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一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一、教学思路 本专题作为导论部分,理论性较强,同时也与改革发展的实践紧 密相连,要做好对学生的释疑解惑,必须突出重难点,选用适当有效 的方法,重在以教师启发引导为主,提出问题,通过学生参与思考讨 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逐步加深认识和理解。 二、学情分析 高职大学生普遍学习基础不扎实,理论认知与理解运用能力 薄弱,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探索性水平都低于普通高校大学 生;不同的专业、文理科学生之间在学习态度、方法、能力方面 差别明显;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 反感理论灌输,这些都需要加强教师的“主导”与“引导”作用。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了解“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形成;理解“五位一体” 总布局的基本涵义;掌握“五位一体”总布局之间的关系及意义。 (二)能力目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 (三)情感目标:在深化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 义的基础上,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与决心。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专题十一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一、教学思路 本专题作为导论部分,理论性较强,同时也与改革发展的实践紧 密相连,要做好对学生的释疑解惑,必须突出重难点,选用适当有效 的方法,重在以教师启发引导为主,提出问题,通过学生参与思考讨 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逐步加深认识和理解。 二、学情分析 高职大学生普遍学习基础不扎实,理论认知与理解运用能力 薄弱,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探索性水平都低于普通高校大学 生;不同的专业、文理科学生之间在学习态度、方法、能力方面 差别明显;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 反感理论灌输,这些都需要加强教师的“主导”与“引导”作用。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了解“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形成;理解“五位一体” 总布局的基本涵义;掌握“五位一体”总布局之间的关系及意义。 (二)能力目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 (三)情感目标:在深化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 义的基础上,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与决心。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基本内涵: 2.“五位一体”总布局之间的关系和意义。 (二)教学难点: 整体把握“五位一体”总布局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引导启发法 六、教学课时: 本专题教学安排2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2年11月8日召开的党的十八大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业“五位一体”总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使得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体布局更加完善。那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究竟怎样布局才科 学合理?对此,我们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形成了“五位一体”总布局, 而是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和深化认识,从不够完善到逐步发展完善的 过程。 (二)讲授新课: 问题一:“五位一体”总布局是怎样形成的? 1.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两手抓”的初步布局
1.“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基本内涵; 2.“五位一体”总布局之间的关系和意义。 (二)教学难点: 整体把握“五位一体”总布局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引导启发法 六、教学课时: 本专题教学安排 2 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2 年11 月8 日召开的党的十八大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业“五位一体”总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使得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体布局更加完善。那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究竟怎样布局才科 学合理?对此,我们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形成了“五位一体”总布局, 而是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和深化认识,从不够完善到逐步发展完善的 过程。 (二)讲授新课: 问题一:“五位一体”总布局是怎样形成的? 1.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两手抓”的初步布局
1978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由此开启了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征程。 (1)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但另一方面, 新旧体制机制转换也引发许多新的问题和矛盾,如社会问题、贪污、 受贿等腐败问题明显增多,一些腐朽的思想观念露头等,由此社会上 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认识:一种是只要搞好经济就行,其他问题放一放 再说;另一种是必须先搞好政治和思想道德建设,经济建设可以慢一 慢。 (2)针对改革开放后出现的这些新情况、新问题,1982年党的 十二大确立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 的战略方针。可以说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初布局。 2.从“两手抓”到明确“三位一体”总布局 (1)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推进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的高 速发展,党和政府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不断加深(精神文明建 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文明建设为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文化环境和智力支撑。它是改革 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 要保证),开始从“两手抓”战略方针向以“三位一体”战略布局转 变
1978 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由此开启了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征程。 (1)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但另一方面, 新旧体制机制转换也引发许多新的问题和矛盾,如社会问题、贪污、 受贿等腐败问题明显增多,一些腐朽的思想观念露头等,由此社会上 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认识:一种是只要搞好经济就行,其他问题放一放 再说;另一种是必须先搞好政治和思想道德建设,经济建设可以慢一 慢。 (2)针对改革开放后出现的这些新情况、新问题,1982 年党的 十二大确立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 的战略方针。可以说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初布局。 2.从“两手抓”到明确“三位一体”总布局 (1)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推进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的高 速发展,党和政府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不断加深(精神文明建 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文明建设为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文化环境和智力支撑。它是改革 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 要保证),开始从“两手抓”战略方针向以“三位一体”战略布局转 变
(2)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将“两手抓”战略方针正式 扩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1987年党的十三 大正式提出了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的战略布局。 3.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的再布局 (1)进入新世纪以后,建设和谐社会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和迫切。 2002年十六大报告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目标,为“四位一体”总布局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2)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分别论述了我国在经济、政治、 文化和社会等领域取得的一系列新的历史性的成就,正式将现代化战 略布局由“三位一体”拓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 4.从“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的全新总布局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 经济的高速增长对环境和生态破坏的弊端也开始显现,加强环境和生 态保护就成为党和政府更加关注的问题,也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 需求。 (1)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提出,在“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战略布局中,大力推动生态文明 建设,主要内容包括节约资源和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方式是调 整产业结构和消费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2)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第一次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 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
(2)1986 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将“两手抓”战略方针正式 扩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1987 年党的十三 大正式提出了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的战略布局。 3.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的再布局 (1)进入新世纪以后,建设和谐社会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和迫切。 2002 年十六大报告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目标,为“四位一体”总布局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2)2006 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分别论述了我国在经济、政治、 文化和社会等领域取得的一系列新的历史性的成就,正式将现代化战 略布局由“三位一体”拓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 4.从“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的全新总布局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 经济的高速增长对环境和生态破坏的弊端也开始显现,加强环境和生 态保护就成为党和政府更加关注的问题,也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 需求。 (1)2007 年 10 月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提出,在“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战略布局中,大力推动生态文明 建设,主要内容包括节约资源和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方式是调 整产业结构和消费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2)2012 年 11 月,党的十八大第一次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 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
问题二:“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五位”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 明建设五个方面;“一体”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其基本内涵是: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要以提高质量 和效益为中心。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促进新型工 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 型经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 做主为根本,坚持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推进协商民主的广泛、 多层次制度化发展,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坚持一国两制,推进 祖国统一,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 系现代化。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培 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提高 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挥文化引导社会、 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要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 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创 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平 安中国建设,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问题二:“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五位”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 明建设五个方面;“一体”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其基本内涵是: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要以提高质量 和效益为中心。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促进新型工 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 型经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 做主为根本,坚持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推进协商民主的广泛、 多层次制度化发展,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坚持一国两制,推进 祖国统一,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 系现代化。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培 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提高 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挥文化引导社会、 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要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 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创 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平 安中国建设,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