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五健康筛查 健康筛查(health screening)是学校卫生的常规工作。通过一门或几门专科筛查,确定受检儿童 有无疾病、身体缺点和健康问题及其轻重程度,以便采取必要的防治对策和措施,保护儿童的身心 健康。 健康筛查涉及内科、外科、骨科、皮肤科、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科、实验室等多项内容,需 精心组织,定期实施。学校卫生医师、临床专科医师、校医和卫生保健教师应相互协调,明确分工, 有计划,分步骤进行。筛查出患儿后,应针其疾病或问题作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提出防治对策, 进行专科治疗。幼儿园和学校应为他们建立健康档案,实施追踪随访。并对那些患有可疑与复杂病 症的,应及时通知家长带往医院接受专科检查,以便及早治疗,早日康复。 健康筛查的检查方法和诊断标准应统一和标准化,以确保健康筛检的质量和统计分析的可信性。 选择检查方法时,应充分注意其操作的简便性、特异性、灵敏度和无损性,同时不能因检查而导致 交叉感染等现象发生。 本实习主要介绍儿少卫生学中常用的视力龋齿检查方法。 一、视力低下 (一).远视力检查 1.视力表:检查学生视力时,统一使用标准对数视力表。它具有视标增率均匀,记录及统计方 便优点。使用时,视力表表面平整无皱褶、洁白无污渍、无反光。可制成人工照明视力灯箱。灯箱 的卫生要求是:视力表两旁装上30W日光灯一支,箱内涂成白色,使视标表面亮度达到500x以上, 各行视标照度均匀一致。灯箱外涂成暗色,避免有眩光刺眼。 2.检查时间与地点利用自然光线检查时,宜选择天气晴朗,光线好的时间进行。将视力表悬 挂在没有直射阳光、光线充足且均匀的地方,并避免强光耀眼。若在室内,视力表应挂在无窗的白 色墙上,侧面距墙1处应有窗户。视力表和视力灯箱的悬挂高度,应使最末一行E字与多数被检 者的两眼在同一水平
1 实习五 健康筛查 (health screening) . 1 30W 500lx 2. 1m E
3.视力表距离在距视力表5m远的地面上划一道横线,在距表4m、3m、2.5m、2m、1.5m、 1m处也划出横线,注明距离,以便记录。 4.检查方法可取坐位或站位检查。坐姿时,将课椅放在5m标线正中线后,坐时两眼要标线 齐平,立位时,双足尖应与标线齐平,端正站立,头部不偏倚,两眼均睁开,不眯眼。受检者若戴 眼镜或隐形眼镜,应先去镜检查裸眼视力,然后戴镜检查戴镜视力,分别记录之。检查时先查右眼, 后查左眼。测试者应将指点棒点在每个视标的正下方0.5cm处。辩认时间为平均每视标3至5秒钟 左右(约等于1~2次呼吸时间)。力争在检查中将各视标缺口的4个方位都检查到。可先从5.0行 视标认起,若看不清再逐行上查:如辨认无误则逐行下查.规定如能认清1.0视标,则为视力正常, 如只能认清0.9以下,则为视力低下。通常要求4.0~4.5行视标中每行不能认错1个:4.6~5.0 各行视标中每行不能认错2个;5.1~5.3各行中每行不能认错3个。超过该规定就不再往下检查, 而以本行的上一行作为该受检查者视力。如仍看不清,再向前移动,直至看清为止。记录此时的距 离,查表实习5-1,获知该眼实际视力。“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检查细则”(2000年)规定:凡视 力小于5.0者即为视力低下;其中4.9为轻度视力不良;4.6~4.8为中度视力不良;4.5及4.5以下 为重度视力不良。 若受查者视力超过5.3,可采取让被检者后退至6.3m、7.9m检查,测得结果相应增加0.1、0.2, 为该眼的最佳视力。 表实习5~1 对数远视力表走近距离检查的实际视力 走近距离(m) 4.003.002.502.001.501.00 0.50 视力 3.903.803.703.603.503.303.00 目前有些医院眼科仍在使用小数视力表,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相同,可利用表实习5~2和对数 视力表进行转换。凡视力<1.0为视力低下;其中0.7~0.9为轻度;0.4~0.6为中度;0.3及以下为 重度。 表实习5~2两种视力记录对照表 五分记录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 小数记录0.10.120.150.20.250.30.40.50.60.81.01.21.52.0 5.注意事项检查前向受检查者说明检查目的和意义,要求他们检查中不偷看、不背表、不 围观提示、不眯眼、不揉眼,检查者随时注意监督。若被检者一时觉得视力模糊,可允许休息片刻 2
2 3. 5m 4m 3m 2.5m 2m 1.5m 1m 4. 5m 0.5cm 3 5 1 2 4 5.0 , ; . 1.0 0.9 4.0 4.5 1 4.6 5.0 2 5.1 5.3 3 , 5 1 (2000 ) 5.0 4.9 4.6 4.8 4.5 4.5 5.3 6.3m 7.9m 0.1 0.2 5~1 走近距离(m) 4.00 3.90 3.00 3.80 2.50 3.70 2.00 3.60 1.50 3.50 1.00 3.30 0.50 3.00 5~2 <1.0 0.7~ 0.9 0.4~0.6 0.3 5~2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0.1 0.12 0.15 0.2 0.25 0.3 0.4 0.5 0.6 0.8 1.0 1.2 1.5 2.0 5
再查。学生刚结束上课、考试等紧张的状态,或参加剧烈运动或劳动后,不要马上检查视力,应先 休息十五分钟。从室外进入后也应有15分钟左右适应时间。对初次接受检查的小儿,应预先教给他 们辨认视标的方法。 (二)近视力检查 远视力不良的学生需进一步检查近视力。采用对数近视力表。检查时要有充足的光线或人工照 明。受检眼与表的距离为30cm,先查右眼,后查左眼。检查者用竹签或细针指点5.0行视标,能认 清5.0行或以上者,为近视力正常,记录为“近视力=5.0或5.1或5.2”。若在30cm处仍不能辨认 5.0,可将视力表放远或移近直到被检者能看清表上5.0以上的视标为止,但须注明距离,如20cm 处能看清5.0则记录为“5.0、20cm”。 凡远视力<5.0,近视力≥5.0,称为“近视状态”。若远、近视力都<5.0可能是远视、散光或 其他眼病,近视状态不一定都是近视,有各种其他可能,但大多因睫状肌调节紧张所致。因此,近 视状态者应及时去医院眼科散瞳验光,以确定视力不良性质,决定是否需要戴眼睛。 (三)屈光检查 1.插片检查法使用镜片箱与试镜架。检查时,令被检者坐在距远视力表5m处。戴上试镜架,用 黑镜片遮挡一眼,先检右眼,后检左眼。从凹透镜片+0.5D开始和凸透镜片-0.5D开始分别检查。先 以凹透镜置于被检者眼前,并嘱其看远视力表;若能被主观接受,即比不戴镜片前看得清楚,可初 步定为近视。若加戴凹透镜片后视力反而下降,则可改用凸透镜片;改用后视力增进,可初步定为 远视。若加戴以上凹透镜片皆不能增进视力,则可能患其他眼病。 2.列镜检查法列镜由凹凸两种球镜分别按屈光度大小,顺序嵌在木板上制成。携带方便,适 用作简易的屈光检查,但不能以此作为配镜的依据。 检查时,让受检儿童坐在5远处,用遮眼板盖住一眼,先用±0.5D屈光度的球镜片试测,如 3
3 15 ( ) 30cm 5.0 5.0 =5.0 5.1 5.2 30cm 5.0 5.0 20cm 5.0 5.0 20cm 5.0 5.0 5.0 ( ) 1. 5m +0.5D -0.5D 2. 5m 0.5 D
用凹镜片后视力有所改善,则可继续调整凹镜的度数,视力继续提高,可大致确定为近视;同理, 若用凸镜片后视力有改善,并在高凸镜度数后视力继续提高,可大致确定为远视;两种镜片皆不能 增进视力者为“其他眼病”。 (四)假性近视的检查(云雾法) 远视力不良而近视力正常者,可能因假性近视引起。假性近视是因眼睫状肌过度紧张而造成的 一时性近视状态。通过缓解眼睫状肌紧张状态可显著改善视力。鉴别方法很多,其中云雾法操作简 单,适于群体调查。先查裸眼视力。然后戴上+2.0D~+3.0D的凸镜,以在5m远处能模糊地看到视 力表上4.0行为宜。戴镜望远或作户外活动30分钟,脱镜后立即复查视力,凡远视力增进2行以上 者为假性近视。 (五)近视发生原因和影响因素调查 视力不良学生大部分(约占视力不良总数85%-90%)属近视。预防近视是保护学生视力的工 作重点。近视的发生原因和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即有后天的视近工作条件等环境因素,又有遗传 和体质等因素。通过实际调查,找出各影响因素中的主要矛盾,可有针对性地达到预防目的。 1.调查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每日视近工作时间:包括课业负担、看课外读物及看电视的时间。 (2)学习环境条件:如教室及家庭的采光、照明情况等。 (③)读写习惯:如连续阅读书写时间,不良的阅读习惯如躺着看书、走路看书等。 (4)读写行为观察:调查者可随班听课,观察学生在阅读与书写时姿势,重点是眼书距离。可按 10cm以下、10~20cm、20~30cm及30cm以上等类,将全班学生按眼书距离分类统计百分比。 (5)生活作息状态:睡眠时间是否充足,课间是否积极休息,是否坚特认真做眼保健操,每天的 课外体育锻炼状况等。 (6)遗传因素: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弟姐妹中患近视眼的情况
4 ( ) ( ) +2.0D~+3.0D 5m 4.0 30 2 ( ) 85 90 1. (1) (2) (3) (4) 10cm 10 20cm 20 30cm 30cm (5) (6) /
(7)本人患过哪些急慢性疾病;疾病和视力不良、近视发生间的关系。 2.调查方法除对教室等学习环境、读书姿势等进行实际测试和观察外,应询问班主任、学生, 结合家访,了解影响视力的因素和近视眼的主要发生原因。若需大样本调查,以问卷方式最为适宜。 3视力低下及近视状况统计 (1)视力低下率:以学校、年级、班为单位进行整理、统计。 视力低下率(%)=【视力低下人(眼)数受检人(眼)数]×100% (2)视力低下程度:按前述分类方法,计算轻、中、重度等三种视力不良者(眼)在视力不良总人(眼) 数中的构成比。可细分性别、年龄组(或年级)统计。 分别计算出占视力低下人(眼)数的百分比。亦可按性别进行统计计算。 (2)近视、假性近视患病率:以插片或列镜检查结果为准。 近视患病率=[近视人数(眼)数/受检人(眼)数]×100% 假性近视患病率=[假性近视人数(眼)数受检人(眼)数]×100% 二、龋齿检查 (一)检查方法 多采用按牙齿的顺序逐个检查全牙列的方式。检查者要特别注意牙面的色、形、质的改变,用 探针对点、隙、裂、沟等好发部位进行仔细检查。检查结果依据世界卫生组织诊断标准规定用的符 号记录。诊断标准见表实习5~3。 5
5 (7) 2. 3. (1) [ ( ) / ( ) ] 100% (2) ( ) ( ) ( ) (2) =[ ( ) / ( ) ] 100% =[ ( ) / ( ) ] 100% ( )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