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语文 (完卷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组卷人: 核对 人 审核人 班级 姓 名 座 成绩 、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茕茕孑立, (李密《陈情表》) (2)满地黄花堆积,憔悴 损 ?(李清照 《声声慢》) (3)飞湍瀑流争喧 豗 (李白 《蜀道难》 (4)同是天涯沦落 人 !(白居易《琵琶行》) ,秋水 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6)斯是陋室, 禹锡《陋室 铭》) (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萧房 知人 汉祖至南郑,韩信亡去,萧何自追之。上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 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至如信,国士亡双,必欲争天下 非信无可与计事者。”乃拜信大将,遂成汉业 唐太宗为秦王时,府属多外迁,王患之。房乔曰:“去者虽多不足吝 杜如晦王佐才也,王必欲经营四方,舍如晦无共功者。”乃表留幕府,遂为名相。 人之去留,系兴替治乱如此,萧、房之知人,所以为莫及也。樊哙从 高祖起丰、沛,劝霸上之还,解鸿门之厄,功亦不细矣,而韩信羞与为伍。唐俭 赞太宗建大策,发蒲津之谋,定突厥之计,非庸臣也,而李靖以为不足惜。盖以 信、靖而视哙、俭,犹熊罴之与狎貅耳。帝王之功,非一士之略,必待将如韩信, 相如杜公,而后用之,不亦难乎!惟能置潇、房于帷幄中,拔茅汇进,则珠玉无 胫而至矣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福建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 2013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语文 (完卷时间:150 分钟; 满分 150 分) 组卷人: 核对 人: 审核人: 班级 姓 名 座 号 成绩 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茕茕孑立, 。 (李密《陈情表》) (2)满地黄花堆积,憔悴 损, ?(李清照 《声声慢》) (3)飞湍瀑流争喧 豗, 。(李白 《蜀道难》 (4)同是天涯沦落 人, !(白居易《琵琶行》) (5) ,秋水 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6)斯是陋室, 。(刘 禹锡《陋室 铭》)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5 题。 萧房 知人 汉祖至南郑,韩信亡去,萧何自追之。上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 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至如信,国士亡双,必欲争天下, 非信无可与计事者。”乃拜信大将,遂成汉业。 唐太宗为秦王时,府属多外迁,王患之。房乔曰:“去者虽多不足吝, 杜如晦王佐才也,王必欲经营四方,舍如晦无共功者。”乃表留幕府,遂为名相。 二人之去留,系兴替治乱如此,萧、房之知人,所以为莫及也。樊哙从 高祖起丰、沛,劝霸上之还,解鸿门之厄,功亦不细矣,而韩信羞与为伍。唐俭 赞太宗建大策,发蒲津之谋,定突厥之计,非庸臣也,而李靖以为不足惜。盖以 信、靖而视哙、俭,犹熊罴之与狸狌耳。帝王之功,非一士之略,必待将如韩信, 相如杜公,而后用之,不亦难乎!惟能置萧、房于帷幄中,拔茅汇进,则珠玉无 胫而至矣。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汉祖至南郑,韩信亡去去:离开 B.唐太宗为秦王时,府属多外 迁迁:调任 C.乃表留幕府,遂为名相表:表彰 D.角鸿门之厄,功亦不细 矣 细:小 3.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 ②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 衣 B.①二人之去留,系兴替治乱如此 非一士之略 C.①唐俭赞太宗建大策……非庸臣也 ②此 世所以不传也 D.①盖以信、靖而视哙、俭不,犹熊罴之与狸狴耳 ②潦水尽而寒潭清, 烟光凝而暮山紫 4.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何独具慧眼,留住了能助刘邦成大业的人才韩信,使“萧何月下追韩信” 成千古佳话。 B.秦王李世民幕府属吏外调任职的人很多,房玄龄认为留住杜如晦就没有什么 好忧虑的了。 C.樊哙、唐俭等人虽然劳苦功高,但作者认为他们不过是熊罴与狸狴而已,不 是特殊人才 D.大将韩信、宰相杜如晦那样的人才固然重要,但萧何、房玄龄这一类人能够 选贤进能,显得更重要。 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盖以信、靖而视哙、俭,犹熊罴之与狸狴耳。(3分) (2)惟能置萧、房于帷幄中,拔茅汇进,则珠玉无胫而至矣。(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6分) 早行(陈与义) 露侵驼褐①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①驼褐:一种用兽毛制成的上衣。 (1)诗人在第一句诗中是怎样表现造型“早行”的?请举例作简要分析。(3 分) (2)此诗三、四句主要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有何效果?(3分) 二、文化经典、文学名著阅读(16分) (一)文化经典阅读(6分) 7.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万章)曰:“敢问荐之①于天,而天受之;暴②之于民,而民受 之,如何? (孟子)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 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舜相尧 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 南。天下诸候进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
A.汉祖至南郑,韩信亡去 去:离开 B.唐太宗为秦王时,府属多外 迁 迁:调任 C.乃表留幕府,遂为名相 表:表彰 D.角鸿门之厄,功亦不细 矣 细:小 3.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①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 追 ②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 衣 B.①二人之去留,系兴替治乱如此 ② 非一士之略 C.①唐俭赞太宗建大策……非庸臣也 ②此 世所以不传也 D.①盖以信、靖而视哙、俭不,犹熊罴之与狸狌耳 ②潦水尽而寒潭清, 烟光凝而暮山紫 4.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萧何独具慧眼,留住了能助刘邦成大业的人才韩信,使“萧何月下追韩信” 成千古佳话。 B.秦王李世民幕府属吏外调任职的人很多,房玄龄认为留住杜如晦就没有什么 好忧虑的了。 C.樊哙、唐俭等人虽然劳苦功高,但作者认为他们不过是熊罴与狸狌而已,不 是特殊人才。 D.大将韩信、宰相杜如晦那样的人才固然重要,但萧何、房玄龄这一类人能够 选贤进能,显得更重要。 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盖以信、靖而视哙、俭,犹熊罴之与狸狌耳。(3 分) (2)惟能置萧、房于帷幄中,拔茅汇进,则珠玉无胫而至矣。(3 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6 分)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①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①驼褐:一种用兽毛制成的上衣。 (1)诗人在第一句诗中是怎样表现造型“早行”的?请举例作简要分析。(3 分) (2)此诗三、 四句主要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有何效果?(3 分) 二、文化经典、文学名著阅读(16 分) (一)文化经典阅读(6 分) 7.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 分) (万章)曰:“敢问荐之①于天,而天受之;暴②之于民,而民受 之,如何?” (孟子)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 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舜相尧 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 南。天下诸候进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
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而③居尧之 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太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 听。’此之谓也。”(节选自《孟子·万章上》) 【注】①之:指尧推荐舜这件事。②暴:公开介绍。③而:如果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万章对尧推荐舜、舜终得天下这件事此内存疑问,于是向孟子请教。 B.孟子认为,君王是没有那样大的权力把天下授予他人的,即便你伟大如尧 C.孟子认为,尧的儿子没有得到天下,是因为他仇视百姓招来的恶果。 D.孟子认为舜最后得到天下,是因为他辅佐尧二十八年,成绩斐然,得到了老 百姓的信任。 (2)孟子引用《太誓》里所说的“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阐明的是 什么道理?结合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二)文学名著阅读(10分) 8.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曹操取得南郑后,就向巴中进军,张鲁走投无路,被迫投降。从此,汉中尽 归曹操。司马懿和刘晔建议乘胜攻下西川,曹操却叹口气说:“人就怕不知足啊! 既然得了陇,还望得蜀吗?”于是决定按兵不动。(《三国演义》 B.刘姥姥第二次进贾府,贾母设宴执行。刘姥姥喝了许多酒,吃了油腻食物, 大泻一阵后,晕乎乎地走到宝玉的卧房,看到精美的床帐,便歪身睡倒,酒气散 了一屋子。宝玉知道后也没有生气,只是叫袭人收拾妥当。(《红楼梦》) C.丝厂工人罢工,吴荪甫通过屠维岳对工人施展各种骗术和无情镇压,还亲自 到工厂去坐镇。一进工厂,他坐的车子被工人包围得一动不也不能动。最后,在 屠维岳的帮助下,汽车才从工厂的后门离开。(《子夜》) D.他转身问她道:“最后一次回答我:你愿不愿意属于我?”她使劲回答说: 不! 克洛德威胁爱斯梅拉达,要她顺从自己,不然就把她交出去。爱斯梅拉达宁死不 屈。恼怒的克洛德把她拖到罗兰塔,交给军警。(《巴黎圣母院》 E.马丝洛娃从法院被押回监狱,犯人们知道她已被判刑后,都给以同情的问候。 涅赫柳多夫则认为法庭作出了不公平的判决。他去找律师,准备把案件告到高级 法院。(《复活》) 9.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请简述瑞珏之死的起因和经过。(《家》) (2)请简述爱斯梅拉达爱上弗比斯的起因和经过。(《巴黎圣母院》) 、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百家讲坛》对于讲座内容和讲师的选择,完全依照大众流行文化的口 味,而非正统学术的观点。像清代这样一个不论文化还是经济都并非最重要最伟 大的时代,可以成为长期话题,主要是因为流行多年的清宫戏为它笼络了广泛的 观众基础。 其实《百家讲坛》的话题在学术领域屡屡引发争议,易中天、阎崇年、刘心武都 处在一个有趣的位置,作为知识分子和学术研究者,他们首先被学术界质疑,被 自己研究领域内的同侪批判,而跟他们的半生研究都没有关系的老百姓(至少《百 家》的拥护者大多是非学院派,而非正统的学术精英),这时却成了他们学术观 点的拥护者。通过《百家讲坛》,一些没有定论的观点被讲师们传播开来,这让
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而③居尧之 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太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 听。’此之谓也。”(节选自《孟子•万章上》) 【注】①之:指尧推荐舜这件事。②暴:公开介绍。③而:如果。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万章对尧推荐舜、舜终得天下这件事此内存疑问,于是向孟子请教。 B.孟子认为,君王是没有那样大的权力把天下授予他人的,即便你伟大如尧。 C.孟子认为,尧的儿子没有得到天下,是因为他仇视百姓招来的恶果。 D.孟子认为舜最后得到天下,是因为他辅佐尧二十八年,成绩斐然,得到了老 百姓的信任。 (2)孟子引用《太誓》里所说的“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阐明的是 什么道理?结合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 分) (二)文学名著阅读(10 分) 8.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曹操取得南郑后,就向巴中进军,张鲁走投无路,被迫投降。从此,汉中尽 归曹操。司马懿和刘晔建议乘胜攻下西川,曹操却叹口气说:“人就怕不知足啊! 既然得了陇,还望得蜀吗?”于是决定按兵不动。(《三国演义》) B.刘姥姥第二次进贾府,贾母设宴执行。刘姥姥喝了许多酒,吃了油腻食物, 大泻一阵后,晕乎乎地走到宝玉的卧房,看到精美的床帐,便歪身睡倒,酒气散 了一屋子。宝玉知道后也没有生气,只是叫袭人收拾妥当。(《红楼梦》) C.丝厂工人罢工,吴荪甫通过屠维岳对工人施展各种骗术和无情镇压,还亲自 到工厂去坐镇。一进工厂,他坐的车子被工人包围得一动不也不能动。最后,在 屠维岳的帮助下,汽车才从工厂的后门离开。(《子夜》) D.他转身问她道:“最后一次回答我:你愿不愿意属于我?”她使劲回答说: “不!” 克洛德威胁爱斯梅拉达,要她顺从自己,不然就把她交出去。爱斯梅拉达宁死不 屈。恼怒的克洛德把她拖到罗兰塔,交给军警。(《巴黎圣母院》) E.马丝洛娃从法院被押回监狱,犯人们知道她已被判刑后,都给以同情的问候。 涅赫柳多夫则认为法庭作出了不公平的判决。他去找律师,准备把案件告到高级 法院。(《复活》) 9.简答题。(任选一题,100 字左右)(5 分) (1)请简述瑞珏之死的起因和经过。(《家》) (2)请简述爱斯梅拉达爱上弗比斯的起因和经过。(《巴黎圣母院》) 三、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2 题。 《百家讲坛》对于讲座内容和讲师的选择,完全依照大众流行文化的口 味,而非正统学术的观点。像清代这样一个不论文化还是经济都并非最重要最伟 大的时代,可以成为长期话题,主要是因为流行多年的清宫戏为它笼络了广泛的 观众基础。 其实《百家讲坛》的话题在学术领域屡屡引发争议,易中天、阎崇年、刘心武都 处在一个有趣的位置,作为知识分子和学术研究者,他们首先被学术界质疑,被 自己研究领域内的同侪批判,而跟他们的半生研究都没有关系的老百姓(至少《百 家》的拥护者大多是非学院派,而非正统的学术精英),这时却成了他们学术观 点的拥护者。通过《百家讲坛》,一些没有定论的观点被讲师们传播开来,这让
很多学者专家都感到不快,本来是学术界内部的讨论,某一方却成为大众普遍接 受的观点,而重要的是,大众并不了解其他观点。但是对于老百姓来说,有人用 他们喜欢的方式讲述一些他们关心的话题,即便那附着了很强的个人观点,仍是 种解答,解答很多他们感兴趣但很难有渠道确定的问题。另外一个要素就是表 现形式。讲座节目历来是最让观众望而却步的类型,40分钟的节目如果不听前5 分钟根本听不懂后面内容。《百家讲坛》在节目形态上并没有贡献,影像上几乎 没有美感可言。它的贡献在于改变了讲座节目的讲法。你听易中天的讲座,不就 是评书连播吗?在拥有广大评书听众的中国,把学术话题讲得和评书一样,无疑 是成功的捷径。有意思的是,易中天、阎崇年、刘心武这三位影响力最大的讲座 者都曾经担任过中学教师,无疑他们更能掌握深入浅出的技巧 既然《百家讲坛》的话题由头都来自电视剧这些流行元素,那么在方式上自然也 跟电视剧借鉴不少,最重要的就是设置悬念、讲究故事性。刘心武的《红楼梦》 连续十几讲,不断地探秘解密,所有观点必须辅以具体故事,完全是电视剧式的 铺陈叠述。而阎崇年的讲座,其实就是历年清宫戏的疑点解释,出发点都依据近 年清宫戏的剧情和人物关系,也就是电视观众最感兴趣的部分,因此一场学术讲 座的受众,一下子从少数相关专业的研究者变成了数以百万计的电视剧观众,反 响自然不同。 因此阎崇年的《清十二帝疑案》可以销售35万册,易中天成了畅销书榜首作家 也就不难解释了。他们本来就是从流行中来,到流行中去。不论学术界质疑的声 音有多大,都难以动摇他们广泛的群众基础。 10.下列有关“流行”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所讲的“流行”,主要指“大众流行文化”和“大众流行文化的品味” B.清代政治、经济、文化成为《百家讲坛》长期的话题,这就是一种“流行” C.电视剧的某些流行元素,不少成为了《百家讲坛》讲座内容的话题由头 D.易中天迎合了大众流行文化的口味成为学术明星,再又成为“流行”作家。 11.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百家讲坛》的话题在学术领域屡屡引发争议,主要是因为相关话题的观点 在学术界还没有定论。B.《百家讲坛》的讲座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讲述一些老 百姓关心的话题,并给予老百姓一定的解答。C.《百家讲坛》在节目形态上没 有什么贡献,在影像上也几乎没有美感可言,但这并不影响它的成功。D.《百 家讲坛》中部分学术讲座,能把受众从少数相关专业的研究者变成数以百万计的 电视剧观众。 12.《百家讲坛》“火”的原因主要有哪些?请分点概括。(3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心和手 欧·亨利 在丹佛车站,一帮旅客拥进开往东部方向的BM公司的快车车厢。在一节车厢里 坐着一位衣着华丽的年轻女子,身边摆满有经验的旅行者才会携带的豪华物品 在新上车的旅客中走来了两个人。一位年轻英俊,神态举止显得果敢而又坦率; 另一位则脸色阴沉,行动拖沓。他们被手铐铐在一起。 两个人穿过车厢过道,一张背向的位子是唯一空着的,而且正对着那位迷人的女 人。他们就在这张空位子上坐了下来。年轻的女子看到他们,即刻脸上浮现出妩
很多学者专家都感到不快,本来是学术界内部的讨论,某一方却成为大众普遍接 受的观点,而重要的是,大众并不了解其他观点。但是对于老百姓来说,有人用 他们喜欢的方式讲述一些他们关心的话题,即便那附着了很强的个人观点,仍是 一种解答,解答很多他们感兴趣但很难有渠道确定的问题。另外一个要素就是表 现形式。讲座节目历来是最让观众望而却步的类型,40 分钟的节目如果不听前 5 分钟根本听不懂后面内容。《百家讲坛》在节目形态上并没有贡献,影像上几乎 没有美感可言。它的贡献在于改变了讲座节目的讲法。你听易中天的讲座,不就 是评书连播吗?在拥有广大评书听众的中国,把学术话题讲得和评书一样,无疑 是成功的捷径。有意思的是,易中天、阎崇年、刘心武这三位影响力最大的讲座 者都曾经担任过中学教师,无疑他们更能掌握深入浅出的技巧。 既然《百家讲坛》的话题由头都来自电视剧这些流行元素,那么在方式上自然也 跟电视剧借鉴不少,最重要的就是设置悬念、讲究故事性。刘心武的《红楼梦》, 连续十几讲,不断地探秘解密,所有观点必须辅以具体故事,完全是电视剧式的 铺陈叠述。而阎崇年的讲座,其实就是历年清宫戏的疑点解释,出发点都依据近 年清宫戏的剧情和人物关系,也就是电视观众最感兴趣的部分,因此一场学术讲 座的受众,一下子从少数相关专业的研究者变成了数以百万计的电视剧观众,反 响自然不同。 因此阎崇年的《清十二帝疑案》可以销售 35 万册,易中天成了畅销书榜首作家 也就不难解释了。他们本来就是从流行中来,到流行中去。不论学术界质疑的声 音有多大,都难以动摇他们广泛的群众基础。 10.下列有关“流行”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选文所讲的“流行”,主要指“大众流行文化”和“大众流行文化的品味”。 B.清代政治、经济、文化成为《百家讲坛》长期的话题,这就是一种“流行”。 C.电视剧的某些流行元素,不少成为了《百家讲坛》讲座内容的话题由头。 D.易中天迎合了大众流行文化的口味成为学术明星,再又成为“流行”作家。 11.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百家讲坛》的话题在学术领域屡屡引发争议,主要是因为相关话题的观点 在学术界还没有定论。B.《百家讲坛》的讲座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讲述一些老 百姓关心的话题,并给予老百姓一定的解答。C.《百家讲坛》在节目形态上没 有什么贡献,在影像上也几乎没有美感可言,但这并不影响它的成功。D.《百 家讲坛》中部分学术讲座,能把受众从少数相关专业的研究者变成数以百万计的 电视剧观众。 12.《百家讲坛》“火”的原因主要有哪些?请分点概括。(3 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5 题。 心和手 欧·亨利 在丹佛车站,一帮旅客拥进开往东部方向的 BM 公司的快车车厢。在一节车厢里 坐着一位衣着华丽的年轻女子,身边摆满有经验的旅行者才会携带的豪华物品。 在新上车的旅客中走来了两个人。一位年轻英俊,神态举止显得果敢而又坦率; 另一位则脸色阴沉,行动拖沓。他们被手铐铐在一起。 两个人穿过车厢过道,一张背向的位子是唯一空着的,而且正对着那位迷人的女 人。他们就在这张空位子上坐了下来。年轻的女子看到他们,即刻脸上浮现出妩
媚的笑颜,圆润的双颊也有些发红。接着只见她伸出那戴着灰色手套的手与来客 握手。她开口说话的声音听上去甜美而又舒缓,让人感到她是一位爱好交谈的人。 她说道:“噢,埃斯顿先生,怎么,他乡异地,连老朋友也不认识了?” 年轻英俊的那位听到她的声音,立刻强烈地一怔,显得局促不安起来,然后他用 左手握住了她的手 “费尔吉德小姐,”他笑着说,“我请求您原谅我不能用另一只手来握手,因为 它现在正派用场呢。”他微微地提起右手,只见一副闪亮的“手镯”正把他的右 手腕和同伴的左手腕扣在一起。年轻姑娘眼中的兴奋神情渐渐地变成一种惶惑的 恐惧。脸颊上的红色也消退了。她不解地张开双唇,力图缓解难过的心情。埃斯 顿微微一笑,好像是这位小姐的样子使他发笑一样。他刚要开口解释,他的同伴 抢先说话了。这位脸色阴沉的人一直用他那锐利机敏的眼睛偷偷地察看着姑娘的 表情。 “请允许我说话,小姐。我看得出您和这位警长一定很熟悉,如果您让他在判罪 的时候替我说几句好话,那我的处境一定会好多了。他正送我去内森维茨监狱, 我将因伪造罪在那儿被判处7年徒刑。” 噢,”姑娘舒了口气,脸色恢复了自然,“那么这就是你现在做的差事,当个 警长。 “亲爱的费尔吉德小姐,”埃斯顿平静地说道,“我不得不找个差事来做。钱总 是生翅而飞的。你也清楚在华盛顿是要有钱才能和别人一样地生活。我发现西部 有人赚钱的好去处,所以 当然警长的地位自然比不上大使,但是 “大使,”姑娘兴奋地说道,“你可别再提大使了,大使可不需要做这种事情, 这点你应该是知道的。你现在既然成了一名勇敢的西部英雄,骑马,打枪,经历 各种危险,那么生活也一定和在华盛顿时大不一样。你可再也不和老朋友们一道 了 姑娘的眼光再次被吸引到了那副亮闪闪的手铐上,她睁大了眼睛。 “请别在意,小姐,”另外那位来客又说道,“为了不让犯人逃跑,所有的警长 都把自己和犯人铐在一起,埃斯顿先生是懂得这一点的。 “要过多久我们才能在华盛顿见面?”姑娘问。“我想不会是马上,”埃斯顿回 答,“我想恐怕我是不会有轻松自在的日子过了。” “我喜爱西部,”姑娘不在意地说着,眼光温柔地闪动着。看着车窗外,她坦率 自然,毫不掩饰地告诉他说:“妈妈和我在西部度过了整个夏天,因为父亲生病, 她一星期前回去了。我在西部过得很愉快,我想这儿的空气适合于我。金钱可代 表不了一切,但人们常在这点上出差错,并执迷不悟地一一“我说警长先生,” 脸色阴沉的那位粗声地说道,“这太不公平了,我需要喝点酒,我一天没抽烟了。 你们谈够了吗?现在带我去抽烟室好吗?我真想过过瘾。 这两位系在一起的旅行者站起身来,埃斯顿脸上依旧挂着迟钝的微笑 “我可不能拒绝一个抽烟的请求,”他轻声说,“这是一位不走运的朋友。再见, 费尔吉德小姐,工作需要,你能理解。”他伸手来握别。“你现在去不了东部太 遗憾了。”她一面说着,一面重新整理好衣裳,恢复起仪态,“但我想你一定会 继续旅行到内森维茨的 是的,”埃斯顿回答,“我要去内森维茨。”两位 来客小心翼翼地穿过车厢过道进入吸烟室。 另外两个坐在一旁的旅客几乎听到他们的全部谈话,其中一个说道:“那个警长 真是条好汉,很多西部人都这样棒。 “如此年轻的小伙子就担任一个这么大的职务,是吗?”另一个问道
媚的笑颜,圆润的双颊也有些发红。接着只见她伸出那戴着灰色手套的手与来客 握手。她开口说话的声音听上去甜美而又舒缓,让人感到她是一位爱好交谈的人。 她说道:“噢,埃斯顿先生,怎么,他乡异地,连老朋友也不认识了?” 年轻英俊的那位听到她的声音,立刻强烈地一怔,显得局促不安起来,然后他用 左手握住了她的手。 “费尔吉德小姐,”他笑着说,“我请求您原谅我不能用另一只手来握手,因为 它现在正派用场呢。”他微微地提起右手,只见一副闪亮的“手镯”正把他的右 手腕和同伴的左手腕扣在一起。年轻姑娘眼中的兴奋神情渐渐地变成一种惶惑的 恐惧。脸颊上的红色也消退了。她不解地张开双唇,力图缓解难过的心情。埃斯 顿微微一笑,好像是这位小姐的样子使他发笑一样。他刚要开口解释,他的同伴 抢先说话了。这位脸色阴沉的人一直用他那锐利机敏的眼睛偷偷地察看着姑娘的 表情。 “请允许我说话,小姐。我看得出您和这位警长一定很熟悉,如果您让他在判罪 的时候替我说几句好话,那我的处境一定会好多了。他正送我去内森维茨监狱, 我将因伪造罪在那儿被判处 7 年徒刑。” “噢,”姑娘舒了口气,脸色恢复了自然,“那么这就是你现在做的差事,当个 警长。” “亲爱的费尔吉德小姐,”埃斯顿平静地说道,“我不得不找个差事来做。钱总 是生翅而飞的。你也清楚在华盛顿是要有钱才能和别人一样地生活。我发现西部 有人赚钱的好去处,所以——,当然警长的地位自然比不上大使,但是——” “大使,”姑娘兴奋地说道,“你可别再提大使了,大使可不需要做这种事情, 这点你应该是知道的。你现在既然成了一名勇敢的西部英雄,骑马,打枪,经历 各种危险,那么生活也一定和在华盛顿时大不一样。你可再也不和老朋友们一道 了。” 姑娘的眼光再次被吸引到了那副亮闪闪的手铐上,她睁大了眼睛。 “请别在意,小姐,”另外那位来客又说道,“为了不让犯人逃跑,所有的警长 都把自己和犯人铐在一起,埃斯顿先生是懂得这一点的。” “要过多久我们才能在华盛顿见面?”姑娘问。“我想不会是马上,”埃斯顿回 答,“我想恐怕我是不会有轻松自在的日子过了。” “我喜爱西部,”姑娘不在意地说着,眼光温柔地闪动着。看着车窗外,她坦率 自然,毫不掩饰地告诉他说:“妈妈和我在西部度过了整个夏天,因为父亲生病, 她一星期前回去了。我在西部过得很愉快,我想这儿的空气适合于我。金钱可代 表不了一切,但人们常在这点上出差错,并执迷不悟地——“我说警长先生,” 脸色阴沉的那位粗声地说道,“这太不公平了,我需要喝点酒,我一天没抽烟了。 你们谈够了吗?现在带我去抽烟室好吗?我真想过过瘾。” 这两位系在一起的旅行者站起身来,埃斯顿脸上依旧挂着迟钝的微笑。 “我可不能拒绝一个抽烟的请求,”他轻声说,“这是一位不走运的朋友。再见, 费尔吉德小姐,工作需要,你能理解。”他伸手来握别。“你现在去不了东部太 遗憾了。”她一面说着,一面重新整理好衣裳,恢复起仪态,“但我想你一定会 继续旅行到内森维茨的。”“是的,”埃斯顿回答,“我要去内森维茨。”两位 来客小心翼翼地穿过车厢过道进入吸烟室。 另外两个坐在一旁的旅客几乎听到他们的全部谈话,其中一个说道:“那个警长 真是条好汉,很多西部人都这样棒。” “如此年轻的小伙子就担任一个这么大的职务,是吗?”另一个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