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分析基础》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电路分析基础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电学的发展历史 从工程技术的观点看,电 electricit)是一种优越的能量形式和信 息的载体。它具有易于变换、传输和控制的特点 电学发展的重要事件: 1.东汉王充《论衡》中提到了司南;宋代沈括《梦溪笔谈》记 载了指南针、磁偏角 2.库仑1785年发现了电荷,确定了电荷力的存在。 3.安培( Ampere)于1820年发现电磁效应和法拉第( faraday)于 1831年揭示了电磁感应原理;到19世纪60年代,麦克斯韦 (Mane建立了统一的电磁波理论,从理论上推测到电磁波 的存在,为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4.电动机于19世纪30年代后期(俄国)出现;发电站与输电线于 19世纪80年代初开始建造;电报发明于1837年,电话发明于 1876年,无线电通讯则开始于1895年。 5.洛伦兹( Lorent)于19世纪末建立了古典电子学理论,随之而 来的是电子学的迅速发展。20世纪前半叶,电子管、半导体 技术迅速发展。这方面的历史里程碑,从器件上说是1906年 出现电子二极管,1948年发明晶体三极管;从系统应用上 看,第一家无线电广播电台于1920年在匹茨堡开播,第一家 电视台于1935年由英国广播公司(BBC)建成,第一台电子计算 机1946年诞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6.20世纪后半叶,集成电路(1958年)、数字控制(1952年数字控 制机床)舶的出现,推动了一场新的技术革命 7.大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完善,使半导体技术进入强电领域。电 力电子技术(中频电源、变频调速、直流输电、不间断电源)的 发展 8.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
电学的发展历史 从工程技术的观点看 电(electricity)是 种优越的能量形式和信 息的载体 它具有易于变换 传输和控制的特点 电学发展的重要事件 1. 东汉王充 论衡 中提到了司南 宋代沈括 梦溪笔谈 记 载了指南针 磁偏角 2. 库仑 1785 年发现了电荷 确定了电荷力的存在 3. 安培(Ampere)于 1820 年发现电磁效应和法拉第(Faraday)于 1831 年揭示了电磁感应原理 到 19 世纪 60 年代 麦克斯韦 (Maxwell)建立了统一的电磁波理论 从理论上推测到电磁波 的存在 为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4. 电动机于 19 世纪 30 年代后期(俄国)出现 发电站与输电线于 19 世纪 80 年代初开始建造 电报发明于 1837 年 电话发明于 1876 年 无线电通讯则开始于 1895 年 5. 洛伦兹(Lorentz)于 19 世纪末建立了古典电子学理论 随之而 来的是电子学的迅速发展 20 世纪前半叶 电子管 半导体 技术迅速发展 这方面的历史里程碑 从器件上说是 1906 年 出现电子二极管 1948 年发明晶体三极管 从系统应用上 看 第一家无线电广播电台于 1920 年在匹茨堡开播 第一家 电视台于 1935 年由英国广播公司(BBC)建成 第一台电子计算 机 1946 年诞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6. 20 世纪后半叶 集成电路(1958 年) 数字控制(1952 年数字控 制机床)的出现 推动了一场新的技术革命 7. 大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完善 使半导体技术进入强电领域 电 力电子技术(中频电源 变频调速 直流输电 不间断电源)的 发展 8. 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
、本课程的学习内容、特点 内容:研究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及其初步分析方法。主要 有以下三个部分: 线性电阻电路分析 2.动态电路的瞬态分析 3.正弦稳态分析 特点:是一门电技术基础课。理论性强,解题方法灵活,内容承 前启后,实验丰富。 二、学习目的与方法 目的:为后续课及今后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方法 1.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2、通过习题来巩固和加深所学理论,培养分析能力和运算能 力 3.在实验中体会电学现象 三、考核方法 作业15;实验15;期末70 四、其它 课代表、实验指导书、实验地点(3号楼3211室)。 答疑时间:每周周四晚;地点:看2号楼布告 作业:双周周三交,请课代表按学号排序
一 本课程的学习内容 特点 内容 研究电路的基本概念 基本定律及其初步分析方法 主要 有以下三个部分 1 线性电阻电路分析 2 动态电路的瞬态分析 3 正弦稳态分析 特点 是一门电技术基础课 理论性强 解题方法灵活 内容承 前启后 实验丰富 二 学习目的与方法 目的 为后续课及今后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方法 1 掌握基本概念 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2 通过习题来巩固和加深所学理论 培养分析能力和运算能 力 3 在实验中体会电学现象 三 考核方法 作业15 实验15 期末70 四 其它 课代表 实验指导书 实验地点(3号楼3211室) 答疑时间 每周周四晚 地点 看2号楼布告 作业 双周周三交 请课代表按学号排序
第一章 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 和电路基本定律
第一章 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 和电路基本定律
对电路的分析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讨论 l)基本概念(电路、电路模型及参考方向等) 2)基本规律(元件的VAR:元件约束) 3)基本定律(KCL、KⅥL:电路拓扑约束) §1-1电路、电路模型及集总假设 实际电路作用及其组成 1.电路的概念(网络、电网络 由一些电气器件为某种需要按一定方式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2.实际电路的作用 l)实现电能的传输与转换(强电,电力电子) 2)信号的传递与处理(往往针对弱电)。如收音机、选频电路、检 波电路、放大电路、扬声器驱动电路等。 3.实际电路的主要组成部分 电源(信号源、激励) 负载 传输结点 电源 提供电能或电信号的设备。 负载 用电或输出信号的设备。 传输结点—用于传输电能和电信号的中间环节。 、电路的理想化 本课程并不是研究一个个具体的实际电路,而是研究经过理想 化的电路模型。大家学过电磁学,不难理解有电压就会存在电场, 有电流就有磁场,即电路周围伴有电场、磁场能量,或存在电磁 波,它使电路伴有三种效应: 载流导体因发热而耗能→R 电场储能→C 磁场能量→L 这三种效应一般是交织在一起的(如R含L,L含R,C…),但有 主次,在某些条件下可以被理想化。如电感线圈→_1、R
对电路的分析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讨论 1) 基本概念(电路 电路模型及参考方向等) 2) 基本规律(元件的VAR 元件约束) 3) 基本定律(KCL KVL 电路拓扑约束) 1 1 电路 电路模型及集总假设 一 实际电路作用及其组成 1 . 电路的概念 网络 电网络 由一些电气器件为某种需要按一定方式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2 . 实际电路的作用 1) 实现电能的传输与转换(强电 电力电子) 2) 信号的传递与处理(往往针对弱电) 如收音机 选频电路 检 波电路 放大电路 扬声器驱动电路等 3 . 实际电路的主要组成部分 电源(信号源 激励) 负载 传输结点 电源 ─── 提供电能或电信号的设备 负载 ─── 用电或输出信号的设备 传输结点── 用于传输电能和电信号的中间环节 二 电路的理想化 本课程并不是研究一个个具体的实际电路 而是研究经过理想 化的电路模型 大家学过电磁学 不难理解有电压就会存在电场 有电流就有磁场 即电路周围伴有电场 磁场能量 或存在电磁 波 它使电路伴有三种效应 载流导体因发热而耗能 Þ R 电场储能 Þ C 磁场能量 Þ L 这三种效应一般是交织在一起的(如R含L L含R C ) 但有 主次 在某些条件下可以被理想化 如电感线圈 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