供的服务: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初步界定 3 相互的角色期望及暂定的工作时间长度 三、面谈的技巧 5 (一)鼓励和重复案主的话 鼓励案主继续讲下去 2.重复 3,观察案主的身体语言信息 (二)恰当的反馈(主要是对感觉、心情等的反馈) 5 (三)澄清(遇到模糊问题时,相比较重复案主的话,更是一种循循善诱) (四)开放式提问
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附页) 面谈的目的?如何进行? 如,林女士案例 第二节 面谈:社工与服务对象的对话 一、安排面谈的场所 1.经常在社工的办公室或个案接待室 2.面谈的地点要给人以安全感 二、面谈怎样进行 (一)一般从自我介绍开始,称呼案主以某先生或某小姐较为尊重,可以主动握手 寒暄 (二)在自我介绍、寒暄过后,就可以向案主简单阐明面谈的目的和自己的专业角 色和期望 (三)同时,还有必要了解案主的期望,让案主明确自己应扮演的角色,这样有助 于案主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四)介绍机构的相关政策和伦理原则 (五) 对比找出双方与各自想法的差异和距离,协商并达成一致的看法。 (六)激励并促进服务对象进入角色 (七)促进和引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改变。 (八)决定工作进程:终结/转介/继续 (九)达成初步协议:机构和社工可以提供的服务;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初步界定; 相互的角色期望及暂定的工作时间长度 三、面谈的技巧 (一)鼓励和重复案主的话 1.鼓励案主继续讲下去 2.重复 3.观察案主的身体语言信息 (二)恰当的反馈(主要是对感觉、心情等的反馈) (三)澄清(遇到模糊问题时,相比较重复案主的话,更是一种循循善诱)。 (四)开放式提问 5 3 3 3 3 3 3 3 3 3 5 5 5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