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苍南中学 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作坊/著作 劈叉/劈柴 玩弄/弄堂 穴居野处/大处着眼 B.漂泊/漂白绿化绿林 粘液/粘贴 熏陶渐染/防微杜渐 C.撒网/撒种头晕/血晕 颜色/褪色 载歌载舞/怨声载道 D.落套落枕圈养/圈点 驻扎/扎营 涂脂抹粉/转弯抹角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朋友送给我们一条名贵的蝴蝶犬,女儿欢呼鹊跃,先生却嫌它吵,而我则因为它把 家里弄得又脏又乱而非常苦恼 B.他的这部新作,对人性丑陋一面的揭露、剖析和挞伐,鞭辟入里,发人深思。 C.电影《梅兰芳》真实再现了京剧大师梅兰芳截然不同的两面人生:舞台上神采飞扬 光鲜亮丽,生活中木讷寡言不黯世事。 D.一株枯藤,背倚着一段颓墙,在如血的残阳中,自有一种深遂的力量和静谧的美。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进入高三以来,张三同学晚上总是连续学习到第二天凌晨两点左右,节假日也从 不休息娱乐,其精神可嘉,其做法则不足为训。 B.做人要正派,你这样到处刺探他人隐私是不道德的,古人不是也说过要目不窥园吗? C.名人出书本无可厚非,但有的书不仅内容空洞,而且错别字也连篇累牍,简直让人 倒胃口。 D.在秋季运动会的长跑项目中,李刚一马当先,把其他选手远远抛在后面,同学们都 拍手称快,为他加油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金乌炭雕工艺精湛,采用纯天然颜料着色,具有高雅、时尚、个性的艺术享受,还 能吸附有毒有害气体,是一种环保艺术品。 B.该县认真实施“村村通”这一全省规划的八件实事之一,到10月底,在全地区率 先解决了农村百姓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 中俄两国元首在致辞中一致表示,要以举办“国家年”为契机,增进两国人民的相 互了解和友谊,深化两国各领域的交流合作 D.听说博士村官潘汪聪要给大家讲农技课,大家兴致很高,还没到时间,村委会会议 室就挤满了很多村民来听课,场面好不热闹。 5.某校向全校师生广泛征集新校区各楼群的楼名,在学校举行的楼名征集听证会上,一位 同学为实验楼创意命名为“躬行楼”,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认可。如果你就是这位同 学,请你写出把实验楼命名为“躬行楼”的两条理由。(4分) 6。在刚开幕的上海世博会上,被称为“竹立方”的浙江馆倍受游客欢迎,不少游客还在出 口处游客留言簿上留言表达由衷的赞叹。其中有位游客为淅江馆拟写了下面这副对联
浙江苍南中学 2011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 文 试 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4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作.坊/著作. 劈.叉/劈.柴 玩弄./弄.堂 穴居野处./大处.着眼 B.漂.泊/漂.白 绿.化/绿.林 粘.液/粘.贴 熏陶渐.染/防微杜渐. C.撒.网/撒.种 头晕./血晕. 颜色./褪色. 载.歌载舞/怨声载.道 D.落.套/落.枕 圈.养/圈.点 驻扎./扎.营 涂脂抹.粉/转弯抹.角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 A.朋友送给我们一条名贵的蝴蝶犬,女儿欢呼鹊跃,先生却嫌它吵,而我则因为它把 家里弄得又脏又乱而非常苦恼。 B.他的这部新作,对人性丑陋一面的揭露、剖析和挞伐,鞭辟入里,发人深思。 C.电影《梅兰芳》真实再现了京剧大师梅兰芳截然不同的两面人生:舞台上神采飞扬 光鲜亮丽,生活中木讷寡言不黯世事。 D.一株枯藤,背倚着一段颓墙,在如血的残阳中,自有一种深遂的力量和静谧的美。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进入高三以来,张三同学晚上总是连续学习到第二天凌晨两点左右,节假日也从 不休息娱乐,其精神可嘉,其做法则不足为训 ....。 B.做人要正派,你这样到处刺探他人隐私是不道德的,古人不是也说过要目不窥园 ....吗? C.名人出书本无可厚非,但有的书不仅内容空洞,而且错别字也连篇累牍 ....,简直让人 倒胃口。 D.在秋季运动会的长跑项目中,李刚一马当先,把其他选手远远抛在后面,同学们都 拍手称快 ....,为他加油。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金乌炭雕工艺精湛,采用纯天然颜料着色,具有高雅、时尚、个性的艺术享受,还 能吸附有毒有害气体,是一种环保艺术品。 B.该县认真实施“村村通”这一全省规划的八件实事之一,到 10 月底,在全地区率 先解决了农村百姓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 C.中俄两国元首在致辞中一致表示,要以举办“国家年”为契机,增进两国人民的相 互了解和友谊,深化两国各领域的交流合作。 D.听说博士村官潘汪聪要给大家讲农技课,大家兴致很高,还没到时间,村委会会议 室就挤满了很多村民来听课,场面好不热闹。 5.某校向全校师生广泛征集新校区各楼群的楼名,在学校举行的楼名征集听证会上,一位 同学为实验楼创意命名为“躬行楼”,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认可。如果你就是这位同 学,请你写出把实验楼命名为“躬行楼”的两条理由。(4 分) 答:① ② 6。在刚开幕的上海世博会上,被称为“竹立方”的浙江馆倍受游客欢迎,不少游客还在出 口处游客留言簿上留言表达由衷的赞叹。其中有位游客为浙江馆拟写了下面这副对联
但是结构、语序已被打乱。请运用相关知识,重新整合对联。(3分) 青瓷碗上细雨裁枝 画活西湖柳 春风舞墨世博园争芳竹立方间 7.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概括“被”字语的内涵及其名列榜首的意义(100字以内,5分) ①被就业:在统计就业率的背景下,×高校要求没就业的毕业生自己随便找个章盖在 协议书上证明自己就业。 ②被全勤:××公司员工虽然都有年休假,可不少人想休假公司却不让,于是在年终表 彰时,他们“出全勤”了。 ③被捐款:××单位在一项捐款活动中,要求职工“人人参与”且“不得少于Ⅹ×元”。 ④被代表、被自愿、被通过、被健康 据新华网2月6日报道,“汉语盘点2009”网络征集年度字词,“被”字名列榜首 答 、现代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2分) 为什么需要哲学 ①我们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里呢? ②对这个问题,不可能有一个科学的回答,因为我们显然不能满足于类似我们生活在 地球上”、“我们生活在每天有N个人死于饥饿的世界里这样的答案。我们无需知道更多关 于所发生的事件的信息,而是要知道:我们所拥有的信息意味着什么?我们应该如何解释 它?如何将它与之前或同时产生的信息联系起来?这一切在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现实的总体 条件下又意味着什么?我们在这样一个境遇中能够或者应该怎样去做?这些恰恰就是我们 称之为哲学的东西所要严肃对待的 ③我试着界定科学和哲学之间的区别。不论是科学还是哲学,都试图回答由现实产 生的问题。事实上,从它们的起源来看,科学与哲学曾经是一个连体婴儿,只是在漫长的岁 月中,物理、化学、天文学和心理学等学科,逐渐从它们共同的母体——哲学——中独立出 来。今天科学试图解释事物是如何构成、`如何运转的,哲学将自己的任务集中在事物对我们 来说有什么意义上;科学在谈论自己的主题时必须采取一种客观化的视角,哲学则总是自觉 地保持这样一种意识:知识必然具有一个主体,人类必然是它的主角;科学渴望认识存在的 事物和所发生的事件哲学则会去思考我们所知的发生的事和存在的事物对我们来说有什么 意义;科学可以增加知识的视角和领域,即将认知分割和细化,哲学则坚持将-种知识与其
但是结构、语序已被打乱。请运用相关知识,重新整合对联。(3 分) 青瓷碗上 细雨裁枝 画活西湖柳 春风舞墨 世博园争芳 竹立方间 7.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概括“被”字语的内涵及其名列榜首的意义(100 字以内,5 分) ①被就业:在统计就业率的背景下,××高校要求没就业的毕业生自己随便找个章盖在 协议书上证明自己就业。 ②被全勤:××公司员工虽然都有年休假,可不少人想休假公司却不让,于是在年终表 彰时,他们“出全勤”了。 ③被捐款:××单位在一项捐款活动中,要求职工“人人参与”且“不得少于××元”。 ④被代表、被自愿、被通过、被健康…… 据新华网 2 月 6 日报道,“汉语盘点 2009”网络征集年度字词,“被”字名列榜首。 答: 二、现代文阅读(共 32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1 题。(12 分) 为什么需要哲学 ①我们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里呢? ②对这个问题,不可能有一个科学的回答,因为我们显然不能满足于类似“我们生活在 地球上”、“我们生活在每天有 N 个人死于饥饿的世界里”这样的答案。我们无需知道更多关 于所发生的事件的信息,而是要知道:我们所拥有的信息意味着什么?我们应该如何解释 它?如何将它与之前或同时产生的信息联系起来?这一切在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现实的总体 条件下又意味着什么?我们在这样一个境遇中能够或者应该怎样去做?这些恰恰就是我们 称之为哲学的东西所要严肃对待的。 ③我试着界定“科学”和“哲学”之间的区别。不论是科学还是哲学,都试图回答由现实产 生的问题。事实上,从它们的起源来看,科学与哲学曾经是一个连体婴儿,只是在漫长的岁 月中,物理、化学、天文学和心理学等学科,逐渐从它们共同的母体——哲学——中独立出 来。今天科学试图解释事物是如何构成、如何运转的,哲学将自己的任务集中在事物对我们 来说有什么意义上;科学在谈论自己的主题时必须采取一种客观化的视角,哲学则总是自觉 地保持这样一种意识:知识必然具有一个主体,人类必然是它的主角;科学渴望认识存在的 事物和所发生的事件,哲学则会去思考我们所知的发生的事和存在的事物对我们来说有什么 意义;科学可以增加知识的视角和领域,即将认知分割和细化,哲学则坚持将一种知识与其
他知识联系在一起,试图通过人类思考这个统一的活动形式,将每种知识都安置在一种超越 多样性的统一理论框架之中;科学寻求知识而不是纯粹的假设,哲学家则想要知道我们的知 识整体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哲学甚至还要对到底是真正的知识还是经过伪装的无知 进行发问,因为哲学通常要对科学家们(包括普通人)认为是不言而喻的道理进行质疑。如 数学家会研究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哲学家则会问:数是什么? ④无论如何,不管是科学还是哲学,都是在回答由现实引发的问题。它们的不同之处在 于,科学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也就是说,对所提岀的问题的解答令人十分满意,以至 于由此而取消和化解了该问题。当一个科学的回答如此有效时,就没有必要坚持原来的问题 了,因为它不再能引起人们的兴趣。相反哲学家并不提供劳永逸的解决方案,而只是提供 各种回答——这些回答并不就此取消问题,而是允许我们理性地与它们共存,尽管我们仍不 得不一遍又一遍地扪心自问。我们已知有许多关于什么是正义、什么是时间的哲学回答,但 我们永远也不会停止问自己什么是正义、什么是时间,我们永远不会将以往的哲学家对这些 问题的各种回答视为无关痛痒的或是已经被超越的。哲学回答不能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它们 实际上是培养了问题,突出了问题的本质,并帮助我们一直追问下去,使我们一次比一次问 得更好,使我们能够与追问永久性地和谐共存。因为如果人不是一种能够追问的动物,一种 能够继续不断的对任何一种想像的回答进行进一步追问的动物,人又能够是什么呢? ⑤哲学和科学之间还有另外—个差别,这个差别不是体现在两者的结果上,而是体现在 达到各自结果的途径上。一位科学家可以直接利用以往科学家所找到的解答,而无需自己再 亲历一遍为找到该答案所需的推理、计算和实验。哲学家决不能满足于照搬其他哲学家的回 答,或是以某位哲学家权威作为论据。哲学历程意味着一个个体的独立思考,尽管思考的基 点是一个非常丰富的智识传统。科学上的成果可以随时为想查阅它们的人服务,哲学上的成 果只服务于那些决意独立思考它们的人
他知识联系在一起,试图通过人类思考这个统一的活动形式,将每种知识都安置在一种超越 多样性的统一理论框架之中;科学寻求知识而不是纯粹的假设,哲学家则想要知道我们的知 识整体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哲学甚至还要对到底是真正的知识还是经过伪装的无知 进行发问,因为哲学通常要对科学家们(包括普通人)认为是不言而喻的道理进行质疑。如 数学家会研究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哲学家则会问:数是什么? ④无论如何,不管是科学还是哲学,都是在回答由现实引发的问题。它们的不同之处在 于,科学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也就是说,对所提出的问题的解答令人十分满意,以至 于由此而取消和化解了该问题。当一个科学的回答如此有效时,就没有必要坚持原来的问题 了,因为它不再能引起人们的兴趣。相反哲学家并不提供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而只是提供 各种回答——这些回答并不就此取消问题,而是允许我们理性地与它们共存,尽管我们仍不 得不一遍又一遍地扪心自问。我们已知有许多关于什么是正义、什么是时间的哲学回答,但 我们永远也不会停止问自己什么是正义、什么是时间,我们永远不会将以往的哲学家对这些 问题的各种回答视为无关痛痒的或是已经被超越的。哲学回答不能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它们 实际上是培养了问题,突出了问题的本质,并帮助我们一直追问下去,使我们一次比一次问 得更好,使我们能够与追问永久性地和谐共存。因为如果人不是一种能够追问的动物,一种 能够继续不断的对任何一种想像的回答进行进一步追问的动物,人又能够是什么呢? ⑤哲学和科学之间还有另外一个差别,这个差别不是体现在两者的结果上,而是体现在 达到各自结果的途径上。一位科学家可以直接利用以往科学家所找到的解答,而无需自己再 亲历一遍为找到该答案所需的推理、计算和实验。哲学家决不能满足于照搬其他哲学家的回 答,或是以某位哲学家权威作为论据。哲学历程意味着一个个体的独立思考,尽管思考的基 点是一个非常丰富的智识传统。科学上的成果可以随时为想查阅它们的人服务,哲学上的成 果只服务于那些决意独立思考它们的人
(选自《哲学的邀请·人生的追问》) 8.下列对“哲学任务”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建立一种知识与其他知识的联系,从而建立一种超越多样性的统一理论框架。 B.思考我们所知的发生的事和存在的事物对我们来说有什么意义 C.欲了解我们的知识整体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D.采取一种客观化的视角去认识存在的事物和所发生的事件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科学,例如物理、化学、天文学和心理学等学科,都是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的。 B.科学对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令人十分满意时,可以取消和化解该问题 C.对于“什么是正义、什么是时间”,今天的回答已经远远超越了以往哲学家对这些问 题的各种回答 D.哲学坚持试图通过人类思考将每种知识都安置在一种超越多样性的统一理论框架 中 10.作者认为,哲学与科学二者有何不同?(写出三点即可)(3分) 11.作者是怎样回答“为什么需要哲学”这一问题的?请简要概括。(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20分) 秋天的音乐 冯骥才 ①你每次上路出远门千万别忘记带上音乐,只要耳朵里有音乐,你一路上对景物的感受 就全然变了,在音乐撩拔你心灵的同时,也把窗外的景物调弄得易感而动情。你被种种旋律 和音响唤起的丰富的内心情绪景物也全部神会了,还随着你的情绪奇妙地进行自我再造。 你振作它雄浑,你宁静它温存你伤感它忧患,也许同时还给你加上一点人生甜蜜的慰藉. 它使你一下子看到了久藏心底那些朦胧模糊或被时间湮没了的感受于是你更深深坠入被感 动的漩涡里,享受这画面、音乐和自己灵魂三者融为一体的特殊感受。 ②秋天十月,我去往东北最北部的大兴安岭。赶往火车站的路上,忽然发觉把音乐磁带 忘记在家,恰巧路过—个朋友的住处,他是音乐迷,便跑进去向他借。他给我一盘说是新翻 录的。我问他这是什么曲子,他看我一眼说:“秋天的音乐″。这曲名,也许是他看到我被秋 风吹得松散飘扬的头发,灵机一动得来的。 ③火车一出山海关,我便戴上耳机听起这“秋天的音乐”,开端的旋律似乎熟悉,没等
(选自《哲学的邀请·人生的追问》) 8.下列对“哲学任务”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建立一种知识与其他知识的联系,从而建立一种超越多样性的统一理论框架。 B.思考我们所知的发生的事和存在的事物对我们来说有什么意义。 C.欲了解我们的知识整体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D.采取一种客观化的视角去认识存在的事物和所发生的事件。 9.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科学,例如物理、化学、天文学和心理学等学科,都是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的。 B.科学对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令人十分满意时,可以取消和化解该问题。 C.对于“什么是正义、什么是时间”,今天的回答已经远远超越了以往哲学家对这些问 题的各种回答。 D.哲学坚持试图通过人类思考将每种知识都安置在一种超越多样性的统一理论框架 中。 10.作者认为,哲学与科学二者有何不同?(写出三点即可)(3 分) 11.作者是怎样回答“为什么需要哲学”这一问题的?请简要概括。(3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6 题。(20 分) 秋天的音乐 冯骥才 ①你每次上路出远门千万别忘记带上音乐,只要耳朵里有音乐,你一路上对景物的感受 就全然变了,在音乐撩拨你心灵的同时,也把窗外的景物调弄得易感而动情。你被种种旋律 和音响唤起的丰富的内心情绪,景物也全部神会了,它还随着你的情绪奇妙地进行自我再造。 你振作它雄浑,你宁静它温存,你伤感它忧患,也许同时还给你加上一点人生甜蜜的慰藉…… 它使你一下子看到了久藏心底那些朦胧模糊或被时间湮没了的感受,于是你更深深坠入被感 动的漩涡里,享受这画面、音乐和自己灵魂三者融为一体的特殊感受。 ②秋天十月,我去往东北最北部的大兴安岭。赶往火车站的路上,忽然发觉把音乐磁带 忘记在家,恰巧路过一个朋友的住处,他是音乐迷,便跑进去向他借。他给我一盘说是新翻 录的。我问他这是什么曲子,他看我一眼说:“秋天的音乐”。这曲名,也许是他看到我被秋 风吹得松散飘扬的头发,灵机一动得来的。 ③火车一出山海关,我便戴上耳机听起这“秋天的音乐”,开端的旋律似乎熟悉,没等
我怀疑它是不是真正的描述秋天,整个身心就进入秋天才有的一种异样温暖甜醉的感受里 了 ④我把脸颊贴在窗玻璃上,带着享受的渴望往车窗外望去,秋天的大自然展开一片辉煌 灿烂的景象。阳光像钢琴明亮的音色洒在这收割过的田野上,整个大地像生过婴儿的母亲, 幸福地舒展在开阔的晴空下,从麦茬里裸露岀的浓厚的红褐色是大地母亲健壮的肤色;所有 树林都在此刻自在自如地伸展它优美的枝条所有金色的叶子都是它的果实,任秋风翻动, 煌煌夸耀着秋天的富有。真正的富有感,是属于创造者的;真正的创造者,才有这种潇洒而 悠然的风度。一只鸟儿随着_个轻扬的小提琴旋律腾空飞起,它把我引冋向无穷纯净的天空。 任何情绪一入天空便化作一片博大的安寂。这愈看愈大的天空有如伟大哲人恢宏的头颅,白 云是他的思想。有时风云交汇,会闪出一道智慧的灵光,响起一句警示世人的哲理。此时, 哲人也累了,沉浸在秋天的松弛里。它高远,平和,神秘无限。大大小小、松松散散的云彩 是他思想的片断,而片断才是最美的,无论思想还是情感……这干形万状精美的片断伴同空 灵的音响,在我眼前流过,还在阳光里洁白耀眼。那乘着小提琴旋律的鸟儿一直钻向云天, 愈高愈小,最后变成一个极小的黑点儿,忽然“噗”地扎入一个巨大、蓬松、发亮的云团. ⑤接下去的温情和弦,带来一片疏淡的田园风景。秋天消解了大地的绿,用它中性的调 子,把—切色泽调匀。和谐又高贵,平稳又舒畅,只有收获过了的秋天才能这样静谧安详。 几座闪闪发光的麦秸垛,—一缕银蓝色半透明的炊烟,这儿棵那儿一棵怡然自得站在平原上 的树,这儿一只那儿一只慢吞吞吃草的杂色的牛∴…近景从眼前疾掠而过,远景跟着我缓缓 向前,大地像唱片慢慢旋转,耳朵里不绝地响着这曲人间牧歌。 ⑥株垂死的老树一点点走进这巨大唱片的中间来。它的根像唱针,在大自然深处划岀 支忧伤的曲调。心中的光线和风景的光线一同转暗,即使一湾河水强烈的反光,也清冷, 也刺目,也凄凉。一切阴影都化为行将垂暮秋天的愁绪;萧疏的万物失去往日共荣的激情
我怀疑它是不是真正的描述秋天,整个身心就进入秋天才有的一种异样温暖甜醉的感受里 了。 ④我把脸颊贴在窗玻璃上,带着享受的渴望往车窗外望去,秋天的大自然展开一片辉煌 灿烂的景象。阳光像钢琴明亮的音色洒在这收割过的田野上,整个大地像生过婴儿的母亲, 幸福地舒展在开阔的晴空下,从麦茬里裸露出的浓厚的红褐色是大地母亲健壮的肤色;所有 树林都在此刻自在自如地伸展它优美的枝条;所有金色的叶子都是它的果实,一任秋风翻动, 煌煌夸耀着秋天的富有。真正的富有感,是属于创造者的;真正的创造者,才有这种潇洒而 悠然的风度。一只鸟儿随着一个轻扬的小提琴旋律腾空飞起,它把我引向无穷纯净的天空。 任何情绪一入天空便化作一片博大的安寂。这愈看愈大的天空有如伟大哲人恢宏的头颅,白 云是他的思想。有时风云交汇,会闪出一道智慧的灵光,响起一句警示世人的哲理。此时, 哲人也累了,沉浸在秋天的松弛里。它高远,平和,神秘无限。大大小小、松松散散的云彩 是他思想的片断,而片断才是最美的,无论思想还是情感……这千形万状精美的片断伴同空 灵的音响,在我眼前流过,还在阳光里洁白耀眼。那乘着小提琴旋律的鸟儿一直钻向云天, 愈高愈小,最后变成一个极小的黑点儿,忽然“噗”地扎入一个巨大、蓬松、发亮的云团…… ⑤接下去的温情和弦,带来一片疏淡的田园风景。秋天消解了大地的绿,用它中性的调 子,把一切色泽调匀。和谐又高贵,平稳又舒畅,只有收获过了的秋天才能这样静谧安详。 几座闪闪发光的麦秸垛,一缕银蓝色半透明的炊烟,这儿一棵那儿一棵怡然自得站在平原上 的树,这儿一只那儿一只慢吞吞吃草的杂色的牛……近景从眼前疾掠而过,远景跟着我缓缓 向前,大地像唱片慢慢旋转,耳朵里不绝地响着这曲人间牧歌。 ⑥一株垂死的老树一点点走进这巨大唱片的中间来。它的根像唱针,在大自然深处划出 一支忧伤的曲调。心中的光线和风景的光线一同转暗,即使一湾河水强烈的反光,也清冷, 也刺目,也凄凉。一切阴影都化为行将垂暮秋天的愁绪;萧疏的万物失去往日共荣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