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2011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80分) 、阅读下文,回答1-6题(16分) 汉语,心灵的慰藉 ①长命锁是一个小小的窗口,让我得以一窥中国民间吉祥文化之奥妙。在首饰 绣片、木雕上,在瓷器上,甚至在床边、枕上,都可以看到吉祥符号。可以说在 中国民间的器物上,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中国人生活在一个吉祥符号的世 界中 ②这种现象西方没有,吉祥是中国人独有的一种文化。我想是因为中国社会缺乏 种入世(介入世俗生活)的宗教。 ③我曾经很是羡慕西人的婚礼。在教堂里,一对新人身穿洁白的婚纱、黑色的礼 服,执手步入教堂,交换戒指,手抚《圣经》宣誓。尤其是牧师问双方新人的那 句话,撼人心灵,此时,掌声响起,圣乐奏起…这种仪式带来了人生的庄严和 神圣,中国人大概只有奥运冠军体验过。我们的婚礼现在大都是婚庆公司来主持, 事是办了,但缺少那份人生大事应有的庄严和神圣。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还有许多 日常需信奉者完成的仪式,在人生的重大时刻更是时时在场。饭前饭后,早晨晚 上,出生,婚礼,葬礼,甚至战场上。这些仪式整理了琐碎平庸的人生,使人生 变得有序、整齐、升华了,也富有光彩和意义了。 ④在中国,庙宇都藏之深山,所谓“天下名山僧占多”。佛教是一种出世的宗教, 但生、老、病、死等人生的烦恼和苦难,大多数人都不可能通过“出家”来解决, 都是要面对的现实,佛教选择了“出家”到深山里用“悟”来解决,这只有高 僧大德能够做到,大多数人仍在烦恼中。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则选择了把“教堂” 或“寺”建在尘世,通过“行”来解决。 ⑤人不能没有希望。虽然向死而生是人生,虽然生活是劳累,我们还是甘于存在, 就是因为我们的心中充满着希望。希望需要表达,表达需要形式。西方人用入世 的宗教来表达,我们没有入世的宗教,怎么办? ⑥这时汉语出场了,承担起了肩负希望、慰藉心灵的救世的使命,它是我们民族 的“耶稣”。 ⑦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正是汉语构筑了一个中国民间的吉祥符号体系,正是这 个吉祥符号体系承载了中国人的希望的世界。 ⑧汉语音调铿锵,字形方正,如图似画,博大精深,关键是汉语单音节词特别多 一字一音可表示一个词和一个概念。而英语等拼音文字是一个单词表示一个概 念,一个单词由多个音节组成。汉语的单音节词汇中有大量的同音字,音同字不 同,因此可以借助语音作桥梁,字面说甲,骨子里却说的是乙,这就是谐音表意 法。《红楼梦》中的“甄士隐”暗指“真事隐”,“贾雨村”实是“假语村” ⑨从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我们可以粗略地知晓汉语中的“谐 音法”是怎样构筑一个吉祥世界的。鲁迅写到: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 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因为“鹿”与“禄”谐音,“伏”与 “福”谐音,这画是说读书就会有福有禄。从这里可以看出,谐音不仅可以借助 像“鹿”这样的动物形象,而且可以借助动作如“伏”,然后再借助谐音。 ⑩借助谐音,蝙蝠成了祥瑞之兽,鹌鹑成了平安的象征,猫和蝴蝶成了“耄耋” 的寿星。鱼是“余”,鸡是“吉”,羊是“祥”……
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 2011 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 阅读(80 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 1--6 题(16 分) 汉语,心灵的慰藉 ①长命锁是一个小小的窗口,让我得以一窥中国民间吉祥文化之奥妙。在首饰、 绣片、木雕上,在瓷器上,甚至在床边、枕上,都可以看到吉祥符号。可以说在 中国民间的器物上,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中国人生活在一个吉祥符号的世 界中。 ②这种现象西方没有,吉祥是中国人独有的一种文化。我想是因为中国社会缺乏 一种入世(介入世俗生活)的宗教。 ③我曾经很是羡慕西人的婚礼。在教堂里,一对新人身穿洁白的婚纱、黑色的礼 服,执手步入教堂,交换戒指,手抚《圣经》宣誓。尤其是牧师问双方新人的那 句话,撼人心灵,此时,掌声响起,圣乐奏起……这种仪式带来了人生的庄严和 神圣,中国人大概只有奥运冠军体验过。我们的婚礼现在大都是婚庆公司来主持, 事是办了,但缺少那份人生大事应有的庄严和神圣。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还有许多 日常需信奉者完成的仪式,在人生的重大时刻更是时时在场。饭前饭后,早晨晚 上,出生,婚礼,葬礼,甚至战场上。这些仪式整理了琐碎平庸的人生,使人生 变得有序、整齐、升华了,也富有光彩和意义了。 ④在中国,庙宇都藏之深山,所谓“天下名山僧占多”。佛教是一种出世的宗教, 但生、老、病、死等人生的烦恼和苦难,大多数人都不可能通过“出家”来解决, 都是要面对的现实,佛教选择了“出家”到深山里用“悟” 来解决,这只有高 僧大德能够做到,大多数人仍在烦恼中。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则选择了把“教堂” 或“寺”建在尘世,通过“行”来解决。 ⑤人不能没有希望。虽然向死而生是人生,虽然生活是劳累,我们还是甘于存在, 就是因为我们的心中充满着希望。希望需要表达,表达需要形式。西方人用入世 的宗教来表达,我们没有入世的宗教,怎么办? ⑥这时汉语出场了,承担起了肩负希望、慰藉心灵的救世的使命,它是我们民族 的“耶稣”。 ⑦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正是汉语构筑了一个中国民间的吉祥符号体系,正是这 个吉祥符号体系承载了中国人的希望的世界。 ⑧汉语音调铿锵,字形方正,如图似画,博大精深,关键是汉语单音节词特别多, 一字一音可表示一个词和一个概念。而英语等拼音文字是一个单词表示一个概 念,一个单词由多个音节组成。汉语的单音节词汇中有大量的同音字,音同字不 同,因此可以借助语音作桥梁,字面说甲,骨子里却说的是乙,这就是谐音表意 法。《红楼梦》中的“甄士隐”暗指“真事隐”,“贾雨村”实是“假语村”。 ⑨从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我们可以粗略地知晓汉语中的“谐 音法”是怎样构筑一个吉祥世界的。鲁迅写到: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 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因为“鹿”与“禄”谐音,“伏”与 “福”谐音,这画是说读书就会有福有禄。从这里可以看出,谐音不仅可以借助 像“鹿”这样的动物形象,而且可以借助动作如“伏”,然后再借助谐音。 ⑩借助谐音,蝙蝠成了祥瑞之兽,鹌鹑成了平安的象征,猫和蝴蝶成了“耄耋” 的寿星。鱼是“余”,鸡是“吉”,羊是 “祥”……
α有时还需通过联想,再经谐音,经过几个转折才能构建一个吉祥符号。我收藏 的一把银锁,锁面上雕刻两个娃娃,围着一个硕大的裂开的石榴,里而满是籽粒。 其实这是一个象征“子女众多”的吉祥符号,通过石榴“一室多籽”,再经 籽”、“子”谐音,构筑起一个吉祥符号。 ⑩我曾经对一把银锁上的图案百思不得其解,锁上是一头雄狮,这很好理解,因 为皇帝和太子的老师分别被称为“太师”和“少师”,因“狮”字谐音“师 因此狮子象征当大官之意。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这只狮子被一条铁链拴在 亭子的柱子上,这还是吉祥吗?后来经一位高人指点,我才知道原来铁链的链谐 音是“连”字,链拴狮子,寓意是“连连升官”也。 03正是经过这样一些复杂的过程,通过谐音,中国人构筑起了一个满是吉祥的世 界。语言是有力和快捷的,通过谐音建构的吉祥符号的世界,用不着传道者,也 没有师徒,它就是借助汉语的翅膀传播着。它没有髙深的教义,妇孺皆知。因为 它的媒介就是人们每天使用的语言 00我没有统计过中国究竟有多少吉祥符号,但我知道这些吉祥符号的内容包括了 人生的方方面面,比如出生、婚姻、健康、生育、考试、求学、出行等等,表达 了对生活的各种企盼和希求。我们今天已经无法判断这些吉祥符号给中国人的生 活带来多大的影响,但是一个没有入世宗教的中国社会,如果没有这些吉祥符号 去抚慰百姓的心灵,是不可想象的。 ⑤我们没有牧师,没有礼拜和弥撒,但我们有银锁上的麒麟,有窗花上的喜鹊, 有床围上的牡丹,有枕头上的鸳鸯……吉祥围绕我们,希望围绕我们,这就是我 们的“入世的宗教” 1、结合文意,标题“汉语,心灵的慰藉”中“慰藉”的含义 是 (1分) 2、中国社会缺乏一种入世的宗教,表现在哪里?(4分) (2) 3、第1、11节里都写到了锁的例子,它们在文中的作用分别是:(2分) 4、汉语是怎样构筑中国民间的吉祥符号体系的?(3分) (2) (3) 5、以下对吉祥符号的介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长命锁是代表了中国民间吉祥符号之奥妙 B、中国人在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吉祥符号 C、中国的吉祥符号体系完全是由汉语构成的。 D、汉语借助谐音表意构建吉祥符号,成为百姓希望的承载。 6、结合上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简述中国民间的吉祥符号对人们的生活的影响。 (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T13题。(21分) 这个世界很美 关于马思聪及《思乡曲》
⑾有时还需通过联想,再经谐音,经过几个转折才能构建一个吉祥符号。我收藏 的一把银锁,锁面上雕刻两个娃娃,围着一个硕大的裂开的石榴,里而满是籽粒。 其实这是一个象征“子女众多”的吉祥符号,通过石榴“一室多籽”,再经 “籽”、“子”谐音,构筑起一个吉祥符号。 ⑿我曾经对一把银锁上的图案百思不得其解,锁上是一头雄狮,这很好理解,因 为皇帝和太子的老师分别被称为“太师”和“少师”,因“狮”字谐音“师”, 因此狮子象征当大官之意。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这只狮子被一条铁链拴在一个 亭子的柱子上,这还是吉祥吗?后来经一位高人指点,我才知道原来铁链的链谐 音是“连”字,链拴狮子,寓意是“连连升官”也。 ⒀正是经过这样一些复杂的过程,通过谐音,中国人构筑起了一个满是吉祥的世 界。语言是有力和快捷的,通过谐音建构的吉祥符号的世界,用不着传道者,也 没有师徒,它就是借助汉语的翅膀传播着。它没有高深的教义,妇孺皆知。因为 它的媒介就是人们每天使用的语言。 ⒁我没有统计过中国究竟有多少吉祥符号,但我知道这些吉祥符号的内容包括了 人生的方方面面,比如出生、婚姻、健康、生育、考试、求学、出行等等,表达 了对生活的各种企盼和希求。我们今天已经无法判断这些吉祥符号给中国人的生 活带来多大的影响,但是一个没有入世宗教的中国社会,如果没有这些吉祥符号 去抚慰百姓的心灵,是不可想象的。 ⒂我们没有牧师,没有礼拜和弥撒,但我们有银锁上的麒麟,有窗花上的喜鹊, 有床围上的牡丹,有枕头上的鸳鸯……吉祥围绕我们,希望围绕我们,这就是我 们的“入世的宗教”。 1、结合文意,标题“汉语,心灵的慰藉”中“慰藉”的含义 是 。(1 分) 2、中国社会缺乏一种入世的宗教,表现在哪里?(4 分) (1) (2) 3、第 1、11 节里都写到了锁的例子,它们在文中的作用分别是:(2 分) (1) (2) 4、汉语是怎样构筑中国民间的吉祥符号体系的?(3 分) (1) (2) (3) 5、以下对吉祥符号的介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2 分) A、 长命锁是代表了中国民间吉祥符号之奥妙。 B、中国人在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吉祥符号。 C、中国的吉祥符号体系完全是由汉语构成的。 D、汉语借助谐音表意构建吉祥符号,成为百姓希望的承载。 6、结合上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简述中国民间的吉祥符号对人们的生活的影响。 (4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7~13 题。(21 分) 这个世界很美 ——关于马思聪及《思乡曲》
张全民 ①在浮华的尘世中,我常常是怀着乡愁的冲动从马思聪的《思乡曲》出 发去寻找自己的故乡的。我无数次地听过这首美丽而又略带忧伤的中国小提琴经 典之作。每当那如歌的思乡主题旋律从小提琴的弓弦之间慢慢地流溢而出时,我 的灵魂仿佛马上从沉重的肉身中游离了出来,开始朝着故乡的方向行进。 ②于是,穿过漠漠的云烟,我似乎又看到了故乡秀丽的山水和深深的巷 弄,看到了田野上自唐诗宋词里翩翩飞来的白鹭,看到了波光滟滟的江面上的渔 舟唱晚,看到了梧桐树下夕阳影里父母期盼的身影。 ③我喜欢这种灵魂还乡的感觉,即使是跋涉千山万水,历尽艰难险阻 即使是幻梦一场,那叶归舟最终并不能真正在故乡靠岸,我也喜欢。譬如秋天的 个黄昏,夕阳沉沉地坠了下去,南飞的雁群从洒满余辉的天边缓缓飞过,长河 边的芦苇在秋风中瑟瑟作响:譬如春天的一个夜晚,卧睡在老房子里,潇潇的春 雨轻轻地敲打着鱼鳞般的瓦屋顶,夜航的船马达嗵嗵作响地从镇边的河流里经 ④还有,在有月亮的晚上,天地澄净,清辉四溢,仰望着夜空中皎洁的 明月,而《思乡曲》的旋律正好渡着月光悠悠飘来,心中更是涌生起无限的美丽 乡愁。在那时,会蓦然觉得古往今来那么多诗人思念故乡的歌谣,李白也好,杜 甫也好,余光中也好,席慕容也好,只有在这首令人黯然销魂的曲子中,才真正 触动内心深处那隐秘的永恒情结。也只有在那时,我们才真正明白故乡之于人的 意义还并不仅仅是一种地域上的眷恋和怀旧,更在于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上的血 脉维系和灵魂回归 ⑤听马思聪的《思乡曲》,我的灵魂还常常在小提琴抒情的慢板中走得 更远,走进音乐家的悲欢人生,走进命运的变幻天地,去独自谛听一段生命凄美 的绝唱,去独自品味一份困厄中爱的执着。 ⑥马思聪早年两赴法国学习音乐,主修小提琴和作曲。年轻的马思聪才 华横溢,二十来岁就创作了著名的《内蒙组曲》,《思乡曲》就是其中的第二乐 章。而后,他又写出了《牧歌》等许多优秀音乐作品,那些作品,不少都是堪称 中西合璧的典范之作,都以高超的西方音乐技巧完美地表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审 美情感和文化内涵。新中国成立后,他出任在天津成立的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 ⑦然而不幸的是,在后来的那场文革浩劫中,马思聪也和当时的许多文 化名人一样,无以避免地受到了残酷的迫害,有人用有钉子的鞋子猛打他,有人 在他劳动拔草时逼他吃草,辱骂他说:“你姓马,你只配吃草。”不少人受不了 肉体和精神的双重屈辱,最终没有跨过那道命运的门槛,悲愤凄凉地离开了人世。 生性谨慎憨实的马思聪当时也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内心也时常萌生弃世的念 头。然而,在不少亲戚和朋友的鼓励和帮助下,被逼无奈的马思聪最终鼓起勇气 选择了惊险的逃亡,携家人历尽重重危难,辗转香港,流亡到了美国。 ⑧异国他乡,马思聪凭借着自己过人的音乐才华得到了应有的尊重,生 活也过得比较安稳。然而戴着一顶“投敌叛国”莫须有罪名帽子而有家难归的 他,内心却一日都不曾平静过,月夜寒灯,孤馆无眠,马思聪常常朝着故国的方 向拉起他的《思乡曲》,倾诉着他内心剪不断、理还乱的浓浓乡愁和生命悲凉之 ⑨在寄居美国的二十年日子里,马思聪创作了很多音乐作品,但其中的 不少作品如独唱曲《李白诗六首》和《唐诗八首》,芭蕾舞剧《晚霞》等,都是
张全民 ①在浮华的尘世中,我常常是怀着乡愁的冲动从马思聪的《思乡曲》出 发去寻找自己的故乡的。我无数次地听过这首美丽而又略带忧伤的中国小提琴经 典之作。每当那如歌的思乡主题旋律从小提琴的弓弦之间慢慢地流溢而出时,我 的灵魂仿佛马上从沉重的肉身中游离了出来,开始朝着故乡的方向行进。 ②于是,穿过漠漠的云烟,我似乎又看到了故乡秀丽的山水和深深的巷 弄,看到了田野上自唐诗宋词里翩翩飞来的白鹭,看到了波光滟滟的江面上的渔 舟唱晚,看到了梧桐树下夕阳影里父母期盼的身影。 ③我喜欢这种灵魂还乡的感觉,即使是跋涉千山万水,历尽艰难险阻; 即使是幻梦一场,那叶归舟最终并不能真正在故乡靠岸,我也喜欢。譬如秋天的 一个黄昏,夕阳沉沉地坠了下去,南飞的雁群从洒满余辉的天边缓缓飞过,长河 边的芦苇在秋风中瑟瑟作响;譬如春天的一个夜晚,卧睡在老房子里,潇潇的春 雨轻轻地敲打着鱼鳞般的瓦屋顶,夜航的船马达嗵嗵作响地从镇边的河流里经 过。 ④还有,在有月亮的晚上,天地澄净,清辉四溢,仰望着夜空中皎洁的 明月,而《思乡曲》的旋律正好渡着月光悠悠飘来,心中更是涌生起无限的美丽 乡愁。在那时,会蓦然觉得古往今来那么多诗人思念故乡的歌谣,李白也好,杜 甫也好,余光中也好,席慕容也好,只有在这首令人黯然销魂的曲子中,才真正 触动内心深处那隐秘的永恒情结。也只有在那时,我们才真正明白故乡之于人的 意义还并不仅仅是一种地域上的眷恋和怀旧,更在于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上的血 脉维系和灵魂回归。 ⑤听马思聪的《思乡曲》,我的灵魂还常常在小提琴抒情的慢板中走得 更远,走进音乐家的悲欢人生,走进命运的变幻天地,去独自谛听一段生命凄美 的绝唱,去独自品味一份困厄中爱的执着。 ⑥马思聪早年两赴法国学习音乐,主修小提琴和作曲。年轻的马思聪才 华横溢,二十来岁就创作了著名的《内蒙组曲》,《思乡曲》就是其中的第二乐 章。而后,他又写出了《牧歌》等许多优秀音乐作品,那些作品,不少都是堪称 中西合璧的典范之作,都以高超的西方音乐技巧完美地表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审 美情感和文化内涵。新中国成立后,他出任在天津成立的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 ⑦然而不幸的是,在后来的那场文革浩劫中,马思聪也和当时的许多文 化名人一样,无以避免地受到了残酷的迫害,有人用有钉子的鞋子猛打他,有人 在他劳动拔草时逼他吃草,辱骂他说:“你姓马,你只配吃草。”不少人受不了 肉体和精神的双重屈辱,最终没有跨过那道命运的门槛,悲愤凄凉地离开了人世。 生性谨慎憨实的马思聪当时也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内心也时常萌生弃世的念 头。然而,在不少亲戚和朋友的鼓励和帮助下,被逼无奈的马思聪最终鼓起勇气 选择了惊险的逃亡,携家人历尽重重危难,辗转香港,流亡到了美国。 ⑧异国他乡,马思聪凭借着自己过人的音乐才华得到了应有的尊重,生 活也过得比较安稳。然而戴着一顶“投敌叛国”莫须有罪名帽子而有家难归的 他,内心却一日都不曾平静过,月夜寒灯,孤馆无眠,马思聪常常朝着故国的方 向拉起他的《思乡曲》,倾诉着他内心剪不断、理还乱的浓浓乡愁和生命悲凉之 情。 ⑨在寄居美国的二十年日子里,马思聪创作了很多音乐作品,但其中的 不少作品如独唱曲《李白诗六首》和《唐诗八首》,芭蕾舞剧《晚霞》等,都是
怀国思乡之作,都无不寄寓了他对故国的深切怀念和对灿烂民族文化的无限思慕 之情。马思聪的女儿马瑞雪在回忆父亲时这样说,马思聪在国外时无时无刻不在 怀念故国,每当国内有人去拜访他,他总是兴奋地问这问那,过后,又总是兴奋 莫名,夜不能寐。 ⑩也许是一种宿命,艺术华美的背后隐藏着的往往是一种常人无法想象 的凄楚和辛酸,文化史上不少艺术家都无不经受了人生的种种苦难,而后才在生 命的砥砺中真正臻至艺术的巅峰。马思聪二十来岁就早已成功地写出了优美的代 表作《思乡曲》,但没想到,命运还是让他在晚年尝尽了流亡他乡的颠沛和思乡 之苦,真是如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在生命中最后的日子里, 个晚上,马思聪听着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哭了,他还请求他的夫人不要理 会他,让他哭个够,他流着泪说:“这个世界很美!” 11每每在听《思乡曲》的时候,倘若纷飞的思绪不经意间忽地触及到马思聪生 命中的这个感人细节,我的泪水就会止不住地流下来。是的,这个世界很美,只 有在内心里深深爱着故国和亲人、深深爱着生活和艺术的人才会真正感知到这个 貌似无情的世界的美丽,才会在历尽劫难之后依然坚守当初的那份热爱并且由衷 地生发出对于世界的感恩之情。小提琴如歌的倾诉又回旋而来,我蓦然觉得有一 缕来自故乡的春风。 7、全文以 为线索,贯穿全文。(2分) 8、第④段的划线句是 复句,作用 是 (2分) 9、第⑤段中说“走进音乐家的悲欢人生”,联系下文看,“悲” 指指 “欢”是 。(2分) 0、找出下列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两项()()(6分) A、第②段采用排比句式,充分展现了眼前故乡明丽秀美的景色, 表现作者对故乡的无比挚爱。 B、作者认为乡愁是一种精神家园的追寻与归依,而不是对故乡具 体地域的思念。 C、第⑤段在文中起到过渡作用:“独自啼听”、“独自品味”强 调是作者的个体体验。[来源:学科网] D、作者叙述许多文化名人在文革中遭受肉体和精神的双重屈辱,悲愤凄凉的离 开人世的现实,其主要目的在于控诉文革对人才的摧残 E、文章结尾呼应开头,戛然而止,引人入胜 F、文章融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为一体,语言优美,充满诗情画意和人生晢 思 11、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个世界很美”的内涵。 (1) (2) (3分) 12、第11段划线句作用 (2分)
怀国思乡之作,都无不寄寓了他对故国的深切怀念和对灿烂民族文化的无限思慕 之情。马思聪的女儿马瑞雪在回忆父亲时这样说,马思聪在国外时无时无刻不在 怀念故国,每当国内有人去拜访他,他总是兴奋地问这问那,过后,又总是兴奋 莫名,夜不能寐。 ⑩也许是一种宿命,艺术华美的背后隐藏着的往往是一种常人无法想象 的凄楚和辛酸,文化史上不少艺术家都无不经受了人生的种种苦难,而后才在生 命的砥砺中真正臻至艺术的巅峰。马思聪二十来岁就早已成功地写出了优美的代 表作《思乡曲》,但没想到,命运还是让他在晚年尝尽了流亡他乡的颠沛和思乡 之苦,真是如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在生命中最后的日子里,一 个晚上,马思聪听着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哭了,他还请求他的夫人不要理 会他,让他哭个够,他流着泪说:“这个世界很美!” 11 每每在听《思乡曲》的时候,倘若纷飞的思绪不经意间忽地触及到马思聪生 命中的这个感人细节,我的泪水就会止不住地流下来。是的,这个世界很美,只 有在内心里深深爱着故国和亲人、深深爱着生活和艺术的人才会真正感知到这个 貌似无情的世界的美丽,才会在历尽劫难之后依然坚守当初的那份热爱并且由衷 地生发出对于世界的感恩之情。小提琴如歌的倾诉又回旋而来,我蓦然觉得有一 缕来自故乡的春风。 7、全文以 为线索,贯穿全文。(2 分) 8、第④段的划线句是 复句,作用 是 。 (2 分) 9、第⑤段中说“走进音乐家的悲欢人生”,联系下文看,“悲” 指 ,“欢”是 指 。(2 分) 10、 找出下列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两项( )( )(6 分) A、第②段采用排比句式,充分展现了眼前故乡明丽秀美的景色, 表现作者对故乡的无比挚爱。 B、作者认为乡愁是一种精神家园的追寻与归依,而不是对故乡具 体地域的思念。 C、第⑤段在文中起到过渡作用:“独自啼听”、“独自品味”强 调是作者的个体体验。[来源:学科网] D、作者叙述许多文化名人在文革中遭受肉体和精神的双重屈辱,悲愤凄凉的离 开人世的现实,其主要目的在于控诉文革对人才的摧残。 E、文章结尾呼应开头,戛然而止,引人入胜。 F、文章融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为一体,语言优美,充满诗情画意和人生哲 思。 11、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概括 “这个世界很美”的内涵。 (1) (2) (3) 。(3 分) 12、第 11 段划线句作用 是 。(2 分)
13、文中说“文化史上不少艺术家都无不经受了人生的种种苦难,而后才在生命 的砥砺中真正臻至艺术的巅峰”。请结合高中课文举例阐述这个观点(80字左 右)。(4分) 三)默写(任选6空)。(6分)【注:考生答题超过6空,按前6空顺序评 分】 14、(1) ,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2)分野中峰变, 。(《终南山》) (3)念去去,千里烟波 。(《雨霖铃》) (4)可堪孤馆闭春寒, (《踏莎行·郴州旅 社》) (5)吾视其辙乱, ,故逐之。(《曹刿论战》) (6)北极朝廷终不改 (《登楼》) (7)大器晚成,大音希声, 。(《老子》) (8) ,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17题。(8分)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_ 【注释】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15、辛弃疾的字是 。“代人赋”是这首词 的 。(2分) 16、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是借助自然物象和农事,表现初春的 农村一片生机盎然,并用一个“破”字非常传神的写出了桑叶逐渐萌发、膨胀的 过程 B、“斜日”、“寒林”、“暮鸦”构成一片空旷的背景,“点”字则为这种空 旷背景增添了一丝悲凉,为整首词定下基调 C、“山远近,路横斜”为承上启下之句,由上片之陌上平岗,逐渐转入下片之 农家生活,视角由物象转向了人事。 D、“青旗沽酒有人家”一句反映了农家生活的知足,“有”字则体现了作者的 情趣。 17、结合划线句,分析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情感。(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8~22题。(17分) 盛文肃察人 沈括
13、文中说“文化史上不少艺术家都无不经受了人生的种种苦难,而后才在生命 的砥砺中真正臻至艺术的巅峰”。请结合高中课文举例阐述这个观点(80 字左 右)。(4 分) (三)默写(任选 6 空)。(6 分)【注:考生答题超过 6 空,按前 6 空顺序评 分】 14、(1) ,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2)分野中峰变, 。(《终南山》) (3)念去去,千里烟波, 。(《雨霖铃》) (4)可堪孤馆闭春寒, 。(《踏莎行·郴州旅 社》) (5)吾视其辙乱, ,故逐之。(《曹刿论战》) (6)北极朝廷终不改, 。(《登楼》) (7)大器晚成,大音希声, 。(《老子》) (8) ,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15~17 题。(8 分)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释】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15、辛弃疾的字是 。“代人赋”是这首词 的 。(2 分) 16、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是借助自然物象和农事,表现初春的 农村一片生机盎然,并用一个“破”字非常传神的写出了桑叶逐渐萌发、膨胀的 过程。 B、“斜日”、“寒林”、“暮鸦”构成一片空旷的背景,“点”字则为这种空 旷背景增添了一丝悲凉,为整首词定下基调。 C、“山远近,路横斜”为承上启下之句,由上片之陌上平岗,逐渐转入下片之 农家生活,视角由物象转向了人事。 D、“青旗沽酒有人家”一句反映了农家生活的知足,“有”字则体现了作者的 情趣。 17、结合划线句,分析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情感。(4 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 18~22 题。(17 分) 盛文肃察人 沈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