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甘肃省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 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 上作答无效。其中,单项选择题的答案按照题号填涂在答题卡上,多项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 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第I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位新锐设计师受梵高名画《星空》的启发,设计出一条“夜光自行车道”,路面上镶 嵌着成千上万颗发着蓝绿色微光的小石头,如同银河洒落人间,令人叫绝。设计师认为,技 术不应是坚硬麻木的存在,而应“以一种更具交互性和诗意的方式强化我们的 感受能力” 的确,技术并不只具有实用价值,亦可以是审美价值的摇篮。中国的陶瓷闻名遐迩,丝 绸远销世界,古代建筑令人陶醉,皆因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相得益彰。技术满足人的物质需 要,艺术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技术与诗意融合,更能熏染出高品质的生活。当我们向科技的 诗意一面投去更多关注,就不难发现,技术也可以充满温度和情怀,饱含灵性和魅力。 国内外—些城市,涌现岀一种叫做“垂直森林″的新式建筑,层层种下乔木、灌木和草 本植物,让绿植充满建筑空间。传统观念里,城市的钢筋水泥冈格冋绿色自然格格不入,“垂 直森林”的建筑设计却成功地让人与自然超越空间局限融合在一起,为“诗意的栖居″创造 了无限可能。在南方医科大学人体标本陈列馆,我国现代临床解剖学奠基人钟世镇院士创新 标本制作方法,让各类人体铸型标本如珊瑚、水晶般精美,令参观者心情放松,不仅摆脱了 对“解剖”的莫名恐惧,更对探索人体奥秘充满了兴趣 科学同样要有美感,技术创新也能很诗意。如果把科技比作繁茂的大树,效率和性能是 其树干,人文要素则近乎于树枝和树叶。没有树千,枝叶无所依存;剥掉树皮,去除叶子 树干不过是根木头。科技不能只有理性思维而缺少“诗性思维”,否则就难免枯燥无趣。以 城市规划来说,许多城市的新城区道路宽度、公共广场都唯宽大是从,不仅不讲科学,实际 上也诗意无存,既浪费也没有特色。 技术的诗意”,其实不是铺陈、夸张、搞怪,而是“得天之道,其事若自然”。如同 庖丁解牛始终按照其结构特征用刀在顺应自然求至善中尽显智慧和技艺。其中凝聚着“真ˆ 一尊重规律、以道驭术;凝聚着“善″一简约利物、惠而不费;凝聚着“美″一巧夺天工、 出神入化。多些“技术的诗意”,实质正是遵守技术伦理,把创意和人文有机融合,用“人 的尺度”统摄技术,给人更多便利感受和美的体验 为什么有些技术成果缺乏良好用户体验?不是技术创新能力达不到而是在贪多求快的 浮躁心理驱使下主动放弃了对诗意的探求。这提醒我们,无论是规划设计还是科学硏究都极 貝专业性,决策者有必要多咨询专业人土意见,防止“政绩冲动”和“商业驱使”误导决策 切技术创新的目的都在于提升生活品质,理应多从人文领域寻求灵感启发和精神支柱,在 实用和审美并重中释放智慧和技艺 美是愉悦源泉,美也是巨大竞争力。科技之美,立足于“人的尺度”,内蕴着“技术为 体、文化为魂”的规律。让科技的真、善、美可观可触可感,我们才能最大程度地兑现“科 技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望。 (摘编自刘根生《技术也可以“诗意盎 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017 年 1 月甘肃省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 语 文 试 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O 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 ...................... 上作答无效。其中,单项选择题的答案按照题号填涂在答题卡上,多项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 ........................................ 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 第 I 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一位新锐设计师受梵高名画《星空》的启发,设计出一条“夜光自行车道”,路面上镶 嵌着成千上万颗发着蓝绿色微光的小石头,如同银河洒落人间,令人叫绝。设计师认为,技 术不应是坚硬麻木的存在,而应“以一种更具交互性和诗意的方式强化我们的 感受能力”。 的确,技术并不只具有实用价值,亦可以是审美价值的摇篮。中国的陶瓷闻名遐迩,丝 绸远销世界,古代建筑令人陶醉,皆因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相得益彰。技术满足人的物质需 要,艺术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技术与诗意融合,更能熏染出高品质的生活。当我们向科技的 诗意一面投去更多关注,就不难发现,技术也可以充满温度和情怀,饱含灵性和魅力。 国内外一些城市,涌现出一种叫做“垂直森林”的新式建筑,层层种下乔木、灌木和草 本植物,让绿植充满建筑空间。传统观念里,城市的钢筋水泥风格同绿色自然格格不入,“垂 直森林”的建筑设计却成功地让人与自然超越空间局限融合在一起,为“诗意的栖居”创造 了无限可能。在南方医科大学人体标本陈列馆,我国现代临床解剖学奠基人钟世镇院士创新 标本制作方法,让各类人体铸型标本如珊瑚、水晶般精美,令参观者心情放松,不仅摆脱了 对“解剖”的莫名恐惧,更对探索人体奥秘充满了兴趣。 科学同样要有美感,技术创新也能很诗意。如果把科技比作繁茂的大树,效率和性能是 其树干,人文要素则近乎于树枝和树叶。没有树干,枝叶无所依存;剥掉树皮,去除叶子, 树干不过是根木头。科技不能只有理性思维而缺少“诗性思维”,否则就难免枯燥无趣。以 城市规划来说,许多城市的新城区道路宽度、公共广场都唯宽大是从,不仅不讲科学,实际 上也诗意无存,既浪费也没有特色。 “技术的诗意”,其实不是铺陈、夸张、搞怪,而是“得天之道,其事若自然”。如同 庖丁解牛,始终按照其结构特征用刀,在顺应自然求至善中尽显智慧和技艺。其中凝聚着“真” —尊重规律、以道驭术;凝聚着“善”—简约利物、惠而不费;凝聚着“美”—巧夺天工、 出神入化。多些“技术的诗意”,实质正是遵守技术伦理,把创意和人文有机融合,用“人 的尺度”统摄技术,给人更多便利感受和美的体验。 为什么有些技术成果缺乏良好用户体验?不是技术创新能力达不到,而是在贪多求快的 浮躁心理驱使下主动放弃了对诗意的探求。这提醒我们,无论是规划设计还是科学研究都极 具专业性,决策者有必要多咨询专业人士意见,防止“政绩冲动”和“商业驱使”误导决策。 一切技术创新的目的都在于提升生活品质,理应多从人文领域寻求灵感启发和精神支柱,在 实用和审美并重中释放智慧和技艺。 美是愉悦源泉,美也是巨大竞争力。科技之美,立足于“人的尺度”,内蕴着“技术为 体、文化为魂”的规律。让科技的真、善、美可观可触可感,我们才能最大程度地兑现“科 技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望。 (摘编自刘根生《技术也可以“诗意盎 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受梵高名画《星空》的启发而设计出的“夜光自行车道”,路面镶嵌着成千上万颗发 着蓝绿色微光的小石头,如同银河洒落人间,令人叫绝。 B.中国的陶瓷闻名遐迩,丝绸远销世界,古代建筑令人陶醉,因为它们既有实用价值, 又有审美价值,且这两种价值交相映衬,相得益彰 C.“垂直森林”的建筑设计与传统观念里的钢筋水泥风格格格不入,让人与自然超越空 间局限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人的“诗意的栖居 D.“技术的诗意”,如同庖丁解牛那样在顺应自然求至善中尽显智慧和技艺,它并不是 铺陈、夸张、搞怪,而是“得天之道,其事若自然”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技术和艺术分别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技术与诗意融合,“以一种更具交互 性和诗意的方式强化我们的感受能力” B.为了追求高品质的生活,钟世镇院士在标本制作方法上大胆创新,让各类人体铸型标 本如珊瑚、水晶般精美,令参观者恐惧顿失,兴趣盎然 C.“技术的诗意”凝聚着尊重规律、以道驭术的“真”,凝聚着简约利物、惠而不费 的“善”,凝聚着巧夺天工、出神入化的“美” D.有些技术成果缺乏良好用户体验的原因并不是技术创新能力达不到,而是在贪多求 快的浮躁心理驱使下主动放弃了对诗意的探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技术不应是坚硬麻木的存在,当我们向科技的诗意一面投去更多关注,就不难发现, 技术也可以充满温度和情怀,饱含灵性和魅力 B.科技不能只有理性思维,还应该有“诗性思维”,许多城市的新城区道路宽度、公共 广场唯宽大是从,既浪费也没有特色 C.一切技术创新理应遵守技术伦理,把创意和人文有机融合,多些“技术的诗意”,在 实用和审美并重中释放智慧和技艺。 D.立足于“人的尺度”的科技之美,是愉悦源泉,也是巨大竞争力,这种美可观可触可 感,会使“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望早日实现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2分) 杨绛:这个时代最惦记的隐士 傅小平 苏东坡有诗:“"惟有王城最堪隐万人如海-身藏。″北京三里河的国务院宿舍区是杨绛 居住了37年的地方。院子外国务院部委云集院子里满是翻新外墙的脚手架103岁的杨绛静 悄悄地隐身在一片喧闹中。 前几年院子里的邻居还能见到杨绛她散步、锻炼尤其喜爱跟小孩子玩玩。近来邻居也 少见她了。杨绛的“"隐”并非因为年岁高了而是她习惯了。“钱钟书先生在时他们夫妇就常 年生活在这种状态里。”朱虹说“很难把他们同整天跑这个会那个会到处演讲的专家′联 系起来他们跟这些事一点关系都没有。” 杨绛,一向温厚幽默但容不得假与恶尤其容不得对丈夫钱钟书的任冋冒犯。去年她做了 件全社会关注的事一通过法律程序紧急叫停某拍卖公司对钱钟书、钱瑗以及自己的私人 信件的拍卖并且在今年4月最终打赢官司获得20万元赔偿。她当然不是为了赔偿而是为了 守护已故的丈夫和女儿。 她静悄悄地隐身又在静悄悄地影响这个时代。 1938年杨绛一家三口乘坐海轮从欧洲回国。她与钱钟书都晕船。一次大风浪中杨绛 突然悟出不晕的办法船身倾斜厉害舷窗外,一会儿全是水,一会儿全是天波动幅度大人自然 会晕她教钱钟书不要以自己为中心而以船为中心让自己随着船倾斜这样永远头在天之下, 脚在水之上不波动了。钱钟书照做果然不晕了。他说为人之道也如此 归国后抗战、内战、“文革”、改革开放……每—一次杨绛都拿出了当年“不晕船”的见 识。抗战时期知识分子大多面临生活的艰难。一部分人在利诱之下做了汉奸另-部分坚持 抗日的过着颠沛流离、入不敷岀的生活。前者杨绛绝不会做后者杨绛又不能做。钱钟书是
A.受梵高名画《星空》的启发而设计出的“夜光自行车道”,路面镶嵌着成千上万颗发 着蓝绿色微光的小石头,如同银河洒落人间,令人叫绝。 B.中国的陶瓷闻名遐迩,丝绸远销世界,古代建筑令人陶醉,因为它们既有实用价值, 又有审美价值,且这两种价值交相映衬,相得益彰。 C.“垂直森林”的建筑设计与传统观念里的钢筋水泥风格格格不入,让人与自然超越空 间局限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人的“诗意的栖居”。 D.“技术的诗意”,如同庖丁解牛那样在顺应自然求至善中尽显智慧和技艺,它并不是 铺陈、夸张、搞怪,而是“得天之道,其事若自然”。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技术和艺术分别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技术与诗意融合,“以一种更具交互 性和诗意的方式强化我们的感受能力”。 B.为了追求高品质的生活,钟世镇院士在标本制作方法上大胆创新,让各类人体铸型标 本如珊瑚、水晶般精美,令参观者恐惧顿失,兴趣盎然。 C.“技术的诗意”凝聚着尊重规律、以道驭术的“真”,凝聚着简约利物、惠而不费 的“善”,凝聚着巧夺天工、出神入化的“美”。 D.有些技术成果缺乏良好用户体验的原因并不是技术创新能力达不到,而是在贪多求 快的浮躁心理驱使下主动放弃了对诗意的探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技术不应是坚硬麻木的存在,当我们向科技的诗意一面投去更多关注,就不难发现, 技术也可以充满温度和情怀,饱含灵性和魅力。 B.科技不能只有理性思维,还应该有“诗性思维”,许多城市的新城区道路宽度、公共 广场唯宽大是从,既浪费也没有特色。 C.一切技术创新理应遵守技术伦理,把创意和人文有机融合,多些“技术的诗意”,在 实用和审美并重中释放智慧和技艺。 D.立足于“人的尺度”的科技之美,是愉悦源泉,也是巨大竞争力,这种美可观可触可 感,会使“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望早日实现。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12 分) 杨绛:这个时代最惦记的隐士 傅小平 苏东坡有诗:“惟有王城最堪隐,万人如海一身藏。”北京三里河的国务院宿舍区,是杨绛 居住了37年的地方。院子外国务院部委云集,院子里满是翻新外墙的脚手架,103岁的杨绛静 悄悄地隐身在一片喧闹中。 前几年,院子里的邻居还能见到杨绛,她散步、锻炼,尤其喜爱跟小孩子玩玩。近来,邻居也 少见她了。杨绛的“隐”并非因为年岁高了,而是她习惯了。“钱钟书先生在时,他们夫妇就常 年生活在这种状态里。”朱虹说,“很难把他们同整天跑这个会那个会,到处演讲的‘专家’联 系起来,他们跟这些事一点关系都没有。” 杨绛,一向温厚幽默,但容不得假与恶,尤其容不得对丈夫钱钟书的任何冒犯。去年,她做了 一件全社会关注的事—通过法律程序,紧急叫停某拍卖公司对钱钟书、钱瑗以及自己的私人 信件的拍卖,并且在今年4月最终打赢官司,获得20万元赔偿。她当然不是为了赔偿,而是为了 守护已故的丈夫和女儿。 她静悄悄地隐身,又在静悄悄地影响这个时代。 1938年,杨绛一家三口乘坐海轮,从欧洲回国。她与钱钟书都晕船。一次大风浪中,杨绛 突然悟出不晕的办法:船身倾斜厉害,舷窗外,一会儿全是水,一会儿全是天,波动幅度大,人自然 会晕;她教钱钟书,不要以自己为中心,而以船为中心,让自己随着船倾斜,这样永远头在天之下, 脚在水之上,不波动了。钱钟书照做,果然不晕了。他说:为人之道也如此。 归国后,抗战、内战、“文革”、改革开放……每一次,杨绛都拿出了当年“不晕船”的见 识。抗战时期,知识分子大多面临生活的艰难。一部分人在利诱之下做了汉奸,另一部分坚持 抗日的,过着颠沛流离、入不敷出的生活。前者杨绛绝不会做,后者杨绛又不能做。钱钟书是
书生本色不擅生计。为了让钱钟书和女儿过稍微体面的生活她当过中学校长給给富商小姐做 过家庭教师也做过小学代课教员。后来日本人接管了工部局北区小学杨绛立即辞职跟随几 个朋友创作剧本解决家里营生。 1941年钱钟书回到上海。一天他对杨绛说:“我想写一部长篇小说你支持吗?”杨绛大 为高兴催他赶紧写这便昰《围城》。为支持钱钟书的写作杨绛让他减少授课时间又辞掉 佣节省开支自己包揽所有家务劈柴生火做饭。杨绛不抱怨心甘情愿做“灶下婢。钱钟书 每写完一章她都先读为快读完又急切地等待下一章。 抗战后期物资更为匮乏杨绛不得不精打细算。比如烧煤煤球里泥掺多了烧不着掺少 了又不经烧。为了省煤杨绛自己和泥把炉膛搪得细细的。有一次煤厂送来300斤煤末子, 杨绛如获至宝掺上煤灰自制煤饼能抵四五百斤煤球。她还负责买菜、洗全家人的衣服。钱 钟书的婶婶见杨绛位千金小姐在家什么粗活都干很是感慨对杨绛说:“你是上得厅堂下 得厨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宣哥(钱钟书小名)是痴人有痴福。”后来公公病重问婆婆:“我 死后你跟谁过?”婆婆说:“跟季康(杨绛字季康)过。”杨绛之贤由此可见一斑。 1998年12月19日凌晨钱钟书身体状况很不好医生连忙通知家属。杨绛赶到床前时钱 钟书已经合上一只眼还睁着一只眼等待妻子。杨绛帮他合上眼睛轻轻在他耳边说:“你放心, 有我呐! 如今,“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哪里去呢?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 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 她最终逃向了世上最难的学问一古希腊语哲学读本、柏拉图《对话录》中的《斐多》 头扎进去忘记自己。2000年中译本《斐多》出版被称为“迄今为止最感人至深的哲学 译本"。 之后在那张钱钟书曾伏案工作的写字台上杨绛完成了整理钱钟书学术遗物的工作。 2003年出版3卷《钱钟书手稿集·容安馆札记》,2011年出版20卷《钱钟书手稿集中文笔记》 在杨绛先生去世前还有100多册外文笔记等待她整理岀版。这位百岁老人仍在坚韧地、静 默地“打扫现场"。 (节选自《环球人物》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我按照自己翻译的习惯一句句死盯着原文译力求通达流畅,尽量避免哲学术语努力 把这篇盛称语言生动如戏剧的对话译成戏剧似的对话。柏拉图的这篇绝妙好辞我译 前已读过多遍苏格拉底就义前的从容不惧同门徒侃侃讨论生死问题的情景深深打动了我 他那灵魂不灭的信念对真、善、美、公正等道德观念的追求给我以孤单生活下去的勇气。(杨 ②从仲夏到中秋我们走进杨绛的世界。在杨绛的世界里我们找到了一些答案。我们惦 己她是在惦记这个时代缺少的美好品质。(采访记者手记)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杨绛先生的晚年生活本很丰富,她散步、锻炼,尤其喜爱跟小孩子玩玩。后来因为年 岁高了,身体也不好,就隐居起来 B.钱先生去世后,杨绛先生逃向了世上最难的学问一古希腊语哲学读本、柏拉图《对话 录》中的《斐多》,这“逃”并非是逃避,而是矢志不渝的追求 C.杨绛先生不仅是钱先生最贤的妻,更是钱先生最热忱的支持者和最有力的助手,在生 命的最后阶段终于结束了钱先生手稿的整理工作 D.全文选取了杨绛先生一生中的典型事例,综合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和侧面描写来刻画杨绛先生 5.杨绛“不晕船”的生活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4分) 6.为什么说“杨绛是这个时代最惦记的隐士”,请结合全文及当前时代特色加以分析。(5分)
书生本色,不擅生计。为了让钱钟书和女儿过稍微体面的生活,她当过中学校长,给富商小姐做 过家庭教师,也做过小学代课教员。后来,日本人接管了工部局北区小学,杨绛立即辞职,跟随几 个朋友创作剧本,解决家里营生。 1941年,钱钟书回到上海。一天,他对杨绛说:“我想写一部长篇小说,你支持吗?”杨绛大 为高兴,催他赶紧写,这便是《围城》。为支持钱钟书的写作,杨绛让他减少授课时间,又辞掉女 佣节省开支,自己包揽所有家务,劈柴生火做饭。杨绛不抱怨,心甘情愿做“灶下婢”。钱钟书 每写完一章,她都先读为快,读完又急切地等待下一章。 抗战后期,物资更为匮乏,杨绛不得不精打细算。比如烧煤,煤球里泥掺多了,烧不着;掺少 了,又不经烧。为了省煤,杨绛自己和泥,把炉膛搪得细细的。有一次煤厂送来300斤煤末子, 杨绛如获至宝,掺上煤灰自制煤饼,能抵四五百斤煤球。她还负责买菜、洗全家人的衣服。钱 钟书的婶婶见杨绛一位千金小姐,在家什么粗活都干,很是感慨,对杨绛说:“你是上得厅堂,下 得厨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宣哥(钱钟书小名)是痴人有痴福。”后来,公公病重,问婆婆:“我 死后,你跟谁过?”婆婆说:“跟季康(杨绛字季康)过。”杨绛之贤,由此可见一斑。 1998年12月19日凌晨,钱钟书身体状况很不好,医生连忙通知家属。杨绛赶到床前时,钱 钟书已经合上一只眼,还睁着一只眼等待妻子。杨绛帮他合上眼睛,轻轻在他耳边说:“你放心, 有我呐!” 如今,“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哪里去呢? 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 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 她最终逃向了世上最难的学问—古希腊语哲学读本、柏拉图《对话录》中的《斐多》, 一头扎进去,忘记自己。2000年,中译本《斐多》出版,被称为“迄今为止最感人至深的哲学 译本”。 之后,在那张钱钟书曾伏案工作的写字台上,杨绛完成了整理钱钟书学术遗物的工作。 2003年出版3卷《钱钟书手稿集·容安馆札记》,2011年出版20卷《钱钟书手稿集·中文笔记》, 在杨绛先生去世前,还有100多册外文笔记等待她整理出版。这位百岁老人,仍在坚韧地、静 默地“打扫现场”。 (节选自《环球人物》,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我按照自己翻译的习惯,一句句死盯着原文译,力求通达流畅,尽量避免哲学术语,努力 把这篇盛称语言生动如戏剧的对话译成戏剧似的对话。柏拉图的这篇绝妙好辞,我译 前已读过多遍,苏格拉底就义前的从容不惧,同门徒侃侃讨论生死问题的情景,深深打动了我, 他那灵魂不灭的信念,对真、善、美、公正等道德观念的追求,给我以孤单生活下去的勇气。(杨 绛) ②从仲夏到中秋,我们走进杨绛的世界。在杨绛的世界里,我们找到了一些答案。我们惦 记她,是在惦记这个时代缺少的美好品质。(采访记者手记) 4.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杨绛先生的晚年生活本很丰富,她散步、锻炼,尤其喜爱跟小孩子玩玩。后来因为年 岁高了,身体也不好,就隐居起来。 B. 钱先生去世后,杨绛先生逃向了世上最难的学问—古希腊语哲学读本、柏拉图《对话 录》中的《斐多》,这“逃”并非是逃避,而是矢志不渝的追求。 C. 杨绛先生不仅是钱先生最贤的妻,更是钱先生最热忱的支持者和最有力的助手,在生 命的最后阶段终于结束了钱先生手稿的整理工作。 D. 全文选取了杨绛先生一生中的典型事例,综合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和侧面描写来刻画杨绛先生。 5. 杨绛“不晕船”的生活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4分) 6. 为什么说“杨绛是这个时代最惦记的隐士”,请结合全文及当前时代特色加以分析。(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4分) 毛猴的大树 徐国平 出事那天上午,全村的人正兴高采烈地挤在村委大院,个个蘸着唾沫,起劲地点着分到 手的钞票 谁也没注意到毛猴 其实,毛猴一早就从大喇叭里听到消息,开发商要发放树木补偿款。他却没有一丝兴奋 也没像老婆那样急三火四地撅着屁股朝村委跑 毛猴慢吞吞地扒拉了几口早饭,就耷拉着脑袋岀了家门 村外已变得十分旷阔,没有了在晨风中梳理绿云的大树,没有了鸟儿的啼鸣,整个村野 像是被掏空了心脏,干瘦苍凉。毒辣辣的日头,一时晃得毛猴有些头晕眼花,双腿发软。 最近这些日子,他总是一副病快怏的样子。 毛猴的这种心态,是从村外那些大树被伐倒后出现的 毛猴很小就离不开大树。他生就一副瘦小骨肉,伙伴们小瞧他,就连村里的小猫小狗都 欺负他。有一回放学,一条恶狗死劲地撵他,他吓得哭爹喊娘,没命地逃,伙伴们-旁看 笑话。最后,他见路边一棵大树,被逼无奈,使出吃奶的力气,手脚并用噌噌爬上了树梢。 恶狗徒劳地围着大树汪汪叫了几声窝去。眼瞧着树下—个个扯着鸭脖目瞪口呆的伙伴,毛 突然产生了一种至高无上的兴奋。还有一次,毛猴骑在树头上,咔嚓一下把树梢压折了,整 个人从十几米高的大树摔下。伙伴吓个半死,毛猴却从土窝窝里爬起,竟然筋骨无伤。 那时,村外四周大树极多。当地有个风俗,伐树前要在最高的树梢上挂一块红布,然后 用锯斧解下树头。毛猴便有了用武之地,一年四季总有人请,好吃好喝,另有赚头。没想到 会爬树也是挣饭吃的一行。邻村一老木匠还托媒上门,把小闺女嫁给了毛猴。毛猴整天乐呵 呵的。 毛猴爬树最喜上面有鸟窝的树。每到树顶,他就先把手伸到鸟窝里,摸摸是不是有乌蛋 若有,就把那蛋在门牙上一碰,仰脖子喝干。他说鸟采五粮之精杂草之华,饮天之露,喝了 它们的蛋长寿呢。他更喜欢登高后的眺远,白云在上,鸟雀比肩,纵横的河流在下,连士地 上高大的房子都显得矮小了,自己就有了冲天豪情。 后来,大树越来越少。一年当中很少再有人请他爬树了。一想到站在树梢上的快意,他 就激动得心颤,他想就是没有人请,自己也得找棵大树爬上去,掏几个鸟蛋,亮亮腔,活动 活动身子骨。只是,出了门,一连走了几十里地,都看不到颗直刺云天的大树。他沮丧极 打那以后,毛猴就疯了似地买树苗,然后,没日没黑地在自家地里挖坑栽树。恨不得一 夜间,那些树苗能长成参天大树。正当树苗碗口粗,村里所有的地,却被乡政府卖给了开发 商。自然,那片树苗要补偿大笔钱。毛猴老婆的嘴都笑裂了,拿毛猴当财神样供着。村人 自然眼馋,纷纷也在各家地里,杂七乱八插了一地树苗。 毛猴却很气恼,连着骂了几天几夜开发商的娘。 毛猴想着想着,就一跺脚搭上了一辆进城送民工的三轮车 劳务市场上,来招人的包工头问毛猴,有啥特长,毛猴说,会爬树。 阵哄笑后,包工头便带着毛猴来到一个建筑工地,安排他干架子工。这活儿跟爬树 样,毛猴毫不怯生,一攀上架子,浑身顿时就来了精神。 半晌,天空有些灰蒙蒙的。毛猴感到有些压抑,便摘下安全帽。 可偏在这时,发生点意外,随着吧嗒一声,安全帽上遍是蛋汁和碎壳,竟是个鸟蛋,蛋 汁也迸溅了他一脸。毛猴一惊,忙仰脸往天上看,只见一群鸟儿在他头上飞过。他纳闷不解 这鸟怎么飞着飞着就下起蛋来。随后,他环视了一下脚下的城市,光秃秃的竟然没有一颗大 树,更没见到一个鸟窝 毛猴不由得为这群无处栖身的鸟儿,仰天长叹 猝然,一只鸟儿盘旋着又朝他头顶飞来,一声凄厉的啼鸣过后,就见一枚乌蛋,清楚无 比地坠下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14 分) 毛猴的大树 徐国平 出事那天上午,全村的人正兴高采烈地挤在村委大院,个个蘸着唾沫,起劲地点着分到 手的钞票。 谁也没注意到毛猴。 其实,毛猴一早就从大喇叭里听到消息,开发商要发放树木补偿款。他却没有一丝兴奋, 也没像老婆那样急三火四地撅着屁股朝村委跑。 毛猴慢吞吞地扒拉了几口早饭,就耷拉着脑袋出了家门。 村外已变得十分旷阔,没有了在晨风中梳理绿云的大树,没有了鸟儿的啼鸣,整个村野 像是被掏空了心脏,干瘦苍凉。毒辣辣的日头,一时晃得毛猴有些头晕眼花,双腿发软。 最近这些日子,他总是一副病怏怏的样子。 毛猴的这种心态,是从村外那些大树被伐倒后出现的。 毛猴很小就离不开大树。他生就一副瘦小骨肉,伙伴们小瞧他,就连村里的小猫小狗都 欺负他。有一回放学,一条恶狗死劲地撵他,他吓得哭爹喊娘,没命地逃,伙伴们一旁看 笑话。最后,他见路边一棵大树,被逼无奈,使出吃奶的力气,手脚并用噌噌爬上了树梢。 恶狗徒劳地围着大树汪汪叫了几声离去。眼瞧着树下一个个扯着鸭脖目瞪口呆的伙伴,毛猴 突然产生了一种至高无上的兴奋。还有一次,毛猴骑在树头上,咔嚓一下把树梢压折了,整 个人从十几米高的大树摔下。伙伴吓个半死,毛猴却从土窝窝里爬起,竟然筋骨无伤。 那时,村外四周大树极多。当地有个风俗,伐树前要在最高的树梢上挂一块红布,然后 用锯斧解下树头。毛猴便有了用武之地,一年四季总有人请,好吃好喝,另有赚头。没想到 会爬树也是挣饭吃的一行。邻村一老木匠还托媒上门,把小闺女嫁给了毛猴。毛猴整天乐呵 呵的。 毛猴爬树最喜上面有鸟窝的树。每到树顶,他就先把手伸到鸟窝里,摸摸是不是有鸟蛋, 若有,就把那蛋在门牙上一碰,仰脖子喝干。他说鸟采五粮之精杂草之华,饮天之露,喝了 它们的蛋长寿呢。他更喜欢登高后的眺远,白云在上,鸟雀比肩,纵横的河流在下,连土地 上高大的房子都显得矮小了,自己就有了冲天豪情。 后来,大树越来越少。一年当中很少再有人请他爬树了。一想到站在树梢上的快意,他 就激动得心颤,他想就是没有人请,自己也得找棵大树爬上去,掏几个鸟蛋,亮亮腔,活动 活动身子骨。只是,出了门,一连走了几十里地,都看不到一颗直刺云天的大树。他沮丧极 了。 打那以后,毛猴就疯了似地买树苗,然后,没日没黑地在自家地里挖坑栽树。恨不得一 夜间,那些树苗能长成参天大树。正当树苗碗口粗,村里所有的地,却被乡政府卖给了开发 商。自然,那片树苗要补偿大笔钱。毛猴老婆的嘴都笑裂了,拿毛猴当财神一样供着。村人 自然眼馋,纷纷也在各家地里,杂七乱八插了一地树苗。 毛猴却很气恼,连着骂了几天几夜开发商的娘。 毛猴想着想着,就一跺脚搭上了一辆进城送民工的三轮车。 劳务市场上,来招人的包工头问毛猴,有啥特长,毛猴说,会爬树。 一阵哄笑后,包工头便带着毛猴来到一个建筑工地,安排他干架子工。这活儿跟爬树一 样,毛猴毫不怯生,一攀上架子,浑身顿时就来了精神。 半晌,天空有些灰蒙蒙的。毛猴感到有些压抑,便摘下安全帽。 可偏在这时,发生点意外,随着吧嗒一声,安全帽上遍是蛋汁和碎壳,竟是个鸟蛋,蛋 汁也迸溅了他一脸。毛猴一惊,忙仰脸往天上看,只见一群鸟儿在他头上飞过。他纳闷不解, 这鸟怎么飞着飞着就下起蛋来。随后,他环视了一下脚下的城市,光秃秃的竟然没有一颗大 树,更没见到一个鸟窝。 毛猴不由得为这群无处栖身的鸟儿,仰天长叹。 猝然,一只鸟儿盘旋着又朝他头顶飞来,一声凄厉的啼鸣过后,就见一枚鸟蛋,清楚无 比地坠下
毛猴惊喜万分,慌忙侧身翻过安全帽。就在他全神贯注接住那个鸟蛋时,孰料,自己的 整个身子却离开了脚手架。一瞬间,他感到自己像一只折断了翅膀的大鸟,急速地向下坠落 着。这种感觉好久没有了,就像先前自己从一棵大树上落下来一样 只是,当他轰然落地,骨碎筋断,才感到再也没有先前那么幸运了。透过模糊的视觉, 他最后望了一眼身边的安全帽,那枚鸟蛋在里面竟然安然无恙。 毛猴微笑了一下,闭上了眼。 (选自《短篇小说》,有删 改)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主人公以毛猴命名,生动贴切,很形象地体现了他古灵精怪、攀爬技艺高超的特征, 表现出他强烈的环保意识 B.毛猴爬上大树之后的所见所闻使其产生了强烈的自豪感,从而进一步反衬出他内心 深处无法回避的自卑 C.因妻子的贪婪和不理解与村民们的短视,毛猴一怒离开了这个给他留下无尽伤痛的 村子,头也不回地搭上了进城务工的三轮车。 D.小说以插叙的手法,介绍了毛猴与大树的渊源,补充了相关的具体内容,既使得文 章结构富于变化,也丰富了人物形象 结尾处鸟儿凄厉的啼鸣和毛猴的死去,给小说所笼罩的沉痛气氛,即便那最后的一 下微笑也难以化开 8.请简要概括毛猴的形象。(4分) 9.小说两次写到毛猴从高处坠落,有何区别?请从这个角度探究小说的内涵。(6分)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卢柔,字子刚。少孤,为叔母所养,抚视甚于其子。柔尽心温清,亦同己亲。宗族叹重 之。性聪敏,好学,未弱冠,解属文。司徒、临淮王彧见而器之,以女妻焉。及魏孝武与齐 神武有隙,诏贺拔胜出牧荆州,柔谓因此可著功绩,遂从胜之荆州。以柔为大行台郎中,掌 书记。军中机务 之。及胜为太保,以柔为掾,加冠军将军。孝武后召胜引兵赴洛, 胜以问柔,日:“高欢托晋阳之甲,意实难知。公宜席卷赴都,与决胜负,存没以之,此忠 之上策也。若北阻鲁阳,南并旧楚,东连衮、豫,西接关中,带甲十万,观衅而动,亦中策 也。举三荆之地,通款梁国,可以身免,功名去矣。策之下者。”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 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既知柔 所制,因遣舍人劳问,并遗缣锦。后与胜俱还,行至襄阳,齐神武惧胜西入,遣侯景以轻骑 邀之。胜及柔惧,乃弃船山行。嬴粮冒险,经数百里。时属秋霖,徒佀冻馁,死者大半。至 丰阳界,柔迷失道,独宿僵木之下,寒雨衣湿,殆至于死。大统二年,至长安。封容城县男 邑二百户。太祖重其才,引为行台郎中,加平东将军,除从事中郎,与苏绰对掌机密。时沙 苑之后,大军屡捷,汝、颍之间,多举义来附。书翰往反,日百余牒。柔随机报答,皆合事 宜。进爵为子,增邑三百户,除中书舍人。迁司农少卿,转郎,兼著作,撰起居注。后拜黄 ]侍郎。文帝知其贫,解衣赐之。魏废帝元年,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中书 监。孝闵帝践阼,拜小内史,迁内史大夫,进位开府。卒于位。所作诗颂碑铭檄表启行于世 者数十篇 (节选自《周书卢柔 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
毛猴惊喜万分,慌忙侧身翻过安全帽。就在他全神贯注接住那个鸟蛋时,孰料,自己的 整个身子却离开了脚手架。一瞬间,他感到自己像一只折断了翅膀的大鸟,急速地向下坠落 着。这种感觉好久没有了,就像先前自己从一棵大树上落下来一样。 只是,当他轰然落地,骨碎筋断,才感到再也没有先前那么幸运了。透过模糊的视觉, 他最后望了一眼身边的安全帽,那枚鸟蛋在里面竟然安然无恙。 毛猴微笑了一下,闭上了眼。 (选自《短篇小说》,有删 改)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 分)( )( ) A.主人公以毛猴命名,生动贴切,很形象地体现了他古灵精怪、攀爬技艺高超的特征, 表现出他强烈的环保意识。 B.毛猴爬上大树之后的所见所闻使其产生了强烈的自豪感,从而进一步反衬出他内心 深处无法回避的自卑。 C.因妻子的贪婪和不理解与村民们的短视,毛猴一怒离开了这个给他留下无尽伤痛的 村子,头也不回地搭上了进城务工的三轮车。 D.小说以插叙的手法,介绍了毛猴与大树的渊源,补充了相关的具体内容,既使得文 章结构富于变化,也丰富了人物形象。 E.结尾处鸟儿凄厉的啼鸣和毛猴的死去,给小说所笼罩的沉痛气氛,即便那最后的一 下微笑也难以化开。 8.请简要概括毛猴的形象。(4 分) 9.小说两次写到毛猴从高处坠落,有何区别?请从这个角度探究小说的内涵。(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3 题。 卢柔,字子刚。少孤,为叔母所养,抚视甚于其子。柔尽心温清,亦同己亲。宗族叹重 之。性聪敏,好学,未弱冠,解属文。司徒、临淮王彧见而器之,以女妻焉。及魏孝武与齐 神武有隙,诏贺拔胜出牧荆州,柔谓因此可著功绩,遂从胜之荆州。以柔为大行台郎中,掌 书记。军中机务,柔多预之。及胜为太保,以柔为掾,加冠军将军。孝武后召胜引兵赴洛, 胜以问柔,曰:“高欢托晋阳之甲,意实难知。公宜席卷赴都,与决胜负,存没以之,此忠 之上策也。若北阻鲁阳,南并旧楚,东连衮、豫,西接关中,带甲十万,观衅而动,亦中策 也。举三荆之地,通款梁国,可以身免,功名去矣。策之下者。”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 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既知柔 所制,因遣舍人劳问,并遗缣锦。后与胜俱还,行至襄阳,齐神武惧胜西入,遣侯景以轻骑 邀之。胜及柔惧,乃弃船山行。赢粮冒险,经数百里。时属秋霖,徒侣冻馁,死者大半。至 丰阳界,柔迷失道,独宿僵木之下,寒雨衣湿,殆至于死。大统二年,至长安。封容城县男, 邑二百户。太祖重其才,引为行台郎中,加平东将军,除从事中郎,与苏绰对掌机密。时沙 苑之后,大军屡捷,汝、颍之间,多举义来附。书翰往反,日百余牒。柔随机报答,皆合事 宜。进爵为子,增邑三百户,除中书舍人。迁司农少卿,转郎,兼著作,撰起居注。后拜黄 门侍郎。文帝知其贫,解衣赐之。魏废帝元年,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中书 监。孝闵帝践阼,拜小内史,迁内史大夫,进位开府。卒于位。所作诗颂碑铭檄表启行于世 者数十篇。 (节选自《周书·卢柔 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