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至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试题 语文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22题,共150分, 共10页。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卡 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和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 3.答题时请用黑色的签字笔作答 4.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5.请保持答题卡的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 刮纸刀 第Ⅰ卷阅读题 古代诗文阅读(44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 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 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 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 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 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 把其袖,而右手椹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 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 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 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 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
2018 至 2019 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试题 语 文 (满分 150 分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 22 题,共 150 分, 共 10 页。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卡。 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和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 3.答题时请用黑色的签字笔作答。 4.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 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5.请保持答题卡的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 刮纸刀。 第Ⅰ卷 阅读题 一、古代诗文阅读(44 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1—4 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 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 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 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 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 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 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 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 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 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 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
辞决矣!”遂发。 节选自《战国策嚥 策三》 1.列句子中划横线词语意思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略:掠夺,夺取 B.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诚信,信用 C.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D.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迟:来迟 2.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 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 历史。 B.古人讲求礼仪,尊卑有序,对别人要用尊称敬称,对自己要用谦称。文中的“足 下”“仆”“臣”都是谦称,“卿”是尊称。 C.文中“邑”指封邑是古代君主对臣下的一种奖励,君主把自己国土中的一部分的财 政收入奖励给某一个人,被封邑的人可在封邑范围内自由制定一些不违背国家利益 的政策。 D.“宗族”是父系单系亲属集团,即以一成年男姓为中心,按照父子相承的继嗣原则 上溯下延,这是宗族的主线。主线旁有若干支线,支线排列的次序根据与主线之间的 血缘关系的远近而决定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写秦军破赵,势如破竹,大军压境,燕国危在旦夕,连用 破″虏”哎收”进″“略”“至”六个动词,以短促的语气交代逼人的形势,渲染了紧张、危 急的气氛 B.太子丹在大军压境之际,心生恐惧,向荆轲说“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一语, 婉转含蓄,既有意向荆轲说明燕国的处境,也含有催促荆轲行动之意。 C.荆轲三问樊於期,先动之以情,激起樊对秦不共戴天之仇:然后晓之以理,说明此 举一可报仇二可解燕国之患;最后告之以谋,让樊於期明白自己的行动计划 D.文章多处运用了对比衬托手法来凸显人物性格,比如用太子丹的“恐惧”来表现荆 轲的沉着冷静,用秦武阳表现荆轲的“大勇”,用樊於期自刎反衬荆轲的足智多谋 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 (2)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9分)
辞决矣!”遂发。 节选自《战国策·燕 策三》 1.列句子中划横线词语意思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略:掠夺,夺取 B.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信:诚信,信用 C.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为:是 D.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迟:来迟 2.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 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 240 年 历史。 B.古人讲求礼仪,尊卑有序,对别人要用尊称敬称,对自己要用谦称。文中的“足 下”“仆”“臣”都是谦称,“卿”是尊称。 C.文中“邑”指封邑是古代君主对臣下的一种奖励,君主把自己国土中的一部分的财 政收入奖励给某一个人,被封邑的人可在封邑范围内自由制定一些不违背国家利益 的政策。 D.“宗族”是父系单系亲属集团,即以一成年男姓为中心,按照父子相承的继嗣原则 上溯下延,这是宗族的主线。主线旁有若干支线,支线排列的次序根据与主线之间的 血缘关系的远近而决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 文 章 开 篇 写 秦 军 破 赵 , 势 如 破 竹 , 大 军 压 境 , 燕 国 危 在 旦 夕 , 连 用 “破”“虏”“收”“进”“略”“至”六个动词,以短促的语气交代逼人的形势,渲染了紧张、危 急的气氛。 B.太子丹在大军压境之际,心生恐惧,向荆轲说“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一语, 婉转含蓄,既有意向荆轲说明燕国的处境,也含有催促荆轲行动之意。 C.荆轲三问樊於期,先动之以情,激起樊对秦不共戴天之仇;然后晓之以理,说明此 举一可报仇二可解燕国之患;最后告之以谋,让樊於期明白自己的行动计划。 D.文章多处运用了对比衬托手法来凸显人物性格,比如用太子丹的“恐惧”来表现荆 轲的沉着冷静,用秦武阳表现荆轲的“大勇”,用樊於期自刎反衬荆轲的足智多谋。 4. 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 (2) 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7题(每题3分,共9分) 晏子治东阿三年,景公召而数之曰:“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 察也,寡人将加大诛于子。”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景公许。于是明 年上计(年终考核地方官的政绩),景公迎而贺之曰:“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晏子对曰:“前 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塘之鱼,以利平民。当此之时,民无饥,君反以罪臣。 今臣之治东阿也,属托行,货赂至,并重赋敛,仓库少内,便事左右,陂池之鱼,入于权家, 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再拜, 便僻。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子强复治东阿。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焉。” 5.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景公召而数之曰数:责备 B.寡人将加大诛于子诛:杀 C.君反以罪臣 罪:怪罪 D.三年不治 治:治理得好,太平 6.对于文中划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 B.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 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 D.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 7.下列对文意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晏子原先治理东阿三年,不徇私情,不贪钱财,能为百姓着想,却遭到了景公的责备 B.景公表示要严厉惩罚晏子,晏子向景公请求改弦更张,继续治理东阿,决心再用三年 治理东阿。 C.晏子第二次治理东阿,一反原先的作法,却受到景公的赞许,晏子却要求告老还乡。 D.晏子表达了不再治理东阿,要求告老还乡的意愿后,景公立即离开座位,对晏子表示了 感谢,并让晏子继续治理东阿。 (三)古代诗歌阅读(7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8.下面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开头以女子的口吻写起,在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摘几 枝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7题(每题3分,共9分)。 晏子治东阿三年,景公召而数之曰:“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 察也,寡人将加大诛于子。”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景公许。于是明 年上计(年终考核地方官的政绩),景公迎而贺之曰:“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晏子对曰:“前 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塘之鱼,以利平民。当此之时,民无饥,君反以罪臣。 今臣之治东阿也,属托行,货赂至,并重赋敛,仓库少内,便事左右,陂池之鱼,入于权家。 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再拜, 便僻。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子强复治东阿。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焉。” 5.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景公召而数之曰 数:责备 B.寡人将加大诛于子 诛:杀 C.君反以罪臣 罪:怪罪 D.三年不治 治:治理得好,太平 6.对于文中划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 B. 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 C. 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 D. 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 7.下列对文意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晏子原先治理东阿三年,不徇私情,不贪钱财,能为百姓着想,却遭到了景公的责备。 B.景公表示要严厉惩罚晏子,晏子向景公请求改弦更张,继续治理东阿,决心再用三年, 治理东阿。 C.晏子第二次治理东阿,一反原先的作法,却受到景公的赞许,晏子却要求告老还乡。 D.晏子表达了不再治理东阿,要求告老还乡的意愿后,景公立即离开座位,对晏子表示了 感谢,并让晏子继续治理东阿。 (三)古代诗歌阅读(7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8.下面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诗的开头以女子的口吻写起,在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摘几 枝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
B.美好欢乐的情景,被充斥于诗行间的叹息之声改变了,“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长长的吁叹,点明了主人公全部忧思之由来。 C.“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两句空间突然转换,出现在画面上的,似乎已不是拈花沉 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远道”的丈夫了 D.“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一句无疑是全诗的主旨之语,将一对同心离居的夫妇 的痛苦之情准确而又含蓄地表达了出来 结合全诗,分析“兰泽多芳草”一句在整首诗中的作用。(4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9分) 10.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9分) (1)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 (徐志摩《再别 康桥》) (3)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4)《诗经·氓》中女主人公述说自己从早到晚从事家务劳作辛苦的两句是 (5)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二、现代文阅读(26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12分) 追寻那遥远的美丽 梁衡 快二十年了,总有一个强烈的向往,到青海去一趟,这不只是因为小学地理上就学到的 柴达木、青海湖的神秘,也不只是因为近年来西北开发的热闹。另有一个埋藏于心底的秘密, 是因为一首歌,那首《在那遥远的地方》,还有它的作者,像一个幽灵似的王洛宾。 大概是上天有意折磨,直到今年夏末,才有缘去朝圣。当汽车翻过日月山口的一瞬间, 我就像一个千磨万难之后到达西天的唐僧。日月山口是当年藏王亲迎文成公主的地方。山下 是一马平川,绿草如茵,起起伏伏地一直漫到天边。远处有一汪明亮的水,那就是青海湖
B.美好欢乐的情景,被充斥于诗行间的叹息之声改变了,“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长长的吁叹,点明了主人公全部忧思之由来。 C.“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两句空间突然转换,出现在画面上的,似乎已不是拈花沉 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远道”的丈夫了。 D.“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一句无疑是全诗的主旨之语,将一对同心离居的夫妇 的痛苦之情准确而又含蓄地表达了出来。 9.结合全诗,分析“兰泽多芳草”一句在整首诗中的作用。(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四)名篇名句默写(9 分) 10.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9 分) (1) 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 ,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 。(徐志摩《再别 康桥》) (3) 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 , ”。 (4) 《诗经 · 氓》中女主人公述说自己从早到晚从事家务劳作辛苦的两句是 “ , ”。 (5) 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 , ”。 二、现代文阅读(26 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3 题。(12 分) 追寻那遥远的美丽 梁 衡 快二十年了,总有一个强烈的向往,到青海去一趟,这不只是因为小学地理上就学到的 柴达木、青海湖的神秘,也不只是因为近年来西北开发的热闹。另有一个埋藏于心底的秘密, 是因为一首歌,那首《在那遥远的地方》,还有它的作者,像一个幽灵似的王洛宾。 大概是上天有意折磨,直到今年夏末,才有缘去朝圣。当汽车翻过日月山口的一瞬间, 我就像一个千磨万难之后到达西天的唐僧。日月山口是当年藏王亲迎文成公主的地方。山下 是一马平川,绿草如茵,起起伏伏地一直漫到天边。远处有一汪明亮的水,那就是青海湖
是配来映照这蓝天白云的镜子。我们的车像撒欢的马驹,追着天边的云朵,路边闪过金色的 彩带,那是一片片正在开花的油莱。微风掠过草面,送来一阵远古的苍茫。那首歌就诞生在 这里,青海湖边这片被称为金银滩的草原 这里的草不像新疆的草场那样高大茂密,也不像内蒙古的草场那样在风沙中透出顽强, 它细密而柔软,蜷伏在地上,如毯如毡,将大地包裹得密密实实,不见黄沙不见土,除了水 就是浓浓的绿。草地上虫草、人参果、秦艽等中药材随处可见。牛羊漫过夭边,帐篷旁闪过 姑娘的彩裙,牧人悠然挥鞭带着他的歌声翻过山梁。老鹰发现了什么,在低空一圈圈地盘旋 这真是金银一般的草场。 当年二十六岁的王洛宾采风到这里,十七岁的卓玛姑娘用鞭子轻轻地抽了他一下,含羞 拍马远去。这倩影绕心三日,挥之不去,终于幻化为一首美丽的歌—一在那遥远的地方— 这首歌永远定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卓玛一辈子也没有想到她那轻轻的一鞭会抽出一首世界名 曲 当后人听着这首歌时,总想为它注释一个具体的爱情故事,殊不知这里不但没有具体的 爱,就是在作者的实际生活中也没有找到过歌唱着的甜蜜。王洛宾妤像生来就负有一种使命, 总是去追寻美丽,美丽的旋律,美丽的情感。王洛宾是美令智昏,乐令智昏,他认为生活甚 至生命就是美丽的音乐。他一入社会就直取美的内核,而不知这核外还有许多坚硬的甚至丑 陋的外壳。 他一生屡屡受挫,他活了八十多岁,有三年是坐国民党的监狱,有十五年坐共产党的监 狱,又有十五年的时间是被控制使用,直到1982年六十九岁时,才正式平反,恢复正常人 的生活,1992年七十九岁时,中央电视台首次向社会介绍他的作品。这时,全社会才知道 那许多传唱了半个世纪的名曲原来都是出自这个白胡子老头儿。这时,离他的生命终点只剩 下两三年的时间。 王洛宾的生命是以歌为主线的,信仰、工作,甚至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成了歌的附属, 就像一棵树干上的柔枝绿叶。1937年,他到西北,这本是一次采风,但他被那里的民歌所 迷,就留下不走了。他在马步芳和共产党的军队里都服过役,为马步芳写过歌,也为王震将 军的词配过曲,他只知音乐而不知其余。他像草原上一只渴急的黄羊,见到一点水光,就拼 命地向这唯一的目标冲去,至于路边的石块荆棘,他全没有看见。在音乐的感召下,他是 个勇敢的先锋,而对音乐之外的一切,他却是不屑一顾。在劳改服刑时他宁可用维持生命的 一个小窝头,去换取人家唱一曲民间小调。他也曾灰心过,有一次他仰望厚墙上的铁窗,拋 上一根绳,挽成一个黑洞似的套圉,就要通向另一个世界时,一声悠扬的牧歌,轻轻地飘过 铁窗。他分明看到了铁窗外的白云红日,嗅到了原野上湿润的草香。他终于没有舍得钻进那 个死亡隧道,三两下扯掉了死神递过来的接引之绳。我们至今不知道这是哪一位牧人的哪 首无名的歌,这也是一根“卓玛的鞭子”,又一回轻轻地抽在了王洛宾的心上。这一鞭,为 我们抽回来一只会唱歌的老山羊,一个伟大的音乐家 1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二、三自然段的描写,表现了草原的美丽,回应文题,暗示清爽纯净的自然
是配来映照这蓝天白云的镜子。我们的车像撒欢的马驹,追着天边的云朵,路边闪过金色的 彩带,那是一片片正在开花的油菜。微风掠过草面,送来一阵远古的苍茫。那首歌就诞生在 这里,青海湖边这片被称为金银滩的草原。 这里的草不像新疆的草场那样高大茂密,也不像内蒙古的草场那样在风沙中透出顽强, 它细密而柔软,蜷伏在地上,如毯如毡,将大地包裹得密密实实,不见黄沙不见土,除了水 就是浓浓的绿。草地上虫草、人参果、秦艽等中药材随处可见。牛羊漫过天边,帐篷旁闪过 姑娘的彩裙,牧人悠然挥鞭带着他的歌声翻过山梁。老鹰发现了什么,在低空一圈圈地盘旋。 这真是金银一般的草场。 当年二十六岁的王洛宾采风到这里,十七岁的卓玛姑娘用鞭子轻轻地抽了他一下,含羞 拍马远去。这倩影绕心三日,挥之不去,终于幻化为一首美丽的歌——在那遥远的地方—— 这首歌永远定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卓玛一辈子也没有想到她那轻轻的一鞭会抽出一首世界名 曲。 当后人听着这首歌时,总想为它注释一个具体的爱情故事,殊不知这里不但没有具体的 爱,就是在作者的实际生活中也没有找到过歌唱着的甜蜜。王洛宾好像生来就负有一种使命, 总是去追寻美丽,美丽的旋律,美丽的情感。王洛宾是美令智昏,乐令智昏,他认为生活甚 至生命就是美丽的音乐。他一入社会就直取美的内核,而不知这核外还有许多坚硬的甚至丑 陋的外壳。 他一生屡屡受挫,他活了八十多岁,有三年是坐国民党的监狱,有十五年坐共产党的监 狱,又有十五年的时间是被控制使用,直到 1982 年六十九岁时,才正式平反,恢复正常人 的生活,1992 年七十九岁时,中央电视台首次向社会介绍他的作品。这时,全社会才知道 那许多传唱了半个世纪的名曲原来都是出自这个白胡子老头儿。这时,离他的生命终点只剩 下两三年的时间。 王洛宾的生命是以歌为主线的,信仰、工作,甚至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成了歌的附属, 就像一棵树干上的柔枝绿叶。1937 年,他到西北,这本是一次采风,但他被那里的民歌所 迷,就留下不走了。他在马步芳和共产党的军队里都服过役,为马步芳写过歌,也为王震将 军的词配过曲,他只知音乐而不知其余。他像草原上一只渴急的黄羊,见到一点水光,就拼 命地向这唯一的目标冲去,至于路边的石块荆棘,他全没有看见。在音乐的感召下,他是一 个勇敢的先锋,而对音乐之外的一切,他却是不屑一顾。在劳改服刑时他宁可用维持生命的 一个小窝头,去换取人家唱一曲民间小调。他也曾灰心过,有一次他仰望厚墙上的铁窗,抛 上一根绳,挽成一个黑洞似的套圈,就要通向另一个世界时,一声悠扬的牧歌,轻轻地飘过 铁窗。他分明看到了铁窗外的白云红日,嗅到了原野上湿润的草香。他终于没有舍得钻进那 个死亡隧道,三两下扯掉了死神递过来的接引之绳。我们至今不知道这是哪一位牧人的哪一 首无名的歌,这也是一根“卓玛的鞭子”,又一回轻轻地抽在了王洛宾的心上。这一鞭,为 我们抽回来一只会唱歌的老山羊,一个伟大的音乐家。 1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 ) A.文章第二、三自然段的描写,表现了草原的美丽,回应文题,暗示清爽纯净的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