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省一级重点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言文字运用(26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嗔怪/缜密 甲胃/压轴 伎俩/栉风沫雨 B、案犊/渎职 褒义/电饭煲 祛除/曲意逢迎 C、兴许/幸亏 捭阖/柏油路 划分/华而不实 D、韬略/叨扰 骁勇/肖像权 坎坷/不落窠白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由于这是进入汛期以来最大一次降雨过程,城乡部分路段积水,市交警支队 领导亲 临直播间坐阵指挥,通过道路视频监控系统,即时调整警力,疏导交通 B.法国作家列那尔的作品数量不多,但都精致、凝练、犀利,已经逸出了 自然主义的范 畴,把现实和梦幻糅合在一起,他像一个雕塑家那样在工作 C.安徽省坚持自主科技创新,积极助推中部崛起。在髙新技术参展会上, 我省代表团参 展项目涉及到十几个学科领域,含盖了电子与信息、生物医药、新材 料、光机电一体 化、环境保护,新能源等众多领域 D.救援突击队在飞机失事海域己连续搜索了三天,可是没有寻找到有关失 踪飞行员的任 何线索,看来飞行员生还的机率几乎为零。 3、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装帧 出神入画 风靡(mi) 叱 咤(cha)风云 B.装璜 美轮美奂 舔舐(shi) 强 劲(jin)有力 C.博弈 如鲠在喉 昵(ni)称 令人咋 (ze)舌 D.渡假 纷至沓来 揶揄(ye) 戛(jia) 然而止 4.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老舍同名小说改编的话剧《我这一辈子》公演后,深受业内好评, 演员方旭的表 演丝丝入扣,生动传神。 B.新课标的推广实施,首先要求创立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教育的方式方 法不能再采用 以往耳提面命的形式,而是要求师生在平等对话的环境中共同发现探究新问题。 C.一晃就是二十年,这中间只有一次见过《收获》,是我在东北劳动期间 偶尔在一个干 部的床头见到的 D.“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自古以来,中国人就讲究得体 说话,灵活办事, 可钉可铆,不管是说话,还是与人交往、办事,都蕴藏着深奥的玄机
浙江省省一级重点中学 2014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一、语言文字运用(26 分,其中选择题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嗔怪/缜密 甲胃/压轴 伎俩/栉风沫雨 B、案犊/渎职 褒义/电饭煲 祛除/曲意逢迎 C、兴许/幸亏 捭阖/柏油路 划分/华而不实 D、韬略/叨扰 骁勇/肖像权 坎坷/不落窠白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由于这是进入汛期以来最大一次降雨过程,城乡部分路段积水,市交警支队 领导亲 临直播间坐阵指挥,通过道路视频监控系统,即时调整警力,疏导交通。 B.法国作家列那尔的作品数量不多,但都精致、凝练、犀利,已经逸出了 自然主义的范 畴,把现实和梦幻糅合在一起,他像一个雕塑家那样在工作。 C.安徽省坚持自主科技创新,积极助推中部崛起。在高新技术参展会上, 我省代表团参 展项目涉及到十几个学科领域,含盖了电子与信息、生物医药、新材 料、光机电一体 化、环境保护,新能源等众多领域。 D.救援突击队在飞机失事海域己连续搜索了三天,可是没有寻找到有关失 踪飞行员的任 何线索,看来飞行员生还的机率几乎为零。 3、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装帧 出神入画 风靡(mí) 叱 咤(chà)风云 B. 装璜 美轮美奂 舔舐(shì) 强 劲(jìn)有力 C. 博弈 如鲠在喉 昵(nì)称 令人咋 (zé)舌 D. 渡假 纷至沓来 揶揄(yē) 戛(jiá) 然而止 4.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老舍同名小说改编的话剧《我这一辈子》公演后,深受业内好评, 演员方旭的表 演丝丝入扣,生动传神。 B.新课标的推广实施,首先要求创立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教育的方式方 法不能再采用 以往耳提面命的形式,而是要求师生在平等对话的环境中共同发现探究新问题。 C.一晃就是二十年,这中间只有一次见过《收获》,是我在东北劳动期间, 偶尔在一个干 部的床头见到的。 D.“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自古以来,中国人就讲究得体 说话,灵活办事, 可钉可铆,不管是说话,还是与人交往、办事,都蕴藏着深奥的玄机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新落成的湖州高铁车站的配套设施较以前的普通车站有了明显改善,高 清大屏幕不间 断地提醒旅客警惕防骗防盗。 B.近日,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被授予由俄罗斯亿万富翁尤里·米尔纳设立 的基础 物理学奖。因在量子引力研究等方面有突出贡献,他一人独得300万美元 的奖金 C.由于能见度下降、气温降低、湿度上升,使日全食给交通运输、生产作业、 通信安全、 社会治安等方面带来一定影响,也可能在部分人群中产生恐慌情绪。 D.杨丽萍用她那优美娴熟的舞姿、流盼生辉的眼神,塑造了美丽而活泼的 金孔雀形象, 成为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象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晨间听蝉,想其高 洁 蝉亦是禅 ①高据树梢,餐风饮露,不食人间烟火 ②似远似近,又似有似无 ③蝉该是有翅之族的隐士吧 ④那蝉声在晨光朦胧中分外轻逸 ⑤有一种“何处惹尘埃”的了悟 ⑥一段蝉唱之后,自己的心灵也跟着透明澄净起来 A、④②①③⑥⑤B、④⑥②⑤③①C、③④⑤⑥②① ③①④②⑥⑤ 7.读下面一段文字,概括微信的优势,不超过25字(4分) 微信作为勝讯公司推出的一款免费聊天软件,相比其他聊天工具,主要有以下优势 微信不仅支持文字、因片、表情符号的传达,还支持语音发送。如果你瘐惫于打字发信 息,那么就可以直接通过微信发个语音信息,十分方便、快捷。有这样一种说法,“微 信1万个听众相当于新浪微博的100万粉丝”,在新浪微博中,无关粉丝很多,而微信 的用户却一定是真实的、私密的、有价值的。相比其他短邮,类似“米聊”的附近热点、 握手、广播、校因PK等功能,微信的摇一摇、附近的人以及扫描二维碣等功能更加实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新落成的湖州高铁车站的配套设施较以前的普通车站有了明显改善,高 清大屏幕不间 断地提醒旅客警惕防骗防盗。 B.近日,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被授予由俄罗斯亿万富翁尤里·米尔纳设立 的基础 物理学奖。因在量子引力研究等方面有突出贡献,他一人独得 300 万美元 的奖金。 C.由于能见度下降、气温降低、湿度上升,使日全食给交通运输、生产作业、 通信安全、 社会治安等方面带来一定影响,也可能在部分人群中产生恐慌情绪。 D.杨丽萍用她那优美娴熟的舞姿、流盼生辉的眼神,塑造了美丽而活泼的 金孔雀形象, 成为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象。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晨间听蝉,想其高 洁。 , , , , , 。蝉亦是禅。 ①高据树梢,餐风饮露,不食人间烟火 ②似远似近,又似有似无 ③蝉该是有翅之族的隐士吧 ④那蝉声在晨光朦胧中分外轻逸 ⑤有一种“何处惹尘埃”的了悟 ⑥一段蝉唱之后,自己的心灵也跟着透明澄净起来 A、④②①③⑥⑤ B、④⑥②⑤③① C、③④⑤⑥②① D、 ③①④②⑥⑤ 7.读下面一段文字,概括微信的优势,不超过 25 字(4 分)
8.阅读下列语段,用简洁的语言回答问题。(4分) 苏格拉底有一个传说,这位被尊称为“师中之师”的哲人在雅典市场上 闲逛,看了 那些琳琅满目的货摊后惊叹:“这里有多少我用不着的东西呵!” 钱钟书访问美国国会图书馆,主管者引导参观藏书库,显得很得意。问 及钱钟书的 感想,他说:“我亦充满惊奇,惊奇世界上有那么多我所不要看的书。” (1)苏格拉底要表达的观点 是 (2)钱钟书要表达的观点 是 现代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秋天的心 林清玄 ①我喜欢《唐子西语录》中的两句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这是 说山上的和尚不知道如何计算甲子日历,只知道观察自然,看到一片树叶落下就 知道天下都已是秋天了。从前读贾岛的诗,有“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之句, 对秋天萧瑟的景象颇有感触,但说到气派悠闲,就不如“一叶落知天下秋”了 ②现代都市人正好相反,可以说是“落叶满天不知秋,世人只会数甲子”,对现 代人而言,时间观念只剩下日历,有时日历犹不足以形容,而是只剩下钟表了 谁会去管是什么日子呢?三百多年前,当汉人到台湾来垦植移民的时候,发现台 湾的平埔族山胞非但没有日历,甚至没有年岁,不能分辩四时,而是以山上的刺 桐花开为一年,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初到的汉人想当然地感慨其“文化”落后, 逐渐同化了平埔族。到今天,平埔族快要成为历史名词,他们有了年岁,知道四 时,可是平埔族后裔有很多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刺桐花了。 ③对岁月的感知变化由立体到平面可以如此迅速,怎不让人兴叹?以现代人为例, 在农业社会还深刻知道天气、岁时、植物、种作等等变化是和人密切结合的。但 是,商业形态改变了我们,春天是朝九晩五,冬天也是朝九晩五;晴睛天和雨天已 经没有任何差别了。这虽使人离开了“看天吃饭”的阴影,却也多少让人失去了 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了。 ④记得住在乡下的时候,大厅墙壁上总挂着一册农民历,大人要办事,大至播种 耕耘、搬家嫁娶,小至安床沐浴、立券交易都会去看农民历。因此到了年尾 本农民历差不多翻烂了,使我从小对农民历书就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情。一直到 现在,我还保持着看农民历的习惯,觉得读农民历是快乐的事,就看秋天吧,从 立秋、处暑、白露到秋分、寒露、霜降,都是美极了,那清晨田野中白色的露珠
8.阅读下列语段,用简洁的语言回答问题。(4 分) 苏格拉底有一个传说,这位被尊称为“师中之师”的哲人在雅典市场上 闲逛,看了 那些琳琅满目的货摊后惊叹:“这里有多少我用不着的东西呵!” 钱钟书访问美国国会图书馆,主管者引导参观藏书库,显得很得意。问 及钱钟书的 感想,他说:“我亦充满惊奇,惊奇世界上有那么多我所不要看的书。” (1)苏格拉底要表达的观点 是: (2)钱钟书要表达的观点 是: 二、现代文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9~12 题。 秋天的心 林清玄 ①我喜欢《唐子西语录》中的两句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这是 说山上的和尚不知道如何计算甲子日历,只知道观察自然,看到一片树叶落下就 知道天下都已是秋天了。从前读贾岛的诗,有“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之句, 对秋天萧瑟的景象颇有感触,但说到气派悠闲,就不如“一叶落知天下秋”了。 ②现代都市人正好相反,可以说是“落叶满天不知秋,世人只会数甲子”,对现 代人而言,时间观念只剩下日历,有时日历犹不足以形容,而是只剩下钟表了, 谁会去管是什么日子呢?三百多年前,当汉人到台湾来垦植移民的时候,发现台 湾的平埔族山胞非但没有日历,甚至没有年岁,不能分辩四时,而是以山上的刺 桐花开为一年,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初到的汉人想当然地感慨其“文化”落后, 逐渐同化了平埔族。到今天,平埔族快要成为历史名词,他们有了年岁,知道四 时,可是平埔族后裔有很多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刺桐花了。 ③对岁月的感知变化由立体到平面可以如此迅速,怎不让人兴叹?以现代人为例, 在农业社会还深刻知道天气、岁时、植物、种作等等变化是和人密切结合的。但 是,商业形态改变了我们,春天是朝九晚五,冬天也是朝九晚五;晴天和雨天已 经没有任何差别了。这虽使人离开了“看天吃饭”的阴影,却也多少让人失去了 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了。 ④记得住在乡下的时候,大厅墙壁上总挂着一册农民历,大人要办事,大至播种 耕耘、搬家嫁娶,小至安床沐浴、立券交易都会去看农民历。因此到了年尾,一 本农民历差不多翻烂了,使我从小对农民历书就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情。一直到 现在,我还保持着看农民历的习惯,觉得读农民历是快乐的事,就看秋天吧,从 立秋、处暑、白露到秋分、寒露、霜降,都是美极了,那清晨田野中白色的露珠
黄昏林园里清黄的落叶,不都是在说秋天吗?所以,虽然时光不再,我们都不应 该失去农民那种在自然中安身立命的心情。 ⑤城市不是没有秋天,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就会知道,本来从东南方吹来的风,现 在转到北方了;早晚气候的寒凉,就如同北地里的霜降;早晨的旭日与黄昏的彩 霞,都与春天时大有不同了。变化最大的是天空和云彩,在夏日明亮的天空,渐 渐地加深蓝色的调子,云更高、更白,飘动的时候仿佛带着轻微的风。每天我走 到阳台抬头看天空,知道这是真正的秋天,是童年田园记忆中的那个秋天,是平 埔族刺桐花开的那个秋天,也是唐朝山僧在山上见到落叶的同一个秋天。 ⑥若能感知天下,能与落叶飞花同呼吸,能保有在自然中谦卑的心情,就是住在 最热闹的城市。秋天也不会远去,如果眼里只有手表、金钱、工作,即使在路上 被落叶击中,也见不到秋天的美。 ⑦秋天的美多少带点潇湘之意,就像宋人吴文英写的词“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 秋”,一般人认为秋天的心情会有些愁恼肃杀。其实,秋天是禾熟的季节,何尝 没有清朗圆满的启示呢? ⑧我也喜欢韦应物一首秋天的诗: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 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⑨在这风云滔滔的人世,就是秋天如此美丽清明的季节,要在空山的落叶中寻找 朋友的足迹是多么困难!但是,即使在红砖道上,淹没在人潮车流之中,要找自 已的足迹,更是艰辛呀! 本文在开篇和接近结尾两处各引用了诗句,请分析这样写各有什么作用。(4 分 10、作者笔下的“秋天的心”,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11、理解下面两句话的含义。(4分) (1)可是平埔族后裔有很多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刺桐花了。(2分) (2)春天是朝九晚五,冬天也是朝九晚五;晴天和雨天已经没有任何差别了 (2分) 2、作者认为“即使在红砖道上,淹没在人潮车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迹,更是 艰辛呀”,谈谈你的理解。(6分) 、古代诗文阅读(共46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3-17题。(21分) 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 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 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 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 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 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黄昏林园里清黄的落叶,不都是在说秋天吗?所以,虽然时光不再,我们都不应 该失去农民那种在自然中安身立命的心情。 ⑤城市不是没有秋天,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就会知道,本来从东南方吹来的风,现 在转到北方了;早晚气候的寒凉,就如同北地里的霜降;早晨的旭日与黄昏的彩 霞,都与春天时大有不同了。变化最大的是天空和云彩,在夏日明亮的天空,渐 渐地加深蓝色的调子,云更高、更白,飘动的时候仿佛带着轻微的风。每天我走 到阳台抬头看天空,知道这是真正的秋天,是童年田园记忆中的那个秋天,是平 埔族刺桐花开的那个秋天,也是唐朝山僧在山上见到落叶的同一个秋天。 ⑥若能感知天下,能与落叶飞花同呼吸,能保有在自然中谦卑的心情,就是住在 最热闹的城市。秋天也不会远去,如果眼里只有手表、金钱、工作,即使在路上 被落叶击中,也见不到秋天的美。 ⑦秋天的美多少带点潇湘之意,就像宋人吴文英写的词“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 秋”,一般人认为秋天的心情会有些愁恼肃杀。其实,秋天是禾熟的季节,何尝 没有清朗圆满的启示呢? ⑧我也喜欢韦应物一首秋天的诗: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 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⑨在这风云滔滔的人世,就是秋天如此美丽清明的季节,要在空山的落叶中寻找 朋友的足迹是多么困难!但是,即使在红砖道上,淹没在人潮车流之中,要找自 己的足迹,更是艰辛呀! 9、本文在开篇和接近结尾两处各引用了诗句,请分析这样写各有什么作用。(4 分) 10、作者笔下的“秋天的心”,体现在哪些方面?(4 分) 11、理解下面两句话的含义。(4 分) (1)可是平埔族后裔有很多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刺桐花了。(2 分) (2)春天是朝九晚五,冬天也是朝九晚五;晴天和雨天已经没有任何差别了。 (2 分) 12、作者认为“即使在红砖道上,淹没在人潮车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迹,更是 艰辛呀”,谈谈你的理解。(6 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46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13—17 题。(21 分) 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 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 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 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 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 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 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 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 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 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 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收会计之余,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 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 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 记 (选自《古文观止》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西一舍 舍:三十里 B.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玩:嬉戏。 C.使其中不自得 中:内心 D.收会计之余 会计:管理钱粮财物等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 是 A.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B.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不以物伤性 不赂者以赂者丧 D.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15.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围绕“快哉”二字着墨,表面上赞赏迁客张梦得“自放山水之间”,实 际上是借题发挥,寓有自我劝谕之意。 B.先写江流之胜,再点明筑亭始末及命名由来。这种从大处着眼的笔法,使行 文不同凡响,也是览观胜景而“快哉”的需要 C.前人认为开篇“谪居”二字,引起全文议论,其中,心中坦然,“不以物伤 性”,而无往不快的思想,颇含人生的哲理 D.作者凭吊赤壁“流风遗迹”,联想到此处发生的楚王宋玉论风、曹操孙权争 雄的故事,既点明题目“快哉”二字出处,又使人生快意添上了怀古的内容。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江流之胜。(3分) 译 文 (2)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3分)
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 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 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 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 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 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收会计之余,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 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 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 记。 (选自《古文观止》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东西一舍 一舍:三十里。 B.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 玩:嬉戏。 C.使其中不自得 中:内心 D.收会计之余 会计:管理钱粮财物等。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 是 ( ) A. 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B. 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 不以物伤性 不赂者以赂者丧 D. 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15.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围绕“快哉”二字着墨,表面上赞赏迁客张梦得“自放山水之间”,实 际上是借题发挥,寓有自我劝谕之意。 B.先写江流之胜,再点明筑亭始末及命名由来。这种从大处着眼的笔法,使行 文不同凡响,也是览观胜景而“快哉”的需要。 C.前人认为开篇“谪居”二字,引起全文议论,其中,心中坦然,“不以物伤 性”,而无往不快的思想,颇含人生的哲理。 D.作者凭吊赤壁“流风遗迹”,联想到此处发生的楚王宋玉论风、曹操孙权争 雄的故事,既点明题目“快哉”二字出处,又使人生快意添上了怀古的内容。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江流之胜。(3 分) 译 文: (2)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