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黄浦区2017届高三4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语文试卷2017年4月 (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积累应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念去去、千里烟波,。(柳永《雨霖铃》 (2)落花水香茅舍晚,。(马致远《[]寿阳曲·远浦帆归》) (3)同样是杜甫的诗,《江南逢李龟年》中“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 君”与《登楼》 联所用手法相似。 2.按要求选择。(5分) (1)小王不幸遭遇车祸,情绪低落,以下句子适.合.用.来.鼓.励.他战 胜困难的一项是()。(2分) 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B.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C.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D.玉不琢,不成器。 (2)把下列画线句放回原文序号处,最.通.顺.的一项是()。(3分) 2017年3月3日,《科学》杂志发表了题为《中国许昌发现的更新世晚期古 老型人类头骨》的论文。 该文称在中国许昌发现了生活在10.5万年至12.5万年之前的“许昌人”,① 这是一种新的古老类型人类 ②中国古人类学家在近十年中开展了大量野外调查、发掘和化石研究工作,先后 在湖北郧西黄龙洞、湖南道县福岩洞、安徽东至华龙泂等地发现了珍贵的古人类 化石,③从而对中国更新世中、晚期人类演化的认识进一步深入 发现“许昌人”的灵井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在2007年和2014年两次出土人 类头骨化石,这些发现被评为当年的十大考古发现之一,遗址已被国务院公布为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A.①B.②C.③D.④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8题。(16分) 全球化能力及评估 经合组织《面向包容世界的全球化能力》报告述评 ①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间的联系不断增强,人们需要与来自不同学科 文化的人合作,理解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解决复杂的问题,并创造经济与社会价 值。面对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年轻一代需具备新的能力。多年来,教育 界一直在讨论新形势下学生应具备哪些新的能力,以及如何培养这些能力,以帮 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获得成功 ②2016年5月14日,经合组织向七国教育部长提交了一份题为《面向包容世 界的全球化能力》的报告。该报告首次提出了“全球化能力”评估,并计划将该 评估纳入2018年PISA测评,评估学生的“全球化能力 ③全球化能力是一个复杂的学习目标,可被分解为一些独立的、可测的学习目标 经合组织将全球化能力的宏观范畴解析为“维度”,每个“维度”包含不同“成 分”。经合组织指出,全球化能力是指能够批判地从多角度分析全球和跨文化问 题的能力;是能够理解差异如何影响自己和他人的感知、判断和想法的能力;是
上海市黄浦区 2017 届高三 4 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语 文 试 卷 2017 年 4 月 (完卷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一 积累应用 10 分 1.按要求填空。(5 分) (1)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 (2)落花水香茅舍晚, 。(马致远《[ ]寿阳曲•远浦帆归》) (3)同样是杜甫的诗,《江南逢李龟年》中“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 君”与《登楼》 “ , ”一联所用手法相似。 2.按要求选择。(5 分) (1)小王不幸遭遇车祸,情绪低落,以下句子适.合.用.来.鼓.励.他战 胜困难的一项是( )。(2 分) 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B.删繁就简三秋树 ,领异标新二月花 。 C.九层之台 ,起于累土。 D.玉不琢 ,不成器 。 (2)把下列画线句放回原文序号处,最.通.顺.的一项是( )。(3 分) 2017 年 3 月 3 日,《科学》杂志发表了题为《中国许昌发现的更新世晚期古 老型人类头骨》的论文。 该文称在中国许昌发现了生活在 10.5 万年至 12.5 万年之前的“许昌人”,① 这是一种新的古老类型人类, ②中国古人类学家在近十年中开展了大量野外调查、发掘和化石研究工作,先后 在湖北郧西黄龙洞、湖南道县福岩洞、安徽东至华龙洞等地发现了珍贵的古人类 化石,③从而对中国更新世中、晚期人类演化 的认识进一步深入。④ 发现“许昌人”的灵井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在 2007 年和 2014 年两次出土人 类头骨化石,这些发现被评为当年的十大考古发现之一,遗址已被国务院公布为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 A. ① B.② C.③ D.④ 二 阅读 7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3—8 题。(16 分) 全球化能力及评估 ——经合组织《面向包容世界的全球化能力》报告述评 ①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间的联系不断增强,人们需要与来自不同学科、 文化的人合作,理解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解决复杂的问题,并创造经济与社会价 值。面对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年轻一代需具备新的能力。多年来,教育 界一直在讨论新形势下学生应具备哪些新的能力,以及如何培养这些能力,以帮 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获得成功。 ②2016 年 5 月 14 日,经合组织向七国教育部长提交了一份题为《面向包容世 界的全球化能力》的报告。该报告首次提出了“全球化能力”评估,并计划将该 评估纳入 2018 年 PISA 测评,评估学生的“全 球化能力”。 ③全球化能力是一个复杂的学习目标,可被分解为一些独立的、可测的学习目标。 经合组织将全球化能力的宏观范畴解析为“维度”,每个“维度”包含不同“成 分”。经合组织指出,全球化能力是指能够批判地从多角度分析全球和跨文化问 题的能力;是能够理解差异如何影响自己和他人的感知、判断和想法的能力;是
能够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以开放、适宜、有效的方式和不同背景的人交流的能 力。按照此定义,全球化能力评估包含三个维度:知识和理解力、技能、态度 第一个维度是知识和理解力,指个体应具备相关知识和理解能力。能够应对全球 化和跨文化发展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第二个维度是技能,指个体为实现特定目标应具备的复杂的、组织良好的思维或 行为能力。能够分析并批判性思考;能够与他人适当有效的沟通;能够理解他人 的想法:能够调整自身感觉或行为,以适应新要求和新环境 第三个维度是态度,指 ④态度基于价值观而形成。价值可定义为个体对所追求的理想目标持有的总体信 念。价值观超越具体的行为和语境,能够影响个体的态度、判断和行为。在全球 化能力框架中,尊重他人的尊严和文化多样性能够帮助学生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差 异、相关信息,也是他们做出明智判断的重要参考之 ⑤测试内容和方式。2018年PISA测评旨在建立一个独立的复合量表来测量学 生运用知识理解、认识关系和观点,以及批判地思考特定目标或跨文化问题的能 力。该量表将主要建立在全球化能力的认知项目上,包括全球问题的知识和理解 力、跨文化知识和理解力、分析和批判性思维三方面评估内容。知识、理解和批 判性思维是紧密联系的,构成了学生的跨文化思维能力。 ⑥全球问题的知识和理解力意味着学生要熟悉一些跨越国界的重要问题,以及能 够理解全球范围内的问题、趋势和体系的相互关系。在全球化知识领域,尽管学 生能接触适量的信息,但若仅仅被动地汲取这些信息而不理解其深层意义及与其 他知识的联系,容易对其产生误解。因而,全球问题的知识和理解力无法仅靠事 实性知识获得,还要通过发现不同信息的意义及它们间的联系而习得。同时较强 的理解能力表现为灵活的思维,以及良好的学习、组织知识的能力 ⑦跨文化知识和理解力,包括关于自身文化、其他文化,以及各文化间异同的知 识。作为理解他人的视角之一,跨文化理解能够帮助人们区别特性和共性,以及 在跨文化语境下理解不同观点间的关联方式。理解其他价值观,可以深化和改变 自己的价值观,但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接受它们。 ⑧分析思维是指运用有逻辑的、系统的和有序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理解 文本每个要素的意义的能力,以及审查这些要素间的联系和差异的能力。一些研 究案例在国际化课堂中经常被用于教学。以案例研究为基础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 学生有逻辑地、系统地进行思考。案例研究应优先选择15岁学 生熟悉的情境和题干材料,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测试项目。例如,一名14岁的 秘鲁土著学生用古老的方言创作的歌曲,进而成为网络名人,而这种古老的方言 在秘鲁一直遭受社会歧视。研究者可据此设计开放性问答题目,让学生思考这位 少年积极保护本族语言和文化的动机,而相关多项选择题可以测试学生能否理解 语言作为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的作用,以及主流语言和少数民族语言间的竞争。 ⑨对我国教育的启示。要提高学生的全球化能力,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全球化能力。 因此,在教师培训中,我国应增加有关全球问题、跨文化的内容,帮助教师跟进 国际发展趋势,树立国际化理念 ⑩全球问题主要涉及国际制度、主要历史事件和趋势,以及与全球主题相关的法 律和政策框架,如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健康(例如流行病)、人口增长、移民
能够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以开放、适宜、有效的方式和不同背景的人交流的能 力。按照此定义,全球化能力评估包含三个维度:知识和理解力、技能、态度。 第一个维度是知识和理解力,指个体应具备相关知识和理解能力。能够应对全球 化和跨文化发展所 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第二个维度是技能,指个体为实现特定目标应具备的复杂的、组织良好的思维或 行为能力。能够分析并批判性思考;能够与他人适当有效的沟通;能够理解他人 的想法;能够调整自身感觉或行为,以适 应新要求和新环境。 第三个维度是态度,指 。 ④态度基于价值观而形成。价值可定义为个体对所追求的理想目标持有的总体信 念。价值观超越具体的行为和语境,能够影响个体的态度、判断和行为。在全球 化能力框架中,尊重他人的尊严和文化多样性能够帮助学生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差 异、相关信息,也是他们做出明智判断的重要参考之一。 ⑤测试内容和方式。2018 年 PISA 测评旨在建立一个独立的复合量表来测量学 生运用知识理解、认识关系和观点,以及批判地思考特定目标或跨文化问题的能 力。该量表将主要建立在全球化能力的认知项目上,包括全球问题的知识和理解 力、跨文化知识和理解力、分析和批判性思维三方面评估内容。知识、理解和批 判性思维是紧密联系的,构成了学生的跨文化思维能力。 ⑥全球问题的知识和理解力意味着学生要熟悉一些跨越国界的重要问题,以及能 够理解全球范围内的问题、趋势和体系的相互关系。在全球化知识领域,尽管学 生能接触适量的信息,但若仅仅被动地汲取这些信息而不理解其深层意义及与其 他知识的联系,容易对其产生误解。因而,全球问题的知识和理解力无法仅靠事 实性知识获得,还要通过发现不同信息的意义及它们间的联系而习得。同时较强 的理解能力表现为灵活的思维,以及良好的学习、组织知识的能力。 ⑦跨文化知识和理解力,包括关于自身文化、其他文化,以及各文化间异同的知 识。作为理解他人的视角之一,跨文化理解能够帮助人们区别特性和共性,以及 在跨文化语境下理解不同观点间的关联方式。理解其他价值观,可以深化和改变 自己的价值观,但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接受它们。 ⑧分析思维是指运用有逻辑的、系统的和有序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理解 文本每个要素的意义的能力,以及审查这些要素间的联系和差异的能力。一些研 究案例在国际化课堂中经常被用于教学。以案例研究为基础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 学生有逻辑地、系统地进行思考。案例研究应优先选择 15 岁学 生熟悉的情境和题干材料,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测试项目。例如,一名 14 岁的 秘鲁土著学生用古老的方言创作的歌曲,进而成为网络名人,而这种古老的方言 在秘鲁一直遭受社会歧视。研究者可据此设计开放性问答题目,让学生思考这位 少年积极保护本族语言和文化的动机,而相关多项选择题可以测试学生能否理解 语言作为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的作用,以及主流语言和少数民族语言间的竞争。 ⑨对我国教育的启示。要提高学生的全球化能力,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全球化能力。 因此,在教师培训中,我国应增加有关全球问题、跨文化的内容,帮助教师跟进 国际发展趋势,树立国际化理念。 ⑩全球问题主要涉及国际制度、主要历史事件和趋势,以及与全球主题相关的法 律和政策框架,如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健康(例如流行病)、人口增长、移民
空气污染、国际冲突、贫困、人口老龄化等。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 思考、辩论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关注全球问题,逐渐认同人类的普遍价值。 ①学校可以开展跨文化教育,让学生深入了解世界各地文化的差异,促进不同文 化的理解和交流 加强与社会文化团体的联系,邀请社会文化团体到学校开展各类文化演出。学校 可以推动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如跨国交流访学 ⑩教师可以通过文本、多媒体技术提供跨文化交流案例,引导学生在思考、交流、 讨论中逐步意识到不同文化的差异和特性,进而学会尊重、包容不同文化;尊重 他人,学会倾听不同观点,学会参考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观点。还可以通过让学 生扮演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角色,让其更深入地体会不同文化,学习如何跟不同 文化背景的人沟通、交流和合作 3.用简明的语言解释“全球化能力”这个概念。(3分) 4.依据“图1”,补充第三个维度的信息。(2分) 5.结合文意,把以下概念填入方框内。(3分) 分析批判思维学习目标国际冲突全球问题跨文化全球化能力案例研究 6.第⑧段所举“秘鲁土著学生唱歌”的例子,目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阐明提高学生运用有逻辑的、系统的和有序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B.阐明案例教学法能帮助提升学生有逻辑地、系统地分析思维的能力。C.阐 明案例所设计的问题能引发学生思考保护本族语言和文化的动机。D.阐明测试 学生能否理解语言作为文化的表现形式在传播中所起作用 7.以第⑥段为例,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2分) 8.概括本文内容,据此判断本文适合的读者对象。(130字左右)(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9—12题。(15分) 孤独 ①大部分时候我妈独自一人生活。在阿克哈拉村,她的日常安保措施如下:在房 子后墙上多挖一个后门,一旦有坏人闯入,就从后门撤退;若坏人追了上来,就 顺着预先靠在后门外的梯子爬上屋顶;若是坏人也跟着爬上来,就用预先放在屋 顶上的榔头敲他的头……此外,还有椅垫下藏刀子,门背后放石灰等诸多细节。 她老人家国产连续剧看太多了 ②她说:“能不害怕吗?就我一个人
空气污染、国际冲突、贫困、人口老龄化等。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 思考、辩论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关注全球问题, 逐渐认 同人类的普遍价值。 ⑪学校可以开展跨文化教育,让学生深入了解世界各地文化的差异,促进不同文 化的理解和交流; 加强与社会文化团体的联系,邀请社会文化团体到学校开展各类文化演出。学校 可以推动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如跨国交流访学。 ⑫教师可以通过文本、多媒体技术提供跨文化交流案例,引导学生在思考、交流、 讨论中逐步意识到不同文化的差异和特性,进而学会尊重、包容不同文化;尊重 他人,学会倾听不同观点,学会参考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观点。还可以通过让学 生扮演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角色,让其更深入地体会不同文化,学习如何跟不同 文化背景的人沟通、交流和合作。 3.用简明的语言解释“全球化能力”这个概念。(3 分) 4.依据“图 1”,补充第三个维度的信息。(2 分) 5.结合文意,把以下概念填入方框内。(3 分) 分析批判思维 学习目标 国际冲突 全球问题 跨文化 全球化能力 案例研究 …… …… 6.第⑧段所举“秘鲁土著学生唱歌”的例子,目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阐明提高学生运用有逻辑的、系统的和有序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B.阐明案例教学法能帮助提升学生有逻辑地、系统地分析思维的能力。 C.阐 明案例所设计的问题能引发学生思考保护本族语言和文化的动机。 D.阐明测试 学生能否理解语言作为文化的表现形式在传播中所起作用。 7.以第⑥段为例,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2 分) 8.概括本文内容,据此判断本文适合的读者对象。(130 字左右)(4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9—12 题。(15 分) 孤 独 1 ①大部分时候我妈独自一人生活。在阿克哈拉村,她的日常安保措施如下:在房 子后墙上多挖一个后门,一旦有坏人闯入,就从后门撤退;若坏人追了上来,就 顺着预先靠在后门外的梯子爬上屋顶;若是坏人也跟着爬上来,就用预先放在屋 顶上的榔头敲他的头……此外,还有椅垫下藏刀子,门背后放石灰等诸多细节。 她老人家国产连续剧看太多了。 ②她说:“能不害怕吗?就我一个人。” 2
③说来也奇怪,像我妈这么胆小的人,到了荒野里,一个人守着一大块地,生活 全面敞开。再也没有墙壁了,也没有后门、梯子和榔头……却再也不提害怕的事 了 ④她说:“怕什么怕?这么大的地方,就我一个人。” 3 ⑤真的再没有人了。在戈壁滩上,走一个小时也没遇到一个人。如同走了千百万 年也没遇到一个人。不但没有人,路过的帐篷或地窝子也没有炊烟,眼前的土路 上也没有脚印。四面八方空空荡荡。站在大地上,仿佛千万年后独自重返地球。 ⑥关于地球的全部秘密都在风中。风声呼啸,激动又急迫。可我一句也听不懂。 它拼命推我攘我,我还是什么都不明白。它转身撞向另一场大风,在我对面不远 处卷起旋风,先指天,后指地。我目瞪口呆,仿佛真的离开地球太久。 ⑦风势渐渐平息。古老的地球稳稳当当悬于宇宙中央。站在地球上,像站在全世 界的至髙点,像垫着整颗星球探身宇宙。日月擦肩而过。地球另一侧的海洋,呼 吸般一起一伏 ⑧眼下唯一的人的痕迹是向日葵地。秧苗横平竖直,整齐茁壮。我走进去寻找我 妈。又寻找赛虎和丑丑。地球上真的只剩我一人。 ⑨我回到家,绕着蒙古包走一圈。突然看到一只鸡在附近的土堆旁踱步,并偏头 看我。这才暗舒一口气 ⑩我妈说:“我有时候想唱歌,却一首也想不起来。有时候突然想起来了,就赶 紧唱。有时候给赛虎唱,有时候给兔子唱 ①赛虎静静地听,卧在她脚边抬头看她。眼睛美丽明亮,流转万千语言。兔子却 心不在焉,跳跳走走,三瓣嘴不停蠕动。 ⑩兔子尾随她走向葵花地深处。兔子的道路更窄,兔子的视野更低。世界再大 在兔子那里也只剩一条深不见底的洞穴。而我妈高高在上,引领兔子走在幽深曲 折的洞穴世界里。我妈不唱歌的时候,洞穴前不见头,后不见底。我妈唱歌的时 候,洞穴全部消失。兔子第一次看到天空和海洋 ⑩劳动纯洁而寂静。我妈心里惦记着该锄草的那块地,惦记着几天后的灌溉,惦 记着还没买到的化肥。所有这些将她的荒野生活填得满满当当。她扛着铁锨从地 东头走到地西头,心里一件一件盘算。突然一抬头,看到了世上最美丽的一朵云, 她满满当当的荒野生活瞬间裂开巨大的空白。她一时间激动又茫然。她想向世上 所有人倾诉这朵云的美丽。她想:在倾诉之前,得先想好该怎么说。于是她就站 在那里想啊想啊。云慢慢变化,渐渐平凡。她心中的措辞却愈加华美。她又想唱 歌。仍旧想不起一首。这时她发现兔子不见了。她想,兔子和云之间肯定有某种 神秘的联系。至少它们都是白的。 ⑩赛虎也是白的。但它是不安之白,退避之白。它有无限心事。它总是不被允许 进入葵花地。因为它的腿受过重伤,我妈不忍心它走动太多。她对它说:“不许 跟着我,就在这里自己玩。我一会就回来接你。”它似乎听懂了,原地卧下。我 妈边走边回头望。它一动不动凝视她,乖巧得近乎悲哀。它是黑暗之白,破碎之 白。我妈无数次离它远去,也无数次转身重新走向它,抱起它,一同深入葵花地 深处
③说来也奇怪,像我妈这么胆小的人,到了荒野里,一个人守着一大块地,生活 全面敞开。再也没有墙壁了,也没有后门、梯子和榔头……却再也不提害怕的事 了。 ④她说:“怕什么怕?这么大的地方,就我一个人。” 3 ⑤真的再没有人了。在戈壁滩上,走一个小时也没遇到一个人。如同走了千百万 年也没遇到一个人。不但没有人,路过的帐篷或地窝子也没有炊烟,眼前的土路 上也没有脚印。四面八方空空荡荡。站在大地上,仿佛千万年后独自重返地球。 ⑥关于地球的全部秘密都在风中。风声呼啸,激动又急迫。可我一句也听不懂。 它拼命推我攘我,我还是什么都不明白。它转身撞向另一场大风,在我对面不远 处卷起旋风,先指天,后指地。我目瞪口 呆,仿佛真的离开地球太久。 ⑦风势渐渐平息。古老的地球稳稳当当悬于宇宙中央。站在地球上,像站在全世 界的至高点,像垫着整颗星球探身宇宙。日月擦肩而过。地球另一侧的海洋,呼 吸般一起一伏。 ⑧眼下唯一的人的痕迹是向日葵地。秧苗横平竖直,整齐茁壮。我走进去寻找我 妈。又寻找赛虎和丑丑。地球上真的只剩我一人。 ⑨我回到家,绕着蒙古包走一圈。突然看到一只鸡在附近的土堆旁踱步,并偏头 看我。这才暗舒 一口气。 4 ⑩我妈说:“我有时候想唱歌,却一首也想不起来。有时候突然想起来了,就赶 紧唱。有时候给 赛虎唱,有时候给兔子唱。” ⑪赛虎静静地听,卧在她脚边抬头看她。眼睛美丽明亮,流转万千语言。兔子却 心不在焉,跳跳 走走,三瓣嘴不停蠕动。 ⑫兔子尾随她走向葵花地深处。兔子的道路更窄,兔子的视野更低。世界再大, 在兔子那里也只剩一条深不见底的洞穴。而我妈高高在上,引领兔子走在幽深曲 折的洞穴世界里。我妈不唱歌的时候,洞穴前不见头,后不见底。我妈唱歌的时 候,洞穴全部消失。兔子第一次看到天空和海洋。 ⑬劳动纯洁而寂静。我妈心里惦记着该锄草的那块地,惦记着几天后的灌溉,惦 记着还没买到的化肥。所有这些将她的荒野生活填得满满当当。她扛着铁锨从地 东头走到地西头,心里一件一件盘算。突然一抬头,看到了世上最美丽的一朵云, 她满满当当的荒野生活瞬间裂开巨大的空白。她一时间激动又茫然。她想向世上 所有人倾诉这朵云的美丽。她想:在倾诉之前,得先想好该怎么说。于是她就站 在那里想啊想啊。云慢慢变化,渐渐平凡。她心中的措辞却愈加华美。她又想唱 歌。仍旧想不起一首。这时她发现兔子不见了。她想,兔子和云之间肯定有某种 神秘的联系。至少它们都是白的。 ⑭赛虎也是白的。但它是不安之白,退避之白。它有无限心事。它总是不被允许 进入葵花地。因为它的腿受过重伤,我妈不忍心它走动太多。她对它说:“不许 跟着我,就在这里自己玩。我一会就回来接你。”它似乎听懂了,原地卧下。我 妈边走边回头望。它一动不动凝视她,乖巧得近乎悲哀。它是黑暗之白,破碎之 白。我妈无数次离它远去,也无数次转身重新走向它,抱起它,一同深入葵花地 深处。 5
⑩我做好了饭,在蒙古包里等我妈回家。等着等着就睡着了。哪怕睡着了,也能 清晰感觉到置身睡眠中的自己是何等微弱渺小。睡眠是地球上第二巨大的事物。 第一巨大的是安静。我在梦中起身,推开门,走向远处的葵花地。走了千百万年 也没能抵达。千百万年后我独自醒来。饭菜凉了,我妈仍然没有回家。 ⑩⑥吃饭的时候我妈再一次称赞:“这里真好!一个人也没有!” ⑩我说:“那出门干嘛还锁门?” ⑩她语塞三秒钟:“关你屁事。” 9.为什么第⑩到⑩3段反复写妈妈“唱歌”?(3分) 10.扣住“凝视”一词,分析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11.结合第⑤段的内容,自选一种表现手法,分析其作用。(4分) 12.从构思的角度赏析文章结尾三段。(5分)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5题。(8分) 咏怀 阮籍①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驱车远行役,受命念自忘。良弓挟乌号②, 明甲有精光。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岂为全躯士?效命争战场。忠为百世 荣,义使令名彰。垂声谢后世,气节故有常 [注]①阮籍:三国时魏国人,“建安文学”重要作家阮瑀的儿子。②乌号:良 弓名。 13.对作者与嵇康等七人并称的雅号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分) A.建安七子B.邺中七子C.竹林七贤D.正始七贤14.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 项是()(3分) A.“壮士”句,用“何”字,强调情感,奠定全诗基调。B.“驱车”句,描 绘出征,承上启下,推动情节的发展。C.“岂为”句,巧用反问,强调了语气, 增强诗歌气势。D.“忠为”句,采用互文手法,交代了远赴战场的原因。 清人方东树认为这首诗“雄杰壮阔”,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6-21题。(18分) ①公孙贺字子叔,北地义渠人也。贺祖父昆邪景帝时为陇西守以将军击吴楚有功 封平曲侯著书十余篇 ②贺少为骑士,从军数有功。自武帝为太子时,贺为舍人,及武帝即位,迁至太 仆。贺夫人君孺,卫皇后姊也,贺由是有宠。元光中为轻车将军。军马邑。后四 岁,出云中。后五岁,以车骑将军从大将军青出,有功,封南峁侯。后再以左将 军出定襄,无功,坐酎金,失侯。复以浮沮将军出五原二千余里,无功。后八岁, 遂代石庆为丞相,封葛绎侯。时朝廷多事,督责大臣。自公孙弘后,丞相李蔡、 严青翟、赵周三人比坐事死。石庆虽以谨得终,然数被谴。 ③初,贺引拜为丞相,不受印绶,顿首涕泣,曰:“臣本边鄙,以鞍马骑射为官, 材诚不任宰相。”上与左右见贺悲哀,感动下泣,曰:“扶起丞相。”贺不肯
⑮我做好了饭,在蒙古包里等我妈回家。等着等着就睡着了。哪怕睡着了,也能 清晰感觉到置身睡眠中的自己是何等微弱渺小。睡眠是地球上第二巨大的事物。 第一巨大的是安静。我在梦中起身,推开门,走向远处的葵花地。走了千百万年 也没能抵达。千百万年后我独自醒来。饭菜凉了,我妈仍然没 有回家。 6 ⑯吃饭的时候我妈再一次称赞:“这里真好!一个人也没有!” ⑰我说:“那出门干嘛还锁门?” ⑱她语塞三秒钟:“关你屁事。” 9.为什么第⑩到⑬段反复写妈妈“唱歌”?(3 分) 10.扣住“凝视”一词,分析第⑭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 分) 11.结合第⑮段的内容,自选一种表现手法,分析其作用。(4 分) 12.从构思的角度赏析文章结尾三段。(5 分)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 13-15 题。(8 分) 咏 怀 阮籍 ① 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驱车远行役,受命念自忘。良弓挟乌号 ②, 明甲有精光。 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岂为全躯士?效命争战场。 忠为百世 荣,义使令名彰。 垂声谢后世,气节故有常。 [注] ①阮籍:三国时魏国人,“建安文学”重要作家阮瑀的儿子。②乌号:良 弓名。 13.对作者与嵇康等七人并称的雅号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 分) A.建安七子 B.邺中七子 C.竹林七贤 D.正始七贤 14.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 一项是( )(3 分) A.“壮士”句,用“何”字,强调情感,奠定全诗基调。 B.“驱车”句,描 绘出征,承上启下,推动情节的发展。 C.“岂为”句,巧用反问,强调了语气, 增强诗歌气势。 D.“忠为”句,采用互文手法,交代了远赴战场的原因。 15.清人方东树认为这首诗“雄杰壮阔”,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4 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16-21 题。(18 分) ①公孙贺字子叔,北地义渠人也。贺祖父昆邪景帝时为陇西守以将军击吴楚有功 封平曲侯著书十 余篇。 ②贺少为骑士,从军数有功。自武帝为太子时,贺为舍人,及武帝即位,迁至太 仆。贺夫人君孺,卫皇后姊也,贺由是有宠。元光中为轻车将军。军马邑。后四 岁,出云中。后五岁,以车骑将军从大将军青出,有功,封南窌侯。后再以左将 军出定襄,无功,坐酎金,失侯。复以浮沮将军出五原二千余里,无功。后八岁, 遂代石庆为丞相,封葛绎侯。时朝廷多事,督责大臣。自公孙弘后,丞相李蔡、 严青翟、赵周三人比坐事死。石庆虽以谨得终,然数被谴。 ③初,贺引拜为丞相,不受印绶,顿首涕泣,曰:“臣本边鄙,以鞍马骑射为官, 材诚不任宰相。” 上与左右见贺悲哀,感动下泣,曰:“扶起丞相。”贺不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