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三) 2016-08-19董宝礼董宝礼董宝礼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书信是一种古老的通信方式,也是一种情感交流方式,最早在周朝开始出现。相 传三千多年前,周幽王性情残暴,喜怒无常,宠信绝代佳人褒姒而把自己的王后 申后幽禁在冷宫。申后遂用宫女之计,为太子“修书”一封,商量废除褒姒的计 谋。“书”,最早并不作书信之解,而是做动词,是写的意思。后来才做名词, 演变为书信。“家书”一词最早见于西汉,顾名思义,是家庭或家族内用来传递 信息的书信,指写给自己的父母、儿女、兄弟姐妹和爱人的信件,是人们日常生 活中最不可少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书信形式 明清是家书发展的巅峰时期。不但许多文人学士的文集中都收有家书,而且也有 个人尺牍专集和尺牍选本大量涌现,如汤显祖的《玉茗堂尺牍》、袁宏道的《袁 中郎尺牍》、郑板桥的《郑板桥家书》、袁枚的《小仓山房尺牍》等家书佳作。 王守仁、唐顺之、张居正、汤显祖、袁宏道、王夫之、郑板桥、袁枚、纪昀、林 则徐等人的家书流传甚广,内容包罗万象 如立身方面,或云做人首先要立志为“天下第一等人”;或云“有民胞物与之量, 有内圣外王之业”,而不要蝇营狗苟于“一体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辱 得失贵贱毁誉”;或云人要“益于当时,闻于后世”,从而上可以报效国家,下 可以振兴自己的家族;或云“为人勿沾名士之气”,不要自认为有才华,目空 切,大言不惭,那样只会害人害己 又如读书方面,或云“学贵变化气质,岂为猎章句,于利禄哉”,读书获得知识、 提高素质放在首位,不是一味地灌输读书致仕的思想:或云不要科举入仕,而要 努力进取,注重个人修养,做一个真正的有德之人;或云靠读书发迹,靠苦志厉 行享誉盛名,光宗耀祖,不要妄自菲薄,甘居人下。有志是基础,有识是前提 而有恒则是保证。没有志向,只会歧路亡羊,盲目从事;没有见识,只会是井底 之蛙,所见有限;没有恒心,只会虎头蛇尾,半途而废。 再如讲为官之道,或云要学苏武嚼毡、马援裹革,为了国家和老百姓的安危,宁 可抛妻弃儿,置全家生死于度外,舍小利而取大义;或云“为官不宜数问家事”, 要正确处理家事、私事同国事、公事之间的关系,以国事、公事为重,致力于为 民“兴利除害”;或云“民生于三,事之如 个人没有父亲不能有生命, 没有君长的衣食俸禄不能活下去,没有师傅的教导不知道自己的亲属家族,所以 对他们应该一样尊敬忠诚,学成归国后,立志做一个对上能够报效君亲,对下能 造福百姓的“干城之器,有用之才”。 凡此种种,大都随想而至,挥笔自如,举凡议政论治、谈诗论艺、训子诫弟、抒 情言志乃至言情论爱、儿女姻亲等家庭琐事,皆可入书。父兄们总是用沧桑历尽 的生活阅历、韬光养晦的人生经验、伟岸正直的道德人格来教益自家子孙。时至 今日,批卷览阅,仍觉熠熠生辉。(选自《寻根·小议中国古代家书文化》,有 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三) 2016-08-19 董宝礼 董宝礼 董宝礼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书信是一种古老的通信方式,也是一种情感交流方式,最早在周朝开始出现。相 传三千多年前,周幽王性情残暴,喜怒无常,宠信绝代佳人褒姒而把自己的王后 申后幽禁在冷宫。申后遂用宫女之计,为太子“修书”一封,商量废除褒姒的计 谋。“书”,最早并不作书信之解,而是做动词,是写的意思。后来才做名词, 演变为书信。“家书”一词最早见于西汉,顾名思义,是家庭或家族内用来传递 信息的书信,指写给自己的父母、儿女、兄弟姐妹和爱人的信件,是人们日常生 活中最不可少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书信形式。 明清是家书发展的巅峰时期。不但许多文人学士的文集中都收有家书,而且也有 个人尺牍专集和尺牍选本大量涌现,如汤显祖的《玉茗堂尺牍》、袁宏道的《袁 中郎尺牍》、郑板桥的《郑板桥家书》、袁枚的《小仓山房尺牍》等家书佳作。 王守仁、唐顺之、张居正、汤显祖、袁宏道、王夫之、郑板桥、袁枚、纪昀、林 则徐等人的家书流传甚广,内容包罗万象。 如立身方面,或云做人首先要立志为“天下第一等人”;或云“有民胞物与之量, 有内圣外王之业”,而不要蝇营狗苟于“一体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辱 得失贵贱毁誉”;或云人要“益于当时,闻于后世”,从而上可以报效国家,下 可以振兴自己的家族;或云“为人勿沾名士之气”,不要自认为有才华,目空一 切,大言不惭,那样只会害人害己。 又如读书方面,或云“学贵变化气质,岂为猎章句,于利禄哉”,读书获得知识、 提高素质放在首位,不是一味地灌输读书致仕的思想;或云不要科举入仕,而要 努力进取,注重个人修养,做一个真正的有德之人;或云靠读书发迹,靠苦志厉 行享誉盛名,光宗耀祖,不要妄自菲薄,甘居人下。有志是基础,有识是前提, 而有恒则是保证。没有志向,只会歧路亡羊,盲目从事;没有见识,只会是井底 之蛙,所见有限;没有恒心,只会虎头蛇尾,半途而废。 再如讲为官之道,或云要学苏武嚼毡、马援裹革,为了国家和老百姓的安危,宁 可抛妻弃儿,置全家生死于度外,舍小利而取大义;或云“为官不宜数问家事”, 要正确处理家事、私事同国事、公事之间的关系,以国事、公事为重,致力于为 民“兴利除害”;或云“民生于三,事之如一”,一个人没有父亲不能有生命, 没有君长的衣食俸禄不能活下去,没有师傅的教导不知道自己的亲属家族,所以 对他们应该一样尊敬忠诚,学成归国后,立志做一个对上能够报效君亲,对下能 造福百姓的“干城之器,有用之才”。 凡此种种,大都随想而至,挥笔自如,举凡议政论治、谈诗论艺、训子诫弟、抒 情言志乃至言情论爱、儿女姻亲等家庭琐事,皆可入书。父兄们总是用沧桑历尽 的生活阅历、韬光养晦的人生经验、伟岸正直的道德人格来教益自家子孙。时至 今日,批卷览阅,仍觉熠熠生辉。(选自《寻根·小议中国古代家书文化》,有 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书作为一种古老的通信和情感表达方式,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朝就开始出 现,它是家庭或家族内用来传递信息的主要形式 B.家书发展到明清时期达到巅峰,不但文人学士的个人文集中收录了大量书信 还大量涌现出了个人尺牍专集和尺牍选本 C.明清时代,家书佳作蓬勃涌现,流传甚广,内容涉及立身、读书、为官甚至 政治、文学、婚姻、情爱等各个方面,包罗万象, D.明清时期的家书大都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其中各个方面的内容不仅有益于 自家子孙,直到今日,批卷览阅,仍觉得受益良多。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书信”的最早含义应该是“写信”,“书信”的“书”是动词,虽然字面 上与现在相同,但含义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B.明清时代的家书中,有些强调做人首先要立志,做“天下第一等人”,即上 可以报效国家,下可以振兴自己的家族。 C.明清时期文人学士都注重读书,这在他们的家书中都有体现。或希望子孙读 书求知提升素质,或希望借此光宗耀祖。 D.明清文人对为官之道的理解与认识不尽相同,但大多数希望家人做官之后要 爱国忠君,这点在他们的家书中有所体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传周王后申后被性情残暴的周幽王幽禁在冷宫,周室的宫女们为其策划了 个计谋。中国的书信就来源于这一段传说。 B.“家书”是书信的一种,专指写给自己的父母、儿女、兄弟姐妹和爱人的信 件,但凡与家庭琐事有关的事情都可以写信。 C.家书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不可少的一种书信形式,明清时期的家书内容大多 积极向善,其数量之丰,流传至广,令人赞叹 D.明清文人学士写家书,或引用古人名言警句,或列举先贤动人故事,或结合 自身生活经验,目的都是为了教育后人成才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京兆王愉字宣德,太和二十一年封,拜都督、徐州刺史。以彭城王中宣府长史卢 阳乌兼长史,州事巨细,委之阳乌。宣武初,为护军将军。帝留爱诸弟,愉等常 出入宫掖,晨昏寝处,若家人焉。 迁中书监。为纳顺皇后妹为妃,而不见礼答。愉在徐州纳妾李氏本姓杨东郡人夜 闻其歌悦之遂被宠嬖罢州还京欲进贵之托右中郎将赵郡李恃显为之养父就之礼 迎产子宝月顺皇后召李入宫,毁击之。强令为尼于内,以子付妃养之。岁余,后 父于劲以后久无所诞,乃表劝广嫔御。因令后归李于愉,旧爱更甚 愉好文章,颇著诗赋。时引才人宋世景、李神俊、祖莹、邢晏、王遵业、张 始均等,共申宴喜。招四方儒学宾客严怀真等数十人,馆而礼之。所得谷帛,率 多散施。又崇信佛道,用度常至不接。与弟广平王怀,颇相夸尚,竞慕奢丽,贪 纵不法。于是宣武摄愉禁中推案,杖愉五十,出为冀州刺史。 始愉自以职求侍要,势劣二弟,潜怀愧恨,颇见言色。又以幸妾屡被顿辱,内外 离抑。及在州,谋逆。愉遂杀长史羊灵引及司马李遵,称得清河王密疏,云髙肇 谋为杀害主上。遂为坛于信都之南,柴燎告天,即皇帝位。赦天下,号建平元年 立李氏为皇后。宣武诏尚书李平讨愉。愉出拒王师,频败,遂婴城自守。愉知事
A.家书作为一种古老的通信和情感表达方式,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朝就开始出 现,它是家庭或家族内用来传递信息的主要形式。 B.家书发展到明清时期达到巅峰,不但文人学士的个人文集中收录了大量书信, 还大量涌现出了个人尺牍专集和尺牍选本。 C.明清时代,家书佳作蓬勃涌现,流传甚广,内容涉及立身、读书、为官甚至 政治、文学、婚姻、情爱等各个方面,包罗万象。 D.明清时期的家书大都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其中各个方面的内容不仅有益于 自家子孙,直到今日,批卷览阅,仍觉得受益良多。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书信”的最早含义应该是“写信”,“书信”的“书”是动词,虽然字面 上与现在相同,但含义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B.明清时代的家书中,有些强调做人首先要立志,做“天下第一等人”,即上 可以报效国家,下可以振兴自己的家族。 C.明清时期文人学士都注重读书,这在他们的家书中都有体现。或希望子孙读 书求知提升素质,或希望借此光宗耀祖。 D.明清文人对为官之道的理解与认识不尽相同,但大多数希望家人做官之后要 爱国忠君,这点在他们的家书中有所体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传周王后申后被性情残暴的周幽王幽禁在冷宫,周室的宫女们为其策划了 一个计谋。中国的书信就来源于这一段传说。 B.“家书”是书信的一种,专指写给自己的父母、儿女、兄弟姐妹和爱人的信 件,但凡与家庭琐事有关的事情都可以写信。 C.家书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不可少的一种书信形式,明清时期的家书内容大多 积极向善,其数量之丰,流传至广,令人赞叹。 D.明清文人学士写家书,或引用古人名言警句,或列举先贤动人故事,或结合 自身生活经验,目的都是为了教育后人成才。 二、古代诗文阅读 (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京兆王愉字宣德,太和二十一年封,拜都督、徐州刺史。以彭城王中宣府长史卢 阳乌兼长史,州事巨细,委之阳乌。宣武初,为护军将军。帝留爱诸弟,愉等常 出入宫掖,晨昏寝处,若家人焉。 迁中书监。为纳顺皇后妹为妃,而不见礼答。愉在徐州纳妾李氏本姓杨东郡人夜 闻其歌悦之遂被宠嬖罢州还京欲进贵之托右中郎将赵郡李恃显为之养父就之礼 迎产子宝月顺皇后召李入宫,毁击之。强令为尼于内,以子付妃养之。岁余,后 父于劲以后久无所诞,乃表劝广嫔御。因令后归李于愉,旧爱更甚。 愉好文章,颇著诗赋。时引才人宋世景、李神俊、祖莹、邢晏、王遵业、张 始均等,共申宴喜。招四方儒学宾客严怀真等数十人,馆而礼之。所得谷帛,率 多散施。又崇信佛道,用度常至不接。与弟广平王怀,颇相夸尚,竞慕奢丽,贪 纵不法。于是宣武摄愉禁中推案,杖愉五十,出为冀州刺史。 始愉自以职求侍要,势劣二弟,潜怀愧恨,颇见言色。又以幸妾屡被顿辱,内外 离抑。及在州,谋逆。愉遂杀长史羊灵引及司马李遵,称得清河王密疏,云高肇 谋为杀害主上。遂为坛于信都之南,柴燎告天,即皇帝位。赦天下,号建平元年, 立李氏为皇后。宣武诏尚书李平讨愉。愉出拒王师,频败,遂婴城自守。愉知事
穷,携李及四子数十骑出门,诸军追之,见执以送。诏征赴京师,申以家人之训 愉每止宿亭传,必携李手,尽其私情。虽锁絷之中,饮赏自若,略无愧惧之色 至野王,愉语人曰:“虽主上慈深,不忍杀我,吾亦何以面见至尊!”于是獻欷 流涕,绝气而死,年二十一。后灵太后令愉之四子皆附属籍,追封愉临洮王。(选 自《北史·元愉传》,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愉在徐州纳妾李氏/本姓杨/东郡人/夜闻其歌/悦之/遂被宠嬖/罢州/还京欲进 贵之/托右中郎将赵郡李恃显为之养父/就之/礼迎产子/宝月 B.愉在徐州纳妾/李氏本姓杨/东郡人/夜闻其/歌悦之/遂被宠嬖罢州/还京欲进 贵之/托右中郎将赵郡李恃显为之养父/就之礼迎/产子宝月 C.愉在徐州纳妾/李氏本姓杨/东郡人/夜闻其歌/悦之/遂被宠嬖罢州/还京欲进 贵之/托右中郎将赵郡李恃显/为之养父/就之礼迎/产子宝月 D.愉在徐州纳妾李氏/本姓杨/东郡人/夜闻其歌/悦之/遂被宠嬖/罢州还京/欲进 贵之/托右中郎将赵郡李恃显为之养父/就之礼迎/产子宝月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迁,指晋升或调动官职,也指贬谪、放逐,有左迁、右迁。 B.赋,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种韵文文体,如《阿房宫赋》《子虚赋》等。 C.幸,指封建时代称皇帝亲临,又特指皇帝对妃嫔媵嫱等的宠爱。 D.诏,是古代天子下达给百姓的一种文体,有遗诏、表诏、密诏、手诏、口诏 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元愉忠于爱情,对李氏始终如一。元愉爱妾李氏虽遭顺皇后的殴打虐待,但 元愉对她衷心不改;自己因叛逆被抓押回京师,路上仍拉着李氏的手。 B.元愉爱好文学,对文人关爱有加。元愉经常招引一些才人在一起宴饮作乐, 对儒学宾客也给予很高的礼遇,还常召集儒学宾客住到自己的客馆中。 C.元愉心胸豁达,处乱仍从容镇定。元愉担任徐州刺史期间,把州中大小事务 都委托给卢阳乌处理,自己谋乱称帝被抓后依旧坦然自若,饮酒赏玩。 D.元愉追求奢华,对现实生活不满。元愉与弟弟元怀常常相互夸耀,竞相追求 奢丽生活,后因求要职不得,权势较低,李氏受辱,最终走上反叛之路。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留爱诸弟,愉等常出入宫掖,晨昏寝处,若家人焉。 译文 (②)宣武尚书李平讨愉。愉出拒王师,频败,遂婴城自守。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曲江对雨 杜甫 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 林花著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谩焚香 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 8.本诗标题为“曲江对雨”,作者在诗中是如何围绕“雨”字展开的?请简要 分析。(5分)
穷,携李及四子数十骑出门,诸军追之,见执以送。诏征赴京师,申以家人之训。 愉每止宿亭传,必携李手,尽其私情。虽锁絷之中,饮赏自若,略无愧惧之色。 至野王,愉语人曰:“虽主上慈深,不忍杀我,吾亦何以面见至尊!”于是歔欷 流涕,绝气而死,年二十一。后灵太后令愉之四子皆附属籍,追封愉临洮王。(选 自《北史·元愉传》,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愉在徐州纳妾李氏/本姓杨/东郡人/夜闻其歌/悦之/遂被宠嬖/罢州/还京欲进 贵之/托右中郎将赵郡李恃显为之养父/就之/礼迎产子/宝月 B.愉在徐州纳妾/李氏本姓杨/东郡人/夜闻其/歌悦之/遂被宠嬖罢州/还京欲进 贵之/托右中郎将赵郡李恃显为之养父/就之礼迎/产子宝月 C.愉在徐州纳妾/李氏本姓杨/东郡人/夜闻其歌/悦之/遂被宠嬖罢州/还京欲进 贵之/托右中郎将赵郡李恃显/为之养父/就之礼迎/产子宝月 D.愉在徐州纳妾李氏/本姓杨/东郡人/夜闻其歌/悦之/遂被宠嬖/罢州还京/欲进 贵之/托右中郎将赵郡李恃显为之养父/就之礼迎/产子宝月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迁, 指晋升或调动官职,也指贬谪、放逐,有左迁、右迁。 B.赋,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种韵文文体,如《阿房宫赋》《子虚赋》等。 C.幸,指封建时代称皇帝亲临,又特指皇帝对妃嫔媵嫱等的宠爱。 D.诏,是古代天子下达给百姓的一种文体,有遗诏、表诏、密诏、手诏、口诏 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 分) A.元愉忠于爱情,对李氏始终如一。元愉爱妾李氏虽遭顺皇后的殴打虐待,但 元愉对她衷心不改;自己因叛逆被抓押回京师,路上仍拉着李氏的手。 B.元愉爱好文学,对文人关爱有加。元愉经常招引一些才人在一起宴饮作乐, 对儒学宾客也给予很高的礼遇,还常召集儒学宾客住到自己的客馆中。 C.元愉心胸豁达,处乱仍从容镇定。元愉担任徐州刺史期间,把州中大小事务 都委托给卢阳乌处理,自己谋乱称帝被抓后依旧坦然自若,饮酒赏玩。 D.元愉追求奢华,对现实生活不满。元愉与弟弟元怀常常相互夸耀,竞相追求 奢丽生活,后因求要职不得,权势较低,李氏受辱,最终走上反叛之路。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帝留爱诸弟,愉等常出入宫掖,晨昏寝处,若家人焉。 译文:___________ __ (2)宣武尚书李平讨愉。愉出拒王师,频败,遂婴城自守。 译文: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 (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曲江对雨 杜 甫 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 林花著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谩焚香。 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 8.本诗标题为“曲江对雨”,作者在诗中是如何围绕“雨”字展开的?请简要 分析。(5 分)
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商隐《锦瑟》中 ”两句,分别运用庄 子和杜宇两个典故,写出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开篇 两句不仅写出了长 江的非凡气象,而且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缅怀之情 (3)郦道元在《三峡》中描绘山之高耸的句子是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 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 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母亲 刘斯文 冬季的风席卷整个城市,寒风路过的地方树枝纷纷弯下了腰。不过才下午五点多, 天已经黑得像是被一张巨大的幕布遮住似的。 周帆背着他的深蓝色书包,顶着寒风从学校走出来。耳旁呼啸着的风声让周帆不 由得裹紧了外套。 回到家里,周帆“嘭”的一声把寒冷的天气关在了门外。经过寒风的“洗礼”, 他的五官都被冻僵了,头发像一堆杂草般倒竖在头上。 “帆帆,回来了吗?快过来吃饭吧。”温柔细腻的声音从客厅里传来。 周帆没有理会,径直走到餐桌前坐下。 来,多吃一点。”妈妈夹了一筷子菜准备放进周帆的碗里。握着筷子的那只手 布满了茧,一些地方还开了裂,应该是刚碰完冷水,还显得通红。手上写满了饱 经风霜,不再白嫩。 周帆收回停留在那只手上的目光,将碗一偏,一筷子菜掉在了桌子上。 “我吃饱了。”假装没看见对面的女人眼底的失落,他把碗放下便转身回了房间。 唉。”女人低低地叹了口气,夹起掉落在桌子上的菜放回碗里。昏黄的灯光下, 她眼里有着星星点点的东西 周帆将偷偷打开的门缝合上,门外的场景却在他脑海里挥之不去。 三年前不是这个样子的,三年前的他像许许多多的少年一样也有个幸福的家庭 每天放学回家,爸爸都会在沙发上看着新闻,而妈妈则在厨房里做饭。饭桌上永 远充满着欢声笑语。爸爸会问他在学校过得怎样,妈妈会把好吃的菜夹满他的碗 那时候,周帆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 或许命运总是喜欢捉弄人,在一次单位的体检中,周帆的爸爸被检査岀胃癌,晩 期。这个消息像是一个炸弹炸在全家人身上。所有的责任如无形的担子一夜之间 全压在了女人瘦弱的肩膀上。 周帆记得当时妈妈是这样对自己承诺的,她说:“帆帆放心,我一定会想办法留 住爸爸。” 然而,看着床上被病痛折磨得不成样子的爸爸,周帆的心一点一点地凉了下去
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李商隐《锦瑟》中 “ , ”两句,分别运用庄 子和杜宇两个典故,写出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开篇 “ , ”两句不仅写出了长 江的非凡气象,而且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缅怀之情。 (3)郦道元在 《三峡》中描绘山之高耸的句子是 “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 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 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母 亲 刘斯文 冬季的风席卷整个城市,寒风路过的地方树枝纷纷弯下了腰。不过才下午五点多, 天已经黑得像是被一张巨大的幕布遮住似的。 周帆背着他的深蓝色书包,顶着寒风从学校走出来。耳旁呼啸着的风声让周帆不 由得裹紧了外套。 回到家里,周帆“嘭”的一声把寒冷的天气关在了门外。经过寒风的“洗礼”, 他的五官都被冻僵了,头发像一堆杂草般倒竖在头上。 “帆帆,回来了吗?快过来吃饭吧。”温柔细腻的声音从客厅里传来。 周帆没有理会,径直走到餐桌前坐下。 “来,多吃一点。”妈妈夹了一筷子菜准备放进周帆的碗里。握着筷子的那只手 布满了茧,一些地方还开了裂,应该是刚碰完冷水,还显得通红。手上写满了饱 经风霜,不再白嫩。 周帆收回停留在那只手上的目光,将碗一偏,一筷子菜掉在了桌子上。 “我吃饱了。”假装没看见对面的女人眼底的失落,他把碗放下便转身回了房间。 “唉。”女人低低地叹了口气,夹起掉落在桌子上的菜放回碗里。昏黄的灯光下, 她眼里有着星星点点的东西。 周帆将偷偷打开的门缝合上,门外的场景却在他脑海里挥之不去。 三年前不是这个样子的,三年前的他像许许多多的少年一样也有个幸福的家庭。 每天放学回家,爸爸都会在沙发上看着新闻,而妈妈则在厨房里做饭。饭桌上永 远充满着欢声笑语。爸爸会问他在学校过得怎样,妈妈会把好吃的菜夹满他的碗。 那时候,周帆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 或许命运总是喜欢捉弄人,在一次单位的体检中,周帆的爸爸被检查出胃癌,晚 期。这个消息像是一个炸弹炸在全家人身上。所有的责任如无形的担子一夜之间 全压在了女人瘦弱的肩膀上。 周帆记得当时妈妈是这样对自己承诺的,她说:“帆帆放心,我一定会想办法留 住爸爸。” 然而,看着床上被病痛折磨得不成样子的爸爸,周帆的心一点一点地凉了下去
那天好像下着小雨,爸爸奇迹般地可以自己下床走路了,自己和妈妈的脸上露出 了久违的笑容 “我去端一碗粥过来给你爸爸。”妈妈向厨房走去,身子晃了晃,差点倒下去, 周帆赶紧去扶,却扶到了一手的眼泪。 所有人都知道爸爸今天的好精神只是回光返照,能做的只有拼命珍惜 到了晚上,爸爸开始呕吐不止,嘴里不停地喃喃着母亲和儿子的名字。终于,还 是没能留住。 那天夜晚,周帆跑出家门,跑过附近的公园,跑过一条小河,跑过大街小巷,他 不停地跑,他在害怕,害怕他一停下来就会被无尽的绝望淹没。 父亲去世后的三年里,周帆和母亲的关系一直不好,他不知道自己在恨些什么。 把思绪拉回,周帆起身走出房门,准备倒一杯水喝。发现杯子下压着一张纸条: 帆帆,妈妈出去上班了,你早点睡觉,明天的早餐钱放在抽屉里了。 母亲每天都兼职几份工,晚上也要出去,很晚才回来。周帆喝了口水,回到房间 把自己狠狠扔上床。他太累了,需要好好休息。 “丁零零……丁零零……”电话铃声将睡梦中的周帆扯回现实中来。 喂 “是李梦星的家人吗?她出了车祸,现在在第一人民医院……”听到母亲的名 字,周帆挂下电话就冲了出去,连外套也没来得及穿。 他跑出家门,跑过附近的公园,跑过一条小河,跑过大街小巷…这个情景和三 年前多么相似,他拼命抑制住心底的恐慌,他再也承受不了失去的痛苦了 脑海中浮现出妈妈的各种样子。小学时会每天接自己回家的妈妈,能做出各种好 吃的菜的妈妈,不眠不休地照顾生病的爸爸的妈妈,毅然挑起整个家的重担的妈 直以来都是自己在无理取闹,爸爸的病已成事实,离开也是注定的,自己却因 为无法接受而将所有错归结在母亲身上,三年来的任性一定伤透了母亲的心。 到了病房,医生告诉周帆妈妈已经脱离了生命危险。他全身都放松了下来,小腿 因为长时间的紧绷有些发软。缓缓走到病床前,周帆看到瘦小的母亲闭着眼睛躺 在病床上,不知何时己经出现丝丝白发。自从父亲去世以后,妈妈为了挣钱不停 地工作,很少休息过,当年那个漂亮的女人已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被 生活打磨得迅速老去的母亲 从门外走进来一个护士,手里捧着一个崭新的书包,书包上贴着一张卡片:帆帆, 生日快乐。 “这是你妈妈出车祸时手里拿的,给你。” 周帆颤抖着从护士手里接过书包,眼泪夺眶而出。 他想,等妈妈好了,等他长大,一定要带妈妈去旅行,带妈妈去她没去过的地方。 他想,他会用一生的时光去陪妈妈找寻属于他们的幸福生活。 他想,他要接过妈妈的坚强,替她一直坚强下去 他们一定会快乐的。他这样想着。 (选自《南方文学》,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头通过寒风席卷整个城市,摧弯树枝,天色黑暗这种恶劣环境的具体 描绘,衬托人物心情,渲染了一种令人感伤的氛围 B.小说叙述母亲给周帆夹菜这一情节时,用侧面描写的手法介绍了母亲那双布 满老茧的手,一些地方还开了裂,并且因刚碰完冷水显得通红
那天好像下着小雨,爸爸奇迹般地可以自己下床走路了,自己和妈妈的脸上露出 了久违的笑容。 “我去端一碗粥过来给你爸爸。”妈妈向厨房走去,身子晃了晃,差点倒下去, 周帆赶紧去扶,却扶到了一手的眼泪。 所有人都知道爸爸今天的好精神只是回光返照,能做的只有拼命珍惜。 到了晚上,爸爸开始呕吐不止,嘴里不停地喃喃着母亲和儿子的名字。终于,还 是没能留住。 那天夜晚,周帆跑出家门,跑过附近的公园,跑过一条小河,跑过大街小巷,他 不停地跑,他在害怕,害怕他一停下来就会被无尽的绝望淹没。 父亲去世后的三年里,周帆和母亲的关系一直不好,他不知道自己在恨些什么。 把思绪拉回,周帆起身走出房门,准备倒一杯水喝。发现杯子下压着一张纸条: 帆帆,妈妈出去上班了,你早点睡觉,明天的早餐钱放在抽屉里了。 母亲每天都兼职几份工,晚上也要出去,很晚才回来。周帆喝了口水,回到房间 把自己狠狠扔上床。他太累了,需要好好休息。 “丁零零……丁零零……”电话铃声将睡梦中的周帆扯回现实中来。 “喂。” “是李梦星的家人吗?她出了车祸,现在在第一人民医院……”听到母亲的名 字,周帆挂下电话就冲了出去,连外套也没来得及穿。 他跑出家门,跑过附近的公园,跑过一条小河,跑过大街小巷……这个情景和三 年前多么相似,他拼命抑制住心底的恐慌,他再也承受不了失去的痛苦了。 脑海中浮现出妈妈的各种样子。小学时会每天接自己回家的妈妈,能做出各种好 吃的菜的妈妈,不眠不休地照顾生病的爸爸的妈妈,毅然挑起整个家的重担的妈 妈…… 一直以来都是自己在无理取闹,爸爸的病已成事实,离开也是注定的,自己却因 为无法接受而将所有错归结在母亲身上,三年来的任性一定伤透了母亲的心。 到了病房,医生告诉周帆妈妈已经脱离了生命危险。他全身都放松了下来,小腿 因为长时间的紧绷有些发软。缓缓走到病床前,周帆看到瘦小的母亲闭着眼睛躺 在病床上,不知何时已经出现丝丝白发。自从父亲去世以后,妈妈为了挣钱不停 地工作,很少休息过,当年那个漂亮的女人已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被 生活打磨得迅速老去的母亲。 从门外走进来一个护士,手里捧着一个崭新的书包,书包上贴着一张卡片:帆帆, 生日快乐。 “这是你妈妈出车祸时手里拿的,给你。” 周帆颤抖着从护士手里接过书包,眼泪夺眶而出。 他想,等妈妈好了,等他长大,一定要带妈妈去旅行,带妈妈去她没去过的地方。 他想,他会用一生的时光去陪妈妈找寻属于他们的幸福生活。 他想,他要接过妈妈的坚强,替她一直坚强下去。 他们一定会快乐的。他这样想着。 (选自《南方文学》,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小说开头通过寒风席卷整个城市,摧弯树枝,天色黑暗这种恶劣环境的具体 描绘,衬托人物心情,渲染了一种令人感伤的氛围。 B.小说叙述母亲给周帆夹菜这一情节时,用侧面描写的手法介绍了母亲那双布 满老茧的手,一些地方还开了裂,并且因刚碰完冷水显得通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