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创新课教学大纲 1.《工程类创新创业实施策略》教学大纲 .1 2.《3D打印技术与创新创业》教学大纲 5 3.《电子创新设计与应用》教学大纲… 10 4.《产品创新设计》教学大纲16 5.《Labview编程及应用》(创新创业类课)教学大纲21 6.《第四次工业革命与人工智能》教学大纲(2022版) 26
目 录 创新课教学大纲................................................................................................................. 1 1.《工程类创新创业实施策略》教学大纲...................................................................... 1 2.《3D 打印技术与创新创业》教学大纲........................................................................ 5 3.《电子创新设计与应用》教学大纲............................................................................ 10 4.《产品创新设计》教学大纲........................................................................................ 16 5.《Labview 编程及应用》(创新创业类课)教学大纲............................................... 21 6.《第四次工业革命与人工智能》教学大纲(2022 版)........................................... 26
创新课教学大纲 1.《工程类创新创业实施策略》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工程类创新创业实施策略 课程名称 英文名称:Engincer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课程号 1706332 学分 1 讲授学时 实验学时 上机学时 讨论学时 学时 总学时:16 8 0 0 8 开课学院 工程学院 课程负责人 吴清云 二、课程简介 (一)课程概况 《工程类创新创业实施策略》课程是一门面向全校工科领域本科生的综合教有选修课。 课程紧扣国家"双创"战略的要求,站在工程领域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 创业精神,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课程使学生掌握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认 知创新创业的基本内酒和创业活动的特殊性,辨证地认识和分析创新创业者、创新创业机会、 创新创业资源、创新创业计划和创新创业项目: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创新创业能力,掌握创新 创业资源整合与创新创业计划撰写的方法,了解新企业的开办流程与管理,提高创办和管理 企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创新创业观,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 全面发展需求,正确理解创新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自觉遵循创新创业规律,积极投 身创新创业实践。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政策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遵循教有教学的规律,坚 持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小组讨论与角色体验相结合、经验传授与创新创业实践相结 合,把知识传授和实践体验有机统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质 量,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课程学时数:16学时,包括理论授课和研讨课,不包括实验、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 "Engineer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mplementation strategy"course is a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elective course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 the field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he"double"course closely linked to the national strategy,standing in the field of engineering point of view,to develop students awareness of innovation,stimulat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spirit,training studentscreative thinking The course enables students to master the basic knowledge to cary out innovation activities required for the special cognitive basic
1 创新课教学大纲 1.《工程类创新创业实施策略》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中文名称:工程类创新创业实施策略 英文名称:Engineer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课程号 1706332 学分 1 学时 总学时:16 讲授学时 实验学时 上机学时 讨论学时 8 0 0 8 开课学院 工程学院 课程负责人 吴清云 二、课程简介 (一)课程概况 《工程类创新创业实施策略》课程是一门面向全校工科领域本科生的综合教育选修课。 课程紧扣国家"双创"战略的要求,站在工程领域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 创业精神,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课程使学生掌握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认 知创新创业的基本内涵和创业活动的特殊性,辨证地认识和分析创新创业者、创新创业机会、 创新创业资源、创新创业计划和创新创业项目;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创新创业能力,掌握创新 创业资源整合与创新创业计划撰写的方法,了解新企业的开办流程与管理,提高创办和管理 企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创新创业观,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 全面发展需求,正确理解创新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自觉遵循创新创业规律,积极投 身创新创业实践。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政策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坚 持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小组讨论与角色体验相结合、经验传授与创新创业实践相结 合,把知识传授和实践体验有机统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质 量,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课程学时数:16 学时,包括理论授课和研讨课,不包括实验、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 "Engineer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course is a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elective course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 the field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he "double" course closely linked to the national strategy, standing in the field of engineering point of view, to develop students awareness of innovation, stimulat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spirit, training students' creative thinking. The course enables students to master the basic knowledge to carry out innovation activities required for the special cognitive basic
connotation of in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dialectical understanding and analysi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opportunitie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resource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ograms and innovative business projects toenable students to have the necessary capacity f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to grasp the method innovation resources integration and innovation of business plan writing. understand the new business start-up process and management,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ability of creation and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s,to enable students to establish a and,actively adapt to the overal development needs of the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eople's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nd occupation career development.Follow the rule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practice of i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his course isaos of theory,policy,sce and practice.Follow the law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on theory teaching combined with case analysis,group discussion and role experience,combined with the experience and practic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by combining the knowedge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organic unity,to mobilize the initiative and creativity of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good teaching effect. Class hours:16 hours,including theoretical lectures and seminars,does not include the experiment,training and other practical aspects of teaching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通过课堂讨论、答辩等环节培养学生对创新创业进行有效探讨、沟通和交 流的能力。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能够撰写完整的创新申报书、商业计划书,能够具备就复杂 问题撰写报告的能力。(支撑毕业要求观测点2-3及毕业要求观测点10-2) 课程目标2:小组协作完成的创新项目讨论,完成团队建设管理,其中团队进行合理分 工,个人单独完成的环节任务。在各环节中,学生需要正确处理个人与团队的关系,培养具 有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协作合作能力。(支撑毕业要求观测点9) 课程目标3:基于中国经济发展,培养学生具有:(1)创新精神:导学生正确认识创 新创业,树立创新创业意识:(2)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投身复兴强国梦的责任与 担当:(3)人格发展:培养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注重团队合作,结合校训精神,自觉遵循创 新创业规律,积极投身创新创业实践。(支撑课程思政目标)
2 connot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dialectical understanding and analysi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opportunitie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resource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ograms and innovative business projects; to enable students to have the necessary capacity f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o grasp the method innovation resources integration and innovation of business plan writing, understand the new business start-up process and management,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ability of creation and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s; to enable students 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concep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ctively adapt to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needs of the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eople's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nd occupation career development. Follow the rule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practic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his course is a course of theory, policy, science and practice. Follow the law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on theory teaching combined with case analysis, group discussion and role experience, combined with the experience and practic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by combining the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organic unity, to mobilize the initiative and creativity of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good teaching effect.Class hours: 16 hours, including theoretical lectures and seminars, does not include the experiment, training and other practical aspects of teaching.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通过课堂讨论、答辩等环节培养学生对创新创业进行有效探讨、沟通和交 流的能力。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能够撰写完整的创新申报书、商业计划书,能够具备就复杂 问题撰写报告的能力。(支撑毕业要求观测点 2-3 及毕业要求观测点 10-2) 课程目标 2:小组协作完成的创新项目讨论,完成团队建设管理,其中团队进行合理分 工,个人单独完成的环节任务。在各环节中,学生需要正确处理个人与团队的关系,培养具 有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协作合作能力。(支撑毕业要求观测点 9) 课程目标 3:基于中国经济发展,培养学生具有:(1)创新精神: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创 新创业,树立创新创业意识;(2)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投身复兴强国梦的责任与 担当;(3)人格发展:培养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注重团队合作,结合校训精神,自觉遵循创 新创业规律,积极投身创新创业实践。(支撑课程思政目标)
三、教学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式(圳 支撞课 教学内容 预期学习成果 学时 竖、实验、上 机、讨论】 程目材 第一章大学生创新创业教有 (1)创新与创业 1、正确认识创新创业,树立创 (2)大学生创新创业特点、意义 新创业意识。 2、中国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时代 (2)一、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 4 讲授/案例 深程目标 意义和可行性。 课程目标 (3)创新创业教有的作用 3、具有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目 思政融入点:介绍国内外创新创业现状,激 章成和室同情怀」 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家国情杯。 1、然采创新的基本方法,了解 第2章创新的基础理论 创新意识的概念、特征、构成 (1)创新意识培养 正确培养创新意识 4 讲授/案例 棵程目标 (2)创新能力培养 2、熟悉创新的基本方法,了解 保程目标3 思政融入点: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的相关知识,正确提 升创新能力。 学习组建创新创业闭队的思维 方式及其对创新例业活动的 课程目标1 第3意创新创业团队 进授客侧 思政融入点:提升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意 响,掌握管理创新创业团队的 4 技巧和策 ,认识创新创业 讨论 保程日标 保程目标 队领袖的角色与作用。 1、掌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申报 第4章大学生创新项目申报 思路、撰写过程及注意事项 第5章商业计划书撰写 布置小组作业 讲授/案例 课程目标 误程目标 思政融入点: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职业1、掌提商业计划书的撰写过程 讨论 误程日标: 现制能力 及非章事项 布置小组作业 申报书、计划书答辩 误程目标】 开卷考试 4 案例/时论 保程目标 思政融入点:提升学生思拼能力和沟通能力 课程日标3 四、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一)考核方式 授课教师根据课程实际选择笔试(开卷)考试课程成绩由期末成绩和平时成绩构成。 (二)课程成绩 1.考核环节及说明
3 三、教学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预期学习成果 学时 教学方式(讲 授、实验、上 机、讨论) 支撑课 程目标 第一章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1)创新与创业 (2)大学生创新创业特点、意义 (2)一、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 (3)创新创业教育的作用 思政融入点:介绍国内外创新创业现状,激 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1、正确认识创新创业,树立创 新创业意识。 2、中国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时代 意义和可行性。 3、具有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 豪感和家国情怀。 4 讲授/案例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3 第 2 章创新的基础理论 (1)创新意识培养 (2)创新能力培养 思政融入点: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1、熟悉创新的基本方法,了解 创新意识的概念、特征、构成, 正确培养创新意识。 2、熟悉创新的基本方法,了解 创新能力的相关知识,正确提 升创新能力。 4 讲授/案例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3 第 3 章 创新创业团队 思政融入点:提升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意识 学习组建创新创业团队的思维 方式及其对创新创业活动的影 响,掌握管理创新创业团队的 技巧和策略,认识创新创业团 队领袖的角色与作用。 4 讲授/案例/ 讨论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第 4 章 大学生创新项目申报 第 5 章 商业计划书撰写 思政融入点: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职业 规划能力 1、掌握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申报 思路、撰写过程及注意事项。 布置小组作业 1、掌握商业计划书的撰写过程 及注意事项。 布置小组作业 4 讲授/案例/ 讨论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申报书、计划书答辩 开卷考试 思政融入点:提升学生思辨能力和沟通能力 4 案例/讨论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四、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一)考核方式 授课教师根据课程实际选择笔试(开卷)考试课程成绩由期末成绩和平时成绩构成。 (二)课程成绩 1.考核环节及说明
成绩构成 考核说明 (1)平时成绩满分为50分,占总成楚的50% 平时成绩 (2)平时作业占109%、大作业占20%、讨论占10%、答舞占10% 期末考试 (1)考试方式及占比:果用开卷笔试,考试成绩100分,占课程考核成领的50%。 (2)评定依据:考试成绩的评定根据试卷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进行。 (3)考试愿型:可以包含简答避、综合问答瑟和分析论述题。 (4)考试内容:针对期末考试对应的课程目标。 (1) 平时作业:主要以简答、综合论述题为主。 (2) 大作业:创新创业项目申报书、商业计划书。 (3)期末考试:试题需要任课教师按照实际教学情况制定相应的试题参考答案及评 标准,并作为本课程的考核材料存档。 2.考核与评价方式 成绩比例〈平时成绩xx%+期末成绩xx%) 课程目标 平时成绩(50% 期末成绩 合计 作业10%) 大作业(20%) 讨论(10%)答10%) (50%) 10% 10/ 10% 35% 6506 10% 10% 209% 15% 15% 合计成绩构成) 10% 20% 109% 10%50%100% 五、敦学方法 本课程教学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为以课堂讲授为主,主要为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形式, 以提问、讨论师生互动等方式为辅:利用配套的泛雅平台课程在线资源辅助学习,结合创新 创业实例进行案例式教学,部分章节采用线上学习线下研讨的混合式教学。 六、参考材料 线上资源学习泛雅平台 参考教材: 大学生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导论,陈国梁、王延峰主编,科学出版社,2018年1月 阅读书目: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贵州省教有厅组编,高等教有出版社,2013年8 月 2.大学生创新创业教程,杨乐克,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4年9月 主撰人:吴清云 市核人:金光皙、赵波 英文校对:邢博闻 教学副院长:刘雨青 日期:2022年9月1日
4 成绩构成 考核说明 平时成绩 (1)平时成绩满分为 50 分,占总成绩的 50% (2)平时作业占 10%、大作业占 20%、讨论占 10%、答辩占 10% 期末考试 (1)考试方式及占比:采用开卷笔试,考试成绩 100 分,占课程考核成绩的 50%。 (2)评定依据:考试成绩的评定根据试卷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进行。 (3)考试题型:可以包含简答题、综合问答题和分析论述题。 (4)考试内容:针对期末考试对应的课程目标。 (1) 平时作业:主要以简答、综合论述题为主。 (2) 大作业:创新创业项目申报书、商业计划书。 (3) 期末考试:试题需要任课教师按照实际教学情况制定相应的试题参考答案及评 标准,并作为本课程的考核材料存档。 2.考核与评价方式 课程目标 成绩比例(平时成绩××%+期末成绩××%) 平时成绩(50%) 期末成绩 合计 作业(10%) 大作业(20%) 讨论(10%) 答辩(10%) (50%) 1 10% 10% 10% 35% 65% 2 10% 10% 20% 3 15% 15% 合计(成绩构成) 10% 20% 10% 10% 50% 100% 五、教学方法 本课程教学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为以课堂讲授为主,主要为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形式, 以提问、讨论师生互动等方式为辅;利用配套的泛雅平台课程在线资源辅助学习,结合创新 创业实例进行案例式教学,部分章节采用线上学习线下研讨的混合式教学。 六、参考材料 线上资源学习泛雅平台 参考教材: 大学生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导论,陈国梁、王延峰主编,科学出版社,2018 年 1 月 阅读书目: 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贵州省教育厅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年 8 月 2.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程,杨乐克,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4 年 9 月 主撰人:吴清云 审核人:金光哲、赵波 英文校对:邢博闻 教学副院长:刘雨青 日 期:2022 年 9 月 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