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迈向“中国之治”新境界 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一、教学思路 本专题教学坚持问题导向,通过问题链式的教学方式,层层递进, 将理论教学一步步引向深入。本专题从提问“你认为什么是政治,举 例谈谈你生活中的政治事件”开始,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将抽象“政 治”一词具体化、形象化;由毛泽东和黄炎培的“窑洞对”引导学生 思考“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如何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问题,教师展开剖析,通过对比分析,进一步 讲解我国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讲明国体、政体及基本政治制度; 结合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认识到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坚持 “一国两制”,推动祖国统一的重要性和实现路径。 二、学情分析 大学生政治认同状况良好,较为积极向上,普遍具有高度的爱国 主义热情,关心国家政治大事件,对关系祖国统一、国家主权、民族 尊严的问题尤为关注。爱国主义精神在他们中间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 凝聚力,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与执政成绩也普遍较为认可,绝大 多数大学生认同现行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大学生的主流政治价 值和政治信仰水平较高,但也出现了部分大学生政治价值观多元化, 政治信仰趋于淡化等问题,即表现出对社会政治现实关注较少,对自 身的一些政治权利(如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不了解不关心,对一些政 ·1
·1 专题 迈向“中国之治”新境界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一、教学思路 本专题教学坚持问题导向,通过问题链式的教学方式,层层递进, 将理论教学一步步引向深入。本专题从提问“你认为什么是政治,举 例谈谈你生活中的政治事件”开始,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将抽象“政 治”一词具体化、形象化;由毛泽东和黄炎培的“窑洞对”引导学生 思考“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如何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问题,教师展开剖析,通过对比分析,进一步 讲解我国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讲明国体、政体及基本政治制度; 结合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认识到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坚持 “一国两制”,推动祖国统一的重要性和实现路径。 二、学情分析 大学生政治认同状况良好,较为积极向上,普遍具有高度的爱国 主义热情,关心国家政治大事件,对关系祖国统一、国家主权、民族 尊严的问题尤为关注。爱国主义精神在他们中间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 凝聚力,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与执政成绩也普遍较为认可,绝大 多数大学生认同现行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大学生的主流政治价 值和政治信仰水平较高,但也出现了部分大学生政治价值观多元化, 政治信仰趋于淡化等问题,即表现出对社会政治现实关注较少,对自 身的一些政治权利(如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不了解不关心,对一些政
治权利的行使(如言论自由)的理解出现偏差,一些大学生出现公民 意识不足、政治行为功利化的问题,需要时刻以正确的政治方向导引, 以正确的价值观念纠偏,不断加强政治理论教育。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掌握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 体系、了解爱国统一战线和“一国两制”的主要内容。 (二)能力目标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点、国情意识和问题意 识,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中认识到社会 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对国家政治制度有认同感,对祖国有归属 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承担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责任,维护团结 统一、民族团结,为我国实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做出贡献。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2.掌握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 3.了解爱国统一战线 4.了解“一国两制”的主要内容。 ·2
·2 治权利的行使(如言论自由)的理解出现偏差,一些大学生出现公民 意识不足、政治行为功利化的问题,需要时刻以正确的政治方向导引, 以正确的价值观念纠偏,不断加强政治理论教育。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掌握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 体系、了解爱国统一战线和“一国两制”的主要内容。 (二)能力目标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点、国情意识和问题意 识,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中认识到社会 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对国家政治制度有认同感 ,对祖国有归属 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承担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责任,维护团结 统一、民族团结,为我国实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做出贡献。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2.掌握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 3.了解爱国统一战线 4.了解“一国两制”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难点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点、国情意识和问题意 识,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教学课时 本专题教学安排2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你认为什么是政治? 举例谈谈你生活中的政治事件。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评、总结、引导学生将抽象的词汇“政治” 具体化、形象化。 2.毛泽东和黄炎培的“窑洞对”。 3.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看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二)讲授新课 问题一: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如何坚持走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 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是坚持党的本质属性、 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 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三者有机统 ·3
·3 (二)教学难点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点、国情意识和问题意 识,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教学课时 本专题教学安排 2 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你认为什么是政治? 举例谈谈你生活中的政治事件。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评、总结、引导学生将抽象的词汇“政治” 具体化、形象化。 2.毛泽东和黄炎培的“窑洞对”。 3.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看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二)讲授新课 问题一: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如何坚持走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 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是坚持党的本质属性、 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 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三者有机统
党的领导一一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人民当家作主一一是社会主我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依法治国一一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 2.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中外政治制度对比:特朗普获胜,金钱政治再打美式民主脸 多党制助推南斯拉夫瓦解 视频:这就是中国一一谈谈中国的人民民主 借鉴国外政治文明有益成果 不放弃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 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信 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3.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举例:十九届三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 革的决定》,深化改革的成果。 4.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提升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问题二:什么是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 1.我国的国体一一人民民主专政 什么是“人民”? 什么是民主?对谁实施民主? 什么是专政?对谁实施专政? ·4
·4 一: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我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 2.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中外政治制度对比:特朗普获胜,金钱政治再打美式民主脸 多党制助推南斯拉夫瓦解 视频:这就是中国——谈谈中国的人民民主 借鉴国外政治文明有益成果 不放弃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 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信 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3.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举例:十九届三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 革的决定》,深化改革的成果。 4.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提升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问题二:什么是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 1.我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 什么是“人民”? 什么是民主?对谁实施民主? 什么是专政?对谁实施专政?
例1:申纪兰:用半生时间见证中国民主法制建设进程 例2:“港独”分子黄之锋被捕 例3:香港回归20年的“变”与“不变” 2.我国的政体一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大代表是怎么产生的? 人大代表的职责是什么?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关系一一执政 党和参政党; 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一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 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一一遵守宪法和法律 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一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统一而不可分离的国家领导下,各少数民族 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 课堂活动: 分组讨论,在生活中找一找体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方,各 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5
·5 例 1:申纪兰:用半生时间 见证中国民主法制建设进程 例 2:“港独”分子黄之锋被捕 例 3:香港回归 20 年的“变”与“不变” 2.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大代表是怎么产生的? 人大代表的职责是什么?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关系——执政 党和参政党; 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 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统一而不可分离的国家领导下,各少数民族 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 课堂活动: 分组讨论,在生活中找一找体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方,各 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