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A.敕造(chi)惫懒(bei)讪讪(sha)扪参历井(shen) B.錾银(zan)两靥(yan)桌帏(wei)拗他不过(ni) C.蹙缩(cu)歆享(xIn)榫头(sn)鸡豚狗彘(zhi) D.庠序( xiang)洿池(kua)贾人(g)间或一轮(jlan) C(Ashan Bye Dwu 2.下列词句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俨然迷罔炮络飞端瀑流争喧豗 B.放诞骐骥巉岩巫山巫峡气潇森 C.驯熟伶俐踌躇间关莺语花底滑 D.潦倒杜撰寒喧空闻虎旅传霄柝 2.D(A惘烙湍B萧D暄宵) 3、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A、老头儿看见它来到,知道这是一条毫无畏惧而且为所欲为的鲨鱼 B、国家质量技术检测局宣布,从月1日起生活饮用水必须明示酸碱度,这使大量不合格饮 用水无地自容。 C、迅速反映现实生活,高奏时代主旋律,为人民群众提供最好的精神食粮,这是文艺工作 者责无旁贷的职责。 D、金沙遗址展览大厅里陈列的一件件色泽莹润、汪牛充栋的出土玉雕,得到了来自全国各 地游客的赞赏。 4、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蔡校长说:“李虎对张林的批评是有充分准备的,我相信他们会处理好这件事。” B.山东大学积极采取措施,培养新入校的大学生,力争在较短时间内解决史学界后继乏人 的状况。 C.人这一生,谁也带不走的是财富,谁都能留下的是名声;人不能把金钱带进坟墓,金钱 却能把人带进坟墓。 D.出于对北极地区气候、环境、资源等方面长期考察,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决定在斯瓦尔巴 违德群岛建立中国伊力特·沫林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 4、C(A、有歧义B、动宾搭配不当D、成份残缺,“长期考察”后残缺中心词“的 需要”。)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敕造(chì) 惫懒 (bèi) 讪讪(shà) 扪参历井(shē n) B.錾银(zàn) 两靥(yàn) 桌帏(wéi) 拗他不过(niù) C.蹙缩(cù) 歆享(xī n) 榫头(sǔ n) 鸡豚狗彘(zhì) D.庠序(xiáng) 洿池(kuà) 贾人(gǔ ) 间或一轮(jiàn) 1.C(Ashàn Byè Dwū ) 2.下列词句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俨然 迷罔 炮络 飞端瀑流争喧豗 B.放诞 骐骥 巉岩 巫山巫峡气潇森 C.驯熟 伶俐 踌躇 间关莺语花底滑 D.潦倒 杜撰 寒喧 空闻虎旅传霄柝 2.D(A惘 烙 湍 B萧 D暄 宵) 3、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A、老头儿看见它来到,知道这是一条毫无畏惧而且为所欲为的鲨鱼。 B、国家质量技术检测局宣布,从7月1日起生活饮用水必须明示酸碱度,这使大量不合格饮 用水无地自容。 C、迅速反映现实生活,高奏时代主旋律,为人民群众提供最好的精神食粮,这是文艺工作 者责无旁贷的职责。 D、金沙遗址展览大厅里陈列的一件件色泽莹润、汗牛充栋的出土玉雕,得到了来自全国各 地游客的赞赏。 4、 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蔡校长说:“李虎对张林的批评是有充分准备的,我相信他们会处理好这件事。” B.山东大学积极采取措施,培养新入校的大学生,力争在较短时间内解决史学界后继乏人 的状况。 C.人这一生,谁也带不走的是财富,谁都能留下的是名声;人不能把金钱带进坟墓,金钱 却能把人带进坟墓。 D.出于对北极地区气候、环境、资源等方面长期考察,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决定在斯瓦尔巴 违德群岛建立中国伊力特·沫林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 4、 C (A、有歧义 B、动宾搭配不当 D、成份残缺,“长期考察”后残缺中心词“的 需要”。)
留侯论——苏轼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 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 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 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 在书。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 虽有贲、育,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 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千 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材,不为 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之所为深惜者也。 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 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 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 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 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 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 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 为子房欤! (选自《古文观止》)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卒然临之而不惊(卒:通“猝”,突然)B、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折:使动用 法,挫辱) C、郑伯肉袒牵羊以逆(逆:背叛,叛逆) D、而项籍之所不能怒(怒:使…发怒。 使动用法) 逆:迎接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必有过人之节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B、匹夫见辱,拔剑而起吾尝豉而望矣
留侯论——苏 轼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 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 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 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 在书。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 虽有贲、育,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 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千 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材,不为 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之所为深惜者也。 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 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 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 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 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 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 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 为子房欤! (选自《古文观止》)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卒然临之而不惊(卒:通“猝”,突然) B、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折:使动用 法,挫辱) C、郑伯肉袒牵羊以逆(逆:背叛,叛逆) D、而项籍之所不能怒(怒:使…发怒。 使动用法) 1、C、逆:迎接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必有过人之节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B、匹夫见辱,拔剑而起 吾尝跂而望矣
C、其事甚怪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2、B(A“之”助词,的/助词,调节音节,可不译。C“其”代词,这/代词,他。D“以”介词, 用/连词,表目的)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属于作者所谓的“忍小忿而就大谋”表现的一组是() ①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 ②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 ③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 ④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 ⑤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⑥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 A.①④⑤ B.②⑤⑥ C.②③④ ③⑥ 3.C(①⑤写的是难忍“小忿”的例子⑥与题干无关) 4、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将“匹夫”之勇与“大勇者ˆ之勇进行比较,指出“豪杰之士”的过人之节”就在于 有“能忍的品质,体现了佛家的物我相忘,身心皆定”的精神 B、本文列举了张良阻击秦王,进履受书,劝说刘邦封韩信为齐王三件事,以鲜明生动的 历史事实为例,说明“忍小忿”才能“就大谋 C、作者以项刘楚汉之争为例,论证正是由于张良能够“忍小忿”,所以才能“就大谋”,也 才能辅助刘邦建立帝业。 D、文章以郑伯肉袒牵羊,勾践臣妾于吴与项刘楚汉之争等历史事实为例,进行说理,具 体生动,深入浅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A(体现了佛家的“物我相忘,身心皆定”精神错)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分) (1)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
C、其事甚怪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2、B(A“之”助词,的/助词,调节音节,可不译。C“其”代词,这/代词,他。D“以”介词, 用/连词,表目的)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属于作者所谓的“忍小忿而就大谋”表现的一组是( ) ①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 ②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 ③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 ④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 ⑤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⑥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 A.①④⑤ B.②⑤⑥ C.②③④ D.① ③⑥ 3.C(①⑤写的是难忍“小忿”的例子⑥与题干无关) 4、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将“匹夫”之勇与“大勇者”之勇进行比较,指出“豪杰之士”的“过人之节”就在于 有“能忍的品质,体现了佛家的物我相忘,身心皆定”的精神。 B、本文列举了张良阻击秦王,进履受书,劝说刘邦封韩信为齐王三件事,以鲜明生动的 历史事实为例,说明“忍小忿”才能“就大谋”。 C、作者以项刘楚汉之争为例,论证正是由于张良能够“忍小忿”,所以才能“就大谋”,也 才能辅助刘邦建立帝业。 D、文章以郑伯肉袒牵羊,勾践臣妾于吴与项刘楚汉之争等历史事实为例,进行说理,具 体生动,深入浅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A(体现了佛家的“物我相忘,身心皆定”精神错) 5、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分) (1)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
也 (2)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 其谁全之? 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杜审言:在唐中宗时曾被贬到南方极为偏远的峰州,本诗是他流放途中所作。 (1)有人说:“独怜京国人南窜”一句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此说法?请说明理由。 (2)杜甫有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就表现手法而言,本诗 有一句与其相同。请指出来并作简要赏析。 (1)同意。从结构上说,该句起承上启下作用。前两句,忆昔游而悲,见花鸟成愁,以 及下一句为江水北流而感叹,都因为诗人远离京国,正在南窜途中。上下三句都是围 绕这一句,从这一句生发的。 不同意。全诗要表现的主旨是“边愁”(被贬到边疆的愁闷),而该句只是交代“边愁 产生的原因,关键之句是“今春花鸟作边愁”。 (2)“今春花鸟作边愁”。春天的鸟语花香本是赏心悦目的,但因为作者“南窜”而成了“边 愁”。诗人以“花鸟”来反衬“边愁”,可见内心悲伤之重。(答“以乐景写哀情”亦可) 阳关古道苍凉美 寅公 到敦煌,我就想了阳关。阳关在哪里?它还是那么荒凉、那么令人感伤吗?于是, 缕思绪把我带到了古阳关遗址 古阳关位于敦煌西75公里的古董滩上,三面沙丘,沙梁环抱。它与玉门关遥相呼应, 像两颗明珠镶嵌在一段汉长城的两端,因在玉门关以南,故名阳关。阳关这样的边塞之地 之所以闻名遐迩,并不起始于王维的那首《渭城曲》,而是因为它自汉魏以来就是通往西域 诸国最西边防上的重要关隘,是古丝绸之路南道的必经关口。后来,“阳关道成为光明大 道的代名词 在去阳关古城的路上,只见沿途平沙千里、荒无人烟,戈壁滩与蓝天相互对峙,偶尔 有芨芨草、骆驼刺等沙生植物零星地点缀在远处,把广袤的戈壁滩映衬得更为荒凉。车轮 飞转,发出沙沙的声响,远方地平线,隐隐约约出现了一线锯齿形的屏障。那屏障原是 条林带。我们的汽车驶进林带,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这水渠交错、万木争春的 景象,仿佛就是可爱的江南水乡。 汽车穿过禾田,钻出林带,向荒丘起伏的墩墩山上的一座烽火台驶去。我们登上烽火 台,但见南边有一块铁牌,上面写着四个工整的字“阳关古城”。然而,向四面看,却只见 红沙渺渺,不见古城的一砖一瓦。阳关古需,以雪山为屏,原也有过美丽的环境,一千多 年前,它曾是湖水碧清、林草丰美的地方,只是由于种种天灾人祸,才成了连天的荒漠。 如今,古阳关已被结地面。山下南面从东到西自然排列成二十余座大沙梁。沙梁之间,为
也。 (2)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 其谁全之? 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杜审言:在唐中宗时曾被贬到南方极为偏远的峰州,本诗是他流放途中所作。 (1)有人说:“独怜京国人南窜”一句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此说法?请说明理由。 (2)杜甫有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就表现手法而言,本诗 有一句与其相同。请指出来并作简要赏析。 (1) 同意。从结构上说,该句起承上启下作用。前两句,忆昔游而悲,见花鸟成愁,以 及下一句为江水北流而感叹,都因为诗人远离京国,正在南窜途中。上下三句都是围 绕这一句,从这一句生发的。 不同意。全诗要表现的主旨是“边愁”(被贬到边疆的愁闷),而该句只是交代“边愁” 产生的原因,关键之句是“今春花鸟作边愁”。 (2)“今春花鸟作边愁”。春天的鸟语花香本是赏心悦目的,但因为作者“南窜”而成了“边 愁”。诗人以“花鸟”来反衬“边愁”,可见内心悲伤之重。(答“以乐景写哀情”亦可) 阳关古道苍凉美 寅公 一到敦煌,我就想了阳关。阳关在哪里?它还是那么荒凉、那么令人感伤吗?于是, 一缕思绪把我带到了古阳关遗址。 古阳关位于敦煌西75公里的古董滩上,三面沙丘,沙梁环抱。它与玉门关遥相呼应, 像两颗明珠镶嵌在一段汉长城的两端,因在玉门关以南,故名阳关。阳关这样的边塞之地 之所以闻名遐迩,并不起始于王维的那首《渭城曲》,而是因为它自汉魏以来就是通往西域 诸国最西边防上的重要关隘,是古丝绸之路南道的必经关口。后来,“阳关道”成为光明大 道的代名词。 在去阳关古城的路上,只见沿途平沙千里、荒无人烟,戈壁滩与蓝天相互对峙,偶尔 有芨芨草、骆驼刺等沙生植物零星地点缀在远处,把广袤的戈壁滩映衬得更为荒凉。车轮 飞转,发出沙沙的声响,远方地平线,隐隐约约出现了一线锯齿形的屏障。那屏障原是一 条林带。我们的汽车驶进林带,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这水渠交错、万木争春的 景象,仿佛就是可爱的江南水乡。 汽车穿过禾田,钻出林带,向荒丘起伏的墩墩山上的一座烽火台驶去。我们登上烽火 台,但见南边有一块铁牌,上面写着四个工整的字“阳关古城”。然而,向四面看,却只见 红沙渺渺,不见古城的一砖一瓦。阳关古需,以雪山为屏,原也有过美丽的环境,一千多 年前,它曾是湖水碧清、林草丰美的地方,只是由于种种天灾人祸,才成了连天的荒漠。 如今,古阳关已被结地面。山下南面从东到西自然排列成二十余座大沙梁。沙梁之间,为
砾石平地。汉唐陶片,铁砖瓦块,俯拾皆是。如果看到颜色乌黑、质地细腻、坚硬如石的 阳关砖,千万莫要小瞧它,昔日有名的阳尖砚”就是用这种砖磨制的。用阳关砚磨的墨冬 不结冰,夏不缩水,用来写毛笔字十分方便。听着旅伴的介绍,我不由感慨起来,好像这 凄冷的阳关古城也有几分暖意了 阳关,昔日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关隘,原本不过是一道关,却被赋予了许多哲思和诗情。 哲学家站在这儿宣称,即使人生从同一起点出发,也有不同的道路。“你走你的阳关道,我 过我的独木桥”,抽象的对立概念如此生动地写在阳关之下。诗人站在这儿,与朋友依依不 舍,“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道尽多少离愁别绪和万般无奈。然而,最初在 阳关道上留下足印的并不是哲学家与诗人,而是戍守边关的将军和士兵。这阳关古道对他 们来说,无异于是一道生死关,归乡的路成了夜晚奢侈的梦,像阳关上的那弯月,清冷而 高远。他们在这条原本传播文明的古道,冲冲杀杀……于是,这些走过牛死之劫的将军和 土兵,便成了晢学家与诗人,他们留下的点滴感慨,震撼着无数人的心灵。 自古以来,阳关在人们心中,总是烽火连天,黄沙穿甲,满是凄凉悲惋。然而,今天 阳关附近,则已出现柳绿花红、林茂粮丰的景象。游人漫步这里,既可凭吊古阳关遗址, 还可以远眺绿洲、沙漠、雪峰的自然风光。“何必劝君更尽一杯酒',这样的苦酒何须进, 且把它还给古诗人!什么“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样的诗句不必吟,且请把它埋进荒沙百尺 深!”这是郭小川的诗句吧! 14.根据文意,说说古阳关为什么闻名遐迩。(4分) 答 15.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 (1)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 答 (2)好像这凄冷的阳关古城也有几分暖意了 答: (3)这些走过生死之劫的将军和士兵,便成了哲学家与诗人。 答 16.结合文中对阳关古道的描述,谈谈你对‘苍凉美”的理解。(6分) 答7答 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诗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14、①是通往西域边防的关隘:②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关口;③王维《渭城曲》诗中对古 阳关的咏叹;④有关“阳关道”的民谚广为流传 15.(1)宽广的绿色林带与沙漠戈壁的反差巨大,是我突然产生了惊喜之感。 (2)城砖磨制的阳关砚,蕴含着历史文化气息,是我对阳关古城的感觉也变得温暖了 一此 (3)出生入死的人生经历,使戍守边关的将军和士兵对生活有着深刻而丰富的感触, 给后人留下了哲理和诗情。 16.①古代的军事重镇和交通要道,如今已是平沙千里,广袤雄浑;②昔日“林草丰美”的 阳关古城,如今已是红沙渺渺,苍凉悲壮;③古人对生死离别的感慨,道尽人间沧桑,凄 凉悲惋 17.表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和对今天美丽富饶的阳关的赞美。回应文章开头的提问,使 文章前后照应,并强化了作者的观点
砾石平地。汉唐陶片,铁砖瓦块,俯拾皆是。如果看到颜色乌黑、质地细腻、坚硬如石的 阳关砖,千万莫要小瞧它,昔日有名的“阳尖砚”就是用这种砖磨制的。用阳关砚磨的墨冬 不结冰,夏不缩水,用来写毛笔字十分方便。听着旅伴的介绍,我不由感慨起来,好像这 凄冷的阳关古城也有几分暖意了。 阳关,昔日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关隘,原本不过是一道关,却被赋予了许多哲思和诗情。 哲学家站在这儿宣称,即使人生从同一起点出发,也有不同的道路。“你走你的阳关道,我 过我的独木桥”,抽象的对立概念如此生动地写在阳关之下。诗人站在这儿,与朋友依依不 舍,“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道尽多少离愁别绪和万般无奈。然而,最初在 阳关道上留下足印的并不是哲学家与诗人,而是戍守边关的将军和士兵。这阳关古道对他 们来说,无异于是一道生死关,归乡的路成了夜晚奢侈的梦,像阳关上的那弯月,清冷而 高远。他们在这条原本传播文明的古道,冲冲杀杀……于是,这些走过生死之劫的将军和 士兵,便成了哲学家与诗人,他们留下的点滴感慨,震撼着无数人的心灵。 自古以来,阳关在人们心中,总是烽火连天,黄沙穿甲,满是凄凉悲惋。然而,今天 阳关附近,则已出现柳绿花红、林茂粮丰的景象。游人漫步这里,既可凭吊古阳关遗址, 还可以远眺绿洲、沙漠、雪峰的自然风光。“何必‘劝君更尽一杯酒’,这样的苦酒何须进, 且把它还给古诗人!什么‘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样的诗句不必吟,且请把它埋进荒沙百尺 深!”这是郭小川的诗句吧! 14.根据文意,说说古阳关为什么闻名遐迩。(4分) 答: 15.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 (1)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 答: (2)好像这凄冷的阳关古城也有几分暖意了。 答: (3)这些走过生死之劫的将军和士兵,便成了哲学家与诗人。 答: 16.结合文中对阳关古道的描述,谈谈你对“苍凉美”的理解。(6分) 答: 17.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诗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答: 14、①是通往西域边防的关隘;②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关口;③王维《渭城曲》诗中对古 阳关的咏叹;④有关“阳关道”的民谚广为流传。 15.(1)宽广的绿色林带与沙漠戈壁的反差巨大,是我突然产生了惊喜之感。 (2)城砖磨制的阳关砚,蕴含着历史文化气息,是我对阳关古城的感觉也变得温暖了 一些。 (3)出生入死的人生经历,使戍守边关的将军和士兵对生活有着深刻而丰富的感触, 给后人留下了哲理和诗情。 16.①古代的军事重镇和交通要道,如今已是平沙千里,广袤雄浑;②昔日“林草丰美”的 阳关古城,如今已是红沙渺渺,苍凉悲壮;③古人对生死离别的感慨,道尽人间沧桑,凄 凉悲惋。 17.表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和对今天美丽富饶的阳关的赞美。 回应文章开头的提问,使 文章前后照应,并强化了作者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