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襄阳高三年级第二次适应性考试 语文试题 命题人:李睿朱新祥审题人:闫光平 考试时间:5月10日 第I卷阅读题(70分)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以前我们的文化是以大为特征、以大来标榜的。我们创造了大城市、大工厂、大烟囱 大流水线、大广场、大厦……可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忍受大污染、大拥堵等等。可以说, 对于“大”的迷恋在很大程度上是现代问题的症结所在。与此同时,信息社会的来临却让我们 发现了“微的魅力和“小”的美好。首先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把我们带入了微交往、微传 播和信息微循环时代,为微文化插上了飞速发展的翅膀。随着这种技术向社会文化和日常生 活的其他领域的渗透,我们逐渐体会到,“微”和“小”其实是一种更亲切、随和、灵活、更个 性化和人性化的生活样态和文化风格。可以说,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微时代”。 在这样一个时代,“微”已成为时代文化关键词。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微媒体 微广告、微支付、微信用、微管理、微投资、微生活...所有这些以动态化、碎片化、零散 化、即时化、去中心化为特征的新兴的传播方式、文化形态乃至经济活动形态、日常生活形 态,已经在潜移默化间深刻影响了我们的时代。 站在这个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的历史性转型的高度看,“微文化”透露出转型的信息 “微”不仅是一种传播技术和传播方式,也是一种文化理想和审美理想,更标志着我们这个时 代的转型。在微时代,权利更加分散,微技术使得真正的“草根”更加便捷地参与社会。微时 代的经济更加尊重每一个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它提供的服务更加体贴入微。“微时代的文 化”众声喧哗,张扬个性,它是一种平民文化、草根文化,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由于低门槛和 便捷性所带来的信息生产和传播的自主性。此外,它还打破了传统广播、电视等信息单向流 动的特点,打破了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的界限,实现了信息的克分交流、互动和对话,建 构了一个新型的公共空间。微文化也是一种充满青春朝气的生动活泼的文化。在这个科技日 新月异,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生产和传播方式日新月异的时代,微文化已经成为青年的天 堂,青年成为微文化的主力军。 当然,微时代并不是一个新的乌托邦,微文化也绝非完美无缺。微技术在方便信息发布 的同时,也制造出大量的信息垃圾、瞬间信息,并使谣言的传播更加容易。它在扩大信息交
2017 届襄阳高三年级第二次适应性考试 语文试题 命题人:李睿 朱新祥 审题人:闫光平 考试时间:5 月 10 日 第Ⅰ卷 阅读题(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以前我们的文化是以大为特征、以大来标榜的。我们创造了大城市、大工厂、大烟囱、 大流水线、大广场、大厦……可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忍受大污染、大拥堵等等。可以说, 对于“大”的迷恋在很大程度上是现代问题的症结所在。与此同时,信息社会的来临却让我们 发现了“微”的魅力和“小”的美好。首先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把我们带入了微交往、微传 播和信息微循环时代,为微文化插上了飞速发展的翅膀。随着这种技术向社会文化和日常生 活的其他领域的渗透,我们逐渐体会到,“微”和“小”其实是一种更亲切、随和、灵活、更个 性化和人性化的生活样态和文化风格。可以说,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微时代”。 在这样一个时代,“微”已成为时代文化关键词。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微媒体、 微广告、微支付、微信用、微管理、微投资、微生活……所有这些以动态化、碎片化、零散 化、即时化、去中心化为特征的新兴的传播方式、文化形态乃至经济活动形态、日常生活形 态,已经在潜移默化间深刻影响了我们的时代。 站在这个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的历史性转型的高度看,“微文化”透露出转型的信息。 “微”不仅是一种传播技术和传播方式,也是一种文化理想和审美理想,更标志着我们这个时 代的转型。在微时代,权利更加分散,微技术使得真正的“草根”更加便捷地参与社会。微时 代的经济更加尊重每一个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它提供的服务更加体贴入微。“微时代的文 化”众声喧哗,张扬个性,它是一种平民文化、草根文化,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由于低门槛和 便捷性所带来的信息生产和传播的自主性。此外,它还打破了传统广播、电视等信息单向流 动的特点,打破了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的界限,实现了信息的克分交流、互动和对话,建 构了一个新型的公共空间。微文化也是一种充满青春朝气的生动活泼的文化。在这个科技日 新月异,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生产和传播方式日新月异的时代,微文化已经成为青年的天 堂,青年成为微文化的主力军。 当然,微时代并不是一个新的乌托邦,微文化也绝非完美无缺。微技术在方便信息发布 的同时,也制造出大量的信息垃圾、瞬间信息,并使谣言的传播更加容易。它在扩大信息交
流、拒绝信息自上而下灌输的同时,也造成了人际交往的部落化、江湖化和小圈子化,使得 大规模的社会整合、大规模的社会共识的达成变得更加困难。最后,被消费主义裹挟的微生 活可能使我们过度迷恋私人生活中的“小物件”小玩意”,从而丧失了现代公民所应该具备的 责任、理想、视野和胸怀 所有由“微”带来的这一切,都为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以及政府管理部门提供了新的机 遇,也使他们面临新的挑战。只有充分认识微时代微文化的特征,充分肯定它们的积极意义, 同时充分警惕其消极后果,我们的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才能更加有效,我们的社会科学和人 文科学研究才能与时俱进 (摘编自陶东风《微文化需大 关注》) 1.下列关于原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微时代”出现了一些新兴的传播方式、文化形态、经济活动形态和日常生活形态, 它们具有动态化、去中心化等诸多特征。 B.以前我们的文化以大为特征,该特征导致了许多现代问题的出现,而信息社会向我 们展示了“微”的魅力和“小”的美好。 C.‘微”是一种传播技术和方式,也是一种文化理想和审美理想,微文化透露出这个时 代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的历史性转型的信息 D.微文化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以及政府管理部门需正确面对 既要肯定其积极意义,又要警惕其消极后果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微文化发展更为迅猛,同时深入影响社会文化和日常生活 让人们逐渐体会到微”和“小”的优点 B.微文化张扬个性,它是一种平民文化、草根文化。真正的“草根”借助微技术更加便 捷地参与社会,是微时代权利更加分散的表现。 C.微文化重要特征之一是信息生产和传播的自主性,特征之二是实现了信息的充分交 流、互动和对话,建构了一个新型的公共空间。 D.微文化可以扩大信息的交流,拒绝信息自上而下灌输,但同时也有负面效应,它使 我们达成大规模的社会整合和社会共识变得更加困难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微信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方式,可以让人们体验到其所代表的更亲切、随和、灵活
流、拒绝信息自上而下灌输的同时,也造成了人际交往的部落化、江湖化和小圈子化,使得 大规模的社会整合、大规模的社会共识的达成变得更加困难。最后,被消费主义裹挟的微生 活可能使我们过度迷恋私人生活中的“小物件”“小玩意”,从而丧失了现代公民所应该具备的 责任、理想、视野和胸怀。 所有由“微”带来的这一切,都为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以及政府管理部门提供了新的机 遇,也使他们面临新的挑战。只有充分认识微时代微文化的特征,充分肯定它们的积极意义, 同时充分警惕其消极后果,我们的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才能更加有效,我们的社会科学和人 文科学研究才能与时俱进。 (摘编自陶东风《微文化需大 关注》) 1. 下列关于原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微时代”出现了一些新兴的传播方式、文化形态、经济活动形态和日常生活形态, 它们具有动态化、去中心化等诸多特征。 B.以前我们的文化以大为特征,该特征导致了许多现代问题的出现,而信息社会向我 们展示了“微”的魅力和“小”的美好。 C.“微”是一种传播技术和方式,也是一种文化理想和审美理想,微文化透露出这个时 代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的历史性转型的信息。 D.微文化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以及政府管理部门需正确面对, 既要肯定其积极意义,又要警惕其消极后果。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微文化发展更为迅猛,同时深入影响社会文化和日常生活, 让人们逐渐体会到“微”和“小”的优点。 B.微文化张扬个性,它是一种平民文化、草根文化。真正的“草根”借助微技术更加便 捷地参与社会,是微时代权利更加分散的表现。 C.微文化重要特征之一是信息生产和传播的自主性,特征之二是实现了信息的充分交 流、互动和对话,建构了一个新型的公共空间。 D.微文化可以扩大信息的交流,拒绝信息自上而下灌输,但同时也有负面效应,它使 我们达成大规模的社会整合和社会共识变得更加困难。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微信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方式,可以让人们体验到其所代表的更亲切、随和、灵活
更个性化和人性化的生活样态和文化风格。 B.青年能成为微文化的主力军,是因为微时代科技日新月异,生活方式、交往方式、 生产和传播方式日新月异,青年人能更快地接受和适应 C.人际交往小圈子化,大规模的社会共识难以达成,公民丧失了应具备的责任和胸怀 这些都是微时代产生的“不完美” D.如果想让我们的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更加有效,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与时俱进 就要充分认识微时代微文化的特征,认清其优劣。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戏剧是时代演变中的人生 陆怡彤远山 她像极了一位童心未泯的邻家奶奶,有着正午阳光一般的笑容。侃侃而谈中,她的话语 流露出对人生与戏剧的睿智思考,眼神里满是岁月沉淀的坚定之光。这便是我们对陈薪伊的 印象 前不久,由陈薪伊执导的话剧《哈姆雷特》在国家大剧院结束了长达8天的演出。这位 年届耄耋的中国女导演,以自己的人生感念和戏剧探索,为全世界纪念文学巨匠莎士比亚的 2016年画上了一个韵味悠长的句号 陈薪伊说,自己与莎士比亚的故事始于20世纪50年代。那时,她看过两部莎翁作品的 电影,苏联邦达尔邱克主演的《奧赛罗》和英国奥利弗导演并主演的《哈姆雷特》。她顺着 他们的思路认识了一个忧郁的王子“哈姆雷特”。20世纪80年代初,陈薪伊开始学习导演专 业,对戏剧的硏读让她对莎士比亚的认识慢慢成熟起来,莎剧对人性犀利的解剖让她懂得“经 典”与“大师”的含义。在中央戏剧学院的排演剧目中,她是《麦克白》分场导演之一,并在 剧中扮演了麦克白夫人。1986年,陈薪伊执导的《奥赛罗》参加中国第一届国际莎士比亚 戏剧节,引起强烈反响,她因此被评为当年“全国十佳导演”之一。时隔30年,在莎士比亚 逝世400周年的这个时间节点,陈薪伊再次走进莎士比亚的悲剧世界 如何才能排演岀与众不同的《哈姆雷特》?如何才能引导中国观众读懂《哈姆雷特》 这些问题在陈薪伊的脑海中不断地徘徊着,直至她再次打开《哈姆雷特》的中文译本,翻译 家朱生豪走进了她的视野。一个火花闪现,“答案就在这里”。 朱生豪,32年的短暂人生,翻译了31部莎士比亚剧作。提起译笔的那一刻,朱生豪勉 励自己:“从今天起,我埋葬了青春的游戏,肩挑人生的负担,做一个坚毅的英雄。”在日本
更个性化和人性化的生活样态和文化风格。 B.青年能成为微文化的主力军,是因为微时代科技日新月异,生活方式、交往方式、 生产和传播方式日新月异,青年人能更快地接受和适应。 C.人际交往小圈子化,大规模的社会共识难以达成,公民丧失了应具备的责任和胸怀, 这些都是微时代产生的“不完美”。 D.如果想让我们的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更加有效,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与时俱进, 就要充分认识微时代微文化的特征,认清其优劣。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4~6 题。 戏剧是时代演变中的人生 陆怡彤 远 山 她像极了一位童心未泯的邻家奶奶,有着正午阳光一般的笑容。侃侃而谈中,她的话语 流露出对人生与戏剧的睿智思考,眼神里满是岁月沉淀的坚定之光。这便是我们对陈薪伊的 印象。 前不久,由陈薪伊执导的话剧《哈姆雷特》在国家大剧院结束了长达 8 天的演出。这位 年届耄耋的中国女导演,以自己的人生感念和戏剧探索,为全世界纪念文学巨匠莎士比亚的 2016 年画上了一个韵味悠长的句号。 陈薪伊说,自己与莎士比亚的故事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那时,她看过两部莎翁作品的 电影,苏联邦达尔邱克主演的《奥赛罗》和英国奥利弗导演并主演的《哈姆雷特》。她顺着 他们的思路认识了一个忧郁的王子“哈姆雷特”。20 世纪 80 年代初,陈薪伊开始学习导演专 业,对戏剧的研读让她对莎士比亚的认识慢慢成熟起来,莎剧对人性犀利的解剖让她懂得“经 典”与“大师”的含义。在中央戏剧学院的排演剧目中,她是《麦克白》分场导演之一,并在 剧中扮演了麦克白夫人。1986 年,陈薪伊执导的《奥赛罗》参加中国第一届国际莎士比亚 戏剧节,引起强烈反响,她因此被评为当年“全国十佳导演”之一。时隔 30 年,在莎士比亚 逝世 400 周年的这个时间节点,陈薪伊再次走进莎士比亚的悲剧世界。 如何才能排演出与众不同的《哈姆雷特》?如何才能引导中国观众读懂《哈姆雷特》? 这些问题在陈薪伊的脑海中不断地徘徊着,直至她再次打开《哈姆雷特》的中文译本,翻译 家朱生豪走进了她的视野。一个火花闪现,“答案就在这里”。 朱生豪,32 年的短暂人生,翻译了 31 部莎士比亚剧作。提起译笔的那一刻,朱生豪勉 励自己:“从今天起,我埋葬了青春的游戏,肩挑人生的负担,做一个坚毅的英雄。”在日本
侵华战争期间,朱生豪曾听到一位日本学者说中国没有莎士比亚翻译,所以他决定要坚持翻 译莎翁剧作,就好像他来人间就为了翻译这一件事。这仿佛是他一个人的抗战。他一个人在 轰炸机的威胁之下,在轰炸上海的炮火声中,完成了自己的翻译。当《哈姆雷特》的手稿被 炸毁以后,他又重新再来。陈薪伊忘不掉那昏暗的小屋与破旧的床,忘不掉朱生豪头上的轰 炸机螺旋桨,忘不掉屋外的狂轰滥炸,仿佛被烧焦的手稿还挥不去地飘零在半空中 犹如一颗石子,在她的内心荡起波澜。这一次,她在朱生豪的《哈姆雷特》译本中读到 更多的是共鸣。朱生豪将出场两次且只有几句台词的挪威王子小福丁布拉斯放在了人物表的 第三位。在陈薪伊看来,满是亢奋与激情的朱生豪是在用言出即行的小福丁布拉斯来观照哈 姆雷特。于是,她在话剧《哈姆雷特》中加入了朱生豪的故事,由演员佟瑞欣一人分饰二角 来完成。她解释说:“朱生豪有着令我崇尚的理想人性,即莎士比亚崇尚的理想人-激情 与理智相结合的完美人性。”在剧中朱生豪顽强的生命力、坚强的意志力与哈姆雷特怠惰延 宕的性格、懦弱犹豫的内心形成了一种对抗。”在这部悲剧中,她期望“无冕之王”朱生豪和 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表演转换能够唤醒观众,希望人们可以用对比的思维重新判断那个被粉 饰过的白马王子,从而拷问每一个和自己有关的细枝末节,去做一个言出必行的人。曾执导 过京剧《商鞅》的陈薪伊,在大多数导演退居幕后的这个年纪,仍然选择了舞台第一线,“言 出必行”何尝不是投射了她的艺术人生。 这版《哈姆雷特》让人难忘的还有那些“中国味道”的细节。舞台布景里中国建筑元素的 运用,昆曲《牡丹亭》音乐的加入,等等,都是现场观众的会心之处。如何令中西文化和谐 融洽地共处一个空间,大概是每一个戏剧人都要探索的时代命题。陈薪伊说:“虽然许多戏 剧的处理是在解剖哈姆雷特,但我不能让哈姆雷特失去莎士比亚戏剧中高贵的气质和高雅的 风韵。因而,我用高贵的气质去融合不同的剧种。比如,我加了一段《牡丹亭》的音乐,因 为无论是花园殉情,还是父亲在感情路上的阻隔,奥菲利亚和杜丽娘都是十分相似的。” “最重要的是,你必须对自己忠实。”这是《哈姆雷特》里的一句经典台词。这也正是陈 薪伊的戏剧初心。因为忠于自己,她日夜琢磨如何更好地呈现那些也许只能在显微镜下才能 看到的细节:因为忠于自己,她渴望用莎士比亚的精神去反观人性,让人类看一看自己发展 演变的模型:因为忠于自己,她将生命和时间都交付于舞台,把舞台视为不能亵渎的神圣的 殿堂,努力用思想和世界观去诠释戏剧作品,感召观众。“我的人生是随着时代而演变的戏 剧人生,我的戏剧是时代演变中的人生戏剧。”这便是陈薪伊和她的戏剧人生观。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1月5日,有删节)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侵华战争期间,朱生豪曾听到一位日本学者说中国没有莎士比亚翻译,所以他决定要坚持翻 译莎翁剧作,就好像他来人间就为了翻译这一件事。这仿佛是他一个人的抗战。他一个人在 轰炸机的威胁之下,在轰炸上海的炮火声中,完成了自己的翻译。当《哈姆雷特》的手稿被 炸毁以后,他又重新再来。陈薪伊忘不掉那昏暗的小屋与破旧的床,忘不掉朱生豪头上的轰 炸机螺旋桨,忘不掉屋外的狂轰滥炸,仿佛被烧焦的手稿还挥不去地飘零在半空中。 犹如一颗石子,在她的内心荡起波澜。这一次,她在朱生豪的《哈姆雷特》译本中读到 更多的是共鸣。朱生豪将出场两次且只有几句台词的挪威王子小福丁布拉斯放在了人物表的 第三位。在陈薪伊看来,满是亢奋与激情的朱生豪是在用言出即行的小福丁布拉斯来观照哈 姆雷特。于是,她在话剧《哈姆雷特》中加入了朱生豪的故事,由演员佟瑞欣一人分饰二角 来完成。她解释说:“朱生豪有着令我崇尚的理想人性,即莎士比亚崇尚的理想人——激情 与理智相结合的完美人性。”“在剧中朱生豪顽强的生命力、坚强的意志力与哈姆雷特怠惰延 宕的性格、懦弱犹豫的内心形成了一种对抗。”在这部悲剧中,她期望“无冕之王”朱生豪和 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表演转换能够唤醒观众,希望人们可以用对比的思维重新判断那个被粉 饰过的白马王子,从而拷问每一个和自己有关的细枝末节,去做一个言出必行的人。曾执导 过京剧《商鞅》的陈薪伊,在大多数导演退居幕后的这个年纪,仍然选择了舞台第一线,“言 出必行”何尝不是投射了她的艺术人生。 这版《哈姆雷特》让人难忘的还有那些“中国味道”的细节。舞台布景里中国建筑元素的 运用,昆曲《牡丹亭》音乐的加入,等等,都是现场观众的会心之处。如何令中西文化和谐 融洽地共处一个空间,大概是每一个戏剧人都要探索的时代命题。陈薪伊说:“虽然许多戏 剧的处理是在解剖哈姆雷特,但我不能让哈姆雷特失去莎士比亚戏剧中高贵的气质和高雅的 风韵。因而,我用高贵的气质去融合不同的剧种。比如,我加了一段《牡丹亭》的音乐,因 为无论是花园殉情,还是父亲在感情路上的阻隔,奥菲利亚和杜丽娘都是十分相似的。” “最重要的是,你必须对自己忠实。”这是《哈姆雷特》里的一句经典台词。这也正是陈 薪伊的戏剧初心。因为忠于自己,她日夜琢磨如何更好地呈现那些也许只能在显微镜下才能 看到的细节;因为忠于自己,她渴望用莎士比亚的精神去反观人性,让人类看一看自己发展 演变的模型;因为忠于自己,她将生命和时间都交付于舞台,把舞台视为不能亵渎的神圣的 殿堂,努力用思想和世界观去诠释戏剧作品,感召观众。“我的人生是随着时代而演变的戏 剧人生,我的戏剧是时代演变中的人生戏剧。”这便是陈薪伊和她的戏剧人生观。 (选自《人民日报》2017 年 1 月 5 日,有删节) 4.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 )
A.话剧《哈姆雷特》融入了陈薪伊对人生的理解和对戏剧的探索,因此显得与众不同 B.硏读戏剧让陈薪伊对莎士比亚的认识逐渐成熟,使她认识了忧郁王子“哈姆雷特”, 懂得“经典”大师”的含义。 C.陈薪伊在她导演的《哈姆雷特》中努力探索戏剧的时代命题,融入了许多中国建筑 元素,使得中西文化有机融合。 D.“你必须对自己忠实”是陈薪伊的戏剧初心,因为忠于自己,她将生命和时间倾注于 舞台,用自己的思想去诠释戏剧。 5.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4分)()() A.开头运用细节描写,如“童心未泯”“正午阳光一般的”睿智”“坚定”等词,浓墨重彩 地描写陈薪伊的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B.第二段交代了文章的缘起是陈薪伊成功执导话剧《哈姆雷特》,其中“长达8天的演 出”韵味悠长”等词语饱含作者褒扬赞叹之情 C.文中插叙朱生豪矢志翻译莎剧的事迹,这并非闲笔,因为陈薪伊在阅读他的《哈姆 雷特》译本中产生共鸣,才决定导演《哈姆雷特》。 D.陈薪伊在《哈姆雷特》中加入昆曲《牡丹亭》的音乐,就是为了证明她“言出必行” 的艺术人生 E.陈薪伊在她所执导的话剧《哈姆雷特》中加入朱生豪的故事,意在诠释其为自己所 崇尚的理想人性,即激情与理智相结合的完美人性。 6.陈薪伊导演的《哈姆雷特》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扎西的菜园子 邢庆杰 扎西的菜园子,是来自山东的援藏干部老马帮扶着弄起来的。 扎西本来对种菜不感兴趣,他已经习惯了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放牧生涯。可当他看到老马 什么都亲自动手,从翻地、施牛粪、扎棚、育苗,都盯在菜地里干,就不好意思推辞了。 西一不好意思,干起活来的时候就特别卖力气。 转眼就要过中秋节了,老马休假回山东。临走,他对扎西详细地交代了管理菜园子的 方法。回到家后的第二天中午,饭后,老马正斜歪在沙发上看电视,手机响了。他接起来, 就听到扎西急促的声音:“马顾问!马顾问!你快回来吧!出大事了!
A.话剧《哈姆雷特》融入了陈薪伊对人生的理解和对戏剧的探索,因此显得与众不同。 B.研读戏剧让陈薪伊对莎士比亚的认识逐渐成熟,使她认识了忧郁王子“哈姆雷特”, 懂得“经典”“大师”的含义。 C.陈薪伊在她导演的《哈姆雷特》中努力探索戏剧的时代命题,融入了许多中国建筑 元素,使得中西文化有机融合。 D.“你必须对自己忠实”是陈薪伊的戏剧初心,因为忠于自己,她将生命和时间倾注于 舞台,用自己的思想去诠释戏剧。 5.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4 分) ( )( ) A.开头运用细节描写,如“童心未泯”“正午阳光一般的”“睿智”“坚定”等词,浓墨重彩 地描写陈薪伊的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B.第二段交代了文章的缘起是陈薪伊成功执导话剧《哈姆雷特》,其中“长达 8 天的演 出”“韵味悠长”等词语饱含作者褒扬赞叹之情。 C.文中插叙朱生豪矢志翻译莎剧的事迹,这并非闲笔,因为陈薪伊在阅读他的《哈姆 雷特》译本中产生共鸣,才决定导演《哈姆雷特》。 D.陈薪伊在《哈姆雷特》中加入昆曲《牡丹亭》的音乐,就是为了证明她“言出必行” 的艺术人生。 E.陈薪伊在她所执导的话剧《哈姆雷特》中加入朱生豪的故事,意在诠释其为自己所 崇尚的理想人性,即激情与理智相结合的完美人性。 6. 陈薪伊导演的《哈姆雷特》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扎西的菜园子 邢庆杰 扎西的菜园子,是来自山东的援藏干部老马帮扶着弄起来的。 扎西本来对种菜不感兴趣,他已经习惯了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放牧生涯。可当他看到老马 什么都亲自动手,从翻地、施牛粪、扎棚、育苗,都盯在菜地里干,就不好意思推辞了。扎 西一不好意思,干起活来的时候就特别卖力气。 一转眼就要过中秋节了,老马休假回山东。临走,他对扎西详细地交代了管理菜园子的 方法。回到家后的第二天中午,饭后,老马正斜歪在沙发上看电视,手机响了。他接起来, 就听到扎西急促的声音:“马顾问!马顾问!你快回来吧!出大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