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健康赋予价值4,慢病的“全社会经济成本”甚至更高。每年如果能够使心血管 病死亡率降低1%,就相当于每年创造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15%的经济收益(2.34万 亿美元),而如果心血管死亡率下降3%,则每年经济收益将达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 值的34%(5.4万亿美元)。 表2:自我评价健康状况改善对工作小时数和收入的影响(中国) 工作小时变化 收入变化 总体 +16.0% +20% 城市 +21.0% +5.2% 农村 +12.0% +14.6% 资料来源:作者。 图9:劳动年龄人群心血管病死亡率的三种情 图10:模拟人均GDP增长趋势,2010一2040年 景,2010-2040年 90.00 18000 80.00 17000 70.00 16000 60.00 50.00 15000 40.00 14000 30.00 13000 20.00 10.00 12000 0.00 11000 員司员员司員月月月月員月月黄員月 Status quo (no change) Scenario 1 (1%-reduction p.a.) Scenario 2(3%-reduction p.a.) -Status quo Scenario 1Scenario 2 资料来源:作者。 备注:根据Abegunde等人的研究假定了心血管疾病死亡率(35)。 到2030年,人口迅速老龄化和低生育率将会使中国的总体劳动力参与率下降3一4个 百分点(36)。如果不能将慢病作为政府的首要任务加以有效控制,其未来的增长不仅 将进一步加剧可以预见的劳动力短缺,而且还会削弱人力资本的质量。因为将来50%以 上的慢病负担都集中在经济活跃的劳动力人口。 为优化人口老龄化趋势下的劳动生产力,延后退休年龄、提高现有劳动力人口的素质 及技能组合仅能在短期产生效果。而适龄劳动人口保持健康是这些干预措施要在中、远期 获得成功的前提条件。实际上,不断攀升的慢病的流行将威胁劳动力人口的健康,冲淡甚 至妨碍上述政策措施发挥其预期效果。 4将健康与价值挂钩的一种方式是衡量一个人愿意用多少有价的具体市场商品交换健康。支付意愿研究进行 了这种分析。通过大量的支付意愿研究可以计算出一个“统计寿命价值”,并通过其来测算死亡率变化的 价值。支付意愿也可以通过就业市场的风险溢价来加以推断:带来健康风险的职业,例如采矿,所需支付 的风险溢价更高。 15
15 如果将健康赋予价值4,慢病的“全社会经济成本”甚至更高。每年如果能够使心血管 病死亡率降低 1%,就相当于每年创造 2010 年国内生产总值 15%的经济收益(2.34 万 亿美元),而如果心血管死亡率下降 3%,则每年经济收益将达到 2010 年国内生产总 值的 34%(5.4 万亿美元)。 表 2:自我评价健康状况改善对工作小时数和收入的影响(中国) 工作小时变化 收入变化 总体 +16.0% +20% 城市 +21.0% +5.2% 农村 +12.0% +14.6% 资料来源:作者。 图 9:劳动年龄人群心血管病死亡率的三种情 景,2010–2040 年 图 10:模拟人均 GDP 增长趋势, 2010—2040 年 资料来源:作者。 备注:根据 Abegunde 等人的研究假定了心血管疾病死亡率(35)。 到 2030 年,人口迅速老龄化和低生育率将会使中国的总体劳动力参与率下降 3—4 个 百分点(36)。如果不能将慢病作为政府的首要任务加以有效控制,其未来的增长不仅 将进一步加剧可以预见的劳动力短缺,而且还会削弱人力资本的质量。因为将来 50%以 上的慢病负担都集中在经济活跃的劳动力人口。 为优化人口老龄化趋势下的劳动生产力,延后退休年龄、提高现有劳动力人口的素质 及技能组合仅能在短期产生效果。而适龄劳动人口保持健康是这些干预措施要在中、远期 获得成功的前提条件。实际上,不断攀升的慢病的流行将威胁劳动力人口的健康,冲淡甚 至妨碍上述政策措施发挥其预期效果。 4 将健康与价值挂钩的一种方式是衡量一个人愿意用多少有价的具体市场商品交换健康。支付意愿研究进行 了这种分析。通过大量的支付意愿研究可以计算出一个“统计寿命价值”,并通过其来测算死亡率变化的 价值。支付意愿也可以通过就业市场的风险溢价来加以推断:带来健康风险的职业,例如采矿,所需支付 的风险溢价更高。 0.0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90.00 2010 2012 2014 2016 2018 2020 2022 2024 2026 2028 2030 2032 2034 2036 2038 2040 心血管病死亡率(15-64岁) (每 十万人口) Status quo (no change) Scenario 1 (1%-reduction p.a.) Scenario 2 (3%-reduction p.a.) 11000 12000 13000 14000 15000 16000 17000 18000 2010 2012 2014 2016 2018 2020 2022 2024 2026 2028 2030 2032 2034 2036 2038 2040 人均GDP (PPP US$) Status quo Scenario 1 Scenario 2
在慢病应对上“不作为“所带来的健康不平等的加剧、经济增长减缓将可能加剧社会 领域的挑战。 5.慢病防控,政府责无旁贷 5.1政府应采取行动应对慢病的经济学原理 从经济学视角看,为实现社会福祉净增长,政府干预是一项十分必要的手段。也就是 说,如果存在市场失灵,或者“健康公平性“这一的社会目标通过无法其他方法实现,政 府就有理由介入。全球经验表明,至少有三种市场失灵为政府必须对慢病及其危险因素干 预提供充足理由: ·外部性:二手烟带给他人的健康危害,醉驾导致的交通事故死亡的外部成本高昂。此 外,慢病也会增加医疗保健和社会保险成本,从而加重“第三方”的负担。 。信息不对称:人们并不总是完全知晓不健康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缺乏运动和饮 食不当对健康(及其他方面)的影响。他们也可能受到食品和烟酒业散播的刻意扭曲 的信息的误导。针对这一情况,政府应当干预,宣传慢病相关健康信息(如吸烟的健 康危害)。因为通常情况下健康信息这种公共产品的供给往往达不到社会所需的最佳 水平。此外,政府也要介入对不良生活方式及行为对健康的影响研究。 ·非理性行为:儿童、青少年甚至有时候成人往往不考虑他们当前选择对其将来的长远 影响(无论他们是否知晓这种影响)。事实上,他们当前的选择可能与其长远的最佳 利益(如身体健康)相背。这种情况为政府支持一些主要的干预提供了充足的理由, 以阻止人们在尚未了解健康风险行为后果的情况下对其自身造成伤害。 52能否有效应对慢病是检验中国卫生改革的试金石 慢病的“长期性”的特性给全球范围内医疗卫生体系提出主要挑战。一旦慢病发生, 病人将长期处于健康状况不佳并需要医疗服务(37)。为了减轻慢病的负担以及控制其可 能给医疗卫生体系造成的巨大压力,需要一系列的精心设计的、持续的以及相辅相成的预 防和治疗干预措施。首先,为防患于未然,中国政府需要通过实施多部门参与的策略,预 防慢病主要危险因素的发生。与此同时,还应重新设计卫生体系,着力提高其运行绩效, 以确保其能够有针对性地应对慢病的挑战(表3)。 16
16 在慢病应对上“不作为“所带来的健康不平等的加剧、经济增长减缓将可能加剧社会 领域的挑战。 5. 慢病防控,政府责无旁贷 5.1 政府应采取行动应对慢病的经济学原理 从经济学视角看,为实现社会福祉净增长,政府干预是一项十分必要的手段。也就是 说,如果存在市场失灵,或者“健康公平性“这一的社会目标通过无法其他方法实现,政 府就有理由介入。全球经验表明,至少有三种市场失灵为政府必须对慢病及其危险因素干 预提供充足理由: 外部性:二手烟带给他人的健康危害,醉驾导致的交通事故死亡的外部成本高昂。此 外,慢病也会增加医疗保健和社会保险成本,从而加重“第三方”的负担。 信息不对称:人们并不总是完全知晓不健康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缺乏运动和饮 食不当对健康(及其他方面)的影响。他们也可能受到食品和烟酒业散播的刻意扭曲 的信息的误导。针对这一情况,政府应当干预,宣传慢病相关健康信息 (如吸烟的健 康危害)。因为通常情况下健康信息这种公共产品的供给往往达不到社会所需的最佳 水平。此外,政府也要介入对不良生活方式及行为对健康的影响研究。 非理性行为:儿童、青少年甚至有时候成人往往不考虑他们当前选择对其将来的长远 影响(无论他们是否知晓这种影响)。事实上,他们当前的选择可能与其长远的最佳 利益 (如身体健康)相背。这种情况为政府支持一些主要的干预提供了充足的理由, 以阻止人们在尚未了解健康风险行为后果的情况下对其自身造成伤害。 5.2 能否有效应对慢病是检验中国卫生改革的试金石 慢病的“长期性” 的特性给全球范围内医疗卫生体系提出主要挑战。一旦慢病发生, 病人将长期处于健康状况不佳并需要医疗服务(37)。为了减轻慢病的负担以及控制其可 能给医疗卫生体系造成的巨大压力,需要一系列的精心设计的、持续的以及相辅相成的预 防和治疗干预措施。首先,为防患于未然,中国政府需要通过实施多部门参与的策略,预 防慢病主要危险因素的发生。与此同时,还应重新设计卫生体系,着力提高其运行绩效, 以确保其能够有针对性地应对慢病的挑战(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