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卷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27分) 四川省绵阳市2013届高三下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镌(juan)刻通缉(j) 引吭(hang)高歌 宁缺毋(w) 滥 B.绷(beng)脸顷(qing)刻歃(sha)血为盟 徇(xun) 私舞弊 C.噱(xu白)头 拮据(j) 混(hun)水摸鱼 顺蔓(wan) 摸瓜 D.出糗(qi) 碑帖(tie) 量( liang)体裁衣 瘙(sao) 痒难忍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晋升邻界点名门望族 成群结对 B.株连爆冷门明枪暗箭 斐然成章 C.稼接 滩血人情事故 甘之如怡 D.反聘出洋相优哉游哉 不记前嫌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今年春节回到故乡,真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路也宽了,楼也高了 河水也清了,短短的几个月,故乡的变化真大。 B.在与当年的报道出现强烈反差后,搜狐除了声明并未参与筹款的具体工作外, 对章子怡募捐一事不赞一词 C.国务院派出的楼市督查组已结束督查,各地楼市成交陷入低迷,业内人士普遍 认为,房价迟迟未现松动,新一轮调控政策呼之欲出 D.专家指出:肥胖症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控制饮食,加强锻炼,科学瘦身;乱服 减肥药,虽然也能减轻体重,但副作用很大,会使身材苗而不秀,有害身体健康。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3月10日的签售现场,黄亚洲带来了他的长篇纪实小说《雷锋》,生动再 现了雷锋从一个旧社会乞儿成长为时代榜样的过程,是第一部反映雷锋事迹的长 篇小说 B.“中国达人秀”栏目因为没有任何条件限制,所以前来报名的选手各年龄阶 段都有,他们带来的绝活也多种多样, C.日益狭窄的个人活动空间和社会交往范围,越来越重的职场竞争和工作压力, 使现在的上班族很难享受到生活和工作的快乐。 D、无论是杭州的“最美妈妈”,还是黑龙江的“最美老师”,抑或是抚州的“最 美爸爸”,他们都不是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人物,但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人 世间最珍贵的品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 吉祥瑞兽 张勃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卷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 27 分) 四川省绵阳市 2013 届高三下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镌(juān)刻 通缉(jí) 引吭(háng)高歌 宁缺毋(wú) 滥 B.绷(běng)脸 顷 (qīng) 刻 歃(shà)血为盟 徇(xún) 私舞弊 C.噱(xué)头 拮据(jū) 混(hún)水摸鱼 顺蔓(wàn) 摸瓜 D.出糗(qiǔ) 碑帖(tiě ) 量(liàng)体裁衣 瘙(sāo) 痒难忍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晋升 邻界点 名门望族 成群结对 B.株连 爆冷门 明枪暗箭 斐然成章 C.稼接 一滩血 人情事故 甘之如怡 D.反聘 出洋相 优哉游哉 不记前嫌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今年春节回到故乡,真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路也宽了,楼也高了, 河水也清了,短短的几个月,故乡的变化真大。 B.在与当年的报道出现强烈反差后,搜狐除了声明并未参与筹款的具体工作外, 对章子怡募捐一事不赞一词。 C.国务院派出的楼市督查组已结束督查,各地楼市成交陷入低迷,业内人士普遍 认为,房价迟迟未现松动,新一轮调控政策呼之欲出。 D.专家指出:肥胖症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控制饮食,加强锻炼,科学瘦身;乱服 减肥药,虽然也能减轻体重,但副作用很大,会使身材苗而不秀,有害身体健康。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 3 月 10 日的签售现场,黄亚洲带来了他的长篇纪实小说《雷锋》,生动再 现了雷锋从一个旧社会乞儿成长为时代榜样的过程,是第一部反映雷锋事迹的长 篇小说。 B.“中国达人秀”栏目因为没有任何条件限制,所以前来报名的选手各年龄阶 段都有,他们带来的绝活也多种多样。 C.日益狭窄的个人活动空间和社会交往范围,越来越重的职场竞争和工作压力, 使现在的上班族很难享受到生活和工作的快乐。 D、无论是杭州的“最美妈妈”,还是黑龙江的“最美老师”,抑或是抚州的“最 美爸爸”,他们都不是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人物,但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人 世间最珍贵的品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9 分,每小题 3 分) 吉祥瑞兽 张勃
龙是国家祥瑞。古人认为,大凡统治者能够顺天应时,天下就会风调雨 顺,人寿年丰,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此时便会有祥瑞出现,以彰显上天的满意 和鼓励。这种祥瑞,种类繁多,大体分为嘉瑞、大瑞、上瑞、中瑞、下瑞5个等 级。其中“麟凤五灵,王者之嘉瑞也”,龙和麒麟、凤凰、龟、白虎同为五灵之 是最高等级的祥瑞。在这里,龙又一次与国家政治有了关联。不过,龙的吉 祥意义并非仅与国家政治相关,它也显现在普通百姓的民俗生活中。许多人喜欢 用“龙”作为孩子的名字,更有些人将生儿育女的时间选择在龙年,以为龙年出 生的孩子活泼可爱,生命力格外旺盛。此外,民众们还在陶瓷、竹木、建筑、玉 石、剪纸、刺绣等各种工艺美术和实用设计中,创造出数不胜数的精美的龙图像 艺术造型,而龙风呈祥、龙腾虎跃、龙飞凤舞、二龙戏珠、鲤鱼跳龙门等吉祥图 案,都鲜明地表达出人们对吉祥如意、美满健康生活的向往和祝福。每当春节、 元宵节来临,许多地方的人们还会舞起长龙,点亮龙灯;端午节期间则又开展龙 舟竞渡的盛大活动。至于在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人们更愿意从事一些约定 俗成的活动,以取得好兆头。比如人们会选择在这天理发,俗称“剃龙头”,预 示着新的一年里能够像龙一样精神饱满,生机无限。 闻一多先生曾将端午节称为“龙的节日”。赛龙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活动。古时 皇家龙舟的制作极为奢华,如南宋画院待诏李嵩所画《中天戏水册》中的大龙舟, 头、尾、鳞、鬣皆雕镂金饰,舟上建层楼台观,槛曲安设御座,两舷各三桨,气 势雄伟,金碧辉煌。龙舟竞渡规模亦宏大壮观,官员、百姓以至深闺少女都要临 水观看。唐代诗人张建封有《竟渡歌》描绘其精彩场面:“鼓声三下红旗开,两 龙跃出浮水来,棹影翰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端午节的真正起因应是辟 邪消灾。“五”(午)是天干中中间的数字,因而被古人认为具有极盛的含义 盛极而衰,因而它又包含着不祥的因素,因此古人认为五月是“恶月”,汉代的 很多古籍都有“不举五月子”的记载。五月初五更是不祥,旧俗在这一天要将未 满周岁的幼儿带到外婆家躲藏,称“躲午”,这显然具有躲避灾难的含义。端午 节的一系列活动,如洒香汤(以艾叶、菖蒲煮水沭浴)、悬艾老虎素(用彩绸缝 扎成粽子、辣椒、扫帚、布老虎等串以彩线挂于胸前)、饮雄黄酒、挂钟馗像等 等,都以辟邪除祟为主旨。至于龙舟竞渡,当是祭神娱神、祈获保佑的一种形式 吉祥瑞兽是龙的主要属性,却并非龙性的全部。也许可以这样说,没有 种动物比龙更难以言说,没有一种动物的文化属性比龙的文化属性更复杂,也 没有一种动物文化能够比龙文化更多样。在我国,对龙的认知、崇拜是多民族共 同的事情。龙,这个主要由想象力堆塑创造起来的复合动物,千百年来已深深地 扎根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日常生活之中,它出现在皇宫朝廷,也出现在民宅陋 巷;它现身于婚嫁场合,也现身于丧葬礼中;它舞动于街头,也张挂于家门;它 被人们反复讲述,也被人们不断表演。龙有容九似于一体的包容大度,亦有兴云 布雨、利物济人的奉献精神,它刚健有为,昂扬奋进,它仪表威武,不容侵犯…… 龙承载着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情感纽带和 文化标志。今天,炎黄子孙以龙的传人自居,以龙的精神自励,更盼望中华民族 能够像龙一样迅速地腾飞起来,昂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摘编自《百科知识》2012.1) 5.下列关于“吉祥瑞兽”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人认为只有当龙作为祥瑞出现,才说明统治者能够顺天应时,天下风调雨 顺,人寿年丰,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龙是国家祥瑞。古人认为,大凡统治者能够顺天应时,天下就会风调雨 顺,人寿年丰,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此时便会有祥瑞出现,以彰显上天的满意 和鼓励。这种祥瑞,种类繁多,大体分为嘉瑞、大瑞、上瑞、中瑞、下瑞 5 个等 级。其中“麟凤五灵,王者之嘉瑞也”,龙和麒麟、凤凰、龟、白虎同为五灵之 一,是最高等级的祥瑞。在这里,龙又一次与国家政治有了关联。不过,龙的吉 祥意义并非仅与国家政治相关,它也显现在普通百姓的民俗生活中。许多人喜欢 用“龙”作为孩子的名字,更有些人将生儿育女的时间选择在龙年,以为龙年出 生的孩子活泼可爱,生命力格外旺盛。此外,民众们还在陶瓷、竹木、建筑、玉 石、剪纸、刺绣等各种工艺美术和实用设计中,创造出数不胜数的精美的龙图像 艺术造型,而龙风呈祥、龙腾虎跃、龙飞凤舞、二龙戏珠、鲤鱼跳龙门等吉祥图 案,都鲜明地表达出人们对吉祥如意、美满健康生活的向往和祝福。每当春节、 元宵节来临,许多地方的人们还会舞起长龙,点亮龙灯;端午节期间则又开展龙 舟竞渡的盛大活动。至于在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人们更愿意从事一些约定 俗成的活动,以取得好兆头。比如人们会选择在这天理发,俗称“剃龙头”,预 示着新的一年里能够像龙一样精神饱满,生机无限。 闻一多先生曾将端午节称为“龙的节日”。赛龙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活动。古时 皇家龙舟的制作极为奢华,如南宋画院待诏李嵩所画《中天戏水册》中的大龙舟, 头、尾、鳞、鬣皆雕镂金饰,舟上建层楼台观,槛曲安设御座,两舷各三桨,气 势雄伟,金碧辉煌。龙舟竞渡规模亦宏大壮观,官员、百姓以至深闺少女都要临 水观看。唐代诗人张建封有《竟渡歌》描绘其精彩场面:“鼓声三下红旗开,两 龙跃出浮水来,棹影翰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端午节的真正起因应是辟 邪消灾。“五”(午)是天干中中间的数字,因而被古人认为具有极盛的含义, 盛极而衰,因而它又包含着不祥的因素,因此古人认为五月是“恶月”,汉代的 很多古籍都有“不举五月子”的记载。五月初五更是不祥,旧俗在这一天要将未 满周岁的幼儿带到外婆家躲藏,称“躲午”,这显然具有躲避灾难的含义。端午 节的一系列活动,如洒香汤(以艾叶、菖蒲煮水沭浴)、悬艾老虎素(用彩绸缝 扎成粽子、辣椒、扫帚、布老虎等串以彩线挂于胸前)、饮雄黄酒、挂钟馗像等 等,都以辟邪除祟为主旨。至于龙舟竞渡,当是祭神娱神、祈获保佑的一种形式。 吉祥瑞兽是龙的主要属性,却并非龙性的全部。也许可以这样说,没有 一种动物比龙更难以言说,没有一种动物的文化属性比龙的文化属性更复杂,也 没有一种动物文化能够比龙文化更多样。在我国,对龙的认知、崇拜是多民族共 同的事情。龙,这个主要由想象力堆塑创造起来的复合动物,千百年来已深深地 扎根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日常生活之中,它出现在皇宫朝廷,也出现在民宅陋 巷;它现身于婚嫁场合,也现身于丧葬礼中;它舞动于街头,也张挂于家门;它 被人们反复讲述,也被人们不断表演。龙有容九似于一体的包容大度,亦有兴云 布雨、利物济人的奉献精神,它刚健有为,昂扬奋进,它仪表威武,不容侵犯…… 龙承载着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情感纽带和 文化标志。今天,炎黄子孙以龙的传人自居,以龙的精神自励,更盼望中华民族 能够像龙一样迅速地腾飞起来,昂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摘编自《百科知识》 2012.1) 5.下列关于“吉祥瑞兽”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人认为只有当龙作为祥瑞出现,才说明统治者能够顺天应时,天下风调雨 顺,人寿年丰,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B.龙是国家祥瑞,属于最高等级的祥瑞。龙的吉祥意义和国家政治有着密切的 关系,它的形象经常出现在皇宫朝廷 C.龙的吉祥意义也显现在普通百姓的民俗生活中,虽然其表现形式各异,但表 达的大多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 D.在一些约定俗成的活动中,像春节、元宵节的舞起长龙、点亮龙灯,端午节 的龙舟竞渡,都和龙的祥瑞意义有关联 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民众在各种艺美术和实用设计中,创造出数不胜数的精美的龙图像艺术造型 这说明龙在民众心中具有不同寻常的地位 B.因为龙是吉祥瑞兽,所以在许多节日里都有关于龙的活动,这些节日都起源 于龙的祥瑞意义,节日延续的是龙的祥瑞意义。 C.古时皇家龙舟的制作极为奢华,龙舟竟渡规模亦宏大壮观,人们都临水观看 这种盛况,说明龙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 D.吉祥瑞兽是龙的属性之一,龙还有更为复杂的文化属性,在中国也许没有哪 种动物文化能够比龙文化更具多样性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龙风呈样、龙腾虎跃、龙飞风舞、二龙戏珠、鲤鱼跳龙门等吉祥图案,形式 虽各异,但其意义都取自龙是吉祥瑞兽。 B.龙出现在许多场台,形象各异;它被人们反复讲述,也被人们不断表演。其 实龙是人们凭空想像出来的,本没有原型 C.龙的文化属性复杂,包容大度、利物济人的奉献精神、刚健有为、昂扬奋进、 仪表威武、不容侵犯等都是它的文化属性。 D.几千年来,炎黄子孙以龙的传人自居,以龙的精神自励,传承和延续了中国 许多传统节日中龙的文化。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讳辩 韩愈 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曰:“贺父名晋肃, 贺不举进土为是,劝之举者为非。”听者不察也,和而倡之,同然一辞。皇甫湜 曰:“若不明白,子与贺且得罪。”愈曰:“然。 律曰:“二名不偏讳①。”释之者曰:“谓若言‘征’不称‘在’,言‘在’不 称‘征’是也。”律曰:“不讳嫌名。②”释之者曰:“谓若‘禹’与‘雨’之 类是也。”今贺父名晋肃,贺举进士,为犯二名律乎?为犯嫌名律乎?父名晋肃, 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夫讳始于何时?作法制以教天下者,非周公孔子欤?周公作诗不讳, 孔子不偏讳二名,《春秋》不讥不讳嫌名。康王钊之孙,实为昭王。曾参之父名 晳,曾子不讳“昔”。周之时有骐期,汉之时有杜度,此其子宜如何讳?将讳其 嫌,遂讳其姓乎?将不讳其嫌者乎?汉讳武帝名“彻”为“通”,不闻又讳“车 辙”之“辙”为某字也;讳吕后名“雉”为“野鸡”,不闻又讳“治天下”之 “治”为某字也。今上章及诏,不闻讳“浒”、“势”、“秉”、“机”也。惟 宦官宫妾乃不敢言谕及机以为触犯士君子立言行事宜何所法守也今考之于经质 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贺举进士为可邪为不可邪? 凡事父母,得如曾参,可以无讥矣。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 今世之十,不务行曾参、周公、孔子之行,而讳亲之名务胜于曾参、周公、孔子
B.龙是国家祥瑞,属于最高等级的祥瑞。龙的吉祥意义和国家政治有着密切的 关系,它的形象经常出现在皇宫朝廷。 C.龙的吉祥意义也显现在普通百姓的民俗生活中,虽然其表现形式各异,但表 达的大多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 D.在一些约定俗成的活动中,像春节、元宵节的舞起长龙、点亮龙灯,端午节 的龙舟竞渡,都和龙的祥瑞意义有关联。 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民众在各种艺美术和实用设计中,创造出数不胜数的精美的龙图像艺术造型, 这说明龙在民众心中具有不同寻常的地位。 B.因为龙是吉祥瑞兽,所以在许多节日里都有关于龙的活动,这些节日都起源 于龙的祥瑞意义,节日延续的是龙的祥瑞意义。 C.古时皇家龙舟的制作极为奢华,龙舟竟渡规模亦宏大壮观,人们都临水观看 这种盛况,说明龙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 D.吉祥瑞兽是龙的属性之一,龙还有更为复杂的文化属性,在中国也许没有哪 一种动物文化能够比龙文化更具多样性。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龙风呈样、龙腾虎跃、龙飞风舞、二龙戏珠、鲤鱼跳龙门等吉祥图案,形式 虽各异,但其意义都取自龙是吉祥瑞兽。 B.龙出现在许多场台,形象各异;它被人们反复讲述,也被人们不断表演。其 实龙是人们凭空想像出来的,本没有原型。 C.龙的文化属性复杂,包容大度、利物济人的奉献精神、刚健有为、昂扬奋进、 仪表威武、不容侵犯等都是它的文化属性。 D.几千年来,炎黄子孙以龙的传人自居,以龙的精神自励,传承和延续了中国 许多传统节日中龙的文化。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讳 辩 韩愈 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曰:“贺父名晋肃, 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听者不察也,和而倡之,同然一辞。皇甫湜 曰:“若不明白,子与贺且得罪。”愈曰:“然。” 律曰:“二名不偏讳①。”释之者曰:“谓若言‘征’不称‘在’,言‘在’不 称‘征’是也。”律曰:“不讳嫌名。②”释之者曰:“谓若‘禹’与‘雨’之 类是也。”今贺父名晋肃,贺举进士,为犯二名律乎?为犯嫌名律乎?父名晋肃, 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夫讳始于何时?作法制以教天下者,非周公孔子欤?周公作诗不讳, 孔子不偏讳二名,《春秋》不讥不讳嫌名。康王钊之孙,实为昭王。曾参之父名 晳,曾子不讳“昔”。周之时有骐期,汉之时有杜度,此其子宜如何讳?将讳其 嫌,遂讳其姓乎?将不讳其嫌者乎?汉讳武帝名“彻”为“通”,不闻又讳“车 辙”之“辙”为某字也;讳吕后名“雉”为“野鸡”,不闻又讳“治天下”之 “治”为某字也。今上章及诏,不闻讳“浒”、“势”、“秉”、“机”也。惟 宦官宫妾乃不敢言谕及机以为触犯士君子立言行事宜何所法守也今考之于经质 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贺举进士为可邪为不可邪? 凡事父母,得如曾参,可以无讥矣。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 今世之士,不务行曾参、周公、孔子之行,而讳亲之名务胜于曾参、周公、孔子
亦见其惑也。夫周公、孔子、曾参卒不可胜。胜周公、孔子、曾参,乃比于宦官 宫妾,则是宦官宫妾之孝之于其亲,贤于周公、孔子、曾参者邪? 【注释】①二名不偏讳:两个字的名字,不避讳,即单用其中一个字时,不避 讳。如孔子的母亲名叫“征在”,孔子说“征”的时候不说“在”,说“在”的 时候不说“征”。②不讳嫌名:与人姓名音相近的字不避讳。下文“浒”、“势 秉”、“机”、“谕”均与唐代皇帝名音同音近。 8.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贺不举进士为是 B.凡事父母,得如曾参 止:到达顶点委决 事 C.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 D.周公、孔子、曾参卒不可胜 胜:超过 9.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为犯二名律乎 为宫室之美妻 妾之奉 B.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C.与贺争名者毁之曰 微斯人,吾谁与归 D.乃比于宦官宫妾 家祭无忘告乃翁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3分) 四、(27分) 10.概括分析韩愈在本文中为李贺辩驳的主要依据。(3分) 11.(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分) 惟宦官宫妾乃不敢言谕及机以为触犯士君子言语行事 宜何所法守也今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贺 举进土为可邪为不可邪 12.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若不明白,子与贺且得罪。(3分) ②今世之士,不务行曾参、周公、孔子之行,而讳亲之名务胜于曾参、周公、孔 子,亦见其惑也。(4分)
亦见其惑也。夫周公、孔子、曾参卒不可胜。胜周公、孔子、曾参,乃比于宦官 宫妾,则是宦官宫妾之孝之于其亲,贤于周公、孔子、曾参者邪? 【注释】 ①二名不偏讳:两个字的名字,不避讳,即单用其中一个字时,不避 讳。如孔子的母亲名叫“征在”,孔子说“征”的时候不说“在”,说“在”的 时候不说“征”。②不讳嫌名:与人姓名音相近的字不避讳。下文“浒”、“势”、 “秉”、“机”、“谕”均与唐代皇帝名音同音近。 8.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贺不举进士为是 举:推荐 B.凡事父母,得如曾参 事:侍奉 C.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 止:到达顶点 D.周公、孔子、曾参卒不可胜 胜:超过 9.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为犯二名律乎 为宫室之美妻 妾之奉 B.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C.与贺争名者毁之曰 微斯人,吾谁与归 D.乃比于宦官宫妾 家祭无忘告乃翁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123 分) 四、(27 分) 10.概括分析韩愈在本文中为李贺辩驳的主要依据。(3 分) 11.(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 分) 惟 宦 官 宫 妾 乃 不 敢 言 谕及 机 以 为 触 犯 士 君 子 言 语 行 事 宜 何 所 法 守 也 今 考 之 于经 质 之 于 律 稽 之 以 国 家 之 典 贺 举 进 士为 可邪 为 不 可 邪 12. 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 分) ①若不明白,子与贺且得罪。(3 分) ②今世之士,不务行曾参、周公、孔子之行,而讳亲之名务胜于曾参、周公、孔 子,亦见其惑也。(4 分)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浣溪纱 纳兰性德(清)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③,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①本词为纳兰怀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②被酒:醉酒。③赌书泼茶: 用李清照、赵明诚典,形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 (1)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的?请简要分析。(4分) (2)你认为“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有何深意?请简要分析。(4分) 14.默写(6分,每小题1分,任选6小题) 任重而道远。(《论语》) (2)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3)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辛弃疾《水龙 吟·登建康赏心亭》) (4)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 (5) ,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6)三岁为妇,靡事劳矣。 ,靡有朝矣。(《诗 经·氓》)
13.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浣溪纱① 纳兰性德(清)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②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③,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①本词为纳兰怀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②被酒:醉酒。③赌书泼茶: 用李清照、赵明诚典,形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 (1)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的?请简要分析。(4 分) (2)你认为“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有何深意?请简要分析。(4 分) 14.默写(6 分,每小题 1 分,任选 6 小题) (1) ,任重而道远。(《论语》) (2)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3)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辛弃疾《水龙 吟·登建康赏心亭》) (4)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 (5) ,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6)三岁为妇,靡事劳矣。 ,靡有朝矣。(《诗 经·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