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第I卷(选择题) 、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凹陷(wa) 邮戳(chuo) 灯芯(xin) 道义相勖 B.山坳(ao) 杀戮(nu) 落蕊(rui) 如椽大笔 (chuan C.挫折(cuo) 揽茝(chai) 逻辑(j1) 病入膏直 (mang) D.磋商(cuo) 叵测(p6) 作揖(yi) 互相砥砺 (di)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査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A项,凹陷ao;B 项,杀戮1;C项,逻辑j,病入膏肓 hua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渲泄 老骥伏枥 拔苗助长 义愤填赝 B.商榷 随物赋形 放浪形骸 放荡冶游 C.休憩 汪洋恣肆 不径而走 终南捷近 D.慰藉 得垄望蜀 通货膨胀 方芮圆凿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査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A项,渲泄一宣泄, 义愤填赝一义愤填膺:C项,不径而走一不胫而走,终南捷近一终南捷径;D项, 得垄望蜀一得陇望蜀,方芮圆凿一方枘圆凿。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郁达夫心中的“悲凉”,已不仅仅是故都赏景时的心态 整个的人生 感受,这种感受在郁达夫的其他作品中也时有流露 ②如果将来机器人具有足够的智能,人工智能就可能成为人类最大的潜在威胁 玩弄人工智能就等于召唤恶魔, ③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被审美的汁液浸泡、又为理想的光环所笼罩着的山水, 它是作者幻化出的 还是作茧自缚 空中楼 阁 B.而是 作茧自缚海市 蜃楼 C.而是玩火自焚 空中楼 阁 D.还是 玩火自焚海市 蜃楼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査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①考査关联词语“不仅仅 是……还是……”。作茧自缚:比喻做了某件事,结果使自己受困。也比喻自己 给自己找麻烦。玩火自焚:玩火的必定会烧了自己。比喻干冒险或害人的勾当, 最后受害的还是自己。前者只是不利己的事,后者则是既损人又不利己的事。② 根据语境,“召唤恶魔”用以强调玩弄人工智能的严重后果,选择“玩火自焚” 符合语境。空中楼阁:指悬于半空之中的城市楼台。也比喻虚构的事物或不现实
四川省绵阳市 2015-2016 学年高二下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第 I 卷(选择题)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凹陷(wā) 邮戳(chuō) 灯芯(xīn) 道义相勖 (xù) B.山坳(ào) 杀戮(nù) 落蕊(ruǐ) 如椽大笔 (chuán) C.挫折(cuò) 揽茝(chǎi) 逻辑(jí) 病入膏肓 (mánɡ) D.磋商(cuō) 叵测(pǒ) 作揖(yī) 互相砥砺 (dǐ)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A 项,凹陷 āo;B 项,杀戮 lù;C 项,逻辑 ji,病入膏肓 huā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渲泄 老骥伏枥 拔苗助长 义愤填赝 B.商榷 随物赋形 放浪形骸 放荡冶游 C.休憩 汪洋恣肆 不径而走 终南捷近 D.慰藉 得垄望蜀 通货膨胀 方芮圆凿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A 项,渲泄—宣泄, 义愤填赝—义愤填膺;C 项,不径而走—不胫而走,终南捷近—终南捷径;D 项, 得垄望蜀—得陇望蜀,方芮圆凿—方枘圆凿。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郁达夫心中的“悲凉”,已不仅仅是故都赏景时的心态, 整个的人生 感受,这种感受在郁达夫的其他作品中也时有流露。 ②如果将来机器人具有足够的智能,人工智能就可能成为人类最大的潜在威胁, 玩弄人工智能就等于召唤恶魔, 。 ③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被审美的汁液浸泡、又为理想的光环所笼罩着的山水, 它是作者幻化出的 。 A.还是 作茧自缚 空中楼 阁 B.而是 作茧自缚 海市 蜃楼 C.而是 玩火自焚 空中楼 阁 D.还是 玩火自焚 海市 蜃楼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①考查关联词语“不仅仅 是……还是……”。作茧自缚:比喻做了某件事,结果使自己受困。也比喻自己 给自己找麻烦。玩火自焚:玩火的必定会烧了自己。比喻干冒险或害人的勾当, 最后受害的还是自己。前者只是不利己的事,后者则是既损人又不利己的事。② 根据语境,“召唤恶魔”用以强调玩弄人工智能的严重后果,选择“玩火自焚” 符合语境。空中楼阁:指悬于半空之中的城市楼台。也比喻虚构的事物或不现实
的理论、方案等。海市蜃楼:比喻虚无缥缈实际上不存在的事物。“空中楼阁” 偏重于无根据的空想;“海市蜃楼”则重在远离实际的幻想,语义比“空中楼 阁”重。③根据语境,“理想的光环所笼罩”“幻化出的”等,可知是脱离实际 的幻想,所以选择“海市蜃楼”。 4.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除了充分熟悉演讲内容,了解现场听众的心理期待,演讲者还要做到声音响亮 吐字清晰、感情充沛、表达流畅、沉郁顿挫 B.苏轼在文学上的成功,得益于天赋和勤奋好学,他的文章出类拔萃,盖世绝伦, 常如行云流水,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C.当中国自办的幼稚园还寥若晨星的时候,传教士为了训练中国儿童的宗教意 识,已经把这种发源于欧洲的幼儿教育制度带到了中国 D.明星、网红乃至普通民众纷纷拿起A4纸抵住腹部自拍晒照,一张A4纸竟然成 为了网络炫身材的道具,实在是让人匪夷所思。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査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A项,沉郁顿挫:指诗文 的风格深沉蕴籍,语势有停顿转折。这里属于用错对象。B项,行云流水:形容 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像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C项,寥若晨星:稀少 得好像早晨的星星。指为数极少。D项目,匪夷所思:不是根据常理所想象出来 的。形容人的思想、言谈、技艺、事情等离奇;超出寻常。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如果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而不是只为自己劳动,那么, 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 B.目前,央视一套节目《等着我》聚合了政府、明星、专家、志愿者以及媒体的 力量,已全方位搭建起权威的媒体公益寻人平台。 C.网络空间是人类共同的活动空间,各国应该加强沟通、扩大共识、深化合作, 构建命运共同体,共同掌握网络空间的前途命运 D.优质教育资源不足造成了大班额现象的出现,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充分考虑 区域内学生的流动、人口的出生和学龄儿童变化。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査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项,语序不当,应把“如果”放在 “我们”前面。B项,语序不当,可改为“已搭建起全方位的……”。D项,成 分残缺,句末应加上“等情况” 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送天台陈庭学序 宋濂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唐滟澦之虞 跨马行,则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 所穷,肝胆为之悼栗。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 沉,下饱鱼鳖。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 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恨焉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 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 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
的理论、方案等。海市蜃楼:比喻虚无缥缈实际上不存在的事物。“空中楼阁” 偏重于无根据的空想;“海市蜃楼”则重在远离实际的幻想,语义比“空中楼 阁”重。③根据语境,“理想的光环所笼罩”“幻化出的”等,可知是脱离实际 的幻想,所以选择“海市蜃楼”。 4.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除了充分熟悉演讲内容,了解现场听众的心理期待,演讲者还要做到声音响亮、 吐字清晰、感情充沛、表达流畅、沉郁顿挫。 B.苏轼在文学上的成功,得益于天赋和勤奋好学,他的文章出类拔萃,盖世绝伦, 常如行云流水,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C.当中国自办的幼稚园还寥若晨星的时候,传教士为了训练中国儿童的宗教意 识,已经把这种发源于欧洲的幼儿教育制度带到了中国。 D.明星、网红乃至普通民众纷纷拿起 A4 纸抵住腹部自拍晒照,一张 A4 纸竟然成 为了网络炫身材的道具,实在是让人匪夷所思。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A 项,沉郁顿挫:指诗文 的风格深沉蕴籍,语势有停顿转折。这里属于用错对象。B 项,行云流水:形容 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像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C 项,寥若晨星:稀少 得好像早晨的星星。指为数极少。D 项目,匪夷所思:不是根据常理所想象出来 的。形容人的思想、言谈、技艺、事情等离奇;超出寻常。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如果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而不是只为自己劳动,那么, 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 B.目前,央视一套节目《等着我》聚合了政府、明星、专家、志愿者以及媒体的 力量,已全方位搭建起权威的媒体公益寻人平台。 C.网络空间是人类共同的活动空间,各国应该加强沟通、扩大共识、深化合作, 构建命运共同体,共同掌握网络空间的前途命运。 D.优质教育资源不足造成了大班额现象的出现,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充分考虑 区域内学生的流动、人口的出生和学龄儿童变化。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 项,语序不当,应把“如果”放在 “我们”前面。B 项,语序不当,可改为“已搭建起全方位的……”。D 项,成 分残缺,句末应加上“等情况”。 二、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送天台陈庭学序 宋濂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唐滟滪之虞。 跨马行,则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 所穷,肝胆为之悼栗。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 沉,下饱鱼鳖。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 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恨焉。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 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 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
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 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可出,而 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 老耄矣。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 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 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 6.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有瞿唐滟澦之虞 虞:忧患 B.嗜奇之士恨焉 恨:遗憾 C.越三年,以例自免归 越:超越 D.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 逮:及至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然去中州万里 然视其左右 B.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 也 C.其志意愈高 其孰能讥之乎 D.极海之际,合为一家 何为其然也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 (2)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 9.简要指出文中陈庭学“其诗益工”的原因。 【答案】 7.A 8.(1)不是有文学才能的人,即使游览了也没有收获。 (2)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莫非有超出于山水之外的东西吗 9.①遍游山水名胜的经历;②历史人文精神的滋养;③勤于创作。 【解析】 6.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C项,越:经过,过了 7.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连词,表转 折:B项,连词,表目的,来/介词,表原因,因为;C项,代词,他的/副词, 难道;D项,动词,成为/介词,因为。 8.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实 词要字字落实,注意文言句式的翻译。关键词:(1)材有文者、纵、得。(2) 故、何、得无……乎 9.本题考査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分析“其诗益工”的原因, 主要从第2段中整合信息。如“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 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 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由此可提炼出关键信息为:成都,人杰地灵 陈庭学深受人文精神的滋养;广泛地游历;勤于练笔创作。 【备注】【参考译文】
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 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可出,而 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 老耄矣。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 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 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 6.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有瞿唐滟滪之虞 虞:忧患 B.嗜奇之士恨焉 恨:遗憾 C.越三年,以例自免归 越:超越 D.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 逮:及至 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然去中州万里 然视其左右 B.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 也 C.其志意愈高 其孰能讥之乎 D.极海之际,合为一家 何为其然也 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 (2)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 9. 简要指出文中陈庭学“其诗益工”的原因。 【答案】 6.C 7.A 8.(1)不是有文学才能的人,即使游览了也没有收获。 (2)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莫非有超出于山水之外的东西吗? 9.①遍游山水名胜的经历;②历史人文精神的滋养;③勤于创作。 【解析】 6.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C 项,越:经过,过了。 7.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 项,连词,表转 折;B 项,连词,表目的,来/介词,表原因,因为;C 项,代词,他的/副词, 难道;D 项,动词,成为/介词,因为。 8.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实 词要字字落实,注意文言句式的翻译。关键词:(1)材有文者、纵、得。(2) 故、何、得无……乎。 9.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分析“其诗益工”的原因, 主要从第 2 段中整合信息。如“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 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 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由此可提炼出关键信息为:成都,人杰地灵, 陈庭学深受人文精神的滋养;广泛地游历;勤于练笔创作。 【备注】【参考译文】
我国西南一带的山水,只四川境内最为奇特。但那里与中原一带相距万里之遥, 陆路上有剑阁、栈道之类的险阻;水路上有瞿塘峡、滟澦堆之类的忧虑。骑着马 走,沿路层层竹林遮蔽高山,连续十来天,仰头看不到山顶;登上高处俯瞰,绝 险的山谷有几万尺深,茫茫渺渺看不到谷底,令人惊恐万状,肝胆颤抖。水中行 船,江水悍猛,礁石尖利,波涛险恶,漩涡诡异,船只一旦稍微失去控驭,偏离 航道仅有尺寸大小,就被撞得粉碎像泥土般下沉,船中人便喂饱了江中鱼鳖之腹, 通往四川的道路艰难到这种地步。因此,不是做官出仕富有财力的人不能前往游 历:不是有文学才能的人,即使游览了也没有收获:不是身壮体强的人,大多老 死在那里。喜欢寻奇探胜的人因而心存遗憾 天台陈庭学君,会写诗。他由中书左司掾,屡次随从大将北征,颇有功劳,升任 四川都指挥司照磨,从水路到了成都。成都,是四川的要地,扬雄、司马相如、 诸葛亮等名人住过的地方。入川后,凡是英雄俊杰争战攻取、驻扎戍守的遗迹, 诗人文土游览登临、饮酒射投、赋文咏诗、歌唱吟啸的处所,庭学没有不去游历 观览的。他既经游览,就必定写诗抒发感受,来记写那景物时世的变迁。于是他 的诗歌愈加精妙。过了三年,庭学依照惯例辞官归家,在京城和我会遇。他的精 神更加饱满,言谈愈发宏壮,志向意趣益加高远,这大概是因为在川蜀山水中得 到了很多的助益吧。 我很惭愧,当我年轻的时候,曾经有出外游历天下的志愿,但是因为学业未成, 没有空闲的时间。到了壮年可以出游时,四面八方战火纷飞,没有落脚的地方。 及至当今,圣明天子兴起,天下安定,远到海边,合而成为一家,而我年龄更加 大了。想要再像庭学君那样去游历,还能够实现吗? 不过,我听说古代的贤士,如孔子的弟子颜回、原宪等,大都坐守乡间甘居陋室 蓬蒿杂草遮没了门户,但他们的志向意趣却经常是很充沛的,好像他们的胸中存 在足以包容天地万物的精神力量。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莫非有超出于山水之 外的东西吗?庭学君归去之后,大概会尝试探求一番吧?如果有什么新的体会, 就请把它告诉给我,我将不仅仅因为庭学曾经游历川蜀这一点而惭愧了。 10.用斜线(/)给下面文段的画线部分断句。(限划6处) 国人皆咎(宋襄)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 之余不鼓不成列。《左传·子鱼论战》 【答案】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 之余/不鼓不成列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根据文句的大意,然后根 据文言标志,如:虚词、对话标志、对偶、排比、特殊句式等来断句。理解重要 词语的含义,重伤:再次伤害;二毛:斑白的头发。常用以指老年人。对话标志 曰;句式一致性: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虚词标志:也。 【备注】【参考译文 宋襄公说:“君子不杀已经受伤的人,不捉拿头发花白的人。古时候的用兵之道 不靠在对方处于险阻时攻击。我虽是亡国商朝的后代,也绝不进攻没有摆好阵势 的敌人 1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平原放马
我国西南一带的山水,只四川境内最为奇特。但那里与中原一带相距万里之遥, 陆路上有剑阁、栈道之类的险阻;水路上有瞿塘峡、滟滪堆之类的忧虑。骑着马 走,沿路层层竹林遮蔽高山,连续十来天,仰头看不到山顶;登上高处俯瞰,绝 险的山谷有几万尺深,茫茫渺渺看不到谷底,令人惊恐万状,肝胆颤抖。水中行 船,江水悍猛,礁石尖利,波涛险恶,漩涡诡异,船只一旦稍微失去控驭,偏离 航道仅有尺寸大小,就被撞得粉碎像泥土般下沉,船中人便喂饱了江中鱼鳖之腹, 通往四川的道路艰难到这种地步。因此,不是做官出仕富有财力的人不能前往游 历;不是有文学才能的人,即使游览了也没有收获;不是身壮体强的人,大多老 死在那里。喜欢寻奇探胜的人因而心存遗憾。 天台陈庭学君,会写诗。他由中书左司掾,屡次随从大将北征,颇有功劳,升任 四川都指挥司照磨,从水路到了成都。成都,是四川的要地,扬雄、司马相如、 诸葛亮等名人住过的地方。入川后,凡是英雄俊杰争战攻取、驻扎戍守的遗迹, 诗人文土游览登临、饮酒射投、赋文咏诗、歌唱吟啸的处所,庭学没有不去游历 观览的。他既经游览,就必定写诗抒发感受,来记写那景物时世的变迁。于是他 的诗歌愈加精妙。过了三年,庭学依照惯例辞官归家,在京城和我会遇。他的精 神更加饱满,言谈愈发宏壮,志向意趣益加高远,这大概是因为在川蜀山水中得 到了很多的助益吧。 我很惭愧,当我年轻的时候,曾经有出外游历天下的志愿,但是因为学业未成, 没有空闲的时间。到了壮年可以出游时,四面八方战火纷飞,没有落脚的地方。 及至当今,圣明天子兴起,天下安定,远到海边,合而成为一家,而我年龄更加 大了。想要再像庭学君那样去游历,还能够实现吗? 不过,我听说古代的贤士,如孔子的弟子颜回、原宪等,大都坐守乡间甘居陋室, 蓬蒿杂草遮没了门户,但他们的志向意趣却经常是很充沛的,好像他们的胸中存 在足以包容天地万物的精神力量。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莫非有超出于山水之 外的东西吗?庭学君归去之后,大概会尝试探求一番吧?如果有什么新的体会, 就请把它告诉给我,我将不仅仅因为庭学曾经游历川蜀这一点而惭愧了。 10.用斜线(/)给下面文段的画线部分断句。(限划 6 处) 国人皆咎(宋襄)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 之余不鼓不成列。 《左传·子鱼论战》 【答案】公曰/ 君子不重伤/ 不禽二毛/ 古之为军也/ 不以阻隘也/ 寡人虽亡国 之余/ 不鼓不成列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根据文句的大意,然后根 据文言标志,如:虚词、对话标志、对偶、排比、特殊句式等来断句。理解重要 词语的含义,重伤:再次伤害;二毛:斑白的头发。常用以指老年人。对话标志: 曰;句式一致性:君子不重伤/ 不禽二毛;虚词标志:也。 【备注】【参考译文】 宋襄公说:“君子不杀已经受伤的人,不捉拿头发花白的人。古时候的用兵之道, 不靠在对方处于险阻时攻击。我虽是亡国商朝的后代,也绝不进攻没有摆好阵势 的敌人。” 1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平原放马
[南宋]张炎 辔摇衔铁,蹴踏平原雪。勇趁军声曾汗血,闲过升平时节。 茸茸春草天涯,涓涓野水晴沙。多少骅骝老去,至今犹困盐车。 【注】①趁:追逐,奔驰。②汗血:古代良马,传说日行千里,流汗如血。③盐 车:运盐的车子 (1)这是一首写马的词,请简要分析词中马的形象特点。 (2)这首词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1)这首词刻画了才能卓越却不能尽展其才的战马形象,它曾经在战场 上勇猛冲杀,如今却无所事事,大材小用。 (2)托物言志。全词着笔于闲置不用的战马,暗讽朝廷粉饰太平、用人不当,表 现词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査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辔摇衔铁”两句,描写一 匹戴着笼头的马,在主人的驾驭之下,奔走在残留着冬雪的辽阔平原上。“犹困 盐车”写出了这匹战马如今的情形,无所事事,大材小用。“勇趁军声曾汗血, 闲过升平时节”这匹战马曾经是听到战斗号令就勇猛地冲杀、为国家立过功劳 的,现在它却闲着过太平日子。从对比中可以分析出战马的形象特点。 (2)本题考査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本诗属于咏物诗, 托物言志,借战马的形象来表达情感。“多少骅骝老去,至今犹困盐车”,不少 千里马渐渐老去,却仍然不让它们发挥所长,偏要把它们死死束缚在盐车上。显 然,这是对南宋当局浪费人才的抨击。久经沙场的战马渴望投入战斗,就像有才 能的人渴望为国家出力一样,可是当权者却根本不顾国家危亡,一味粉饰太平。 作者通过战马被闲置来含蓄地表露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12.(本题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批评男子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的句子是 (2)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集中表达生死观的句子是“ (3)然力足以至焉,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 【答案】(1)士也罔极 三其德(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 妄作 (3)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解析】本题考査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易错字:罔、虚诞、彭殇。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放歌安昌河畔 文川 ①安昌河,是我身边的一条河,秋不见萧瑟,冬不见结冰。生活在安昌河畔,日 复一日,年复一年,人一天天长大,安昌河也在悄无声息地变化,到底变化了什 么,却难以言说,只感觉到静静的河水流淌不息。 ②那天和妻儿在河畔散步,但见笑语盈盈,暗香浮动,白发童颜,熙来攘往,好 不热闹。 ③伫立河畔,凉风习习。远处长桥横江,河面波光粼粼;岸边柳丝垂腰,如烟似 雾。水随风动,人动心动,往事历历,在脑中融化。多年以前,安昌河畔可不是 这样的
[南宋]张炎 辔摇衔铁,蹴踏平原雪。勇趁①军声曾汗血②,闲过升平时节。 茸茸春草天涯,涓涓野水晴沙。多少骅骝老去,至今犹困盐车③。 【注】①趁:追逐,奔驰。②汗血:古代良马,传说日行千里,流汗如血。③盐 车:运盐的车子。 (1)这是一首写马的词,请简要分析词中马的形象特点。 (2)这首词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1)这首词刻画了才能卓越却不能尽展其才的战马形象,它曾经在战场 上勇猛冲杀,如今却无所事事,大材小用。 (2)托物言志。全词着笔于闲置不用的战马,暗讽朝廷粉饰太平、用人不当,表 现词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辔摇衔铁”两句,描写一 匹戴着笼头的马,在主人的驾驭之下,奔走在残留着冬雪的辽阔平原上。“犹困 盐车”写出了这匹战马如今的情形,无所事事,大材小用。“勇趁军声曾汗血, 闲过升平时节”这匹战马曾经是听到战斗号令就勇猛地冲杀、为国家立过功劳 的,现在它却闲着过太平日子。从对比中可以分析出战马的形象特点。 (2)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本诗属于咏物诗, 托物言志,借战马的形象来表达情感。“多少骅骝老去,至今犹困盐车”,不少 千里马渐渐老去,却仍然不让它们发挥所长,偏要把它们死死束缚在盐车上。显 然,这是对南宋当局浪费人才的抨击。久经沙场的战马渴望投入战斗,就像有才 能的人渴望为国家出力一样,可是当权者却根本不顾国家危亡,一味粉饰太平。 作者通过战马被闲置来含蓄地表露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12.(本题 6 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批评男子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的句子是 “ , ”。 (2)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集中表达生死观的句子是“ , 。” (3)然力足以至焉, ,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 【答案】(1)士也罔极 二三其德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 妄作 (3)于人为可讥 而在己为有悔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易错字:罔、虚诞、彭殇。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放歌安昌河畔 文 川 ①安昌河,是我身边的一条河,秋不见萧瑟,冬不见结冰。生活在安昌河畔,日 复一日,年复一年,人一天天长大,安昌河也在悄无声息地变化,到底变化了什 么,却难以言说,只感觉到静静的河水流淌不息。 ②那天和妻儿在河畔散步,但见笑语盈盈,暗香浮动,白发童颜,熙来攘往,好 不热闹。 ③伫立河畔,凉风习习。远处长桥横江,河面波光粼粼;岸边柳丝垂腰,如烟似 雾。水随风动,人动心动,往事历历,在脑中融化。多年以前,安昌河畔可不是 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