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看它具有理解能力。既然机器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的“让 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了 语文(北京卷) 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不冋学派的科学家对“何为智能”的理解不尽相阿。符号主义学派认 为“智能”的实质就是具体问题的求解能力,他们会为所设想的的智能机器规划好不同的问题求解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 路径,运营形式推理和数理逻輯的方法,让计算机檨仿人类 行决策和推理。联结主又学派 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为“智能”的实质就是非智能部件相互作为的产物,在他们眼里人类也是一种机器,其智能来源于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许多非智能但半自主的组成大脑的物盾间的相互作用。他们研究大脑的结构,让计算机去模仿人美 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的大脑,并且用菜种教学模型去重建一个障化的神经元网络。秆为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 机器和人类的行为桐似,研究人工智能应该研究人类感知和行动的本能,而不是高级的逻辑拉理 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不解决基本问趱就无法宾现复杂的思维檨拟。国而他们让计算机仿人的行为,建立人工智能系统 时至今日,研究者们对“智能”的理解仍未形成共识。但是,正是对“何为智能”这个核心 本大共7小题,共23分 题的不斯思考和解筝,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木在不阿屦而的发展 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一7题。 (取材于谭营等人的文章) 1.下列对材料一第一段“人工智能”定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当年,科学技术的巨大步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成了全球产业界、学术界的 A.人工智能是对一种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高频詞。有研究者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对一种通过计其机实现人脑思热罴,能从坯境中获取感知 B.人工智能是能感知行动的智能体 并执行行动的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c.人工智能是计算机对环境的描述和构建 人工职能并不是新鲜事物。20世纪中叶,“机器思維”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1936年,英国 D.人工智能是对计算机思维的实现 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 2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輯思維过程的设想。1950年,他发表了《计其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 A数学家图灵提出了用机器来模拟人类行为的设想 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柝准,即“灵测试”。“图灵测试”是指 果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人 B.“图灵测试”提出了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判断标准 类测試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30%的回幂让测試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么就可以认为这机 C.“中文房间”实验是为了证明计算机无法理解中文 器具有能 D.图灵和希尔勒全都认为计算机是可以拥有智能的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投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 3根本材料一,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符号主义学派认为“智能”表现为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能力 的不同恐考。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葵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 导于册,不时会有西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闻读着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 B.联结主义学派和符号主义学派都认为应研究人类大脑的结构 c.行为主义学派主张应把人类感知和行动的本能作为研究的内容 来分析这些符号。之后,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冈样写满符号的的答卷。被测试者全程都不知道, 其实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题和答案的符号是中文。他究全不懂中文,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上 D.三个学派对“智能”的理解不同,因而他们的研究思路也不同 过程中,被测议者代表计机,他所经历的也正是计算杋的工作内容,即遵循规则,操控符 “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究全智能的计其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乖尔勒 2018年5月,谷歌Dlex人工智能语音技木(部分)通过了“图灵测试”,这个消息透一步
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 文(北京卷) 注 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 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 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本大题共 7 小题,共 23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7 题。 材料一 当年,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成了全球产业界、学术界的 高频词。有研究者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对一种通过计算机实现人脑思维结果,能从环境中获取感知 并执行行动的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人工职能并不是新鲜事物。20 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1936 年,英国 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 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1950 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 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 5 分钟内回答由人 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 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么就可以认为这机 器具有智能。 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 的不同思考。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 指导手册,不时会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 来分析这些符号。之后,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的答卷。被测试者全程都不知道, 其实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题和答案的符号是中文。他完全不懂中文,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上 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计算机,他所经历的也正是计算机的工作内容,即遵循规则,操控符号。 “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希尔勒 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既然机器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的“让 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 ....了。 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不同学派的科学家对“何为智能”的理解不尽相同。符号主义学派认 为“智能”的实质就是具体问题的求解能力,他们会为所设想的的智能机器规划好不同的问题求解 路径,运营形式推理和数理逻辑的方法,让计算机模仿人类思维进行决策和推理。联结主义学派认 为“智能”的实质就是非智能部件相互作为的产物,在他们眼里人类也是一种机器,其智能来源于 许多非智能但半自主的组成大脑的物质间的相互作用。他们研究大脑的结构,让计算机去模仿人类 的大脑,并且用某种教学模型去重建一个简化的神经元网络。行为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是 机器和人类的行为相似,研究人工智能应该研究人类感知和行动的本能,而不是高级的逻辑推理, 不解决基本问题就无法实现复杂的思维模拟。因而他们让计算机模仿人的行为,建立人工智能系统。 时至今日,研究者们对“智能”的理解仍未形成共识。但是,正是对“何为智能”这个核心问 题的不断思考和解答,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不同层面的发展。 (取材于谭营等人的文章) 1. 下列对材料一第一段“人工智能”定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人工智能是对一种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B. 人工智能是能感知行动的智能体。 C.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对环境的描述和构建。 D. 人工智能是对计算机思维的实现。 2.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数学家图灵提出了用机器来模拟人类行为的设想。 B. “图灵测试”提出了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判断标准。 C. “中文房间”实验是为了证明计算机无法理解中文。 D. 图灵和希尔勒全都认为计算机是可以拥有智能的。 3.根本材料一,下列理解不符合 ...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 符号主义学派认为“智能”表现为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能力。 B. 联结主义学派和符号主义学派都认为应研究人类大脑的结构。 C. 行为主义学派主张应把人类感知和行动的本能作为研究的内容。 D. 三个学派对“智能”的理解不同,因而他们的研究思路也不同。 材料二 2018 年 5 月,谷歌 Duplex 人工智能语音技术(部分)通过了“图灵测试”。这个消息进一步 引发了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思考:当机器人越来越像人,我们应该怎样做? 此 卷 只 装 订 不 密 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在人工智能的开发过程中,设计者会遇到伦理问题的挑战。比如著名的“隧道问题”:一辆自 5根据材料二,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动写驶的汽车在通过黑暗的隧道时前方突然出现一个小孩,而对撞向隧道还是撞向行人这种连退维 A自动驾驶汽车能够根据情景的相似度进行决策。 谷的突发情况,自动驾驶汽丰会怎么做? B.人工智能体的智能和人类的主观意识相同 白动驾驶汽车依靠的是人工智能“大脑”,它会从以往案例数据库中选取一个与当前情景较相 c.人们认为人工智能的奇点”总有一天会到来 似的案例,然后根据所选案例来实施本次决策。当遇到完全陌生的情景时,汽车仍然会进行搜 D在任何情况下,机器都应该服从人的一切命令 即在“大脑”中迅達揎索与当前场景相似度大于某个固定值的过往场景,形成与之对应的决断。如 6根据材料二,下列现象属于被人工智能异化”的是(3分 果计其机擅索出来的场景相似废小于那个值,自动驾驶汽车将随机选择一种方式处理 A经常使用"健康手环”来检测自己的运动健康状况 那么,如果自动笃驶汽车伤害了人类。谁未贞责呢?有的学者认为不能将人工智能体作为行为 B工作繁忙无暇做家务,购买智能产品帮助清扫房间 主体对待。因为“主体”概念有一系列限定,譬如具有反思能力、主观判断能力以情感和价值日 c出行全依赖手机导航,丧失了应有的路线识别能力 标设定等。人工智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智能”,它所表现出来智能以及对人类社会道德行为规范 D从事某一职业过久,习惯了用行业思维来思考问题 的掌攫和遵循,是基于大数据学习的结果。和人类主观意识有本质的不同。因此,人工智能体不可 7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简要说明人类对人工智能的认识是如何不断深化的。(5分) 以作为社会责任的承担者。以上述自动驾驶汽车为例,究竟由人工智能开发者负责,还是由汽车公 二、本大属共6小,共24分 司贞责甚至任何的第三方负责,或者各方在何种情形下如何分担责任,应当在相关人工智能的法律 (一)圆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8-12,(共19分 法规框架下逋过制订商业合同进行约定 (1)积微,月不胜日,时不胜月,岁不胜时.凡人好傲慢小事,大事至然后兴之务之,如是 智能在未来还可能产生的一个问题就是“奇点( singular ity)”,所谓“奇点”就是着机 则常不胜夫敦比于小事者矣,是何也?则小事之至也数,其悬日日也博,其为积也大;大事之至 器智能有朝一日翅越人类智能,那时枫器将能够进行自我编程而变得更加智能,它们也将持续设计 也稀,其悬日也浅,其为积也小故善日者王,善时者霸,补漏者危,大荒者亡故王者敬日,霸 更加先进的机器,直到将人类远远甩开。尽管研究者对“寺点”到来的时间和可能性还有争议,但 者歌时,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亡国至亡而后知亡,至死而后知元,亡国之祸败不可胜也窗者之 是不管“奇点”时刻能否真的到来,在技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我们都要小心被人工智能“异化 善著焉,可以时记也,王者之功名,不可胜日志也财物资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枳微者 在我们训炼人工智能的同时,有可能也被人工智能“训炼”了。我们的一举一动、生活爱好都将被 速成。《诗》曰:“日如毛,氏鲜克举之,”此之谓也 人工智能塑逵,人工智能在无形中睹暗决定了我们的思維方式,当我们还在为自己的自由意志而骄 (取材于《荀子》) 傲的时候,也许已不知不觉地沦为了数据的囚徒 注释:【1】胜,超过。本句意思是,月不如日重要。【2】敦比:注重从事。本句意思是,像 西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未的种种冲击,上世纪50年代美国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提出的机器人三大 这样,那么只顾处理大事的就不如注重从事小事的,【3】悬:悬挂,此处意思是存在。【4】 定肆,今天对我们依憋有借鉴意义。这三大定律是:机器人不得伤害人,也不得见到人受伤害而和 分量轻 常观:机器人应服从人的一切命令,但不得违反第一定律:机石人应保护自身安全,但不得违反 (2)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豁,若白垩之与黑漆,则无所用智,虽恶犹可矣,且即治乱存 第一、第二定律。归根糖底,人是智能行为的开关。人工智能的开发者应该始终把对社会负責的 亡则不然,如可知,如可不知;如可见,如可不见,故智士者相与积心愁虑 犹尚有管叔 原则,放在对技术选步的望之上。人类完全可以做到未而绸缪,应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成胁 蔡叔之事田与东夷八因不听之谍。故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 (取材于芮喆等人的文章)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未而让,不 列对材料一、材料二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取其金,乳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 A无稻之谈:没有根据的言论。稽,考证 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音人必拯者矣。”孔子见之以 B进退维谷:进退两难,很难做出选择 ,观化远也 c袖手旁观:置身事外,不提供帮助 (取材于《吕氏春秋》) D未雨绸缪:比喻虽然事情不会发生也要做好准备 注释:【1】且:连词,表示转折。【2】管叔、蔡叔之事:指叛逆之事
在人工智能的开发过程中,设计者会遇到伦理问题的挑战。比如著名的“隧道问题”:一辆自 动驾驶的汽车在通过黑暗的隧道时前方突然出现一个小孩,面对撞向隧道还是撞向行人这种进退维 ... 谷.的突发情况,自动驾驶汽车会怎么做? 自动驾驶汽车依靠的是人工智能“大脑”,它会从以往案例数据库中选取一个与当前情景较相 似的案例,然后根据所选案例来实施本次决策。当遇到完全陌生的情景时,汽车仍然会进行搜索, 即在“大脑”中迅速搜索与当前场景相似度大于某个固定值的过往场景,形成与之对应的决断。如 果计算机搜索出来的场景相似度小于那个值,自动驾驶汽车将随机选择一种方式处理。 那么,如果自动驾驶汽车伤害了人类,谁来负责呢?有的学者认为不能将人工智能体作为行为 主体对待。因为“主体”概念有一系列限定,譬如具有反思能力、主观判断能力以及情感和价值目 标设定等。人工智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智能”,它所表现出来智能以及对人类社会道德行为规范 的掌握和遵循,是基于大数据学习的结果,和人类主观意识有本质的不同。因此,人工智能体不可 以作为社会责任的承担者。以上述自动驾驶汽车为例,究竟由人工智能开发者负责,还是由汽车公 司负责甚至任何的第三方负责,或者各方在何种情形下如何分担责任,应当在相关人工智能的法律 法规框架下通过制订商业合同进行约定。 人工智能在未来还可能产生的一个问题就是“奇点(singularity)”。所谓“奇点”就是指机 器智能有朝一日超越人类智能,那时机器将能够进行自我编程而变得更加智能,它们也将持续设计 更加先进的机器,直到将人类远远甩开。尽管研究者对“奇点”到来的时间和可能性还有争议,但 是不管“奇点”时刻能否真的到来,在技术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我们都要小心被人工智能“异化”。 在我们训练人工智能的同时,有可能也被人工智能“训练”了。我们的一举一动、生活爱好都将被 人工智能塑造,人工智能在无形中暗暗决定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当我们还在为自己的自由意志而骄 傲的时候,也许已不知不觉地沦为了数据的囚徒。 面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种种冲击,上世纪 50 年代美国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提出的机器人三大 定律,今天对我们依然有借鉴意义。这三大定律是:机器人不得伤害人,也不得见到人受伤害而袖. 手旁观 ...;机器人应服从人的一切命令,但不得违反第一定律;机器人应保护自身安全,但不得违反 第一、第二定律。归根结底,人是智能行为的总开关。人工智能的开发者应该始终把对社会负责的 原则,放在对技术进步的渴望之上。人类完全可以做到未雨绸缪 ....,应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威胁。 (取材于芮喆等人的文章) 4.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无稽之谈:没有根据的言论。稽,考证。 B.进退维谷:进退两难,很难做出选择。 C.袖手旁观:置身事外,不提供帮助。 D.未雨绸缪:比喻虽然事情不会发生也要做好准备。 5.根据材料二,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自动驾驶汽车能够根据情景的相似度进行决策。 B.人工智能体的“智能”和人类的主观意识相同。 C.人们认为人工智能的“奇点”总有一天会到来。 D.在任何情况下,机器都应该服从人的一切命令。 6.根据材料二,下列现象属于被人工智能“异化”的是(3 分) A.经常使用“健康手环”来检测自己的运动健康状况。 B.工作繁忙无暇做家务,购买智能产品帮助清扫房间。 C.出行全依赖手机导航,丧失了应有的路线识别能力。 D.从事某一职业过久,习惯了用行业思维来思考问题。 7.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简要说明人类对人工智能的认识是如何不断深化的。(5 分) 二、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4 分 (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 8-12 题。(共 19 分) (1)积微,月不胜【1】日,时.不胜月,岁不胜时。凡人好傲慢小事,大事至然后兴之务之,如是 则常不胜夫敦比【2】于小事者矣。是何也?则小事之至也数,其悬【3】日也博,其为积也大;大事之至 也稀,其悬日也浅,其为积也小。故善日.者王,善时者霸,补漏者危,大荒者亡。故王者敬日,霸 者敬时,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亡国至亡而后知亡,至死而后知死,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霸者之 善著焉,可以时记也,王者之功名,不可胜.日志也。财物资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积微者 速成。《诗》曰:“德 【4】如毛,民鲜克举之。”此之.谓也。 (取材于《荀子》) 注释:【1】胜,超过。本句意思是,月不如日重要。【2】敦比:注重从事。本句意思是,像 这样,那么只顾处理大事的就不如注重从事小事的。【3】悬:悬挂,此处意思是存在。【4】 : 分量轻。 (2)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谿,若白垩之与黑漆,则无所用智,虽愚犹可矣。且【1】治乱存 亡则不然,如可知,如可不知;如可见,如可不见。故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犹尚有管叔、 蔡叔之事【2】与东夷八国不听之谋。故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 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 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 细,观化远也。 (取材于《吕氏春秋》) 注释:【1】且:连词,表示转折。【2】管叔、蔡叔之事:指叛逆之事
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请简要概述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并说明此则短文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 A时不胜月 时:季节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戚:为悲伤 阒读下面这首调,完成14-16。(共12分 c智士贤者与积心愁虑以求之 相与:一同、都 D取其金,则无损于行 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道登天,一杯遜绣衣口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 B.〔亡国之祸败不可雕悔也 南更草相如。把功名收拾付君候,如棒笔。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 王者日 可胜日志也 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陌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 C.『此之谓也 D.『察其秋毫 若白里之与黑漆 其人拜之以牛 注释:【1】这首词作于末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2】绣衣:官服。【3】相如微:指司法相如所《喻巴蜀檄》 A小事之至也数 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4】铜裂陌:代指襄阳 小事出现得很频繁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大荒者亡 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 跎失志的惘怅 政事很荒疏的国家就会灭亡 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 c霸者之善著焉 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 霸主的功业很显赫 D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 D赐失之矣 15.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赐,你丢失了机会啊 A·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 11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B·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打发人生短暂的感慨 ①德如毛,民鲜克举之 c.·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踊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 ②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D“几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中”,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 12以上两则短文都讲到要重视微小的事情,请根据要求作答.(6分) 6清人陈廷悼《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 ①分别写出两则短文中能作为中心论点的一个句子 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述。(6分) ②分别为两则短文拟定标题,并简要说明理由,(标题字数限定2-5字 17在横线出填写作品原句。(共8分 )根本要求,完成第13题。(共5分) ①陶渊明是很多古代诗人的偶像。《归园田居》(其一)写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户庭无尘 13.《论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间的许多对话,如《先进》篇 虚室有余闲 子路问:“闻斯口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 y表”是一种应用文体,不容易写出真情实感。李密《陈情表》却写得极为感人:“臣无祖母 闻斯行之,” 祖母无臣,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③古人送别,常在渡口码头.比如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遷,故进之:由也兼人日,故之 注释:【1】斯:就,【2】兼人:勇于作为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时.不胜月 时:季节 B.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 戚:为……悲伤 C.智士贤者与积心愁虑以求之 相与:一同、都 D.取其金,则无损于行. 行:行为 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 分) A. 故善日.者王 B. 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 王者敬日. 不可胜日志也 C. 此之.谓也 D. 察其.秋毫 若白垩之.与黑漆 其.人拜之以牛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小事之至也数 小事出现得很频繁 B.大荒者亡 政事很荒疏的国家就会灭亡 C.霸者之善著焉 霸主的功业很显赫 D.赐失之矣 赐,你丢失了机会啊 11.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 分) ①德 如毛,民鲜克举之 ②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12.以上两则短文都讲到要重视微小的事情。请根据要求作答。(6 分) ①分别写出两则短文中能作为中心论点的一个句子。 ②分别为两则短文拟定标题,并简要说明理由。(标题字数限定 2—5 字) (二)根本要求,完成第 13 题。(共 5 分) 13.《论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间的许多对话,如《先进》篇: 子路问:“闻斯【1】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2】,故退之。” 注释:【1】斯:就。【2】兼人:勇于作为。 请简要概述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并说明此则短文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 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20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4—16 题。(共 12 分)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2】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 南更草相如檄【3】。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 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4】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 相忆。 注释:【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 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2】绣衣:官服。【3】相如檄:指司法相如所《喻巴蜀檄》, 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4】铜鞮陌:代指襄阳。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 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 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 D.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 15.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 B.“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 C.“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 D.“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 16.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 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述。(6 分) 17.在横线出填写作品原句。(共 8 分) ①陶渊明是很多古代诗人的偶像。《归园田居》(其一)写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_________,__________。” ②“表”是一种应用文体,不容易写出真情实感。李密《陈情表》却写得极为感人:“臣无祖母, ________ ;祖母无臣,_________。” ③古人送别,常在渡口码头。比如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________,__________
④你所在的中学举办隆重的校庆典礼,邀请了很多的校友、家长参加。你作为学生代表向来宾致 人把河蚌从缸底捞出来扔了,说,水缸里怎么养河蚌?你看看,辛辛苦苦挑未的水。不能喝了,你 欢迎辞,其中要引用两句古代诗文。请填写恰当的句子 这孩子,聪明西孔军肚肠! 金秋十月,天高云谈,今天大家齐聚一堂,真可谓“ ”。请允许我代表 ⑥我童年时仅有的科学幻想都局限于各种飞行器,我望闳读,但是身边没有多少适合少年凡 全体在校同学,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童的书,我想吃得好穿得光鲜,但我的家庭只能提供给我简陋贫困的物盾生活。这样的先天不足是 四、本大共5小题,共23分 我童年生活的基本写照,今天反过来看,恰好也是一种特别的赐,因为一无所有,所以我们格外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2题。 好奇。我们家家都有水缸,一只水缸足以让一个孩子的梦想在其中畅游,像一条鱼。孩子眼里的世 界与孩子身休一样有待发育,现实是未知的,如阿未未一样,刺激想象,刺激智力,我感激那只水 ①我始终认为,我的文学梦,最初是从一口水缸里萌芽的 缸对我的刺激 ②我幼年时期自来水还没有普及,一条街道上的居民共用一个水龙头,因为家家户户都有一个 ⑦我一直桐信,所有成人一本正经的艺术创作与童年生活的好奇心可能是互动的。对于普遒的 储水的水缸,我们家的水缸单踞在阶房一角,像一个冰的大肚子巨人,也像一个傲授的家庭成员 成年人来说,好奇心是广表天空中可有可无的一片云彩,这云彩有时灿烂明亮,有时阴郁发黑,有 记得去水站挑水的大多是我的两个姐螺,她们用两只白铁皮水桶接满水,歪着肩膀把水挑回家,哗 时则碎若游丝,残存在成年人身上所有的好奇心都变得功利而奥,有的直接发展为知识和技术。 哗地倒入缸中,我自然是袖手旁观,看见水缸里的水转眼之间涨起来,清水吞没了褐色的缸壁,我 对人事纠缠的好寺心导致了历史哲学等等人文科学,对物的无限好奇导致了无数科学学科和科技发 便有一种莫名的亢奋。现在回忆起来,亢奋是因为我有秘密,秘密的核心事关水缸深处的一只河蚌 明。而所谓的作家,他们的好奇心都化为了有用或无用的文字,被淘汰,或者被挽留。这是一个与 ③请原谅我向大人们重复一遍这个过于天真的故事,故事说一个贫穷而善良的青年在河边捡到 现代文明若即若离的族群,他们阅读,多半是出于对别人的好奇,他们创作,多半是出于对自己的 只被人丢弃的河蚌,他怜惜地把它带回家,养在唯一的水缸里。按照童话的讲还规则,那河蚌自 鷓不是一只普通的河蚌,蚌里住着人,是一个伽女!也许是报知遇之思,仙女每天在青年外出劳作 色罗万,四多们扮辣的角色最幸运也最联观,似乎同时拥有丰运和不他们的好每心 好奇。在好寺奇心方西 用价值和具体方向而略显模糊,凭借一颗模糊的好奇心,却要对现实世界做 的时候从水缸里跳出来,变成一个能干的女子,给青年做好了饭菜放在桌上,热后回到水缸钻进蚌 出最锋利的解剖和说明,因此这职业有时让我觉得是宿命,是挑战,更是一个奇连 里去。而那黄穷的吃了上顿没下顿的青年,从此辛衣足食,在莫名其妙中摆朊了贫国 ⑧一个奇逹般的职业是需要奇支撑的,我童年时期对奇的向往都维系在一只水缸上了,叶 ④我现在还羞于分析,小时候听大人们说了那么多光怪陆离的童话故事,为什么独独对那个蚌 光流逝,带走了水缸,也带走了一部分奇迹。我从不喜欢过度美化童年的生活,也不愿意坐在回忆 壳里的仙女的故事那么钟情?如果不是天性中有好逸恶劳的基因,就可能有等待天上掉馅饼的庸众 的大树上卖弄泛滥的情感,但我绝不忍心抛弃童年时代那水缸的记忆。这么多年来,我其实一直在 心理。我至今还在怀念打开水缸盖的那些瞬间,缸盖揭开的时候,一个虚妾而热烈的梦想也展开了 写作生活中重复那个揭开水缸的动作,谁知道这是等待的动作还是迹求的动作呢?从一只水缸看不 我晗望看见河蚌在虹底打开,那个仙女从蚌壳里钻出来,一开始像一颗珍珠那么大,在水缸里上升 见人生,却可以看见那只河蚌,从河蚌里看不见钻出蚌壳的仙女,却可以看见奇迹的光芒 上升,漸漸变大。爬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正规仙女的模样了。然后是一个动人而实惠的卿节,那 (取材于苏儿的同名散文 仙女直奔我家的八仙来,简单清扫一下,她开始往未于桌子和水缸之间,从水里搬出一盘盘美味佳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肴,一盘鸡,一盘鸭,一盘炒猪肝,还有一大碗酱汁四滥香噴的红烧肉!(仙女的菜肴中没有鱼 A.我们家的水缸雄在厨房一f 雄踞:颇有气势地蹲坐 B.一个虚妄而热烈的梦想也展开 热烈:热阋,眼花缘乱 ⑤很显然,凝视水缸是我最平的闻读方式,也是我至今最怀念的阅读方式,这样的因读一方面 C爬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正规仙女的模样了正规:与想象的标准吻合 充满诗意,另一方西充满空虚,无论是对诗意还是空虛,都要用时间去体会。我从来没有在我家的 D卖弄泛的情感 泛溢:过度,不加节制 水缸里看见童话的再现,去别人家别人家的水缸也一样,除了水,都没有蚌壳,更不见仙女。偶 1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尔地我母亲从市场上买回河蚌,凛备烧豆腐,我却对河蚌的归瘺另有想法,我总是觉得应该把河蚌 A.文章第②段把水缸比作“傲慢的家庭成员”,形象地写出了在孩子眼里水缸是家里一个了不起 放到水缸里试验一下,我议过一次,由于河蚌在水里散发的腥味影响水质,試验很快被发现,家里 的重要角色
④你所在的中学举办隆重的校庆典礼,邀请了很多的校友、家长参加。你作为学生代表向来宾致 欢迎辞,其中要引用两句古代诗文。请填写恰当的句子。 金秋十月,天高云谈,今天大家齐聚一堂,真可谓“________,________”。请允许我代表 全体在校同学,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四、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23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8—22 题。 水缸里的文学 ①我始终认为,我的文学梦,最初是从一口水缸里萌芽的。 ②我幼年时期自来水还没有普及,一条街道上的居民共用一个水龙头,因为家家户户都有一个 储水的水缸,我们家的水缸雄踞..在厨房一角,像一个冰凉的大肚子巨人,也像一个傲慢的家庭成员。 记得去水站挑水的大多是我的两个姐姐,她们用两只白铁皮水桶接满水,歪着肩膀把水挑回家,哗 哗地倒入缸中,我自然是袖手旁观,看见水缸里的水转眼之间涨起来,清水吞没了褐色的缸壁,我 便有一种莫名的亢奋。现在回忆起来,亢奋是因为我有秘密,秘密的核心事关水缸深处的一只河蚌。 ③请原谅我向大人们重复一遍这个过于天真的故事,故事说一个贫穷而善良的青年在河边捡到 一只被人丢弃的河蚌,他怜惜地把它带回家,养在唯一的水缸里。按照童话的讲述规则,那河蚌自 然不是一只普通的河蚌,蚌里住着人,是一个仙女!也许是报知遇之恩,仙女每天在青年外出劳作 的时候从水缸里跳出来,变成一个能干的女子,给青年做好了饭菜放在桌上,然后回到水缸钻进蚌 里去。而那贫穷的吃了上顿没下顿的青年,从此丰衣足食,在莫名其妙中摆脱了贫困。 ④我现在还羞于分析,小时候听大人们说了那么多光怪陆离的童话故事,为什么独独对那个蚌 壳里的仙女的故事那么钟情?如果不是天性中有好逸恶劳的基因,就可能有等待天上掉馅饼的庸众 心理。我至今还在怀念打开水缸盖的那些瞬间,缸盖揭开的时候,一个虚妄而热烈..的梦想也展开了: 我盼望看见河蚌在缸底打开,那个仙女从蚌壳里钻出来,一开始像一颗珍珠那么大,在水缸里上升, 上升,渐渐变大,爬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正规..仙女的模样了。然后是一个动人而实惠的细节,那 仙女直奔我家的八仙桌,简单清扫一下,她开始往来于桌子和水缸之间,从水里搬出一盘盘美味佳 肴,一盘鸡,一盘鸭,一盘炒猪肝,还有一大碗酱汁四溢香喷喷的红烧肉!(仙女的菜肴中没有鱼, 因为我从小就不爱吃鱼。) ⑤很显然,凝视水缸是我最早的阅读方式,也是我至今最怀念的阅读方式,这样的阅读一方面 充满诗意,另一方面充满空虚,无论是对诗意还是空虚,都要用时间去体会。我从来没有在我家的 水缸里看见童话的再现,去别人家揭别人家的水缸也一样,除了水,都没有蚌壳,更不见仙女。偶 尔地我母亲从市场上买回河蚌,准备烧豆腐,我却对河蚌的归宿另有想法,我总是觉得应该把河蚌 放到水缸里试验一下,我试过一次,由于河蚌在水里散发的腥味影响水质,试验很快被发现,家里 人把河蚌从缸底捞出来扔了,说,水缸里怎么养河蚌?你看看,辛辛苦苦挑来的水,不能喝了,你 这孩子,聪明面孔笨肚肠! ⑥我童年时仅有的科学幻想都局限于各种飞行器,我渴望阅读,但是身边没有多少适合少年儿 童的书,我想吃得好穿得光鲜,但我的家庭只能提供给我简陋贫困的物质生活。这样的先天不足是 我童年生活的基本写照,今天反过来看,恰好也是一种特别的恩赐,因为一无所有,所以我们格外 好奇。我们家家都有水缸,一只水缸足以让一个孩子的梦想在其中畅游,像一条鱼。孩子眼里的世 界与孩子身体一样有待发育,现实是未知的,如同未来一样,刺激想象,刺激智力,我感激那只水 缸对我的刺激。 ⑦我一直相信,所有成人一本正经的艺术创作与童年生活的好奇心可能是互动的。对于普通的 成年人来说,好奇心是广袤天空中可有可无的一片云彩,这云彩有时灿烂明亮,有时阴郁发黑,有 时则碎若游丝,残存在成年人身上所有的好奇心都变得功利而深奥,有的直接发展为知识和技术。 对人事纠缠的好奇心导致了历史哲学等等人文科学,对物的无限好奇导致了无数科学学科和科技发 明。而所谓的作家,他们的好奇心都化为了有用或无用的文字,被淘汰,或者被挽留。这是一个与 现代文明若即若离的族群,他们阅读,多半是出于对别人的好奇,他们创作,多半是出于对自己的 好奇。在好奇心方面,他们扮演的角色最幸运也最蹊跷,似乎同时拥有幸运和不幸,他们的好奇心 包罗万象,因为没有使用价值和具体方向而略显模糊,凭借一颗模糊的好奇心,却要对现实世界做 出最锋利的解剖和说明,因此这职业有时让我觉得是宿命,是挑战,更是一个奇迹。 ⑧一个奇迹般的职业是需要奇迹支撑的,我童年时期对奇迹的向往都维系在一只水缸上了,时 光流逝,带走了水缸,也带走了一部分奇迹。我从不喜欢过度美化童年的生活,也不愿意坐在回忆 的大树上卖弄泛滥..的情感,但我绝不忍心抛弃童年时代那水缸的记忆。这么多年来,我其实一直在 写作生活中重复那个揭开水缸的动作,谁知道这是等待的动作还是追求的动作呢?从一只水缸看不 见人生,却可以看见那只河蚌,从河蚌里看不见钻出蚌壳的仙女,却可以看见奇迹的光芒。 (取材于苏儿的同名散文)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我们家的水缸雄踞..在厨房一角 雄踞:颇有气势地蹲坐。 B.一个虚妄而热烈..的梦想也展开了 热烈:热闹,眼花缭乱 C.爬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正规..仙女的模样了 正规:与想象的标准吻合 D.卖弄泛滥..的情感 泛滥:过度,不加节制 1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第②段把水缸比作“傲慢的家庭成员”,形象地写出了在孩子眼里水缸是家里一个了不起 的重要角色
B.文章第⑥段中“聪明面孔笨肚肠”写出了大人对“我”行为的嗔怪,反映了成人对孩子纯真心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 C第⑦段承接上文,从对童年生活和梦想的感悟转向对成人好奇心的议论,最后揭示了好奇心与 文学创作的关系 D作者很怀念过去一无所有的生活,因为简陋贫图的物质生活是一种特别的恩赐,只有这样的生 活才能刺激想象 20文章第④段对河蚌仙女梦想的描述与第③段的童话故事相比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1本文题目“水缸里的文学”意蕴丰富,综观全文,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寓意?以此为题有怎样的表 达效果?(6分) 22作者说:“凝视水缸是我最早的阅读方式,也是我至今最怀念的阅读方式,”实际上,像这样非 书本的“阅读”在生活中多种多样。结合你的经历,谈谈你对这类“阅读”的体会。要求:写出 具体的“阅读”对象以及获得的体验和感悟。(6分) 五、本大共2小,共60分 23微写作(10分) 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①在《红岩》《边城》《老人与海》中,至少选择一部作品,用一组排比比喻句抒写 你从中获得的教益。要求:至少写三句,每一句中都有比喻.120字左右 ②从《红楼梦》《呐喊》《平凡的世界》中选择一个既可悲又可叹的人物,简述这个人物形象 要求:符合原著故事情节。150-2 ③读了《论语》,在孔子的众弟子之中,你喜欢颜回,还是曾参,或者其他哪位?请选择一位 为他写一段评语。要求:符合人物特征。150-200字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今天,众多2000年出生的同学走进高考考场,18年过去了,祖国在不断发展,大家也成长 为青年 请以听新时代新年一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 ②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优美生态环境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期盼 请你展开想象,以“水膏山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形象生动地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 要求:立意积极向上,叙事符合逻辑:时间、地点、人物、叙事人称自定;有细节,有描写
B.文章第⑤段中“聪明面孔笨肚肠”写出了大人对“我”行为的嗔怪,反映了成人对孩子纯真心 理的不理解。 C.第⑦段承接上文,从对童年生活和梦想的感悟转向对成人好奇心的议论,最后揭示了好奇心与 文学创作的关系。 D.作者很怀念过去一无所有的生活,因为简陋贫困的物质生活是一种特别的恩赐,只有这样的生 活才能刺激想象。 20.文章第④段对河蚌仙女梦想的描述与第③段的童话故事相比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5 分) 21.本文题目“水缸里的文学”意蕴丰富,综观全文,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寓意?以此为题有怎样的表 达效果?(6 分) 22.作者说:“凝视水缸是我最早的阅读方式,也是我至今最怀念的阅读方式。”实际上,像这样非 书本的“阅读”在生活中多种多样。结合你的经历,谈谈你对这类“阅读”的体会。要求:写出 具体的“阅读”对象以及获得的体验和感悟。(6 分) 五、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60 分。 23.微写作(10 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①在《红岩》《边城》《老人与海》中,至少选择一部作品,用一组排比比喻句抒写 你从中获得的教益。要求:至少写三句,每一句中都有比喻。120 字左右。 ②从《红楼梦》《呐喊》《平凡的世界》中选择一个既可悲又可叹的人物,简述这个人物形象。 要求:符合原著故事情节。150—200 字。 ③读了《论语》,在孔子的众弟子之中,你喜欢颜回,还是曾参,或者其他哪位?请选择一位, 为他写一段评语。要求:符合人物特征。150—200 字。 24.作文(50 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 700 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今天,众多 2000 年出生的同学走进高考考场。18 年过去了,祖国在不断发展,大家也成长 为青年。 请以“新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 ②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优美生态环境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期盼。 请你展开想象,以“绿水青山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形象生动地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 美好图景。 要求:立意积极向上,叙事符合逻辑;时间、地点、人物、叙事人称自定;有细节,有描写。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