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发展部 东亚及太平洋地区 创建健康和谐生活 遏制中国慢病流行 线 世界银行文件
人类发展部 东亚及太平洋地区 创建健康和谐生活 遏制中国慢病流行 世界银行文件
目录 前言。 .V 致谢 1.简介… 7 2.报告编写初衷. .7 3.2010至2030中国慢病流行将不断加刷 .9 3.1患有至少一种慢病的人数将剧增. …9 3.2慢病主要负担由患病造成,且约50%的慢病负担发生在65岁以下人口 9 3.3 中国慢病死亡率高于二十国集团的主要成员 .10 4.中国慢病的主要社会经济决定因素、健康危险及其结果 .11 4.1迅速城市化和人们行为和生物学因素的改变 11 1.1 50%以上的慢病负担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控制行为风险预防 12 4.2 到2030年,人口迅速老龄化可能使中国慢病负担增加40%. 12 4.3 慢病导致健康不公平 14 4.4 慢病的经济影响.… 14 5.慢病防控,政府责无旁贷 16 5.1政府应采取行动应对慢病的经济学原理 1 52能否有效应对慢病是检验中国卫生改革的试金石 16 6.启动多部门参与的慢病防控战略.… …18 6.1 对实施综合、有效的慢病防控战略的建议 .18 6.2 采取何种行动?从政府政策落实到项目实施 .19 6.3 缩小信息差距.… 36 7.前进之路. .37 参考书目 .39 i
i 目录 前言 ..............................................................................................................................................IV 致谢 ............................................................................................................................................... V 1. 简介......................................................................................................................................... 7 2. 报告编写初衷......................................................................................................................... 7 3. 2010 至 2030 中国慢病流行将不断加剧 .............................................................................. 9 3.1 患有至少一种慢病的人数将剧增...............................................................................................9 3.2 慢病主要负担由患病造成,且约 50%的慢病负担发生在 65 岁以下人口.............................9 3.3 中国慢病死亡率高于二十国集团的主要成员.........................................................................10 4. 中国慢病的主要社会经济决定因素、健康危险及其结果............................................... 11 4.1 迅速城市化和人们行为和生物学因素的改变.........................................................................11 1.1 50%以上的慢病负担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控制行为风险预防..........................................12 4.2 到 2030 年,人口迅速老龄化可能使中国慢病负担增加 40%...............................................12 4.3 慢病导致健康不公平.................................................................................................................14 4.4 慢病的经济影响.........................................................................................................................14 5. 慢病防控,政府责无旁贷................................................................................................... 16 5.1 政府应采取行动应对慢病的经济学原理.................................................................................16 5.2 能否有效应对慢病是检验中国卫生改革的试金石.................................................................16 6. 启动多部门参与的慢病防控战略....................................................................................... 18 6.1 对实施综合、有效的慢病防控战略的建议.............................................................................18 6.2 采取何种行动?从政府政策落实到项目实施.........................................................................19 6.3 缩小信息差距.............................................................................................................................36 7. 前进之路............................................................................................................................... 37 参考书目 ...................................................................................................................................... 39
图 图1:中国疾病负担构成… 8 图2:预测慢病患者人数(40岁以上人群) .9 图3:每千人中慢病患病导致的生命年损失 .10 图4:每千人中因慢病死亡导致的生命年损失… .10 图5:中国和部分国家主要慢病死亡率(每十万人)比较, .10 图6:2010年40岁以上成人中至少具有一种危险因素的估计人数.12 图7:2010年至2050年中国65岁以上和80岁以上老年人的人口数量增长及比重变化 .13 图8:老龄化对中国未来患有一种及以上慢病人群数量的影响,按性别划分13 图9:劳动年龄人群心血管病死亡率的三种情景,2010-2040年…15 图10:模拟人均GDP增长趋势,2010一2040年. .15 图11:糖尿病急性合并症住院率,2007年.18 图12:中国县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项目覆盖情况.18 图13:预防与控制慢病流行及蔓延.… .20 图14:逐步拓展慢病预防干预… .25 图15:降低冠心病的有效策略. .27 图16:各国各类医疗服务开支比较,2007年 .28 图17:2008年天津市用于心脏病的卫生总费用来源 28 图18:“慢病管理金字塔”. .30 图19:“慢病管理”模型. 30 表 表1:低收入人群的慢病与就医行为,2008年 .14 表2:自我评价健康状况改善对工作小时数和收入的影响(中国) .15 表3: 慢病的特点及其防治需求…。 17 表4:中国与健康相关的协调、领导机制范例… .20 表5:针对慢病的优先干预措施.… 21 表6:2009年金砖五国的香烟价格和税率… .22 表7:通过“将健康纳入所有政策”实现慢病防控的推荐做法 .24 表8:慢病防控的生命全过程策略… .32 表9:促进慢病服务的经济激励机制的实例 34 专栏 专栏1:在中国开展优先的慢病预防干预的预期效果 .25 专栏2:英国的质量和结果框架 .35 ii
ii 图 图 1:中国疾病负担构成............................................................................................................................8 图 2:预测慢病患者人数(40 岁以上人群)...........................................................................................9 图 3:每千人中慢病患病导致的生命年损失..........................................................................................10 图 4:每千人中因慢病死亡导致的生命年损失......................................................................................10 图 5:中国和部分国家主要慢病死亡率(每十万人)比较..................................................................10 图 6:2010 年 40 岁以上成人中至少具有一种危险因素的估计人数 ...................................................12 图 7:2010 年至 2050 年中国 65 岁以上和 80 岁以上老年人的人口数量增长及比重变化................13 图 8:老龄化对中国未来患有一种及以上慢病人群数量的影响,按性别划分..................................13 图 9:劳动年龄人群心血管病死亡率的三种情景,2010–2040 年.......................................................15 图 10:模拟人均 GDP 增长趋势, 2010—2040 年................................................................................15 图 11:糖尿病急性合并症住院率,2007 年...........................................................................................18 图 12:中国县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项目覆盖情况................................................................................18 图 13:预防与控制慢病流行及蔓延........................................................................................................20 图 14:逐步拓展慢病预防干预................................................................................................................25 图 15:降低冠心病的有效策略................................................................................................................27 图 16:各国各类医疗服务开支比较,2007 年.......................................................................................28 图 17:2008 年天津市用于心脏病的卫生总费用来源...........................................................................28 图 18:―慢病管理金字塔‖ ........................................................................................................................30 图 19:―慢病管理‖模型............................................................................................................................30 表 表 1:低收入人群的慢病与就医行为,2008 年.....................................................................................14 表 2:自我评价健康状况改善对工作小时数和收入的影响(中国)..................................................15 表 3:慢病的特点及其防治需求..............................................................................................................17 表 4:中国与健康相关的协调、领导机制范例......................................................................................20 表 5:针对慢病的优先干预措施..............................................................................................................21 表 6:2009 年金砖五国的香烟价格和税率.............................................................................................22 表 7:通过“将健康纳入所有政策”实现慢病防控的推荐做法..........................................................24 表 8:慢病防控的生命全过程策略..........................................................................................................32 表 9:促进慢病服务的经济激励机制的实例..........................................................................................34 专栏 专栏 1:在中国开展优先的慢病预防干预的预期效果..........................................................................25 专栏 2:英国的质量和结果框架..............................................................................................................35
缩略语 AAA分析与咨询活动 BRICS金砖五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 CDC 疾病控制中心 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 CHD 冠心病 CVD心血管疾病 DALY伤残调整寿命年 DMP 疾病管理项目 DRG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 EHR 电子病历 FCTC烟草控制框架公约 FDA 联邦药品管理局 GDP 国家生产总值 GP 全科医生 HALE健康调整生命年 HiAP 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MI 心肌梗死 MoF 财政部 MOH卫生部 NCD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 NPFPC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发组织) OOP 自付费用 P4P 按绩效付费 PHC 初级卫生保健 QOF 质量结果框架 RF 危险因素 RSC 风险结构补偿 UNDP联合国开发署 VSL 统计生命价值 WEF 世界经济论坛 WHO世界卫生组织 WTP支付意愿 i讯
iii 缩略语 AAA 分析与咨询活动 BRICS 金砖五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 CDC 疾病控制中心 COPD 慢性阻塞性肺病 CHD 冠心病 CVD 心血管疾病 DALY 伤残调整寿命年 DMP 疾病管理项目 DRG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 EHR 电子病历 FCTC 烟草控制框架公约 FDA 联邦药品管理局 GDP 国家生产总值 GP 全科医生 HALE 健康调整生命年 HiAP 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MI 心肌梗死 MoF 财政部 MOH 卫生部 NCD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 NPFPC 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OECD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发组织) OOP 自付费用 P4P 按绩效付费 PHC 初级卫生保健 QOF 质量结果框架 RF 危险因素 RSC 风险结构补偿 UNDP 联合国开发署 VSL 统计生命价值 WEF 世界经济论坛 WHO 世界卫生组织 WTP 支付意愿
前言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人口以及疾病模式的转型引起了卫生部的关注。一九九七年 开始的疾病预防项目,标志中国政府与世界银行在迎战不断上升的慢病威胁方面的正式合 作开始。在中国,该项目首次引进了新颖的危险行为因素监测以及健康促进等用于慢病的 预防与控制。尽管项目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效果:干预地区人群吸烟率降低、7个项目市以 及一个项目省机构能力提升,但这些早期的成绩并未得到巩固、维持。其原因是当时的卫 生体系是为应对急性病、传染性疾病而设计的,未充分考虑慢病防治的需要。 当前正在进行的新一轮医改为重新唤起人们对慢病的重视提供了一个契机。慢病业 已成为影响中国民众健康的最为突出的威胁。应对慢病和开展医改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为使慢病作为重点列上政府议事日程,世界银行和卫生部采取的“分三步走”的策 略。第一步:通过一系列高级别会议、研讨和培训,提高政策决策者,尤其是非卫生领域 的官员,对慢病的认识和关注:第二步:开展分析研究,以期回答政府所关注的一些重点 问题。例如:为应对不断攀升的慢病负担,政府应该采取哪些行动?即在综合考虑成本效 益、公平性、适宜性、政治和其他因素的前提下,应开展哪些干预来预防与控制慢病:如 何实施提出的慢病防控服务包?第三步:将第一、二步提出的建议付诸实践,制定并实施 中国慢病防控规划。 本报告是第二步的组成部分。报告呈现的依据提示未来的十年对中国预防及推迟慢 病负担高峰到来以及为不法避免的慢病做出相应准备至关重要。未来的挑战是巨大的,但 是精心设计的应对策略或许会创造一个不同的结局,产生良好的回报。全面开展以整个人 群为基础干预以及治疗慢病高危人群将减少一半以上的慢病负担。这一宏伟目标将能够实 现,但前提是当前的卫生体系必须在促进人们健康的综合策略和方针、卫生筹资以及服务 提供安排等方面开展一些关键性的变革。 我们衷心祝愿本报告能为政策决策者提供有用的参考,为推动卫生改革和慢病防控 做出贡献。 罗兰德 世界银行驻中国蒙古局局长 iⅳ
iv 前言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人口以及疾病模式的转型引起了卫生部的关注。一九九七年 开始的疾病预防项目,标志中国政府与世界银行在迎战不断上升的慢病威胁方面的正式合 作开始。在中国,该项目首次引进了新颖的危险行为因素监测以及健康促进等用于慢病的 预防与控制。尽管项目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效果:干预地区人群吸烟率降低、7 个项目市以 及一个项目省机构能力提升,但这些早期的成绩并未得到巩固、维持。其原因是当时的卫 生体系是为应对急性病、传染性疾病而设计的,未充分考虑慢病防治的需要。 当前正在进行的新一轮医改为重新唤起人们对慢病的重视提供了一个契机。慢病业 已成为影响中国民众健康的最为突出的威胁。应对慢病和开展医改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为使慢病作为重点列上政府议事日程,世界银行和卫生部采取的“分三步走”的策 略。第一步:通过一系列高级别会议、研讨和培训,提高政策决策者,尤其是非卫生领域 的官员,对慢病的认识和关注;第二步:开展分析研究,以期回答政府所关注的一些重点 问题。例如:为应对不断攀升的慢病负担,政府应该采取哪些行动?即在综合考虑成本效 益、公平性、适宜性、政治和其他因素的前提下,应开展哪些干预来预防与控制慢病;如 何实施提出的慢病防控服务包?第三步:将第一、二步提出的建议付诸实践,制定并实施 中国慢病防控规划。 本报告是第二步的组成部分。报告呈现的依据提示未来的十年对中国预防及推迟慢 病负担高峰到来以及为不法避免的慢病做出相应准备至关重要。未来的挑战是巨大的,但 是精心设计的应对策略或许会创造一个不同的结局,产生良好的回报。全面开展以整个人 群为基础干预以及治疗慢病高危人群将减少一半以上的慢病负担。这一宏伟目标将能够实 现,但前提是当前的卫生体系必须在促进人们健康的综合策略和方针、卫生筹资以及服务 提供安排等方面开展一些关键性的变革。 我们衷心祝愿本报告能为政策决策者提供有用的参考,为推动卫生改革和慢病防控 做出贡献。 罗兰德 世界银行驻中国蒙古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