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一生长发育测量 生长发育测量主要应用体质测量学(physical anthropometrics)方法进行,是 了解儿童少年身体结构、生长发育规律和体质健康监测的基本手段。通过本实习, 应掌握生长发育研究常用的人体形态、功能测量方法及其注意事项:熟悉有关器 械的使用和校准方法:了解常用的青春期性发育检查方法。 一、人体测量的基本要求和测量点 1、基本要求应做到:(1)所用测量仪器须经过严格校准,器械误差在允许 范围内:(2)被测者在裸露条件下,保持正确的测量姿势,按规定的测量点和测 量方法进行测量,记录数值精确到小数后一位:(3)统一测量时间和记录方法。 2、常用人体测量点详见图实习1-1,有以下11个骨性标识点:(1)颅顶点: 当头部保持眼耳水平面时,头顶部正中矢状平面上的最高点。眼耳水平面是指通 过左、右耳屏点上缘和眼眶下缘形成的水平面。(2)肩峰点:在肩胛骨肩峰外侧 缘上,最向外突出的点。(3)桡骨点:桡骨小头上缘的最上端点。(4)桡骨茎突 点:桡骨茎突的最下端点。(5)指尖点:手臂下垂时,中指尖端最向下的点,也 称中指指尖点。(6)髂嵴点:髂嵴的最外突点。(7)大转子点:股骨大转子的最 高点。(8)胫骨点:胫骨之胫侧踝上缘最高位之点。(9)腓骨头点:腓骨头最向 外凸出的点。(10)内踝点:胫骨内踝最下端的点。(11)胸中点:左右第四胸肋 关节上缘的连线与正中矢状面的交点。测量以上各点高度时应采取直立姿势。根 据上述测量,还可间接测得右侧上下肢各部的长度。 图实习1-1人体测量点
1 实习一 生长发育测量 生长发育测量主要应用体质测量学(physical anthropometrics)方法进行,是 了解儿童少年身体结构、生长发育规律和体质健康监测的基本手段。通过本实习, 应掌握生长发育研究常用的人体形态、功能测量方法及其注意事项;熟悉有关器 械的使用和校准方法;了解常用的青春期性发育检查方法。 一、人体测量的基本要求和测量点 1、基本要求 应做到:(1)所用测量仪器须经过严格校准,器械误差在允许 范围内;(2)被测者在裸露条件下,保持正确的测量姿势,按规定的测量点和测 量方法进行测量,记录数值精确到小数后一位;(3)统一测量时间和记录方法。 2、常用人体测量点 详见图实习 1-1,有以下 11 个骨性标识点:(1)颅顶点: 当头部保持眼耳水平面时,头顶部正中矢状平面上的最高点。眼耳水平面是指通 过左、右耳屏点上缘和眼眶下缘形成的水平面。(2)肩峰点:在肩胛骨肩峰外侧 缘上,最向外突出的点。(3)桡骨点:桡骨小头上缘的最上端点。(4)桡骨茎突 点:桡骨茎突的最下端点。(5)指尖点:手臂下垂时,中指尖端最向下的点,也 称中指指尖点。(6)髂嵴点:髂嵴的最外突点。(7)大转子点:股骨大转子的最 高点。(8)胫骨点:胫骨之胫侧踝上缘最高位之点。(9)腓骨头点:腓骨头最向 外凸出的点。(10)内踝点:胫骨内踝最下端的点。(11)胸中点:左右第四胸肋 关节上缘的连线与正中矢状面的交点。测量以上各点高度时应采取直立姿势。根 据上述测量,还可间接测得右侧上下肢各部的长度。 图实习 1-1 人体测量点
子 静骨店 图实习1-1人体测量点 二、人体形态测量方法与仪器 (一)身高(stature,height) 指立位时颅顶点到地面的垂直高度,是生长发育最有代表性的指标之一。 1.测量器材常用的有:(1)身高坐高计:一个长2m的立柱垂直固定于方 木底台上,沿立柱左侧有cm和mm刻度:立柱上装有可移动的滑测板:板与底台 平行,与立柱垂直:40℃m高处装有可翻开测坐高用的活动坐板。(2)人体测高计: 由带mm刻度的主尺、底座、顶端固定尺座、套在主尺上的活动尺座及直尺组成。 (3)马尔丁测高计:结构与人体测高计同,但无底座,特点是携带方便。(4)卧 式身长计:用于测量3岁前婴幼儿的。须注意,卧位身长通常比同个体所测的立 位身高值大2~3mm。 使用前应用水平仪检查身高计是否放置平稳:用直角尺检查滑测板与立柱(或 活动尺)是否垂直:用标准钢卷尺校正刻度尺,误差不得超过±0.2%。 2.测量方法受试者脱去鞋帽,仅穿内衣裤,立正姿势站在底板上,两手自 然下垂,足跟靠拢,足尖分开约45度:足跟、臀部和肩胛部三点紧靠立柱,躯干
2 图实习 1-1 人体测量点 二、人体形态测量方法与仪器 (一)身高(stature,height) 指立位时颅顶点到地面的垂直高度,是生长发育最有代表性的指标之一。 1.测量器材 常用的有:(1)身高坐高计:一个长 2m 的立柱垂直固定于方 木底台上,沿立柱左侧有 cm 和 mm 刻度;立柱上装有可移动的滑测板;板与底台 平行,与立柱垂直;40cm 高处装有可翻开测坐高用的活动坐板。(2)人体测高计: 由带 mm 刻度的主尺、底座、顶端固定尺座、套在主尺上的活动尺座及直尺组成。 (3)马尔丁测高计:结构与人体测高计同,但无底座,特点是携带方便。(4)卧 式身长计:用于测量 3 岁前婴幼儿的。须注意, 卧位身长通常比同个体所测的立 位身高值大 2~3mm。 使用前应用水平仪检查身高计是否放置平稳;用直角尺检查滑测板与立柱(或 活动尺)是否垂直;用标准钢卷尺校正刻度尺,误差不得超过±0.2%。 2.测量方法 受试者脱去鞋帽,仅穿内衣裤,立正姿势站在底板上,两手自 然下垂,足跟靠拢,足尖分开约 45 度;足跟、臀部和肩胛部三点紧靠立柱,躯干
自然挺直,头部保持眼耳水平位,两眼平视前方。测试者立于右侧,轻轻移动滑 测板向下,直到与头顶点接触。读数记录结果。测量误差不得超过±0.5Cm。 (二)坐高(sitting height) 坐位时头顶点至椅面的垂直距离。可反映躯干生长状况,与身高结合可说明 下肢与躯干的比例关系。 1.测量器材身高坐高计。 2.测量方法受测者脱帽,坐板上,骶骨部、两肩胛间紧靠立柱,躯干自然 挺直,头部与测身高时姿势同,两腿并拢,大、小腿呈直角:测量者移动滑测板 轻压头顶点后读数,测量误差不得超过士0.5cm。 (三)体重(body weight) 是人体总的质量,综合反映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及内脏质量,在一定程度 上反映营养状况。 1.测量器械杠杆式体重秤(不能用弹簧秤)。水平放置,使用前调节零点; 用标准砝码校准体重计的准确度(50kg)和灵敏度(体重±0.1kg)。杠杆式婴儿 秤要求每20g刻度间距在2mm以上。 2.测量方法受试者排空大小便,穿短内裤(女孩可带胸罩或穿小背心),赤 足轻轻踏上秤台,直立于正中或坐于座板上,手不乱动或接触其他物体。调整砝 码至杠杆平衡,记下读数至最小刻度,测量误差不超过±0.1kg。 (四)胸围(chest circumference) 表示胸腔容积、胸背肌发育和呼吸器官的发育程度。 1.测量器械带mm刻度胸围尺,用前先用钢尺校正,误差不得超过±0.2%。 2.测量方法受试者裸上体安静站立,两臂下垂,均匀平静呼吸。测量者面 对被测者,将带尺上缘经背侧两肩胛骨下角下缘绕至胸前两乳头的中心点上缘测 量。对乳房已开始发育的少女,以胸前锁骨中线第四肋处为测量点。在被试者呼 气未而吸气尚未开始前读数记录,为平静状态下胸围。再令受试者作最大深吸气, 终末测其吸气胸围,稍停再令其作最大深呼气,终末测其呼气胸围。二者之差为 3
3 自然挺直,头部保持眼耳水平位,两眼平视前方。测试者立于右侧,轻轻移动滑 测板向下,直到与头顶点接触。读数记录结果。测量误差不得超过±0.5cm。 (二)坐高(sitting height) 坐位时头顶点至椅面的垂直距离。可反映躯干生长状况,与身高结合可说明 下肢与躯干的比例关系。 1.测量器材 身高坐高计。 2.测量方法 受测者脱帽,坐板上,骶骨部、两肩胛间紧靠立柱,躯干自然 挺直,头部与测身高时姿势同,两腿并拢,大、小腿呈直角;测量者移动滑测板 轻压头顶点后读数,测量误差不得超过±0.5cm。 (三)体重(body weight) 是人体总的质量,综合反映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及内脏质量,在一定程度 上反映营养状况。 1.测量器械 杠杆式体重秤(不能用弹簧秤)。水平放置,使用前调节零点; 用标准砝码校准体重计的准确度(50kg)和灵敏度(体重±0.lkg)。杠杆式婴儿 秤要求每 20g 刻度间距在 2mm 以上。 2.测量方法 受试者排空大小便,穿短内裤(女孩可带胸罩或穿小背心),赤 足轻轻踏上秤台,直立于正中或坐于座板上,手不乱动或接触其他物体。调整砝 码至杠杆平衡,记下读数至最小刻度,测量误差不超过±0.1kg。 (四)胸围(chest circumference) 表示胸腔容积、胸背肌发育和呼吸器官的发育程度。 1.测量器械 带 mm 刻度胸围尺,用前先用钢尺校正,误差不得超过±0.2%。 2.测量方法 受试者裸上体安静站立,两臂下垂,均匀平静呼吸。测量者面 对被测者,将带尺上缘经背侧两肩胛骨下角下缘绕至胸前两乳头的中心点上缘测 量。对乳房已开始发育的少女,以胸前锁骨中线第四肋处为测量点。在被试者呼 气未而吸气尚未开始前读数记录,为平静状态下胸围。再令受试者作最大深吸气, 终末测其吸气胸围,稍停再令其作最大深呼气,终末测其呼气胸围。二者之差为
呼吸差。胸围测试误差不得超过士1cm。 (五)肩宽(shoulder breadth)和骨盆宽(crista breadth) 1.测量器材测径规,仪器误差不得超过±0.5cm。 2.测量方法肩宽为左右肩峰点间的直线距离。受试者取直立位,姿势同测 胸围。测量者在受试者正后方,用两食指沿肩胛岗向外摸到肩峰外侧缘中点,用 测径规测量读数。骨盆宽为左右髂嵴点间的直线距离。使用仪器、受试者和测量 者位置与肩宽测量同。用食指摸到受测者两髂嵴外缘最宽处,用测径规测量读数。 两指标的测试误差都不得超过土0.5cm。 (六)皮褶厚度(skinfold thickness) 为人体成分中脂肪定量的客观指标之一。常用以推算全身体脂含量,判断营 养状况,评价体成分。 1.测量器械皮褶厚度计。使用前调整零点,校正压力,将仪器臂钳的两个 接触点间的压力调正至10g/mm2范围内。 2.测量方法:测量者右手持皮褶厚度计,张开两臂,用左手拇、食指将测试 皮肤和皮下组织捏紧提起(拇食指间约保持3cm距离),将皮褶计在距离手指捏起 部位附近处钳入约1cm,放开活动把柄,读指针数值并记录。测试误差不得超过 ±5%。常用的测试部位有:(1)肱三头肌部:位于肩峰点与桡骨点连线中点、肱 三头肌的肌腹上.。(2)肩胛下角部:位于肩胛下角下端约1cm处,皮褶方向与脊 柱成40°角。(3)腹部:锁骨中线与脐水平线交叉处水平位。(4)大腿部:腹股 沟中点与髌骨顶连线中点和下肢长轴平行的皮褶。 (七)围度 1.上臂围(biceps circumference),有两项指标:(I)上臂紧张围:被测者 用力屈曲肘关节、在肱二头肌最隆起处测量读数:(2)上臂放松围:放松上臂, 自然下垂,在原处测量读数。 2.大腿围(thigh circumference):受试者自然站立,两腿稍分开,测试者站 其左侧,卷尺由左腿臀肌皱纹下,经腿间水平绕至大腿前面测量其围度。 4
4 呼吸差。胸围测试误差不得超过±1cm。 (五)肩宽(shoulder breadth)和骨盆宽(crista breadth) 1.测量器材 测径规,仪器误差不得超过±0.5cm。 2.测量方法 肩宽为左右肩峰点间的直线距离。受试者取直立位,姿势同测 胸围。测量者在受试者正后方,用两食指沿肩胛岗向外摸到肩峰外侧缘中点,用 测径规测量读数。骨盆宽为左右髂嵴点间的直线距离。使用仪器、受试者和测量 者位置与肩宽测量同。用食指摸到受测者两髂嵴外缘最宽处,用测径规测量读数。 两指标的测试误差都不得超过±0.5cm。 (六)皮褶厚度(skinfold thickness) 为人体成分中脂肪定量的客观指标之一。常用以推算全身体脂含量,判断营 养状况,评价体成分。 1.测量器械 皮褶厚度计。使用前调整零点,校正压力,将仪器臂钳的两个 接触点间的压力调正至 10g/mm2 范围内。 2.测量方法:测量者右手持皮褶厚度计,张开两臂,用左手拇、食指将测试 皮肤和皮下组织捏紧提起(拇食指间约保持 3cm 距离),将皮褶计在距离手指捏起 部位附近处钳入约 1cm,放开活动把柄,读指针数值并记录。测试误差不得超过 ±5%。常用的测试部位有:(1)肱三头肌部:位于肩峰点与桡骨点连线中点、肱 三头肌的肌腹上。(2)肩胛下角部:位于肩胛下角下端约 1cm 处,皮褶方向与脊 柱成 40o 角。(3)腹部:锁骨中线与脐水平线交叉处水平位。(4)大腿部:腹股 沟中点与髌骨顶连线中点和下肢长轴平行的皮褶。 (七)围度 1.上臂围(biceps circumference),有两项指标:(l)上臂紧张围:被测者 用力屈曲肘关节、在肱二头肌最隆起处测量读数;(2)上臂放松围:放松上臂, 自然下垂,在原处测量读数。 2.大腿围(thigh circumf erence):受试者自然站立,两腿稍分开,测试者站 其左侧,卷尺由左腿臀肌皱纹下,经腿间水平绕至大腿前面测量其围度
3.小腿围(calf circumference):受试者直立位,使身体重量平均落于两下 肢上,将卷尺绕腓肠肌最隆起处测量。 4.腰围 5.臀围 (八)手长(hand length)和足长(foot length) 1.手长:桡、尺骨茎突点的掌侧面连线中点到中指指尖的直线距离。测量时 令受试者左手前伸,五指并拢,掌心向上,测量者面对受试者,用钢板尺测桡骨 远端腕横纹至中指尖的距离。 2,足长:足跟后缘至足趾尖点距离。受试者直立位,左腿稍抬起,屈膝将脚 踩于测量尺底板上。测量尺与足纵轴平行,尺的固定挡板紧贴脚跟后缘,移动滑 板至最长趾端,读数记录。 三、儿童少年功能发育的测量 (一)肺活量(vital capacity) 一次尽力深吸气后能呼出的最大气量,反映肺的容量及呼吸肌的力量。 1.测量器械常用回转式肺活量计。用前检查有无漏气、漏水,然后盛满与 室温相近的清洁水至标志线。进行校正,用带有准确刻度的量瓶(最小刻度<20m1) 连接于吹嘴橡皮管上(不得漏气),按1000、2000…5000m1顺序导入空气,记 录肺活量计上读数,反复3次求平均值,再计算差值,误差应在±50m1内。 2.测量方法在己充满水的肺活量计内插入水内温度计,测温度后移动肺活量 计读数指针基部至相应的摄氏度处为零点:消毒吹口。受试者直立位,先做一两 次扩胸动作,然后尽力深吸气,吸满后憋住气,再向肺活量计口嘴内以中等速度 尽力深呼气,直到不能再呼气为止读数。每人测3次,选最大值记录。 3,注意事项为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应做到:(1)测试前向受试者扼要说明 测试方法及要领,对第一个受试者可先作示范。(2)注意受试者吸气、呼气是否 5
5 3.小腿围(calf circumference):受试者直立位,使身体重量平均落于两下 肢上,将卷尺绕腓肠肌最隆起处测量。 4.腰围 5.臀围 (八)手长(hand length)和足长(foot length) 1.手长:桡、尺骨茎突点的掌侧面连线中点到中指指尖的直线距离。测量时 令受试者左手前伸,五指并拢,掌心向上,测量者面对受试者,用钢板尺测桡骨 远端腕横纹至中指尖的距离。 2.足长:足跟后缘至足趾尖点距离。受试者直立位,左腿稍抬起,屈膝将脚 踩于测量尺底板上。测量尺与足纵轴平行,尺的固定挡板紧贴脚跟后缘,移动滑 板至最长趾端,读数记录。 三、儿童少年功能发育的测量 (一)肺活量(vital capacity) 一次尽力深吸气后能呼出的最大气量,反映肺的容量及呼吸肌的力量。 1.测量器械 常用回转式肺活量计。用前检查有无漏气、漏水,然后盛满与 室温相近的清洁水至标志线。进行校正,用带有准确刻度的量瓶(最小刻度< 20 ml) 连接于吹嘴橡皮管上(不得漏气),按 1000、2000……5000ml 顺序导入空气,记 录肺活量计上读数,反复 3 次求平均值,再计算差值,误差应在±50ml 内。 2.测量方法 在已充满水的肺活量计内插入水内温度计,测温度后移动肺活量 计读数指针基部至相应的摄氏度处为零点;消毒吹口。受试者直立位,先做一两 次扩胸动作,然后尽力深吸气,吸满后憋住气,再向肺活量计口嘴内以中等速度 尽力深呼气,直到不能再呼气为止读数。每人测 3 次,选最大值记录。 3.注意事项 为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应做到:(1)测试前向受试者扼要说明 测试方法及要领,对第一个受试者可先作示范。(2)注意受试者吸气、呼气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