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模式的形成及其特征 463 第三节苏联战后新时期的大曲折…… …466 、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 466 苏联解体原因探析 467 简短的结论 甲非,非甲.=甲 ..曲甲4,=.d.=甲甲 ………469 第十三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毛泽东 哲学思想的形成 甲,曲可、. 47 第一节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471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必然性… 中国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概况 472 四、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 三次论战…………………………………475 第二节毛泽东早期哲学思想及其世界观的转变 479 、毛泽东早期的哲学思想… 479 、毛泽东青年时期的世界观转变………………482 三、毛泽东世界观转变过程的基本特点 第三节毛泽东哲学思想从萌芽到初步形成………………486 、马克思列宁主义进一步在中国传播 486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萌芽…… ………488 三、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初步形成………………491 第四节《实践论》《矛盾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 完整形成和系统化的标志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30年代的传播和《实践论》 《矛盾论》的问世……………………………495 、《实践论》《矛盾论》与苏联、中国30年代一些哲学 专著的关系
三、《实践论》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贡献…… 498 四、《矛盾论》对唯物辩证法的贡献…… 50I 简短的结论… ……505 第十四章毛泽东哲学思想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 多方面展开(1937—1949) …507 第节系统地论述了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 思想路线 ……………………507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根本点……………507 二、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 基本原则………………………………………509 调查研究是克服主观主义、转变党的作风的 根本方法 511 第二节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军事辩证法 512 战争与政治……… 战争与革命 …………………513 三、战争与经济…………………………514 四、战争中的客观规律性和自觉能动性………………515 五、战争中诸种矛盾的辩证关系………………520 第三节完整地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学说…………524 、揭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524 、把唯物辩证法运用于斗争策略,确立又联合 又斗争的统一战线政策……… 527 、总結人民革命的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 国家学说… 529 论述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批判在对待文化 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 ………………530 第四节提出一整套唯物辩证的工作方法………533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533 、一般和个别相结合的工作方法 ……535 三、“弹钢琴”的工作方法… …536 四、胸中有“数”的工作方法…………………………537 五、其他的工作方法……………………539 简短的结论… …541 第十五章毛泽东哲学思想在社会主义时期的运用和 发展… 甲+·.·;:::·::: ··. 543 第一节成功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 强调批判唯心论、宣传唯物论………………543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时期党的伟大实践…543 、重新发表《实践论》、《矛盾论》,反对唯心主义 和主观主义…… ∴………………………545 揭示真理发展的规律,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 方针 …………………546 第二节通过调查研究,阐明社会主义建设的辩证法……547 、《论十大关系》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进行探索,发展了对立统一的学说…………547 二、阐述事物发展的波浪式运动 p鲁 549 总结革命和建设的经验,丰富唯物辩证法的 范畴理论 5 第三节提出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理论,创立两类 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553 、运用对立统一规律,提岀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 理论…………………………………………553 二、系统地提出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的学说 554 第四节社会主义经验教训的初步总结与马克思主义 14
认识论的发展 …556 、全面开始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年 556 二、《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的哲学思想……58 三、《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实践论》思想的 继续和发展… .,、、,·、,,上上, 四、提偈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使哲学变为群众手里的 尖锐武器 简短的结论 562 第十六章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 哲学的贡献(19761998)…………564 第·节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全新 探索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56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的形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探索 569 第二节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 新阶段 毛、E毛专、 ··甲省、省省省非D 573 、邓小平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573 、科学地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576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的科学涵义……580 第三节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585 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585 把实践标准和生产力标准统一起来 ……………588 三、宽广的世界历史跟光 …590 四、提倡照辩证法办事……… 简短的结论 …………………594
绪论 以马克思的名字命名的伟大哲学思想,带着人类文明的丰硕 成果,随着历史实践的滚滚洪流,已经经历了…百多年的发展历 程,它日益成为无产阶级和劳动大众的自我意识,并构成了人类共 同的思想财富。 这是一部波澜壮阔、丰富多彩的思想史。倘若认真地学习这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史,那么毫无疑问,人们将为这一学说的 真理性和生命力所吸引、所慑服,为追求真理的宏伟理想所鼓舞, 为自身使命的神圣信念所激动。 本书旨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和历史作一简要的概述 为了这一目的,在绪论中首先讨论如下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包括它的理论基础哲学)在今日世界中的命运;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这一学科的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历史分期; 四、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在今天遭遇着怎样的历史命运呢? 这个曾经被轻视、遭受无数诅咒和谩骂的学说,已经日益成为 举世注目的中心”了。在近代历史上,没有一种学说像马克思的 学说这样,在包括社会生活、理论思维及意识形态等各个方面,产 生过如此深远的影响,到处受到普遍的关注,出现形形色色的拥护 者和反对者 从现实的历史运动来看,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已经变成人类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