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大附 2010201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 A卷(50分) 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20分) 1.默写(每个空格1分,共20分) (1)悟已往之不谏, 觉今是而昨非。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登东皋以舒啸 乐夫天命复奚疑?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渔舟唱晚, 声断衡阳之浦 (王勃《滕王阁序》) (4)天高地迥, 识盈虚之有数 (王勃《滕王阁序》) (5)老当益壮, 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滕王阁序》) (6)天之苍苍, (庄周《逍遥游》) (7)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庄周《逍遥游》) (8)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9)臣生当陨 (李密《陈情表》 (10)映阶碧草自春色, 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蜀相》) (11)花自飘零水自流。 (李清照《一剪梅》) 二、选择题(14分,每小题2分)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勉) 控蛮荆而引瓯越(控制) C.而刘夙窭疾病(因为) D.三径就荒(接近)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但以刘日薄西山 ②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耶? B.①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C.①门虽设而常关 ②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
福建师大附 2010—2011 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 文 试 题 (满分 150 分,时间 120 分钟) A 卷(50 分) 一、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20 分) 1.默写(每个空格 1 分,共 20 分) (1)悟已往之不谏,_______________。 ,觉今是而昨非。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登东皋以舒啸,_______________。 ,乐夫天命复奚疑?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 _____; ,声断衡阳之浦。 (王勃《滕王阁序》) (4)天高地迥,_____________ _; ,识盈虚之有数。 (王勃《滕王阁序》) (5)老当益壮,_____________ _; ,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滕王阁序》) (6)天之苍苍,_____________ _, ? (庄周《逍遥游》) (7)且夫水之积也不厚,_______________。 (庄周《逍遥游》) (8)________________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9)臣生当陨首,_______________。 (李密《陈情表》) (10)映阶碧草自春色,_____________ _。 ,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蜀相》) (11)花自飘零水自流。_______________, . (李清照《一剪梅》) 二、选择题(14 分,每小题 2 分) 2.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勉) B.控.蛮荆而引瓯越(控制) C.而刘夙婴.疾病(因为) D.三径就.荒 (接近)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但以.刘日薄西山 ②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耶? B.①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C.①门虽设而.常关 ②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D.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②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 4.下面句子中,加点字活用情况相同的一组是( A.①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②水击三千里 ①雄州雾列,俊采星驰②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C.①襟三江而带五湖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 D.①善万物之得时 ②宾主尽东南之美 5.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B.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C.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D.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B.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C.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D.童仆欢迎,稚子候门 7.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A.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B.去以六月息者也 C.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D.彼且恶乎待哉 8.下列关于《堂吉诃德》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堂吉诃德游说农夫桑丘做他的侍从,跟他出门行侠。他答应一眨眼征服个把海岛,就让 桑丘做岛上的总督。于是桑丘骑着一头驴,带着他的褡裢袋和皮酒袋,抛下老婆孩子,去充 当堂吉诃德的侍从。 B.对于桑丘三天多就从托波索城送信给杜尔西内娅返回来,堂吉诃德半信半疑,他猜想 定有精通魔术的法师摄了桑丘在空中飞行,以帮助他完成心愿。他们在路上还遇到了先前解 救过的牧童。牧童向堂吉诃德讲述了他后来的遭遇,请求堂吉诃德为他报仇。 C.客店里来了个审判官,俘虏一见就觉得是自己做文职的弟弟。又听说是同乡,更加确定 但担心他嫌自己穷,不敢认亲。神父巧加试探,把俘虏的故事讲给审判官,他听了十分悲伤, 坦言那就是自己的哥哥。神父领出了摩尔俘虏和索赖达,兄弟紧紧相拥 D.被堂吉诃德夺了曼布利诺头盔,被桑丘换去驴子装备的理发师来到客店。双方就头盔还 是铜盘、驮鞍还是马鞍的问题发生争执。经过路的巡逻队员调停,双方对换了驮鞍。神父给 了理发师钱,偿还盆价,理发师写下收据,保证以后永无争执。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6分) 《录鬼簿》序 钟嗣成 贤愚寿天,死生祸福之理,固兼乎气数而言,圣贤未尝不论也。盖阴阳之屈伸,即人鬼之生 死,人而知夫生死之道,顺受其正,又岂有岩墙桎梏之厄哉?虽然,人之生斯世也,但以已
D.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②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 4.下面句子中,加点字活用情况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②水.击三千里 B.①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②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C.①襟.三江而带五湖 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 D.①善.万物之得时 ②宾主尽东南之美. 5.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B.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C.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D.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B.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C.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D.童仆欢迎..,稚子候门 7.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B.去以六月息者也 。 C.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 D.彼且恶乎待哉。 8.下列关于《堂吉诃德》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堂吉诃德游说农夫桑丘做他的侍从,跟他出门行侠。他答应一眨眼征服个把海岛,就让 桑丘做岛上的总督。于是桑丘骑着一头驴,带着他的褡裢袋和皮酒袋,抛下老婆孩子,去充 当堂吉诃德的侍从。 B.对于桑丘三天多就从托波索城送信给杜尔西内娅返回来,堂吉诃德半信半疑,他猜想一 定有精通魔术的法师摄了桑丘在空中飞行,以帮助他完成心愿。他们在路上还遇到了先前解 救过的牧童。牧童向堂吉诃德讲述了他后来的遭遇,请求堂吉诃德为他报仇。 C.客店里来了个审判官,俘虏一见就觉得是自己做文职的弟弟。又听说是同乡,更加确定。 但担心他嫌自己穷,不敢认亲。神父巧加试探,把俘虏的故事讲给审判官,他听了十分悲伤, 坦言那就是自己的哥哥。神父领出了摩尔俘虏和索赖达,兄弟紧紧相拥。 D.被堂吉诃德夺了曼布利诺头盔,被桑丘换去驴子装备的理发师来到客店。双方就头盔还 是铜盘、驮鞍还是马鞍的问题发生争执。经过路的巡逻队员调停,双方对换了驮鞍。神父给 了理发师钱,偿还盆价,理发师写下收据,保证以后永无争执。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16 分) 《录鬼簿》序 钟嗣成 贤愚寿夭,死生祸福之理,固兼乎气数而言,圣贤未尝不论也。盖阴阳之屈伸,即人鬼之生 死,人而知夫生死之道,顺受其正,又岂有岩墙桎梏之厄哉?虽然,人之生斯世也,但以已
死者为鬼,而不知未死者亦鬼也,酒罂饭囊,或醉或梦,块然泥土者,则其人与已死之鬼何 异?此固未暇论也。其或稍知义理,口发善言,而于学问之道,甘于暴弃,临终之后,漠然 无间,则又不若块然之鬼为愈也。 予尝见未死之鬼,吊已死之鬼,未之思也,特间耳。独不知天地开辟,亘古及今,自有不 死之鬼在,何则?圣贤之君臣,忠孝之士子,小善大功,着在方册者,日月炳焕,山川流峙, 及乎干万劫无穷已,是则虽鬼而不鬼者也。余因暇日,缅怀故人,门第卑微,职位不振,高 才博识,俱有可录,岁月弥久,湮没无间,遂传其本末,吊以乐章;复以前乎此者,叙其姓 名,述其所作,冀乎初学之士,刻意词章,使冰寒于水,青胜于蓝,则亦幸矣。名之日录鬼 嗟乎!余亦鬼也。使已死未死之鬼,作不死之鬼得以传远,余又何幸焉?若夫高尚之士,性 理之学,以为得罪于圣门者,吾党且啖蛤蜊,别与知味者道。 至顺元年龙集庚午月建甲申二十二日辛未,古汴钟嗣成序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门第卑微,职位不振 卑微:地位底下 B.以为得罪于圣门者 以为:认为 C.吊已死之鬼 吊:悬挂 D.其或稍知义理,口发善言 或:有的人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人之生斯世也 均之二策 B.而于学问之道,甘于暴弃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但以已死者为鬼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D.叙其姓名,述其所作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11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阴与阳的消退和增长,就如同人与鬼之间的生死之别,人们如果知道那些有关生 死的道理,就会顺从天命,接受正常的命运 B.作者认为,在学问方面,甘愿自暴自弃,死了之后,湮灭不被后人所知晓的人, 难道不比泥石土块般的死鬼更甚(好)一些吗? C.作者认为,从古至今,人间自有不死之鬼存在的原因是史册记载了他们的小的善 举或大的功业,最终使他们如日月昭然,如山川流逝耸立,乃至千万年不会穷尽。 D.作者说即使那些所谓的高尚的,深谙性理学问的人,认为他的看法有悖于圣人法
死者为鬼,而不知未死者亦鬼也,酒罂饭囊,或醉或梦,块然泥土者,则其人与已死之鬼何 异?此固未暇论也。其或.稍知义理,口发善言,而于学问之道,甘于暴弃,临终之后,漠然 无闻,则又不若块然之鬼为愈也。 予尝见未死之鬼,吊.已死之鬼,未之思也,特一间耳。独不知天地开辟,亘古及今,自有不 死之鬼在,何则?圣贤之君臣,忠孝之士子,小善大功,着在方册者,日月炳焕,山川流峙, 及乎千万劫无穷已,是则虽鬼而不鬼者也。余因暇日,缅怀故人,门第卑微..,职位不振,高 才博识,俱有可录,岁月弥久,凐没无闻,遂传其本末,吊以乐章;复以前乎此者,叙其姓 名,述其所作,冀乎初学之士,刻意词章,使冰寒于水,青胜于蓝,则亦幸矣。名之曰录鬼 簿。 嗟乎!余亦鬼也。使已死未死之鬼,作不死之鬼得以传远,余又何幸焉?若夫高尚之士,性 理之学,以为..得罪于圣门者,吾党且啖蛤蜊,别与知味者道。 至顺元年龙集庚午月建甲申二十二日辛未,古汴钟嗣成序。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门第卑微..,职位不振 卑微:地位底下 B. 以为..得罪于圣门者 以为:认为 C.吊.已死之鬼 吊:悬挂 D. 其或.稍知义理,口发善言 或:有的人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 分) A.人之.生斯世也 均之.二策 B.而于.学问之道,甘于暴弃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但以.已死者为鬼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D.叙其.姓名,述其所作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阴与阳的消退和增长,就如同人与鬼之间的生死之别,人们如果知道那些有关生 死的道理,就会顺从天命,接受正常的命运。 B.作者认为,在学问方面,甘愿自暴自弃,死了之后,湮灭不被后人所知晓的人, 难道不比泥石土块般的死鬼更甚(好)一些吗? C.作者认为,从古至今,人间自有不死之鬼存在的原因是史册记载了他们的小的善 举或大的功业,最终使他们如日月昭然,如山川流逝耸立,乃至千万年不会穷尽。 D.作者说即使那些所谓的高尚的,深谙性理学问的人,认为他的看法有悖于圣人法
门,离经叛道,他也将不屑与之理论,自会另与深解其味的人述说。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则其人与已死之鬼何异?(4分) 译文 (2)使已死未死之鬼,作不死之鬼得以传远,余又何幸焉?(6分) 译文 B卷(100分)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4分) 孟子日:“以力假(1)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2)大——汤以七 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3)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如七十子(4)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 (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注释】(1)假:凭借。(2)待:等待,引申为依靠。(3)赡:充足。 (4)七十子:指孔子弟子中的贤者,一说七十二人,一说七十七人 13.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孔孟思想一脉相承,讲的都是攻心为上政治方针,讲究以德服人 B.“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孟子辩证地认为“霸道”与“仁”的结合,能缔 造出大国。 C.在孟子看来,汤、文、武都是实行王道的,所以不一定是大国也能臣服天下 D.不足百字的一段话,孟子用了对比、举例、引言等多种方法,很有说服力 14孟子曾对齐宣王说:“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又说:“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 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梁惠王上》)结合上面选段和这些言论我们可以看 出,孟子对“王道”与“霸道”持什么看法?(2分) 五、古代诗歌阅读(共6分) 1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①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③自来去
门,离经叛道,他也将不屑与之理论,自会另与深解其味的人述说。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⑴ 则其人与已死之鬼何异?(4 分) 译文: ⑵ 使已死未死之鬼,作不死之鬼得以传远,余又何幸焉?(6 分) 译文: B 卷(100 分)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4 分) 孟子曰:“以力假(1)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2)大——汤以七十 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3)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如七十子(4)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 (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注释】(1)假:凭借。(2)待:等待,引申为依靠。 (3)赡:充足。 (4)七十子:指孔子弟子中的贤者,一说七十二人,一说七十七人。 13.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孔孟思想一脉相承,讲的都是攻心为上政治方针,讲究以德服人。 B.“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孟子辩证地认为“霸道”与“仁”的结合,能缔 造出大国。 C.在孟子看来,汤、文、武都是实行王道的,所以不一定是大国也能臣服天下。 D.不足百字的一段话,孟子用了对比、举例、引言等多种方法,很有说服力。 14.孟子曾对齐宣王说:“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又说:“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 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梁惠王上》)结合上面选段和这些言论我们可以看 出,孟子对“王道”与“霸道”持什么看法?(2 分) 答: 。 五、古代诗歌阅读(共 6 分) 1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①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②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③自来去
【注】①作者家居汉江西岸,却在汉江东岸的鹿门辟一住处,偶尔去住住。 梁:湖 北襄阳城外沔水边,从汉江西岸东渡时可看到。③庞公:即庞德公,东汉隐士。④幽 人:隐居者,作者自指 (1)这首诗分别写了江边与山中两种不同的场景,试分析有何不同。(2分) (2)“忽到庞公栖隐处”中哪个字最精炼传神,有何表达效果?诗中借庞德公的典故抒 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6简答题(字数在100字左右)。(5分) “可是后来他回到自己的房里,关上门倒在床上用铺盖蒙着头哭。为了他的破没了的幻 梦而哭。”(《家》) 文中的“他”是谁?他有什么幻梦?他的幻梦是怎样破灭的?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15分) 蓝舞鞋 乔尔哥斯·菲力普皮埃雷狄斯 帕雷克里斯希萨谟斯是个买卖旧衣服的小贩,整夭走街串巷,肩膀上搭着个长口袋,有时 瘪瘪場場,有时鼓鼓囊囊。 帕雷克里斯已经习惯孤独了。周围没有生命的东西多年来一直忠诚地陪伴着他,给他慰藉。 双女孩穿的蓝色舞鞋摆在桌子上,似乎以它漂亮、诱人的光彩嘲笑这亳不诱人的环境。 那次安索拉看见这双鞋多么眼馋啊!她抱着它,爱不释手,把它紧贴在胸前。后来还给我的 时候,用那样的眼神看着我,好像在祈求。真叫人捉摸不透。既然她的腿瘫痪了,要鞋做什 么?只是为了摆样子 咳我操这心干什么?看样子我快要变得软心肠了快要向不相干的人一个个地施舍礼物了 我可要成了别人的笑料了 小女孩的妈妈哈吕克劳有时也到外边找活干,但更多的时候是把针线活揽回家来做。帕雷克
【注】 ①作者家居汉江西岸,却在汉江东岸的鹿门辟一住处,偶尔去住住。 ②渔梁:湖 北襄阳城外沔水边,从汉江西岸东渡时可看到。 ③庞公:即庞德公,东汉隐士。 ④幽 人:隐居者,作者自指。 (1)这首诗分别写了江边与山中两种不同的场景,试分析有何不同。(2 分) (2)“忽到庞公栖隐处”中哪个字最精炼传神,有何表达效果?诗中借庞德公的典故抒 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 16.简答题(字数在 100 字左右)。(5 分) “可是后来他回到自己的房里,关上门倒在床上用铺盖蒙着头哭。为了他的破没了的幻 梦而哭。”(《家》) 文中的“他”是谁?他有什么幻梦?他的幻梦是怎样破灭的?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15 分) 蓝舞鞋 乔尔哥斯·菲力普·皮埃雷狄斯 帕雷克里斯·希萨谟斯是个买卖旧衣服的小贩,整天走街串巷,肩膀上搭着个长口袋,有时 瘪瘪塌塌,有时鼓鼓囊囊。 帕雷克里斯已经习惯孤独了。周围没有生命的东西多年来一直忠诚地陪伴着他,给他慰藉。 一双女孩穿的蓝色舞鞋摆在桌子上,似乎以它漂亮、诱人的光彩嘲笑这毫不诱人的环境。 那次安索拉看见这双鞋多么眼馋啊!她抱着它,爱不释手,把它紧贴在胸前。后来还给我的 时候,用那样的眼神看着我,好像在祈求。真叫人捉摸不透。既然她的腿瘫痪了,要鞋做什 么?只是为了摆样子? 咳,我操这心干什么?看样子我快要变得软心肠了,快要向不相干的人一个个地施舍礼物了。 我可要成了别人的笑料了。 小女孩的妈妈哈吕克劳有时也到外边找活干,但更多的时候是把针线活揽回家来做。帕雷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