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八中2009—2010学年高三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完全让语文不染一点意识形态色彩是不现实的,古今中外语文教育都有其“教化"功能。 新文化运动以前,新式教育体制并未推广,大多数地区还是传统的私塾或书院式教育,语文 并不是单独的一门课程,品德教育和语言文字教育混杂在起,教孩孑识文断字时,便按照 主流价值观熏陶孩子,比如忠孝仁爱礼仪廉耻等等。蒙学课本《三字经》《増增广贤文》莫不 是这样。在中国这样一个极重名教的国度,如此做很正常。至圣先师孔子当年就是这样做的 将德育和美育一起搞,弦歌之中,对学生施行文学教育、品德教育和职业培训。 可孔子不是庸俗地、急功近利地教导学生怎样做一个通晓礼法的士,孔子注重循循善诱, 用美妙的诗文来教化学生。《讼论语》中师生们对话多处引用《诗经》。“子贡问日:‘贫而无谄, 富尔无骄,何如?”子日: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子贡日:如切如磋,如琢如 磨,其斯之谓与?子日:“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这可算是融德 育于语文教学中的范例。我们想想,如果孔子把《诗经》开篇的《关雎》,拆得支离破碎 味同嚼蜡地阐释君子当发乎情止乎礼,学生怎么能有“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感受? 话题回到今天的语文教材乃至整个语文教学上来,我以为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教材的 内容,即选什么样的文章;二是怎样向学生讲解这些文章。课文固然应当是美文,美文被讲
1 合肥八中 2009—2010 学年高三第一次月考 语 文 试 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 II 卷(表达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 I 卷(阅读题共 66 分)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完全让语文不染一点意识形态色彩是不现实的,古今中外语文教育都有其“教化”功能。 新文化运动以前,新式教育体制并未推广,大多数地区还是传统的私塾或书院式教育,语文 并不是单独的一门课程,品德教育和语言文字教育混杂在一起,教孩子识文断字时,便按照 主流价值观熏陶孩子,比如忠孝仁爱礼仪廉耻等等。蒙学课本《三字经》《增广贤文》莫不 是这样。在中国这样一个极重名教的国度,如此做很正常。至圣先师孔子当年就是这样做的, 将德育和美育一起搞,弦歌之中,对学生施行文学教育、品德教育和职业培训。 可孔子不是庸俗地、急功近利地教导学生怎样做一个通晓礼法的士,孔子注重循循善诱, 用美妙的诗文来教化学生。《论语》中师生们对话多处引用《诗经》。“子贡问日:‘贫而无谄, 富尔无骄,何如?’子日:‘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子贡日:‘如切如磋,如琢如 磨,其斯之谓与?’子日:‘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这可算是融德 育于语文教学中的范例。我们想想,如果孔子把《诗经》开篇的《关雎》,拆得支离破碎, 味同嚼蜡地阐释君子当发乎情止乎礼,学生怎么能有“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感受? 话题回到今天的语文教材乃至整个语文教学上来,我以为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教材的 内容,即选什么样的文章;二是怎样向学生讲解这些文章。课文固然应当是美文,美文被讲
授时更需要传递美感。 文章之美自然见仁见智,文章所蕴涵之“微言大义”亦如此,但我想在一个时代应当有 普世标准。从文章之美来说,起码应有音韵和辞章之美,那种充斥暴力与仇恨的粗鄙文章传 达不出这样的美。从其“教化”功能来说,体现的应当是普世价值而不是逆历史潮流的价值 观。孔子那个时代以及后来的几干年皇权时代,中国是宗法社会,让孩子们读《弟子规》《颜 氏家训》《三字经》,潜移默化地接受父慈子孝君明臣忠夫唱妻随等价值观,是有利于整个社 会的稳定的。可是到了清末,传统的秩序不能再维持下去,还用这种东西教化小孩,岂不是 刻舟求剑?“打倒孔家店”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将对孩子传统的教化模式推翻、更新,用鲁迅 的话来说就是“救救孩子”。现代的语文教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蔡元培等人推崇 美育”便是这样的努力。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民族语文的美,有种自豪感,才能在品德上 对其陶冶。现代的语文教材传达的价值观显然不应是古代的那种纲常伦理,当是平等、自由、 自信、诚实、包容、仁爱这类现代文明社会的价值观。 1.下列关于“普世标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普世标准,是指在某一个时代,大多数人都应该共同遵守的准则 B.语文教学的普世标准之一,是指所选文章起码应该有音韵和辞章之美 C.选择能够体现普世价值的作品进入教材,这是普世标准的一个方面 D.今天的普世标准是指在教育时,培养学生敢于反潮流的精神,创新精神。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新文化运动以后,我国建立了新式教育体制。在这之前,采用的是传统的私塾或书 院式教育,语文并不是单独的一门课程。 B.在漫长的封建时代,在儿童的启蒙教育中,按照当时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熏陶孩子, 培养他们忠孝仁爱礼仪廉耻等思想品质 C.至圣先师孔子在教育过程中,寓德育于美育中,将文学教育、品德教育和职业培训 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得到多方面的熏陶。 D.孔子认为贫穷而不谄媚,富贵而不骄横是一种美德,但贫穷而快乐,富贵而遵守礼 法则是更为高尚的情操。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在教学《诗经》开篇的《关雎》时,是从整体上启发学生领悟其思想内容和艺 2
2 授时更需要传递美感。 文章之美自然见仁见智,文章所蕴涵之“微言大义”亦如此,但我想在一个时代应当有 普世标准。从文章之美来说,起码应有音韵和辞章之美,那种充斥暴力与仇恨的粗鄙文章传 达不出这样的美。从其“教化”功能来说,体现的应当是普世价值而不是逆历史潮流的价值 观。孔子那个时代以及后来的几千年皇权时代,中国是宗法社会,让孩子们读《弟子规》《颜 氏家训》《三字经》,潜移默化地接受父慈子孝君明臣忠夫唱妻随等价值观,是有利于整个社 会的稳定的。可是到了清末,传统的秩序不能再维持下去,还用这种东西教化小孩,岂不是 刻舟求剑?“打倒孔家店”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将对孩子传统的教化模式推翻、更新,用鲁迅 的话来说就是“救救孩子”。现代的语文教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蔡元培等人推崇 “美育”便是这样的努力。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民族语文的美,有种自豪感,才能在品德上 对其陶冶。现代的语文教材传达的价值观显然不应是古代的那种纲常伦理,当是平等、自由、 自信、诚实、包容、仁爱这类现代文明社会的价值观。 1.下列关于“普世标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普世标准,是指在某一个时代,大多数人都应该共同遵守的准则。 B.语文教学的普世标准之一,是指所选文章起码应该有音韵和辞章之美。 C.选择能够体现普世价值的作品进入教材,这是普世标准的一个方面。 D.今天的普世标准是指在教育时,培养学生敢于反潮流的精神,创新精神。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新文化运动以后,我国建立了新式教育体制。在这之前,采用的是传统的私塾或书 院式教育,语文并不是单独的一门课程。 B.在漫长的封建时代,在儿童的启蒙教育中,按照当时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熏陶孩子, 培养他们忠孝仁爱礼仪廉耻等思想品质。 C.至圣先师孔子在教育过程中,寓德育于美育中,将文学教育、品德教育和职业培训 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得到多方面的熏陶。 D.孔子认为贫穷而不谄媚,富贵而不骄横是一种美德,但贫穷而快乐,富贵而遵守礼 法则是更为高尚的情操。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孔子在教学《诗经》开篇的《关雎》时,是从整体上启发学生领悟其思想内容和艺
术特点的,让学生在艺术享受中受到思想教育 B.今天的语文教材选文时,有的文章缺乏艺术美,即使选到具有艺术美的文章,但有 的教师在教学时,未采用整体感悟的办法,导致学生审美教育的缺失 C.在皇权时代,为了适应中国宗法社会的特点,教育者采用文以载道的办法,通过教 师的大力宣扬,让学生接受当时的普世价值观 D.现代的语文教材和语文教学传达的平等、自由、自信、诚实、包容、仁爱这类现代 文明社会的价值观和古代的纲常伦理明显不同。 、古代诗文阅读(32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魏惠王死,葬有日矣。天大雨雪,至于牛目,坏城郭,且为栈道而葬。群臣多谏太子者, 日:“雪甚如此而丧行,民必甚病之。官费又恐不给,请弛期更日。”太子曰:“为人子,而 以民劳与官费用之故,而不行先王之丧,不义也。子勿复言 群臣皆不敢言而以告犀首。犀首曰:“吾未有以言之也是其唯惠公乎请告惠公 公日:“诺。”驾而见太子曰:“葬有日矣?太子曰:“然。”惠公曰:“昔王季历葬于楚山之 尾,栾③水啮其墓,见棺之前和②。文王日:嘻!先君必欲一见群臣百姓也夫,故使栾水见之。 于是出而为之张帐以朝,百姓皆见之,三日而后更葬。此文王之义也。今葬有日,而雪甚, 及牛目,难以行,太子为及日之故得毋嫌于欲亟葬乎2愿太子更日先王必欲少留而扶社稷 安黔首也,故使雪甚。因弛期而更为日,此文王之义也。若此而弗为,意者羞法文王乎?”太 子曰:“甚善。敬弛期,更择日。 惠子非徒行其说也,又令魏太子未葬其先王,而又因说文王之义。说文王之义以示天下, 岂小功也哉? (选自《战国策·魏策二》 注:①季历:周文王之父。②栾:漏流。③和:棺材两头的木板。 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民必甚病之 病:损害
3 术特点的,让学生在艺术享受中受到思想教育。 B.今天的语文教材选文时,有的文章缺乏艺术美,即使选到具有艺术美的文章,但有 的教师在教学时,未采用整体感悟的办法,导致学生审美教育的缺失。 C.在皇权时代,为了适应中国宗法社会的特点,教育者采用文以载道的办法,通过教 师的大力宣扬,让学生接受当时的普世价值观。 D.现代的语文教材和语文教学传达的平等、自由、自信、诚实、包容、仁爱这类现代 文明社会的价值观和古代的纲常伦理明显不同。 二、古代诗文阅读(32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7 题。 魏惠王死,葬有日矣。天大雨雪,至于牛目,坏城郭,且为栈道而葬。群臣多谏太子者, 日:“雪甚如此而丧行,民必甚病之。官费又恐不给,请弛期更日。”太子曰:“为人子,而 以民劳与官费用之故,而不行先王之丧,不义也。子勿复言。” 群臣皆不敢言,而以告犀首。犀首曰:“吾未有以言之也,是其唯惠公乎!请告惠公。” 惠 公日:“诺。”驾而见太子曰:“葬有日矣?”太子曰:“然。”惠公曰:“昔王季历①葬于楚山之 尾,栾③水啮其墓,见棺之前和②。文王曰:‘嘻!先君必欲一见群臣百姓也夫,故使栾水见之。’ 于是出而为之张帐以朝,百姓皆见之,三日而后更葬。此文王之义也。今葬有日,而雪甚, 及牛目,难以行,太子为及日之故,得毋嫌于欲亟葬乎?愿太子更日。先王必欲少留而扶社稷、 安黔首也,故使雪甚。因弛期而更为日,此文王之义也。若此而弗为,意者羞法文王乎?”太 子曰:“甚善。敬弛期,更择日。” 惠子非徒行其说也,又令魏太子未葬其先王,而又因说文王之义。说文王之义以示天下, 岂小功也哉? (选自《战国策·魏策二》) 注:①季历:周文王之父。②栾:漏流。③和:棺材两头的木板。 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民必甚病.之 病:损害
B.栾水啮其墓 啮:侵蚀。 C.于是出而为之张帐以朝 张:设置 D.意者羞法文王乎 法:效法。 5.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且为栈道而葬 是其唯惠公乎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B: 其皆出于此乎 而又因说文王之义 D「此文王之义也 我欲因之梦吴越 太后盛气而揖之 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惠王死了,下葬日期已经确定,但天下起了大雪,城中道路无法通行,太子决定 修栈道去送葬,大臣们纷纷劝谏 B.太子认为不按期举行先王的丧礼是不合道义的,坚决不肯改期,群臣没有办法,最 后只好请出了德高望重的惠子 C.文王认为,当年先王的坟墓被水冲开,是先王想要再见一见群臣百姓,如今天降大 雪,是惠王想要多停留几天,扶社稷、安黔首。 D.惠子凭借自己的智慧巧妙进谏,使魏太子没有匆忙地安葬先王,同时又向天下人宣 扬了周文王的大义,实在是不小的功德。 7.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先王必欲少留而扶社稷、安黔首也,故使雪甚。(3分) (2)因弛期而更为日,此文王之义也。(3分) (3)说文王之义以示天下,岂小功也哉?(4分) (二)古代诗歌鉴赏(8分,每小题4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8~9题 南浦 王安石 南浦东风二月时,物华撩我有新诗。 含风鸭绿粦粼起,弄日鹅黄袅袅垂
4 B.栾水啮.其墓 啮:侵蚀。 C.于是出而为之张.帐以朝 张:设置。 D.意者羞法.文王乎 法:效法。 5.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 分) ( ) 且.为栈道而葬 是其.唯惠公乎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其.皆出于此乎 而又因.说文王之义 此文王之.义也 我欲因.之梦吴越 太后盛气而揖之. 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魏惠王死了,下葬日期已经确定,但天下起了大雪,城中道路无法通行,太子决定 修栈道去送葬,大臣们纷纷劝谏。 B.太子认为不按期举行先王的丧礼是不合道义的,坚决不肯改期,群臣没有办法,最 后只好请出了德高望重的惠子。 C.文王认为,当年先王的坟墓被水冲开,是先王想要再见一见群臣百姓,如今天降大 雪,是惠王想要多停留几天,扶社稷、安黔首。 D.惠子凭借自己的智慧巧妙进谏,使魏太子没有匆忙地安葬先王,同时又向天下人宣 扬了周文王的大义,实在是不小的功德。 7.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先王必欲少留而扶社稷、安黔首也,故使雪甚。(3 分) (2)因弛期而更为日,此文王之义也。(3 分) (3)说文王之义以示天下,岂小功也哉?(4 分) (二)古代诗歌鉴赏(8 分,每小题 4 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 8~9 题。 南浦 王安石 南浦东风二月时,物华撩我有新诗。 含风鸭绿粼粼起,弄日鹅黄袅袅垂。 A. C. B. D.
注:南浦,在江西南昌西南,即“画栋朝飞南浦云”(《滕王阁序》)中的南浦。 8.“鸭绿”“鹅黄”分别指什么?请作具体说明。 9.第二句“物华撩我有新诗”中的“撩”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云无心以出岫,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 泉涓涓而始流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潦水尽而寒潭清, (王勃《滕王阁序》) (4)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5)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陈密《陈情表》)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1~14题。 俏语谑娇音 ①且说宝玉正和宝钗顽笑,忽见人说:“史大姑娘来了。”宝玉听了,抬身就走。宝钗笑 道:“等着,咱们两个一齐走,瞧瞧他去。”说着,下了炕,同宝玉来至贾母这边。只见史湘 云大笑大说的,见他两个,忙站起来问好。正值林黛玉在旁,因问宝玉打那里的?宝玉便说: 在宝姐姐那里来。”黛玉冷笑道:“我说呢,亏了绊住,不然早就飞了来了。”宝玉道:“只 许同你顽,替你解闷儿。不过偶然去他那里,就说这些闲话。”林黛玉道:“好没意思的话! 去不去管我什么事,我又没叫你替我解闷儿。可许你从此不理我呢!”说着,便赌气回房去了。 ②宝玉忙跟了来,问道:“好好的又生气了?就是我说错了,你到底也还坐坐儿,和别人 说笑一会子啊。”林黛玉道:“你管我呢!”宝玉笑道:“我自然不敢管你,只是你自己糟蹋坏 了身子呢。”林黛玉道:“我作践坏了身子,我死我的,与你何干!”宝玉道:“何苦来,大正 月里,死了活了的。”林黛玉道:“偏说死我这会子就死你怕死,你长命百岁的,如何?”宝
5 注:南浦,在江西南昌西南,即“画栋朝飞南浦云”(《滕王阁序》)中的南浦。 8.“鸭绿”“鹅黄”分别指什么?请作具体说明。 9.第二句“物华撩我有新诗”中的“撩”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5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云无心以出岫,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 ,泉涓涓而始流。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潦水尽而寒潭清, 。 (王勃《滕王阁序》) (4) ,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5)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 。 (陈密《陈情表》)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 11~14 题。 俏语谑娇音 ①且说宝玉正和宝钗顽笑,忽见人说:“史大姑娘来了。”宝玉听了,抬身就走。宝钗笑 道:“等着,咱们两个一齐走,瞧瞧他去。”说着,下了炕,同宝玉来至贾母这边。只见史湘 云大笑大说的,见他两个,忙站起来问好。正值林黛玉在旁,因问宝玉打那里的?宝玉便说: “在宝姐姐那里来。”黛玉冷笑道:“我说呢,亏了绊住,不然早就飞了来了。”宝玉道:“只 许同你顽,替你解闷儿。不过偶然去他那里,就说这些闲话。”林黛玉道:“好没意思的话! 去不去管我什么事,我又没叫你替我解闷儿。可许你从此不理我呢!”说着,便赌气回房去了。 ②宝玉忙跟了来,问道:“好好的又生气了?就是我说错了,你到底也还坐坐儿,和别人 说笑一会子啊。”林黛玉道:“你管我呢!”宝玉笑道:“我自然不敢管你,只是你自己糟蹋坏 了身子呢。”林黛玉道:“我作践坏了身子,我死我的,与你何干!”宝玉道:“何苦来,大正 月里,死了活了的。”林黛玉道:“偏说死!我这会子就死!你怕死,你长命百岁的,如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