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2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基于生态环境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推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的维护和生态问题的治理 形成全社会协同效应,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逐步实现生态治理体系 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使得生态治理被提升到更高的战略高度。生态治理不仅是政府 和社会的责任,更需要人民群众的内在认同与积极参与。 广大人民群众是社会建设的主体和实践者,其环保认知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生态治理能否顺利推进。不 可否认,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于周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尤其对于环境污染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但现 实中人们对于环保认知的深度、广度和准确度还有所不足。生态文明价值观整体呈积极良好态势,但多数 人更关注一些负面环保问题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于国家、社会和他人一般拥有较高的环保期望,但自我 行为约束意识较差,对于一些“环境不友好”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早已习以为常,这些都是当前提升人民 群众生态环保认知不可回避的问题 人民群众应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国家环保事业。但调查中发现,人们在一些行为习惯性方面,仍 然表现为生态行为能力较弱的状况,个体生态行为习惯的养成更多与自我需求相关,虽认知面广但参与程度 较低行为跟进的广度不够,主动参与环保行动和环境监督的意愿不强,环保自觉性还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 强化人民群众生态行为的主体自觉性,需要注意在生态治理的实践中积极完善环保的奖惩机制,通过各种 积极的政策鼓励并培育绿色生活方式,努力提高个体生态行为的主体自觉性。 生态环境治理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社会合力作用。构建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是发挥人们合力的必 要保证。这就需要积极畅通群众的参与渠道,不断健全举报、听证、舆论监督等制度,引导环保领域各类社 会组织健康、有序地发展,为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提供更多的组织依托,提高人们参与的组织化、规范化 水平。同时,还要在其组织性、行动力、社会影响力等方面进一步加强。需要采取相应的扶持政策,积极 支持各类民间环保组织的运营和发展,使它们凝聚更多的民众力量,对于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发挥更多作 用 总之,持续、有效地推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形成社会协同效应,是化解生态危机的 关键所在。只有每个个体从自身做起,提升生态认知水平,积极参与环保行动,才能促进生态治理各项重 要任务的完成,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摘编自郭倩倩《生态治理亟须引导全民参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就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来看,只有推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才能更好地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B.人们对周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环保期望越来越髙,这体现出令人满意的环保认知度。 C.只有在生态治理的实践中积极完善环保奖惩机制,才能强化全民生态行为的主体自觉性 D建立各类民间环保组织比其他形式能更有效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发挥出社会合力作用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从生态环境问题的特征谈起,提出了引导全民积极参与生态治理的观点。 文章对生态问题进行辩证论证,在看到人们环保认知增强的同时,也不忽视存在的问题。 C.文中用大量篇幅阐述生态理论,使论点建立在普遍性、规律性的认识上,更准确可靠。 D.围绕着生态治理问题,文章从三个角度逐层深入地论述全民参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要澄清对生态治理的错误观点,认识到治理不会一蹴而就,同时也不只是政府的责任 B提升环保认知,要关注正面环境议题,多做建设性工作,而不是去关注负面环保问题
福建省三明市 2018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总分:150 分 时间:150 分钟) 第 I 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23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基于生态环境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推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的维护和生态问题的治理, 形成全社会协同效应,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逐步实现生态治理体系 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使得生态治理被提升到更高的战略高度。生态治理不仅是政府 和社会的责任,更需要人民群众的内在认同与积极参与。 广大人民群众是社会建设的主体和实践者,其环保认知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生态治理能否顺利推进。不 可否认,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于周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尤其对于环境污染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但现 实中人们对于环保认知的深度、广度和准确度还有所不足。生态文明价值观整体呈积极良好态势,但多数 人更关注一些负面环保问题,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于国家、社会和他人一般拥有较高的环保期望,但自我 行为约束意识较差,对于一些“环境不友好”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早已习以为常,这些都是当前提升人民 群众生态环保认知不可回避的问题。 人民群众应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国家环保事业。但调查中发现,人们在一些行为习惯性方面,仍 然表现为生态行为能力较弱的状况,个体生态行为习惯的养成更多与自我需求相关,虽认知面广但参与程度 较低,行为跟进的广度不够,主动参与环保行动和环境监督的意愿不强,环保自觉性还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 强化人民群众生态行为的主体自觉性,需要注意在生态治理的实践中积极完善环保的奖惩机制,通过各种 积极的政策鼓励并培育绿色生活方式,努力提高个体生态行为的主体自觉性。 生态环境治理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社会合力作用。构建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是发挥人们合力的必 要保证。这就需要积极畅通群众的参与渠道,不断健全举报、听证、舆论监督等制度,引导环保领域各类社 会组织健康、有序地发展,为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提供更多的组织依托,提高人们参与的组织化、规范化 水平。同时,还要在其组织性、行动力、社会影响力等方面进一步加强。需要采取相应的扶持政策,积极 支持各类民间环保组织的运营和发展,使它们凝聚更多的民众力量,对于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发挥更多作 用。 总之,持续、有效地推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形成社会协同效应,是化解生态危机的 关键所在。只有每个个体从自身做起,提升生态认知水平,积极参与环保行动,才能促进生态治理各项重 要任务的完成,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摘编自郭倩倩《生态治理亟须引导全民参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就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来看,只有推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才能更好地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B.人们对周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环保期望越来越髙,这体现出令人满意的环保认知度。 C.只有在生态治理的实践中积极完善环保奖惩机制,才能强化全民生态行为的主体自觉性。 D.建立各类民间环保组织比其他形式能更有效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发挥出社会合力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第一段从生态环境问题的特征谈起,提出了引导全民积极参与生态治理的观点。 B.文章对生态问题进行辩证论证,在看到人们环保认知增强的同时,也不忽视存在的问题。 C.文中用大量篇幅阐述生态理论,使论点建立在普遍性、规律性的认识上,更准确可靠。 D.围绕着生态治理问题,文章从三个角度逐层深入地论述全民参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要澄清对生态治理的错误观点,认识到治理不会一蹴而就,同时也不只是政府的责任。 B.提升环保认知,要关注正面环境议题,多做建设性工作,而不是去关注负面环保问题
C生态治理上,个人是责任主体,不仅仅要有认知,还要积极主动参与环保行动和监督 D引导全民参与生态环境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教育、政策、治理能力等诸多方面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我爱你,听见了吗 我特别害怕一种病:阿尔茨海默症。通俗上来讲,这种病叫做:老年痴呆。你不知道这种病什么时候开始, 就像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我们院里有一个五婶儿,就得了这病。有一回,五婶儿吵着要吃炸糯米球,附近的店早关门了,但五叔知 道李村公园那里有一家店开到很晚。那时候,天有点黑了,赶上下雨,路上出租车很少,五叔有哮喘病, 来回走了5公里,还好,买到了炸糯米球。买回来以后,五婶儿又说不想吃了。 五叔怕浪费了,就自己吃了 然后五婶儿又吵着要吃。五叔叹口气:“唉,这辈子算是着了你的道。”买回来以后,五婶儿又说,不想吃 五叔怕浪费,就又自己吃了 然后五婶儿又吵着要吃,五叔一点都不恼,和颜悦色,全当遛腿锻炼 有天一大早,五婶儿起来,要吃炸糯米球,说话有些含含糊糊了,五叔没在意,就去买,下了楼突然想起 一些事儿,又折回家,看着五婶儿弄个老花镜在一个本子上写着什么。五叔开玩笑 地说了一句:“你再不吃,就不给你买了 五婶儿“哇”地一下子就哭了 五叔吓了一跳,忙去哄:“买,买,买,我现在就去买。” 五婶儿含含糊糊地说:“我,好,像,快,把,你,忘,完,了。 五叔拿过五婶儿手上的本子,上面歪歪扭扭写着一个名字:马家平,后面是画的“正”字。五叔姓马,莒县 五叔问,这些“正什么意思?怎么还有一个没写完的? 五婶儿摇摇头 五叔牵起五婶儿的手,去买炸糯米球。站在卖糯米球的小车前面,五婶儿从她的小口袋里掏出来那个小本 子,很开心地在马家平后面的“正”字上,又画了一笔 五叔问:“你要不要去坐那个摇摇车?” 五婶儿笑着说:“小孩儿玩的。” 五叔说:“我陪你啊。 在商场门口的儿童摇摇车上,五婶儿玩得很开心。可是,五叔掉眼泪了 到后来,五婶儿彻底不认人了。五叔很用心地教她用筷子,教她认人。她学得很慢很慢。 她还是要吃炸糯米球,但是说完就忘。五叔买回来,她从来没吃过。儿子总是责怪他,别再买了。五叔也 知道,五婶儿已经彻底不认识他了,可是他每买一次,她就会在小本子上开心地画 次,她每画一次,他就跟着开心一次 五婶儿嘱咐的每一件小事儿,对于五叔,都是天大的事儿 “我要吃炸糯米球。” 我去买 奇怪的是,五婶儿走的那天,这句话说得很清晰。像是两人故事刚刚开始的1965年,她不过张口说了一句 我要吃炸糯米球,五叔不过就是去买了两个炸糯米球,这喜欢就跨了一个世纪 五叔笑着说:“媒人说得一点都没错,你就是爱吃!你一辈子都惦记着。 五婶儿好像忘记了一些事儿,但是,她好像从来没有忘记什么 五婶儿走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五叔还是老样子,遛狗,坐在楼下的排椅上晒太阳,偶尔去李村公园那里买 炸糯米球,但是,他没以前走得那么快了。有一回,他坐在排椅上,他的泰迪狗趴在他旁边
C.生态治理上,个人是责任主体,不仅仅要有认知,还要积极主动参与环保行动和监督。 D.引导全民参与生态环境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教育、政策、治理能力等诸多方面。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我爱你,听见了吗 我特别害怕一种病:阿尔茨海默症。通俗上来讲,这种病叫做:老年痴呆。你不知道这种病什么时候开始, 就像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我们院里有一个五婶儿,就得了这病。有一回,五婶儿吵着要吃炸糯米球,附近的店早关门了,但五叔知 道李村公园那里有一家店开到很晚。那时候,天有点黑了,赶上下雨,路上出租车很少,五叔有哮喘病, 来回走了 5 公里,还好,买到了炸糯米球。买回来以后,五婶儿又说不想吃了。 五叔怕浪费了,就自己吃了。 然后五婶儿又吵着要吃。五叔叹口气:“唉,这辈子算是着了你的道。”买回来以后,五婶儿又说,不想吃 了。 五叔怕浪费,就又自己吃了。 然后五婶儿又吵着要吃,五叔一点都不恼,和颜悦色,全当遛腿锻炼。 有天一大早,五婶儿起来,要吃炸糯米球,说话有些含含糊糊了,五叔没在意,就去买,下了楼突然想起 一些事儿,又折回家,看着五婶儿弄个老花镜在一个本子上写着什么。五叔开玩笑 地说了一句:“你再不吃,就不给你买了。” 五婶儿“哇”地一下子就哭了。 五叔吓了一跳,忙去哄:“买,买,买,我现在就去买。” 五婶儿含含糊糊地说:“我,好,像,快,把,你,忘,完,了。” 五叔拿过五婶儿手上的本子,上面歪歪扭扭写着一个名字:马家平,后面是画的“正”字。五叔姓马,莒县 人。 五叔问,这些“正”什么意思?怎么还有一个没写完的? 五婶儿摇摇头。 五叔牵起五婶儿的手,去买炸糯米球。站在卖糯米球的小车前面,五婶儿从她的小口袋里掏出来那个小本 子,很开心地在马家平后面的“正”字上,又画了一笔。 五叔问:“你要不 要去坐那个摇摇车?” 五婶儿笑着说:“小孩儿玩的。” 五叔说:“我陪你啊。” 在商场门口的儿童摇摇车上,五婶儿玩得很开心。可是,五叔掉眼泪了。 到后来,五婶儿彻底不认人了。五叔很用心地教她用筷子,教她认人。她学得很慢很慢。 她还是要吃炸糯米球,但是说完就忘。五叔买回来,她从来没吃过。儿子总是责怪他,别再买了。五叔也 知道,五婶儿已经彻底不认识他了,可是他每买一次,她就会在小本子上开心地画 一次,她每画一次,他就跟着开心一次。 五婶儿嘱咐的每一件小事儿,对于五叔,都是天大的事儿。 “我要吃炸糯米球。” “我去买。” 奇怪的是,五婶儿走的那天,这句话说得很清晰。像是两人故事刚刚开始的 1965 年,她不过张口说了一句, 我要吃炸糯米球,五叔不过就是去买了两个炸糯米球,这喜欢就跨了一个世纪。 五叔笑着说:“媒人说得一点都没错,你就是爱吃!你一辈子都惦记着。” 五婶儿好像忘记了一些事儿,但是,她好像从来没有忘记什么。 五婶儿走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五叔还是老样子,遛狗,坐在楼下的排椅上晒太阳,偶尔去李村公园那里买 炸糯米球,但是,他没以前走得那么快了。有一回,他坐在排椅上,他的泰迪狗趴在他旁边
我买了炸糯米球,牵着狗经过他旁边,两只狗在嬉闹 五叔站起来,要回家,从口袋里掉出来一个破本子。我帮他捡了起来。 他笑笑,问我,你住几号楼来?我笑着回答他,7号楼。[来源学科网] 我已经不记得这个答案说了多少遍了,五叔一次又一次地问,我就一次又一次地回答 我看过他那个本子,本子上有一个名字:张翠英。名字后面是画的“正”字 我递给五叔一个炸糯米球,问:“五叔,你吃不吃?” 五叔愣了一下,接过去。他的手有点抖,然后,很开心地在小本子上,又画了一笔。 这老小孩真可爱,看样子,一定是在恋爱 我们生活在一个很轻易说分手的年代,但是,请你也相信,我们也活在一个牵了手就结婚过一辈子的年代。 (《意林·上半月》2016年11期,有删改)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炸糯米球是小说的线索,五婶儿尽管患了老年痴呆,但从没忘记要吃炸糯米球,暗示着五婶儿从来没有 忘记她和五叔之间的爱情。 B.“唉,这辈子算是着了你的道。”这一句话虽然包含着五叔对五婶儿患病这一事实的些许无奈,但更多的 却是对五婶儿的爱怜。 C.小说中的“我”作为五叔与五婶儿爱情的见证者,推进了五叔与五婶儿平凡却美好的爱情生活发展,增强 了故事的真实感 D.五叔与五婶儿之间的爱情故事平淡朴实,也不乏温馨动人之处,蕴含着作者对当下婚姻爱情观念的反思, 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5.作品中的五叔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6.有人认为可以将结尾的划线句删掉,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看法。(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张罗彦,清苑人。父纯臣,由武进士历官署参将、神机营左副将。生六子:罗俊、罗彦、罗士、罗善、罗 喆、罗辅。举崇二年进士。累迁吏部文选郎中。杨嗣昌数借封疆事引用匪人,罗彦多驳正。帝疑吏部行私, 厂卒常充庭,曹郎多罹谴者,罗彦独无所染。秩满,迁光禄少卿,被诬落职归。罗彦少从父塞上,习兵事。 初官行人,奉使旋里,乡郡三被兵,佐当事守御,三著功。给事中时敏奉使过其地夜半欲λ城罗彦不许十七 年二月贼逼京师众议守御罗彦兄弟与冋知邵宗元等歃血盟誓死守总兵官马岱谒罗彦曰:“賊分两道,一出固 关,一趋河间。吾当出屯董县扼其冲,先杀妻子而后往,其城守悉属公。ˆ罗彦曰“诺。”诘旦,岱果杀妻孥 十一人,率师去。罗彦等糾乡兵二千分陴守。罗俊守东城,罗彦西北,罗辅为游兵。公廪不足,出私财佐 之。贼遣骑呼降,罗俊顾其下曰:“欲降者,取我首去。”后卫指挥刘忠嗣挺剑曰:“有不从张氏兄弟死守者, 齿此剑。”怒目,发上指。闻者咸愤厉,守益坚,贼为引却。已,闻京师变,众皆哭北向拜,又罗拜相盟 誓。而贼攻益急,城中多异议。罗彦曰:“小民无知,非鼓以大义,气不壮。”乃下令人缀崇祯钱一枚于项, 以示戴主意。贼谓罗彦主谋,呼其名大诟,且射书说降,罗彦不顾。贼死伤多,攻愈力。李建泰亲军为内 应,城遂陷。罗俊犹持刀欲贼,刀脱,两手抱贼啮其耳,血淋漓口吻间。贼至益众,遂遇害。罗彦见贼入 急还家,大书官阶、姓名于壁,投缳死。 (节选字《明史张罗彦传》)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我买了炸糯米球,牵着狗经过他旁边,两只狗在嬉闹。 五叔站起来,要回家,从口袋里掉出来一个破本子。我帮他捡了起来。 他笑笑,问我,你住几号楼来?我笑着回答他,7 号楼。[来源:学科网] 我已经不记得这个答案说了多少遍了,五叔一次又一次地问,我就一次又一次地回答。 我看过他那个本子,本子上有一 个名字:张翠英。名字后面是画的“正”字。 我递给五叔一个炸糯米球,问:“五叔,你吃不吃?” 五叔愣了一下,接过去。他的手有点抖,然后,很开心地在小本子上,又画了一笔。 这老小孩真可爱,看样子,一定是在恋爱。 我们生活在一个很轻易说分手的年代,但是,请你也相信,我们也活在一个牵了手就结婚过一辈子的年代。 (《意林·上半月》2016 年 11 期,有删改) 4.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炸糯米球是小说的线索,五婶儿尽管患了老年痴呆,但从没忘记要吃炸糯米球,暗示着五婶儿从来没有 忘记她和五叔之间的爱情。 B. “唉,这辈子算是着了你的道。”这一句话虽然包含着五叔对五婶儿患病这一事实的些许无奈,但更多的 却是对五婶儿的爱怜。 C. 小说中的“我”作为五叔与五婶儿爱情的见证者,推进了五叔与五婶儿平凡却美好的爱情生活发展,增强 了故事的真实感。 D. 五叔与五婶儿之间的爱情故事平淡朴实,也不乏温馨动人之处,蕴含着作者对当下婚姻爱情观念的反思, 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5. 作品中的五叔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5 分) 6. 有人认为可以将结尾的划线句删掉,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看法。(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7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0 题。 张罗彦,清苑人。父纯臣,由武进士历官署参将、神机营左副将。生六子:罗俊、罗彦、罗士、罗善、罗 喆、罗辅。举崇二年进士。累迁吏部文选郎中。杨嗣昌数借封疆事引用匪人,罗彦多驳正。帝疑吏部行私, 厂卒常充庭,曹郎多罹谴者,罗彦独无所染。秩满,迁光禄少卿,被诬落职归。罗彦少从父塞上,习兵事。 初官行人,奉使旋里,乡郡三被兵,佐当事守御,三著功。给事中时敏奉使过其地夜半欲入城罗彦不许十七 年二月贼逼京师众议守御罗彦兄弟与同知邵宗元等歃血盟誓死守总兵官马岱谒罗彦曰:“賊分两道,一出固 关,一趋河间。吾当出屯蠡县扼其冲,先杀妻子而后往,其城守悉属公。”罗彦曰:“诺。”诘旦,岱果杀妻孥 十一人,率师去。罗彦等糾乡兵二千分陴守。罗俊守东城,罗彦西北,罗辅为游兵。公廪不足,出私财佐 之。贼遣骑呼降,罗俊顾其下曰:“欲降者,取我首去。”后卫指挥刘忠嗣挺剑曰:“有不从张氏兄弟死守者, 齿此剑。”怒目,发上指。闻者咸愤厉,守益坚,贼为引却。已,闻京师变,众皆哭,北向拜,又罗拜相盟 誓。而贼攻益急,城中多异议。罗彦曰:“小民无知,非鼓以大义,气不壮。”乃下令人缀崇祯钱一枚于项, 以示戴主意。贼谓罗彦主谋,呼其名大诟,且射书说降,罗彦不顾。贼死伤多,攻愈力。李建泰亲军为内 应,城遂陷。罗俊犹持刀欲贼,刀脱,两手抱贼啮其耳,血淋漓口吻间。贼至益众,遂遇害。罗彦见贼入, 急还家,大书官阶、姓名于壁,投缳死。 (节选字《明史·张罗彦传》)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给事中时敏奉使过其地夜半欲入城/罗彦不许什七年二月减贼逼京师/众议守御/罗彦兄弟与同知邵宗元 等歃血/盟誓死守/ B给事中时敏奉使过其地/夜半欲入城罗彦不许什七年二月戚贼逼京师/众议守御罗彦兄弟与同知邵宗元等 歃血盟/誓死守/ C给事中时敏奉使过其地夜半入城罗彦不许什七年二月减逼京师众议守御/罗彦兄弟与同知邵宗元等 歃血盟熸死守 D给事中时敏奉使过其地夜半欲入城罗彦不许汁七年二月减贼逼京师/众议守御罗彦兄弟与同给/邵宗元 等歃血/盟誓死守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武进士是明清时武举殿试及第者,武举是科举制度的武科,是一种选拔武官的考试制度。 B.厂是明代的内廷机构,也是明代的特权监察机构、特务机关,东厂由明成祖朱棣创立。 C.旦的本意为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指天亮、早晨,夜刚尽日初出时。诘旦在文中意为第二天早晨。 D官阶指官员的等级次第,我国古代形成了完整的官阶制度,历代都分为九品十八级每品又有正从之别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罗彦为人正直,做官清廉。任职吏部文选司郎中期间,他多次对杨嗣昌用人不当进行批驳纠正:吏部许 多官员因办事徇私而受到谴责,只有他没有受到牵连 B罗彦出身军门,颇懂军事。他的父亲曾任官署参将、神机营左副将:他少年时便随父在边塞,熟悉军事 曾辅佐家乡官员御敌,立下功勋。 C.罗彦积极防守,抵抗敌军。他集合民兵两千人分守城墙,积极抵御流贼的进攻:当官府仓库中钱粮不足 时,他们兄弟取出自家私财进行资助 D.罗彦忠君爱国,为国捐躯。在流贼攻城猛烈,将士人心涣散之时,他以每人颈上挂一枚崇祯钱币的方式 鼓舞士气:后流贼破城,他宁死不屈,上吊自杀。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当出屯蠡县扼其冲,先杀妻子而后往,其城守悉属公。 (2)怒目,发上指。闻者咸愤厉,守益坚,贼为引却。 (二)古代诗歌阅读(22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 经行岚州 杜审言 北地春光晚,边城气候寒 往来花不发,新旧雪仍残。 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 自京牵远役,艰险促征鞍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中的“舂光晩ˆ气候寒”点明了边城岚州的环境特点,从而奠定了金诗悲凉的感情基调。 B.“往来花不发”紧承首句,从空间角度写出了诗人行程的变化,表现了岚州城“春光晚”的特点 C.“新旧雪仍残”中两个形容词连用,通过诗人对所见景物的细致观察,写出了边地的“气候寒 D.尾联两句既表现了诗人惊叹于祖国的大好河山之美,也写出了诗人不畏艰险奔赴前程的乐观情怀 E.诗歌的情感较为丰富,有对边地苦寒的慨叹,有对山水美景的赞赏,也有自己以国事为重的情怀。 12.颈联“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6分)
A.给事中时敏奉使/过其地夜半/欲入城/罗彦不许/十七年二月/贼逼京师/众议守御/罗彦兄弟与同知邵宗元 等歃血/盟誓死守/ B.给事中时敏奉使过其地/夜半欲入城/罗彦不许/十七年二月/贼逼京师/众议守御/罗彦兄弟与同知邵宗元等 歃血盟/誓死守/ C.给事中时敏奉使/过其地夜半/欲入城/罗彦不许/十七年二月/贼逼京师/众议守御/罗彦兄弟与同知邵宗元等 歃血盟/誓死守 D.给事中时敏奉使过其地/夜半欲入城/罗彦不许/十七年二月/贼逼京师/众议守御/罗彦兄弟与同给/邵宗元 等歃血/盟誓死守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武进士是明清时武举殿试及第者,武举是科举制度的武科,是一种选拔武官的考试制度。 B.厂是明代的内廷机构,也是明代的特权监察机构、特务机关,东厂由明成祖朱棣创立。 C.旦的本意为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指天亮、早晨,夜刚尽日初出时。诘旦在文中意为第二天早晨。 D.官阶指官员的等级次第,我国古代形成了完整的官阶制度,历代都分为九品十八级,每品又有正从之别。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罗彦为人正直,做官清廉。任职吏部文选司郎中期间,他多次对杨嗣昌用人不当进行批驳纠正;吏部许 多官员因办事徇私而受到谴责,只有他没有受到牵连。 B.罗彦出身军门,颇懂军事。他的父亲曾任官署参将、神机营左副将;他少年时便随父在边塞,熟悉军事, 曾辅佐家乡官员御敌,立下功勋。 C.罗彦积极防守,抵抗敌军。他集合民兵两千人分守城墙,积极抵御流贼的进攻;当官府仓库中钱粮不足 时,他们兄弟取出自家私财进行资助。 D.罗彦忠君爱国,为国捐躯。在流贼攻城猛烈,将士人心涣散之时,他以每人颈上挂一枚崇祯钱币的方式 鼓舞士气;后流贼破城,他宁死不屈,上吊自杀。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吾当出屯蠡县扼其冲,先杀妻子而后往,其城守悉属公。 (2)怒目,发上指。闻者咸愤厉,守益坚,贼为引却。 (二)古代诗歌阅读(22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1 ~12 题。 经行岚州 杜审言 北地春光晚,边城气候寒。 往来花不发,新旧雪仍残。 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 自京牵远役,艰险促征鞍。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首联中的“春光晚”“气候寒”点明了边城岚州的环境特点,从而奠定了金诗悲凉的感情基调。 B.“往来花不发”紧承首句,从空间角度写出了诗人行程的变化,表现了岚州城“春光晚”的特点。 C.“新旧雪仍残”中两个形容词连用,通过诗人对所见景物的细致观察,写出了边地的“气候寒”。 D.尾联两句既表现了诗人惊叹于祖国的大好河山之美,也写出了诗人不畏艰险奔赴前程的乐观情怀。 E.诗歌的情感较为丰富,有对边地苦寒的慨叹,有对山水美景的赞赏,也有自己以国事为重的情怀。 12.颈联“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6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3~14题 寄外舅郭大夫① 巴蜀通归使,妻孥且旧居。 知报消息,不忍问何如 身健何妨远,情亲未肯疏 功名欺老病,泪尽数行书 【注】①外舅:岳父。②陈师道:江西诗派主将。写这首诗时诗人因家境贫苦,无力养活妻儿,只好托付 给岳父郭概带往四川。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句“巴蜀”二字使人联想到诗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B.“妻孥且旧居”中的“且”字是“仍然是”的意思 C.颈联中诗人担心路远情疏,强颜欢笑,自我安慰, D.尾联以自身功名无成、贫病交加的遭际作结,结得深沉。 E.本诗语言平淡质朴,感情含蓄蕴藉,品之有自然之趣。 4.本诗感情丰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意象抒发时光易逝、人生感伤的两句是 (2)苏轼《赤壁赋》中“ ”两句,指出了月亮圆缺更替、周而复始的自然规律 (3)《离骚》中通过写自己退隐后骑马到达长满兰草的水边和长满椒树的山岗,表明自己从朝廷隐退为了 修养自己的两句: (4)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将士们骑着骏马风驰电掣,拉开强弓万箭齐发的壮 烈战斗场面的诗句是 (5)《虞美人》中的 两句写出了自然的轮回与人生的短暂,也表达了李煜的痛苦与 绝望等复杂感情。 (6)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告诉人们艺术表现中要适当以“空白”展现更丰富的意蕴的两句诗是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茫茫艺海中,真有远见卓识的启发性的老师寥若晨星,他们理当被尊为恩师。 ②作为百年老校,我校一直将优良的办学传统陈陈相因,办学成效显著 ③国画创作中,任何单纯笔墨语言的借用,都是拾人牙慧,终不能到达自由的境界。 ④为了报仇,阿根廷海军绞尽脑汁,构思了许多向英国反戈一击的作战方案 ⑤巴厘岛政府为发展旅游业,把国有企业迁出市区,导致很多地皮卖不出去,待价而沽。 ⑥一些经济学家批评特朗普对经济走向的预测只是他耸人听闻、吸引眼球的一次“出位表演”。 A.①④⑤B.②④⑥C.①③⑥D.②③⑤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3 ~14 题。 寄外舅郭大夫① 陈师道② 巴蜀通归使,妻孥且旧居。 深知报消息,不忍问何如。 身健何妨远,情亲未肯疏。 功名欺老病,泪尽数行书。 【注】①外舅:岳父。②陈师道:江西诗派主将。写这首诗时诗人因家境贫苦,无力养活妻儿,只好托付 给岳父郭概带往四川。 13.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 首句“巴蜀”二字使人联想到诗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B. “妻孥且旧居”中的“且”字是“仍然是”的意思。 C. 颈联中诗人担心路远情疏,强颜欢笑,自我安慰。 D. 尾联以自身功名无成、贫病交加的遭际作结,结得深沉。 E. 本诗语言平淡质朴,感情含蓄蕴藉,品之有自然之趣。 14. 本诗感情丰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意象抒发时光易逝、人生感伤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了月亮圆缺更替、周而复始的自然规律。 (3)《离骚》中通过写自己退隐后骑马到达长满兰草的水边和长满椒树的山岗,表明自己从朝廷隐退为了 修养自己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 (4)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将士们骑着骏马风驰电掣,拉开强弓万箭齐发的壮 烈战斗场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5)《虞美人》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自然的轮回与人生的短暂,也表达了李煜的痛苦与 绝望等复杂感情。 (6)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告诉人们艺术表现中要适当以“空白”展现更丰富的意蕴的两句诗是“________, ________”。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①茫茫艺海中,真有远见卓识的启发性的老师寥若晨星,他们理当被尊为恩师。 ②作为百年老校,我校一直将优良的办学传统陈陈相因,办学成效显著。 ③国画创作中,任何单纯笔墨语言的借用,都是拾人牙慧,终不能到达自由的境界。 ④为了报仇,阿根廷海军绞尽脑汁,构思了许多向英国反戈一击的作战方案。 ⑤巴厘岛政府为发展旅游业,把国有企业迁出市区,导致很多地皮卖不出去,待价而沽。 ⑥一些经济学家批评特朗普对经济走向的预测只是他耸人听闻、吸引眼球的一次“出位表演”。 A. ①④⑤ B. ②④⑥ C.①③⑥ D. ②③⑤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