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卷I(阅读题共70分)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隐逸文化的精神价值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陶渊明的这一声清啸,引得林泉激荡,岩穴来 风,千载之下尚令人追慕不已。其实,这并非陶渊明有卓异之处,而是因为隐逸 文化实在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翼,它不仅存在于传统文化的深处,而且以一种潜 隐的方式存在于现实生活的深处 如果从传说中的巢父、许由算起,中国的隐逸传统应与民族的文明史几乎同源, 隐士亦不下万余人,有文献记载、事迹可考的就有几千人。中国隐逸文化的源头 应当追溯到孔子。孔子当然不是隐士,甚至还明确反对过隐逸,但他的思想里却 隐含着许多隐逸成分,中国后来的许多隐逸思想就是由此发展来的。孔子终生都 在宣扬、推行和维护代表儒家文化理想的“道”,但他还提倡“无道则隐”。不 仅如此,他还进一步提出明哲保身、存身以成仁等观点,作为他隐居求志、待时 而动的必要补充 庄子则是中国隐士的正牌祖先,他不仅本人是大隐士,而且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中 国的隐逸理论。他否定一切世俗的功名利禄,使之不扰于心,并进一步卸除了 切社会责任,使自己成为一种纯粹的自我存在。这还不够,他不仅要隐身,更重 要的是要隐心,通过艰苦的修炼,彻底荡除喜怒哀乐的情绪,即使“大浸稽天” 也不感到潮湿,“大旱金石流”也不感到炎热,由纯粹的自我存在升华到了纯粹 超然的精神存在。这样,庄子就什么也不依靠,做到了真正纯粹的“逍遥游”。 庄子的隐逸思想是一种面对社会精神牢笼的觉醒,对封建政治意识形态一直起着 强烈的破坏作用,经过封建士大夫和隐士的发扬,这一思想基本上是作为积极因 素而发挥作用的 儒道两家的融合互补为传统的隐逸文化奠定了基础。到了汉代,由于政治意识形 态的统一和强固,隐士几乎没有生存的空间,就出现了以东方朔为代表的朝隐, 它体现了传统隐逸文化的初期特征:注重现实功利;魏晋时期,随着大一统政治 意识形态的解体,出现了林泉之隐,它更多地体现出传统隐逸文化中精华的一面 由于唐代的包容性,反而使得隐逸文化很难找到自己的位置,于是出现了具有浓 厚的实用色彩的中隐;至宋代,整个传统文化走向内倾,注重精神超越的酒隐就 应运而生了。明清时期的壶天之隐既是传统隐逸文化的总结,也是传统隐逸文化 的衰落。 应当说,没有士人就没有中国的古代社会,而隐士则是士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 甚至是其中最优秀的组成部分。在此必须指出的是,隐士是一个复杂的概念,绝 不仅仅指那些啸傲山林而不问世事的人,更重要的是指隐逸传统、隐逸文化,凡 是具有浓郁的隐逸意味的人在此都应被当作隐士来看待,因为隐逸思想使他们升 华了人格,丰富了社会价值。隐士人格的强劲的辐射力和隐逸文化的强劲的张力 使任何板结顽固的社会土壤都不能不为之松动,从而为历史文化灌注新鲜的活 力 1.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因为隐逸文化实在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翼,所以因归隐田园而成为隐逸诗人 之宗的陶渊明影响很大,千百年来一直令后人追思敬仰
福建省 2016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卷Ⅰ(阅读题 共 70 分) 一、现代文阅 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9 分) 隐逸文化的精神价值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陶渊明的这一声清啸,引得林泉激荡,岩穴来 风,千载之下尚令人追慕不已。其实,这并非陶渊明有卓异之处,而是因为隐逸 文化实在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翼,它不仅存在于传统文化的深处,而且以一种潜 隐的方式存在于现实生活的深处。 如果从传说中的巢父、许由算起,中国的隐逸传统应与民族的文明史几乎同源, 隐士亦不下万余人,有文献记载、事迹可考的就有几千人。中国隐逸文化的源头 应当追溯到孔子。孔子当然不是隐士,甚至还明确反对过隐逸,但他的思想里却 隐含着许多隐逸成分,中国后来的许多隐逸思想就是由此发展来的。孔子终生都 在宣扬、推行和维护代表儒家文化理想的“道”,但他还提倡“无道则隐”。不 仅如此,他还进一步提出明哲保身、存身以成仁等观点,作为他隐居求志、待时 而动的必要补充。 庄子则是中国隐士的正牌祖先,他不仅本人是大隐士,而且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中 国的隐逸理论。他否定一切世俗的功名利禄,使之不扰于心,并进一步卸除了一 切社会责任,使自己成为一种纯粹的自我存在。这还不够,他不仅要隐身,更重 要的是要隐心,通过艰苦的修炼,彻底荡除喜怒哀乐的情绪,即使“大浸稽天” 也不感到潮湿,“大旱金石流”也不感到炎热,由纯粹的自我存在升华到了纯粹 超然的精神存在。这样,庄子就什么也不依靠,做到了真正纯粹的“逍遥游”。 庄子的隐逸思想是一种面对社会精神牢笼的觉醒,对封建政治意识形态一直起着 强烈的破坏作用,经过封建士大夫和隐士的发扬,这一思想基本上是作为积极因 素而发挥作用的。 儒道两家的融合互补为传统的隐逸文化奠定了基础。到了汉代,由于政治意识形 态的统一和强固,隐士几乎没有生存的空间,就出现了以东方朔为代表的朝隐, 它体现了传统隐逸文化的初期特征:注重现实功利;魏晋时期,随着大一统政治 意识形态的解体,出现了林泉之隐,它更多地体现出传统隐逸文化中精华的一面; 由于唐代的包容性,反而使得隐逸文化很难找到自己的位置,于是出现了具有浓 厚的实用色彩的中隐;至宋代,整个传统文化走向内倾,注重精神超越的酒隐就 应运而生了。明清时期的壶天之隐既是传统隐逸文化的总结,也是传统隐逸文化 的衰落。 应当说,没有士人就没有中国的古代社会,而隐士则是士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 甚至是其中最优秀的组成部分。在此必须指出的是,隐士是一个复杂的概念,绝 不仅仅指那些啸傲山林而不问世事的人,更重要的是指隐逸传统、隐逸文化,凡 是具有浓郁的隐逸意味的人在此都应被当作隐士来看待,因为隐逸思想使他们升 华了人格,丰富了社会价值。隐士人格的强劲的辐射力和隐逸文化的强劲的张力 使任何板结顽固的社会土壤都不能不为之松动,从而为历史文化灌注新鲜的活 力。 1.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因为隐逸文化实在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翼,所以因归隐田园而成为隐逸诗人 之宗的陶渊明影响很大,千百年来一直令后人追思敬仰
B.中国的隐逸传统应当与民族的文明史差不多同源,隐士人数相当多,著名的 隐士也不少,巢父、许由这两位大隐士算是中国最早的隐士 C.孔子终生都在宣扬、推行和维护代表儒家文化理想的“道”,中国后来的许 多隐逸思想就是由此发展来的,因此,中国隐逸文化的源头应当追溯到孔子。 D.中国隐士的正牌祖先是庄子,原因有两个,一是庄子本身就是大隐士,二是 他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中国隐逸理论中追求纯粹的自我存在的思想。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隐身的含义就是使一切世俗的功名利禄不能干扰内心,并进一步卸除一切社 会责任,使自己在天地间成为一种纯粹的自我存在。 B.隐心的含义是通过艰苦的修炼,彻底荡除了喜怒哀乐,升华到了纯粹超然的 精神存在,什么也不依靠,做到了真正纯粹的“逍遥游”。 C.隐士是士阶层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不只指啸傲山林而不问世事的人,从 隐逸文化的角度看,凡是具有浓郁的隐逸意味的人都应当被看作隐士 D.隐士人格有强劲的辐射力,隐逸文化有强劲的张力,这两种力量会使仼何板 结顽固的社会土壤变得松动,从而为历史文化注入新鲜的活力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不仅提倡“无道则隐”,而且还进一步提出明哲保身、存身以成仁等观 点来作为他隐居求志、待时而动的必要补充,这其实是孔子构建了一套积极入世 者的处世策略 B.庄子的隐逸思想是一种面对社会精神牢笼的觉醒,他的目的就是要有力地反 对封建政治意识形态,经过封建士大夫和隐士的发扬,他的思想基本上是作为积 极因素而发挥了强烈的破坏作用。 C.传统隐逸文化以儒道文化的融合互补为基础,它不仅存在于传统文化的深处 而且以潜隐的方式存在于现实生活的深处,所以,分析本民族的隐逸文化传统对 了解中国人的精神内核是必要的 D.因为不同的时期有特定的社会环境,所以不同时期的隐逸文化会呈现出各自 的独特之处,汉代的朝隐注重现实功利,唐代的中隐具有浓厚的实用色彩,宋代 的酒隐则更注重精神的超越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原涉,字巨先。祖父武帝时以豪桀自阳翟徙茂陵。涉父哀帝时为南阳太守。天下 殷富大郡二千石死官赋敛送葬皆千万以上妻子通共受之以定产业。时又少行三年 丧者。及涉父死,让还南阳赙送,行丧冢庐三年,由是显名京师。为大司徒史 丹举能治剧,为谷口令,时年二十余。谷口闻其名,不言而治。 专以振施贫穷赴人之急为务。人尝置酒请涉,涉入里门,客有道涉所知母病避疾 在里宅者,涉即往候。叩门,家哭,涉因入吊,问以丧事。家无所有,涉曰:“但 洁扫除沐浴,待涉。”还至主人,对宾客叹息曰:“人亲卧地不收,涉何心乡此! 愿撤去酒食。”宾客争问所当得,涉乃侧席而坐,削牍为疏,具记衣被棺木,下 至饭含之物,分付诸客。诸客奔走市买,至日昳皆会。涉亲阅视已,谓主人 “愿受赐矣。”既共饮食,涉独不饱,乃载棺物,从宾客往至丧家,为棺敛劳俫 3毕葬。其周急待人如此。 遺奴至市买肉,奴乘涉气与屠争言,斫伤屠者,亡。是时,茂陵守令尹公新视事 涉未谒也,闻之大怒。知涉名豪,欲以示众厉俗,遺两吏胁守涉。至日中,奴不
B.中国的隐逸传统应当与民族的文明史差不多同源,隐士人数相当多,著名的 隐士也不少,巢父、许由这两位大隐士算是中国最早的隐士。 C.孔子终生都在宣扬、推行和维护代表儒家文化理想的“道”,中国后来的许 多隐逸思想就是由此发展来的,因此,中国隐逸文化的源头应当追溯到孔子。 D.中国隐士的正牌祖先是庄子,原因有两个,一是庄子本身就是大隐士,二是 他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中国隐逸理论中追求纯粹的自我存在的思想。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隐身的含义就是使一切世俗的功名利禄不能干扰内心,并进一步卸除一切社 会责任,使自己在天地间成为一种纯粹的自我存在。 B.隐心的含义是通过艰苦的修炼,彻底荡除了喜怒哀乐,升华到了纯粹超然的 精神存在,什么也不依靠,做到了真正纯粹的“逍遥游”。 C.隐士是士阶层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不只指啸傲山林而不问世事的人,从 隐逸文化的角度看,凡是具有浓郁的隐逸意味的人都应当被看作隐士。 D.隐士人格有强劲的辐射力,隐逸文化有强劲的张力,这两种力量会使任何板 结顽固的社会土壤变得松动,从而为历史文化注入新鲜的活力。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不仅提倡“无道则隐”,而且还进一步提出明哲保身、存身以成仁等观 点来作为他隐居求志、待时而动的必要补充,这其实是孔子构建了一套积极入世 者的处世策略。 B.庄子的隐逸思想是一种面对社会精神牢笼的觉醒,他的目的就是要有力地反 对封建政治意识形态,经过封建士大夫和隐士的发扬,他的思想基本上是作为积 极因素而发挥了强烈的破坏作用。 C.传统隐逸文化以儒道文化的融合互补为基础,它不仅存在于传统文化的深处, 而且以潜隐的方式存在于现实生活的深处,所以,分析本民族的隐逸文化传统对 了解中国人的精神内核是必要的。 D.因为不同的时期有特定的社会环境,所以不同时期的隐逸文化会呈现出各自 的独特之处,汉代的朝隐注重现实功利,唐代的中隐具有浓厚的实用色彩,宋代 的酒隐则更注重精神的超越。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原涉,字巨先。祖父武帝时以豪桀自阳翟徙茂陵。涉父哀帝时为南阳太守。天下 殷富大郡二千石死官赋敛送葬皆千万以上妻子通共受之以定产业。时又少行三年 丧者。及涉父死,让还南阳赙①送,行丧冢庐三年,由是显名京师。为大司徒史 丹举能治剧,为谷口令,时年二十余。谷口闻其名,不言而治。 专以振施贫穷赴人之急为务。人尝置酒请涉,涉入里门,客有道涉所知母病避疾 在里宅者,涉即往候。叩门,家哭,涉因入吊,问以丧事。家无所有,涉曰:“但 洁扫除沐浴,待涉。”还至主人,对宾客叹息曰:“人亲卧地不收,涉何心乡此! 愿撤去酒食。”宾客争问所当得,涉乃侧席而坐,削牍为疏,具记衣被棺木,下 至饭含之物,分付诸客。诸客奔走市买,至日昳②皆会。涉亲阅视已,谓主人: “愿受赐矣。”既共饮食,涉独不饱,乃载棺物,从宾客往至丧家,为棺敛劳俫 ③毕葬。其周急待人如此。 遣奴至市买肉,奴乘涉气与屠争言,斫伤屠者,亡。是时,茂陵守令尹公新视事, 涉未谒也,闻之大怒。知涉名豪,欲以示众厉俗,遣两吏胁守涉。至日中,奴不
出,吏欲便杀涉去。涉迫窘不知所为。会涉所与期上冢者车数十乘到,皆诸豪也, 共说尹公,尹公不听,诸豪则曰:“原巨先奴犯法不得,使肉袒自缚,诣廷门谢 罪,于君威已足矣。”尹公许之。涉如言谢,复服遣去 更始西屏将军申徒建请涉与相见,大重之。故茂陵令尹公坏涉冢舍者为建主簿, 涉本不怨也。涉从建所出,尹公故遮拜涉,谓曰:“易世矣,宜勿复相怨!”涉 曰:“尹君,何一鱼肉涉也!”涉用是怒,使客剌杀主簿。涉欲亡去,申徒建内 恨耻之,阳言:“吾欲与原巨先共镇三辅,岂以一吏易之哉!”宾客通言,令涉 自系狱谢,建许之。宾客车数十乘共送涉至狱。建遣兵道徼取涉于车上,送车分 散驰,遂斩涉,悬之长安市。 (节选自《汉书·原涉传》) 【注】①赙(f):送财物助人办丧事。②昳(di白):太阳偏西。③劳俫:劝 勉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但洁扫除沐浴除:台阶。 B.涉何心乡此乡:面对 C.其周急待人如此周:周济 欲以示众厉俗厉:勉励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下殷富/大郡二千石死官/赋敛送葬/皆千万以上/妻子通共/受之以定产业/ B.天下殷富/大郡二千石/死官赋敛送葬/皆千万以上/妻子通共/受之以定产业/ C.天下殷富/大郡二千石/死官赋敛送葬/皆千万以上/妻子通共受之/以定产业 D.天下殷富/大郡二千石死官/赋敛送葬/皆千万以上/妻子通共受之/以定产业/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原涉重视传统,恪守孝道。他父亲去世,他拒绝了南阳郡人送的丧葬费用, 依古礼为父亲守丧服孝三年,当时少有守丧三年的,因此在京师有了名气 B.原涉有同情心,能急人之难。他听说朋友母亲生病,当即前去看望,得知病 人已去世,家贫无法安葬,便让人置办丧葬用品,使丧事妥善办理。 C.原涉因家奴惹祸,招来麻烦。他的家奴买肉时与屠夫发生争吵,砍伤屠夫, 致其死亡,茂陵守令尹公因此大为气愤,要拿他治罪,使他处境窘迫 D.原涉因旧怨杀人,终遭杀身之祸。他与申徒建的主簿尹公有旧怨,一怒之下 让人杀了尹公,申徒建用欺骗手段同意他自首,却派兵将他逮捕并杀害。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是时,茂陵守令尹公新视事,涉未谒也,闻之大怒。 (2)申徒建内恨耻之,阳言:“吾欲与原巨先共镇三辅,岂以一吏易之哉!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御街行·秋日怀旧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 月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敲,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 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释】①香砌:指花坛。②真珠:即珍珠。③欹(q):倾斜。④都来:算来 8.上阕从哪些角度描写秋夜景象的?请简要分析。(5分)
出,吏欲便杀涉去。涉迫窘不知所为。会涉所与期上冢者车数十乘到,皆诸豪也, 共说尹公,尹公不听,诸豪则曰:“原巨先奴犯法不得,使肉袒自缚,诣廷门谢 罪,于君威已足矣。”尹公许之。涉如言谢,复服遣去。 更始西屏将军申徒建请涉与相见,大重之。故茂陵令尹公坏涉冢舍者为建主簿, 涉本不怨也。涉从建所出,尹公故遮拜涉,谓曰:“易世矣,宜勿复相怨!”涉 曰:“尹君,何一鱼肉涉也!”涉用是怒,使客刺杀主簿。涉欲亡去,申徒建内 恨耻之,阳言:“吾欲与原巨先共镇三辅,岂以一吏易之哉!”宾客通言,令涉 自系狱谢,建许之。宾客车数十乘共送涉至狱。建遣兵道徼取涉于车上,送车分 散驰,遂斩涉,悬之长安市。 (节选自《汉书·原涉传》) 【注】①赙(fù):送财物助人办丧事。②昳(dié):太阳偏西。③劳俫:劝 勉。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但洁扫除沐浴 除:台阶。 B.涉何心乡此 乡:面对。 C.其周急待人如此 周:周济。 D.欲以示众厉俗 厉:勉励。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天下殷富/大郡二千石死官/赋敛送葬/皆千万以上/妻子通共/受之以定产业/ B.天下殷富/大郡二千石/死官赋敛送葬/皆千万以上/妻子通共/受之以定产业/ C.天下殷富/大郡二千石/死官赋敛送葬/皆千万以上/妻子通共受之/以定产业/ D.天下殷富/大郡二千石死官/赋敛送葬/皆千万以上/妻子通共受之/以定产业/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原涉重视传统,恪守孝道。他父亲去世,他拒绝了南阳郡人送的丧葬费用, 依古礼为父亲守丧服孝三年,当时少有守丧三年的,因此在京师有了名气。 B.原涉有同情心,能急人之难。他听说朋友母亲生病,当即前去看望,得知病 人已去世,家贫无法安葬,便让人置办丧葬用品,使丧事妥善办理。 C.原涉因家奴惹祸,招来麻烦。他的家奴买肉时与屠夫发生争吵,砍伤屠夫, 致其死亡,茂陵守令尹公因此大为气愤,要拿他治罪,使他处境窘迫。 D.原涉因旧怨杀人,终遭杀身之祸。他与申徒建的主簿尹公有旧怨,一怒之下 让人杀了尹公,申徒建用欺骗手段同意他自首,却派兵将他逮捕并杀害。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 语。(10 分) (1)是时,茂陵守令尹公新视事,涉未谒也,闻之大怒。 (2)申徒建内恨耻之,阳言:“吾欲与原巨先共镇三辅,岂以一吏易之哉!”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御街行·秋日怀旧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 月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 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释】①香砌:指花坛。②真珠:即珍珠。③欹(qī):倾斜。④都来:算来。 8.上阕从哪些角度描写秋夜景象的?请简要分析。(5 分)
9.本词下阕以“愁”为核心,请分析下阕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来诉说词人内心 的无尽愁苦的?(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根据要求,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行路难》中,“ 两句体现 了李白积极进取的精神和远大的志向。 (2)《爱莲说》中作者从风度气质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 (3)《劝学》中,荀子以亲身体验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两句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 演员于是之 于是之在选择角色的时候,有自己的一套标准。“演员们不想演的角色并不一定 是配角。比如老舍先生的《青年突击队》,我就喜欢演那个只有十几句话的吕若 冰,而不喜欢演那个队长刘海清……”于是之曾在《我们所喜欢的和不喜欢的》 文中写道。 在《骆驼祥子》中的表演,至今仍是于是之的“绝唱”之一。在那部戏中,于是 之扮演配角老车夫老马。老马累计出场时间不过十分钟,第二次出场甚至没有台 词,第一次出场,主要动作是在风雪夜进屋,踉跄昏倒。 于是之一上场,似乎就给能坐上千人的首都剧场带进一股寒气。他头上扎着破旧 的白毛巾,花白的眉毛、胡子上似乎带着霜。进门踉跄两步,打着寒噤,上牙碰 下牙,唇口已然冻木… 演配角,于是之的功夫一点也不少下。他说过,为演老马他写的申请的字数比老 马的台词还要多。更重要的是,他懂老马。早年,穷苦人冬天出门没有棉裤,把 报纸一层一层地裹在腿上,外头罩一条单裤。裹了报纸,关节的灵活度受限,步 子发僵。于是之演老马,步态如何趔趄的依据就是打这来的。“他没让你看到那 个报纸,但他的表演已经把报纸和报纸后面那一片生活概括在内了。”1961年 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跟于是之同台演过戏的林兆华说。 在老马之前,于是之经历过冰火两重天。《龙须沟》里的程疯子让26岁的于是 之尝尽成功的喜悦,《雷雨》里的周萍又让他跌入自卑的深谷 于是之和程疯子投缘。“我爱我这角色……照我现在的生活经历和政治水平,我 还不能有胸襟去爱许多人,许多角色。剧本的第一遍朗读,已经把我带到生我长 我的地方……我的杂院生活,叫我体贴我的角色,同时也给我一种责任:他们要 我替他们打抱不平,替他们诉苦……倘若我是一个对人生漠不关心的人,我就 辈子也别打算成为演员了。”于是之在《我演程疯子》中写道。 为演好程疯子,于是之看《立言画报》、《名伶百影》,咂摸旧艺人的表情;向 侯宝林、“白派”京韵大鼓代表人物白云鹏请教:上茶馆、钻胡同,寻访单弦艺 人、京剧二路角儿;从朋友眼角的鱼尾纹“化”出程疯子的眼神;从白云鹏说话 用手指头点三下以示强调的习惯动作里“长”出程疯子的手势…… “形”之捕捉与“神”的建构同时进行。老舍先生说,程疯子“原是有钱人,后 因没落搬到龙须沟”,于是之将程疯子精确定义成庶出的旗人子弟,没落之后 唱单弦为生。《程疯子传》洋洋洒洒六千余字,几乎是一篇上好的小说的开头
9.本词下阕以“愁”为核心,请分析下阕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来诉说词人内心 的无尽愁苦的?(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 分) 10.根据要求,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行路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体现 了李白积极进取的精神和远大的志向。 (2)《爱莲说》中作者从风度气质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劝学》中,荀子以亲身体验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 分) 演员于是之 于是之在选择角色的时候,有自己的一套标准。“演员们不想演的角色并不一定 是配角。比如老舍先生的《青年突击队》,我就喜欢演那个只有十几句话的吕若 冰,而不喜欢演那个队长刘海清……”于是之曾在《我们所喜欢的和不喜欢的》 一文中写道。 在《骆驼祥子》中的表演,至今仍是于是之的“绝唱”之一。在那部戏中,于是 之扮演配角老车夫老马。老马累计出场时间不过十分钟,第二次出场甚至没有台 词,第一次出场,主要动作是在风雪夜进屋,踉跄昏倒。 于是之一上场,似乎就给能坐上千人的首都剧场带进一股寒气。他头上扎着破旧 的白毛巾,花白的眉毛、胡子上似乎带着霜。进门踉跄两步,打着寒噤,上牙碰 下牙,唇口已然冻木…… 演配角,于是之的功夫一点也不少下。他说过,为演老马他写的申请的字数比老 马的台词还要多。更重要的是,他懂老马。早年,穷苦人冬天出门没有棉裤,把 报纸一层一层地裹在腿上,外头罩一条单裤。裹了报纸,关节的灵活度受限,步 子发僵。于是之演老马,步态如何趔趄的依据就是打这来的。“他没让你看到那 个报纸,但他的表演已经把报纸和报纸后面那一片生活概括在内了。”1961 年 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跟于是之同台演过戏的林兆华说。 在老马之前,于是之经历过冰火两重天。《龙须沟》里的程疯子让 26 岁的于是 之尝尽成功的喜悦,《雷雨》里的周萍又让他跌入自卑的深谷。 于是之和程疯子投缘。“我爱我这角色……照我现在的生活经历和政治水平,我 还不能有胸襟去爱许多人,许多角色。剧本的第一遍朗读,已经把我带到生我长 我的地方……我的杂院生活,叫我体贴我的角色,同时也给我一种责任:他们要 我替他们打抱不平,替他们诉苦……倘若我是一个对人生漠不关心的人,我就一 辈子也别打算成为演员了。”于是之在《我演程疯子》中写道。 为演好程疯子,于是之看《立言画报》、《名伶百影》,咂摸旧艺人的表情;向 侯宝林、“白派”京韵大鼓代表人物白云鹏请教;上茶馆、钻胡同,寻访单弦艺 人、京剧二路角儿;从朋友眼角的鱼尾纹“化”出程疯子的眼神;从白云鹏说话 用手指头点三下以示强调的习惯动作里“长”出程疯子的手势…… “形”之捕捉与“神”的建构同时进行。老舍先生说,程疯子“原是有钱人,后 因没落搬到龙须沟”,于是之将程疯子精确定义成庶出的旗人子弟,没落之后曾 唱单弦为生。《程疯子传》洋洋洒洒六千余字,几乎是一篇上好的小说的开头
白描手法被时年26岁、正式学历仅到初中的于是之运用得得心应手,不让老舍 汪曾祺。 《龙须沟》攒下的“家底儿”到了《雷雨》却全无用处。少年时,同龄人让于是 之看《少年维特之烦恼》,于是之冷冷地说:“我没有少年。”那时,于是之已 经失学,在日本人的仓库里作“华人雇工”,每天从破败的宣武门下走过,感觉 自己的少年“叫宣武门给吃了”。正如当年无法理解维特“还烦恼什么”一样 于是之无论如何也理解不了周萍在豪宅里的苍白生活和他在两个女人之间的周 旋。 《雷雨》的惨败,甚至让《龙须沟》成为耻辱。从1954年到1957年,于是之的 表演停滞了两三年。 1956年秋天,于是之听老舍说:“我写了一个新戏,主角的台词几百句,从小 演到老。”于是之没说话,但心里已经憋着劲儿要演这个“从小到老”,有“几 百句”词的主角了。这个“主角”是《茶馆》里的王掌柜。 有人认为《茶馆》里的王利发不好演,如果演不好,这个角色就是一个大龙套 于是之没有让王掌柜成为龙套,而让他成为了自己当之无愧的代表作,成为了中 国话剧舞台的不朽经典。 “在茶馆里,我为人沏茶送水的动作比较多。虽然不经常被人注意,但我总要认 真去做。因为我尝到了其中的好处,在一个小的真实上,丢掉了信念,就会影响 随之而来的主要的戏,叫你失去了大的真实……”这是于是之在《茶馆》中悟到 的属于自己的“小秘密”。 (摘编自石岩《演员于是之,领导于是之》) 相关链接 ①于是之(1927~2013),话剧表演艺术家,在《龙须沟》、《骆驼祥子》、《茶 馆》、《洋麻将》等剧中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经典的舞台艺术形象。他的表演风 格本色自然、含蓄深沉且富含诗意。(摘自百度百科) ②究竟怎么演?一字一泪,哭腔哭调地演,还是另外的演法?研究一下生活吧 王利发这时一定不愿意哭,他要控制住自己,并在亲人面前装作轻松,当儿孙们 欲哭时,他甚至还要申斥,为的是要他们迅速逃出这灾难的虎口。因此这个悲剧 的小片段,就不能直接去演那个‘悲’,而要多演那个对‘悲’的‘控制’,甚 至强作欢笑。这么演就可以较含蓄些,也可能更感人些。(摘自于是之《演“王 利发”小记》)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于是之选择角色不以是不是主角作为标准,在老舍先生的《青年突击队》中, 他选择演的就是配角吕若冰,而不是主角刘海清 B.在演《骆驼祥子》时,为使人物符合生活真实,于是之把报纸一层一层地裹 在自己的腿上,让自己表演时能步子发僵,步态趔趄。 C.于是之演程疯子追求形神兼备,他不仅通过各种途径来揣摩程疯子的外形, 更写了六千余字的《程疯子传》来把握人物的内在精神。 D.有人认为《茶馆》里的王利发只是一个大龙套,但于是之却让这个龙套人物 成为了自己的代表作,成为了中国话剧舞台的不朽经典。 E.本文通过介绍于是之话剧表演生涯中对几个经典角色的成功塑造,表现了这 位经历过挫折的话剧表演艺术家不懈的艺术追求。 (2)于是之在《骆驼祥子》中的表演为什么能成为他的“绝唱”之一?请结合 材料简述原因。(6分)
白描手法被时年 26 岁、正式学历仅到初中的于是之运用得得心应手,不让老舍、 汪曾祺。 《龙须沟》攒下的“家底儿”到了《雷雨》却全无用处。少年时,同龄人让于是 之看《少年维特之烦恼》,于是之冷冷地说:“我没有少年。”那时,于是之已 经失学,在日本人的仓库里作“华人雇工”,每天从破败的宣武门下走过,感觉 自己的少年“叫宣武门给吃了”。正如当年无法理解维特“还烦恼什么”一样, 于是之无论如何也理解不了周萍在豪宅里的苍白生活和他在两个女人之间的周 旋。 《雷雨》的惨败,甚至让《龙须沟》成为耻辱。从 1954 年到 1957 年,于是之的 表演停滞了两三年。 1956 年秋天,于是之听老舍说:“我写了一个新戏,主角的台词几百句,从小 演到老。”于是之没说话,但心里已经憋着劲儿要演这个“从小到老”,有“几 百句”词的主角了。这个“主角”是《茶馆》里的王掌柜。 有人认为《茶馆》里的王利发不好演,如果演不好,这个角色就是一个大龙套。 于是之没有让王掌柜成为龙套,而让他成为了自己当之无愧的代表作,成为了中 国话剧舞台的不朽经典。 “在茶馆里,我为人沏茶送水的动作比较多。虽然不经常被人注意,但我总要认 真去做。因为我尝到了其中的好处,在一个小的真实上,丢掉了信念,就会影响 随之而来的主要的戏,叫你失去了大的真实……”这是于是之在《茶馆》中悟到 的属于自己的“小秘密”。 (摘编自石岩《演员于是之 ,领导于是之》) 相关链接: ①于是之(1927~2013),话剧表演艺术家,在《龙须沟》、《骆驼祥子》、《茶 馆》、《洋麻将》等剧中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经典的舞台艺术形象。他的表演风 格本色自然、含蓄深沉且富含诗意。(摘自百度百科) ②究竟怎么演?一字一泪,哭腔哭调地演,还是另外的演法?研究一下生活吧。 王利发这时一定不愿意哭,他要控制住自己,并在亲人面前装作轻松,当儿孙们 欲哭时,他甚至还要申斥,为的是要他们迅速逃出这灾难的虎口。因此这个悲剧 的小片段,就不能直接去演那个‘悲’,而要多演那个对‘悲’的‘控制’,甚 至强作欢笑。这么演就可以较含蓄些,也可能更感人些。(摘自于是之《演“王 利发”小记》)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于是之选择角色不以是不是主角作为标准,在老舍先生的《青年突击队》中, 他选择演的就是配角吕若冰,而不是主角刘海清。 B.在演《骆驼祥子》时,为使人物符合生活真实,于是之把报纸一层一层地裹 在 自己的腿上,让自己表演时能步子发僵,步态趔趄。 C.于是之演程疯子追求形神兼备,他不仅通过各种途径来揣摩程疯子的外形, 更写了六千余字的《程疯子传》来把握人物的内在精神。 D.有人认为《茶馆》里的王利发只是一个大龙套,但于是之却让这个龙套人物 成为了自己的代表作,成为了中国话剧舞台的不朽经典。 E.本文通过介绍于是之话剧表演生涯中对几个经典角色的成功塑造,表现了这 位经历过挫折的话剧表演艺术家不懈的艺术追求。 (2)于是之在《骆驼祥子》中的表演为什么能 成为他的“绝唱”之一?请结合 材料简述原因。(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