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测量实验任务指导书 I 馆 花坛 花坛 育 英 路 花运 图四大比例尺地形图测量实验区域 表A 实验场地控制点(测站)坐标成果 NO X y H 1 4305131234 31888.834 13.66 2 4305131.167 31886.356 13.663 3 4305131.093 31883.843 13.674 4 4305130.997 31881.37 13.69 4305130.964 31878.809 13.694 6 4305130.894 31876.352 13.689 7 4305130.846 31873.846 13.68 4305130.812 31871.347 13.673 4305130.786 31868.856 13.667 10 4305133.336 31889.995 13.646 11 4305133.276 31887.48 13.644 12 4305133.214 31885.00113.673 13 4305133.145 31882 47 13.683 14 4305133.053 31879.979 13.692 15 4305132.981 31877.494 13.697 16 4305132.933 31875 13.688 4305132.88 31872.493 13.685 18 4305132.824 31869.998 13.68 19 4305132.788 31867.528 13.66 20 4305135.463 31891.104 13.669 2 4305135.396 31888.595 13.67 22 4305135.354 31886.126 13.694
第一部分 测量实验任务指导书 5 I 馆 花坛 花坛 花坛 花坛 育 英 路 图四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量实验区域 表 A 实验场地控制点(测站)坐标成果 NO X Y H 1 4305131.234 31888.834 13.66 2 4305131.167 31886.356 13.663 3 4305131.093 31883.843 13.674 4 4305130.997 31881.32 13.69 5 4305130.964 31878.809 13.694 6 4305130.894 31876.352 13.689 7 4305130.846 31873.846 13.68 8 4305130.812 31871.347 13.673 9 4305130.786 31868.856 13.667 10 4305133.336 31889.995 13.646 11 4305133.276 31887.48 13.644 12 4305133.214 31885.001 13.673 13 4305133.145 31882.47 13.683 14 4305133.053 31879.979 13.692 15 4305132.981 31877.494 13.697 16 4305132.933 31875 13.688 17 4305132.884 31872.493 13.685 18 4305132.824 31869.998 13.68 19 4305132.788 31867.528 13.66 20 4305135.463 31891.104 13.669 21 4305135.396 31888.595 13.671 22 4305135.354 31886.126 13.694
第一部分测量实验任务指导书 73 4305135.3 31883.61513.709 24 4305135.241 31881.10213.715 25 4305135.189 31878.649 13.715 26 4305135.125 31876.123 13.715 27 4305135.069 31R73623 13.695 28 4305134.987 31871.119 13.708 29 4305134.922 31868.61 13.699 30 4305134.831 31866.107 13.659 31 4305137466 31892.27 1368R 32 4305137.383 31889.74 13.694 33 4305137,341 31887.24 13.717 34 4305137.27 31884.77 13.727 35 4305137.21 31882.257 13.733 36 4305137.154 31879.755 13.742 37 4305137.103 31877.258 13.748 38 4305137.072 31874.777 13.728 39 4305136.993 31872.254 13.73 40 4305136.95 31869.772 13.72 41 4305136.885 31867.252 13.705 42 4305136.707 31864.81 13.685 旗杆 4305169.98531877.591 实验一水准测量 一、目的与要求 1.熟练SBZ水准仪(图1-1)的结构和操作过程。 1.掌握普通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计算和检核的方法 2,掌握水准测量的闭合差调整方法及求出待定点高程。 二、设备与实验计划 1.S3BZ型水准仪一台,水准尺1把,记录板一块。 2,每个组员要独立完成从架设水准仪、粗略整平、精平到水准尺读读数的 过程。重点掌握视差消除、水准尺刻划的规律及快速、正确的读数方 法 3.在本组的实验线路进行一附合水准路线测量,两端为己知水准点(A、B), 中间至少有一个转点。 4.从已知水准点A出发,水准测量至B点,每人独立测一遍,可以往测再 返测,根据已知点高程(起算高程假设为10米)及各测站观测高差,计算水准 路线高差闭合差,检查是否超限,观测合格后与指导教师成果对照,对闭合差进 行调整,求出中间转点高程 6
第一部分 测量实验任务指导书 6 23 4305135.3 31883.615 13.709 24 4305135.241 31881.102 13.715 25 4305135.189 31878.649 13.715 26 4305135.125 31876.123 13.715 27 4305135.069 31873.623 13.695 28 4305134.987 31871.119 13.708 29 4305134.922 31868.612 13.699 30 4305134.831 31866.107 13.659 31 4305137.466 31892.27 13.688 32 4305137.383 31889.74 13.694 33 4305137.341 31887.24 13.717 34 4305137.27 31884.77 13.727 35 4305137.21 31882.257 13.733 36 4305137.154 31879.755 13.742 37 4305137.103 31877.258 13.748 38 4305137.072 31874.777 13.728 39 4305136.993 31872.254 13.73 40 4305136.95 31869.772 13.721 41 4305136.885 31867.252 13.705 42 4305136.707 31864.81 13.685 旗杆 4305169.985 31877.591 实验一 水准测量 一、目的与要求 1.熟练 S3BZ 水准仪(图 1-1)的结构和操作过程。 1.掌握普通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计算和检核的方法。 2.掌握水准测量的闭合差调整方法及求出待定点高程。 二、设备与实验计划 1.S3BZ 型水准仪一台,水准尺 1 把,记录板一块。 2.每个组员要独立完成从架设水准仪、粗略整平、精平到水准尺读读数的 全过程。重点掌握视差消除、水准尺刻划的规律及快速、正确的读数方 法。 3.在本组的实验线路进行一附合水准路线测量,两端为已知水准点(A、B), 中间至少有一个转点。 4.从已知水准点 A 出发,水准测量至 B 点,每人独立测一遍,可以往测再 返测,根据已知点高程(起算高程假设为 10 米)及各测站观测高差,计算水准 路线高差闭合差,检查是否超限,观测合格后与指导教师成果对照,对闭合差进 行调整,求出中间转点高程
第一部分测量实验任务指导书 5.实验学时数为4学时。 三、实习场地及实习线路 实习场地在I馆前,如图二,各个已知水准点分布在I馆前育英路南侧。水 准点为钢筋头制作,用红油漆标注,并在旁边用油漆标注点号。每个实验小组要 完成一条附和水准线路的测量,两个不同己知点应分别选择在育英路东西两侧对 应个位数字相同的占,加1组对应为1占(东1占)一一11占(西1占)。根据 现场条件,要求各组行走路线在1馆南侧到主楼北侧和育英路东西50米区域内 个组员完成一次线路测量,另 个组员则由原路返测。每个同学完 成的附和水 准线路中至少要包含一个转点(即行走线路上至少要架设两次水准仪)。 四、方法与步骤 1、水准仪认识 (1)安置和了解SBZ仪器:将脚架张开,使其高度适于观测者观测,目 估使脚架头大致水平,踏实脚架尖,然后用连接螺旋将仪器与脚架相连。 熟悉SBZ仪器各个部分螺旋的作用,以及在十字丝分划板上成像水准尺 的读数方法。 (2)粗略整平:使圆水准气泡居中于圆圈中,实验时要观察脚螺旋的旋转 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或左手大拇指运动方向与气泡运动方向之间的规律 (3)瞄准水准尺读数:熟练运用S3BZ仪器螺旋,完成水准尺从瞄准、调 焦、消除视差到读数的全过程。注意在瞄准消除视差后,应尽快用中丝在水 准尺上读取m、dm、cm,并估读出mm。 2、水准路线施测: 每个组按前述要求,选择一条附和水准线路,并按下述步骤施测。 1).第一站安置水准仪于A、C间,前后距离大约相等,后视A点上水准尺 按要求读出后视读数,再前视C点上水准尺读取前视读数,并记录于表中,计 算出观测高差。 2).仪器搬至第二站,按上述操作,后视C,再前视B,分别读数 3).根据己知点高程及各测站高差,计算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检验其是否 超限,限差公式fi=士10石(mm)(n为测站数)。 4).若高差闭合差符合要求,对高差闭合差进行调整,计算待定C高程,否 则必须重新观测」 应保证每个组员独立完成一条附和水准线路的测量, 五、注意事项 1.每次读数前,要消除视差,并使水准气泡严格居中。 2.在一个测站上读取后视读数后,在读前视读数时如发现圆水准器气泡偏 离中心,不能再用脚螺旋整 3.转点的立尺位置,在本站读出后视与下站读出前视之前不能移动。 4.记录手薄数据,如果错误不准用橡皮擦改,可以划掉,在旁边改正。 六、记录与计算
第一部分 测量实验任务指导书 7 5.实验学时数为 4 学时。 三、实习场地及实习线路 实习场地在 I 馆前,如图二,各个已知水准点分布在 I 馆前育英路南侧。水 准点为钢筋头制作,用红油漆标注,并在旁边用油漆标注点号。每个实验小组要 完成一条附和水准线路的测量,两个不同已知点应分别选择在育英路东西两侧对 应个位数字相同的点,如 1 组对应为 1 点(东 1 点)——11 点(西 1 点)。根据 现场条件,要求各组行走路线在 I 馆南侧到主楼北侧和育英路东西 50 米区域内。 一个组员完成一次线路测量,另一个组员则由原路返测。每个同学完成的附和水 准线路中至少要包含一个转点(即行走线路上至少要架设两次水准仪)。 四、方法与步骤 1、水准仪认识: (1)安置和了解 S3BZ 仪器:将脚架张开,使其高度适于观测者观测,目 估使脚架头大致水平,踏实脚架尖,然后用连接螺旋将仪器与脚架相连。 熟悉 S3BZ 仪器各个部分螺旋的作用,以及在十字丝分划板上成像水准尺 的读数方法。 (2)粗略整平:使圆水准气泡居中于圆圈中,实验时要观察脚螺旋的旋转 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或左手大拇指运动方向与气泡运动方向之间的规律。 (3)瞄准水准尺读数:熟练运用 S3BZ 仪器螺旋,完成水准尺从瞄准、调 焦、消除视差到读数的全过程。注意在瞄准消除视差后,应尽快用中丝在水 准尺上读取 m、dm、cm,并估读出㎜。 2、水准路线施测: 每个组按前述要求,选择一条附和水准线路,并按下述步骤施测。 1).第一站安置水准仪于 A、C 间,前后距离大约相等,后视 A 点上水准尺 按要求读出后视读数,再前视 C 点上水准尺读取前视读数,并记录于表中,计 算出观测高差。 2).仪器搬至第二站,按上述操作,后视 C,再前视 B,分别读数。 3).根据已知点高程及各测站高差,计算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检验其是否 超限,限差公式 fh 限= 10 n (mm)(n 为测站数)。 4).若高差闭合差符合要求,对高差闭合差进行调整,计算待定 C 高程,否 则必须重新观测。 应保证每个组员独立完成一条附和水准线路的测量。 五、注意事项 1.每次读数前,要消除视差,并使水准气泡严格居中。 2.在一个测站上读取后视读数后,在读前视读数时如发现圆水准器气泡偏 离中心,不能再用脚螺旋整平。 3.转点的立尺位置,在本站读出后视与下站读出前视之前不能移动。 4.记录手薄数据,如果错误不准用橡皮擦改,可以划掉,在旁边改正。 六、记录与计算
第一部分测量实验任务指导书 每个同学要根据自己实测成果,把观测数据如实地按格式填入下表1-1。 注:如果测量数据读错或记错,不可用橡皮擦掉,而应用笔划去,并另起一 行记录。 73 图1-1实验中所用的SBZ水准仪外貌 表1-1水准测量记录表 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学部级班组天气 观测者」 记录者 观测日期 仪器编号 测站点号 后视读数 前视读数 高差 高程 后 前 后 前 后 前 后
第一部分 测量实验任务指导书 8 每个同学要根据自己实测成果,把观测数据如实地按格式填入下表 1-1。 注:如果测量数据读错或记错,不可用橡皮擦掉,而应用笔划去,并另起一 行记录。 图 1-1 实验中所用的 S3BZ 水准仪外貌 表 1-1 水准测量记录表 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学部 级 班 组 天气 观测者 记录者 观测日期 仪器编号 测站 点号 后视读数 前视读数 高差 高程 + − 后 前 后 前 后 前 后 前 后 前 后
第一部分测量实验任务指导书 前 后 前 后 后 前 前 前 前 前 后 前 完成数据的采集工作后,要对水准测量成果进行评估及高差计算。 按教材书上介绍的水准线路调整计算方法,完成表1-2工作。 表1-2水准线路调整和计算 点号☐距离测站数高差 改正数改正后的高差高程
第一部分 测量实验任务指导书 9 前 后 前 后 前 后 前 后 前 后 前 后 前 后 前 后 前 后 前 后 前 完成数据的采集工作后,要对水准测量成果进行评估及高差计算。 按教材书上介绍的水准线路调整计算方法,完成表 1-2 工作。 表 1-2 水准线路调整和计算 点号 距离 测站数 高差 改正数 改正后的高差 高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