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了一些训练监控及疲劳消除的新指标、新方法。 陆一帆著《游泳训练理论创新与实践》,阐释了游泳运动的基本生物学特 征,分析了游泳运动员个性化训练特征和身体特征,强调了运动员科学选材的 重要性。 今后,学校将继续按照“突出重点、打造精品”的思路,资助出版教授 们的基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学术著作,使学术文库建设常态化,使之成为学 校科研成果展示、交流与转化的平台。 期望《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学术文库》的出版,能为学校60周年庆典增添 华彩,也让广大读者从中领略和感知北京体育大学浓郁的学术氛围和前瞻性的 科研成果。当然,学术文库中的一些观点和方法难免存在不足之处,还有待于 今后进一步完善。科技处、出版社等部门及编写工作组全体成员全力以赴,确 保了出版工作的顺利完成。我们希冀学术文库的出版能激发更多的北体人戮力 同心,推动学校学术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 3
自序 三十而立的项群训练理论 对竞技运动项目的训练问题进行分类研究的构想,萌生于 1982年。次年,即1983年,提出了“项目群体”概念,继而将 这一研究范畴正式命名为“项群训练理论”。时至今日,整整30 年过去了。孔子日:三十而立。一个理论、一个概念,从创立经 过30年的岁月,也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应该有比较成熟 的理论体系了。 经过30年岁月的洗礼,项群训练理论的内容,有了一些重 要的变化;项群训练理论的学术影响,也与初创时期有着很大的 不同。 项群,已经从一个许多人感到陌生的词汇变成了体育界业内 几乎人人熟知的概念,在体育界许多学术领域和体育教育训练的 众多方面被普遍应用,成为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专业词汇。项群 训练理论为体育学者搭建了广阔的研究平台。近年来,在体育学 术期刊上,发表了在特定项群边界内完成的数以百计的科研成 果;从项群的视角观察和研究问题,更是得到了体育学博士、硕 士研究生们的密切关注,成为他们确定研究领域的重要参考和常 用选项
“项群训练理论”已经越出了运动训练学的边界,而逐渐 演化为“项群理论”了。凡有运动项目的地方,就有项群的存 在。无论是运动训练,还是体育教学;无论是体育场馆,还是体 有服装;无论是运动健身,还是体育管理;无论是运动生化,还 是体育心理,处处都表现着项群特征,处处都可以进行项群分 析。项群理论,应该会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1998年出版的《项群训练理论》专著的前言中,我是以这 样两句话开篇的:“项群训练理论源自于一个朴素的分类构想, 项群训练理论构建起一个筒洁的思维体系。”这个分类构想朴素 自然,蕴含着系统的有序性特征;这个思维体系简洁明晰,具有 广阔的应用空间。 记得1986年8月《体有报》记者王海玲采访我时,问及关 于项群训练理论的研究进展,我回答她说:“人的一生中,能够 思考、产生一个新的、有科学价值的思想,并把它奉献给社会, 这是一种幸福。”在项群训练理论问世30年后的今天,对于这句 话,我有了更为深切的感受。 这本书付梓之时,我要和曾经与我一起进行项群训练理论研 究的同事们:麻雪田、黄新河、李富荣、张保罗、贺子文、赵国 瑞、李安格、张英波共享这个可喜的成果,同时要对为本书的编 著提供资料帮助的陈亮、周爱国、闫龙超、陈浩表示真诚的谢意! 2
摘要 项群训练理论是研究不同类型竞技项目运动训练群组特点的 理论。30年前,田麦久提出了“项群”概念,并和他的同事共 同创立了项群训练理论。经过30年的不断探索,项群训练理论 体系日趋完善,得到业界普遍的共识和广泛的应用。 《项群训练理论的创立与发展1983-2013》一书旨在从思维 演进的视角回顾项群训练理论的构思与创立;以系统结构的理念 观察项群训练理论的体系构架;用开阔发展的视野纵览项群训练 理论30年的进展与应用;依科学前瞻的预测展望项群训练理论 向项群理论的拓展。 《项群训练理论的创立与发展1983-2013》全书分为5章。 各章题目分别为:第一章,项群训练理论的创立;第二章,项群 训练理论体系的主体构成;第三章,项群训练理论的丰富与发 展;第四章,项群训练理论平台上的主要研究成果;第五章,从 项群训练理论到项群理论的拓展。全书共16万字。 第一章谈项群训练理论的创立,包括项群训练理论研究思路 的形成、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项群训练理论体系的创建三节。 作者首先回顾了自己从中长跑专项到耐力性项目共性的研究,又 从耐力性项目思维到竞技运动项目整体思维视野的拓展,进而萌 生了进行项群训练理论研究动机的历程。研究从竞技运动项目的
分类起步。作者选择了不同竞技运动项目运动员主导竞技能力、 运动技术动作特征、运动成绩的评定方法三个主要的分类标准, 对几百个奥运会竞技运动项目进行了科学分类。在分类研究的基 础上,对8个项群的训练特点进行了系统阐述,从而创立了体系 完整的项群训练理论,在一般训练理论与专项训练理论之间搭建 了一座沟通顺畅的桥粱,构建起了三层次的运动训练理论体系。 第二章阐述项群训练理论体系的主体构成,包括项群训练理 论的普适性内容和各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两节。书中分别从 涵盖所有项群的一般理论层次和8个项群各自不同的项群层次阐 述了项群训练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竟技运动项目的形成与 发展、运动员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运动员运动成绩决 定因素的系统分析以及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四个部分。 第三章从竞技运动项目分类体系的调整、项群训练理论的广 泛应用、项群训练理论在多种教材及专著中的应用三个方面概括 地介绍了30年来项群训练理论的丰富与发展。包括提出了复合 性主导竞技能力概念,构建了技战能主导类轮换攻防对抗性项 群,推进了项群分类体系的调整。文中还从思维框架的构筑拓展 了人们的理论视野、工作界面的搭建提供了便利的操作空间、研 究平台的扩展开辟了多维的科学领域三个层面解析了项群训练理 论得到广泛应用的逻辑学基础,进而使得项群训练理论得以在竞 技体育学教材和专著中,在体育学基础课程与著作中以及在不同 运动专项教材和著作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项群训练理论重要的理论价值之一即在于它搭建了开展多界 面研究的理论平台。不论是在项群训练基本理论的层面,还是在 不同项群训练理论的专题领域,都促动了大量的理论研究成果的 问世。在第四章中,据我们不完全的统计结果显示,有近600篇 2