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黄浦区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终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卷 语文试卷 2016年1月4日 本试卷共6页,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 唯有牡丹真国色 刘夙 ①牡丹是中华名花,自唐代以来,它那雍容艳丽的硕大花朵就是吉祥富贵的象征 每当国运兴盛、社会繁荣的时候,牡丹热潮就会兴起,因此牡丹文化也成为盛世 的象征。北宋周敦颐脍炙人口的名篇《爱莲说》有 自李唐以来,世人甚爱 牡丹。”唐代对牡丹的热爱是全社会的风气,上至皇宫,下至民间,无不为它的 华贵之气倾倒。刘禹锡在七绝《赏牡丹》中说:“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 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诗人竟不惜通过贬低芍药和荷花来 赞美牡丹。皮日休七绝《牡丹》中“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更是 将牡丹称为“花王”…… ②然而,这样一种富有文化传统堪为国花的著名花卉,口 ③牡丹是芍药科芍药属植物。芍药属全世界一共有30多种,除北美洲西部的两 个种外都产自旧大陆。这些旧大陆的种可以分成两组(在分类学上,“组”是界 于属和种之间的分类单元)一一牡丹组和芍药组。尽管牡丹组和芍药组在花型上 极其相似,但牡丹组是灌木,它们的茎高度地木质化,冬天地上部分只落叶不枯 死,来年新叶和新枝直接从老枝上生出;芍药组则是亚灌木和草本植物,它们的 茎只有基部木质化或完全为草质,冬天地上部分大都枯死或完全枯死,来年不得 不从茎基上再生出新枝叶。1972年在甘肃武威旱滩坡汉墓出土的东汉初年的医 药简上记载了一个药方,用到“牡丹二分”,这是可以确定的最早提及牡丹的文 献,由此可见牡丹一开始只是被作为药材,大约从南北朝开始,牡丹渐渐得到栽 培观赏,直到唐代,它才真正成为流行花卉。 ④二十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植物分类学界对牡丹的分类不甚重视,对野生牡 丹的研究很不充分,以为栽培牡丹品种虽然丰富,但只不过是同一个种内部的变 异。1979年出版的《中国植物志》第二十七卷中记载了11种中国芍药属植物, 其中芍药组8种,牡丹组只有3种。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逐渐繁荣,正 如历朝历代的情形一样,牡丹重新成为人们广泛关注和喜爱的花卉,植物学家这 才开始仔细研究牡丹的“家谱”。根据2014年的最新研究成果,牡丹组原来 共竟有9个野生种(比原来的记载多出6种),其中4个原产于横断山区到西 藏东南部;5个原产于中国东部,中国传统的牡丹栽培品种大都是由这5个原 产中国东部的野生种经过驯化和反复杂交而成。园艺上往往习惯把中国栽培牡丹 分成四大品种群,即中原牡丹品种群、西北牡丹品种群、江南牡丹品种群与西南 牡丹品种群,此外还有若干个小品种群,如延安牡丹、鄂西牡丹等。研究表明 栽培牡丹的家世远非同种内部变异那么简单。 ⑤通过上面这一“牡丹野生种列表”,栽培牡丹的家世基本弄清,但在从事野生 植物保护的学者看来,这场艰难的学术探索背后却反映了野生牡丹的沉痛家史。 野生牡丹陷入濒危、灭绝的困境,值得人们深思、反省。长期以来,人们或为观 赏它的花,或为获取它的根皮入药,不断滥采乱挖,最终让牡丹“家族”走上了
上海黄浦区 2015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终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卷 语文试卷 2016 年 1 月 4 日 本试卷共 6 页,试卷总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阅读 8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6 题。(17 分) 唯有牡丹真国色 刘夙 ①牡丹是中华名花,自唐代以来,它那雍容艳丽的硕大花朵就是吉祥富贵的象征, 每当国运兴盛、社会繁荣的时候,牡丹热潮就会兴起,因此牡丹文化也成为盛世 的象征。北宋周敦颐脍炙人口的名篇《爱莲说》有言:“自李唐以来,世人甚爱 牡丹。”唐代对牡丹的热爱是全社会的风气,上至皇宫,下至民间,无不为它的 华贵之气倾倒。刘禹锡在七绝《赏牡丹》中说:“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 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诗人竟不惜通过贬低芍药和荷花来 赞美牡丹。皮日休七绝《牡丹》中“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更是 将牡丹称为“花王”…… ②然而,这样一种富有文化传统堪为国花的著名花卉,□ ③牡丹是芍药科芍药属植物。芍药属全世界一共有 30 多种,除北美洲西部的两 个种外都产自旧大陆。这些旧大陆的种可以分成两组(在分类学上,“组”是界 于属和种之间的分类单元)——牡丹组和芍药组。尽管牡丹组和芍药组在花型上 极其相似,但牡丹组是灌木,它们的茎高度地木质化,冬天地上部分只落叶不枯 死,来年新叶和新枝直接从老枝上生出;芍药组则是亚灌木和草本植物,它们的 茎只有基部木质化或完全为草质,冬天地上部分大都枯死或完全枯死,来年不得 不从茎基上再生出新枝叶。1972 年在甘肃武威旱滩坡汉墓出土的东汉初年的医 药简上记载了一个药方,用到“牡丹二分”,这是可以确定的最早提及牡丹的文 献,由此可见牡丹一开始只是被作为药材,大约从南北朝开始,牡丹渐渐得到栽 培观赏,直到唐代,它才真正成为流行花卉。 ④二十世纪 80 年代以前,中国植物分类学界对牡丹的分类不甚重视,对野生牡 丹的研究很不充分,以为栽培牡丹品种虽然丰富,但只不过是同一个种内部的变 异。1979 年出版的《中国植物志》第二十七卷中记载了 11 种中国芍药属植物, 其中芍药组 8 种,牡丹组只有 3 种。80 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逐渐繁荣,正 如历朝历代的情形一样,牡丹重新成为人们广泛关注和喜爱的花卉,植物学家这 才开始仔细研究牡丹的“家谱”。根据 2014 年的最新研究成果,牡丹组原来一 共竟有 9 个野生种(比原来的记载多出 6 种),其中 4 个原产于横断山区到西 藏东南部;5 个原产于中国东部,中国传统的牡丹栽培品种大都是由这 5 个原 产中国东部的野生种经过驯化和反复杂交而成。园艺上往往习惯把中国栽培牡丹 分成四大品种群,即中原牡丹品种群、西北牡丹品种群、江南牡丹品种群与西南 牡丹品种群,此外还有若干个小品种群,如延安牡丹、鄂西牡丹等。研究表明, 栽培牡丹的家世远非同种内部变异那么简单。 ⑤通过上面这一“牡丹野生种列表”,栽培牡丹的家世基本弄清,但在从事野生 植物保护的学者看来,这场艰难的学术探索背后却反映了野生牡丹的沉痛家史。 野生牡丹陷入濒危、灭绝的困境,值得人们深思、反省。长期以来,人们或为观 赏它的花,或为获取它的根皮入药,不断滥采乱挖,最终让牡丹“家族”走上了
衰败的不归路。令人遗憾的是,直到今天,人们还仍然没有充分形成保护野生生 物资源的意识,野生生物仍在一种接一种地走上灭绝的不归路。 ⑥“唯有牡丹真国色”,国色天香的牡丹,长期以来在为人们吉祥富贵、兴盛繁 荣贺喜添乐的同时,自己却默默忍受着诸般委屈,甚至殇痛… 1.第④段加点词“家谱”在文中的意思 。(2分) 2.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②段方框处,语义连贯的一项是()。(2分 ①人们对它的研究少之又少 ②在揭开了牡丹神秘的面纱的同时 ③直到近些年研究才慢慢有所深入 ④却也揭开了牡丹鲜为人知的委屈和殇痛 ⑤身世却一直是个谜团 A.①⑤②④③B.⑤③④②① C.⑤①③②④D.①③②④⑤ 3.联系上下文分析图表在文中的作用。(3分) 4.对文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引用的说明方法,确切说明牡丹广受人们喜爱的特点 B.第③段以芍药作比较,突出说明牡丹作为木本植物的特点, C.第③段运用例证法,强调说明牡丹最初仅用作药材的功用 D.第④段列数字,确凿说明牡丹野生种丰富,栽培前景广大。 5.本文语言具备科学小品文的一般特点,请举例分析。(4分) 6.综览全文,概括牡丹长期以来遭受的“委屈”和“殇痛”。(3分)
衰败的不归路。令人遗憾的是,直到今天,人们还仍然没有充分形成保护野生生 物资源的意识,野生生物仍在一种接一种地走上灭绝的不归路。 ⑥“唯有牡丹真国色”,国色天香的牡丹,长期以来在为人们吉祥富贵、兴盛繁 荣贺喜添乐的同时,自己却默默忍受着诸般委屈,甚至殇痛…… 1.第④段加点词“家谱”在文中的意思 是 。(2 分) 2.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②段方框处,语义连贯的一项是( )。(2 分) ① 人们对它的研究少之又少 ② 在揭开了牡丹神秘的面纱的同时 ③ 直到近些年研究才慢慢有所深入 ④ 却也揭开了牡丹鲜为人知的委屈和殇痛 ⑤ 身世却一直是个谜团 A.①⑤②④③ B.⑤③④②① C.⑤①③②④ D.①③②④⑤ 3.联系上下文分析图表在文中的作用。(3 分) 4.对文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第①段引用的说明方法,确切说明牡丹广受人们喜爱的特点。 B.第③段以芍药作比较,突出说明牡丹作为木本植物的特点。 C.第③段运用例证法,强调说明牡丹最初仅用作药材的功用。 D.第④段列数字,确凿说明牡丹野生种丰富,栽培前景广大。 5.本文语言具备科学小品文的一般特点,请举例分析。(4 分) 6.综览全文,概括牡丹长期以来遭受的“委屈”和“殇痛”。(3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1题。(19分) 春天的巴赫 周卫彬 ①自从迷上古典音乐,听得最多的就是巴赫。也许没有人,能够将人类复杂而深 刻的情感,表现得如此淋漓尽致。唯有巴赫,创造出一个精神上迷人的乌托邦, 就像女钢琴家埃莱娜·格里莫所言,“巴赫,用最真实的情感,俘获了空间,让 它成为一条无限的曲线;他掌握着时间,使未来的一切成为可能;他选择一段舞 蹈,使之成为神圣的庆典”。 ②在这春日融融的午后,躺在沙发上聆听格里莫演奏巴赫的《恰空舞曲》,忽然 被一股暖流击中,那种温暖像春日的溪流,逐渐在耳边形成小小的漩涡,它似乎 在纯粹而微妙地唤起这个春天隐秘的脉动;一片雾霭氤氲之后,从梦境中醒来, 窗外便是一览无余的浓春了。这时候,音乐又仿佛转换为倒映于水中的舞步,人 们彼此的步伐在摇曳的波影里,似乎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在和谐而富韵律 的节奏中翩翩起舞;而水中的绿藻一簇簇慢慢地生长着、壮大着,随着波光倒影 起伏摇曳,仿佛生命永不停歇的呼吸、律动,更像一双温柔的手,抚摸着时间, 拂过空间,轻轻地牵引你到那充满巴赫风情的异境他乡 ③在格里莫的演奏中,巴赫的浪漫、伤感,天真、圆融,像一道流光溢彩的背景, 凸显而出的是生命沉静而旷远的质感,那种人生中的风雨与星光,相伴而行,有 欣慰,也有些许的惆怅。所有的倾诉在节奏的变换和旋律的回荡中,直至言辞难 以抵达之处,那是一种存在于内心深处的演奏者与聆听者自在交谈的声音。在只 属于自己的春日下午,独自体验着琴声中生命的宁静与辽阔。格里莫指间的巴赫, 将她原来的烦躁与不安洗得千干净净,一派空山春雨,如果巴赫再世,不知道他 是喜欢古尔德,还是钟意这位貌美如春的格里莫更多一点? ④我不是一名猎奇者,只是偏好同一支乐曲因为不同的改编、指挥、演奏,而带 来的不 同体验。一样的曲调,不一样的听觉,难道是我们耳朵的结构发生了改变?我从 格里莫这里听到的,完全不同于古尔德(虽然有时候,你会感到古尔德仿佛巴赫 的化身,所谓最忠实诠释者),听觉被她的纤指牵引,来到春天记忆的最深处 那些旧日的诗句网获了此时所有的情绪,让人很快坠入美丽的深渊,犹如坠入 河;她那种奔放的抒情就像汩汩的流水,注入月光下的池塘,有种经历了漫长的 跋涉与等待之后,终于找到归宿,一吐为快的感觉。那泠泠的琴声循环漫步,翩 翩舞动,时而舒缓安详,时而热烈奔放。你会感觉她从巴赫身边的绿荫下出发 却在路上经历了旷野、沙漠与河流。那自在的弹奏与完美之风甲有着郁结和愁闷, 也有着明媚与轻灵,以及仿佛置身于别处的回忆与思考……闭目游神间,不远处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7—11 题。(19 分) 春天的巴赫 周卫彬 ①自从迷上古典音乐,听得最多的就是巴赫。也许没有人,能够将人类复杂而深 刻的情感,表现得如此淋漓尽致。唯有巴赫,创造出一个精神上迷人的乌托邦, 就像女钢琴家埃莱娜·格里莫所言,“巴赫,用最真实的情感,俘获了空间,让 它成为一条无限的曲线;他掌握着时间,使未来的一切成为可能;他选择一段舞 蹈,使之成为神圣的庆典”。 ②在这春日融融的午后,躺在沙发上聆听格里莫演奏巴赫的《恰空舞曲》,忽然 被一股暖流击中,那种温暖像春日的溪流,逐渐在耳边形成小小的漩涡,它似乎 在纯粹而微妙地唤起这个春天隐秘的脉动;一片雾霭氤氲之后,从梦境中醒来, 窗外便是一览无余的浓春了。这时候,音乐又仿佛转换为倒映于水中的舞步,人 们彼此的步伐在摇曳的波影里,似乎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在和谐而富韵律 的节奏中翩翩起舞;而水中的绿藻一簇簇慢慢地生长着、壮大着,随着波光倒影 起伏摇曳,仿佛生命永不停歇的呼吸、律动,更像一双温柔的手,抚摸着时间, 拂过空间,轻轻地牵引你到那充满巴赫风情的异境他乡。 ③在格里莫的演奏中,巴赫的浪漫、伤感,天真、圆融,像一道流光溢彩的背景, 凸显而出的是生命沉静而旷远的质感,那种人生中的风雨与星光,相伴而行,有 欣慰,也有些许的惆怅。所有的倾诉在节奏的变换和旋律的回荡中,直至言辞难 以抵达之处,那是一种存在于内心深处的演奏者与聆听者自在交谈的声音。在只 属于自己的春日下午,独自体验着琴声中生命的宁静与辽阔。格里莫指间的巴赫, 将她原来的烦躁与不安洗得干干净净,一派空山春雨,如果巴赫再世,不知道他 是喜欢古尔德,还是钟意这位貌美如春的格里莫更多一点? ④我不是一名猎奇者,只是偏好同一支乐曲因为不同的改编、指挥、演奏,而带 来的不 同体验。一样的曲调,不一样的听觉,难道是我们耳朵的结构发生了改变?我从 格里莫这里听到的,完全不同于古尔德(虽然有时候,你会感到古尔德仿佛巴赫 的化身,所谓最忠实诠释者),听觉被她的纤指牵引,来到春天记忆的最深处, 那些旧日的诗句网获了此时所有的情绪,让人很快坠入美丽的深渊,犹如坠入爱 河;她那种奔放的抒情就像汩汩的流水,注入月光下的池塘,有种经历了漫长的 跋涉与等待之后,终于找到归宿,一吐为快的感觉。那泠泠的琴声循环漫步,翩 翩舞动,时而舒缓安详,时而热烈奔放。你会感觉她从巴赫身边的绿荫下出发, 却在路上经历了旷野、沙漠与河流。那自在的弹奏与完美之风里有着郁结和愁闷, 也有着明媚与轻灵,以及仿佛置身于别处的回忆与思考……闭目游神间,不远处
仿佛格里莫就坐在那里,正在用她的身体和心灵演奏巴 赫 ⑤我很喜欢格里莫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演绎巴赫的“恰空”,毫不顾及他人对巴 赫的习惯聆听方式,在复杂多义中揭示音乐的内涵深度,却以一种最简单的诠释 传递音乐最真的美感。这样一位天才的钢琴家,拥有让天使嫉妒的容颜及缪斯青 睐的才华,而她在演奏中依赖的或许只是一种直觉,就像在星光下走夜路的人, 哪里是田野与山坡,哪里是道路与河流,一切都历历在心。没有取媚于人,也没 有所谓的权威评判,她希望得到的仅仅是一支令人享受陶醉的乐曲。你因此也会 理解她何以会对保护野狼情有独钟,甚至一度为此中止了自己钟爱的音乐事业。 ⑥一种特殊的人生经历,成就了一位天赋异禀的音乐家,并塑造了一个具有特殊 意味的巴赫。仅就这个巴赫版本而言,几乎是不可复制的。格里莫不仅提供了 个具有重要价值的巴赫演奏,而且在不断寻找更为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方式。史怀 哲在评价《恰空舞曲》时说:“巴赫,用一个简单的主题,呼唤出一个世界。 而这个世界,在格里莫的演绎中,时而层峦叠嶂、繁花如锦,时而轻盈似水,跃 动如金,闪现着心灵舞动的微光,如梦似幻,却定格在人们心灵深处永恒的记忆 里。这是我们无限渴望接近的世界,就像这静美无垠的浪漫的春天· 7.教材中选入关于巴赫音乐作品《小溪巴赫》,其作者 。(2分) 8.对第⑥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结尾扣题,突出格里莫演奏巴赫音乐的特点 B.与第①段引用的内容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更严谨。 C.史怀哲的话引出对格里莫的赞美,有助于情感表达。 D.运用通感、排比等修辞手法,极大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9.联系第①段引用的内容,赏析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5分) 10.本文构思别具一格,试结合文章题目加以分析。(5分)
仿佛格里莫就坐在那里,正在用她的身体和心灵演奏巴 赫, 。 ⑤我很喜欢格里莫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演绎巴赫的“恰空”,毫不顾及他人对巴 赫的习惯聆听方式,在复杂多义中揭示音乐的内涵深度,却以一种最简单的诠释 传递音乐最真的美感。这样一位天才的钢琴家,拥有让天使嫉妒的容颜及缪斯青 睐的才华,而她在演奏中依赖的或许只是一种直觉,就像在星光下走夜路的人, 哪里是田野与山坡,哪里是道路与河流,一切都历历在心。没有取媚于人,也没 有所谓的权威评判,她希望得到的仅仅是一支令人享受陶醉的乐曲。你因此也会 理解她何以会对保护野狼情有独钟,甚至一度为此中止了自己钟爱的音乐事业。 ⑥一种特殊的人生经历,成就了一位天赋异禀的音乐家,并塑造了一个具有特殊 意味的巴赫。仅就这个巴赫版本而言,几乎是不可复制的。格里莫不仅提供了一 个具有重要价值的巴赫演奏,而且在不断寻找更为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方式。史怀 哲在评价《恰空舞曲》时说:“巴赫,用一个简单的主题,呼唤出一个世界。” 而这个世界,在格里莫的演绎中,时而层峦叠嶂、繁花如锦,时而轻盈似水,跃 动如金,闪现着心灵舞动的微光,如梦似幻,却定格在人们心灵深处永恒的记忆 里。这是我们无限渴望接近的世界,就像这静美无垠的浪漫的春天…… 7.教材中选入关于巴赫音乐作品《小溪巴赫》,其作者 是 。(2 分) 8.对第⑥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结尾扣题,突出格里莫演奏巴赫音乐的特点。 B.与第①段引用的内容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更严谨。 C.史怀哲的话引出对格里莫的赞美,有助于情感表达。 D.运用通感、排比等修辞手法,极大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9.联系第①段引用的内容,赏析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5 分) 10.本文构思别具一格,试结合文章题目加以分析。(5 分)
1.根据文章内容,在第④段横线上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表现格里莫演奏巴赫音 乐时的形象。 (80字左右)。(4分) (三)默写(任选六空)(6分) 【注:考生答题超过6空,按前6空顺序评分】 1)蒹葭采采, (《诗经·蒹 葭》) (2)余嘉其能行古道 愈《师说》) (3) ,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柳永《八声甘州》) ,善假于物也。(荀况 《劝学》》) (5)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 (苏轼《水调歌头》) ,但余钟磬音。(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 (7)君子坦荡荡, 。(《论 语·述而》) (8)丹青不知老将至, 。(杜 甫《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3-15题。(8分) [双调]水仙子次韵金陵怀古 张可久 朝朝琼树后庭花,步步金莲潘丽华,龙蟠虎踞山如画。伤心诗句多,危城落 旦寒鸦。风不至空台上,燕飞来百姓家,恨满天涯
11.根据文章内容,在第④段横线上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表现格里莫演奏巴赫音 乐时的形象。 (80 字左右)。(4 分) (三)默写(任选六空)(6 分) 【注:考生答题超过 6 空,按前 6 空顺序评分】 12. (1)蒹葭采采, 。(《诗经·蒹 葭》) (2)余嘉其能行古道, 。(韩 愈《师说》) (3) ,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柳永《八声甘州》) (4) ,善假于物也。(荀况 《劝学》》) (5)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 宇, 。(苏轼《水调歌头》) (6) ,但余钟磬音。(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 (7)君子坦荡荡, 。(《论 语·述而》) (8)丹青不知老将至, 。(杜 甫《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 13—15 题。(8 分) [双调]水仙子次韵金陵怀古 张可久 朝朝琼树后庭花①,步步金莲潘丽华②,龙蟠虎踞③山如画。伤心诗句多,危城落 日寒鸦。凤不至空台上,燕飞来百姓家,恨满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