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诸暨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下列各句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前中国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谐同性,让一切劳动、知识 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beng)发,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慧及全体人民。 B.滚滚红尘,名缰利锁缠绕。教师,尤其是身负重担的班主任的生活更为艰难, 在工作之余,教师要及时调适身心,将自我本性回归到清静无染之中,不可被世 俗桎梏(gu)。 C.月亮早在《诗经》中就是一个姣(jiao)好的意象,以其客体的冷净构成精神 的美好。经过千百年的积淀,到唐代,月亮意象的符号意味在思乡情感上趋于稳 定 D.一条浅溪萦绕万康村,平添了几分灵气:清泉山中来,淙淙溪流,汩汩有声 鱼虾嬉戏水藻间;远处,奇峰、怪石、绿植层见(xidn)迭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我看到了不屈不挠、生命飞扬的自然景象![甲]感叹之余,围绕着古塔,我转了 圈,终于觉察古塔是被树根簇拥着、裹挟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古塔完全 被树根抬举起来。假如没有众多的树根以顽强之力护卫古塔,这本无生命的石头 恐怕早已坍塌于荒野下。刹那间,我感动不已。 我在琢磨中再次抬起头,仰望古塔上的一团绿荫以及翱翔在它周围的鸟儿,我分 明感觉飞鸟才是给这树、这塔以生存的施与者。因为塔内堆积的鸟粪给盘根错节 的根蔓提供了必要的养分,使宛若蛇虬的根茎不断延续。[乙]而且推而远之,这 存活塔顶的绿色华盖,也不知道是仰仗何年砢月何只鸟雀,衔落于塔顶的树种造 就了这棵树的最初生命。日复一日,由于树的根须不断渗入塔的缝隙吸取大地的 精华,于是又营造了塔内湿润的空间。[丙]鸟、树和塔是如此地相互厮守、依存 难割难舍,最终在天地之间顶托了一道秾丽的风景与和谐统的煌煌气象,这是 天意,这是缘分?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几乎要双手合十向这座古塔顶礼膜拜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屈不挠 B.琢磨 延 续 D.顶礼膜拜 3.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综艺节目《中华百家姓》用姓氏作纽带,以亲情和地缘的家族文化为裁体,激 活了全体华人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共同情感 B.抗战胜利70年后的今天,中国首次以阅兵这种特殊形式来纪念,源于抗战胜 利在中国近现代史中的重要历史地位所决定 C.英国交通部拟于今年出台更为严格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继续加大对开车使 用手机的处罚,以期尽快遏制这一驾车恶习。 D.针对“三农”问题,全国政协组织专题调研组与全国13个产粮大省的政协联 合调研,提出了拉动农村消费、增加农民收人、稳定粮食生产的建议。 5.提取下面一则报道的内容要点,概括为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字)(3分)
浙江省诸暨市 2018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下列各句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 A.当前中国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谐同性,让一切劳动、知识、 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bèng)发,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慧及全体人民。 B.滚滚红尘,名缰利锁缠绕。教师,尤其是身负重担的班主任的生活更为艰难, 在工作之余,教师要及时调适身心,将自我本性回归到清静无染之中,不可被世 俗桎梏(gù)。 C. 月亮早在《诗经》中就是一个姣(jiǎo)好的意象,以其客体的冷净构成精神 的美好。经过千百年的积淀,到唐代,月亮意象的符号意味在思乡情感上趋于稳 定。 D.一条浅溪萦绕万康村,平添了几分灵气:清泉山中来,淙淙溪流,汩汩有声, 鱼虾嬉戏水藻间;远处,奇峰、怪石、绿植层见(xiàn)迭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3 题。 我看到了不屈不挠、生命飞扬的自然景象! [甲]感叹之余,围绕着古塔,我转了 一圈,终于觉察古塔是被树根簇拥着、裹挟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古塔完全 被树根抬举起来。假如没有众多的树根以顽强之力护卫古塔,这本无生命的石头 恐怕早已坍塌于荒野下。刹那间,我感动不已。 我在琢磨中再次抬起头,仰望古塔上的一团绿荫以及翱翔在它周围的鸟儿,我分 明感觉飞鸟才是给这树、这塔以生存的施与者。因为塔内堆积的鸟粪给盘根错节 的根蔓提供了必要的养分,使宛若蛇虬的根茎不断延续。[乙]而且推而远之,这 存活塔顶的绿色华盖,也不知道是仰仗何年何月何只鸟雀,衔落于塔顶的树种造 就了这棵树的最初生命。日复一日,由于树的根须不断渗入塔的缝隙吸取大地的 精华,于是又营造了塔内湿润的空间。[丙]鸟、树和塔是如此地相互厮守、依存, 难割难舍,最终在天地之间顶托了一道秾丽的风景与和谐统一的煌煌气象,这是 天意,这是缘分? 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几乎要双手合十向这座古塔顶礼膜拜 了。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不屈不挠 B.琢磨 C.延 续 D.顶礼膜拜 3.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 分)( )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 A.综艺节目《中华百家姓》用姓氏作纽带,以亲情和地缘的家族文化为裁体,激 活了全体华人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共同情感。 B.抗战胜利 70 年后的今天,中国首次以阅兵这种特殊形式来纪念,源于抗战胜 利在中国近现代史中的重要历史地位所决定。 C.英国交通部拟于今年出台更为严格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继续加大对开车使 用手机的处罚,以期尽快遏制这一驾车恶习。 D.针对“三农”问题,全国政协组织专题调研组与全国 13 个产粮大省的政协联 合调研,提出了拉动农村消费、增加农民收人、稳定粮食生产的建议。 5. 提取下面一则报道的内容要点,概括为一句话新闻(不超过 20 字)(3 分)
中国国际救援队副总队长兼首席医疗官郑静晨日前透露,我国第一个高度机动 化、设备现代化、人员专业化、急救多样化的现代急救“野战医院”将在今年年 底到明年年初组建完成。 这个急救“野战医院”将由8个帐篷医院组成,最快可以在选址后1小时之内同 时展开两到三台外科手术。一天可处理100多名伤员,具备了全天候和各种地形 环境下的紧急救援能力。野战医院所有的医疗器槭箱都将装备减震、防水、信号 识别和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必要时能通过飞机空投,地面的救援队员可在最 短时间准备就绪,进行手术等高难度的救助。 答 6.针对下面媒体报道的现象,写一段点评,100个字左右。(6分) 近几年,中国游客不断“刷出”境外消费的新纪录。在国庆和春节假日期间,日 本、韩国、美国等国家的免税店、商场被挤得水泄不通,密密麻麻的都是中国人。 中国人在境外消费成了常态,从动辄数万元的奢侈品、上千元的智能马桶盖、电 饭煲等高端耐用品,到指甲钳、剃须刀、保温瓶、化妆品等一大批日用品,都纷 纷登上中国人的“爆买榜单”。 答 现代文阅读(共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0分 粗鄙的暴发户审美充斥着我们的社会 冯骥才 在北欧,尤其是奥斯陆的大街上,你会感到城市有一种非常舒服的整体性 它没有历史与现代的断裂与分离,而是和谐地浑然一体。这不仅是建筑外部,连 建筑内部乃至家具风格也是一样。今天的他们依旧喜欢用新鲜的原木把屋顶装饰 得像昔时的农舍,喜欢木头立柱,喜欢没有花纹雕饰的桌椅,喜欢用光洁的木板 组合起来的衣柜与书架;但这不是不动脑子地去模仿传统,而是加进去一种后工 业时代崇尚的简约美与现代科技能力包括精细的切割与抛光的技术,而使其为现 代审美中一种自己的文化主体元素。他们已经成功地将自己即北欧传统审美的简 朴转化为现代审美的简约。 中国就麻烦多了。自汉唐以来,中原汉文化的审美似乎一贯而下。特别是明 代的审美雍容大气、敦厚沉静,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汉之博大与唐之沉雄。然而 到了清代,入主中原的满族皇帝们对生活文化表面化奢华的欲求,驱使整个社会 的审美发生了变异。特别是乾隆盛世,审美的繁缛与炫富感走到极致,完全脱离 了传统审美的厚重与含蓄。可是到清代中期之后,国力的衰败便使这种奢华的追 求无法企及而日渐粗鄙,审美能力和审美标准遭到破坏。此后则是外来文化的冲 击,以及在“不爱红装爱武装”时代,国民的美育和审美品格已不被提倡。当整 个社会由传统的农耕社会转向现代的工业社会时,我们已经无所依据和无所凭 借。社会审美像没头苍蝇乱撞。或是呆头呆脑的仿古,或是跟着洋人亦步亦趋地 做“现代秀”。如何在审美上从传统向现代过渡,成了当代文化的大难题之 没有现代审美,也就提不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文化。 而北欧人从传统到现代的审美过渡,不是听凭自然、稀里糊涂地完成的。我 想,它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经过知识界,即经过建筑界、艺术界、设计师等长
中国国际救援队副总队长兼首席医疗官郑静晨日前透露,我国第一个高度机动 化、设备现代化、人员专业化、急救多样化的现代急救“野战医院”将在今年年 底到明年年初组建完成。 这个急救“野战医院”将由 8 个帐篷医院组成,最快可以在选址后 1 小时之内同 时展开两到三台外科手术。一天可处理 100 多名伤员,具备了全天候和各种地形 环境下的紧急救援能力。野战医院所有的医疗器械箱都将装备减震、防水、信号 识别和 GPS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必要时能通过飞机空投,地面的救援队员可在最 短时间准备就绪,进行手术等高难度的救助。 答: 6.针对下面媒体报道的现象,写一段点评,100 个字左右。(6 分) 近几年,中国游客不断“刷出”境外消费的新纪录。在国庆和春节假日期间,日 本、韩国、美国等国家的免税店、商场被挤得水泄不通,密密麻麻的都是中国人。 中国人在境外消费成了常态,从动辄数万元的奢侈品、上千元的智能马桶盖、电 饭煲等高端耐用品,到指甲钳、剃须刀、保温瓶、化妆品等一大批日用品,都纷 纷登上中国人的“爆买榜单”。 答: 二、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10 分) 粗鄙的暴发户审美充斥着我们的社会 冯骥才 在北欧,尤其是奥斯陆的大街上,你会感到城市有一种非常舒服的整体性。 它没有历史与现代的断裂与分离,而是和谐地浑然一体。这不仅是建筑外部,连 建筑内部乃至家具风格也是一样。今天的他们依旧喜欢用新鲜的原木把屋顶装饰 得像昔时的农舍,喜欢木头立柱,喜欢没有花纹雕饰的桌椅,喜欢用光洁的木板 组合起来的衣柜与书架;但这不是不动脑子地去模仿传统,而是加进去一种后工 业时代崇尚的简约美与现代科技能力包括精细的切割与抛光的技术,而使其为现 代审美中一种自己的文化主体元素。他们已经成功地将自己即北欧传统审美的简 朴转化为现代审美的简约。 中国就麻烦多了。自汉唐以来,中原汉文化的审美似乎一贯而下。特别是明 代的审美雍容大气、敦厚沉静,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汉之博大与唐之沉雄。然而 到了清代,入主中原的满族皇帝们对生活文化表面化奢华的欲求,驱使整个社会 的审美发生了变异。特别是乾隆盛世,审美的繁缛与炫富感走到极致,完全脱离 了传统审美的厚重与含蓄。可是到清代中期之后,国力的衰败便使这种奢华的追 求无法企及而日渐粗鄙,审美能力和审美标准遭到破坏。此后则是外来文化的冲 击,以及在“不爱红装爱武装”时代,国民的美育和审美品格已不被提倡。当整 个社会由传统的农耕社会转向现代的工业社会时,我们已经无所依据和无所凭 借。社会审美像没头苍蝇乱撞。或是呆头呆脑的仿古,或是跟着洋人亦步亦趋地 做“现代秀”。如何在审美上从传统向现代过渡,成了当代文化的大难题之一。 没有现代审美,也就提不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文化。 而北欧人从传统到现代的审美过渡,不是听凭自然、稀里糊涂地完成的。我 想,它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经过知识界,即经过建筑界、艺术界、设计师等长
期的创造性的努力与探索。另一方面则是公众的认可,因为,只有成为集体审美, 它才能成为一种时代的文化特质 然而,我们至今还没有把美育列入素质教育:还有,知识界的努力也是的关 键。如果我们只去克隆舶来的“现代”,或只在传统中找卖点,我们自己的现代 审美则无法建立起来。我很欣赏奥运会中的中国印、祥云和开幕式中“画卷”的 设计,这是一种积极和精心的努力。当然,还嫌太少,还只是在设计范畴的个别 成功的范例,更大的文化问题是我们的现代审美。而这种时代审美是不会自动转 换与完成的。如果现代文化建立不起来,留下的空白一定会被商业文化占据。就 像当前充斥我们社会的粗鄙又浮躁的“暴发户审美”。(有删节) 7.下列关于“暴发户审美”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暴发户审美”在清代已经出现,入主中原的满族皇帝们对生活文化表面化 奢华的欲求,使整个社会的审美发生了变异。 B.到乾隆盛世时的“暴发户审美”,表现在极度追求审美的繁缛与炫富感,使 中原汉文化传统审美的厚重与含蓄荡然无存。 C.整个社会由传统农耕社会转向现代工业社会时,必然造成国民美育和审美品 格的不被提倡,从而出现“暴发户审美”。 D.“暴发户审美”表现在没有自己的时代审美,要么仿古,在传统中找卖点 要么跟着洋人亦步亦趋地做“现代秀”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 分) A.我们现在如果到北欧旅行,在繁华的都市中还能看到像农舍一样的屋顶,房 子里还有很多没有使用油漆的器具。 B.把文化古迹一概拆除,大干快上,或者一味保守,甚至以“保护文化遗产” 为名,建一些不伦不类的“古迹”,这两种极端都是有问题的。 C.清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和成立后一段时期以及我们现在的社会,审美 观念是不同的,看来审美跟时代的崇尚有关。 D.奥运会中的中国印、祥云和开幕式中“画卷”的设计表明,中国的知识界做 出了杰出努力。在未来粗鄙又浮躁的“暴发户审美”必然会消失 9.简要概括清代审美发生变异的原因。(4分) 答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21分) 完美的猎物 〔加拿大〕莫洛迪·坎贝尔 上年纪的老妇人可以说是最完美的猎物 萨莎按捺不住内心的窃喜,但表面上却装出十分尊敬的样子,欠着身子饶有兴趣 地倾听着老妇人说话 “你喜欢猫吗?呃、呃……刚才你说你叫什么来着?” 萨莎乐不可支,强忍着不动声色。“我喜欢猫,你养猫了吗?”她飞快地回答, 同时扫了一眼这套公寓,屋内的高档家具登时映入了她的眼帘
期的创造性的努力与探索。另一方面则是公众的认可,因为,只有成为集体审美, 它才能成为一种时代的文化特质。 然而,我们至今还没有把美育列入素质教育;还有,知识界的努力也是的关 键。如果我们只去克隆舶来的“现代”,或只在传统中找卖点,我们自己的现代 审美则无法建立起来。我很欣赏奥运会中的中国印、祥云和开幕式中“画卷”的 设计,这是一种积极和精心的努力。当然,还嫌太少,还只是在设计范畴的个别 成功的范例,更大的文化问题是我们的现代审美。而这种时代审美是不会自动转 换与完成的。如果现代文化建立不起来,留下的空白一定会被商业文化占据。就 像当前充斥我们社会的粗鄙又浮躁的“暴发户审美”。(有删节) 7.下列关于“暴发户审美”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 ) A.“暴发户审美”在清代已经出现,入主中原的满族皇帝们对生活文化表面化 奢华的欲求,使整个社会的审美发生了变异。 B.到乾隆盛世时的“暴发户审美”,表现在极度追求审美的繁缛与炫富感,使 中原汉文化传统审美的厚重与含蓄荡然无存。 C.整个社会由传统农耕社会转向现代工业社会时,必然造成国民美育和审美品 格的不被提倡,从而出现“暴发户审美”。 D.“暴发户审美”表现在没有自己的时代审美,要么仿古,在传统中找卖点, 要么跟着洋人亦步亦趋地做“现代秀”。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 分) ( ) A.我们现在如果到北欧旅行,在繁华的都市中还能看到像农舍一样的屋顶,房 子里还有很多没有使用油漆的器具。 B.把文化古迹一概拆除,大干快上,或者一味保守,甚至以“保护文化遗产” 为名,建一些不伦不类的“古迹”,这两种极端都是有问题的。 C.清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和成立后一段时期以及我们现在的社会,审美 观念是不同的,看来审美跟时代的崇尚有关。 D.奥运会中的中国印、祥云和开幕式中“画卷”的设计表明,中国的知识界做 出了杰出努力。在未来粗鄙又浮躁的“暴发户审美”必然会消失。 9.简要概括清代审美发生变异的原因。(4 分) 答: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21 分) 完美的猎物 〔加拿大〕莫洛迪·坎贝尔 上年纪的老妇人可以说是最完美的猎物。 萨莎按捺不住内心的窃喜,但表面上却装出十分尊敬的样子,欠着身子饶有兴趣 地倾听着老妇人说话。 “你喜欢猫吗?呃、呃……刚才你说你叫什么来着?” 萨莎乐不可支,强忍着不动声色。 “我喜欢猫,你养猫了吗?”她飞快地回答, 同时扫了一眼这套公寓,屋内的高档家具登时映入了她的眼帘
“正打算养,”老妇人颤巍巍地说,“我找钟点工就是为了帮我照料猫咪。” 萨莎朝老妇人笑了笑。她确信自己很有把握做这个活一一她以前从未失过手。白 发苍苍,不爱打扮,衣着朴素……这样的老家伙们最容易摆平。萨莎要的薪酬比 那些中介机构开价低得多,只要给现金就行,有了现金干什么事情都方便。 老妇人还在那里喋喋不休地唠叨着她的猫,萨莎的眼睛却一个劲地在房间里扫来 扫去。昂贵的家具,髙雅的雕塑,餐柜上摆放着银光闪闪的蜡烛台,那八成都是 些纯银的。毫无疑问,主人的卧室里肯定还有许多珠宝和大量的现金,像她这样 的老家伙一般都不大喜欢银行卡。萨莎沾沾自喜,想象着即将到手的果实。寻找 贵重物品的藏匿之处对萨莎来说是小菜一碟 “亲爱的,再加点茶? 萨莎欣然应允,笑容可掬。老妇人拿茶壶的那双手青筋毕露,满是皱纹的手背上 布满了深褐色的老年斑。萨莎灵巧地迎上茶杯,让茶壶里的茶水恰到好处地倒入 她的杯中。 天哪!”老妇人失声咕哝了一句 莫蒂菲夫人,没什么事吧?” 哦,没什么,”她显得很尴尬,“实在对不起,我需要去……”说着,她摇晃 着身体从沙发上站起来,拖着沉重的步伐朝卧室奔去。 去卫生间了,萨莎自言自语地嘀咕着。她一边品茶,一边微笑,即将来临的财运 使她非常开心。这些老家伙们从来都懒得查看证明、介绍信什么的,这绝对有机 可乘。呵呵,这些老人们都是些“菜鸟” 萨莎靠在长沙发上闭上眼睛,接下来的事情对她来说易如反掌, 20分钟过后,穿着外套的埃尔维拉·莫蒂菲从卧室走出来,直接来到躺在沙发 上的萨莎·萨罕斯卡身边,她仍然步履艰难,但脸上却带着古怪的笑容。 老妇人从萨莎身上飞快地摘下三根金项链、一对厚实的金耳环,还有金手镯和金 戒指,她动作如此熟练,令人瞠目结舌。她把这些战利品统统塞进外套里面装有 拉链的那个贴身口袋里。 那双枯枝般的手指紧接着又在萨莎的手袋里寻找,翻出了她的钱包 竟然有800美元!这足以让我过上一段好日子,老妇人喃喃自语。最近账单上的 各种费用都涨得相当厉害 老妇人把沙发后面的一个包打开,从里面拿出一个长长的蓝色热水瓶,十分小心 地把茶壶、茶杯、小奶壶里所有的东西都倒进瓶里,把每件茶具都用事前准备好 的布袋套好。整理好这一切以后,她拉上包上的拉链,起身站了起来 老妇人的眼睛最后在房间里打量着。临时找一套这样的公寓十分方便,房主及其 家人一般总是在这个时候离家外出度周末。 沙发上的姑娘仍然沉睡不醒。挑选这样的目标就意味着机会和成功,因为她或他 们绝不会去报警。这些年轻人总是自以为是,其实很愚蠢。即使她真的敢去报警, 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因为这个年龄的老妇人看上去都差不多,年轻人绝对分辨 不出谁的头发更白,谁的皱纹更多。 老妇人弯下腰来注视着自己的猎物,摇了摇头。这些年轻人真的都是一些菜鸟! (选自《译林》2012年第2期) 10.请简要分析老妇人有哪些形象特点。(4分 11.小说对“萨莎”进行描写时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其作用是什么。(6分)
“正打算养,”老妇人颤巍巍地说,“我找钟点工就是为了帮我照料猫咪。” 萨莎朝老妇人笑了笑。她确信自己很有把握做这个活——她以前从未失过手。白 发苍苍,不爱打扮,衣着朴素……这样的老家伙们最容易摆平。萨莎要的薪酬比 那些中介机构开价低得多,只要给现金就行,有了现金干什么事情都方便。 老妇人还在那里喋喋不休地唠叨着她的猫,萨莎的眼睛却一个劲地在房间里扫来 扫去。昂贵的家具,高雅的雕塑,餐柜上摆放着银光闪闪的蜡烛台,那八成都是 些纯银的。毫无疑问,主人的卧室里肯定还有许多珠宝和大量的现金,像她这样 的老家伙一般都不大喜欢银行卡。萨莎沾沾自喜,想象着即将到手的果实。寻找 贵重物品的藏匿之处对萨莎来说是小菜一碟。 “亲爱的,再加点茶?” 萨莎欣然应允,笑容可掬。老妇人拿茶壶的那双手青筋毕露,满是皱纹的手背上 布满了深褐色的老年斑。萨莎灵巧地迎上茶杯,让茶壶里的茶水恰到好处地倒入 她的杯中。 “天哪!”老妇人失声咕哝了一句。 “莫蒂菲夫人,没什么事吧?” “哦,没什么,”她显得很尴尬,“实在对不起,我需要去……”说着,她摇晃 着身体从沙发上站起来,拖着沉重的步伐朝卧室奔去。 去卫生间了,萨莎自言自语地嘀咕着。她一边品茶,一边微笑,即将来临的财运 使她非常开心。这些老家伙们从来都懒得查看证明、介绍信什么的,这绝对有机 可乘。呵呵,这些老人们都是些“菜鸟”。 萨莎靠在长沙发上闭上眼睛,接下来的事情对她来说易如反掌。 20 分钟过后,穿着外套的埃尔维拉·莫蒂菲从卧室走出来,直接来到躺在沙发 上的萨莎·萨罕斯卡身边,她仍然步履艰难,但脸上却带着古怪的笑容。 老妇人从萨莎身上飞快地摘下三根金项链、一对厚实的金耳环,还有金手镯和金 戒指,她动作如此熟练,令人瞠目结舌。她把这些战利品统统塞进外套里面装有 拉链的那个贴身口袋里。 那双枯枝般的手指紧接着又在萨莎的手袋里寻找,翻出了她的钱包。 竟然有 800 美元!这足以让我过上一段好日子,老妇人喃喃自语。最近账单上的 各种费用都涨得相当厉害。 老妇人把沙发后面的一个包打开,从里面拿出一个长长的蓝色热水瓶,十分小心 地把茶壶、茶杯、小奶壶里所有的东西都倒进瓶里,把每件茶具都用事前准备好 的布袋套好。整理好这一切以后,她拉上包上的拉链,起身站了起来。 老妇人的眼睛最后在房间里打量着。临时找一套这样的公寓十分方便,房主及其 家人一般总是在这个时候离家外出度周末。 沙发上的姑娘仍然沉睡不醒。挑选这样的目标就意味着机会和成功,因为她或他 们绝不会去报警。这些年轻人总是自以为是,其实很愚蠢。即使她真的敢去报警, 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因为这个年龄的老妇人看上去都差不多,年轻人绝对分辨 不出谁的头发更白,谁的皱纹更多。 老妇人弯下腰来注视着自己的猎物,摇了摇头。这些年轻人真的都是一些菜鸟! (选自《译林》2012 年第 2 期 ) 10.请简要分析老妇人有哪些形象特点。(4 分) 11.小说对“萨莎”进行描写时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其作用是什么。(6 分)
12.文章的标题有什么作用。(4分) 13.小说篇幅短小,但能“尺水兴波”,这与作者妙用伏笔有关。请举例赏析。 (6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20分 与汝州卢郎中论荐侯喜状 【唐】韩愈 进士侯喜,为文甚古,立志甚坚,行止取舍有士君子之操。家贫亲老,无援于朝, 在举场十余年,竟无知遇。愈常慕其才而恨其屈。与之还往,岁月已多。尝欲荐 之于主司,言之于上位,名卑官贱,其路无由。观其所为文,未尝不掩卷长叹。 去年,愈从调选,本欲携持同行,适遇其人自有家事,沌遭坎坷,又废一年, 及春末自京还,怪其久绝消息。五月初至此,自言为阁下所知。辞气激扬,面有 矜色。曰:“侯喜死不恨矣!喜辞亲入关,羁旅道路,见王公数百,未尝有如卢 公之知我也。比者分将委弃泥途,老死草野;今胸中之气,勃勃然复有仕进之路 矣 愈感其言,贺之以酒。谓之曰:“卢公天下之贤刺史也,未闻有所推引,盖 难其人而重其事。今子都为选首,其言‘死不恨’,固宜也。古所谓知己者,正 如此耳。身在贫贱,为天下所不知,独见遇于大贤,乃可贵耳。若自有名声,又 托形势,此乃市道之事,又何足贵乎?子之遇知于卢公,真所谓知己者也,士之 修身立节,而竟不遇知已,前古已来,不可胜数。或日接膝而不相知,或异世而 相慕。以其遭逢之难,故曰:‘士为知己者死。’不其然乎!不其然乎!” 阁下既已知侯生,而愈复以侯生言于阁下者,非为侯生谋也。感知己之难遇, 大阁下之德,而怜侯生之心,故因其行而献于左右焉。谨状。 1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名卑官贱 贱:低 下 B.怪其久绝消息 怪:责怪 C.比者分将委弃泥途 分:料想 D.又 托形势 托:借口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尝欲荐之于主司/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B.贺之以酒/愿 以十五城请易璧 C.或日接膝而不相知/弃甲曳兵而走 D.为天下所 不知/谁为大王为此计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第一段写侯喜的学品和人品,作者“慕其才而恨其屈”,但自己推荐无 门,只能“掩卷长叹” B.第二段通过对侯喜的神情和语言的描写,交待了卢郎中赏识侯喜之事, 赞颂了他的知人之明。 C.全文多处正面表达了作者欲向卢郎中举荐侯喜之意,达到了举荐目的, 构思巧妙,令人叹服
12.文章的标题有什么作用。(4 分) 13.小说篇幅短小,但能“尺水兴波”,这与作者妙用伏笔有关。请举例赏析。 (6 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 4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18 题。(20 分) 与汝州卢郎中论荐侯喜状 【唐】韩愈 进士侯喜,为文甚古,立志甚坚,行止取舍有士君子之操。家贫亲老,无援于朝, 在举场十余年,竟无知遇。愈常慕其才而恨其屈。与之还往,岁月已多。尝欲荐 之于主司,言之于上位,名卑官贱,其路无由。观其所为文,未尝不掩卷长叹。 去年,愈从调选,本欲携持同行,适遇其人自有家事,迍遭坎坷,又废一年。 及春末自京还,怪其久绝消息。五月初至此,自言为阁下所知。辞气激扬,面有 矜色。曰:“侯喜死不恨矣!喜辞亲入关,羁旅道路,见王公数百,未尝有如卢 公之知我也。比者分将委弃泥途,老死草野;今胸中之气,勃勃然复有仕进之路 矣。” 愈感其言,贺之以酒。谓之曰:“卢公天下之贤刺史也,未闻有所推引,盖 难其人而重其事。今子都为选首,其言‘死不恨’,固宜也。古所谓知己者,正 如此耳。身在贫贱,为天下所不知,独见遇于大贤,乃可贵耳。若自有名声,又 托形势,此乃市道之事,又何足贵乎?子之遇知于卢公,真所谓知己者也,士之 修身立节,而竟不遇知已,前古已来,不可胜数。或日接膝而不相知,或异世而 相慕。以其遭逢之难,故曰:‘士为知己者死。’不其然乎!不其然乎!” 阁下既已知侯生,而愈复以侯生言于阁下者,非为侯生谋也。感知己之难遇, 大阁下之德,而怜侯生之心,故因其行而献于左右焉。谨状。 1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名卑官贱 贱:低 下 B.怪其久绝消息 怪:责怪 C.比者分将委弃泥途 分:料想 D.又 托形势 托:借口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 ) A.尝欲荐之于主司/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B.贺之以酒/ 愿 以十五城请易璧 C.或日接膝而不相知/ 弃甲曳兵而走 D.为天下所 不知/谁为大王为此计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第一段写侯喜的学品和人品,作者“慕其才而恨其屈”,但自己推荐无 门,只能“掩卷长叹”。 B.第二段通过对侯喜的神情和语言的描写,交待了卢郎中赏识侯喜之事, 赞颂了他的知人之明。 C.全文多处正面表达了作者欲向卢郎中举荐侯喜之意,达到了举荐目的, 构思巧妙,令人叹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