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核心素养必考六大“母题” 2017届高考六大话题及作文题预测 来源:四川语文社区Q群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在北京发布。“中国学 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 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 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据悉,“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事关今后的课标修订、课程建设、学生评价等 众多事项,因此也被誉为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标的“源头”、中髙考评价 的“风向标”。而这其中的六大素养甚至可以看作是2017年高考作文必考的六 大“母题”。为此,本刊特邀多位对高考作文命题有深入研究的髙中名师,依据 这六大“母题”,对2017年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进行权威解读,并结合往年高 考作文真题,对2017年高考作文命题做出预测,以期为大家的高考作文备考助 力 “母题”之一:人文底蕴 母题”阐述 什么是人文底蕴?一般来说,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包括人文景观、 人文科学、人文精神三个方面。而底蕴则包含着三层含义:文明的积累、蕴涵的 才识、深刻的含义。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 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 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1.人文积淀 重点: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 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 “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指向很明确,有意识地去做就可以了。“认识方法和 实践方法”中的“认识”是指了解和掌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实践”是指 用实际行动改造世界和社会。这两点需要我们拿出自己的智慧,并做到长期坚持 训练自己 2.人文情怀 重点: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能关切人的生存、发 展 和幸福等。 情怀是指充满着某种感情的心境,而感情是指对人或对事物关切、喜爱的心情。 我们培养起了对人文领域的一切人或事物关切、喜爱的心情,拥有人文情怀自然 就水到渠成了。 3.审美情趣 重点: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 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 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 审美是体味品评人、事物或艺术品的美;情趣,则是指人的性情和志趣、情调和 趣味。当我们知道这里的艺术领域主要包括文学、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电 影、曲艺等后,有意识地坚持用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等方法去体味品评,即 可培养起健康的审美情趣
关注核心素养 必考六大“母题” ——2017 届高考六大话题及作文题预测 来源:四川语文社区 QQ 群 2016 年 9 月 13 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在北京发布。“中国学 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 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 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据悉,“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事关今后的课标修订、课程建设、学生评价等 众多事项,因此也被誉为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标的“源头”、中高考评价 的“风向标”。而这其中的六大素养甚至可以看作是 2017 年高考作文必考的六 大“母题”。为此,本刊特邀多位对高考作文命题有深入研究的高中名师,依据 这六大“母题”,对 2017 年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进行权威解读,并结合往年高 考作文真题,对 2017 年高考作文命题做出预测,以期为大家的高考作文备考助 力! “母题”之一:人文底蕴 母题”阐述 什么是人文底蕴?一般来说,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包括人文景观、 人文科学、人文精神三个方面。而底蕴则包含着三层含义:文明的积累、蕴涵的 才识、深刻的含义。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 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 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1. 人文积淀 重点: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 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 “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指向很明确,有意识地去做就可以了。“认识方法和 实践方法”中的“认识”是指了解和掌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实践”是指 用实际行动改造世界和社会。这两点需要我们拿出自己的智慧,并做到长期坚持 训练自己。 2. 人文情怀 重点: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能关切人的生存、发 展和幸福等。 情怀是指充满着某种感情的心境,而感情是指对人或对事物关切、喜爱的心情。 我们培养起了对人文领域的一切人或事物关切、喜爱的心情,拥有人文情怀自然 就水到渠成了。 3. 审美情趣 重点: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 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 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 审美是体味品评人、事物或艺术品的美;情趣,则是指人的性情和志趣、情调和 趣味。当我们知道这里的艺术领域主要包括文学、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电 影、曲艺等后,有意识地坚持用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等方法去体味品评,即 可培养起健康的审美情趣
真题解析 1.2015年高考浙江卷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褊急则为文急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 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 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 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②文体明确,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 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考查考生“审美情趣”的题目。题目虽然在立意上十分明 确,但是在素材的要求上有一定的难度,一定要是文学家或者是艺术家的例子。 要求考生既要熟悉作家,更要熟悉作品的风格志趣。一言以蔽之,本题比拼的是 考生的阅读底蕴。中国传统强调“颜文合一”,文如其人,人如其文,文章是修 身养性的手段;外国则认为写作仅是一种技艺,与人品无关。如果从这方面切入 会写出不一样的文章。文如其人是少数,绝大多数的作者品性与文字风格没有必 然关系,蝇营狗苟者也能写出磅礴大气的文字。如要写出其中的深意,则需要考 生眼观社会,有一定的辩证思考能力 2.2016年高考山东卷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 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 方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 征鲜明 解析:人应该怎样生活?做什么事都要有充分的准备,要适当地减负,要保持好 的心态,缺着不灰心,得着也不得意……这些自然地体现出了写作者对“人的生 存、发展和幸福等”方面的关切。 3.2015年高考北京卷作文试题 《说起梅花》表达了作者对梅花“深入灵魂的热爱”。在你的生活中,哪一种物 使你产生了“深入灵魂的热爱”,这样的热爱为什么能深入你的灵魂? 请以“深入灵魂的热爱”为题作文。 要求:自选一物(植物、动物或器物。梅花除外),可议论,可叙述,可抒情, 文体不限。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解析:“梅花”,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自选一物”体现出学生“发 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的素养。写作中,需要明确此物本 身的特点以及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情感内涵等,这便涉及“人文积淀”;而此 物又是怎样让“我”热爱它,热爱又是怎样深入“我”的灵魂的,很自然地又回 到了对“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方面的关切上。 命题预测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真题解析 1. 2015 年高考浙江卷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褊急则为文急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 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 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 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 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②文体明确,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 800 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考查考生“审美情趣”的题目。题目虽然在立意上十分明 确,但是在素材的要求上有一定的难度,一定要是文学家或者是艺术家的例子。 要求考生既要熟悉作家,更要熟悉作品的风格志趣。一言以蔽之,本题比拼的是 考生的阅读底蕴。中国传统强调“颜文合一”,文如其人,人如其文,文章是修 身养性的手段;外国则认为写作仅是一种技艺,与人品无关。如果从这方面切入, 会写出不一样的文章。文如其人是少数,绝大多数的作者品性与文字风格没有必 然关系,蝇营狗苟者也能写出磅礴大气的文字。如要写出其中的深意,则需要考 生眼观社会,有一定的辩证思考能力。 2. 2016 年高考山东卷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 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 方……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 征鲜明。 解析:人应该怎样生活?做什么事都要有充分的准备,要适当地减负,要保持好 的心态,缺着不灰心,得着也不得意……这些自然地体现出了写作者对“人的生 存、发展和幸福等”方面的关切。 3.2015 年高考北京卷作文试题 《说起梅花》表达了作者对梅花“深入灵魂的热爱”。在你的生活中,哪一种物 使你产生了“深入灵魂的热爱”,这样的热爱为什么能深入你的灵魂? 请以“深入灵魂的热爱”为题作文。 要求:自选一物(植物、动物或器物。梅花除外),可议论,可叙述,可抒情, 文体不限。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解析:“梅花”,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自选一物”体现出学生“发 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的素养。写作中,需要明确此物本 身的特点以及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情感内涵等,这便涉及“人文积淀”;而此 物又是怎样让“我”热爱它,热爱又是怎样深入“我”的灵魂的,很自然地又回 到了对“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方面的关切上。 命题预测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深秋,北京郊区的潭柘寺。千年古树前排起了顶礼膜拜的长队,白发苍苍的老人, 对着古树闭目祈福,神情专注,良久方罢。 棵古树为什么能够激发人们的敬畏之心?或许是因为古树是时间的一个具象 符号,人们向古树祈祷,实际上是在向时间表达敬畏。而时间的深沉力量,正在 于其涵养了文化,塑造了一个民族的精神与心灵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 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津:材料的事件是老人对古树顶礼膜拜,关键词是“敬畏”,文章立意的 重点应该放在谈自己对“敬畏”的理解。同时,材料中还出现了一个词语“时 间”,突显的是一种历史感,是一则比较典型的体现人文情怀的材料。写作时, 可以从审美的角度,以古树为审美对象,谈敬畏;也可以跳出材料,写敬畏其他 的事物,评述敬畏对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的影响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不久前,法国首都巴黎的市长宣布将对市区老式书报亭进行改造,谁知却引来了 潮水般的反对声。“新书报亭的设计看起来像垃圾箱”“这是在破坏巴黎的浪漫 文化”…媒体的冷嘲热讽,市民签字请愿,让巴黎市政府一时间陷入了进退不 得的尴尬局面 在巴黎市民看来,老式书报亭这个诞生于150多年前的绿色穹顶小屋,早已和卢 浮宫、巴黎圣母院以及埃菲尔铁塔一道,成为巴黎城市文化的一部分。有人感慨, 巴黎若没有书报亭,就像伦敦没有红色电话亭,纽约没有黄色出租车,似乎整个 城市都变得不完整了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 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津:材料涉及人文景观,隐含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多样性的内容,写作时 展示写作者的审美情趣。可从保护文化传统与推进时代进步这两者的辨证关系上 立意。比如:避免对旧事物“一刀切”,顺应时代发展,精准把握需求,才能实 现消费需求与文化传承的双赢。 “母题”之二:科学精神 母题”阐述 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 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 点 理性思维 重点: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 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 题、指导行为等。 理性思维,要求有明确的思维方向,有充分的思维依据,能对事物或问题进行观 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 高中学生“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 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 思维”。 2.批判质疑
深秋,北京郊区的潭柘寺。千年古树前排起了顶礼膜拜的长队,白发苍苍的老人, 对着古树闭目祈福,神情专注,良久方罢。 一棵古树为什么能够激发人们的敬畏之心?或许是因为古树是时间的一个具象 符号,人们向古树祈祷,实际上是在向时间表达敬畏。而时间的深沉力量,正在 于其涵养了文化,塑造了一个民族的精神与心灵。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 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津:材料的事件是老人对古树顶礼膜拜,关键词是“敬畏”,文章立意的 重点应该放在谈自己对“敬畏”的理解。同时,材料中还出现了一个词语“时 间”,突显的是一种历史感,是一则比较典型的体现人文情怀的材料。写作时, 可以从审美的角度,以古树为审美对象,谈敬畏;也可以跳出材料,写敬畏其他 的事物,评述敬畏对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的影响。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不久前,法国首都巴黎的市长宣布将对市区老式书报亭进行改造,谁知却引来了 潮水般的反对声。“新书报亭的设计看起来像垃圾箱”“这是在破坏巴黎的浪漫 文化”……媒体的冷嘲热讽,市民签字请愿,让巴黎市政府一时间陷入了进退不 得的尴尬局面。 在巴黎市民看来,老式书报亭这个诞生于 150 多年前的绿色穹顶小屋,早已和卢 浮宫、巴黎圣母院以及埃菲尔铁塔一道,成为巴黎城市文化的一部分。有人感慨, 巴黎若没有书报亭,就像伦敦没有红色电话亭,纽约没有黄色出租车,似乎整个 城市都变得不完整了。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 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津:材料涉及人文景观,隐含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多样性的内容,写作时 展示写作者的审美情趣。可从保护文化传统与推进时代进步这两者的辨证关系上 立意。比如:避免对旧事物“一刀切”,顺应时代发展,精准把握需求,才能实 现消费需求与文化传承的双赢。 “母题”之二:科学精神 母题”阐述 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 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 点。 1. 理性思维 重点: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 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 题、指导行为等。 理性思维,要求有明确的思维方向,有充分的思维依据,能对事物或问题进行观 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 高中学生“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 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 思维”。 2.批判质疑
重点: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 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等 批判性思维的基本信念是:任何思想都没有受质疑、批判的豁免权,任何思想都 有为自己辩护的权利。在写作时,要具有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并能独立思 考、独立判断,不人云亦云,并且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做 出正确的选择和决定 3.勇于探究 重点: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能不畏困难,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能大胆尝试, 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等 想象力是人类创新的源泉,是一个人头脑中创造一个念头或思想画面的能力。高 中生要保持好奇心和想象力,不能迷信书本,迷信权威,也不能有畏难情绪,不 能浅尝辄止,要坚持不懈地进行探索,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 真题解析 1.2016年高考上海卷作文试题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 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 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解析:该不该以及怎么对他人的生活进行评价?应该如何面对他人对自己生活所 做的评价?让考生回答这些问题,能很好地考查考生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和勇于 探索的素养。让考生在或鼓励或批判之余,可以进一步探索人们评价的心理动因, 从而呼唤尊重,体现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2.2016年高考浙江卷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 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 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 场目击者”… 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 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标题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套作。 解析ε该材料能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对未来世界保持好奇心和探索欲。如何面对未 来世界的发展变化,也能很好地考查考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以及辩证地 分析问题,进一步做出选择和决定的能力。要注意,该题目不是让考生简单地谈 如何看待虚拟和现实的关系,而是讨论虚拟成为现实以后,我们如何对待的问题 3.2015年高考安徽卷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为了丰富中小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同学们领略科技的魅力,过一把尖端科技的瘾, 中科院某研究所推出了公众开放日系列科普活动。活动期间,科研人员特地设计 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同学们亲手操作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观察蝴蝶的翅膀
重点: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 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等。 批判性思维的基本信念是:任何思想都没有受质疑、批判的豁免权,任何思想都 有为自己辩护的权利。在写作时,要具有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并能独立思 考、独立判断,不人云亦云,并且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做 出正确的选择和决定。 3.勇于探究 重点: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能不畏困难,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能大胆尝试, 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等。 想象力是人类创新的源泉,是一个人头脑中创造一个念头或思想画面的能力。高 中生要保持好奇心和想象力,不能迷信书本,迷信权威,也不能有畏难情绪,不 能浅尝辄止,要坚持不懈地进行探索,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 真题解析 1. 2016 年高考上海卷作文试题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 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 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 800 字。 解析:该不该以及怎么对他人的生活进行评价?应该如何面对他人对自己生活所 做的评价?让考生回答这些问题,能很好地考查考生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和勇于 探索的素养。让考生在或鼓励或批判之余,可以进一步探索人们评价的心理动因, 从而呼唤尊重,体现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2. 2016 年高考浙江卷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 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 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 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 场目击者”…… 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 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章。 【注意】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标题自拟。③不少于 800 字。④不得抄袭、 套作。 解析:该材料能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对未来世界保持好奇心和探索欲。如何面对未 来世界的发展变化,也能很好地考查考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以及辩证地 分析问题,进一步做出选择和决定的能力。要注意,该题目不是让考生简单地谈 如何看待虚拟和现实的关系,而是讨论虚拟成为现实以后,我们如何对待的问题。 3. 2015 年高考安徽卷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为了丰富中小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同学们领略科技的魅力,过一把尖端科技的瘾, 中科院某研究所推出了公众开放日系列科普活动。活动期间,科研人员特地设计 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同学们亲手操作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观察蝴蝶的翅膀
通过这台可以看清纳米尺度物体三维结构的显微镜,同学们惊奇地发现:原本色 彩斑斓的蝴蝶翅膀竟然失去了色彩,显现出奇妙的凹凸不平的结构 原来,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只是因为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才会在光线的照 射下呈现出缤纷的色彩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 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这道题现代感很强,又贴近学生生活,还能激发想象,考生有很多发挥的空间 因为材料中没有直接点明题旨的中心句,没有直接的价值判断,这无疑增加了审 题立意的难度,但“凡事有一弊必有一利”,换个视角来看,这也给考生提供了 更大的发挥和想象的空间。考生以第一段为立足点,可以写激发兴趣,培养探索 精神等。因为这是活动的目的,自然也是命题者的目的一一就是想通过高考作文 的形式,引领广大青年考生正确认识科技的魅力,弘扬一种求真探索的科学精神。 命题预测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大学进行了一场与“心灵鸡汤”有关的辩论赛。正方“鸡汤”与反方“反鸡 汤”围绕着“如何面对自身的失败”这一话题展开舌战,争论激烈。 当你“又丑又穷”时,“鸡汤”认为只要努力就能“迎娶白富美”,“反鸡汤” 则告诉你休想做白日梦。 当你没有把握时,“鸡汤”鼓励你“你是最棒的”,“反鸡汤”则说“先掂量掂 量自己吧”…… “鸡汤”喜欢进行心理按摩,要你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反鸡汤”则喜欢给你当 头一棒,要你认清现实。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 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津:该题考查考生理性思维和批判质疑思维。人在长期面对失败时,常常 会产生“习得性无助”,而这时,人们最需要的其实不是“如何解决”,而是“如 何相信自己可以解决”,这正是“心灵鸡汤”大有市场的原因。立意时,可以肯 定“鸡汤文”的积极作用;也可以从“鸡汤文”对人们的麻醉作用入手,支持 “反鸡汤”;也可以将二者辩证地结合起来,呼吁人们喝“心灵鸡汤”时,也 认清现实,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常州一6岁小男孩,看见一个小女孩落水,他没有惊慌失措,而是让另一个小伙 伴去喊大人,自己则留下来安慰小女孩不要害怕。看到小女孩离岸并不太远,他 跑去岸边小心翼翼地伸出手去拉小女孩,最终奋力将小女孩拉上岸。当地警方为 他申报了见义勇为奖。他靠自己的冷静和机智,既救了落水者,又保证了自己的 安全,还有人称赞他“见义智为” 你对这种现象有怎样的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要求:(1)自拟 题目;(2)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津:该题考查考生理性思维。尊重事实和证据,就是要看具体的情形,而 不是凭空议论;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就是要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立意:“为”是“勇”的前提,“不为”不能叫做“见义
通过这台可以看清纳米尺度物体三维结构的显微镜,同学们惊奇地发现:原本色 彩斑斓的蝴蝶翅膀竟然失去了色彩,显现出奇妙的凹凸不平的结构。 原来,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只是因为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才会在光线的照 射下呈现出缤纷的色彩……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 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这道题现代感很强,又贴近学生生活,还能激发想象,考生有很多发挥的空间。 因为材料中没有直接点明题旨的中心句,没有直接的价值判断,这无疑增加了审 题立意的难度,但“凡事有一弊必有一利”,换个视角来看,这也给考生提供了 更大的发挥和想象的空间。考生以第一段为立足点,可以写激发兴趣,培养探索 精神等。因为这是活动的目的,自然也是命题者的目的——就是想通过高考作文 的形式,引领广大青年考生正确认识科技的魅力,弘扬一种求真探索的科学精神。 命题预测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某大学进行了一场与“心灵鸡汤”有关的辩论赛。正方“鸡汤”与反方“反鸡 汤”围绕着“如何面对自身的失败”这一话题展开舌战,争论激烈。 当你“又丑又穷”时,“鸡汤”认为只要努力就能“迎娶白富美”,“反鸡汤” 则告诉你休想做白日梦。 当你没有把握时,“鸡汤”鼓励你“你是最棒的”,“反鸡汤”则说“先掂量掂 量自己吧”…… “鸡汤”喜欢进行心理按摩,要你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反鸡汤”则喜欢给你当 头一棒,要你认清现实。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 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津:该题考查考生理性思维和批判质疑思维。人在长期面对失败时,常常 会产生“习得性无助”,而这时,人们最需要的其实不是“如何解决”,而是“如 何相信自己可以解决”,这正是“心灵鸡汤”大有市场的原因。立意时,可以肯 定“鸡汤文”的积极作用;也可以从“鸡汤文”对人们的麻醉作用入手,支持 “反鸡汤”;也可以将二者辩证地结合起来,呼吁人们喝 “心灵鸡汤”时,也 认清现实,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常州一 6 岁小男孩,看见一个小女孩落水,他没有惊慌失措,而是让另一个小伙 伴去喊大人,自己则留下来安慰小女孩不要害怕。看到小女孩离岸并不太远,他 跑去岸边小心翼翼地伸出手去拉小女孩,最终奋力将小女孩拉上岸。当地警方为 他申报了见义勇为奖。他靠自己的冷静和机智,既救了落水者,又保证了自己的 安全,还有人称赞他“见义智为”。 你对这种现象有怎样的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要求:(1)自拟 题目;(2)不少于 800 字。 写作指津:该题考查考生理性思维。尊重事实和证据,就是要看具体的情形,而 不是凭空议论;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就是要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立意:“为”是“勇”的前提,“不为”不能叫做“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