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2013届高三二诊模拟试题 语文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顷刻(qing)琐屑(xie)煞风景(sha)犯而不校(jiao B.木讷(ne) 哂笑(shen)处方药(chu)返璞归真(p C.歆羡(xin) 船舷(xuan)着重号(zhuo)正当防卫(dang) D.聒噪(guo) 旖旎(ni) 露马脚(1ou)风靡一时(mi)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神采 金刚钻 鸠占雀巢 墨守成规 B.坐镇 明信片 融会贯通 礼尚往来 C.猩红 照像机 毋庸质疑 意气用事 D.蛰伏 挖墙脚 关怀倍至 人情事故 3.下列加点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这种严重污染水资源的情况,我们不能处之泰然,行若无事 B.针对个别干部违规驾驶公车发生交通事故的现象,某单位做出副科级以上干 部重考驾照的决定,这实在是驴唇不对马嘴 C.当代雷锋、优秀共产党员郭明义冋志的微博能够从众多的名人微博中脱颖而 出,确实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 D.竹叶和阳光彼此恋慕所闪出的光,使人坠入了无我境地;纵令不闪光,竹叶 自身或浅黄、或翠绿的色彩,不也令人陶醉吗?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老北京四合院处于皇城天子脚下,受到等级制度的严格约束,在形制,格局 方面难免会千篇一律,显得呆板而缺乏创意。 B.本市国税局绘制出“税源分布示意略图”,解决了税源管理辖区划分不清、 争议扯皮等问题的发生。 C.中南大学特批大三学生刘路硕博连读,为其专门制订培养方案,将其作为后 备人才,进入侯振挺教授的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D.被誉为世界空间静电领域“奠基人”的张丰认为,印度洋大地震的起因是由宇 宙场空间静电变异所致,而静电变异“边缘”就在甘肃兰州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冷眼看“热闹” “热词”是指来源于突发事件或社会现象,经过形象、鲜明和恰当的隐喻性总结, 让人们更深刻地记住关键信息的公共焦点词语。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上流行的“热词”已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新潮网络语言。 “打酱油”、“俯卧撑”乃至“被××”之类的热词从词语本身找不到任何流行 的理由,而且这些词语往往不是逐渐扩散,而是瞬间的爆发。显然这类热词不是 像以往的许多网络语言那样因词语本身的娱乐性导致了流行,大多是因突发的社 会事件传播得以派生,而且这类热词几乎无一例外具有较多的政治讽刺意味,反
四川省绵阳市 2013 届高三二诊模拟试题 语 文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 30 分)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顷刻(qǐng) 琐屑(xiè) 煞风景(shā) 犯而不校(jiào) B.木讷(nè) 哂笑(shěn) 处方药(chǔ) 返璞归真(pǔ) C.歆羡(xīn) 船舷(xuán) 着重号(zhuó)正当防卫(dāng) D.聒噪(guō) 旖旎(nǐ) 露马脚(lòu) 风靡一时(mí)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神采 金刚钻 鸠占雀巢 墨守成规 B.坐镇 明信片 融会贯通 礼尚往来 C.猩红 照像机 毋庸质疑 意气用事 D.蛰伏 挖墙脚 关怀倍至 人情事故 3. 下列加点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这种严重污染水资源的情况,我们不能处之泰然,行若无事。 B.针对个别干部违规驾驶公车发生交通事故的现象,某单位做出副科级以上干 部重考驾照的决定,这实在是驴唇不对马嘴。 C.当代雷锋、优秀共产党员郭明义同志的微博能够从众多的名人微博中脱颖而 出,确实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 D.竹叶和阳光彼此恋慕所闪出的光,使人坠入了无我境地;纵令不闪光,竹叶 自身或浅黄、或翠绿的色彩,不也令人陶醉吗?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老北京四合院处于皇城天子脚下,受到等级制度的严格约束,在形制,格局 方面难免会千篇一律,显得呆板而缺乏创意。 B.本市国税局绘制出“税源分布示意略图”,解决了税源管理辖区划分不清、 争议扯皮等问题的发生。 C.中南大学特批大三学生刘路硕博连读,为其专门制订培养方案,将其作为后 备人才,进入侯振挺教授的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D.被誉为世界空间静电领域“奠基人”的张丰认为,印度洋大地震的起因是由宇 宙场空间静电变异所致,而静电变异“边缘”就在甘肃兰州。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冷眼看“热闹” “热词”是指来源于突发事件或社会现象,经过形象、鲜明和恰当的隐喻性总结, 让人们更深刻地记住关键信息的公共焦点词语。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上流行的“热词”已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新潮网络语言。 “打酱油”、“俯卧撑”乃至“被××”之类的热词从词语本身找不到任何流行 的理由,而且这些词语往往不是逐渐扩散,而是瞬间的爆发。显然这类热词不是 像以往的许多网络语言那样因词语本身的娱乐性导致了流行,大多是因突发的社 会事件传播得以派生,而且这类热词几乎无一例外具有较多的政治讽刺意味,反
映的是社会“杯具”何其多,人们认为这是中国政治走向民主的一种方式,是中 国网络政治化的一种体现 中国的改革开放自90年代末以来进入了深水区,政治改革尤其步履维艰。在这 种现实状态下,网络的政治化可以说是公众表达的常规通道堰塞而造成的政治话 语溢出现象。而网络的确为当代中国民众提供了一种新的政治表达可能,有人因 此而乐观地预言网络将成为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建设进程的重要力量。可实际上, 人们上网发表意见可能是自由的,但信息如何传播却完全由不得自己,各类网络 运营者操控着网络信息的传播。 热词的出现使网络传播形势有了一些改观。一个本来难以扩大影响的社会信息, 由于被人从中提炼出具有讽刺性乃至黑色幽默意味的隐喻词语而产生了“陌生 化”的情景效果,随即因为网上读者的关注和分享而成为口头禅并被强力传播, 进而迅速走红成为热词。显然,热词热起来的社会学原因在于网民自发形成的积 极介入态度。在网络日益被运营者操控的形势下,这种对传播的主动介入可以说 是普通网民对“被传播”现实的一种反抗。 热词之所以会“热”,也和它的接受环境分不开。在媒体自身权威性不够却又面 对公众质疑时,许多“专家”和“权威机构”常常会冒出来强化信息的权威性 弱势的普通民众当然无法与“专家”、“权威机构”对抗,但一些陌生词语“被 ×”——“被就业”、“被代表”、“被平均”等等,却凭着机智的反讽破坏 了媒体操控者的意图 普通民众对媒体操控者和所谓“权威”的不信任是热词走红的社会环境,但热词 并非只是消极的拒绝。许多因热词而“热”并最终引起社会重视的案例显示,网 民传播热词的热情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社会关怀的激情。这种激情来自每个网民 个人的直觉和判断,来自一个人内在的同情心和正义感。当然,信息的不对称使 网民个人的判断无法完全避免错误和偏见,但这并不影响这种社会关怀的舆论价 值。这种激情的存在证明,社会上尽管充斥着欲望和不公正,但人们的心灵深处 仍然有良知。 无论如何,热词的大量出现已成为中国式网络的特色景观,热词将作为有影响力 的社会表情符号构成我们这个时代的记忆。 5.下列关于“热词”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网络“热词”是一种新潮网络语言,它的出现被认为与中国政治走向民主有 关 B.“热词”往往不是逐渐扩散,而是瞬间爆发,这与现今社会的传播媒介无关。 C.“打酱油”、“被××”之类“热词”的流行,与词语本身是否有娱乐性无 关 D.一个社会信息被人有意加工而产生“陌生化”的情景效果后,才会成为“热 词 6.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人们在网上能自由地发表意见,但由于网络信息的传播受各类网络运营者的 操控,这些意见的传播是不自由的 B.具有讽刺意味的“被传播”,表现出了主动介入传播的普通网民对网络运营 者操控网络信息传播的一种反抗
映的是社会“杯具”何其多,人们认为这是中国政治走向民主的一种方式,是中 国网络政治化的一种体现。 中国的改革开放自 90 年代末以来进入了深水区,政治改革尤其步履维艰。在这 种现实状态下,网络的政治化可以说是公众表达的常规通道堰塞而造成的政治话 语溢出现象。而网络的确为当代中国民众提供了一种新的政治表达可能,有人因 此而乐观地预言网络将成为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建设进程的重要力量。可实际上, 人们上网发表意见可能是自由的,但信息如何传播却完全由不得自己,各类网络 运营者操控着网络信息的传播。 热词的出现使网络传播形势有了一些改观。一个本来难以扩大影响的社会信息, 由于被人从中提炼出具有讽刺性乃至黑色幽默意味的隐喻词语而产生了“陌生 化”的情景效果,随即因为网上读者的关注和分享而成为口头禅并被强力传播, 进而迅速走红成为热词。显然,热词热起来的社会学原因在于网民自发形成的积 极介入态度。在网络日益被运营者操控的形势下,这种对传播的主动介入可以说 是普通网民对“被传播”现实的一种反抗。 热词之所以会“热”,也和它的接受环境分不开。在媒体自身权威性不够却又面 对公众质疑时,许多“专家”和“权威机构”常常会冒出来强化信息的权威性。 弱势的普通民众当然无法与“专家”、“权威机构”对抗,但一些陌生词语“被 ××”——“被就业”、“被代表”、“被平均”等等,却凭着机智的反讽破坏 了媒体操控者的意图。 普通民众对媒体操控者和所谓“权威”的不信任是热词走红的社会环境,但热词 并非只是消极的拒绝。许多因热词而“热”并最终引起社会重视的案例显示,网 民传播热词的热情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社会关怀的激情。这种激情来自每个网民 个人的直觉和判断,来自一个人内在的同情心和正义感。当然,信息的不对称使 网民个人的判断无法完全避免错误和偏见,但这并不影响这种社会关怀的舆论价 值。这种激情的存在证明,社会上尽管充斥着欲望和不公正,但人们的心灵深处 仍然有良知。 无论如何,热词的大量出现已成为中国式网络的特色景观,热词将作为有影响力 的社会表情符号构成我们这个时代的记忆。 5.下列关于“热词”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网络“热词”是一种新潮网络语言,它的出现被认为与中国政治走向民主有 关。 B.“热词”往往不是逐渐扩散,而是瞬间爆发,这与现今社会的传播媒介无关。 C.“打酱油”、“被××”之类“热词”的流行,与词语本身是否有娱乐性无 关。 D.一个社会信息被人有意加工而产生“陌生化”的情景效果后,才会成为“热 词”。 6.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们在网上能自由地发表意见,但由于网络信息的传播受各类网络运营者的 操控,这些意见的传播是不自由的。 B.具有讽刺意味的“被传播”,表现出了主动介入传播的普通网民对网络运营 者操控网络信息传播的一种反抗
C.网民传播热词的热情,能使某些案例因热词而“热”并最终引起社会的重视, 相关问题最终得到彻底解决,并使人感受到网民社会关怀的激情 D.传播热词的网民所展现的社会关怀,主要来自个人直觉和判断,其舆论价值 容易因个人判断出现错误和偏见而受到影响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热词的出现和流行表明,政治改革进入深水区和网络为中国民众提供一种政 治表达可能之间存在着联系。 B.从热词的接受环境看,某些媒体操纵者强化信息权威性的意图,常常会被随 后出现的热词凭着机智的反讽破坏。 C.热词的出现和流行说明人心深处仍存社会良知,但其讽刺意味削弱了反映社 会“杯具”现实的力量。 D.热词在中国互联网上的流行有着中国特色,是网络政治化的具体体现,可能 会促进政治民主的发展。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武帝时,齐人有东方生名朔,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朔初入长安,至公车 上书,凡用三千奏牍,人主读之二月乃尽。诏拜以为郎,常在侧侍中,数召至前 谈语,人主未尝不说也。时诏赐之食于前,饭已,尽怀其余肉持去,衣尽污。数 赐缣帛,徒用所赐钱帛,取少妇于长安中好女。率取妇一岁所者即弃去,更取妇。 所赐钱财尽索之于女子。人主左右诸郎半呼之“狂人”。人主闻之,曰:“令朔 在事无为是行者,若等安能及之哉!” 时会聚宫下博士诸先生与论议,共难之曰:“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都卿 相之位,泽及后世。今子大夫自以为海内无双,博闻辩智,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 数十年,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其故何也?”东方生曰:“夫张仪、苏秦之 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相禽以兵,并为十二国,未有雌雄,得士者强,失士 者亡。今非然也,圣帝在上,德流天下,诸侯宾服,威振四夷,连四海之外以为 席,安于覆盂,动发举事,犹如运之掌中。贤与不肖,何以异哉?方今以天下之 大,士民之众,竭精驰说,并进辐凑者,不可胜数。使张仪、苏秦与仆并牛于今 之世,曾不能得掌故,安敢望侍郎乎?”于是诸先生默然无以应也。 建章宫后阁重栎°中有物出焉,其状似麋。以闻,武帝往临视之。问左右群臣习 事通经术者,莫能知。诏东方朔视之,朔曰:“臣知之,愿赐美酒粱饭大飧臣, 臣乃言。”又曰:“某所有公田鱼池蒲苇数顷,陛下以赐臣,臣朔乃言。”诏曰: “可。”朔乃曰:“所谓驺牙者也,远方当来归义,而驺牙先见。其齿前后若 齐等无牙,故谓之驺牙。”其后一岁所,匈奴混邪王果将十万众来降汉。 至老,朔且死时,谏曰:“诗云营营青蝇止于蕃恺悌君子无信谗言谗言罔极交乱 四国愿陛下远巧佞退谗言。”帝曰:“今顾东方朔多善言?”怪之。居无几何, 朔果病死。传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此之谓也。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注】①栎:栏杆之类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取少妇于长安中好女 取:选择,选 拔
C.网民传播热词的热情,能使某些案例因热词而“热”并最终引起社会的重视, 相关问题最终得到彻底解决,并使人感受到网民社会关怀的激情。 D.传播热词的网民所展现的社会关怀,主要来自个人直觉和判断,其舆论价值 容易因个人判断出现错误和偏见而受到影响。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热词的出现和流行表明,政治改革进入深水区和网络为中国民众提供一种政 治表达可能之间存在着联系。 B.从热词的接受环境看,某些媒体操纵者强化信息权威性的意图,常常会被随 后出现的热词凭着机智的反讽破坏。 C.热词的出现和流行说明人心深处仍存社会良知,但其讽刺意味削弱了反映社 会“杯具”现实的力量。 D.热词在中国互联网上的流行有着中国特色,是网络政治化的具体体现,可能 会促进政治民主的发展。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武帝时,齐人有东方生名朔,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朔初入长安,至公车 上书,凡用三千奏牍,人主读之二月乃尽。诏拜以为郎,常在侧侍中,数召至前 谈语,人主未尝不说也。时诏赐之食于前,饭已,尽怀其余肉持去,衣尽污。数 赐缣帛,徒用所赐钱帛,取少妇于长安中好女。率取妇一岁所者即弃去,更取妇。 所赐钱财尽索之于女子。人主左右诸郎半呼之“狂人”。人主闻之,曰:“令朔 在事无为是行者,若等安能及之哉!” 时会聚宫下博士诸先生与论议,共难之曰:“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都卿 相之位,泽及后世。今子大夫自以为海内无双,博闻辩智,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 数十年,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其故何也?”东方生曰:“夫张仪、苏秦之 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相禽以兵,并为十二国,未有雌雄,得士者强,失士 者亡。今非然也,圣帝在上,德流天下,诸侯宾服,威振四夷,连四海之外以为 席,安于覆盂,动发举事,犹如运之掌中。贤与不肖,何以异哉?方今以天下之 大,士民之众,竭精驰说,并进辐凑者,不可胜数。使张仪、苏秦与仆并生于今 之世,曾不能得掌故,安敢望侍郎乎?”于是诸先生默然无以应也。 建章宫后阁重栎①中有物出焉,其状似麋。以闻,武帝往临视之。问左右群臣习 事通经术者,莫能知。诏东方朔视之,朔曰:“臣知之,愿赐美酒粱饭大飧臣, 臣乃言。”又曰:“某所有公田鱼池蒲苇数顷,陛下以赐臣,臣朔乃言。”诏曰: “可。”朔乃曰:“所谓驺牙者也,远方当来归义,而驺牙先见。其齿前后若一, 齐等无牙,故谓之驺牙。”其后一岁所,匈奴混邪王果将十万众来降汉。 至老,朔且死时,谏曰:“诗云营营青蝇止于蕃恺悌君子无信谗言谗言罔极交乱 四国愿陛下远巧佞退谗言。”帝曰:“今顾东方朔多善言?”怪之。居无几何, 朔果病死。传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此之谓也。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注】①栎:栏杆之类。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取少妇于长安中好女 取:选择,选 拔
B.时会聚宫下博士诸先生与论议,共难之曰难:诘问,责难 C.愿赐美酒粱饭大飧臣,臣乃言 飧:晚餐,用作动词, 宴请 D.匈奴混邪王果将十万众来降汉 将:率领,领兵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诏拜以为郎,常在侧侍中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B.时诏赐之食于前 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陛下以赐臣,臣朔乃言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D.至老,朔且死时 臣死且不避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方朔爱好经术,博览群书,初到长安时,他上书给皇帝,共用了三千个木 简,武帝读了两个月才读完。 B.东方朔经常在皇上身边陪侍,多次和武帝谈话,武帝对东方朔的文辞、口才 很满意,而对他的治世能力并不赏识。 C.学宫里的博士先生参与议事,东方朔与他们论辩时认为,自己官职不显赫, 并非不贤能,而是此一时彼一时、时势造英雄。 D.建章宫后阁的栏杆里,出现一只怪兽,状似麋鹿,东方朔认为此物叫“驺牙” 这是远方将有人来归降的吉兆,后来他的话果然应验了。 第Ⅱ卷(共120分) 四(26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使张仪、苏秦与仆并生于今之世,曾不能得掌故,安敢望侍郎乎? 译文 (2)以闻,武帝往临视之。问左右群臣习事通经术者,莫能知。 译文: 12.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4分) 至老,朔且死时,谏曰:“诗云营营青蝇止于蕃恺悌君 言谗言罔极交乱四国愿陛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7分) 游月陂 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B.时会聚宫下博士诸先生与论议,共难之曰 难:诘问,责难 C.愿赐美酒粱饭大飧臣,臣乃言 飧:晚餐,用作动词, 宴请 D.匈奴混邪王果将十万众来降汉 将:率领,领兵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诏拜以为郎,常在侧侍中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B.时诏赐之食于前 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 陛下以赐臣,臣朔乃言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D.至老,朔且死时 臣死且不避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方朔爱好经术,博览群书,初到长安时,他上书给皇帝,共用了三千个木 简,武帝读了两个月才读完。 B.东方朔经常在皇上身边陪侍,多次和武帝谈话,武帝对东方朔的文辞、口才 很满意,而对他的治世能力并不赏识。 C.学宫里的博士先生参与议事,东方朔与他们论辩时认为,自己官职不显赫, 并非不贤能,而是此一时彼一时、时势造英雄。 D.建章宫后阁的栏杆里,出现一只怪兽,状似麋鹿,东方朔认为此物叫“驺牙”, 这是远方将有人来归降的吉兆,后来他的话果然应验了。 第Ⅱ卷(共 120 分) 四(26 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使张仪、苏秦与仆并生于今之世,曾不能得掌故,安敢望侍郎乎? 译文: (2)以闻,武帝往临视之。问左右群臣习事通经术者,莫能知。 译文: 12.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4 分) 至老,朔且死时,谏曰:“诗 云 营 营 青 蝇 止 于 蕃 恺 悌 君 子 无 信 谗 言 谗 言 罔 极 交 乱 四国愿 陛 下 远 巧 佞 退 谗 言。”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7 分) 游 月 陂 程 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颈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3分) 答 (2)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 分析。(4分) 14.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一小题完成)(5分) (1)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士皆垂泪涕泣。《荆 轲刺秦王》 亲小人,远贤臣, 师表》 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 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 峦之体势。《滕王阁序》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何枝可依?《短歌 行》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桃花 源记》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 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 ,尽西风,季鹰归未?《水 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外无期功强近之 ,形影相 吊。《陈情表》 五、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8题。(22分 音乐与人生 ①这是有关我心灵状态的一则小故事。它没有离奇、曲折的情节,只有牵动心魂 的情态。时间是一九七七年和一九七八年冬春之交,地点在北京故宫深深庭院。 ②当时,我正在为调动工作疲于奔命,要告别工作了多年的中国农业科学院调往 中国社会科学院,内心既惆怅又激动。因为从今以后我要站在哲学的尊前公开说 话,并且决心献身于智慧的哲学 ③一个下雪天,我突然萌生独自一人去故宫深院走走的念头。别人游故宫,总爱 选择风和日丽的天气,我则喜欢挑一个斜风细雨或纷纷扬扬的落雪天。理由其实 很简单:雨雪天的气氛,同故宫的建筑场、历史哲学更为和谐 ④故宫里面游人极少。与其说我是在参观珍宝馆和贵妃的起居室,还不 如说我更喜欢在小小的极幽静的庭院内徘徊、踯躅和沉思默想。突然,从安装在 屋檐下的小音箱里传出了古琴曲《平沙落雁》,仿佛是随着寒冷的北风,掠过西 伯利亚的贝加尔湖、蒙古大草原和长城两千多年的历史山谷,轻轻飘落到阜宫深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颈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3 分) 答: (2)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 分析。(4 分) 答: 14.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一小题完成)(5 分) (1)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士皆垂泪涕泣。《荆 轲刺秦王》 亲小人,远贤臣, 。《出 师表》 ,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 ,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 峦之体势。《滕王阁序》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何枝可依?《短歌 行》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桃花 源记》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 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 ,尽西风,季鹰归未?《水 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外无期功强近之 亲, , ,形影相 吊。《陈情表》 五、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5~18 题。(22 分) 音乐与人生 ①这是有关我心灵状态的一则小故事。它没有离奇、曲折的情节,只有牵动心魂 的情态。时间是一九七七年和一九七八年冬春之交,地点在北京故宫深深庭院。 ②当时,我正在为调动工作疲于奔命,要告别工作了多年的中国农业科学院调往 中国社会科学院,内心既惆怅又激动。因为从今以后我要站在哲学的尊前公开说 话,并且决心献身于智慧的哲学。 ③一个下雪天,我突然萌生独自一人去故宫深院走走的念头。别人游故宫,总爱 选择风和日丽的天气,我则喜欢挑一个斜风细雨或纷纷扬扬的落雪天。理由其实 很简单:雨雪天的气氛,同故宫的建筑场、历史哲学更为和谐。 ④故宫里面游人极少。与其说我是在参观珍宝馆和贵妃的起居室,还不 如说我更喜欢在小小的极幽静的庭院内徘徊、踯躅和沉思默想。突然,从安装在 屋檐下的小音箱里传出了古琴曲《平沙落雁》,仿佛是随着寒冷的北风,掠过西 伯利亚的贝加尔湖、蒙古大草原和长城两千多年的历史山谷,轻轻飘落到皇宫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