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测量实验任务指导书 辅助 计算 实验二经纬仪的认识和使用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DJ6E型光学经纬仪、TD-05电子经纬仪(图2-1)等设备各主要部 件的名称和作用。 2.练习经纬仪对中、整平、瞄准和读数的方法,掌握基本操作要领。 3.要求对中误差小于3mm,整平误差小于一格。 4.掌握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的观测顺序、记录和计算方法。上、下半测回角 值互差不超过士40”。 5.根据本组所测的水平角结果,推算所测边的坐标方位角,(起始边方向为 本组测站和左尺两点连线方向,对应坐标方位角按表A给出的成果计算。 二、设备与计划 1.D6型光学(电子)经纬仪一台,记录板一块。 2.在实验场地上选择对应的本组测站控制点,各对应点见实验点分布图1, I馆前2楼窗棱(或外侧)上的三个塔尺中线为目标瞄准方向(见图一,分称为 左尺、中尺、右尺),由此进行组合水平角观测。 3.首先熟悉经纬仪结构和安置、读数方法,然后每个人选择两个不同的方 10
第一部分 测量实验任务指导书 10 辅助 计算 实验二 经纬仪的认识和使用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 DJ6E 型光学经纬仪、TD-05 电子经纬仪(图 2-1)等设备各主要部 件的名称和作用。 2.练习经纬仪对中、整平、瞄准和读数的方法,掌握基本操作要领。 3.要求对中误差小于 3mm,整平误差小于一格。 4.掌握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的观测顺序、记录和计算方法。上、下半测回角 值互差不超过±40″。 5.根据本组所测的水平角结果,推算所测边的坐标方位角,(起始边方向为 本组测站和左尺两点连线方向,对应坐标方位角按表 A 给出的成果计算。 二、设备与计划 1.DJ6 型光学(电子)经纬仪一台,记录板一块。 2.在实验场地上选择对应的本组测站控制点,各对应点见实验点分布图 1, I 馆前 2 楼窗棱(或外侧)上的三个塔尺中线为目标瞄准方向(见图一,分称为 左尺、中尺、右尺),由此进行组合水平角观测。 3.首先熟悉经纬仪结构和安置、读数方法,然后每个人选择两个不同的方
第一部分测量实验任务指导书 向组成的夹角(应有三个角选择),并用测回法测其水平角一个测回,完成记录。 4.实验学时为4学时 三、实验地点 I馆门前路对过如图一,注意本组测站点的位置(图上数字标注的位置,实 地则为油漆圈定的钢筋点)应与实验一相同。 四、方法与步骤 1.经纬仪的安置 (1)松开三脚架,安置于测站点上,其高度大约在胸口附近,架头大致水 平。挂上垂球,移动三脚架,使垂球尖大致对准测站点,踩紧三脚架。 (2)打开仪器箱,双手握住仪器支架,将仪器从箱中取出置于架头上。一 手紧握三脚架, 一手拧紧中心、车接螺旋 2.熟练仪器各种部件的名称和作用 3.经纬仪的使用: 垂球对中稍松开连接螺旋,两手扶住基座,在架头上平移仪器,使垂球尖 准确对准测站点(对中误差小于3mm),再拧紧连接螺旋。若超过对中误差,则 重新移动三脚架,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光学对中 光学对中器安装在照准部或基座上,采用光学对中器对中时,仪 器的整平和对中是相互影响的。具体操作时,首先将仪器概略整平,然后旋转对 中器目镜,使十字分划板清晰,再调焦,光学对中器一般为外调焦,因此使用时 必须拉推镜筒,然后将仪器在脚架顶上平移,使分划板中心与测站标志中心重合, 这时整平必定被破坏,需再一次整平。注意,这一次不要用脚螺旋整平,而是伸 缩三脚架的架腿,这样整平时,基本上不会破坏对中。如此反复2一3次,最后 旋紧中心螺旋 整平转动照准部,使水准管平行于任意一对脚螺旋,同时相对旋转这对脚 螺旋,使水准管气泡居中:将照准部绕竖轴转动90°,旋转第三只脚螺旋,使 气泡居中。再转动90°,检查气泡误差,直到小于分划线的一格为止。 瞄准用望远镜上瞄准器瞄准目标,从望远镜中看到目标,旋紧望远镜和照 准部的制动螺旋 转动目镜螺 ,使十 清 再转动物镜 螺旋,使目 影象清晰,转动望远镜和照准部的微动螺旋,使目标被单根竖丝平分,或将目标 夹在双根竖丝中央。 读数打开反光镜,调节反光镜使读数窗亮度适当,旋转读数显微镜的目镜, 看清读数窗分划,根据使用的仪器用分微尺或测微尺读数。 4.测回法测水平角 盘左瞄准左目标A(左尺L),进行读数记,顺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 虚准右目标B(右尺R),进行读数记b1,计算上半测回角值Bb1-a1。 盘右瞄准右目标B,进行读数记b2,逆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瞄准目标A, 进行读数记a2,计算下半测回角值B=b2-a。 检查上、下半测回角值互差是否超限,符合要求,则计算一测回角值B=。(B 十B右)。 五、注意事项 1.瞄准尺子目标时,尽可能瞄准其底部。(即十字丝交点的水准尺影像的读 11
第一部分 测量实验任务指导书 11 向组成的夹角(应有三个角选择),并用测回法测其水平角一个测回,完成记录。 4.实验学时为 4 学时。 三、实验地点 I 馆门前路对过如图一,注意本组测站点的位置(图上数字标注的位置,实 地则为油漆圈定的钢筋点)应与实验一相同。 四、方法与步骤 1.经纬仪的安置 (1)松开三脚架,安置于测站点上,其高度大约在胸口附近,架头大致水 平。挂上垂球,移动三脚架,使垂球尖大致对准测站点,踩紧三脚架。 (2)打开仪器箱,双手握住仪器支架,将仪器从箱中取出置于架头上。一 手紧握三脚架,一手拧紧中心连接螺旋。 2.熟练仪器各种部件的名称和作用。 3.经纬仪的使用: 垂球对中 稍松开连接螺旋,两手扶住基座,在架头上平移仪器,使垂球尖 准确对准测站点(对中误差小于 3mm),再拧紧连接螺旋。若超过对中误差,则 重新移动三脚架,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光学对中 光学对中器安装在照准部或基座上,采用光学对中器对中时,仪 器的整平和对中是相互影响的。具体操作时,首先将仪器概略整平,然后旋转对 中器目镜,使十字分划板清晰,再调焦,光学对中器一般为外调焦,因此使用时 必须拉推镜筒,然后将仪器在脚架顶上平移,使分划板中心与测站标志中心重合, 这时整平必定被破坏,需再一次整平。注意,这一次不要用脚螺旋整平,而是伸 缩三脚架的架腿,这样整平时,基本上不会破坏对中。如此反复 2~3 次,最后 旋紧中心螺旋。 整平 转动照准部,使水准管平行于任意一对脚螺旋,同时相对旋转这对脚 螺旋,使水准管气泡居中;将照准部绕竖轴转动 90°,旋转第三只脚螺旋,使 气泡居中。再转动 90°,检查气泡误差,直到小于分划线的一格为止。 瞄准 用望远镜上瞄准器瞄准目标,从望远镜中看到目标,旋紧望远镜和照 准部的制动螺旋,转动目镜螺旋,使十字丝清晰。再转动物镜对光螺旋,使目标 影象清晰,转动望远镜和照准部的微动螺旋,使目标被单根竖丝平分,或将目标 夹在双根竖丝中央。 读数 打开反光镜,调节反光镜使读数窗亮度适当,旋转读数显微镜的目镜, 看清读数窗分划,根据使用的仪器用分微尺或测微尺读数。 4.测回法测水平角 盘左 瞄准左目标 A(左尺 L),进行读数记 a1,顺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 虚准右目标 B(右尺 R),进行读数记 b1,计算上半测回角值β左=b1-a1。 盘右 瞄准右目标 B,进行读数记 b2,逆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瞄准目标 A, 进行读数记 a2,计算下半测回角值β左=b2-a2。 检查上、下半测回角值互差是否超限,符合要求,则计算一测回角值β= 2 1 (β 左+β右)。 五、注意事项 1.瞄准尺子目标时,尽可能瞄准其底部。(即十字丝交点的水准尺影像的读
第一部分测量实验任务指导书 数位置为2.1米处附近) 2.同一测回观测时,切勿误动度盘变换手轮或复测扳手。 3.未放松制动螺旋,切勿强力旋转仪器」 4. 微动螺旋有效范围不大 不可 味单向旋进或旋出。使用时应有“轻重 感”,如稍有阻滞感,就要反方向适当旋转微动螺旋,然后放松制动螺旋重新瞄 准目标。 5.测量过程中,严格按测回法的要求进行记录,不能随意涂改观测数据。 6.观测过程中水准管气泡偏离中心应小于2格,在一测回观测时,不得用 脚螺旋调整气泡位置。 7.按小组人数,每人至少要测出一个合格的水平角(可以自检或与指导教 师对答案)。 (1)TDJ6E经纬 (2)电子经纬仪 (3)倒像16经纬仪 图21实验中所用的各种经纬仪外貌 六、记录及计算 测回法测量水平角记录表 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学部 级 班组 天气 观测者 记录者 观测日期 仪器编号 测站目标竖盘位置水平度盘读数半测回角值一测回角值备注
第一部分 测量实验任务指导书 12 数位置为 2.1 米处附近) 2.同一测回观测时,切勿误动度盘变换手轮或复测扳手。 3.未放松制动螺旋,切勿强力旋转仪器。 4.微动螺旋有效范围不大。不可一味单向旋进或旋出。使用时应有“轻重 感”,如稍有阻滞感,就要反方向适当旋转微动螺旋,然后放松制动螺旋重新瞄 准目标。 5.测量过程中,严格按测回法的要求进行记录,不能随意涂改观测数据。 6.观测过程中水准管气泡偏离中心应小于 2 格,在一测回观测时,不得用 脚螺旋调整气泡位置。 7.按小组人数,每人至少要测出一个合格的水平角(可以自检或与指导教 师对答案)。 (1)TDJ6E 经纬仪 (2)电子经纬仪 (3)倒像 J6 经纬仪 图 2-1 实验中所用的各种经纬仪外貌 六、记录及计算 测回法测量水平角记录表 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学部 级 班 组 天气 观测者 记录者 观测日期 仪器编号 测站 目标 竖盘位置 水平度盘读数 半测回角值 一测回角值 备注
第一部分测量实验任务指导书 根据实测的水平角推算的坐标方位角: a= 。 实验三视距测量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竖角角观测,记录与计算方法并了解竖盘指标差检验方法。 2.掌握视距测量测定水平距离和高差的方法。 二、计算与设备 1.6型光学(电子)经纬仪一台,记录板一块。 2.检验出本组仪器竖盘指标差的大小。 3.在实验场地选择1馆二层三把塔尺目标点(称为左尺、中尺、右尺),中 丝卡住不同位置,每人独立测2~3个点。所测点距离及高程要与指导教师的结果 对昭合铭方可 4.计划学时为4学时。 三、实验地点: 同实验四 四、方法与步骤
第一部分 测量实验任务指导书 13 根据实测的水平角推算的坐标方位角: = 实验三 视距测量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竖角角观测,记录与计算方法并了解竖盘指标差检验方法。 2.掌握视距测量测定水平距离和高差的方法。 二、计算与设备: 1.J6 型光学(电子)经纬仪一台,记录板一块。 2.检验出本组仪器竖盘指标差的大小。 3.在实验场地选择 I 馆二层三把塔尺目标点(称为左尺、中尺、右尺),中 丝卡住不同位置,每人独立测 2~3 个点。所测点距离及高程要与指导教师的结果 对照合格方可。 4.计划学时为 4 学时。 三、实验地点: 同实验四 四、方法与步骤:
第一部分测量实验任务指导书 1.安置仪器于本组线路上的己知点作为测站点,量取仪器高至厘米。 2.带准沅处一清晰目标。检验使用的仪器的指标差,并填入下表。 3.仪器竖盘置于盘左位置,瞄准目标上所立塔尺,读取上、下、中丝读数 (尾数分别至mm,mm,cm),使竖直度指标水准气泡居中,读取竖盘读数(至 分)算出竖直角。 4.根据所测数据,按视距公式计算测站至立尺点的水平距离和高差,取至 厘米。 5.每人需独立按上述步骤完成2~3个点的观测与计算。 五、注意事项 1.注意所使用的仪器其竖直度盘的注记方式(顺时针或逆时针),判定其竖 直角的计算公式。 2.所检验的仪器指标差大于1'时要改正竖直角值 六、记录与计算 对应下表的视距测量公式:D=klcos2a h=hti-v HE=Hth 其中的大小可从表A中的实验场地控制点(测站)坐标成果中查到。 视距测量记录表 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学部 班 组天气 观测者」 记录者 观测日期 仪器编号 测站名 测站高程H。 仪器高 指标差x 测尺上读数 视距 高 中上丝 竖盘竖改正 i-vh 距离 读数 直后竖 角直角
第一部分 测量实验任务指导书 14 1.安置仪器于本组线路上的已知点作为测站点,量取仪器高至厘米。 2.瞄准远处一清晰目标,检验使用的仪器的指标差,并填入下表。 3.仪器竖盘置于盘左位置,瞄准目标上所立塔尺,读取上、下、中丝读数 (尾数分别至 mm,mm,cm),使竖直度指标水准气泡居中,读取竖盘读数(至 分)算出竖直角。 4.根据所测数据,按视距公式计算测站至立尺点的水平距离和高差,取至 厘米。 5.每人需独立按上述步骤完成 2~3 个点的观测与计算。 五、注意事项 1.注意所使用的仪器其竖直度盘的注记方式(顺时针或逆时针),判定其竖 直角的计算公式。 2.所检验的仪器指标差大于 1′时要改正竖直角值。 3.每次读数前应使竖盘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 3.视距测量计算时,注意竖直角的正负号(尤其是高差计算时)。 六、记录与计算 对应下表的视距测量公式: 2 D = kl cossin 2 2 ' 1 h = kl h = h + i − v ' H=H 站+h 其中的大小可从表 A 中的实验场地控制点(测站)坐标成果中查到。 视距测量记录表 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学部 级 班 组 天气 观测者 记录者 观测日期 仪器编号 测站名 测站高程 H0 仪器高 i 指标差 x 测 点 尺上读数 视 距 间 隔 l 竖直角 高差 水 平 距 离 D 高 程 H 备 中 注 丝 上丝 下丝 竖 盘 读数 竖 直 角 改 正 后 竖 直角 h i − v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